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主要指穗期及花粒期的田间管理。
其中拔节到孕穗为穗期;开花受粉及成熟期为花粒期。
1、穗期管理(1)及时中耕、锄草、打杈。
玉米孕穗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要以蹲苗为主。
应结合机械或人工中耕松土锄草,不时打去玉米基部孽杈,避免养分无端分散损失。
中耕时要避免伤苗、埋苗和铲苗。
(2)追肥。
当玉米株高60厘米左右,结合最后一次机械中耕,亩追尿素20—25公斤于根旁5厘米、深8厘米处,15天左右灌头水。
(3)玉米螟防治。
在秋翻冬灌、轮作倒茬、青黄贮、当年4月中旬集中碾压焚烧玉米秸杆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生物、化学及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玉米螟防治。
如用BT、白僵菌等农药封闭场院上的玉米秸秆堆;在喇叭口期每亩用BT、白僵菌等生物制剂200克或用高效低毒农药灌心1-2次;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及第一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防治或降低玉米螟的危害。
(4)化控。
玉米抽雄前5~7天(即上部7~8片叶未完全展开时),亩用玉米健壮素30克(一支)加水16公斤均匀喷施于叶片,可壮秆较好防止倒伏。
(5)实施头水前揭膜,减轻土壤残膜污染。
当中午叶片暂时萎焉、早晚又恢复正常持续2~3天时即蹲苗结束。
此时,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头水前揭膜,这不仅可提高灌水质量,促进玉米气生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而且更能有效提高玉米地残膜回收率,减轻土壤污染。
玉米大喇叭口期,地膜已基本不起作用,对于不易受旱的下潮地、河坝地以及浇水便利、水源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等地,均应全部实施头水前揭膜,且揭膜后确保1~2天内及时浇上水,以免受旱;尤其秋后要采用机械收获的玉米村队,更要加强头水前揭膜工作的力度。
(6)灌水。
揭膜后要及时进行灌水,这次水一定要灌透灌匀。
10-15天及时跟上第二水,抽穗开花时及时浇第三水。
2、花粒期管理(1)适时灌水。
玉米从开花到成熟不能缺水。
要及时灌水,保证充分灌浆。
此期一般应浇水两次,最后一次要控制水量,以防贪青晚熟。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1. 土壤准备玉米是一种对土壤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土壤的质地、pH值、肥力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进行适当的土壤准备是玉米田间管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1.1 土壤检测在种植玉米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关键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调整和施肥。
1.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石灰等。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孔隙率和保水性;石灰能够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1.3 土壤肥力调整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玉米生长的需求,进行土壤肥力调整。
根据缺失的养分元素,合理施加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同时,注意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机,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当导致土壤肥力失衡。
2. 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基础,种子的品质和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必须进行种子选择与处理。
2.1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同时,还可以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
2.2 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的玉米种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萌发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一般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种、种子消毒等。
浸种可以通过浸泡种子于适宜的保护性剂溶液中,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种子消毒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播种与密植调控播种和密植调控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和生长情况。
3.1 播种方式选择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机械设备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
常用的播种方式包括直播、穴播和条播等。
直播适用于平坦土地,可节省劳动力和机械投入;穴播适用于土地不平坦、密植较大的情况;条播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种植区域,可以提高播种效率。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玉米是一种经济作物,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收成,田间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以下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的要点分析:1.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准备。
首先,清除杂草和根系,同时深翻土地。
对于中性和弱碱性土壤,需要进行酸化处理。
而对于酸性土壤,则需要施加石灰或其他中和剂来平衡酸碱度。
从中长期来看,在秸秆还田、绿肥轮作和有效微生物的使用等方面,也可以维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种子选择种子选择是影响收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选用耐旱、耐病、高产的品种,同时视土壤类型、季节等条件选择适当品种。
3. 播种时间玉米的播种时间要考虑到气温、降雨情况等因素。
在大多数地区,玉米的合适播种时间是早春至初夏。
如在此时间之前播种,作物会遭受霜冻,而在之后播种,气温过高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4. 合理施肥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特别是氮肥、磷肥和钾肥。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在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作物种类进行施肥。
施肥的时间和剂量也要适当,应根据作物生长期和土壤状况进行控制。
5. 喷药防治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蚜虫、螟虫、粉蝶、斑点病等害虫和病菌的攻击。
喷药能够有效地控制这些病虫害,使玉米健康地生长。
但是,必须注意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和人类健康。
6. 及时灌溉玉米对水分需求较高,缺水或过多的水都可能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干旱地区,应加强灌溉管理。
在多雨的季节,要防止积水,必要时要加强排水。
此外,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量和频率也应适当。
总之,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是保障订单产的重要因素。
农民应参照以上要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收成。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阶段分为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同时,玉米也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苗期管理技术要点苗期是玉米生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接受阳光、雨水、营养,开始生长。
因此,苗期管理对后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苗期主要包括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方面。
(一)基肥施用适量的基肥施用可以保证玉米幼苗的营养供应,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施用,也可以在幼苗生长1-2叶时进行。
基肥的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类型、肥料品种、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亩施用20-30kg的有机肥和30-50kg的复合肥。
(二)病虫害防治苗期是玉米受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疫病、玉米夜蛾、玉米螟、白粉虱等。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措施等,这里主要介绍农业措施。
①密植:种子的密植可防止害虫和病菌侵袭,提高幼苗生长率和产量。
②合理施肥:受到虫害和病菌侵袭的玉米地严重缺乏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强玉米抗病虫的能力。
③灌溉:及时合理地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
④轮作:轮作可以控制病虫害源头,减少土壤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三)杂草防治苗期进行适量的杂草清除,有助于减少玉米的营养损失,维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进行;化学防治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
生长期对玉米的成材率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包括施肥、中耕、喷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生长期的施肥应当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玉米的种植准备、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准备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种植玉米。
避免低洼地或土层较浅的地块,以免影响生长和产量。
2. 土壤翻耕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去除杂草和积水,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玉米的育苗1. 种子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种子。
在育苗过程中要选用良好的育苗基质,保持基质湿润,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 每穴定植在玉米育苗阶段,每穴定植3-4粒玉米种子,保证发芽率。
3. 温度管理在育苗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避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三、田间管理1. 合理密植玉米是受密植喜高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玉米的密植程度,一般每亩种植量为2.5-3万株。
2. 土壤保湿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对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要适时施以足够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3. 施肥管理在生长季节中,要适时施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一般在玉米苗期施用底肥,结穗期和灌浆期再追施一次氮肥。
4. 土壤松耙在玉米生长期间,要适时进行土壤的松耙,松耙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5. 防治玉米苗期间的病虫害玉米苗期是玉米易感病虫害侵害的时期,要加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旦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要及时进行防治。
四、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害玉米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锈病、叶斑病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病株、药剂喷洒和轮作栽培等措施。
2. 主要害虫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象等,要加强虫情监测,采用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一、播种前期1. 土壤处理: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性较强的土壤。
将土壤深耕细碎,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品种。
二、整地期1. 相间整地:将苗床和田间地块进行整地处理,清除田间农残、杂草和枯落的植株,并实施深翻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透水性。
2. 留茬晾晒:将稻谷、豆类等前茬清理干净,堆放堤坡上晾晒,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源头。
三、播种期1. 播种技术: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选择播种工具,保证播种均匀和深度一致。
2. 施肥: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基础施肥,后续根据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
四、苗期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也可以进行种子增效剂处理,促进发芽和生长。
2. 过水过肥:保证苗床湿度和养分供应,提高幼苗生长速度。
及时追肥,调整肥料配方。
3. 预防苗蛀虫:喷洒杀虫剂,防止苗期蛀虫危害。
五、生长期1. 中耕松土: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田间土壤松散、通气性好。
中耕还可以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竞争。
2. 喷药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
3. 施肥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成熟期1. 调整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频率和量,防止干旱或过湿对玉米的不良影响。
2.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虫害进行针对性喷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中耕松土等。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而玉米的高产栽培是农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很多农民在栽培玉米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导致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甚至出现病虫害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所以,完善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玉米的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关于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管理1. 合理施肥:玉米是对养分需求比较大的作物,为了能够获得高产,合理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计划,如能够进行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有助于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2. 土壤保水保肥:在玉米生长期要做好灌溉和覆盖工作,保持土壤含水量和肥力,防止土壤贫瘠导致玉米生长不良。
3. 种植前的耕作与松土:玉米生长对土壤通气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深翻耕作,有利于加快土壤温度升高,并能早熟玉米。
二、病虫害防治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玉米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用草酸铜、甲基托布津等种子处理剂浸种处理,有助于抑制种子携带的一些病原菌,降低发病率,提高玉米的产量。
2. 合理轮作:轮作能够避免作物连作,减少土壤真菌病害。
3. 实施农业防治措施:实行选择耐病种植,加强地膜覆盖,优化田间管理等有效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玉米的病虫害害。
三、密植技术密植是指将播种的株行间距缩小,株距减小,多植一些玉米植株在一定的土地上,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积极实施密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及时施、深施、准施1. 及时施:保证施肥的时间与作物的需求相符。
2. 深施: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应合理施肥,使肥料营养物质能充分利用。
3. 准施:施肥要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地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五、生长调控1. 合理管理玉米生长期: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合理掌握追肥、中耕、抹药、推迟一些玉米上肥时间等生长期操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一、种植技术1、种选玉米种子的选择要求有一定的生育力,结实力强,病抗性和抗逆性较好,适宜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叶片色泽绿润,形态健康,抗病性强,玉米苗的株高、叶片大小要符合栽培要求。
2、土壤处理在种植玉米之前,应进行土壤耕作,使土壤深耕均匀,以减少叶片的灰尘污染,提高氧气含量,改善水分分布和通气条件。
此外,在种植前还应加入适量肥料,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种子的萌发,增加株高和结实数量。
3、播种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温水分的变化,以及期望产量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当土温达到10℃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
播种深度一般在2-3cm之间,以适应土壤的水分变化情况,并且要定期施水。
二、防病抗虫技术1、防治病害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充分浇水,并及时进行田间无害化管理,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及时喷施有效的抗菌剂来预防病害。
2、防治虫害玉米田里的虫害主要有锈病螟、褐飞虱、褐拟螟、麦白虫和穿心莲虫等,可采用施药防治,切勿滥用农药,以免造成农药残留、生物种群紊乱等。
三、施肥技术1、施肥玉米的施肥应根据土壤的性质、耕作深度及栽培方式来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选择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施水玉米生长期的施水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当地气温及玉米的生育阶段来定,一般来说,秋冬季节适宜湿润施水,春夏季节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定。
四、采收管理技术1、采收玉米采收时间以玉米乳熟期为好,一般采收时间是玉米叶片开始变黄或熟穗变红,玉米粒乳熟。
采收时要谨慎,以免影响玉米的品质。
2、储藏玉米采收后应尽快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及时储存,以防止玉米腐烂变质,储藏环境要室温、通风、无异味,禁止异物混入,确保玉米的品质。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玉米顺利生长,既能保证玉米的成活比例,也有利于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今天我们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希望对你帮助。
1、趁早检苗补苗众多原因会使苗缺少,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补苗,在小玉米苗2-3叶龄期间将苗连同泥块移植并且需要及时浇灌,保证成活率高,小苗根系不发达,移植不易伤跟,所以成活率高。
有些田间缺苗严重的需要及时补苗。
2、间苗定苗3叶龄时赶紧间苗,5叶龄时迅速定苗到均匀密度。
间苗要做到“除弱剩强、除小剩大、除病剩键、除杂剩纯”。
健康的玉米幼苗应该是叶片粗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主干粗扁,健康生长,这是间苗的依据。
3、玉米要适时下肥苗肥需要早施、少施、偏施,在4-5叶开展时,施肥碳铵每亩225-300kg来促黄补瘦;穗肥需要重施,就是把总氮量的55%-60%作为穗肥。
夏季玉米在下播后40天左右,春季玉米在下播后50天,施肥碳铵每亩1500kg来促使饱满穗粒;玉米雌穗开花授粉期间施肥每亩150kg来去黄去弱,加大粒重。
4、玉米要治理高大玉米颗种高大,容易倒伏,这就需要及时处理。
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或者雄穗尖还剩5-15cm没展开时,使用玉米健壮素或者维他灵2号来喷洒,基本上为每亩15支活水450kg平均喷在顶层叶片表面,其中健壮素是不可以混合其他农药和化肥的,否则会出现肥料失效。
5、一定要注意防旱防涝玉米在不同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在拔节到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就较多,特别是抽穗开花时期更加敏感。
从拔节开始到蜡熟最后,如若土质含水量小于田间拥水量的70%的时候需要迅速浇灌。
在玉米成长过程中,基本上只有在小喇叭口和抽穗开花时期分别灌一次水分。
天气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雨水季节,长期下雨会造成田间积水过多,这样会造成土壤含水太过饱满,这样就需要立即开沟排水。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种子选择与处理1. 种子选择:玉米的种植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进行繁殖。
选择优良的种子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好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良好的生长。
要选择外形完整,无病害的种子,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2. 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种子之后,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熏种、打药等。
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以消毒和促进发芽;熏种是用药物熏蒸种子,以防治病虫害;打药则是在种子表面喷洒农药,以防治病虫害。
这些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二、良好的土壤准备1. 土壤翻耕:在进行玉米的种植前,要先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等处理,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便于种子的生长。
翻耕不仅可以松土、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充分混合,提高土壤的肥力。
2. 施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适当的施肥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在施肥的时候,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的需要,合理施入有机肥、复合肥等,保证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适时的播种管理1.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适合4月-5月进行播种,南方地区适合3月-4月进行播种。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2. 播种密度:在进行玉米种植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应该播种4-6万株玉米,株距30-40厘米,行距60-75厘米,这样可以保证作物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技术1. 适时浇水: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及时浇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幼苗期和抽雄期,要确保土壤的湿润。
2. 杂草管理:杂草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清除。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是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田间作物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节和优化布局的技术方法。
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析玉米田间管理的要点。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因此合理的土壤管理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耕地整理:玉米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平整,并进行杂草清除,保证土壤松散、透气性好,以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
合理施肥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及时补充不同营养元素。
3. 控制土壤水分:玉米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干旱地区要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水分不足;在湿润地区要进行排水,避免积水影响玉米的生长。
二、密植与疏植玉米的生长密度对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度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产量,但过密的种植会导致光照不足、病虫害易发等问题。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需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品种特性和种植目标等因素,合理确定适宜的行、株距,实现良好的株型结构和光合作用效率。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死亡。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预防为主:通过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做好农田环境卫生和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综合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四、定期观察和调控在玉米田间管理中,需要定期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情况: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了解叶片颜色、茎秆粗壮程度、株高、根系发育等情况,判断植株生长是否正常。
2. 病虫害情况:定期检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耐贫、耐旱、适应性好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地力调整:在播种前3个月,应当加强整地、施肥、排灌、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蓄水能力。
2、田面平整:在播种前应当将田面杂草清除干净,防止杂草的种子混入土壤中。
3、倒伏处理:在放置田硐时,应当规范分布,方便泄水并防止倒伏现象发生。
二、幼苗期田间管理1、追肥:幼苗期间,特别是在4-5叶期,应当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状态决定追肥量,利用生物、有机、无机各种肥料配施;2、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内应当重点防治带状叶斑病、真菌性病害等。
3、灌水用药:幼苗期间应当适合为玉米进行及时浇水、喷药以及防霜冻等管理工作。
1、排水、施肥、松土: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加强排水、施肥、松土等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植株拉长,抗旱、抗逆性强。
2、病虫害防治: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适合防治青枯、炭疽、芽胶根腐等多种病害。
四、抽雄期及结实期田间管理2、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及结实期内应当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蛀虫、禾虫等多种害虫。
3、防备翻劫:在玉米抽雄期,为了避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玉米灾害,应当实施防备翻劫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玉米安全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玉米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同时,每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一、中耕灭草中耕管理3次,前两遍用杆齿或双翼铲,最后一遍用培土铲培土。
在玉米0~1展开叶期进行第一遍深松、增温、保墒、松土、灭草作业;在玉米2~3展开叶期进行第二遍中耕灭草作业;结合玉米追肥,在玉米4~5展开叶期进行第三遍中耕培土作业。
二、化学灭草1、秋施药或播后苗前封闭除草除草剂:90%乙草胺(禾耐斯)、莠去津、金都尔、异丙草胺、乐丰宝、阔叶清、2〃4-D丁酯、宝收、百草敌、赛克、嗪草酮、逢时、安威、双乐等。
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用90%乙草胺乳油(春季多雨低温年份用96%精异丙甲草胺)1.4~2.0L/hm2+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g/hm2;或90%乙草胺乳油1.5~2.0L/hm2+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20g/hm2;或80%阔叶清60g+90%乙草胺乳油1.5~2.0L/hm2。
或96%金都尔1.35~1.65L/hm2+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30~40g/hm2。
2、苗前施药土壤处理注意点(1)整地要平细。
施药前整好地,达到地平、土碎、地表无植物残株和大土块。
注意切不要以施药后耙地混土代替施药前的整地。
(2)药剂要喷洒均匀。
机引喷雾机喷液量应在200L/hm2以上。
首先要把喷雾器调整好,喷雾中坚持标准作业,达到喷洒均匀,不重不漏。
(3)施药时间。
播前施药在播前3~5天完成,服从播期,播后苗前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防止因雨而误农时。
3、苗期施药使用除草剂及配方苗后除草剂:玉农乐、宝收、百草敌、伴地农(溴本腈)、莠去津、药笑宝、15%同庆(磺草酮)等。
单子叶杂草三叶以前,阔叶杂草2~4叶期,玉米苗3~5叶期使用。
主要配方:⑴75%宝收10~15g/hm2;或40%福分(磺酮莠)悬浮剂4L/hm2苗后茎叶喷雾。
⑵阔叶散在玉米苗后,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每公顷用有效成份8~10g,可防治大多数阔叶杂草。
⑶4%玉农乐0.75L+38%莠去津1.5L/hm2。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之前)4-5片全展开叶或7-8片可见叶。
叶色浓绿,叶片宽厚呈壮苗苗架,为此应:(1)蹲苗:保持土壤上干下湿,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0%,促进根系发育形成膨大的根系和深扎根,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以利中后期深层吸水抗旱、保苗、保丰收。
(2)防旱防渍:遇天气干旱造成土壤干旱要抗旱保苗。
玉米苗期的渍水,低洼地出现“芽涝”的地块,要开沟排水防涝保苗。
2、拔节长穗期管理:拔节-抽雄之前历时30天,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并进,以雌雄穗分化发育为主。
(1)春玉米出苗-拔节以后常遇春旱,是否浇拔节水,视降水量的情况而定。
在玉米需水关键期,降水量不能满足需要,经常遇卡脖旱的威胁所以春季保墒、大喇叭期及抽穗前后的灌溉是保证春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套作玉米6月底7月初拔节雌雄穗分化需水量大,不一定时逢雨季,即使浇过春水,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失墒快。
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灌溉是获取高产的必要措施。
(2)灌好攻苞水:玉米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临介期对水分反应敏感。
如遇干旱必须浇水防旱、抗旱保证雌雄穗发育及以后生育期的需水,才能争取大穗获得高产。
上述时段若遇大雨,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若遇大风要培土防倒伏。
3、开花结实期管理:(玉米从抽雄开花-成熟)历时45-55天。
此时期开花授粉籽粒灌浆充实的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决定构成产量要素:果穗数、果穗粒数和粒重。
(1)浇足抽穗扬花水,促进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防止茎叶早衰,争取穗多粒重。
(2)浇好灌浆攻籽水:灌浆期植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植株早衰应施肥、浇水增加粒重。
(3)排涝:因降大雨,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
(4)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应用光能、地力和空间,使植株通风透光良好,从而减少空杆。
(5)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根据各生育期的特点进行,特别要注意攻穗的水肥管理,使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减少空杆。
(6)做好人工辅助授粉,保证雌穗授粉完全减少秃顶和缺粒。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一、土壤管理:1.土壤改良:进行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的施用,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
2.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3.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搭建护坡、挖设沟渠等,保持土壤肥力和结构的稳定。
4.杂草控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竞争养分和水分的损失,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肥料管理:1.施肥时间: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时间,营养的供给要与植物需求相匹配。
2.施肥量: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肥料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养分浪费。
3.施肥方法: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如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料与矿物质肥料配合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4.减少养分损失:避免肥料浸出、气氧化等养分损失的情况,可采用覆盖材料或精确施肥等方式进行控制。
三、病虫害防治:1.预防为主:加强田间清洁消毒、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作为基础,通过预防措施提前防治病虫害。
2.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喷洒,并注意施药间隔和剂量的合理安排。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天敌、益生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四、灌溉管理:1.灌溉方式:采用适合玉米生长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保持土壤水分适宜。
2.灌溉时机: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玉米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出现土壤干旱或者过湿导致的生长不良。
3.灌溉水质:保证灌溉水质的安全和合格,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植株的损害。
五、收获管理:1.适时收割: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选择适时进行玉米的收割,避免收割过早或者过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2.收割机械:使用适当的收割机械进行玉米的收获,提高工作效率,并注意收割机械对土壤和植株的损伤情况。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
害防治。
本文将对玉米各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介绍。
1. 选好播种地点:应选择土质疏松、水分适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土地。
避免
选择低洼地和易积水的地块。
2. 种子处理:种子在播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
可采用浸种、
涂种、热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
3. 控制病虫害: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茎腐病、赤眼螨等。
可采用
喷洒农药、埋药、释放天敌等手段进行防治。
1. 浇水:幼苗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玉米遭受
旱害。
2. 放风:幼苗期玉米需要良好的通风,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但应注意防止温
度过低和风沙等不利因素。
3. 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玉米易发生倒伏、萎蔫、黄化等症状,应注意及时防治,采取喷洒农药、手工拔除等方法控制病虫害。
1. 喷洒生长调节剂:抽雄期喷洒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控制玉米高度和促进玉米抽雄
和开花。
2. 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玉米容易受到长穗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危害,应及时喷洒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1. 加强水肥管理:灌浆期玉米对水肥需求较高,应适时进行灌溉和施肥。
灌溉应注
意避免积水,施肥应注意量的控制。
总之,玉米各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
的影响。
种植者应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的目标。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玉米的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介绍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需要进行耕地、翻耕、平整土壤等工作,保证土壤松软、疏松,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
合理施用基础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浸种、催芽、防治种子传播病害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3. 地力调查:在播种前,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播种密度和施肥方案,保证玉米的生长需求。
二、生长期的田间管理1. 土壤保墒:在玉米生长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干旱,可采取覆盖保墒、灌溉等方案,保证玉米的生长需水。
2. 施肥管理:玉米在生长期需要不同时期的施肥,包括基础肥、追肥和叶面肥等,根据不同时期的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3. 疏苗间的密植:在玉米生长期,要对苗子进行疏苗,留下健壮的苗子,避免过于密集造成穗粒不充实。
4. 土壤松土:在玉米生长期,要适时对土壤进行松土,促进土壤通气性,保证玉米根系的健康生长。
5. 栽植支架:在玉米生长期,要适时栽植支架,给玉米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止玉米倒伏。
1. 灌浆期的管理:在玉米成熟期,要注意适量施肥,保证玉米的均匀灌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防治病虫害:在玉米成熟期,要注意防治玉米纹枯病、玉米灰飞虱、玉米螟等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3. 防止倒伏:在玉米成熟期,要注意预防玉米的倒伏,可以适时加固支架,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和收获。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需求。
针对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玉米的种植要点、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一、种植要点1. 土壤选择: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最好选择湿润、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同时要避免重金属、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土壤。
2.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一般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类,根据当地的生长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
3.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一般以当地气温、降雨情况和光照等因素为参考,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4. 密度管理: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农作物得到适当的养分和光照,从而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早熟玉米每亩播种量为15000-16000株,中晚熟玉米每亩播种量为12000-13000株。
5. 地膜覆盖:在北方地区的早春播种时,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
二、施肥管理1. 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基肥。
一般可选择有机肥、农家肥、复合肥等进行施用。
2. 追肥施用: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
一般可选择尿素、复合肥等进行施用。
3. 化肥用量:化肥施用量的多少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来确定,可以做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
4. 施肥技术:在施肥时要注意技术,避免施肥过量或不均匀,建议采用分次、分面施肥的方法,留意施肥技术和环保。
三、病虫害防治1. 玉米病害:主要有灰斑病、锈病、丝核病等,可以采用轮作、间作、优良品种抗病栽培、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 玉米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蚜虱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3. 预防为主: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保持玉米的健康生长状态,增强其抵抗力,从源头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丰收,对国民经济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下面将就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1. 土壤处理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耕翻和松土,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的生根和发芽。
对于酸性土壤,可以在土壤中添加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利于玉米的生长。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对玉米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浸种处理、种子外包衣处理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病虫害防治措施播种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消灭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玉米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1. 土壤肥力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使玉米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生长发育。
2. 适时灌溉在干旱地区,需要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在雨量充沛的湿润地区,需要注意排水排涝,防止积水导致玉米根系窒息。
3. 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生长期也是病虫害易发的时期,需要及时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可以采取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方法,控制玉米的病虫害发生。
三、玉米抽雄授粉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1. 抽雄期管理在玉米抽雄授粉期,需要对玉米进行适时的施肥、除草、松土等管理措施,促进玉米结实和有效授粉。
2. 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玉米抽雄授粉期,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玉米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玉米穗期管理
孕穗期生育特点,玉米孕穗期是指从拔节到雄穗开花期这一段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的发育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旺盛,地下部次生根层数和根条数,地上部茎杆和叶片生长迅速;与此同时玉米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和形成。
因此玉米孕穗期是玉米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玉米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管理时期。
孕穗期的大啦叭口期至抽雄期要求充足的光照条件,以利于干物质积累,协调体内营养平衡,促进小穗和小花分化,在生产中实现植株根粗、量多、茎杆粗壮、叶片宽厚、色浓绿、穗大粒多。
二、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
1、施肥原则
玉米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具体施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
(2)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有施用基肥,施用种肥壮苗效果明显。
施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
(3)早施苗肥。
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
四是适施
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
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追施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
追肥要深施,深施使肥效长且稳定。
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
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最多的矿质元素,其他依次为:钾、磷、钙、镁、硫。
平均每生产100kg 玉米籽粒需n2-4kg、p2050.7-1.5kg、k201.5-4.0kg。
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量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肥量占全生育期的85%。
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需肥量占总需肥量的13%。
3、锌肥施用方法
3.1锌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5‰—0.0010‰时应施用硫酸锌。
3.2氮肥。
玉米需氮量较多。
幼苗期需氮量占全生育期氮肥量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
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会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
后期占46.7%.缺氮会造成严重减产。
3.3钾肥。
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作底肥早施。
3.4磷肥。
玉米需磷量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苗期需磷占全生育期磷肥量的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发生紫苗。
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
后期需磷占35%,缺磷会致使严重减产。
4、玉米施肥量?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施优质农家肥30-40t/hm2,磷酸二铵150~200kg/hm2,尿素150—225kg/hm2,硫酸钾50—75kg/hm2,硫酸锌7.5—15kg/hm2。
其中尿素的30%作底肥,70%在玉米6—7
叶时追施。
三、虫害防治
1、玉米螟、蚜虫危害。
玉米螟在孕穗期危害心叶、抽雄至吐丝阶段蛀食雌穗,玉米结实以后则钻入桔杆和穗轴,穗柄蛀食果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在小啦叭口期大啦叭口期用1%辛硫磷颗剂与细土拌成1:50的毒土颗粒撒入啦叭口内,也可用bt乳剂或5.7%百树得或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喷雾于心叶丛中。
2、蚜虫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危害天花,影响授粉,用50%辟蚜雾8-10克,亩或10%虫啉10-15克/亩或乐果兑水喷雾防治。
3、灰斑病:在发病初期用25%丙环唑每亩用量lo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种子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