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6)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急性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微生物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
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物理、化学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人,均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常见的吸人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病理】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肥大增生。
合并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脓性。
【临床表现】(一)症状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
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
少数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哆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流程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患者。
一、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编码:BNF01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2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2.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剧烈影响工作休息、或伴有喘息,院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3.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中医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的特点,注意观察证候的动态演变及其规律;注意区分外感内伤咳嗽的不同。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感染性疾病筛查、X线胸片和/或CT、心电图。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_副本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急诊科2015年>病名:咳嗽中医病名:咳嗽病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2、西医诊断:<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二、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止嗽散中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诸般咳嗽凭加减,姜汤调下约三钱.>麻黄10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陈皮12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处方:桑菊饮<桑菊饮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桑叶10克、菊花12克、杏仁10克、薄荷6克、连翘10克、桔梗6克、川贝母10克、钩藤15克<后下>、芦根3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处方: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还身热,清宣凉润燥能医.>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4.痰湿蕴肺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中夏和陈,意以甘草与茯苓.三子养汤白苏菔.>半夏10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苍术12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5.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处方:麻苇合剂: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芦根3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12克、枳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6.肝火犯肺治法:清肺泻肝,止咳化痰.处方:黛蛤散加黄芩泻白散<黛蛤散:青黛,海蛤壳.黄芩泻白地骨皮,桑白粳米甘草比.>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5克、青黛6克、海蛤壳15克、甘草6克.7.肺阴亏耗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处方: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玉桑,扁豆甘草止咳爽.>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2克.<二>辨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1、风热犯肺、痰热郁肺,予喜炎平、双黄连疏风清热、清热解毒.2、肺阴亏虚,予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三>中医特色疗法1、针灸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2、药物贴敷根据病情可辩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3、刮痧、拔罐疗法万花油或甘油涂擦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观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每日1-2次.4、其他疗法根据临床情况选用艾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四>、预防及护理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2、咳嗽痰多,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蕴湿生痰.风热、气火、风燥、肺阴虚咳嗽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以免伤阴化燥助热.戒烟酒等不良习惯.3、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但吸时要避免刺激或损伤咽部.4、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5、教育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6、口服补肺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外感<补肺参芪熟地黄,桑白五味与紫菀.>太子参12克、黄芪30克、熟地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2克、五味子12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银花15克、桑叶12克.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痊愈:咳嗽症状完成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2、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3、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4、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二>评价方法咳嗽症状积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积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积分=日间积分+夜间积分.咳嗽症状积分表可作为病情评价和判断药物疗效之用.咳嗽症状积分表分值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0 无咳嗽无咳嗽1 偶有短暂咳嗽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2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轻度影响夜间睡眠3 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因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活动眠<三>临床疗效评估1、中医药辨证治疗咳嗽的疗效是明显的、有效的,与西药抗菌,止咳药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止咳化痰作用强,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优势.通过107例咳嗽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3.4%.2、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7例咳嗽患者,结果显示:中药能明显缓解咳嗽患者的咳嗽、咯痰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减轻气道阻力,其中显效39例、有效43例、缓解18例,总有效率93.4%.3、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咳嗽病程短,疗效较好.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上圆满,但存在疗效上不尽人意之处.四、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治疗难点1、咳嗽反复发作是目前临床中的难点,而咳嗽单纯中医药治疗有效,但效果慢,取效时间长.多种诱因会导致咳嗽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但外感是诱发咳嗽的主要因素,也是难点问题.2、咳嗽病程长则疗效较差,无论中药或西药都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在如何治疗顽固性咳嗽方面未有明显进展是主要的难点.改进措施1.针对咳嗽患者,外感是引起的主要因素,也是难点问题.针对预防外感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应用益气固表法为主,采用补肺汤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健脾止汗、培土生金.其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扶正.二药合用则汗不外泄,邪不易侵.黄芪配防风相得益彰,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驱邪而不伤正.同时防风有解表祛风的作用.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明显预防了咳嗽患者易外感的发生,进而使咳嗽患者反复发作次数得到减少.采用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拔罐、刮痧、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咳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久咳者,注重调理脏腑为主,健脾、清肝、养肺、补肾,忌辛散.初咳者,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宣畅肺气.3、咳嗽患者以表证、痰热者居多,着重从疏风解表、清化痰热着手,配合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了咳嗽病的咳嗽咯痰症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鉴于咳嗽反复发作、单纯中医治疗起效较慢的问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在采取内服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的同时,拟加抗生素抗感染.咳嗽病优化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2015年>2015年度我科应用咳嗽病优化诊疗方案辨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7例患者,结果显示:中药能明显缓解喘病患者的咳嗽气喘,咯痰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减轻气道阻力.其中显效39例、有效43例、缓解18例,总有效率93.4%.1、中医药辨证治疗咳嗽的疗效是明显的、有效的,与西药抗菌,止咳平喘药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止咳化痰作用强,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优势.通过107例咳嗽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3.4%.2、优化了防病治病的内容,在本年度的方案中进一步优化了风热犯肺证与痰热郁肺证的方药治疗.优化了咳嗽证候积分表.3、慢性咳嗽的治疗,咳嗽病程长,疗效较差,无论中药或西药都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上圆满,但存在疗效上不尽人意之处.4、对中医治疗临床评价分析及措施:1>中医药综合治疗通过对脏腑、经络气血机,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实现的.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因此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有效改善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咳嗽病定位在肺脾,根据五脏相关理论,是一个脏器受损的综合征.外感是诱发咳嗽的主要因素,也是难点问题.针对预防外感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应用益气固表法为主,采用补肺汤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健脾止汗、培土生金.其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扶正.二药合用则汗不外泄,邪不易侵.黄芪配防风相得益彰,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同时防风有解表祛风的作用.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明显预防了咳嗽病患者易外感的发生,进而使咳嗽病患者反复发作次数得到减少.2>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久咳者,注重调理脏腑为主,健脾、清肝、养肺、补肾,忌辛散.初咳者,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宣畅肺气.3>咳嗽患者以表证、痰热者居多,着重从疏风解表、清化痰热着手,配合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了咳嗽病的咳嗽咯痰症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在应用诊疗方案的同时,我们强调辨证论治,遵循传统的中医思维规律,不断完善优化治疗方案.咳嗽病优化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科室名称:急诊科医院名称:纳雍县中医院咳嗽病优化诊疗方案中医特色评估表科室名称:肺病科医院名称:纳雍县中医院。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急性支气管炎吃什么中成药
急性支气管炎吃什么中成药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强调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并举。
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大家知道治疗支气管炎中医是怎么治疗?吃什么中药?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1.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初期常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
而全身症状较为轻微,但可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自觉咽喉部发痒,并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
早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易咳出,2~3日后痰液可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
患者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
患者晨起时或夜间咳嗽常较显著。
咳嗽也可为阵发性,有时呈持久性咳嗽。
咳嗽剧烈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胸部、腹部肌肉疼痛。
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有哮鸣和气急。
一般而言,急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4~5天内消退,但咳嗽有时可延长数周。
查体有时可发现干性啰音,咳嗽后消失;肺底部偶可听到湿性啰音,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听到哮鸣音。
通常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桔梗止咳汤治气管炎【功能主治】清肺理气,化痰止咳。
用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
【处方组成】桔梗10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款冬花12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服。
【加减】如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者,加麻黄、荆芥、紫苏叶;肺热蕴热、咯吐黄痰者,加炒黄岑、鱼腥草;剧咳无痰着,加炙麻黄、杏仁、全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150例,治愈115例,好转35例,对寒热不甚者有效率100%。
茜草散治气管炎【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茜草9克(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
【用法用量】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
10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123例,1疗程后显效为40.7%;2疗程后显效为69.1%。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标准: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支气管炎相当于中医:咳嗽,痰饮等范畴。
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
其中急性者多属外感咳嗽,慢性者多为内伤咳嗽。
2、西医定义: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为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所致。
因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实际上可以说是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双肺可闻干罗音或不固定的粗湿罗音。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6版,“咳嗽”章节。
2、诊断要点:(1)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干罗音。
(3)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
3、中医鉴别诊断:(1)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证,咳毕呕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
(2)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证,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
(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参照陈吉庆,吴升华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2002年版。
2、诊断要点:(1)症状: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逐渐咳嗽加重。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可有可无。
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胸痛。
(2)体检: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干罗音或粗湿罗音,随体位变动及咳嗽而改变。
(3)X线检查:可以正常或有两肺纹理粗重。
(4)血常规: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者可有核左移。
病毒感染者多数白细胞计数正常。
3、西医鉴别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伴鼻咽部症状,干咳,双肺听诊无异常。
(2)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喘憋,双肺听诊吸气末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重症肺炎有呼吸困难及紫绀。
(3)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呛咳,双肺体征不对称,限局性肺气肿及肺不张,胸部X线透视可见纵隔摆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一)风寒袭肺1.主证:咳嗽声重有力,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紧。
小儿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
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急性支气管炎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
以下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方法:1. 休息调整:在发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休息可以让身体充分恢复,减轻炎症症状。
2. 密切观察病情:患者及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应尽快就医。
3. 充足饮水:饮水可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患者每天应喝足够的水,以保持体液平衡。
4. 正确使用抗生素:如果急性支气管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并按疗程服用,不可中途停药。
5.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降低发热症状;使用非处方的咳嗽抑制剂或祛痰剂以减轻咳嗽症状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使用吸入疗法,如吸入雾化治疗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舒缓呼吸道不适。
6. 环境保护: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防止进一步刺激和加重炎症。
7. 营养均衡: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
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8. 积极预防: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患者或患病动物。
9. 遵医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遵医嘱,按时复查,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不要自行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10.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的睡眠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虽然急性支气管炎多数可以逐渐自愈,但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扩张、气压猝塌等。
因此,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症状加重或长时间不缓解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总之,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适当的养生保健可提高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诊疗方案来处理咳嗽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咳嗽不适。
诊断分析在选择合适的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咳嗽的类型和原因。
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分为痰咳和干咳两种类型。
1. 痰咳:痰咳一般伴有咳痰、咳声沉重等症状,多见于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2. 干咳:干咳指的是没有痰液排出的咳嗽,多见于过敏性咳嗽、肺虚等情况。
中医诊疗方案根据咳嗽的类型和原因,中医可以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来治疗咳嗽问题。
痰咳治疗痰咳需要清痰化痰、平喘止咳的方法:1. 祛痰法:采用草药治疗,如枇杷叶、葶苈子等,可以帮助排除痰液并缓解咳嗽症状。
2. 化痰法:采用混合草药清热化痰,如半夏、天竺黄等,可有效化解痰液,促进恢复。
3. 平喘法:中医讲究平喘止咳,可使用草药治疗,如杏仁、苏木等。
干咳治疗干咳需要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方法:1. 滋阴降火:采用草药,如沙参、麦冬等,可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热感,缓解咳嗽不适。
2. 润肺止咳:选用滋阴润肺的草药,如南杏、百合等,有助于缓解干咳症状。
注意事项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湿润。
2.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如烟雾或化学气体。
3. 定期复诊:中医诊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并进行调整。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的中医诊疗方案还需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诊疗指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诊疗指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 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咯痰。
在过度疲乏、受凉、气候突变时容易发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范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症状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咯少量痰,继而为黏液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见痰中带血。
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
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 周,有时可延长数周。
1.1.2 体征两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散在湿哕音。
1.2 理化检查1.2.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
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2.2 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1.2.3 胸片:大多数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 诊断要点1.3.1 起病较急,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1.3.2 常有刺激性干咳,咯少量黏液性痰伴胸骨后不适感;伴有细菌感染时咳嗽剧烈,咯痰量较多,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尔痰中带血。
1.3.3 全身症状较轻,体温一般不超过38 ℃。
1.3.4 两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散在湿哕音,在咳嗽、咯痰后消失。
1.3.5 胸片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正常。
1.3.6 排除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疾病。
2 辨证论治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位在肺与气道,以实证居多。
本病治疗原则为宣肺祛邪,应重视化痰顺气法的应用,使痰清气顺,肺气得宣,咳嗽易愈。
2.1 风寒袭肺证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止嗽散合三拗汤:炙麻黄9g ,前胡9g ,荆芥穗12g,杏仁9g ,陈皮9g ,桔梗6g ,百部9g ,款冬花9g ,炙甘草3g 。
加减:头痛明显,加白芷9g ,藁本6g 以散寒止痛;身痛明显,加羌活9g 以除湿止痛;痰多,加浙贝母9g 以增加化痰之功。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2016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急诊科)(2016年)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引起咳嗽的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 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侯:(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公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 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侯: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1 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 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 X 线检查、C 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 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 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2) (3) (4)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10.1疏表止嗽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炙白前、炙前胡各9克,广皮6克,荆芥5克,竹茹、生枇杷叶、连翘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邪降逆,化痰止咳。
【方解】外感咳嗽,邪气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为风寒所闭,内热不得外达,热为寒束,治宜解表以散寒,清里以肃肺,表解里清则咳嗽自止,方用桑叶、菊花、荆芥解表以散邪;杏仁、枇杷叶、前胡、白前、广皮降逆化痰以止嗽;竹茹清胃以化痰;连翘清热以消炎,合而用之,共奏解表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主治】感冒后引起的咳嗽。
【加减】如表寒郁闭较重者加苏叶5克;咳痰稀白者加清半夏9克,云茯苓12克;如痰不易咯出是为肺燥,加款冬花12克或加梨膏30克,化入汤药中,肺得润则痰易出,痰出则咳自止。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10.2辛温止咳方【来源】文子源,《临症见解》【组成】荆芥、前胡、桔梗、杏仁各9克,百部、紫菀、白前各12克,茯苓15克,橘红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辛温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解】风寒外感,寒束皮毛,故方用荆芥散寒祛风,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以桔梗、前胡宣肺疏表,一升一降,气得通畅,则咳嗽可止;杏仁宣肺降气;百部、紫菀、白前温肺通络,降气止咳;茯苓、橘红、甘草健脾和中,行气化痰。
全方配合,既有疏表祛风、宣肺散寒,复有健脾化痰、降气止咳之功。
【主治】风寒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口唾痰涎,痰多稀白,鼻流清涕,头胀头痛,或喉痒气喘,过食清凉,久咳不止,夜咳频多。
舌淡,苔薄白或淡黄,脉浮缓或濡滑,或细弱。
【加减】证有偏胜兼夹,体有强弱,宜随证加减。
如痰盛加法半复12克;气逆喘咳甚加旋覆花12克、麻黄3克;肺气虚寒,脾胃虚弱,本方去荆芥,加党参、白术各12克,春砂仁6克;恶风畏寒,表邪外困,加防风、紫苏叶各9克;头胀头痛加川芎、白芷各6克;风寒化热,苔微黄白加柴胡6克,黄芩、连翘各9克;湿热夹痰交蒸,痰涎稠黏,苔白腻,脉弦滑加法半夏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12克;痰热阻气,清窍不利,咳而喉中作梗,加牛蒡子、射干各9克;胸膈闷,腹胀满,苔白腻,加枳壳、瓜蒌皮、郁金各9克,川朴6 克;伤食嗳气加神曲6克,枳壳9克;咳引胁痛加柴胡6克,青皮9克,枳壳6克;寒饮停留胸膈,口淡、吐稀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白芥子6克;胃逆呕吐夹水加法半夏12克,生姜9克,白蔻仁4.5克;寒甚四肢清冷加附子、干姜各9克;脾虚肾水上泛,咳甚痰涎壅盛,加附子15克,干姜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2克;心悸怵惕、头目眩晕、痰水凌心加桂枝9克,白术15克、炙甘草、干姜各9克;气喘上逆,咳嗽痰盛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克;肾虚久咳不止,腰骶酸痛,气喘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2克,胡桃肉15克。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2 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
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①临床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 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又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③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二)证候诊断①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③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④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⑤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⑥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⑦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杏仁、荆芥10g、白前、炙紫菀、百部、桔梗、陈皮炙、甘草等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炙甘草等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急诊科2016年)
病名:咳嗽
中医病名:咳嗽病
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2、西医诊断:
(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
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止嗽散中桔甘前,荆紫菀百部研,诸般咳嗽凭加减,汤调下约三钱。
)麻黄10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皮12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饮(桑菊饮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叶10克、菊花12克、杏仁10克、薄荷6克、连翘10克、桔梗6克、川贝母10克、钩藤15克(后下)、芦根3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
3.风燥伤肺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还身热,清宣凉润燥能医。
)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
4.痰湿蕴肺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处方:二汤合三子养亲汤(二汤中夏和,意以甘草与茯苓。
三子养汤白菔。
)半夏10克、茯苓25克、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苍术12克、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
5.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麻苇合剂: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芦根3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12克、枳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
6.肝火犯肺
治法:清肺泻肝,止咳化痰。
处方:黛蛤散加黄芩泻白散(黛蛤散:青黛,海蛤壳。
黄芩泻白地骨皮,桑白粳米甘草比。
)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5克、青黛6克、海蛤壳15克、甘草6克。
7.肺阴亏耗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处方: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玉桑,扁豆甘草止咳爽。
)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2克。
(二)辨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
1、风热犯肺、痰热郁肺,予喜炎平、双黄连疏风清热、清热解毒。
2、肺阴亏虚,予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
(三)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
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
2、药物贴敷
根据病情可辩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3、刮痧、拔罐疗法
万花油或甘油涂擦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观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4、其他疗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用艾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
(四)西医治疗
1、抗感染: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静脉滴主。
2、止咳化痰:氨溴索静脉滴主
(五)、预防及护理
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
2、咳嗽痰多,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蕴湿生痰。
风热、气火、风燥、肺阴虚咳嗽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以免伤阴化燥助热。
戒烟酒等不良习惯。
3、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
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但吸时要避免刺激或损伤咽部。
4、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教育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
6、口服补肺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外感(补肺参芪熟地黄,桑白五味与紫菀。
)太子参12克、黄芪30克、熟地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2克、五味子12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银花15克、桑叶12克。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痊愈:咳嗽症状完成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2、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3、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4、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咳嗽症状积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积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积分=日间积分+夜间积分。
咳嗽症状积分表可作为病情评价和判断药物疗效之用。
咳嗽症状积分表
分
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
值
0 无咳嗽无咳嗽
1 偶有短暂咳嗽
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
2
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
活动
因咳嗽轻度影响夜间睡
眠
3
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
活动
因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
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