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群文阅读《东坡望月》全国通用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望月》教学设计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8《望月》教学设计五21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答)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感知大意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2、交流讨论: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相机解释:小外甥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闪烁光斑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一)感受月色美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望月》学习教案
近些年来,我国课程标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善,一些基本的课程建设和教案编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教师们为了更好的教授课程,也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案编写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今天我要讲的是《望月》学习教案。
《望月》是一首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传至今。
它意境深远,词藻华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而启发学生读懂这首诗的《望月》学习教案,更是一道难题。
教案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学背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教学背景在教学背景中,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此诗的文化背景。
此外,教学背景还要包含一些关于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例如词汇、修辞手法等,这些内容是学生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精力去理解的地方。
2.教学目标在制定的教学目标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这首诗歌。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标还应该包含解读词汇、鉴别诗歌表现手法和理解诗歌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最终,教学目标要能够突出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读和理解这首诗。
3.教学重点在教学重点中,教师需要算好一个比较好的重点课程。
需要将学生的阅读重心放在诗歌表达基本意境上。
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和气氛两个方面去理解这首诗的基本意境。
需要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介绍,例如借物抒怀、抒情写景、亲切语气等。
要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够思考、互动的环境,在互动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对不同的解释和意见进行探讨和讨论,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乐趣。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一份优秀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注意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这里,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例如演讲、音乐、图片和视频等等。
一个科学完备的《望月》学习教案应该是具备以下特点的:1.能够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理解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
2.能够全面地介绍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词汇、修辞手法等。
3.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探究诗歌中隐藏的意义。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作者:覃开成刘晓军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8年第03期教学篇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译文、题解与师生交流等增进对诗词的理解。
2.感悟“月亮诗词”中的东坡情怀。
3.了解苏东坡,激发对苏东坡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东坡与月1.导入。
师:(出示月亮图片)一轮月亮悄悄地升起来了,把它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让我们静静地望着这轮月亮,望着、望着……会让人想到什么呢?2. (师出示。
全班齐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李白)3.师:千百年来,文人们都喜欢望月抒怀。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一位“望月谜”。
(出示。
全班齐读。
)苏轼,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据统计,在苏东坡流传的诗词中,“月”字出现1000多次,“明月”出现100多次。
4.师:一次次地望月究竟触动了苏东坡怎样的情感和思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群文阅读——(生齐读课题“东坡望月”)二、诗词寻月1.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四首诗词里苏东坡“眼中”都望到了一轮什么月?(板书:眼中月)2. 齐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师:这首词里写有月亮的句子是哪句?生:词中写有月亮的句子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师:请问,苏东坡的这一次望月,“眼中”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生:是一轮“明月”。
师:(板书:明月)那么在其他三首诗词里,苏东坡“眼中”又分别望到了一轮什么月呢?(出示自读提示。
指名朗读。
)①自读诗词,用横线画出后三首诗词中写月亮的句子。
②边勾边想苏东坡分别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
《望月》课文教案设计
【导读】本篇文章是关于《望月》课文教案设计的论述,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该课文的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将主要关注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将从文章的结构、描写语言、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详细论述。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将主要采用“朗读、分析、欣赏和创作”的综合教学方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则主要从个人表现、小组合作和创作性比较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通过对《望月》这篇传统文化经典课文的解读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特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主要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明确《望月》这一经典诗作的主旨和文化内涵,并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望月》的描写语言、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掌握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望月》中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创作出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念的文学作品;4. 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写作、阅读课堂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设问并点明月色,第二部分描写月色和人物情感,第三部分点出月色和人物情感之间的联系,突出文章主旨;2. 描写语言和情感表达:文章采用了大量含蓄、委婉和形象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月色、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描绘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3. 文化内涵: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诠释,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中的“中和、安民、保固”理念,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传统美学的追求和消解。
【教学方法】1. 朗读和品味法:教师先朗读全文并点出难点、生僻字,让学生先感性阅读并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进一步诱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兴趣;2. 词句分析法:教师通过对文中关键词汇和精神内涵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强化学生的文字运用和表达技巧;3. 文本对比法:教师挑选其他经典诗歌与《望月》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阅读体验;4. 创意比较法:教师通过让学生仿写《望月》,以及创造新的描写月亮、心理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写作素养。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东坡望月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也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材料之一。
本文将根据这篇文学名篇,设计一节针对中学生的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东坡望月的作者及背景知识;2. 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3. 能够理解和解读东坡望月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东坡望月的作者苏轼及其背景知识,包括其官职、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东坡望月是苏轼在一次宴会上写下的诗篇,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追求。
2.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解读,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东坡望月中的意境和表达。
3. 细读东坡望月,分析其结构和篇章组织。
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的篇章结构,明确文章中各个部分的主题和联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者的意图。
4. 解读东坡望月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通过解读文中的细节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5.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东坡望月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并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苏轼及其背景的介绍,引起学生对东坡望月的兴趣。
2. 共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东坡望月,并解读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细读:引导学生将东坡望月分为不同的段落,分析每一段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4. 解读:结合学生的细读结果,引导学生解读东坡望月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加深对诗篇的理解。
5. 提问: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坡望月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并展开讨论。
6. 总结:总结东坡望月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朗读和分析表达能力;2. 学生对象征意义和隐喻的解读能力;3.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和深度。
课文《望月》教案设计范文
《望月》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望月》,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月亮景象,讨论月亮的变化和特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或句子。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望月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珍惜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望月》。
(2)运用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或句子。
(3)思考如何珍惜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2. 课后作业:(1)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和特点。
(2)家长协助学生收集与月亮相关的故事或诗歌,进行家庭阅读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月亮主题的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月亮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月亮的喜爱。
2023年《望月》教案
2023年《望月》教案2023年《望月》教案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朗读三、教学设计:熟读或者背诵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十五夜望月唐王建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
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
“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水调歌头北宋苏轼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3、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语文阅读拓展课中的“细分层教学”实践——以群文阅读“东坡望月”教学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课标要求,我校将“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拓展课,形成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阅读课程。
以下,笔者以群文阅读“东坡望月”的教学为例,说明“细分层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拓展课中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细分层教学细分层教学法以教学班为单位,要求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前,按照相应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学习要求、检测方法,并对相应层次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设计细分层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定标分层。
教学“东坡望月”前,笔者遵循“学生分层,尊重个体”的原则,基于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首先设定了3个层次的分层标准:A层次,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成绩优秀;B层次,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C层次,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由学生对照各层次标准申报自己所在的层次,教师结合学生的意愿和目前学习状况最终确定学生所在层次。
(二)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教师按“目标分层,激活思维”的要求,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可能性,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5个目标: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目标2,能利用注释、译文、题解理解诗词的意思;目标3,了解苏东坡,激发对苏东坡诗词的喜爱之情;目标4,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目标5,能利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其他诗词。
其中,目标1、目标2为全体学生均须完成的基本目标,目标1至目标4为B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目标1至目标5为A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苏轼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苏轼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望月怀远》这首诗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入:引用苏轼《望月怀远》的开头两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请你们思考一下,苏轼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思考一下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拓展导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们对月亮的感受和想法。
你们认为月亮对你们有何意义?教学设计一:诗歌欣赏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苏轼《望月怀远》的诗歌复印件。
2. 请同学们静读这首诗,并在纸上用自己的话记录下对诗中意象、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3.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一个共同的诠释。
教学设计二:文学探究1. 同学们已经对《望月怀远》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2. 请阅读课本上关于苏轼和《望月怀远》的相关资料和解读,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动机。
3. 分小组进行深入探究,讨论以下问题:a. 诗中的月亮象征着什么?苏轼想要通过月亮表达什么?b. 诗中的意象、音韵和修辞手法对诗歌的意境和节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c. 苏轼的诗歌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慨和思考对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学设计三:创作与表达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望月怀远》的理解和感悟,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短文或写一首诗,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2.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可以选择读出或朗诵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交给老师收集。
教学设计四:诗歌朗诵和分享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苏轼的《望月怀远》或自己的创作作品。
2. 通过朗诵的形式,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体会诗歌中的音韵和意境,并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3. 朗诵结束后,同学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望月》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望月》的内容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生字词的掌握和正确运用。
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月亮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情感态度的反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望月》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作文本。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思考。
舒适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你们对月亮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联想?”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为进入课文学习做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望月》,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询问同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
5.2 评价方式: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上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分享和讨论,给予表扬和指导。
语文《望月》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引导学生掌握。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自然景观的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生字词掌握: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安排了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课文和参与讨论。
课文《望月》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望月》,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通过朗读和感悟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论对课文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 分析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朗读感悟(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在朗读和分享中的表现。
5.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望月》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3. 表演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望月》的文本和相关的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小组讨论的桌椅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望月”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教师分发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组词游戏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4. 分析课文内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
5. 表达能力培养(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表演,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书写生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或写一篇关于“望月”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问答、小组讨论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群文阅读《东坡望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群文阅读《东坡望月》全国通用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群文阅读《东坡望月》,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以下数学知识和能力:1. 深入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数、负数和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 请学生事先阅读《东坡望月》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导入活动1. 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故事情节,提问学生关于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主要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找出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2. 群体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3.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归纳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过程。
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回答几个与故事相关的数学问题。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东坡望月》中数学问题的小结。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群体分享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2. 教师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答题情况和思考深度。
笔记和建议1. 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适当使用图表、实例和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3. 帮助学生理解《东坡望月》中的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作者:覃开成刘晓军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3期教学篇目《小蚱蜢》《妹妹的红雨鞋》《谁的耳朵》《月牙》《大年初一扭一扭》。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音乐,感受儿歌和儿童诗的不同韵律。
2.通过朗读,体会儿歌的节奏美和儿童诗的韵味美。
3.体会儿歌通俗易懂和儿童诗含蓄典雅、韵味深长的语言表达特点。
4.抓住儿童诗想象的语言特点尝试创作。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音乐区分1.出示文本,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组有趣的诗歌,首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把字音读正确。
(出示诗歌:《小蚱蜢》《谁的耳朵》《大年初一扭一扭》《妹妹的红雨鞋》《月牙》。
)2.音乐和诗歌是绝配哦,有诗歌怎么能少得了音乐呢。
老师准备了两种伴奏,你们听——(播放节奏感强的鼓点和旋律悠扬的钢琴伴奏音乐)这几首诗歌你觉得选哪个作伴奏合适呢?生依次为五首诗歌选配乐并朗读。
集体构建,达成共识。
师汇总选择结果:好,现在看看你的记录,用鼓点伴奏的有《小蚱蜢》《谁的耳朵》《大年初一扭一扭》;用钢琴伴奏的有《妹妹的红雨鞋》《月牙》。
3.引发学生质疑。
刚才看上去长得很像的一组小诗歌一读就被我们分成了两类。
你有什么疑问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4.归类总结,揭示议题。
老师现在可以告诉你,用鼓点伴奏的这三首有个名字叫“儿歌”,用琴声伴奏的两首也有一个名字叫“儿童诗”。
“你是儿歌我是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好朋友。
二、解读儿歌,发现特点1.用拍手、问答、打节奏的形式朗读儿歌,体会儿歌的节奏感。
怎么才能认识这对好朋友呢?那就让它们站在一起,我们好好地听一听,看一看。
(出示三首儿歌,播放音乐。
)老师来做指挥,我们一起读。
《小蚱蜢》拍手读;《谁的耳朵》我来问,你来答;《大年初一扭一扭》拍着桌子读。
三首儿歌一起读,你有什么感觉?儿歌里到底藏了什么样的密码,让它读起来节奏感这么强呢?2.引导学生听一听,关注音韵,发现儿歌外在形式押韵的特点。
《望月》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3)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创造一个温馨、感人的氛围。
(2)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3)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文知识点。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家乡的特色,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素材,营造一个生动、感人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望月》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望月》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望月》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望月》,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1. 课文《望月》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表达。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表达。
2. 重点词汇和句型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望月》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他们有没有在晚上仰望过明月?他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名为《望月》的课文,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月亮的美丽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Step 2:阅读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望月》,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Step 3:重点词汇和句型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4: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5:写作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重新阅读课文《望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完成教师给出的与课文相关的家庭作业。
五、教学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等方面,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望月》教学设计六【DOC范文整理】
《望月》教学设计六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通过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熟读成确。
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动笔写,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初识课文美读题。
谈话复习导入:《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
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
今天我们先欣赏美丽的月色。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学生各抒己见,同桌谈谈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标出来,读好它,准备读给大家听。
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这里将运用语言渲染法、示范读、有意比较法、以评促读法、借词发挥法等多种朗读方法,重点欣赏、评析重点词句。
句。
a.学生读。
b.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c.齐读。
第二句。
a.学生读。
b.分别指导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情来,读出味来。
c.师小结:是呀,同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不一样,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d.学生自由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第三句:a.学生读后,请同学们说说读得怎么样。
b.指导读好“隐隐约约”。
c.齐读。
第四句:请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
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
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三个片段:片断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群文阅读《东坡望月》全国通用
群文阅读——《东坡望月》教学目标1. 利用注释、译文、题解与师生交流增进对诗词的理解;2. 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3. 了解苏东坡,激发对苏东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教学过程一、东坡与月1. 一轮月亮悄悄地升起了,它把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让我们静静地望着这轮月亮,望着、望着……会让人想到什么呢?预设:1、中秋(前不久过完的中秋节,望月的习俗让你记忆犹新)2、思念(对啊,圆圆的月亮寄托着漂泊在异乡的人们思念家长的情感)3、想到一些诗句(从古自今,月亮都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
)过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月亮。
自古文人最多情!他们写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感受王安石、李清照、张若虚、杜甫、李白等诗人写的“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初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李白)3. 千百年来,文人们都喜欢望月抒怀。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一位“望月谜”。
你对这位大文豪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回答(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师: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一份资料,请一个声音响亮的同学来读一读。
苏轼,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据统计,在苏东坡流传的诗词中,“月”字出现1000多次,“明月”出现100多次。
过渡:看来苏东坡真是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
4. 一次次地望月究竟触动了苏东坡怎样的情感和思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群文阅读。
请同学拿出课前发放的四首诗词。
二、诗词寻月1. 这四首诗词里苏东坡眼中都望到了一轮什么月?(板书:眼中月)2.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里面写月亮的句子是哪句?请问,苏东坡的这一次望月,眼中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板书:明月)老师:后面三首诗词是分别写了一轮怎样的月亮呢?请根据自读提示大家自学后三首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东坡望月》
教学目标
1. 利用注释、译文、题解与师生交流增进对诗词的理解;
2. 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
3. 了解苏东坡,激发对苏东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
教学过程
一、东坡与月
1. 一轮月亮悄悄地升起了,它把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让我们静静地望着这轮月亮,望着、望着……会让人想到什么呢?
预设:1、中秋(前不久过完的中秋节,望月的习俗让你记忆犹新)
2、思念(对啊,圆圆的月亮寄托着漂泊在异乡的人们思念家长的情感)
3、想到一些诗句(从古自今,月亮都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
)
过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月亮。
自古文人最多情!他们写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感受王安石、李清照、张若虚、杜甫、李白等诗人写的“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初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李白)
3. 千百年来,文人们都喜欢望月抒怀。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一位“望月谜”。
你对这位大文豪有什么了解吗?
指名回答(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师: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一份资料,请一个声音响亮的同学来读一读。
苏轼,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据统计,在苏东坡流传的诗词中,“月”字出现1000多次,“明月”出现100多次。
过渡:看来苏东坡真是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
4. 一次次地望月究竟触动了苏东坡怎样的情感和思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群文阅读。
请同学拿出课前发放的四首诗词。
二、诗词寻月
1. 这四首诗词里苏东坡眼中都望到了一轮什么月?(板书:眼中月)
2.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里面写月亮的句子是哪句?请问,苏东坡的这一次望月,眼中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板书:明月)
老师:后面三首诗词是分别写了一轮怎样的月亮呢?请根据自读提示大家自学后三首诗词。
3. 自读提示:
(1)自读诗词,用横线画出后三首诗词中写月亮的句子。
(2)边勾边想,苏东坡分别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
4. 汇报整理。
5.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些诗词里苏东坡望到眼中月不仅有“明月”,还有缺月、清月,和写月不见月的婵娟。
这似乎就是苏东坡词中的那句“月有阴晴圆缺”。
6. 都说“月亮寄托我的情”,这些阴晴圆缺的月亮寄托着苏东坡怎样的心中情呢?
三、月里悟情
1.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首《江城子》中的这一轮月亮:
(PPT)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从这轮明月里你感受到了苏东坡一份怎样的情呢?请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这首词,看看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思念自己早已亡故的妻子)千百年来,月亮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很多时候她就是爱情的象征。
花前月下、花好月圆,美好的爱情在月亮下升温。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一轮明月原来是一轮——“相思月”。
然而,苏东坡他思念的妻子啊,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不在了,思而不得,这还是一轮——“断肠月”啊
2. 当我们再次走进那轮明月时我们发现,苏东坡望着的那轮明月其实寄托着他深深的情意,“眼中月”已幻化成了他的“心中月”。
(板书:心中月)
3. 其他的三次望月又触动了苏东坡怎样的情呢?请小组讨论学习,完成《东坡望月》阅读卡。
过渡:老师最喜欢你们认真讨论、积极探索的样子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卜算子》4. 汇报交流:
师:请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东坡心中是一轮什么月?
预设:我觉得从“疏桐”可以看出树都是很疏的,没有叶子,非常幽独。
师:萧条的树叶如同人心,而且还有一轮残缺的月亮。
所以,你们这一组把这一轮月亮叫?(寂寞月)。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使苏东坡倍受打击。
“缺月挂疏桐” 残缺的不仅是那月亮,还可能是苏东坡的那颗心。
所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是“寂寞月”,用词中的话来说也可以说是“孤鸿月”。
师:孩子们,寂寞无助的苏东坡会一直这样颓废下去吗?我们接着看下一首《东坡》,这时候,他望见的这一轮清月又折射了他怎样的思绪呢?
预设:我觉得是“乐观月”和“坚强月”。
从“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句话看出,山路上的石头很不平整,他很喜欢听这些石头铿锵碰撞的声音,他对生活的态度很乐观。
师:你们这组讨论的结果真好。
对,这一轮清月就是一轮乐观月,这一轮清月就是一轮坚强月。
“雨洗东坡月色清”,“雨”在这里指的不仅是雨,还可能是指困难。
“东坡”在这里指的不仅是那个地方,还可能是指?
生:我觉得还可能是指自己。
老师:对,还指自己。
在苏东坡经历困难之后大难不死,不仅没有颓废,而是变得如同那清澈的月亮般乐观、坚强。
谁能够读出乐观和坚强。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好一个坚强的苏轼,好一个乐观的苏轼啊)
师: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如此之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苏东坡笔下的这轮中秋圆月又化成了什么样的心中月?
预设:我从这首诗的背景了解到这首诗是他怀念弟弟苏辙,是为他弟弟写的,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很浓厚,我觉得这轮月是“思念月”。
师:那你从哪一句话最能感觉到他的思念呢?
生: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不仅有思念,还有一种对生活的豁达。
师:万家团圆,中秋大醉,苏东坡思念弟弟子由无法入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多少文人月下抒怀,而苏东坡的这一望,心中不仅望到了自己的亲人,更是望尽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
四、整合感悟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份祝福啊!当我们走进苏东坡的心里时我们又发现,月亮里既有苏东坡的相思,也有寂寞、坚毅……这似乎正是在讲“人有悲欢离合”。
2.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苏东坡的“眼中月”到“心中月”,东坡望月触景生情,景随情迁,因为寄情于景。
月亮与情感紧紧地交织地一起的时候,那原本冰冷的月亮似乎不仅有了温度,甚至拥有了生命。
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不仅因为这轮月亮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更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墨客们赋予了月亮无与伦比的人文内涵,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而苏东坡功不可没。
3. 一轮月亮悄悄地升起了,把它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让我们静静地望着这轮月亮,望着、望着……你会想到什么呢?能把你所想到的化作成一句诗句吗?试试看吧!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