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岱宗夫如何?(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 的山色没有尽头。
造化钟神秀,(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 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 决眦入归鸟。 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 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 的山色没有尽头。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 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荡胸生曾云,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愿望 ) 一览众山小。
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 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 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 人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 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 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 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自主选择,赏析诗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实景) 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 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 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 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 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 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Fra Baidu bibliotek瞻 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整体感知 复述情节
请同学讲讲这个《石壕吏》的故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点。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矛盾。 (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诗人感受。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黄昏时份,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 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儿都是 邺城卒。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刚刚 战死。活人暂且苟且偷生,死者永远完结了。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只有吃奶的小孙儿。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 是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太婆虽然力气衰, 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服兵 役,还能够准备明天的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有人 低声地哭。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 头道别。
赏析和积累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春望》
搔(sāo)
簪(zān)
整体把握: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
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 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 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 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 的情景,研讨以下问题: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 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 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 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 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 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 目睹这样一幕人间悲剧,诗人的心 情是怎样的?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整体感知 复述情节
合作朗读台词
吏呼:汝家有男丁否?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尚有他人否?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 吏怒呼:如此,叫我二人如何交差? 妇悲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 晨炊。
会当凌绝顶,(愿望 )
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 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 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 理由。
自主选择,赏析诗歌(炼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 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 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 “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 切断,有阳光的部分叫阳,没有阳光叫 做“阴”。为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 蔽日的形象。(实写)
积累素材 拓展延伸
诗成为圣亦为史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沉甸甸的名字——不仅因为他 在诗歌创作史上继往开来的沉甸甸的成就,也因为他历尽艰辛 而依然悲天悯人的沉甸甸的情怀。 年轻的杜甫,有显赫的家世,有雄伟的志向,有大把大把 美好的光阴,漫游齐赵,裘马清狂,好不潇洒!在这样的漫游 中,他登上了五岳之首——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在这样的漫游中,他遇见名满天下的李 白,一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被后人认为是 李白的“一生小像”;在这样的漫游中,即使科举考试落第, 也充满了不过试试身手而已的洒脱与浪漫。“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这就是杜甫,意气风发的年轻杜甫。 但,杜甫,以“立功立德立言”为终生理想的杜甫,怎么 肯终日漫游、狂歌、痛饮,而不为社稷苍生谋!于是,他来到 长安求官,想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这 一呆,就是十年!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
• 1、漫游时期: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 2、长安十年时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 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 《兵车行》 •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是诗歌现实主义 发展时期:“三吏”、“三别” • 4、漂泊西南时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 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 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 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 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 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 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春望》、 《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 别”。
感时花溅泪,
感时伤事,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 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 恨别鸟惊心, 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书抵万金。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叹息衰老 )
积累素材 拓展延伸
杜甫才情卓著,但是官运却并不亨通,长安十年,最大不过当了一个看 守兵器的小官!期待的“宰辅之臣”遥不可及,未曾预料的“安史之乱”却 爆发了!登高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虽在,皇 帝却仓惶出逃;城春,草木深长,而亲人音讯杳无。这样的现实郁结在心, 诗人怎能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十年的宦海沉浮,十年的人情冷 暖,使杜甫逐渐地认清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逐渐的 褪去了浪漫主义色彩,而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了,小民又岂能安然无恙!从此,45岁的杜甫,开始了颠沛流离、 四处飘零的人生。 中年之后的杜甫,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与风雨飘摇的唐王朝一 起飘摇。“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离乱的生活,黑暗的现实, 使他成为了人民苦难的代言人。“三吏”“三别”,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 已经完全褪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渐渐显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再也写 不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样豪情满怀的句子,而是低低地低低 地沉吟“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历尽千辛万苦,杜甫终于从长安 逃脱,到达了唐肃宗所在地,皇上 见他忠心耿耿,赏给他一个左拾遗 的官,也就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 相当于谏官。杜甫虽然有魏征直谏 的勇气,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唐太宗 纳谏的海量。于是,杜甫不可避免 地被贬官了,尽管左拾遗本来就是 个八品小官。从此,47岁的杜甫永 远地离开了长安,颠沛流离,耳闻 目睹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对于杜甫个人来说,这是巨大的不 幸;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这是天纵 的姻缘。一路上,杜甫写出了“三 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逐 渐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2、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体味作者的思 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3、准确流利地背诵并能默写这三首诗。
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
结合课下注释,你能说说诗歌大意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主选择,赏析诗歌(炼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 绵绵不尽之意。(人鬼情未了)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 天耸立的形象。
自主选择,赏析诗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实景) 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 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 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 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 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 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 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望岳》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 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 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 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 的。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 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 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 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石 壕 吏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独与老翁别。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