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
人们通常将省部属高校以外的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高校,以确立与学术型高校错位发展,以及品牌建构之路。这类地方高校目前已达219所,占中国755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近1/3,其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势,事关国家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战略全局。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主体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价值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一种对应关系,体现了主体需求对客体属性的主体性评价。地方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主体价值认知和选择问题。从高等教育的共性价值来看,“高深的专门知识(Expertise)是研究高等教育一切问题、一切现象的逻辑起点”,专业性和高深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属性;但就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分类中所属的地位和个性价值来看,它们既不同于侧重普通教育的学术研究型本科院校,也异于侧重职业教育的技术应用型高职院校。因而,有必要从品牌价值的建构层面来界定地方高校的主体价值,以突显特色差异,确立错位发展战略。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独特品位:差异性品牌建构
学校品牌应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凝结在其名称中,具有特定价值底蕴和识别符号,并得以跨越时空、为公众认可的一种无形资产。从显性层面来看,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应确立差异性品味。体现品牌价值属性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专有显性能力和比较能力,在比较中显现出竞争的优劣、强弱及不可替代的差异性。差异性是品牌建构的根本属性。地方高校品牌建构的根本标志就是在所属教育类型中彰显个性、突出优势,凝练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个性价值,个性价值越强,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能形成品牌强势。对于我国尚处于发展转型期的地方高校来说,目前尚缺乏老牌学术型高校的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然而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和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地方高校的方向性问题入手,准确把握教育类型特征,突显个性差异,培育显著特色,形成竞争优势,以真正超越本科学术型或专科翻版型的专业应用型教育模式,引领学校“错位发展”,建立起决定全局的持久的品牌地位。
因此,首要问题是确立地方高校专业应用型教育的个性价值或差异性品位。现在通行的观点是将本科层次的地方高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或“技术型本科”。问题在于,单纯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尽管内涵上强化了与学术型本科的错位发展,但外延过于宽泛。事实上,一些老牌的工科院校,包括部分研究型大学,同样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性特色同样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任何大学教育所应体现的一项价值功能。所以,简单地以“应用型本科”来定位地方高校的个性价值,外延就过于宽泛,不能和其他类型、层次的高校有明确的区分。而定位为“技术型本科”,外延又显得比较狭窄,难以覆盖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内涵上也不易与职业型院校相区分。我们认为,应用型教育存在学术应用型(含基础应用研究)、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四种教育类型,其中第二、三者属于专业应用型的普通教育类型,第四者属于职业应用型的职业教育类型。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制”教育体制与类型,地方高校应定位于“专业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它与“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同型异质,主要存在培养方向和模式上的差异,本质上应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应用型教育,侧重体现人才培养专业性、应用科研专业性和区域服务专业性,并在品牌建构中形成与学术型高校的错位发展和个性价值。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核心品质:整合性品牌建构
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品牌建构的基础性力量,是根植于学校内部的能力系统与外部市场环境实行能量交换的原动力,其价值隐含在学校卓越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园文化、规范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优质的人才培养等系统要素匹配整合的内生系统之中。将整合性作为塑造地方高校品牌的内在属性,旨在表明地方高校应在特定的教育层次、结构与办学类型上,发挥出系统的整合功能,凝聚处于核心
地位的竞争能力,体现异质性创造价值和品牌优势,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度和赞誉度,实现品牌价值的社会满意最大化、品牌忠诚度最大化和办学效益最大化,进而赢得强势品牌地位。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是学校内在品质和办学品位的综合反映,是社会认同感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完美结合。
在诸多要素中,学科与专业是地方高校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要素,是铸造专业应用型教育品质的重要切入点和鲜明标志。地方高校只有抓住学科专业建设这根主线,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才能保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确保专业教育水平的有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优化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是形成自身优势与特色的根本。抓好学科专业建设,不仅有助于形成专业应用型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带动学校建设上水平、上档次,而且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科结构特色、学科文化特色、学科延伸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形成上。其中,学科结构特色是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并形成特色的逻辑起点,应按照非均衡发展原则,确定优先支持和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力求“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把优质资源集中在优势学科或带头学科上,形成学科门类结构特色、资源配置特色、发展水平特色;学科文化特色主要强调学科制度建设的支撑作用,使学科制度、学术规范转化成群体成员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转化为优良的学术品格和学术氛围;学科延伸特色重在促进学校的学科结构适应区域社会的经济结构,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和地方优势的特色学科,增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延伸,最终促进学科的“共生”和均衡发展;学科专业特色既强调有成熟的学科和行业背景作为支撑,更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作为基石,应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一手抓专业建设,一手抓学科建设,侧重以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分析为基础,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具有职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专业结构群,并以此整合师资队伍,建构以学科带头人为龙
头的学术梯队,形成关键性的持续竞争优势。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延伸品效:延伸性品牌建构
從外延层面来看,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应确立延伸性品效,体现品牌扩张属性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外向拓展能力。地方高校的品牌建构,重在面向地方、面向公众、面向未来,从扩大规模的线性发展,转向形成品位的立体发展,注重内涵提升和外延发展的统一,形成区域化、集约化、产学研办学的独特优势,使办学效益和竞争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特色内涵更加丰富,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品牌优势日益彰显。
所谓区域化延伸,即在目标层面上,反映出学校办学理念的区域指向性和发展价值性;在结构层面上,反映出办学的区域服务性质、本科教育层次与专业应用教育类型;在机制层面上,反映出学校特色定位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侧重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研究、科技转化为两翼,切实依靠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通过合作、合资、联办、共建等多种互动形式,整合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由学校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由封闭发展转向开放发展,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拓展,最终由“无差别增长”转向“有机增长”,形成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优选路径和运行模式,呈现出双生共赢的发展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价值。
所谓集约化延伸,是指地方高校实施集约化延伸战略,突破学校本位的单一办学模式,通过行业参与,校企互动,校校联合,寻求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延伸互补,构建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平台,增强规模化、集约化办学实力。所谓产学研延伸,旨在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置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经济发展大循环,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凝聚外延扩展与内涵充实的办学实力,营造校企结合、产学一体的发展优势,开拓产业性与教育性并举的办学新思路。尤其是贴近企业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要,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提供形式多样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增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力和贡献率,从而也为地方高校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为自身资源扩展、基地建设、人才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赢得勃勃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