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框架图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呼吸、用途:1、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水进入瓶中大约占瓶体积的1/5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 ③瓶未冷却就打开夹子2、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为淡蓝色液态氧,也可固化为淡蓝色的固态氧。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脉络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脉络图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脉络图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脉络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脉络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脉络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3、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人教九年级化学」全册单元思维导图,初三学生请收藏
「人教九年级化学」全册单元思维导图,初三学生请收藏
初中化学有哪些知识点,看了此图就知道了,各位考生请收藏。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2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ຫໍສະໝຸດ 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人教版 初中化学 九年级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脉络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脉络图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脉络图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脉络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脉络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脉络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十、酸 碱 盐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九年级全册化学总复习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复习思维导图集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思维导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思维导图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思维导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思维导图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第十单元-酸和碱-思维导图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
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粗成(物质都星由元素组成的)结构(分手,原子、离子及其内部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的过稈及其现象。
变化规律J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一^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本质区别走逬化学世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其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提出间题後计实验方案,确症概步曝观察描述和记录「交流L体验进行实验iis f r u■Blilr11前时启燃燃灭点点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与讨论・结论<间题艮律议人们呼出气体的探究-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蒸气增多广认识常用的九种仪器(名称、实物、示盍图*用途及其注盍事项)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原则〉「块状固体(镰子〉取药&固体-粉末状固体(药匙):定量(托盘天平:精确到O.lg)「多墾T倾倒(标签、容器口)I潑体,少壘一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横放或倒置)I定壘T童筒(平稳、平视)(注意规格的选择)<0. 5L)侬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注意事项(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启)•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液体(1/3、短柄、移动、管口)固体(管口)「酒精烁物质的加热.I注意事项(都要笊热、外壁擦干等等)「方法0K矗刷矗酸湍或洗涤剂)洗涤仪器*注意事项(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用冷水洗、不能用力刷洗等)丄玻璃仪器啟涤干净的标准:不聚水滴*不成股流下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夢諜勰驚作霹悉囉牖不敬一般稀有气体(氐、帕肛等h 占0.94恥很不活源 作保护气,通电发不同颜色光。
二氧化碳(COD :占0.0带°详见第六单元° 其他气体和杂處:占0. 03% o物理性质: 活有,的>较具剂 比,化常化 {«氧是氧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厂c + 5 瞿CO £ (白光、放如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占瑕 2C + 0£ = 2 COS +°2 = 史2(蓝紫色火焰、放热、刺激性气味气体) 占饿4P+5@ = 2P 205(白光、放热、浓厚白烟、白色固体) 3陀+伦=吗0讥火星四射、放热、黒色固体厳]2 + 0£ = 2虺0 (耀眼白光、放热’白色固体)宓°4A1 +302 =肚1刃3〈耀眼白光、放热、白色固体) 占燃 2H 2 + 02 = 2H £0 2 CO + 02 = 2C02V J CH 4 + 2O 2 =C02+2H 20(淡蓝色或蓝色火焰,放热, 干冷烧杯壁有无水滴,沾石灰 水的烧杯壁是否浑浊)'氧气 (占 2D0 C 工业制祛:分离液态空气,(发生物理变化)((2H 202 2H 20 + 0£ f原理{ 2KMnO 4 = K/ng + Mn02 +0£t 12KC103 竽 2KC1 + 302f 炜半聲晉J 固体加热制駆气体〔棉花>,或 友生叢直]固体与液体舊温下制取气体5验宰制注丿收集奘詈『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沁至耐冷恫裁直I向上排空气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步骤:査、装、定、点、收、离、熄* 津音事顼J 加热固体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完 汪启畢项[毕,应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等。
初三化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框架图资料
初三化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001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002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003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00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