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0e498c550e2524de4187e1c.png)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一般要求和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心城及新城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 17733.1 地名标牌城乡YZ/T 0129 邮政普遍服务YZ/T 0067 信筒DB11/T 190 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 493.1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B11/T 650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DB11/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public facilities on sidewalks设置于城市道路路侧带范围内直接服务于行人的设施。
包括护围栏设施(含人行道护栏、公交站安全护栏、绿化设施带护栏等)、废物箱、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含街牌、步行者导向牌、公厕指引牌、地铁指引牌、人行地道和人行天桥指引牌等)、公交车站设施(含站牌和候车亭)、邮政设施(含邮筒和邮政报刊亭)、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存车设施(含自行车存车架、自行车存车围栏和公共自行车设施)、座椅、活动式公共厕所。
3.2 路侧带curb side strip车行道外侧路缘石的内缘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范围。
路侧带一般由绿化设施带、人行道、行道树设施带组成。
3.3 人行道sidewalks路侧带上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3.4 行道树设施带street trees facilities strip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条形地带。
3.5 绿化设施带planting and facilities strip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以绿化为主的条形地带。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cb121fd2e3f5727a4e9623d.png)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一、前言
为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范的编制与修订,提高标准编制质量,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标委会在2014-2015年陆续组织了文、教、卫、体、福五个公共服务设施类规划规范的前期研究,为2017年启动的《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本研究是对城市公共教育设施规划关键技术内容进行的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明确该规范的作用、适用范围和内容框架,并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论证。
1、现有规范和标准情况的现状和问题
各类教育设施标准老化,或即将出台建设标准。
目前城乡规划类已经颁布实行的标准规范一共有35项,与教育设施相关的共有两项,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下简称《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GB50180-93(2016版)(以下简称《居住区规范》)。
其中,《公共服务设施规范》规定了除中小学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内容,中小学部分在《居住区规
划规范》之中进行了规定。
《居住区规范》施行20多年来,虽然进行过多次修订,但关于中小学教育设施的内容自1993年确定后从未进行调整,现在各地进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时主要依靠省级基础教育办学标准。
2、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次研究针对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在系统梳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目的是提出各类公益性教育设施选址、布局和规模控制要求,以保障城市公共教育设施科学布局、合理用地,达到国家提出的教育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要求,有效提高城市公共教育设施规划和建设的水平。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ef213ae453610661fd9f454.png)
ICS 91.020DB P53备案号:21149-2007北京市地方标准Setting Rules for Public Facilities on Sidewalks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一般要求 (2)6 废物箱 (2)7 交通类护栏 (3)8 街牌 (3)9 步行者导向牌 (3)10 公交车站设施 (3)11 信筒 (3)12 公用电话亭 (4)13 信息亭 (4)14 自行车存车架和围栏 (4)15 座椅 (4)16 活动厕所 (4)17 报刊亭 (5)附录A(资料性附录)设施带 (6)附录B(资料性附录) 路口人行带 (7)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北京市路政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科研所、北京市邮政公司、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首通万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向导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林、魏科、崔宣、马康丁、关文敏、水海峰、吕元元、安小芬、张永安、曲峰、马燕明、郑立霞、张兰年、王会平、刘雪涛、聂友仁、韩丽莉、郭伟、崔国庆、梁乙朝、王文太、宋庚玺、马秋生、于化云、殷平、王京京、田杰、贾鹏飞、黄力波、赵羿然引言为提升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促进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急需对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https://img.taocdn.com/s3/m/6c48ca6a10661ed9ad51f3c6.png)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1 总则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
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宜做到区域共享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对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可根据其特点分别按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要求执行。
1.0.7 在详细规划中应确定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的种类、等级、数量、用地和建筑面积、定点位置等内容,满足环境卫生车辆通道要求。
1.0.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https://img.taocdn.com/s3/m/4b394545f524ccbff0218401.png)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20031 总则2 术语设置在公共场所等处,为社会公众提供直接服务的环境卫生设施。
具有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及处置功能的较大规模的环境卫生设施。
在粪便污水产生源对其进行处理的设施。
3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城市用地类别设置密度(座/km2 )设置间距(m)建筑面积(m2/座)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m2 /座)备注居住3~5500~80030~6060~100旧城区宜取密度的离限,用用地地断区宜取宙度的中、低限公共设施用地4~11300~50050~12080~170人流密翻区城取离限密度、下限间距.人旅稀班区域取低限宙度、上限间距。
商业金融业用地宜采用高限密度、下限间距。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宜取中、低限密度,中、上间距4工业用地仓储用1~2800~100030 60地注:1 其他给类城市用地的公共厕所设置可按:①结合周边用地类别和道路类型编合考虑,若沿路设置,可按以下间距:主干璐、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500一8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800一1000m 。
②公共目所建筑面积根据服务人数确定。
③3 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不影响主体建筑的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人口。
4 公共厕所宜与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合建。
4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转运量t/d 用地面积(m2 )与相邻建筑距离(m)绿化隔离带宽度(m)>450 >8000 >30 ≥15150~450 2500~10000≥15 ≥850~150 800~3000 ≥10 ≥5<50 200~1000 ≥8 ≥3注:1表内用地面积不包括垃级分类和堆故作业用地。
2用地面积中包含沿周边设置的绿化隔离带用地。
3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垃级转运量可按附录B 公式计算。
4当选用的用地指标为两个档次的重合部分时。
可采用下档次的绿化隔离带指标。
5二次转运站宜偏上限选取用地指标。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442-28)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442-28)](https://img.taocdn.com/s3/m/d8cc6b3a52d380eb62946dcb.png)
1 总则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c78c6581c758f5f61f67a7.png)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78号现批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37—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2、3.2.3、3.2.6、3.3.1、3.3.4、4.2.3、4.5.1、4.5.2、4.5.3、5.3.1、5.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〇〇三年九月十日《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1 总则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
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总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宜做到区域共享、城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处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除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https://img.taocdn.com/s3/m/a21db128844769eae009edf6.png)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1 总则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
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宜做到区域共享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对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可根据其特点分别按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要求执行。
1.0.7 在详细规划中应确定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的种类、等级、数量、用地和建筑面积、定点位置等内容,满足环境卫生车辆通道要求。
1.0.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2abe25e312b3169a451a47a.png)
居住区:2000~3000
小区:400~600
--
(15)餐饮
主食、早点、快餐、正餐等
--
--
(16)中西药店
汤药、中成药及西药等
200~500
--
(17)书店
书刊及音像制品
300~1000
--
(18)市场
以销售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为主
设置方式应根据气候特点与当地传统的集市要求而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附表A.0.3
类别
项目名称
服务内容
设置规定
每处一般规模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教
育
(1)托儿所
保教小于3周岁儿童
(1)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
(2)托儿所每班按25座计;幼儿园每班按30座计
--
3~5万人设一处
700~1200
300~500
(47)市政管理机构(所)
供电、供水、雨污水、绿化、环卫等管理与维修
宜合并设置
--
--
(48)派出所
户籍治安管理
3万~5万人设一处;应有独立院落
700~1000
600
(49)其他管理பைடு நூலகம்房
市场、工商税务、粮食管理等
3万~5万人设一处;可结合市场或街道办事处设置
--
--
商
业
服
务
(13)综合食品店
粮油、副食、糕点、干鲜果品等
(1)服务半径:居住区不宜大于500m;居住小区不宜大于300m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55b90abba0d4a7303763a14.png)
国家标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已报批,拟就2.0.3、2.0.5、3.1.4、4.1.3、5.1.4、6.1.2、7.1.3中的7个强制性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请将附录二反馈表于2018年12月7日前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规定协调委员会秘书处。
附件:1强制性规定、规定说明和实施要点说明。
2.反馈表。
标准情况:本标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等相关单位在原《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基础上,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方案的通知》(J.B.[2016]248号)的要求修订完成。
本标准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专门标准,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出了基本要求。
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1项,基本规定2项,公共文化设施3项,教育设施4项,公共体育设施5项,医疗卫生设施6项,社会福利设施7项。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适用范围由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公共设施规划和大中城市城市分区规划调整为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2.设施内容由城市公共设施调整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3.明确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设置规则、选址布局、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4、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对接协调。
文章形势强劲:本标准强制性规定的内容经过编制组认真研究,并经草案审议会严格审查。
审查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审议稿,同意设立7项现行强制性规定,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建设安全要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要求和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底线要求。
目前设立的强制性规定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能够满足实施和检查的需要。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https://img.taocdn.com/s3/m/842aaa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d.png)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的要求,通过对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从而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工作。
在《》中,规定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原则、布局要求、功能定位、设计标准等内容,以确保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计能够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
一、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
2. 公平合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确保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公平合理分布,提高服务的平等性和普惠性。
3. 全面协调: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应全面考虑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功能,实现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多功能性和协调性,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整体效益。
4. 安全可靠: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设施的安全可靠性,确保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全保障。
二、布局要求1. 市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设施要均衡分布,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布局各类环境卫生设施。
2.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布局要与城市主干道、重点公共场所、居民聚集区、旅游景点等相匹配,以满足市民及游客的生活和休闲需求。
衔接和联系,确保设施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整体效益。
举例说明:在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公园内的环境卫生设施的布局,例如公园内的垃圾箱、卫生间、喷水设施等,要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功能确定合理的布局位置,以方便游客的使用和维护。
三、功能定位1. 不同类型的环境卫生设施应定位清晰,明确设施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以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需求。
要用途和服务对象,确保设施的功能与定位相符,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最新《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最新《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https://img.taocdn.com/s3/m/a46909a208a1284ac9504321.png)
1 总则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表1.0.4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ⅡⅢ人口规模(万人)﹤20 20~50 50~100 100~200≥200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表1.0.5城市规模分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ⅡⅢ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8.6~11.4 9.2~12.3 10.3~13.8 11.6~15.4 13.0~17.5人均规划用地(㎡/人)8.8~12.0 9.1~12.4 9.1~12.4 9.5~12.8 10.0~13.22 术语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3.0.1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表3.0.1城市规模分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ⅡⅢ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0.8~1.2 0.8~1.3 0.9~1.3 1.0~1.4 1.0~1.5人均规划用地(㎡/人)0.8~1.3 0.8~1.3 0.8~1.2 0.8~1.1 0.8~1.13.0.2行政办公设施用地布局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利提高效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公共服务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3a63660549649b6649d747b9.png)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6公共服务设施6.0.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
6.0.2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6.0.3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规定。
配建指标,应以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③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
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
6.0.3.1各地应按表6.0.3中规定所确定的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中有关项目及其具体指标控制;6.0.3.2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和表6.0.3在使用时可根据规划布局开式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6.0.3.3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6.0.3.4(取消该款)6.0.3.5(取消该款)6.0.3.6旧区改建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6.0.3.7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
将居住区使用部分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6.0.3.8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7条的规定。
对其中的服务内容可酌情选用。
6.0.4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6.0.4.1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https://img.taocdn.com/s3/m/4a12045c16fc700abb68fc82.png)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 B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1 总则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ⅡⅢ人口规模(万人)﹤20 20~50 50~100 100~200 ≥200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城市规模分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ⅡⅢ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 ~ ~ ~ ~ 人均规划用地(㎡/人)~ ~ ~ ~ ~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率。
4 商业金融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整。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GB50115-《公共设施建设规范》
![GB50115-《公共设施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e2f0e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3.png)
GB50115-《公共设施建设规范》1. 总则1.1 规范解释本规范旨在规定公共设施建设的各项要求,以保障公共设施的质量、安全、环保和功能完善。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1.2 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以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 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政设施;- 环境卫生、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休闲设施;- 其他公共设施。
1.3 规范引用标准在执行本规范时,应符合下列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城市规划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材料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规范》- 其他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2. 公共设施建设基本要求2.1 项目选址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址。
应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人口密度、用地条件等因素,确保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服务效率。
2.2 设计要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设计文件应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等,并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2.3 施工要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2.4 质量验收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应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和评定,确保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满足使用要求和标准规定。
2.5 维护管理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主体,确保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3. 特殊公共设施建设要求3.1 交通设施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应考虑交通流量、道路等级、交叉口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设施类型和规模。
最新《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最新《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https://img.taocdn.com/s3/m/50b9b4e78e9951e79a89275e.png)
1 总则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4 商业金融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注:40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面积可按~的系数进行调整。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 文化娱乐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段。
6 体育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千人指标床位数(床/千人)8 教育科研设计教育科研设计设施规划用地指标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用地指标残疾人康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2.较高标准指大城市设施要求较高的儿童福利设施。
(完整版)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
![(完整版)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b487964856a561252d36ff8.png)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一般要求和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心城及新城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 17733.1 地名标牌城乡YZ/T 0129 邮政普遍服务YZ/T 0067 信筒DB11/T 190 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 493.1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B11/T 650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DB11/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public facilities on sidewalks设置于城市道路路侧带范围内直接服务于行人的设施。
包括护围栏设施(含人行道护栏、公交站安全护栏、绿化设施带护栏等)、废物箱、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含街牌、步行者导向牌、公厕指引牌、地铁指引牌、人行地道和人行天桥指引牌等)、公交车站设施(含站牌和候车亭)、邮政设施(含邮筒和邮政报刊亭)、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存车设施(含自行车存车架、自行车存车围栏和公共自行车设施)、座椅、活动式公共厕所。
3.2 路侧带curb side strip车行道外侧路缘石的内缘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范围。
路侧带一般由绿化设施带、人行道、行道树设施带组成。
3.3 人行道sidewalks路侧带上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3.4 行道树设施带street trees facilities strip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条形地带。
3.5 绿化设施带planting and facilities strip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以绿化为主的条形地带。
(完整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完整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https://img.taocdn.com/s3/m/2c26ed81ba1aa8114531d984.png)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1 总则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
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宜做到区域共享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对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可根据其特点分别按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要求执行。
1.0.7 在详细规划中应确定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的种类、等级、数量、用地和建筑面积、定点位置等内容,满足环境卫生车辆通道要求。
1.0.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https://img.taocdn.com/s3/m/8cffa5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b.png)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是我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领域的国家标准,目的是规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计,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
该标准包含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范围和内容要求、设施类型和功能要求、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根据该标准的要求,对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一、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便利性原则:环境卫生设施应布局合理,便于市民使用,不远离居民区或工作区;2. 公共性原则:环境卫生设施应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覆盖城市各个区域;3. 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卫生设施应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具备可持续性;4. 效益性原则: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使之发挥最大效益;5. 安全性原则:环境卫生设施应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确保使用安全;6. 美观性原则:环境卫生设施设计应考虑美观性,融入城市景观。
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范围和内容要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处理设施等;2. 城市公厕:包括公共厕所、外摆卫生间等;3. 城市垃圾箱房:包括垃圾箱房布局、容积、清洁设施等;4. 垃圾分类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废弃物回收设施等;5. 城市环卫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清洁设施、广场清洁设施、河道清洁设施等;6. 其他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包括中央净水设施、垃圾焚烧设施等。
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设施类型和功能要求1. 垃圾处理设施应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产生量确定设施规模,布局合理,投放点覆盖全市居民;2. 城市公厕应布局科学,服务范围覆盖各个居民区和商业区,公厕数量和布局应满足城市人口数量和分布;3. 城市垃圾箱房应布局合理,容积大小适宜,设有清洁设施,避免垃圾外溢;4. 垃圾分类设施应根据生活垃圾分类要求规划设计,分类设施类型多样,便于市民分类投放;5. 城市环卫设施应布局合理,设计美观实用,定期维护和清洁,保持良好状态;6. 其他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应具备相应的功能要求,满足城市环境卫生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 B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 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
大城市
ⅠⅡⅢ
人口规模
(万人)
﹤20 20~50 50~100 100~200 ≥200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城市规模
分项小城市中等城市
大城市
ⅠⅡⅢ
占中心城区规划
用地比例(%)
~ ~ ~ ~ ~ 人均规划用地
(㎡/人)
~ ~ ~ ~ ~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率。
4 商业金融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
整。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表
段。
6 体育
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千人指标床位数(床/千人)
疗养设施规划用地指标(hm2)
8 教育科研设计
教育科研设计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残疾人康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注:1.一般标准指中小城市普通儿童福利设施。
2.较高标准指大城市设施要求较高的儿童福利设施。
3.高标准指SOS国际儿童村及其他有专项要求的儿童福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