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中学语文课程1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中学语文课程时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继续实施母语教育的课程。
2.在我国,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言教育。
3.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通常称作“母语教育”。
4.作为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语文活动,是在学校出现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并没有以独立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活动。
5.语文课程设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中国文学是最早设立的语文课,国文一词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语文一词始于1949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
6.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3)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而且还是承载人类文化的一种工具
(5)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6)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的地位:
(1)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语言教养的功能和精神陶冶的功能(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语文课程的客观功能使它担负着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特殊使命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5)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8.即使到了多媒体时代,语言文字也仍然是教材的最基本符号,最基本的还是通过师生双方的有声语言即听说交流去实现的。
9.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1)描述的是学生完成中学语文课程学习任务,接受相关教育后具有的素养及其表征。(2)而完成语文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和教育任务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前提条件。10.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11.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是编制语文课程的依据
(2)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12.中学语文课程的最终目的的确定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3.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1)知识和技能目标(基础元素)
(2)过程和方法目标(最具动态性的元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人品人格的一个概括性定义)
14.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
(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
(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
15.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积累与整合;感受与欣赏
思考与顿悟;应用与拓展
发现与创新
16.范读作为教育手段主要发挥着三种功能:
示范功能;启发功能;感染功能
17.范读的用途主要有三种:
用于帮助理解课文;用于读书方式训练;
用于组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