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鱼种培育(饲养)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第一节鱼苗鱼种饲养鱼苗鱼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鱼苗培育是将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长成3cm左右的稚鱼,习惯上把这时的稚鱼称为“夏花”。
许多地区是将鱼苗经8~10天的饲养,全长达到17~20mm就拉网分塘,再培育成夏花,这种稚鱼称为“乌仔头”;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分塘,经2~5个月的饲养,使其长成10~20cm 的幼鱼,习惯上把这时的幼鱼称为一龄鱼种或当年鱼种。
一龄鱼种秋季出塘的称为“秋花”或“秋片”,到第二年春季出塘的称为“春花”或“春片”。
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商品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规格适宜、体质健壮的鱼种,关键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为此必须根据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点提供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条件,促进其生长。
一、鱼苗种类和质量鉴别鱼苗饲养中放养的是刚能平游、开口摄食,处在仔鱼期的鱼苗(水花)。
对其种类和质量进行鉴别,有助于生产者或经营者区分和选择优质鱼苗,为提高鱼苗饲养成活率奠定基础。
(一)鱼苗种类鉴别可根据其外形特征、鳔的大小和形状、体色和色素分布的情况、尾鳍的形状和部分区域的血管分布情况等特征进行区分。
区分时,先观察群体的体色和大小情况,然后捞取少量鱼苗观察个体的特征。
(二)鱼苗质量鉴别鱼苗质量的好坏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影响极大。
一般可用下列方法区分其质量的优劣:看体色,群体鱼苗体色相同,无白苗死苗现象,体色微黄或稍红为强苗;而鱼苗群体体色不一,称为“花鱼苗”,苗体拖带污泥,体色发黑或带灰色为弱苗。
看苗群的游动情况,受惊吓能迅速分散下潜,用手在盛苗容器内搅动水体形成漩涡,大部分能逆水游泳者为强苗;相反,受惊吓后行动慢,大部分被卷入漩涡者为弱苗。
再者,随机捞取少量鱼苗放入白瓷盆内,口吹水面,能逆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圆圈者为强苗;相反,顺水游泳,挣扎无力,头尾仅能扭动者为弱苗。
二、鱼苗鱼种生物学特点(一)鱼苗阶段生物学特点1.个体小,活动能力弱鱼苗身体幼小,全长0.5~0.9cm,体表无鳞只有鳍褶,活动能力弱,对外界不良环境以及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极低。
鱼种的培育
鱼种的培育夏花分塘后到年底,养成规格12-15厘米、体重30-40克的1龄鱼种为春花鱼种。
青、草鱼生长周期为3-4年,有的地方又把1龄鱼种养成500克的2龄鱼种。
1、鱼种池:为培育大规格鱼种,建议修建专用鱼种池,面积3-5亩、水深约2米。
夏花鱼种下塘前的准备工作与鱼苗池相同。
2、放养: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
一般采用混养,以鲤鱼为主的,鲤鱼60%、草鱼5%、鲢鱼30%、鳙鱼5%;以鲢鱼为主的,鲢鱼60%、鳙鱼10%、鲤鱼20%、草鱼10%;以草鱼为主的,草鱼60%、鲤鱼5%、鲢鱼30%、鳙鱼5%。
3、放养密度:取决于饵料、培养技术、池塘条件、生长期及鱼种出塘规格。
单养放养密度:若每亩放养夏花6000尾,育成规格12-15厘米;若每亩放养9000尾左右,育成规格9-12厘米。
混养密度可按比例推算。
4、日常管理:⑴以鲢或鳙鱼为主的池塘,放养前要施基肥,放养后适时追肥,并投喂一定量谷物饵料;草鱼、鲂鱼为主的池塘,以青饲料为主,并投适量精饲料;以鲤鱼为主的池塘,投喂颗粒饵料;以青鱼为主的池塘,施绿肥或粪肥。
⑵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看水、看鱼)和“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原则投喂。
早春晚秋水温低应少投,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大雨不投,水肥少投,水瘦多投,摄食旺盛多投,食欲不振少投。
日投饵2次,上、下午各1次,定时投喂。
投喂量相对固定,不能忽多忽少。
饵料新鲜、清洁适口,投饵应固定位置。
⑶日常管理与鱼苗放养相同。
食台要消毒,预防鱼病发生。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10℃以下时,按鱼种类、规格分类并塘。
我国北方冬季长,气候寒冷,必须保证鱼种安全越冬。
越冬鱼塘8月后不施有机肥,结冰前调节水质,即把池塘老水排掉2/3,注入新水,并施无机肥,每亩施尿素2-3公斤,水透明度保持约30厘米。
冬季清扫冰面积雪,有利阳光透射,结冰后每月换水20厘米。
鱼苗怎么培育出来的,几月份放养比较好
鱼苗怎么培育出来的,几月份放养比较好1、用选择菊科、豆科植物、蔬菜和柔嫩无毒的植物沤肥,每亩施肥大草300-400千克。
2、放养鱼苗之前,先放试水鱼测试鱼塘的药性。
3、采用单养法放养鱼苗,密度为每亩10万-15万尾左右。
4、每隔3-5天注入一次新水。
5、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年后1、2个月、7-8月份可放养鱼苗。
一、鱼苗怎么培育出来的1、施足基肥,培养水质(1)农村一般采取大草沤肥法,选择菊科、豆科植物、蔬菜和柔嫩无毒的植物,一起放入池中腐烂分解。
这样可以给水质提供养分,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苗提供饵料。
(2)一般每亩施放大草300-400千克,150千克左右为一堆,几天后翻一次,让肥分扩散到全池,10天后捞出,再投放新鲜大草。
2、放试水鱼(1)放养鱼苗之前,要先放试水鱼。
(1)放试水鱼可以测试鱼池经清池后的药性是否全部消失,可清除鱼池中大型浮游动物和水草,利用它观察池水的肥瘦程度。
3、放养(1)为了防止鱼苗争食,一般采用单养法,放养密度,为每亩10万-15万尾左右。
(2)准备放养鱼苗时,温度不能超过5°C,在温差过大的情况下,需要把水温逐步调整到5°C以下,再放鱼苗入池。
4、管理需要经常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掌握水质、水位的情况,每隔3-5天注入一次新水。
5、分池(1)当鱼苗长到2-3厘米时,便可以做鱼种培育。
(2)随着鱼苗长大,食性分化,便可以把鱼苗分池喂养。
二、鱼苗几月份放养比较好1、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或者年后1、2个月,或7-8月份适宜放养鱼苗。
2、鱼苗下塘10-15天前,可每亩用生石灰60-100公斤、漂白粉13.5公斤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
3、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鱼苗,在晴朗的好天气放苗,需在上风头慢慢放养,让鱼苗慢慢的飘进水中,这样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4、在下鱼塘之前,盛鱼苗的水和水塘里的水温度相差不能超过2°C。
5、鱼苗下塘时,水深需要达到50-60厘米,3-5天需注入新水1次。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的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种苗选育与培育技术进行探讨。
一、鱼类种苗选育技术鱼类种苗选育技术是指通过选择优良的鱼类个体进行配对繁殖,培育出具备良好品质和生长性能的鱼苗。
在选育中,首先需要筛选出优良的种鱼个体,这些个体要具备较好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其次,通过人工控制配对,确保种鱼的血统纯正。
最后,根据养殖需求,选育出具备高品质和高产量的鱼苗。
1.1 优良种鱼选择优良种鱼的选育是选育高品质鱼苗的基础。
选择种鱼时,要从生长速度、体型比例、免疫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同时,注重选择优良的亲本,确保遗传优势能够通过后代传递下去。
1.2 血统纯正保证为了保证种鱼的血统纯正,需要进行人工控制配对。
在配对过程中,要遵循基因交换的原则,避免近亲交配导致的遗传缺陷。
此外,利用基因检测等现代技术手段检测种鱼的血统,也是保证血统纯正的重要方法。
1.3 繁殖环境控制为了提高优良种鱼的繁殖成功率,需要对繁殖环境进行精细控制。
包括控制水质、温度和光照等因素,以及提供合适的产卵基质等。
二、鱼类种苗培育技术鱼类种苗培育技术是指在选育出优良种鱼后,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技术手段,使鱼苗获得良好的生长和发育。
2.1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鱼类种苗培育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在投喂过程中控制好饲料的种类、数量和投喂频次。
此外,定期检测鱼体生长情况,对饲料进行调整和优化。
2.2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环境是鱼类种苗生长发育的基础。
要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等。
针对不同鱼种的特性,合理调控水质,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
2.3 疾病防控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五种培育鱼苗技术方法
五种培育鱼苗技术方法1.有机肥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天先施基肥,每667m2施畜粪或人类尿300公斤,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鱼苗摄食。
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一般每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肥1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鱼苗入池4天后,如清晨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在晴天上午8时后仍浮头,则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量;若不浮头,且水色清淡应增加追肥量。
2.饼粉饲养法将棉饼、菜籽饼或豆饼等饼粕磨成干粉喂鱼。
此方法好处是,饲料可集中加工,使用方便。
同时,把干粉均匀撒于水面。
干粉借助于水的表面张力,在池水中漂浮的时间较豆浆长,利用率也比豆浆高。
每667m2水面每天用2公斤,分3次投喂。
3.化肥饲养法在鱼苗下池前15天,先施基肥,每667m2用硫酸铵4公斤和过磷酸钙7公斤。
鱼苗下池后,根据水质、天气和鱼苗的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
每667m2水面每3天追肥硫酸铵2公斤和过磷酸钙0.5公斤,追肥时将化肥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防鱼苗误吞化肥颗粒,发生死亡。
4.草浆饲养法把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高等水生植物加工成草浆饲养鱼苗。
此法可降低生产成本。
全池泼洒,每天2次,每667m2水面每天泼草浆65公斤,具体数量视水面而定。
鱼苗可直接摄食部分草浆颗粒,其余大量草浆在水中分解,起到肥水作用。
5.豆浆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池后半天,投喂豆浆,先将黄豆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6小时,时间过长或不足都会影响豆浆质量,一般1公斤黄豆可磨15公斤豆浆。
磨好的豆浆要及时、均匀泼洒于水面,每天上下午各1次,鱼苗下池10天内,每667m2水面每天喂2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
10天后,视水色和鱼的生长情况,酌情增加投喂量。
一般养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8公斤。
鱼苗、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术
后第 2 d即可投喂豆浆 ,每天每亩 用黄 豆 3 k g 泡胀 后磨浆全 池泼洒 , 5 — 7 d 后用粉料 。 经过 1 5 — 2 0 d的培育 , 鱼苗可达 1 . 7 ~ 2 . 7 c m或 1 寸规格左右 , 这时即可出售 或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此时必须 进行拉 网锻炼 2  ̄ 3次 , 便于长途运输。
经
济 动
物
1 鱼 苗培 育
运鱼 的氧气袋放人塘中 1 0 ~ 1 5 mi n , 待水温基 本一致后将 鱼种
鱼 苗塘 的 面积 放人塘 中。
鱼苗 、 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 术
1 . 1 池塘 的 准备
以2 - 3亩 ( 每亩 6 6 7 m 2 ) 最好 , 水 深
l m,要求池底平坦 ,淤泥 2 0 c m左
格在 1 5 0 g以内水 位控制在 O . T m以内 ; 1 5 0 g 以上水位控制在 1 . 0 m以内。池塘水位应随气温上 升和鱼体生长 而逐 步加水 , 直至养殖水位 控制到 1 . 3 ~ 1 . 5 m为止 。当达到最大控 制水位 后, 水质调控可用换水法 , 其方法为先抽排池底部水 , 水量为
治其他鱼病 。 3 成鱼饲养
1 . 2 鱼苗放养及管理 最好以肥
水下塘 , 一般水温 2 O ~ 2 5 ℃时 , 在鱼 苗投放前 4 d左 右施有机肥 、绿肥
韩 树
强
或粪肥均 可 , 粪 肥必须腐熟后 才能 下 塘 。 每 亩 有 机 肥 用 量 为 绿 肥 5 0 0 k g 或粪 肥 3 0 0 k g , 保证鱼苗下塘 后有充足的天然开 口食物 。 以每 口塘 放养 1 种鱼 苗为好 , 1 次放 足。 一般投放量分别为鲢 、 鳙 鱼 每亩 1 O 一 1 5万 尾 , 草鱼 、 青 鱼每
青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要点
青鱼又名螺蛳青、黑鲩,是一种生活在水体下层的肉食性鱼类,自然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和黑龙江水系,其中长江最丰富。
青鱼生长迅速,是一种重要淡水养殖鱼类,我国年产60多万吨。
我国的青鱼养殖主要在长江流域,包括湖北、江苏、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
一、青鱼的人工繁殖1.亲鱼培育1.1调水质池塘越冬后水质老化,早春要及时排老水、进新水,以保证良好水质。
调节水体酸碱性,始终保持其弱碱性。
1.2投饵料投喂鲜活螺蛳、蚬和蚌肉等作为饵料,辅以投喂少量豆饼或菜饼,四季不断食。
每年每尾亲鱼需螺蛳和蚬500kg,豆饼或菜饼10kg。
1.3勤冲水在整个亲本培育过程中,要经常冲水。
一般冬季每周一次;天气转暖后3-5天冲水一次,每次3-5小时;临产前15天每2天一次。
催产前几天最好天天冲水,经常冲水可以促使亲鱼性腺发育。
2.人工催产2.1.备工具做好催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产卵池、孵化桶、孵化环道、捕捞亲鱼用的渔网、产卵池上的盖网、亲鱼夹、亲鱼暂养网箱等工具的清洗和消毒。
2.2.定时间每年的催产时间要根据气候、水温来确定,催产水温18-30℃,以22-28℃最适。
2.3选亲本依靠外观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只要腹部膨大或略膨大而柔软即可使用。
2.4催产剂常用的催产剂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具有使用量小、成本低、副作用小的优点。
3.繁殖方式3.1自然产卵受精此方法雄鱼要稍多于雌鱼,○丁庆秋1王田2程辉辉32021-1--38一般3尾雄鱼搭配2尾雌鱼比较好。
3.2人工授精方式雄鱼可少于雌鱼,1尾雄鱼的精液可供2-3尾同样大小的雌鱼受精。
4孵化工作4.1勤查卵成熟卵子颜色鲜明,吸水膨胀速度快,卵球饱满弹性强,卵裂整齐,分列清晰,发育正常。
4.2重管理加强孵化管理,保障水质水温适宜,勤刷滤网,灵活调节水流。
5产后护理5.1充分休息产卵后亲鱼体力损耗过大,此时应将产后过度疲劳的亲鱼放入水质清新、环境安静、溶解氧高的池塘里,精养细喂,使它们迅速恢复体质,增强抵抗力。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制定养殖计划的关键要素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制定养殖计划的关键要素在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无论是专业养殖户还是个人爱好者,都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来进行鱼苗的培育与饲养管理。
制定养殖计划的关键要素有:池塘选择、鱼种选择、饲养技术和饲料选择。
首先,池塘选择是制定养殖计划的第一个要素。
池塘作为鱼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鱼苗的生长和发育。
选择池塘时,应考虑水质、水体面积、水深和底质等因素。
水质要求清洁透明,无毒害物质;水体面积要足够,以确保鱼苗有足够的空间生长;水深要合适,一般应在2米以上,以便于水质的保持和鱼类的活动;底质要选择泥土质地较好的池塘,以利于鱼类的觅食和底层生物的繁殖。
其次,鱼种选择也是制定养殖计划的重要要素之一。
不同的鱼种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不同,鱼种的选择应根据养殖者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常见的鱼种有草鱼、鲤鱼、鳙鱼等。
草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适合初次尝试养殖的人;鲤鱼在水质要求和饲料选择上相对比较宽松,适合户外养殖;鳙鱼在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上都有一定的优势,适合对品质要求较高的养殖者。
再次,饲养技术也是制定养殖计划的关键要素之一。
饲养技术包括水质管理、水温控制、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方面。
水质管理是保持池塘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包括池塘的通水、通氧和排水以及定期清理污秽物。
水温控制是鱼苗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鱼种对水温要求不同,要根据鱼种的生理特点和气候条件来调控水温。
饲料投喂是培育鱼苗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鱼种的需求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同时要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投喂。
疾病防治是保障鱼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要定期检查鱼苗的体质和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最后,饲料选择也是制定养殖计划的关键要素之一。
饲料是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来源,要选择适合鱼种需求和生长阶段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有粉末状饲料、颗粒饲料和提倡饲料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其成分含量、营养价值和对鱼苗的适应性。
鳜鱼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1
与摄食习性
仔鱼出膜后8~10d,长至12.5mm左右,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 以捕捉活鱼苗为食,此时消化器官发育完善,胃膨大呈“T”形, 且胃壁增厚。幽门垂逐步发育到200个以上,是重要的辅助消化 器官。
仔鱼喜食活动能力强,体质健壮的饲料鱼。被捕食的鱼苗只要 其横断面的最大周长小于鳜鱼口裂周长即可被吞食。
3
饵料鱼的准备
①鳜鱼苗开口适口饲料
鱼的生产孵出的仔鱼经3~5d发育,鱼苗能水平 游动时,即开始主动摄食,此时必须及时投喂 适口的饲料鱼苗,才能保证鳜鱼苗开口成功。
3
饵料鱼的准备
②后期饲料
在鳜鱼催产时应同步进行饵料鱼培育,可附设 配套的鱼池专池培育,根据鳜苗种不同时期的 日粮,推算后期所需饲料量,做到有计划地培 育饲料鱼。 选用3~ 5个鱼池分不同时间投放,或按不同放 养密度同时投放,以控制其生长,达到鳜鱼所 需饵料鱼的规格。
(1)
一级培育
鳜鱼苗在孵化桶内,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 微流水环境中,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在生 活习性上,7mm以上的鳜鱼苗更适合于静水中摄 食、生长。因此,应及时转移到二级培育池培 育。
(2)
二级培育
鱼苗长至7mm的鳜鱼苗仍不宜池塘培育,应该放 在水体交换方便、水质清晰的小型水泥池内或 网箱中进行培育。
、六 苗种培育
1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摄食习性
2
鳜鱼种不同阶段的日粮
3
饵料鱼的准备
4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
5
鱼病防治
6
夏花育种的运输
6 夏花育种的运输
鳜鱼苗种奈氧的能力,不及家鱼苗种,故其鱼 苗或鱼种的运输密度要比家鱼要低一些。 用塑料袋充氧运输鳜鱼苗,塑料袋规格尾长 0.6m,宽0.4m,每袋装运鳜鱼苗不超过4万尾。 用塑料袋转运夏花鱼种。此时正值高温季节, 每袋装400尾~500尾,24h连续运输,成活率可 达95%以上,为保证运输的安全,可采取冰降温 措施。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34 科普惠农
养殖技术
【YANGZHIJISHU 科普惠农
塘可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
(三)放苗前检查池水水质
种方法,一般采用干塘清塘法,
放苗前1~3d要对池水水质
在水源不便或无法排干池水的 做一下检查。
情况下才带水清塘。
其目的是:
②漂白粉清塘
1.测试池塘药物毒性是否消
漂白粉清塘的效果与生石 失。方法是从清塘池中取一盆底
(一)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 " # $ % & 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 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 和拉网操作等。具体应具备下 列条件: 1.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因为鱼 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 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 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1.2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 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
二、鱼苗放养
(一)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对鱼苗的 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影响。 密度过大鱼苗生长缓慢或成活 率 较 低 ,发 塘 时 间 过 长 ,影 响 下 一步鱼种饲养的时间。密度过 小 ,虽 然 鱼 苗 生 长 较 快 ,成 活 率 较 高 ,但 浪 费 池 塘 水 面 ,肥 料 和 饵料的利用率也低,使成本增 高。放养密度对鱼苗生长和成活 率的影响实质上是饵料、活动空 间和水质对鱼苗的影响。鱼苗密 度 过 大 ,饵 料 往 往 不 足 ,活 动 空
间小 (特别是培育后期鱼体长大 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因 此鱼苗的生长就较慢、体质较 弱,致使成活率降低。 在确定放 养密度时,应根据鱼苗、水源、肥 料 和 饵 料 采 源 、鱼 池 条 件 、放 养 时间的早晚和饲养管理水平等 情况灵活掌握。目前,鱼苗培育 大都采用单养的形式,由鱼苗直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食而并非滤食,其口径大小相似,因此适口食
物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以轮虫和无节幼体、 小型枝角类为食。
2.全长12mm~1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
其口径虽然相似,但由于鳃耙的数量、长 度和间距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摄食方式 和食物组成(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开始分 化。鲢、鳙鱼的鳃耙数量多,较长而密,因此 摄食方式开始由吞食向滤食转化;草鱼(包括 青鱼和鲤鱼)则仍然是吞食方式。鲢和鳙的适 口食物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较少量 的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鱼等则主 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并开始吞食小型 底栖动物。
2.稚鱼期
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
鳞片以至全身被鳞,全长1.7cm~7.0cm。乌仔、
夏花和7cm左右的鱼种属于稚鱼期。 3.幼鱼期 全身被鳞,侧线明显,胸鳍
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全长
7.5cm以上的鱼种属于幼鱼期。
4.性未成熟期 龄的家鱼属于此期。
5.成鱼期
具有成鱼的形态结构,但
3.“困花”苗
鱼苗胸鳝出现,但膘(俗称腰点)还尚未充 气,不能上下自由游泳,此阶段称困花苗。困
花苗在静水中大部分沉底,鱼体嫩弱,其发育
仍依靠卵黄囊为营养,不能吞食外界食物,运 输时容易死亡。
4.畸形苗 由于鱼卵质量或孵化环境的影响, 造成鱼苗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围心腔扩大、卵 黄囊分段等)。畸形苗游泳不活泼,往往和孵 化器中的脏物混杂在一起,不易分离。畸形苗 在鱼苗培育池中一般不能发育至夏花。
的种类相同。一般在15mm以下均以小型浮游动 物为食。 (3)鱼苗的新陈代谢水平高,个体生长快。
鱼苗在短短的20d内就长成30mm左右的夏花鱼种,
体重增加了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任务一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任务一、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鱼苗、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的环节。
鱼苗培育就是指将初孵仔鱼(水花)经一段时间的饲养,培育成3
cm左右的稚鱼(juvenal fish)的过程,这个时期的稚鱼通常称为夏花鱼种
(寸片或火片)。
鱼种培育是指将夏花鱼种经几个月或一年以上时间的饲养,培育成
二、鱼苗、鱼种的食性与摄氏
2、摄食发生率(Feeding incidence) 又称初次摄食率。 研究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发生率,目的是探明仔鱼初次摄食的
时间和适宜的开口饵料种类,从而为鱼类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3、摄食量和摄食节律 鱼苗、鱼种阶段处于鱼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新陈代谢水平高,
所以摄食量很大,其绝对摄食量随个体增长而增大,相对摄食量则随个 体增长而逐步下降。刚下塘的鲢鱼仔鱼,体重1.6~3.4mg,日绝对摄食 量仅为2.23~4.7mg,而相对摄食量高达139.3%;体重达到63mg时,日 绝对摄食量增大到19.34 mg,相对摄食量却下降到30.7%。
(一)鱼苗、鱼种的分期 鱼类生活史(life history of fish)一般分为胚胎期(embryonic
period)和胚后期(postembryonic period)二个发育阶段。 1.胚胎期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受精)到鱼苗孵出阶段。
2.胚后期是孵出的鱼苗到成鱼衰老死亡的阶段,按形态特征差异通常 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21.0~24.0 13.0~24.0
鲢鱼
6.9±0.3 34.9±2.2
1.2±0.4 403.6±85.8
18.0~21.0 24.0~27.0
饥饿致死时间(d)
50%
《池塘养鱼学》第五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 教学课件
下塘后15-20d的鲢鱼苗第一鳃耙的形态 (刘焕亮,1992) 左:表示鲢(全长23.5 mm)耳状外鳃耙网 右:表示鲢(全长28.0 mm)鳃耙网,1. 外鳃耙网;2. 内鳃耙网 (骨质小桥)
鳜鱼苗通过视觉来摄食,并且主要以其 他鱼苗为食。初次摄食的鳜鱼苗能够摄取体 高0.5-1 mm左右的饲料鱼,食物颗粒的大小 可以超出其口径20%。
鲢、鳙鱼苗的生长情况 (王武,2000)
鲢、鳙、草鱼鱼种的生长情况(单位:cm;g) (王武,2000)
(二)鱼类苗种生长的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 鱼苗鱼种生长通 常采用四种方法: 直接观测法、日 轮测定法、环片 间隔法和RNA/DNA 比值法。
1.直接观测法
通过对鱼苗、鱼种的体长和体重的测定, 直接估测仔、幼鱼的生长率。主要参数有: (1)累计生长 (2)绝对生长 (3)相对生长 公式: (4)生长加倍次数
不同时期鳜鱼苗的饵料鱼及其规格 (陈瑞明,1999)
海水主要养殖鱼类苗种的食性转化和 食物组成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先摄食微 型浮游动植物,然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 等大型浮游动物,最后转向游泳生物。
海水鱼类的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雷霁霖,2001)
(二)鱼苗、鱼种的摄食 1.摄食效率
Braum(1987)指出:成功捕食到食物 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 数的百分数,叫做摄食效率或摄食成功率。
2000 12.4 18.9 55.1 42.2 34.9 80.0 100
3000 2.1 39.3 53.1 56.3 47.7 64.7 100
4000 8.8 44.4 61.2 57.0 66.7 93.8 100
7000 6.3 30.0 68.1 67.6 73.9 100 100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繁衍鱼种的关键技术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繁衍鱼种的关键技术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合理掌握鱼苗繁衍技术,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鱼苗场选址、水池设计、鱼苗繁衍和饲养管理几个方面来介绍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首先,合理选址是鱼苗场建设的第一步。
选址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
同时,避开河床附近、水位易涨易降区域,以及污染源附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选址时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用水和用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科学设计池塘水池是确保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成功的重要环节。
水池设计应尽量充分考虑水流通畅、水质稳定、光照适宜、水温合理等因素。
采用多池联养的方式,可以实现不同鱼类的分区养殖,减少相互干扰。
水位控制、水质监测以及备用水源等也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鱼苗繁衍是池塘鱼苗培育的核心环节。
鱼苗繁衍主要包括选种、配种、孵化和育苗等几个过程。
在选种阶段,应选择优良品种,增加鱼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配种时,要根据不同品种鱼类的性别、体型和产卵习性等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必要时可以运用人工授精的方法。
孵化阶段需要控制水温、水质和光照等条件,提供适合鱼苗成长的环境。
育苗阶段则需要控制饲料投放量、饲喂频率、水质等因素,确保鱼苗能够健康成长。
第四,饲养管理是确保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的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饲养管理主要包括日常管理、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等。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巡视、清理池塘、修复设施、卫生消毒等工作,以保持水体清洁和环境卫生。
饲料管理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合适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式。
在疾病防控方面,要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和处理池塘内可能出现的疾病问题,防止疾病扩散和影响鱼类的健康。
总之,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并且涉及到诸多环节和因素的综合考虑。
只有合理掌握鱼苗繁衍技术,科学设计水池,严格进行饲养管理,才能保证池塘鱼苗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对水质的要求
• 苗种池应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以保证鱼苗、 种旺盛代谢、迅速生长的需要;
• 对pH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范围小,最 适pH值为7.5~8.5;
• 盐度:苗、种的适应力比成鱼差,在盐度 为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很低。鲢苗在 盐度为5.5的水中不能存活;
4 每个发育阶段的长短还受外界条件(营养、 温度、水质等)的影响;
– 营养不足,温度过低<13℃或缺乏食物,仔鱼 便停止发育以至死亡;
– 早期发育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力低于晚期 各阶段;
– 发育阶段通常与体长有密切关系,当营养和 水温条件不好时,生长慢。体长不能达到应 有的长度,而不能转入下一发育阶段。
• 鱼苗鱼种培育的中心问题 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第一节 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一 鱼苗鱼种培育期的发育特点 1 鱼类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 鱼苗、鱼种培育期正处于胚后发育的
仔鱼(larva)、 稚鱼(juvenile)、 幼鱼(young) 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其形态结构 和生态生理学特征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
• 计算公式:
• 体长日增长量(GL)=(L2-L1)/(t2-t1) (cm/d)
• 体重日增长量(GW)=(W2-W1)/(t2-t1) (cm/d)
• 式中L1 、W1 ,L2 、W2 分别代表t1和 t2时 的体长和体重。
3) 相对生长:绝对增长量占前后2次测定的 累积生长的平均值的百分数。通常叫日 (月、年)增长率或增重率。
2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育过程中通常是逐 渐的量变与较迅速的质变相交替;两个质 变这间的量变时期称为发育阶段;
3 从一个阶段转变为另一个阶段是在短时间 内完成的,是质的变化,各种特性都发生 明显变化;
• 每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早期发 育阶段比晚期发育阶段短,如仔鱼阶段只 有几天,而幼、成鱼阶段可能长达数年;
• 水花:刚出孵化器的鱼苗; • 乌仔:鱼苗下塘后10天左右养成全长2cm左右
的稚鱼; • 夏花鱼种:鱼苗下塘15~20天养成全长3cm左右
的稚鱼,又称为寸片鱼种、火片等; • 秋花鱼种:夏花鱼种分塘后继续培育2~5个月,
养成全长10~20cm的幼鱼,又称秋片,1龄或当 年鱼种; • 冬花鱼种:冬季出塘; • 春花鱼种:次年春季出塘
二 食性(转变)
• 1 营养阶段 – 内源期:消化器官处于分化,建基和形成时 期; – 混合期:消化器官进一步分化(味蕾、咽齿、 咽磨开始出现,肠内形成皱壁和肌肉 层); – 外源期:消化器官的形态和组织构造逐渐完善, 机能加强(口腔形成肌肉层、鳃耙管出 现、能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等,但鳃 耙、腭褶、肠襻仍在继续发育)。
• 在合理的放养密度范围内水质和营养对苗 种的影响远远大于密度的作用;
• 池塘生物量影响生长,适量的生物量 (20~40mg/L)鱼苗生长迅速,过低和过 高都不利于鱼苗的生长,过高易缺氧,过 低吃不饱;
• 食物的种类影响生长。不易消化种类的数 量比例越大生长越慢。鳙鱼,轮虫比枝角 类好;红虫喂草鱼种生长最快。
• 同一种鱼在个体发育中各阶段的生长速度 不同。
• 相对生长速度,下塘3~10天最快,(日增 长率15~25%,日增重率30~57%)然后逐 渐变慢,鱼苗饲养后期相对生长速度又出 现第二个高峰。
3 影响生长速度的因素 • 有放养密度、水质、水温、饲料 • 条件相同的池塘养同种鱼,放养密度小的
生长速度较快,密度大的较慢;
• 水温:最适温度25~32℃,低于30℃生长 减慢,高于34℃生长受到抑制。
四 栖息习性
1 鱼苗下塘后的分布特点 • 刚下塘的鱼苗常在池边和表面分散游动; • 下塘5~7天的鱼苗逐渐离开池边,但不成群
活动; • 下塘10天以后,鲢、鳙苗离开池边,在池
中央处的上中层活动;
• 草、青鱼苗下塘5天后逐渐移到中、下层活 动,草鱼苗达15mm时喜成群顺池边循环游 动;
• 已分化期: • 全长20~100mm,摄食器官的发育已接近
成鱼,食性分化更加明显,与成鱼相似, 全长50mm时摄食器官与成鱼相同。 • 生产上是乌仔头至3寸鱼种的阶段。
三 生长
1 分析研究鱼类生长的方法 1) 累积生长:某日龄或年龄鱼体的实际长度
和重量。是鱼类个体在测定前整个时期的 生长累积的结果。 2 ) 绝对生长: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 量,表示鱼类一天或一月内的生长速度。
2 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的转变 • 在生长过程中口、鳃耙、肠襻(消化道增
长)等的变化引起食性的改变,根据食性 的变化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期: • 早期 • 食性转化期 • 已分化期
• 早期:
– 全长7~10.5mm,摄食器官发育不完全, 口小肠管发育不完善,鳃耙还不能过滤 食物
– 摄食方式:靠视觉主动吞食; – 主要食物: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
类。
• 食性转化期:全长12~20mm,摄食器官 发育较快,摄食方式和– 鲢由吞食 转为滤食,由食浮游动物转为 食大型浮游植物;
– 鳙也由吞食转为滤食,由食小型浮游动 物转为食各种浮游动物;
– 草鱼由食浮游动物转为食草; – 青鱼由浮游动物转为底栖动物; – 鲤由浮游动物转为摇蚊幼虫。
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饲养)
将鱼苗培育成鱼种 的过程,一般分为鱼苗 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 段。 第一阶段:鱼苗培育 指将鱼苗经15~20天的 饲养,成为全长3cm左 右的稚鱼,生产上称为 夏花。
• 第二阶段:鱼种培育 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 养,经2~5个月的培 育,养成10~20cm的 幼鱼。
• 苗、种的名称:
• 计算公式:
• 体长日增长率(RL)=GL/(L2+L1) /2×100%(%)
• 体重日增长率(RW)=GW/(W2+W1) /2×100%(%)
4) 生长加倍次数:在一定时期内,鱼体生长 量加倍的次数。
5) 其他:瞬时增长率、相对增长率、肥满度 (K)=W/L3×100
2 生长的特点
• 不同种类的苗、种生长速度不同:下塘1~4 天草鱼最快;第6天鳙超过,鲢第三;8天 以后鲢>鳙>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