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藩篱” 同义复词,都有“篱笆” 答案: “藩篱” 同义复词,都有“篱笆” 之意,故译为“篱笆” 比喻边境的屏障。 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12)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是芙蕖也者 (《芙蕖》) 《芙蕖》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偏义在“ 答案: 耳目 偏义在“目”, “耳”是衬 字。
同义复词
•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 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 个以上)词连用, 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 合词。 合词。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会不相从许。 、会不相从许。 3、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曹操之众原来疲敝。 、曹操之众原来疲敝。 5、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
二、由意义相近的两个语素构成,这种情况 占少数。
•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便可白公姥 • 2、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 .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 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 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 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 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把 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 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 例如,判断《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 断。例如,判断《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 一句中“公姥”是否属于偏义复词, 姥”一句中“公姥”是否属于偏义复词,首 我们应该知道“ 是指公公, 先,我们应该知道“公”是指公公,“姥” 是指婆婆;然后联系文段的语言环境可知, 是指婆婆;然后联系文段的语言环境可知, 刘兰芝的公公已经去世。因此, 刘兰芝的公公已经去世。因此,此句中的 公姥”只有“ 的意思,没有“ “公姥”只有“姥”的意思,没有“公”的 意思, 公姥”当为偏义复词。 意思,“公姥”当为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20例
9
死生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死生”只取“死”义
10
作息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
“作”指劳作,“息”指休息。文中只取“作”义
11
公姥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公姥”只取“姥”义
12
父母、弟兄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并序》)
“巷陌”只取“巷”义
“父母”“弟兄”,文中只取“母”“兄”义
13
牛马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并序》)
“牛马”只取“马”义
14
去来去Biblioteka 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去来”只取“去”义
15
出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文中只取“入”义
16
车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六 偏义复词
序号
词
例句
词义辨析
1
崩殂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文中只取“崩”义
2
异同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词素是反义关系,文中只取“异”义
3
存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存亡”只取“亡”义
4
园圃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车”指战车,“骑”指骑兵。文中只取“骑”义
17
缓急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传》)
“缓急”只取“急”义
18
饥穰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反义复词1.什么是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例如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
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仅是一个陪衬。
由此可以看出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
2.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答: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一般并列复合词两个语素都有意义。
3.分析偏义复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偏义复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阅读古书时注意将偏义复词与一般的复音词区别开来,以免影响对文意的理解。
第二,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以意义相反相对为多,相对的两个意义一正一负,表示正义的语素一般放在前,表示负义的语素一般放在后(如“得失、利害”)。
在偏义复词中,多取正义而少取负义。
一般的并列复合词有的时候偏指一义,是由一定的上下文决定的。
第三,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用语也还有偏义复词的用法。
如:动静(有动无静)、褒贬人(一般有褒无贬)、同甘苦(有甘无苦)、人马齐全(有人无马)、计较得失(偏指失)、不计成败(偏指败)。
4、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5、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三古今异义词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实弹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不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留意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丈人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志节操守的男子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的地方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出身低微,行为鄙鲁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恭敬,谨慎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夹杂着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此,在这上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不避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县官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或者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约束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嫔妃以往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地方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他实际上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北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殷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中国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指现在中原地区不过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形成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从事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所以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形体齐备故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所以,事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例口舌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无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智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可叹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此写作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骤然冲出。
偏义复词的定义
偏义复词的定义当我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会遇到一种很特别的词语现象,叫做偏义复词。
别被这个术语吓到啦,其实它就像是一个有趣的语言小魔术。
想象一下,有两个小伙伴一起手牵手,但是呢,其中一个小伙伴特别强势,总是把光芒都抢走了,另一个小伙伴就有点被“冷落”啦。
在偏义复词中,也是这样的情况哦。
简单来说,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的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了这个词的主要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就相对弱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比如“好歹”这个词,一般我们主要是想说“歹”的意思,就是情况不好;再比如“国家”,很多时候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国”。
在生活中,偏义复词的例子可不少呢!我们常常会说“长短”,但很多时候我们真正在意的是“长”或者“短”其中一个方面。
比如说评价一根绳子,我们会说“这根绳子长短合适”,这里其实重点在说它的长度是合适的,“短”的意义就没那么突出了。
还有“昼夜”这个词,我们说“不分昼夜地工作”,主要是强调时间上的不间断,“夜”的意义相对就弱化了。
偏义复词可不是随便出现的哦,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在意义上是相关或相反的,这就像是两个有着某种联系的小伙伴。
其次,在具体的语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会凸显出来,而另一个语素就“低调”了。
那么,偏义复词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用处呢?它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简洁、准确。
比如说,我们想说一个人的行为不好,直接说“他的行为很坏”可能有点直接,而说“他的行为好歹不分”,就显得委婉一些,而且也能准确传达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偏义复词也经常出现,为作品增添韵味和意境。
比如古诗中会有“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这里的“契阔”就是偏义复词,主要强调分别的意思。
这样的用法让诗句更加凝练、优美。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地使用偏义复词呢。
比如“动静”,我们会问“那里有什么动静”,就是想知道有没有什么情况发生,这里“动”的意义更突出。
偏义复词整理
偏义复词整理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
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
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
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
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
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专题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一、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例四: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白头吟》)——“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例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鹏鸪天•送人》)——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
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 之意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例三:言其利害。
(毛遂自荐)——偏的还是利。
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 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曾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 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 “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请看高中教材中出现的涉及偏义复词的典型例句: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②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孔雀东南飞》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③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④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⑥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⑦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从上述句子来看,偏义复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是相关、相近或相对、相反的,且意义相反相对的为多。
二是意义上,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两个语素都保留其作为单音词连用时的词汇意义,也就是说作为陪衬语素的意义并未消失,只不过在该句中不能再作解释。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例三:言其厉害。
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7.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8.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1.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13.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14.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5.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6.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17.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8.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19.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hóng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偏义复词
• 古今词
•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组合与现代汉语 中某个词完全一样,必须明确古汉语 中多以一字为一词,阅读时要注意古 今词义的不同。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可乎?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 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7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
• 30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 31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 之。
• 32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 衡而斗诸侯。
• 33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 34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 35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
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3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 在今日。
• 被历代语言学者称之为“重言”、 “复语”、“连言”或“词语复用”。
• 例如:“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涕泪,二词一义单指 眼泪。
• 又如“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屈原列传》,“曰以为”三 字一词,就是“说”的意思。
• 分析下面句中的同义复用词: • 1 吾既已言之矣。 • 2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构之。 • 3 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
孙。
• 4 立诛杀曹无伤。 • 5 臣请往如楚 • 6冀幸君之一悟也。
•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言文的翻译中, 能把每个字译出的就要译出,不要误 把两个看似同义其实各有实义的字误 为同义合用而漏译。如:
• 1今无忧虞:“忧虞”在此句中是同义 合用,可译为“忧虑的事”。
• 2今无忧愁:“忧愁”就不宜看作同义 合用,要译为“忧虑愁苦的事”
【文言文必备】语文考试常见的偏义复词【最佳资料】
常见的偏义复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出使的人,外交使节。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
今义:妻子或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中原:原野。
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丈夫: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勾践灭吴》5.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妻曰自信:代词作宾语,前置;信,相信,自,自己。
今义:相信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6.用事:执掌政权。
今义:当权;(凭感情、意气)行事;引用典故。
7.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自强:自,自己;强,勉强。
今义:自己独立向上。
8.年几何矣几何:多大。
今义:多少;几何学的简称。
《触龙说赵太后》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居心,存心。
《劝学》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的地区,指东方诸侯国。
今义:山东省。
《过秦论》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名词,重大的变故。
今义:异乎寻常的;十分、极。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黄河以北。
河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13.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不过:不超过。
今义: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表示程度最高;连词,表示转折,“只是……”;副词,仅仅。
《鸿门宴》1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用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5.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怀抱:胸怀抱负。
今义:抱在怀中;胸前;心里存在;心胸、打算。
《兰亭集序》16.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扶老:拐杖。
今义:用手搀扶老年人。
17.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话:知心话。
今义:表示爱情的语言。
《归去来兮辞》18.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
今义:主要的、重要的;本来;彻底。
1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现代偏义复词举例
现代偏义复词举例
现代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一个字具有主要意义,另一个字只起到修饰、补充作用。
这种复合词很常见,下面是一些例子: 1. 网红:指在互联网上非常受欢迎的人或事物,其中“网”是修饰词。
2. 男神:指受女性欢迎的非常帅气的男性,其中“神”是修饰词。
3. 女汉子:指性格像男孩子一样豁达、勇敢的女性,其中“汉子”是修饰词。
4. 美食家:指喜欢品尝美食的人,其中“家”是修饰词。
5. 毒鸡汤:指诱导人消极的言语或文章,其中“毒”是修饰词。
6. 闪婚:指短时间内匆忙结婚,其中“闪”是修饰词。
7. 财神爷:指财富、财运之神,其中“爷”是修饰词。
8. 经济适用房:指政府针对低收入家庭推出的廉价房,其中“经济适用”是修饰词。
9. 包租婆:指出租房屋的女性房东,其中“包租”是修饰词。
10. 独角兽企业:指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其中“独角兽”是修饰词。
- 1 -。
古代汉语 偏义复词 简答题
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简答题摘要:1.偏义复词的定义与特点2.偏义复词的类型与用法3.偏义复词的意义与价值4.偏义复词的现代汉语对应词汇正文: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关或相反意义的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在语境中被另一个字所吸收,使得整个词语只取其中一个字的意义。
这种现象在古代文献中非常常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语言风格。
偏义复词的类型与用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字并列组成,如“利弊”、“强弱”等。
这种类型的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且用法与古代汉语相似。
2.修饰式:由一个字作为另一个字的修饰成分,如“山清水秀”、“人才济济”等。
这种类型的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中的修饰式偏义复词更多地体现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
3.偏义式: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字组成,但在语境中只取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如“父子”、“君臣”等。
这种类型的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出现,但在古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和语义功能。
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词汇表达:偏义复词的使用使得古代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表达更加细腻、复杂的意义。
2.体现了语言风格: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古代汉语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3.具有历史价值:研究偏义复词有助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
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和类型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利弊”对应现代汉语的“利益与弊端”,“父子”对应现代汉语的“父亲与儿子”等。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和演变规律。
偏义复词(古代汉语)
对偏义复词的粗浅理解首先提出“复词偏义”之说的人是黎锦熙先生,他在《国语中复合词的歧义和偏义》一文中将“复合词中之并行词,有偏用其一字之义,而他字则连举而不为义者”称为“复词偏义”。
(《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930)尔后,语法学界称这种言语结构为“偏义复词”。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偏义复词实质上是一种汉语古今延续的语言形态,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受韵律支配,以求音节相称、声韵和谐。
古人做诗行文大多对音韵有所要求,很多情况下为了达到音韵上的和谐会把一个单音节词增改为双音节词。
第二,也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表达习惯有关。
我们在表达一种可能会出现的较为悲哀,消极的情况时,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带来的压抑氛围或悲痛的心情,会加上好的情况的表达用语。
这样的做法就容易使得具有相反意义的单音节词组成了偏义副词。
第三,有些偏义复词的出现一开始可能只是词语的误用或者误造,后来被继续使用才成为固定的词语。
在对偏义复词的行程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偏义复词的使用往往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它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容易对偏义复词提出质疑:对偏义复词的分析应当站在语言分析的角度还是言语分析的角度?倘若把“偏义复词”作为一个语言学名词,它就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众多语用实例的抽象,是语言层面的一种共性存在。
但我们在分析偏义复词的时候必须承认它的“实”语素和“虚”语素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来,一旦离开语境,它的临时性被打破,我们也就无法看出它的“偏义”。
当然,关于偏义复词的质疑还不止这一点,对于它的构造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一,“偏义复词”到底是“复合词”还是“复词”?如果把偏义复词当作“复合词”则是意味着词内的两个字都是语素,而语素的概念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上述四家的看法:一致认为偏义复词是并列合成词的一种类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从古今汉语的语言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只说出偏义复词的共性,没有真实地反映偏义复词由于时代的不同,词义本身的变化而赋予的不同特性。
现从偏义复词的结构、词汇意义等方面,对古今汉语偏义词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
(一)从偏义复词的结构上看古汉语偏义复词有二个特点:一是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
由于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以单音词的连用为基础,它和其他的双音合成词一样,经历临时性的组合到凝固成词的发展变化。
因此这类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同时即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
请看下列例句:1、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左传·桓公二年》)3、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史记·游侠列传》)4、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盐铁论·本议》)5、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诗经·邶风·绿衣》)6、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7、年不顺成,君衣布jìn@①本,关粱不租,泽列而不赋,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礼记·玉藻》)8、岂有文章惊海内,漫芳车马驻江干。
(杜甫:《宾至》)9、韩之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多人。
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史记·刺客列传》)10、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11、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汉书·张汤传》)例1根据上下文义的相承关系,“国家”偏指“国”指晋国,“家”无义只起陪衬作用。
例2“国家”无偏义,“国”指天子统治的地方,“家”指诸侯统治的地方,作为单音词连用的“国家”均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
有时“国家”也可分用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例3“缓急”联系下文虞舜窘于井lǐn@②,伊尹负于鼎俎……当偏指“急”就是急难的意思,“缓”无义起陪衬作用,是偏义复词。
例4“缓急”无偏义,“缓”指“缓和”,“急”指“急迫”,是单音词连用。
例5“衣裳”联系下文“采采衣服”偏指“衣”即“衣服”,“裳”无义起陪衬作用,是偏义复词。
例6“衣裳”无偏义,“衣”指上衣,“裳”指下裙,保留各自原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
例7“车马”偏指“车”,因“造”只能与“车”相照应,“马”是不能“造”只能“养”的,是偏义复词。
例8“车马”无偏义,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
例9“得失”根据上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错,弊端,是偏义复词。
例10“得失”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
例11作为偏义复词的“短长”由于两个词素结合不够紧,允许颠倒成“长短”,而“长”正与上文的“高”相照应当偏指“长”,专指长处功劳。
按张安世的话,意思是不要自己夸张,所以“短”只起陪衬作用无义。
特点二是陪衬语素不定位,时前时后。
请看下列例句。
12、询谋得失,深遂夙愿。
(王冰:《内经素向经序》)13、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
(《脏腑记叙》)14、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5、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1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17、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
(《杜甫:《房兵曹胡马行》)18、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19、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
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
(《韩非子·初见秦》)20、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汉书·刑法志》)例12“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失”无义,陪衬语素在后。
例9“得失”偏向“失”,“得”无义,陪衬语素在前。
例13“短长”只偏指“短”即短处缺点,“长”无义,陪衬语素在后。
例14“短长”偏指“长”,“以为殊无短长”即认为很没有能耐。
“短”无义,陪衬语素在前。
例15“出入”偏指“入”,“出”无义,陪衬语素在前。
例16“出入”偏在“出”,“入”无义,陪衬语素在后。
例17“死生”只偏向“生”义,“死”无义,陪衬语素在前。
例18“死生”偏在“死”义,“生”无义,陪衬语素在后。
例19“利害”偏用“利”义,“害”无义,陪衬语素在后。
例20“利害”偏用“害”义,“利”无义,陪衬语素在前。
上述十例都说明陪衬语素具有不定位时前时后的特点。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结构定型表现两方面:一是构成偏义合成词的每个字是语素,各语素之间结合得很紧,不容许随便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二是陪衬语素不再时前时后,而是固定的,不受特定语言环境所制约。
比如“窗户”两个语素结合得很紧,不容许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其义偏指“窗”,陪衬语素“户”无义消失,位于“窗”的后面,只起陪衬作用。
(二)从偏义复词的意义上看古汉语偏义复词在意义上的特点是两个语素都保留其作为单音词连用时的词汇意义,也就是说作为陪衬语素的意义并未消失,凝固成复合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完全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决定即随文释义,也就是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
有时可从特定上下文词语的互相照应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可联系前后文句意的相承贯通上来确定偏义;有时也可从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却是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
请看下面例句:21、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汉书·梅福传》)22、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北朝民歌《那呵滩》)23、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
(《陆机:《吊魏武帝文》)24、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2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26、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hóng@③如钟鼓不绝。
(苏轼:《石钟山记》)27、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
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8、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9、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曹操:《薤露行》)30、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曹操:《却东西门行》)例21“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只偏指“逆”,“顺”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2“疏”,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体。
“书”,信。
“疏”和下文“信使”不相照应,“书疏”显然偏指“书”,而“书”正与“信使”互相照应,这样“疏”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3“始”和“归”意义上不相照应,而“终”与“归”正好照应,可见“始终”当偏指“终”,“始”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4孟子是针对齐宣王以牛易羊衅钟之事发出责问的,前文未提到过禽,可见“禽兽”只偏指“兽”,“禽”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5“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穰”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6以山名石钟和文中以无射钟、歌钟比拟风水与山石相吞吐之声看,“钟鼓”显系偏指“钟”,“鼓”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7孔子因谗被逐,墨翟因谗被囚,故“谗谀”偏指“谗”,统承前文“季孙之说”、“子冉之计”而言。
例28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同理例7“车马”偏指“车”义,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9“沐猴而冠带”显系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沐猴而冠”一语,可见“冠带”之“带”仅为凑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
例30“行止”,谓飞行和栖止。
雁只在飞行时列成队形,止宿时则聚在一起。
可见“行止”当偏在“行”义。
同时也为了适应诗歌音节需要,使句式工整,还是把不表义的语素“止”保留着。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词义固定单一。
表现在一、由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即不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
也就是说表义语素定位,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语言环境中,自始自终都固定在某个语素上,不会发生忽此忽彼的随意状态。
二、两个语素虽并列,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
“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反动派不管人民的死活。
实际上是让老百姓死,,不管老百姓活。
)“离合”偏指“离”,“合”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消失;“缓急”多指“急”义,“缓”义消失。
它们的特点是把两个语素并列起来,让一个语素的意义消失,这就造成了所谓偏义词,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为什么古今偏义复词具有这样明显的差异呢?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偏义复词都经过临时组合阶段的试用过程:由临时不稳定的单音词连用向凝固稳定的合成词的发展。
其总的发展演变规律是(1)有的历代递相袭用,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偏义复词。
如国家、窗户、妻子等。
(2)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之后,渐渐丧失生存能力而自行淘汰。
如车马、园圃等。
(3)有的既没有固定成词,也没有被淘汰,直至今日依然处于试用阶段。
如成败、得失、利害、恩怨等。
(4)二是随着词汇自身的发展,词和词组以及词和词素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如“国家”、“妻子”原是词组,后来变成了词;“民”、“众”原来是词,现在成了词素。
我们研究词汇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有历史主义观点,另方面又要分清古今界限。
而古汉语偏义复词的特点,正好说明它处在临时组合阶段,内部结构不够稳定,其义也随文而异。
到了现代汉语,这类词大都已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消失只起陪衬作用,其义就偏向一方而且是固定的,成为相对稳定独立、为大家所公认的单一明确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