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层制弊端及其对学术领域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中国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属于相互关联而又彼此冲突及协调的独特关系。

一方面,在科层制的支持下,高校的学术管理不再受地方政府纪律的束缚,主要依靠学院、专业系和教研室对学院实行集体管理,从而达到学术自治。

另一方面,科层制同时也扩大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校学术机关的监督管理权,从而可能主持高校内部可能出现的学术经验不一致、课程质量不一致等问题,以及停滞在某些方面发展的问题,从而影响学术自治权。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可以相互支撑,也可以相互制约。

科层制的发展,提升了学术自治的水平,增强了高校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教学教研的质量,促进了高校建设的发展,为学术自治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学术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科层制的发展,从而缓解了教育政策过于统一、宏观规划控制过强等问题,而且学术自治能够保证有利于教学及教研成果的因素能够得到高度发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因此,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关系互为补充,才能形成整体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校精益求精的发展规划,进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高校的效能,以便解决推动提高高等教育效益的问题。

因此,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既要认真建立健全科层制,发挥科层管理的多元方式,又要妥善履行学术自治。

只有过程中谨慎处理好冲突和协调关系,高校的管理体系才能朝着理性、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请简述科层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请简述科层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请简述科层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科层制组织结构是一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架构,它将企业按照职能和层级分为若干个部门和层级,每个部门和层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从而实现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那么,它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呢?
优点:
1.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科层制组织结构可以确保每个部门和层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从而避免了管理混乱和职责不明确的问题。

2.高效的管理:科层制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分配工作和资源,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和协调。

3.灵活性:科层制组织结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缺点:
1.决策效率低:由于科层制组织结构中存在多个层级和部门,因此决策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从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2.沟通成本高:科层制组织结构中不同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沟通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从而导致沟通成本较高。

3.部门利益冲突:由于不同部门和层级之间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因此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企业整体运营。

总的来说,科层制组织结构在管理效率和协调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决策效率、沟通成本和部门利益冲突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本质上是两种机制,科层制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学术自治则是在学术自由、独立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的方面。

两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需要基于权力、资源、目标等方面的平衡,同时也要注重学校的社会责任和维护学术自由的基本原则。

科层制在高校管理体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学校的管理程序,保证了校内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科层制也会造成学术活动受到限制的问题。

如学科间的交叉、跨领域研究,科层制安排不当会给这些活动带来阻碍。

此外,科层制的存在也会令学校的一些财政资源被分割,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分配可能会成为一些学术活动受限的原因。

相比之下,学术自治则是保证了学术自由、独立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的机制。

学术自治的核心是保持学术独立性,抵制不良干扰。

这个机制的建立使得学者可以自由地开展研究与教学活动,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学术影响力。

但是,学术自治机制没有对学校管理体系进行限制,也没有强制要求校方要给予学者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也可能令学术研究的发展受到制约。

为了协调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关系,需要寻求平衡点。

在权力分配方面,学校管理层应该制定公开透明的管理程序,公正地代表学校与学者之间的利益。

让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也能够更好地去协调学术研究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资源分配方面,学校应该研究如何更合理地分配经费,更好地满足学者的研究需求。

这样可以避免财政资源被分割,也能够更好地支持学者们的学术研究。

在目标方面,学校管理层应该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使之与学者的学术研究目标相匹配,而不是只关注学校的科研项目,忽略学者们的自由研究需求。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是指高校内部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包括学院、系、教研室等科层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学术自治是指高校内部学术事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能力。

高校的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既有冲突,也存在协调。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层制可能限制学术自由。

科层制下,高校的教师往往需要按照科层层级的安排来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研究方向和教授课程。

这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学术探索和创新能力,削弱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科层制可能导致学术评价偏重。

科层制下,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通常会按照科层层级和学科地位来评价和考核,容易出现以学科排名和成果数量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忽视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这容易导致学者追求热门课题和快速发表论文,从而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科层制还可能造成学科间的资源竞争。

在科层制下,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资源的不平衡和分配的竞争。

一些学科拥有更多的经费和师资资源,而一些较为边缘的学科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容易导致学科间的不平等,限制了一些学科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动力。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可以实现相互促进。

科层制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而学术自治可以为科层制提供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结合,有利于形成一种有序的学术生态,为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可以实现有序有效的分工合作。

科层制通过设置不同的科层机构,可以将教学和科研活动有序地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实现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而学术自治则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和学术评议机构等方式,将学术决策和学术评价纳入到教师和学者的自我管理中。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和学者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专长开展工作,形成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工作分工和合作模式。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既有冲突,又存在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是大学内部两个重要的治理制度。

科层制是指大学内部分工明确、职责细分以及等级结构等制度,可以促进工作高效有序;而学术自治则是指教师对知识和学术事务的自主管理权,可以保证学术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这两种制度在大学的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这两种制度也会出现一些冲突和协调问题。

首先,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存在冲突。

科层制往往要求各级职务按照等级结构明确、显性化,而这会导致学术权威和资历的归属问题。

例如,大学里一般有上级研究所、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多级职务制度,而教授往往有在学术领域内进行自主决策和发表独立意见的权利,这就会发生这样的矛盾:科层制希望教授服从上级的行政命令,而教授本身又坚持自主权利,即学术自治制度。

因此,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的矛盾不是面对单个问题所能解决的。

其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也存在协调问题。

一方面,科层制可以改进学术自治。

例如,在学术领域内,由于自主权过于盛行,普遍存在评估标准不同、决策时间拖延等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科层制可以帮助改进这些问题。

利用科层制中的职能分工和绩效评价,不仅可以减轻学术自治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公共性和规范性,对学科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学术自治也可以促进科层制的顺畅运作。

学术自治之所以被人们赞誉,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保障准确性、权威性和公正性,这是科层制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学术自治还可以补充行政命令的局限性,避免行政决策的脱离实际。

例如,一些迫切的学术问题在行政系统中可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学术自治机制可以早期介入并主持研究,及时解决。

这样就能破除行政型运作中可能会出现的某些窒碍,提供周全化方案,并加强对学术问题研究的质量审核,从而促进科层制的发展。

总之,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的核心,但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着一些冲突和协调问题。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不必互相排斥,可以相互协同,通过互补优缺点,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更好地促进大学的发展。

科层制的利弊

科层制的利弊

科层制的利弊科层制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

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①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一、以合理性作为科层论的学理预设“合理性”(rationality)或“合法性”(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

可以说,他的政治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

合理性是韦伯科层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

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

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

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

自愿的服从又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

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而他对一个体系的认识排除了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

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这样一个合法性来源或正当性信念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主观的正当性,包括情感的正当性(多表现为情绪的接近、亲和)、价值合理性的正当性(相信一个秩序体现了个人的美学、伦理或其他价值)、宗教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救赎需要秩序这一看法的认可);第二类是所谓客观的正当性,包括习惯的正当性(对已经成为过程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的默认,以及心理学意义上可表述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从众心理)、法律的正当性(对法律体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抑或外在的服从)。

浅析科层制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浅析科层制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浅析科层制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作者:白丹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白丹(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摘要:科层制管理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层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相对的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依据科层制的特征,对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科层制;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108-031 科层制的概念及其特征1.1 科层制的概念对于科层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有很多解释.一种源自于公共管理学,科层制是指与个体组织中行政管理相对的公共行政管理.另一种源自于行政管理学,科层制是指行政职业文官所占据的体制.本文所提出科层制的概念主要源自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指一种由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不断运作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彼得·布劳和马歇尔·梅耶在《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中断言:“在当今社会,科层制已成为主导性的组织制度,并在事实上成了现代性的缩影.除非我们理解这种制度形式,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今天的社会生活.”1.2 科层制的特征从科层制的架构特点来说,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根据组织目标进行专业分工.组织内的每个部门、职员之间有固定的职务分配,明确提出了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根据严格的分工制度,所雇用的职员必须具有熟练的专门技术.第二,实行等级制原则,建立合法权威.科层制中的权力按职务的层级方式形成固定的等级制度,每一级都在更高一级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之下,组织结构的形状像金字塔.科层制的权力等级确定了个体的职权与责任,并将通过整个科层制的目标衔接起来.第三,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作.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成员职务的运作受规则的约束.详细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规章制度是科层制的管理基础,它们保证了组织活动之间的常规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第四,科层制中的职位拥有者具有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在科层制中,由于科层组织中的职务和地位不为占据者所独有,所以在处理公务时,要求将个人感情和公务关系严格分清,不徇私情.每个成员的职位体现了其所拥有的地位,代表了一整套规范和行动模式,它不受担任这一职位的任何个人的性格、气质、品德等影响,在一定限度内不因人员变动、个人偏好而改变.2 科层制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合理性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与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日趋复杂,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节约成本.在教学管理执行过程中,利用科层制本身特有的技术性与理性,不但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1 科层制有利于教学的专业分工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的专业分工是维持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专业分工是科层制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高校教学管理内部的工作都很繁杂,单独个人无法胜任.所以,专业分工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而且由分工导致的专门化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更专业化,更善于履行其职务,更有针对性地挑选和聘用符合条件的教师.因此,专业分工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获得较高专业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教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重要前提.2.2 等级制强化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领导职位都赋予其合法控制下属的权力.整个教学系统以“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最高控制原则,构成教学管理内部严格的等级制系统.这种以职权、职位作为管理内部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原则,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比以往更具有其合理性.固定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晋升标准,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都知道如何提升地位和工资.职位等级的存在有助于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责任意识.2.3 稳定的规章制度促使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更为制度化、秩序化和科学化学校作为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法规”,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其相应的规则要求,每一项规则都与教师、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在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样不仅有益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而且还可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稳定正常的教学程序.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将组织内每一职位的业务范围、工作程序、行为标准及其职责等明确下来,使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想要有效、有序地实现教学目的,通过规则制度来约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非理性行为是有一定的良性作用.2.4 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符合教学管理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原则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对组织内一切行为都排除同情、喜爱、感激等个人感情因素,这主要是基于感情通常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存在的.韦伯认为,排除个人因素越彻底,科层制越完善.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还是教师个人,办事完全无人情化的对事不对人,可破除情面以消除徇私舞弊.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强调理性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滥用权力等行为加以有效的限制,避免因个人偏好公私不分,滥用私情.3 科层制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局限性由于科层制作为组织内部的控制机制,它的理性和效率也相对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3.1 分工产生的不良后果分工要求对教学管理系统内部的一切工作加以划分,操作起来,划分不可能穷尽所有.这种对工作本身的划分带有模糊性,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要求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到本身分工的限制,即使是同一部门,强调分工及其本身的职责权限而忽略了应有的合作,使有些工作运行出现了空档.这种现象导致教师和教辅人员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从而产生矛盾.同时,过于专业化的工作有可能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情绪产生某些负面影响.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容易使人丧失对工作的兴趣和新奇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固定让某个教师几年、几十年一贯地教一两本书,其工作热情只能来源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种消极情绪在教师和教学相关人员之间相互感染,有可能形成消极的心理氛围.3.2 管理层次过多阻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层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就像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只是做好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教职员工产生的新思想、新措施,在层层管理和繁文缛节中夭折.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在所不辞.它对权力与义务细致而明确的规定,使得教学管理人员仅能够按章办事而不敢越出权力范围,往往又令问题在相互推诿、重重公章中丧失价值.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性质在科层制中已经被物化或原子化了,实行等级制原则的手段已经变成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目的.这种模式限制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使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变得烦琐、呆板,从而导致形式主义.3.3 规章制度造成教育目的的错位一所学校绝大多数的规章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指向教育目的,但也不可否认,有一些规章制度是为了方便管理,只有形式上的意义.“照章办事”已经成为许多教学管理人员的口头禅,至于“办事”的目的似乎被忽视了.某位学生想要更换专业,他需要在相关的部门之间不断周旋,手续繁琐.这种现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随处可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向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以使他们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机会.教师长期处于规章制度的强制之下,可能会逐渐依赖于“依法办事”、“照章办事”,从根本上失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最终变成“越干越无能”.3.4 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限制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学校是一个塑造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高尚情怀的地方.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修养都会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和情感的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育人素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毫无情感的.学校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人”而非“物”,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人特性出发,实行因材施教,因时施教.而科层管理所要求的是工作的固定化、标准化和单一化,如果在教学管理中完全把这种理论加以应用而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便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使教学工作变得枯燥乏味,最终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对教师的情感予以压制,终究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间接地降低了学校的整体效率.4 解决科层制存在弊端的对策建议由于科层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分工、等级制、非人格化等特征的极端化运用与过度强调,导致了教学管理的僵化行为.本文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时,提出两点对策建议:4.1 人性化改造首先,重视人性化管理.释放一定的创新和交流空间,促进知识共享.通过对教师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再利用,整合教师资源,增加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通才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转变教师观念.重视教学的服务导向和绩效评估,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做到待遇与水平和业绩挂钩.再次,通过打破职能壁垒,选用有教学经历的领导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有教学经历的领导者不仅会深刻的理解教学,而且更能理解教学各项事务,使其在确立和追求教学目标的时候避免过于形式化.同时,也有助于对教师的理解与体贴,感受其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各组织之间的协调性,最终达到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之间的动态平衡.4.2 权力下放在高等院校里,要实现分层管理,权力重心下移,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以系部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系一级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临近专业的集合体,高校的许多工作如教学、科研等主要是在系部进行.系部对教师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比院校更了解,将管理的重心放在系一级,发挥其主动性,使其成为真正的管理主体.明确定位系部的基本职能,使之建立起自我调节的机制,加强学院与系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系部成为“管理中心”、“质量中心”.在确定系部自主权时,除了下放一些管理权外,还要下放一些实质性的权力如财政权、人事权、信息权、学科建设权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遇到问题时,在向学院报告的同时,系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除了上述两点建议之外,领导的重视和制度的完善也是解决科层制存在弊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重心在系部”的管理体制.综上所述,科层制在教学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缺陷,但并不否认它也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价值”.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推翻科层制,而是要借助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去变革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培养人”服务.参考文献:〔1〕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4〕张新平.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J].教育评论,2001(5).〔5〕张新平.对学校科层制的批判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3(8).〔6〕刘良超.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羁绊[J].教育科学研究,2007(6).〔7〕王泉超.从高校管理体制看科层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8〕刘静.对科层式学校管理体制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0(6).。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1. 引言1.1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概念高校科层制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分层结构,包括校长、院长、系主任等职务,每个层级负责不同的管理任务和决策权。

而学术自治是指高等学校内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学术事务的自主管理和决策权,保障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都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高校科层制作为管理机构层级的设置,有利于高校内部的管理和决策效率,实现有序的组织运作。

同时,学术自治作为高等学校的核心理念之一,保障了教学科研的独立和自主性,有利于学校的学术创新和发展。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结合,旨在实现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专业化,提高学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因此,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概念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更是推动高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只有在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相互配合和平衡的情况下,高等学校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1.2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重要性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科层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运作学校,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提高教学科研效率。

科层制可以让学校有序运行,明确权责,避免出现混乱和冲突,保障学校的正常秩序。

科层制也有利于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而学术自治则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精神之一,它体现了学术自由和民主精神,保障了学术研究和教学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学术自治也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学术人才的成长和留任。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高校科层制对学术自治的影响高校科层制会将学术权力分散到不同的层级,导致学术决策的复杂化和难度增加。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在高校管理体制中,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科层制是指高校按照学科和职能进行分层管理,学术自治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在实际运行中,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常常出现冲突和矛盾,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以及应对策略。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层制可能限制学术自治。

在科层制下,高校通常会按照学科门类和职能划分不同的管理层级,造成了管理层级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而这种多元化和复杂化可能会导致学术自治的受限,教师需要按照管理层级的要求履行职责,而无法自由地开展学术工作。

科层制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科层制下,资源一般会根据不同的管理层级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可能会造成资源的不均衡和浪费,从而影响了学术活动的开展。

科层制可能导致管理层级之间的矛盾。

不同管理层级之间可能会存在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影响了学术决策的科层下达。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可以建立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协调机制。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协调机制来加强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管理层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高校可以强化学术自治的保障措施。

高校可以通过明确学术自治的范围和权利,加强对教师学术自由的保障,提高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术自治的实质性内容。

高校可以加强科层制管理的优化。

高校可以通过优化科层制管理,合理调整管理层级和职能,加强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从而为学术活动提供更好的保障。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与协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方共同努力。

在实际运行中,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协调机制、强化学术自治的保障措施、加强科层制管理的优化等方式来解决冲突并实现协调,从而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高校科层制是指高校内部各种职位与职务之间存在的等级关系,职位高低决定了获得
资源和权力的数量与程度,折射了高校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管理模式。

学术自治则是指高校
内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学术自由与独立思考,抵制政治干涉和官僚主义。

在高校内部,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协调。

首先,高校科层制可能
会对学术自治造成挑战和扰乱。

在权力较集中的高校,校领导对学科和学术的评价难免带
有主观性和政治色彩,而这种评价可能会影响到学者的职称晋升和研究资源的分配。

同时,在高校内部,权力地位较高的人员可能会恶意干涉学者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甚至直接打压
学者的研究成果。

然而,正确的科层制也能够为学术自治提供保障和支持。

科层制的存在意味着高校内
部有一定的管理规范和职责划分,能够维系高校的日常运作和发展。

在这种体系下,高校
的研究项目和经费的分配,往往也更能够保证公平和透明。

此外,在权力分配上,科层制
的存在也可以降低校领导的专制程度,共同探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因此,实现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协调,需要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团队之间的真诚交
流和共同探讨。

高校管理层需要给予教师团队更大的学术自由和研究资源的支持,尊重学
者的研究选题和研究方法,提高评价科研成果的透明度。

教师团队则应当积极参与高校的
管理和决策,宣扬学术自治的理念,协助高校管理层完善科层制的规范和实施方式。

只有
这样,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才能相互协调和融合,真正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一直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科层制是指高校中存在的各种行政层级和管理体系,学术自治是指高校中教师和学生在学术事务中具有自主权和自治权。

但是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本文将从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内涵出发,分析二者在高校管理中的冲突点和协调之道,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科层制的内涵科层制是指高校中存在的各种行政层级和管理体系。

高校作为现代组织,在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上都具有多层、分工精细、专业化等特点。

科层制的设立有利于高校的有序管理和规范运作,同时也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科层制在高校管理中的角色十分重要。

高校科层制的建立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促进不同层级之间的协作,实现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而在高校科层制之下,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之间会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这就需要科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免形成工作的隔阂和壁垒。

二、学术自治的内涵学术自治是指高校中教师和学生在学术事务中具有自主权和自治权。

高校作为学术型组织,在学术研究、教学活动等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

学术自治的实现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点在高校管理中,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一方面,科层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一定的管理规范和程序,这可能会对学术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产生一定的制约。

学术自治的实现需要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运作环境,这就需要科层制的设计和实施相对灵活,以免对学术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在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管理中,科层制过于繁琐,导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自主性受到制约;二是在教学管理中,科层制的实施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和灵活性受到影响;三是在学生管理中,科层制的实施可能会对学生的学术自主性和发展空间产生一定的限制。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科层制是指高校内部建立起的学科组织和管理机制,而学术自治是指高校内学术界对学术事务自行处理的权力和自主性。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也可以通过协调和平衡来促进高校的发展。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权力和资源分配上。

科层制常常导致高校内部权力分散和决策层次复杂,学术自治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科层制中的学科组织和管理体系也可能限制了学术界的自主发展。

举一个例子,某高校内设了多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学科组织和管理体系,学术界在学科发展、师资配置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被限制,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和协调。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协调主要体现在权力分工和合作上。

科层制可以对学术界提供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支持,促进学术界更好地开展工作。

学术自治则可以保障学术界在学术事务上的自主决策权,使其可以更加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机制,使学术界的自治和科层制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可以设立学术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等机构,由学术界和管理层共同组成,促进学术界与管理层的良性互动和合作。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协调还体现在学术规范和制度建设方面。

科层制和学术自治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作为基础。

科层制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师资评价等机制,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升。

学术自治则可以通过建立学术道德、学术纪律等制度,规范学术界的行为和活动。

通过制度建设的协调和互补,可以保障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良性发展。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协调。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权力分配、权责明确、制度建设等手段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

只有在科层制和学术自治得到良好的平衡和协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创新和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运作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

高校科层制是指在高校中,由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组成的各种部门、机构、职务等构成的分工体系,包括行政机构、教学科研机构、辅助机构等多个层级,形成繁复而庞大的机构体系。

科层制的建立可以实现高校各项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并优化高校内部职责分工和汇报体系。

学术自治是指高校内涉及学术活动的一切事务,应该由学术界内部自主管理和独立实施,包括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领域的自主决策和自我监管。

学术自治的实现可以促进高校内部的学术自由、学术独立和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冲突。

首先,科层制的建立可能会影响学术自治,导致高校内部学术自由受到限制,学术活动受到了行政干预和管理。

其次,学术自治的实践也会对科层制产生一些挑战,例如学院内部对新工作的自主拟定和规划,可能会对高校整体的行政管理产生一定的干扰和阻碍,从而导致高校运作效率低下。

为了协调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关系,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术自治的需求。

例如在行政管理中,应避免对学术活动的过度干预,在课程、学科等方面应给予学术界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高校内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例如,学术委员会和院系主任会议等渠道可以是行政管理和学术自治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此外,对于学术自治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如学术不端等,高校内部应建立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学术自治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障。

总之,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中两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实践中二者之间既存在协调又有冲突。

高校内部应考虑到二者的关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协调,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科研的质量。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摘要】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管理中重要的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和协调。

科层制对学术自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权力分配等方面,而学术自治下的高校科层制建设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由于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价值取向不同,往往会导致冲突。

为了有效协调二者关系,高校应当在尊重学术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加强科层制建设,确保管理和学术能够良性互动。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关系需要谨慎处理,只有在充分尊重学术自治的前提下加强科层制建设,才能实现教育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科层制,学术自治,冲突,协调,关系,建设,尊重,重要性,影响,谨慎处理。

1. 引言1.1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概念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是高校管理和学术自主权两个方面的重要概念。

高校科层制是指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层级结构,通常包括校党委、校行政、院系、教研室等各级组织。

而学术自治则是指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学术领域的自主权,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自主权。

在高校管理中,需要平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的关系,既要强化管理效率和规范,又要尊重并保障学术自主权和学术独立性。

只有在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做好协调和平衡,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术水平。

1.2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重要性而学术自治则是高校的核心精神之一,它保障了教育教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

学术自治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话语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重要性在于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科层制为学校的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学术自治则保障了学校的学术独立性和学术自由。

只有当二者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时,高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我们必须重视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重要性,加强二者的建设和协调,确保高校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科层管理的弊端

科层管理的弊端

学校科层管理的弊端摘要:科层管理是我国小学、中学、高校的主要管理模式,并且在中国长期存在,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科层管理模式已经有六十几年的历史。

在这六十几年的时间里,学校科层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突出,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是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起了阻碍作用。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学校科层制的弊端。

关键词:学校师生科层管理弊端高校的管理体制,就其本质而言,它体现为权力在管理的各阶层和高校内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权力作用关系。

这种分配的模式和作用关系,即构成权力结构。

从权力的性质分析,人们通常认为,高校的权力包括两种类型,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所谓行政权力,严格地讲,它表现出“科层化”特征。

正如韦伯所认为的,“科层化的权力属于法定的权力,它本来指在经济领域中明确分工,以效率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因此又可称为“制度化”的权力。

高校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校、院、系,三者间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维持着高校的日常运作。

”①学术权力,更确地讲,它属于一种权威,权威不同于制度化的权力,权威意味着自愿的依存,并且是支配者和被支配者在在目标取向上协调一致。

学校科层管理体制不足之处很多,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权力过于向行政管理偏移,势必削弱了学术权力的发挥,学术主要组成人员----教授在决策中的权威作用受到忽略,基层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因而抑制了基层创造性的发挥。

“从理论上来讲,高校的各级领导既应是学术的权威也应是行政的权威。

”②但在实践中,能够集二者于一身的领导位数却并不多,其中尤其是教育家很少,他们更多的权威来自于行政而非来自学术。

更糟糕的是由于上一级领导容易相信下一级领导的汇报,不注重了解基层教师的心态和要求,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普通教师又找不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反映他们愿望的渠道。

所以表现为上级闭目塞听,盲目地支持下级提出的有时侯是错误的决策。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两个重要原则,它们虽然有时会产生冲突,但也可以通过协调来实现良好的运行。

我们来看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之间的冲突。

高校科层制强调的是管理层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权,追求高校的有效组织和运营。

而学术自治则要求学术界在学术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拥有自主权和自由度。

这两者之间可以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科层制可能会对学术界的创新和独立思考产生一定的限制。

由于高校科层制的职能划分和决策权分配,一些学术研究项目可能需要经过多次层级审核,导致创新研究受阻。

科层制也可能会压缩学术人员的独立思考空间,他们可能受到来自于管理层的期望和要求,导致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科层制中的绩效考核可能会对学术独立性产生一定的压力。

高校科层制通常会根据学术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晋升,这可能导致学术人员为了获取更高的绩效评价而在研究和教学中选择了一些较为保守、符合管理层要求的方向。

这样一来,学术人员的学术独立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科层制中的权力关系可能会对学术界的公正和自由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校科层制一般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来制定各类管理规定和政策,这些规定和政策的制定过程可能会受到一些行政权力的干扰。

这样一来,一些学术界面临的公正和自由问题可能得不到有效解决。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协调来解决上述冲突,实现双方的共赢。

高校管理层可以在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时充分考虑学术界的需求和特点,尊重学术自治的原则。

管理层可以聆听学术界的声音,与学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正常进行。

学术界也可以通过更加积极的参与高校科层制的运行来促进冲突的解决。

学术人员可以在校级或院系级管理层中争取自己的代表席位,参与高校的管理决策和规划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术界对于科层制的参与度,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解决。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

论高校科层制与学术自治的冲突和协调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高校科层制是高等教育中的管理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层级分明、职能分工、管理科学。

而学术自治则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和理念,其核心是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由学术领域内的人员自主管理。

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协调发展。

高校内的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分别明确,可以使高校更加规范、科学化地运行,同时,一定程度的科层制有助于保障学术自治的实行:科研人员独立开展研究项目、确定研究方案,选题等都在教职员工自主性地选择,并不受到管理层的干预。

然而,高校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科层制会使管理层过度干预学术领域,以管理为中心的高校管理思路有时候会压制科研、教学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减少其自主的探究精神,影响学术研究、教学质量。

此外,高校科层制有时候可能会给学术自治带来障碍,例如:职务安排、资金分配等方面,过多干预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等,导致教育、科研等重要部门管理的局面出现严重损失而失去往效果。

为解决科层制和学术自治之间的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管理体系,明确科层和职能分工,减少管理层过度干预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

尽管高校管理层负责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但在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上可以采取依法依规,依赖科学的管理思路。

其次,建立有效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落实学术研究人员的自我约束与调整机制,增强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校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科研评价制度及其结果,科学评价教学、科研工作,激励人才、发掘潜力,增强整个高校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更有助于学术自治的实现。

最后,建立开放的高校管理和治理模式,鼓励教职员工参与到高校制定政策和工作中来。

通过积极听取教职员工意见,透明、参与式的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层与学术研究人员、教职员工的互动沟通,更好地落实学术研究自主、自我管理,强化高校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性,以更好地协调科层制和学术自治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层制弊端及其对学术领域的影响
摘要:科层制沿用至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是,人们对科
层制的从来没有停止过质疑与批评。

而如今的学术领域,在科层制的大前提下,也有自己的特点。

本文浅析了当代的科层制和学术领域,以及两者的联系。

关键词:科层制;弊端;学术;
一.什么是科层制。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

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韦伯认为, 以往的经验普遍表明, 从纯粹技术的观点看,规范的科层化行政, 组织可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韦伯关于科层制与现代性关系的分析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和价值。

他指出, 纯粹的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 即官僚体制集权主义的、采用档案制度的行政管理, 精确、稳定、有纪律、严肃紧张和可靠,也就是说,对于统治者和有关的人员来说,言而有信, 劳动效益强度大和范围广, 形式上可以适用于一切任务, 纯粹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的完善程度, 在所有这些意义上是实施统治形式上最合理的形式。

二.对科层制的批判和质疑
科层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对于科层制的质疑和批评从没停止过。

科层制强调一切遵循结构和形式,这与自由主义价值观相悖。

从而,科层制对于持有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人的束缚能力会被减弱许多。

而且这种束缚,扼杀了人的个性,使得新的东西无法显现,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体制的效率。

可以说,低效率是科层制的一个隐藏属性,而且具有刚性。

而且科层制的这种单调,会影响
其在面对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另外一个方面,科层制会将社会分出等级,更大地突出了阶级差距。

科层制中的组成人员都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

可是,当这个专业知识越来越专业的时候,能涉及到的就只有一小部分人了。

于是,这些人自然而然的能占据更高的体制地位。

渐渐地,层次也就分了出来。

而高位置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对整个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时,科层制对民主也产生了影响。

既然科层制有如此的弊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废除科层制呢?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地。

科层制不会消失,因为现代社会已经相当分化,人们之间的互相依赖已经无法离开科层制管理模式,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的小农、小商和手工时代。

三.科层制与中国现代社会。

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化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

而中国在唐朝就已经形成庞大的政治科层组织机构。

具体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科层制在现代中国的科层制在现代中国的持续、稳定的应用主要还是体现于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由供给型经济所创造的,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在社会发展中(无论是在公共事业或是私有经济组织中)科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因此科层组织结构的科学化建设还很不完善,科层组织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我国科层组织中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权力过于集中, 组织中个体的影响力过大。

(二)机构重叠, 权责不清。

(三)组织行为缺乏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们也都体会到了体制下政府工作的低效率。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思想非常严重的国家,这是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处于科层制上层的人们,也就是政府官员,往往不能按照规章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者说不愿意按照规章制度来履行自己的义务,违背了科层制的非人格化特点,带有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导致了体制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甚至由于官员本身素质不高,滋生出贪污腐败等事件。

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政府发挥自己的作用。

于是,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政府部门也越设越多。

但在设立这些部门的时候,又缺乏十分成熟全面的考虑,或是受利益驱动,导致部门重叠,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造成百姓们有事不知何处去说,何处可说。

进一步,各种行政部门的建立,将会占用更多的资源,并且形成更多的利益集体,对社会来说没有带来任何进步。

人们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去到体制中更高的位置,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这样畸形的科层制,不仅与韦伯的科层制想去甚远,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当代学术
现代学术的最具决定意义的特点就是其制度化,即随着现代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学术是以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形态存在的,包括知识生产的专业化、学科化、职业化以及专业化的学术成果发表(出版)机构、资助评估机构等等。

这是现代学术和前现代学术的一个根本区别。

现在的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发表制度、基金制度等等,都是学术研究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

就高校而言,一方面各个高校都制定了非常复杂、看似“科学”“客观”的量化学术评估、学术奖励、学术资助体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制度等等),资金投入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但另一方面,这套评估、奖励和资助体制又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术研究的自身规律,它体现的是通过学术“大跃进”来创造所谓“政绩”、跻身所谓“强校”“名校”行列的思路。

这样的“大跃进”运动完全违背了学术的原则,它只有体制化之名而无体制化之实,最多只能说是被权力和金钱严重扭曲的体制化:把量化的标准推进到了非常荒唐的程度,并完全根据刊物的行政级别来判定所谓学术论文质量;制定了非常繁复的表格让学者们一天到晚忙于表格大战;学术评估和科研考核的周期过短,使得研究人员无法潜心进行需要长时间积累的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等等。

这可以作为如今著名刊物上不乏中国学者的文章,但是中国学术水品却依然不算很高的原因之一。

五.科层制对学术的影响。

当代社会,公务员挂职读博,博士生在读期间当官的案例比比皆是。

而且,很多高职位的官员都喜欢在某某大学去弄个荣誉教授之类的学术称谓。

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这是权力的诱惑所致。

权力,就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自己的意志即使遇到反对也能贯彻的任何机会,而不管这些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人的内心深处对诸如权力之类的东西有着本性的向往。

公务员本身就具备了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管理行政事务的权力。

之所以要进入学术领域,谋求更高的学术地位,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好地技能,能够进入行政科层制的更高层,获得更大的行政权力。

而学术领域的精英,本身就具备了进入行政科层制的实力。

几乎所有处于行政科层制上层的人物都是学术界的精英。

相比于
管理学术事务的学术权力,看到了包含于科层制里面的行政权力能够带来的好处后,部分的学术精英对于进入政界也是趋之若鹜。

有观点说,行政和学术是不可分开的。

行政本身里面也包含了学术。

有些学术也是为了政治服务。

我认为,学士领域也有自己的科层制。

由于人们都已经习惯了科层制,任何地方都不能避免。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是大学里的教师职称。

这些职称是分等级的。

而像博士生导师,博士,硕士,也可以看成是上下级的关系。

因为你能不能接到项目,你负责哪一部分,你最后能不能毕业,这些都得取决于你的上级。

这里也是一种科层制的体现。

只不过,学士领域的科层制里的关系并没有这样的复杂。

但是,只要有科层制,就有它的弊端。

或许某人当上博士生导师过后,接项目是经由他,具体的任务分配也是通过他。

在这其中,加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就很大。

到了最后,也许他什么也不做,项目在下级的努力下完成的非常好,他依然挂上自己的名字,接受应得的利益。

这样的荣誉越来越多,他就有了能够进军政界的科层制的资本。

进入那个制度后,他就有机会为自己捞到更多的项目,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样的学术科层制对学术来说是好是坏呢?笔者认为,这是不好的。

学术应该彻底摆脱科层制。

原因如下:
(一)学术,是为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随着时间多变的。

学术带入科层制后,由于科层制本身的弊端,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术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二)科层制下的学术,会带来不好的学术风气。

带有强烈欲望目的和权力目的的学术不能称之为学术。

(三)科层制下的学术,会对真正的学术造成打压。

不利于学术的进步。

(四)彻底摆脱科层制的学术,才能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毫无顾忌地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春娟. 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116025.
[2]苏晓秋. 学术领域的合法统治. 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100871.
[3]陶东风. 当代学术体制反思. 学习时报,2007.4.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