煤层可注性鉴定方法

合集下载

A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 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 Q1020-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l5m 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完整版)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完整版)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完整版)S 13 100D 09 备案号:17332—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 1024—2006代替MT637—1996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Specification tor identifica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mine2006-02-发布 2006-12-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AQ 1018—2006前言本标准依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工作的通知》文件,以对原煤炭行业标准MT637—1996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MT637—1996《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本标准与MT63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 对范围进行了扩展(本标准1);b)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2);c) 修改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定义(本标准3.3;MT637—1996的2.3); ) 将“鉴定报告的审批程序”637—1996的8)完美为“鉴定与审批程序”(本d 标准4);e) 将判据与判定规则(MT637—1996的3.4.5)合并到鉴定方法一章中(本标准5);f) 增加了用抛出煤的吨煤瓦斯涌出量判定突出的指标,计算方法和判断规则(本标准5.1.2和5.2.2);增加了用突出预兆判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指标(本标准5.1.3),细化了原有指标的采用、测定方法和测点要求(本标准5.1.3、附录A和附录B;MT637—1996的4);增加了判定非突出煤层的范围界定(本标准5.2.3);g) 增加了对突出矿井鉴定报告的格式要求(本标准7.2);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h) 按照GB/T1.1—规则)的要求,对MT637—1996的部分内容编写格式进行了规范(本标准5.6.7.8;MT637—1996的3.6.7.9);i) 对附录C的部分术语和错别字进行了修改,将“突出”改为“瓦斯动力现象”(附录C);j) 增加了对附录A和附录B。

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范围本尺度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合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尺度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合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尺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尺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尺度,然而鼓励根据本尺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尺度。

GB5748作业场合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平安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纳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纳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3锚喷作业应采纳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图文)我国目前预测自然(1)在实验室确定自燃倾向性等级;(2)根据本矿或条件相似(近)矿井或采区的已有的自然发火的统计资料,确定待采(或本)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发火的方法有:一、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1992年版的《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规定采用吸氧量法。

即“双气路气相色谱仪吸氧鉴定法”,鉴定结果按表10-4-1分类(方案)确定自燃倾向性等级。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二、煤层自然发火期的估算方法及其延长途径1、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估算方法目前我国规定采用统计比较和类比的方法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其方法如下:(1)统计比较法,矿井开工建设揭煤后,对已发生自然发火的自然发火期进行推算,并分煤层统计和比较,以最短者作为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计算自然发火期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火源的位置。

此法适用于生产矿井。

(2)类比法,对于新建的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的矿井,可根据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考与之条件相似区或矿井,进行类比而确定之,以供设计参考。

此法适用于新建矿井。

2、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途径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受自燃倾向性(即低温时的氧化性)、堆积状态、通(漏)风强度(风量和风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而改变的,因此,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可以延长的。

其途径有:1)减小煤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生热,减小漏风,降低自热区内的氧浓度;选择分子直径较小、效果好的阻化剂或固体浆材,喷洒在碎煤或压注至煤体内使其充填煤体的裂隙,阻止氧分子向孔内扩散。

2)增加散热强度,降低温升速度。

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以增加表面散热量;对于处于低温时期的自热煤体可用增加通风强度的方法来增加散热;增加煤体湿度。

三、外因火灾预测外因火灾预测可遵循如下程序:(1)调查井下可能出现火源(包括潜在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2)调查井下可燃物的类型及其分布;(3)划分发火危险区(井下可燃物和火源(包括潜在火源)同时存在的地区视为危险区)。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

XXX煤业有限公司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编制人:通风副总:通风矿长:总工程师:二O一六年五月XXX煤业有限公司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一、交通位置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城东南方向一带,行政区划属灵石县南关镇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该矿向西17Km可达大运公路和南同蒲铁路线上的南关站,高速公路仁义口距井田约3 km。

交通较便利。

二、煤层概述XXX煤业有限公司按照初步设计开采10号煤层,采煤工作面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

根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2月4日测试结果:10号煤层火焰长度55mm,最低岩粉用量70%。

依据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判定该矿10号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10号煤层吸氧量0.6396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质为自燃。

依据GB/T20104-2006《煤自然倾向性色普吸氧鉴定法》,判定该矿10号煤层自然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于自燃煤层。

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时会产生大量煤尘,污染环境,给作业工人带来一定的身体危害,长期吸入,会引起尘肺病,因此,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煤层注水是减少采煤工作面粉尘产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通过煤层注水一般除尘率可达60%~80%,煤尘注水实施较好的工作面,可以将总粉尘浓度减少75%~85%,呼吸性粉尘浓度减少65%以上。

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注入煤层中,使煤层得到预先湿润,增加煤体的水分,减少采煤时粉尘产生的一种技术措施。

在回采工作面回采前首先对10号煤层进行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三、测定方法煤层注水可注性判定指标包括:原有水分(W)、孔隙率(n)、吸水率(δ)、坚固性系数(f)的测试计算。

根据《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方法》对煤层取样的要求分别在10号综采工作面和轨道顺槽内均匀布置采样点取样。

1、原有水分的测定根据《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方法》7.1原有水分测定要求,利用CSD20M矿用本安型水分测定仪,10号煤原有水分W为0.61%。

煤田地质三边工作方法简介

煤田地质三边工作方法简介

煤田地质三边工作方法简介一、前言煤田地质“三边”工作和其它矿产地质的“三边”工作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其实质而言,“三边”工作就是“边勘查施工、边分析研究、边修改设计”,这里的设计既是指总体勘查施工设计,也是指专项勘查设计,可以是勘查施工实施方案等。

“三边”工作中,勘查施工是手段,为完成地质任务和目的服务;分析研究是方法,是中心也是重点,贯穿整个项目勘查、原始资料收集、报告提交全过程,要求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修改设计是为完成地质任务和目的必须的重要环节。

勘查施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与修改设计,最后指导勘查施工。

煤田地质勘查的对象是煤层,属于层状沉积矿床,在固体矿产中比较特殊。

首先煤层本身特殊,是能源化石矿产,其硬度较围岩软;其次,煤层是产于一套含煤沉积地层中,一般为多层产出,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在预查、普查阶段需确定含煤煤层层序和划分含煤地层,初步确定和查明可采煤层层数,进行煤层对比;再次,煤层中共伴生矿产较多,特别是煤层气,煤类较多,影响矿床开采的安全因素也较多;另外,构造对煤层和含煤地层影响的研究是煤田地质的专门课题。

因此,煤田地质的“三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边”工作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原始资料收集不及时;2、收集的原始资料未上图和上表或未及时上图上表;3、分析、研究不及时或不分析研究;4、发现问题不记录、不处理、不汇报或不知道怎么处理;5、设计或方案不调整、不优化和不修改。

“三边”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地质“三边”组由野外项目组人员组成,由综合组组长或项目负责人任“三边”组组长。

组员有:地质、煤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测井以及钻探安全人员等。

其主要负责野外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勘查成果的整理,分析,研究与汇报。

重大问题请示,集体研究决定。

二、煤田地质“三边”工作的准备大多数煤田地质工作者都知道,“三边”工作是我们地质工作中最重要环节。

当前,煤田地质“三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田地质成果质量的优劣。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编写提纲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编写提纲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编写提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煤层注水可注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煤层注水可注性的定义
2.影响煤层注水可注性的因素
3.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的实验设计与方法
1.实验样本的选取与采集
2.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搭建
3.实验参数的选取与调整
4.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
5.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四、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2.实验结果的呈现与说明
3.煤层注水可注性的评价与判定
五、煤层注水可注性影响因素的讨论
1.温度的影响
2.煤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3.煤层压力的影响
4.煤层湿度的影响
5.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六、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的讨论与展望
1.实验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2.鉴定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3.煤层注水可注性的潜在问题与挑战
4.未来的研究方向
七、结论
1.煤层注水可注性的鉴定结果
2.实验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3.建议和措施
附录
1.实验数据表格
2.实验装置示意图
3.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是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的编写提纲,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可以适当增减内容和章节。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重逻辑性,确保每一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同时,结合具体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和评价,以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的方法和结果,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MT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

MT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 1090—2009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Evaluation of coal quality in coal resource exploration2010-07-01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工作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煤样采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煤样的包装、送检和保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煤样的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煤质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煤质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9)附录B(资料性附录)送样说明书 (12)前言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指导煤炭勘查过程中的煤质评价工作,使煤炭地质勘查更好地适应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煤层冲击倾向的鉴定试验工作除应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外,还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1、?煤层的冲击倾向分三类,强烈冲击倾向、中等冲击倾向和无冲击倾向。

强烈冲击倾向煤层及中等冲击倾向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煤层。

2、煤层的冲击倾向鉴定以井田为单位进行,鉴定试行工作由煤炭工业部指定单位负责。

3、煤层冲击倾向鉴定的结果由鉴定试验单位报煤炭国,并通知有关单位。

4、已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的煤层属于有冲击倾向煤层。

第二节? 鉴定方法1、用煤样动态破坏时间DT、冲击能量指数KE与弹性能量指数WET等指标鉴定煤层的冲击倾向,各指标的界限值见表1。

表1 煤的冲击倾向鉴定指标值??DT(ms)≤5050<DT≤500>500DE(注)≥55>KE≥1.5<1.5WET≥55>WET≥2<2鉴定结果强烈中等无注:煤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属Ⅱ类时,不计算KE值,煤的冲击倾向指标用煤样力学试验方法求得,每种煤样的试件不得少于10件,否则应在鉴定试验报告中说明。

(一)煤的动态破坏时间测定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是煤试件在常规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从极限载荷到完全破坏所经历的时间,用符号DT表示。

一、仪器、设备1、载荷传感器2、动态应变仪:工作频率≥2000HZ3、记录仪工作频率≥1000HZ的磁带记录仪或光线示波器。

4、信号处理仪器(1)记忆示波器:时间精度优于1mS。

(2)X—Y函数记录仪5、材料试验机二、试件规格,加工精度及数量6、试件采用直径为5±0.60.2Cm,高径比为2±0.2圆柱体或采用5×5×10 Cm(公差与圆柱体相同)的方柱体试件。

不能制取试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加以说明。

7、试件加工精度(1)试件两端面不平行度不得大于0.01 Cm。

(2)试件上下端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02Cm。

(3)轴向偏差:在试件检测台上,要求试件与直角尺垂边无明显缝隙。

钱家营矿八、九采区12-2煤层可采性研究

钱家营矿八、九采区12-2煤层可采性研究

理论前言与综合论坛277钱家营矿八、九采区12-2煤层可采性研究王国安(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分公司)摘要:本文以开滦矿区钱家营矿西翼八、九采区为研究区,12-2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钱家营矿井丰富的勘探资料和井下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开采过程中记录的地质资料,以及以往相关的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基于钱家营矿八、九采区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情况、煤岩层情况、瓦斯情况及地压与地温情况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该区域12-2煤层可采性深入研究,为矿井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钱家营矿;西翼八、九采区;12-2煤层;可持续发展一、研究背景钱家营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约15km处,隶属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年产原煤400万吨,2014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570万吨,是开滦矿区主要生产矿井之一。

目前,钱家营矿区主要煤层有5、7、8、9、11、12-1、12-2煤层,其中主要生产煤层有7煤层、9煤层、12-1煤层,局部生产煤层有5煤层、8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有11煤层、12-2煤层。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钱家营矿在原有煤层的基础上,于西翼八、九采区发现较多钻孔及井巷见12-2煤层,煤厚较为可观、煤质较好,且向西厚度逐渐增大。

因此开展对钱家营矿西翼八、九采区12-2煤层可采性的研究,对开滦矿区进一步勘探开发煤炭资源,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缓解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钱家营矿西翼深部煤层挖潜、煤层开采设计优化、减少盲目施工、减少废巷等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二、研究内容(一)构造情况八、九采区为单斜区,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2006年由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该区域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三维地震勘探解释共有45条断层,其中16条对12-2煤层有影响,落差0~20m。

F50逆断层(落差7m)上盘未揭露12-2煤层,断层下盘12-2煤层进入巷道,未揭露煤层全厚。

8任务八 突出煤层鉴定和矿井防突管理 (2)

8任务八 突出煤层鉴定和矿井防突管理 (2)

任务八突出煤层鉴定和矿井防突管理主要内容一、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二、突出矿井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三、防突管理及培训四、实训与操作-编写防突专业队伍岗位责任制和防突应急预案煤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消除危险,预防事故,确保职工人身不受伤害,国家财产免遭损失,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任务。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在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无论在事故总次数还是死亡人数,仅次于顶板事故。

而且一旦发生突出事故,往往都是重大、特大或特别重大事故。

突出是煤矿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其影响因素多,随机性大。

屹今为止,突出机理仍处于假说阶段。

在当前条件下要完全控制这种灾害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生产前后必须对煤层和矿井进行突出鉴定,从技术、管理、装备和人员素质方面全面加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突出的目的。

一、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一)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的定义1.突出煤层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以及经鉴定或认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这里的“在矿井井田范围内”是指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矿井范围。

在此范围内的煤层只要有一处且只要实际发生了一次突出或只要有一处经鉴定有突出危险,则整个矿井井田范围的该煤层均为突出煤层。

2.突出矿井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如果在矿井的生产乃至开拓范围内存在或出现了突出煤层,则整个矿井全部为突出矿井,应按突出矿井管理。

另外,突出煤层必须是经过一定的程序确认的煤层,这和某些煤层仅仅“按突出煤层管理”是有重要区别的。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比如,有的煤矿企业可以设置防突办事机构——防突办公室,也可以在煤矿企业主管通风安全的职能部门内设置防突科,等等。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的煤矿成立防突办公室或在通风科内设置防突组,以负责防突的业务管理。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1、清风堵漏,均压通风 2、插管喷注阻化液、埋管注胶 3、地面注氮 4、火区密闭
4.煤层覆岩移动规律与开采沉陷
在地下开采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局部矿体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导致周围岩体 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 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这一过程不 断重复。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 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
当前主要采煤国家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动态物理吸附氧法,即色谱吸氧鉴定法来鉴定 煤自燃倾向性。该方法是以每克干煤在常温(30℃)、常 压(101325Pa)下的物理吸附氧量作为分类的主指标,将 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进行分类。
1.3方法对比 (1)国外所采用的鉴定指标都是与煤的氧化特性直接相关,如 气体、温度、热释放速率、活化能等,采用物理吸氧量作为鉴 定指标的只有中国。 (2)动态物理吸附氧法:原理不合理,忽略化学吸附和化学反 应过程、以简单的单层吸附代替复杂的多层吸附、表面均一假 设不成立 ;指标不科学,在指定的煤粒径范围内,吸氧量会有 一定程度的变化,粒径分布的不同会造成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等 级的改变;需要开展的实验多, 105℃高温干燥破坏了煤内部 结构。 (3)煤的物理吸附氧量随粒径先增大,在120 目(0.15 mm) 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基本保持恒定;吸氧量随温度的降低而 减少,且30℃时吸氧量大的煤样下降趋势也大。
开采沉陷
地下采矿引起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现象和过程。 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环境因素、采矿因素、时间因 素等。
地质因素: 1煤层的厚度、埋深及倾角的影响 2覆岩结构 3地质构造 4岩石质量指标(RQD)值 环境因素: 1地形地貌 2第四系覆盖层厚度 采矿因素: 1开采宽度的影响 2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 3采空区面积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新版)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新版)煤层冲击倾向的鉴定试验工作除应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外,还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1、煤层的冲击倾向分三类,强烈冲击倾向、中等冲击倾向和无冲击倾向。

强烈冲击倾向煤层及中等冲击倾向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煤层。

2、煤层的冲击倾向鉴定以井田为单位进行,鉴定试行工作由煤炭工业部指定单位负责。

3、煤层冲击倾向鉴定的结果由鉴定试验单位报煤炭国,并通知有关单位。

4、已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的煤层属于有冲击倾向煤层。

第二节鉴定方法1、用煤样动态破坏时间DT、冲击能量指数KE与弹性能量指数WET等指标鉴定煤层的冲击倾向,各指标的界限值见表1。

表1煤的冲击倾向鉴定指标值DT(ms)≤5050<DT≤500>500DE(注)≥55>KE≥1.5<1.5WET≥55>WET≥2<2鉴定结果强烈中等无注:煤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属Ⅱ类时,不计算KE值,煤的冲击倾向指标用煤样力学试验方法求得,每种煤样的试件不得少于10件,否则应在鉴定试验报告中说明。

(一)煤的动态破坏时间测定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是煤试件在常规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从极限载荷到完全破坏所经历的时间,用符号DT表示。

一、仪器、设备1、载荷传感器2、动态应变仪:工作频率≥2000HZ3、记录仪工作频率≥1000HZ的磁带记录仪或光线示波器。

煤矿职业卫生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煤矿职业卫生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煤矿职业卫生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施工。

A、陆续B、同时C、依次正确答案:B2、对于煤矿工人,下列疾病中属于法业病的是()。

A、慢性气管炎B、肺结核C、噪声聋正确答案:C3、接触粉尘以煤尘为主的在岗人员,每O进行一次1次职业健康检查。

A、半年B、2年C、1年正确答案:B4、下列不属于防护手套的是()。

A、耐酸碱手套B、防振手套C、一般工作手套正确答案:C5、中暑是高温作业的多发病,常可引发()。

A、高热状态B、呼吸、循环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征象C、呼吸困难正确答案:B6、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 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A、可以边治理边生产B、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即可C、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正确答案:C7、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建立消防防尘供水系统,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O mg/LoA、50B、20C、30正确答案:C8、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O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正确答案:A9、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A、病人上一年度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B、病人的职业史C、病人的遗传学病史正确答案:B10、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这些待遇包括:OA、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B、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C、用人单位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可以签署免责协议和备忘录,劳动者确诊为职业病时可根据上述法律文书给付一次性补偿aD、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正确答案:AIK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O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山西柳林汇丰兴业同德焦煤有限公司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编制单位:山西柳林汇丰兴业同德焦煤有限公司编制时间:xx 年七月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一、煤层概述同德煤矿按照初步设计开采4#、5#煤层,采煤工作面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

根据xx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对4#、5#煤层的煤层爆炸性测试报告得:4号煤层火焰长度300mm,抑制煤尘最低岩粉量80%,煤尘具有爆炸性;5号煤层火焰长度230mm,抑制煤尘最低岩粉量75%,煤尘具有爆炸性。

在工作面回采时会产生大量煤尘,污染环境,给作业工人带来一定的身体危害,长期吸入,会引起尘肺病,因此,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煤层注水是减少采煤工作面粉尘产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通过煤层注水一般除尘率可达60%~80%,煤尘注水实施较好的工作面,可以将总粉尘浓度减少75%~85%,呼吸性粉尘浓度减少65%以上。

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注入煤层中,使煤层得到预先湿润,增加煤体的水分,减少采煤时粉尘产生的一种技术措施。

在回采工作面回采前首先对4#、5#煤层进行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

煤层注水可注性判定指标包括:原有水分(w)、孔隙率(n)、吸水率(δ)、坚固性系数(f)的测试计算。

根据《mtt1023-xx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方法》对煤层取样的要求分别在4#综采工作面和5#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内均匀布置采样点取样。

1、原有水分的测定根据《mtt1023-xx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方法》7.1原有水分测定要求,利用csd20m矿用本安型水分测定仪,4#煤原有水分w为0.84-1.26%,5#煤原有水分w为0.82-1.14%。

2、孔隙率测定根据《mtt1023-xx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方法》7.2孔隙率测定方法,按公式(1)计算:n。

1。

2。

1。

100(1)式中:n——孔隙率,%;ρ1——煤样的真密度,g/cm3;ρ2——煤样的视密度,g/cm3;根据勘探地质报告资料和取样化验结果,4#煤层的真密度为1.45g/cm3,视密度为1.37g/cm3;5#煤层的真密度为1.57g/cm3,视密度为1.48g/cm3。

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

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

加热器瓷管�外径为
±0.2
3.8
mm�内径为 1.6+0.2mm�长为 105
mm�在一端的 3
mm 处
起�表面具有螺距为 1.3
mm、槽宽为 0.3
mm、槽深为
+0.02
0.12 mm
的三角形螺纹榴�
全长为 75 mm�在 1 200℃温度下不发生弯曲变形�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铂丝�直径为 4>0.3 mm�长 1.1 m。
缩分后的煤样�如果潮湿而难以粉碎时�应将煤样放入白铁盘中�煤样厚度不超过 10 mm��置于空气中晾干�或放在 45�50℃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干燥�除去外在水分�以过筛 时不糊筛网为准� 7.5 鉴定试样的粉碎
用密封式止痒粉碎机对 7.3 中第一份煤样进行粉碎�并用振筛机和筛孔为 0. 075 mm 的标准筛过筛�使其全部通过筛子�装入原瓶中�作为鉴定试样。
f)热电偶�长度 150 mm�直径 l.5 mm�K 分度型。
g)加热器�将铂丝沿瓷管的螺纹槽缠绕�铂丝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1 mm�共缠绕 50�55 圈�缠绕段总长度比玻璃管的内径小 6 mm(每端的端点距管壁都为 3 mm)。用铂丝将 缠绕起点和终点捆牢�并将导丝的一端固定在起点上�另一端引出玻璃管�热电偶的 接点插在瓷管内�位于加热丝的中部。
a) 采取的岩石要尽可能接近矿床的岩石性质。 b)应在新暴露的岩层面上或采落不久的岩石堆上采取。 c)不得采取含有其他夹石的岩石。 d)采取的岩石必须附有采取说明书�岩石采取说明书格式见附录 D。 8.2.2 岩石的采取方法 a)在露天采石场或巷道的岩层上�选择适当地点�用刻槽法采取。刻槽的规格为宽度� 深度=2�1 具体尺寸应根据采取量来定。如果用刻槽法采取有困难时�可用挖块法采取�在 岩层上布置若干采石点�每点刨下 50�100 mm�每点采取的石块要尽量一样大。 b)在岩石堆采取岩石时�可用布点拣块法采取�将岩石堆表面分成若干格子�在每个格 子内的表面层下 100�200 mm 处拣石块�石块尽量一样大。 8.3 岩粉的制备 8.3.1 岩石的粉碎 首先用颚式破碎机将岩石破碎到 6 mm 左右�掺匀后�缩分到所需的数量。然后再用密 封式制样粉碎机粉碎�并用振筛机和筛孔为 0. 075 mm 的筛子过筛�使其全部通过筛子�将 过筛后的岩粉混合均匀装在瓶中备用。 8.3.2 岩粉的干燥 将岩粉放在白铁盘中�岩粉厚度不大于 10 mm��再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 105� 110℃温度下干燥 2h�取出稍冷后放进装有硅胶的干燥器内�完全冷却后装入原瓶中备用。 9 煤尘爆炸性鉴定的试验步骤 9.1 打开装置电源开关�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工作。 9,2 打开装置加热器升温开关�使加热器温度逐渐升温至�1 100±1�℃。

(word完整版)煤层可注性鉴定方法

(word完整版)煤层可注性鉴定方法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方法自2006—12—1 起执行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4 可注性判定指标5 煤样采取6 送检煤样的验收和分类7 测定方法8 判定规则9 鉴定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纪录及报告格式前言本标准按GB/T1。

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是煤矿企业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能否实施煤层注水的基础,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科学实施煤层注水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设计、郭胜均、吴国友、陈颖兴、吴百剑、刘勇、郭振新。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注水可注性判定指标、煤样采取方法、可注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可注性判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注水可注性的实验室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MT/T39 岩石真密度测定方法MT/T40 岩石视密度测定方法MT/T42 岩石吸水率测定方法MT/T49 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方法3 术语3.1 原有水分original moisture煤层在未开采时含有的全水分(包括防灭火灌浆后煤层中含有的水分)。

3.2 孔隙率porosity煤样孔隙的总体积与煤样总体积的比率。

3.3 吸水率water absorption单位质量煤样中在自然饱和吸水条件下能够吸人水的质量。

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

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煤尘爆炸性鉴定的鉴定机构人员鉴定范围仪器设备煤样的采取与缩制鉴定试样及工业分析试样的制备岩石的采取与岩粉的制备煤尘爆炸性鉴定的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的评定以及鉴定报告
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
AQ1045-2007
前 言
本标准是对煤炭行业标准MT78-84进行修订的标准。 本标准代替MT78-84《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 本标准与MT78-8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MT78-84的部分内容编写格式进行 了规范;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2); c)增加了“定义”(本标准3); d)增加了“鉴定机构及人员、鉴定范围”(本标准4); e)对煤尘爆炸性鉴定装置进行了设备更新(原标准1、本标 准5); f)增加了试验环境的要求(本标准5.4);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尘爆炸性鉴定的鉴定机构、人员、鉴 定范围、仪器设备、煤样的采取与缩制、鉴定试样及工业 分析试样的制备、岩石的采取与岩粉的制备、煤尘爆炸性 鉴定的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的评定以及鉴定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大管状煤尘爆炸性鉴定装置对开采 煤层和地质勘探煤层有无煤尘爆炸性的鉴定。
规范性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474-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 煤矿安全规程。
鉴定试验结果的评定及鉴定报告
1鉴定结果的评定 1) 在5次鉴定试样试验中,只要有1次出现火焰,则该鉴定为“有煤 尘爆炸性”。 2) 在10次鉴定试样试验中均未出现火焰,则该鉴定试样为“无煤尘 爆炸性”。 3) 凡是在加热器周围出现单边长度大于3mm的火焰(一小片火舌) 均属于火焰;而仅出现火星,则不属于火焰。选取5次试验中火焰最长 的1次的火焰长度作为该鉴定试样的火焰长度。 4)以加热器为起点向管口方向所观测到的火焰长度作为本次试验的 火焰长度;如果这一方向未出现火焰,而仅在相反方向出现火焰时,应 以此方向确定为本次试验的火焰长度;选取5次试验中火焰最长的1次的 火焰长度作为该鉴定试样的火焰长度。 5) 在添加岩粉试验中,混合粉尘刚刚不出现火焰时,该混合粉尘中 的岩粉用量百分比即为抑制煤尘爆炸所需的最低岩粉用量。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 生产技术科审核:总工程师:接到通知书时间: 年月日提交时间: 年月日六采区地质说明书一、采区概况六采区井下位于井田东侧,采区面积390328m2,3#地质储量为348万吨,采区内可采储量为278.5万吨。

煤层平均厚度6.15m,地面位与井田东侧,高山丘陵地段。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1、地形地貌本采区位于井田东侧。

地势为西高东低。

最高点在井田东部的山梁处,标高为857.5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沟谷中,标高为827.6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9.9m。

地表大部分黄土覆盖,大部分为耕地。

2、水系采区范围内无河流分布,溪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大,尤其旱季水量甚微,甚至干枯。

三、地质特征大部为黄土覆盖,基岩局部出露,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结合区域地层,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更新统、全新统。

根据井筒和钻孔资料及寺河井田精查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煤系之基底,埋藏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深灰、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色、黑灰色泥灰色,含次生石膏及散染状黄铁矿,下部裂隙岩溶发育,并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为砾状石灰岩,已为区内大部分钻孔所揭露,但揭露厚度不大,地表仅在区东南角外川底乡附近的长河河床零星出露,厚度不详。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石灰岩之古侵蚀面上,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一般由灰色鲕状铝土岩、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组成,偶有灰黑色粉砂岩、夹菱铁矿及硫铁矿等组成,全组厚度2.13~11.72m,平均7.47m,井田内地表无出露。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地表在井田东南角外零星出露,区内钻孔全部揭露,主要由灰黑色、黑色泥岩,灰黑色、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间夹石灰岩及煤层组成,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积建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方法
自2006-12-1 起执行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可注性判定指标
5 煤样采取
6 送检煤样的验收和分类
7 测定方法
8 判定规则
9 鉴定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纪录及报告格式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是煤矿企业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能否实施煤层注水的基础,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科学实施煤层注水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设计、郭胜均、吴国友、陈颖兴、吴百剑、刘勇、郭振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注水可注性判定指标、煤样采取方法、可注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可注性判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注水可注性的实验室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T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MT/T39 岩石真密度测定方法
MT/T40 岩石视密度测定方法
MT/T42 岩石吸水率测定方法
MT/T49 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方法
3 术语
3.1 原有水分 original moisture
煤层在未开采时含有的全水分(包括防灭火灌浆后煤层中含有的水分)。

3.2 孔隙率 porosity
煤样孔隙的总体积与煤样总体积的比率。

3.3 吸水率 water absorption
单位质量煤样中在自然饱和吸水条件下能够吸人水的质量。

4 可注性判定指标
4.1 原有水分,记作W,%。

4.2 孔隙率,记作n,%。

4.3 吸水率,记作δ,%。

4.4 坚固性系数,记作,ƒ。

5 煤样采取
5.1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按国标GB482的规定,由承担鉴定工作的单位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采取有代表性的分层煤样,但不应包含夹石层。

5.2 在同一煤层的回采工作面全工作面长度范围均匀布点采样,对于同一煤层暂无回采工作面的矿井,可在同一煤层的掘进工作面不小于100m的取样范围均匀布点采取煤样,采样点均不得少于4个,每点采取一个煤样,其中应包括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100mm的块煤至少1块。

每个煤样质量不少于3kg。

5.3 煤样采取后应立即密封包装,确保不透气。

包装外面贴上标签,然后再用普通包装袋包装,封好袋口。

原始煤样标签的内容见附录A.1(规范性附录)。

5.4 煤样采取后,应在10日内送达承担鉴定工作的单位。

6 送检煤样的验收和分类
6.1 承担鉴定工作的单位收到煤样后,按附录A.2(规范性附录)的格式对煤样袋中的标签内容进行验收登记。

6.2 对煤样袋中的煤样进行分样,对分样后的煤样分别密封包装,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测试内容。

7 测定方法
7.1 原有水分测定煤样的原有水分按GB/T21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的有效数据不得少于3个,取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7.2 孔隙率测定按MT/T39和MT/T40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煤样真密度和视密度,煤样孔隙率按公式(1)计算:
n=1-(1-ρ2/ρ1)100 (1)
式中:
n——孔隙率,%;
ρ1——煤样的真密度,g/cm3;
ρ2——煤样的视密度,g/cm3。

测定的有效数据不得少于3个,取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7.3 吸水率测定
7.3.1 煤样制备
将采集的块煤煤样制成截面边长为40~50mm,长50~70mm的近似长方体煤块,清除煤块表面的粘着物和易掉落的煤屑,不得造成人为裂隙。

7.3.2 测定方法
煤样的吸水率按MT/T42规定的自然吸水率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吸水率测定结果按公式(2)计算:
δ=(m'/m-1)×100 (2)
式中:
δ——吸水率,%;
m'——煤样自然饱和吸水后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测定的有效数据均不得少于4个,取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7.4 坚固性系数测定
煤的坚同性系数按MT/T4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的有效数据均不得少于3个,取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8 判定规则
煤样测试结果同时满足W≤4%、n≥4%、δ≥1%和ƒ≥0.4四个条件,则判定取样煤层为可注水煤层,否则判定为可不注水煤层。

9 鉴定报告
9.1 对煤样进行可注性测定后,承担鉴定工作的单位应向申请鉴定的单位出具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见附录A.3(规范性附录)。

9.2 鉴定报告必须由鉴定人、审核人、负责人及鉴定单位签章方为有效。

9.3 鉴定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由鉴定单位保存,另一份交给煤样提供单位保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记录及报告格式
A.1 原始煤样标签的内容
原始煤样包装上必须贴有或系上不易损坏和污染的煤样标签。

原始煤样标签包括下列内容
煤层名称:
采样地点:
煤样编号:
采样日期:
采样人姓名:
供样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A.2 送检煤样的登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