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精简版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
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
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
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
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
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
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
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
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又称《阳关曲》、《渭城曲》。歌词
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之安西》。
●《流水》是我国流传最为久远的一首古琴曲,约产生于春秋时期。(俞伯牙和
钟子期)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
是一首以叙事见长的大型琴曲。
●《花木兰》取材于南北朝时五言体长诗《木兰辞》。
● 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的积极倡导下,由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带头,
在上海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学院”。(1927年创立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
★《黄河大合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品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以雄伟的气魄,热情奔放的旋律,真实地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具有非常严谨的内在联系,感情的发展也一浪高过一浪。八个乐章的音乐都各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通过朗诵和乐队又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整部作品以《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为基本主题。
这部气势磅礴、感人至深、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性大合唱,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了亿万人民的斗志,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名称: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百鸟朝凤》(唢呐曲)原是流行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喜相逢》原是一首流行于内蒙的民间小曲,后被吸收入山西梆子及二人台
中作过场的音乐,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
第三单元中国当代音乐文化与名作赏析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的
一种戏剧形式,通常以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咏叹调是一种旋律性强、优美动听、突出声乐演唱技巧、抒发人物内心思想
感情的抒情歌曲,常出现在歌剧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伴奏丰富,音域比较宽广,篇幅较大)
●宣叙调,亦称朗诵调,是一种速度自由、伴奏简单、建立在语言音调基础上
的吟诵性独唱曲,在歌剧中用以代替对白。(音乐性不如咏叹调,具有语言特点)
●格里高利圣歌是“单音音乐”,专用拉丁文,只用人声演唱,不要乐器伴奏,
不用任何变化音与装饰音。《格里高利圣歌(lntroit)》是在圣母玛利亚升天节时演唱的一首优美曲调。
●什么是格里高利圣歌?
答:格里高利圣歌是用拉丁语演唱、不带乐器伴奏、旋律为单声部的宗教歌曲。其旋律吸取了古代东方及古希腊的音调和当时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其歌词内容大多从《圣经》的诗篇中选取。
●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派。“新艺术”派是采用新式作曲法的作曲家们,
他们以法国音乐家菲.德.维特里音乐理论著作《新艺术》的题目命名自己。
新作曲法实质是复调音乐艺术。
●尼德兰乐派——史称勃艮第-佛兰德斯乐派。勃艮第指现在的法国北部和比利
时、荷兰一带;佛兰德斯指现在的比利时一带。尼德兰乐派的音乐家们大多居住、活跃在欧洲各地,他们发展了复调技巧,形成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声乐复调。创作了大量的弥撒曲、经文歌、歌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在音乐中突出体现者是拉索。
第六单元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文化与名作赏析
● 1600-1750年巴洛克时期,1750年巴赫去世,巴洛克时期结束。巴洛克意为
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时期真正含义的歌剧诞生,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最早完成的第一部歌剧作品是意大利诗人里努契尼和作曲家佩里与1594年写的《达芙妮》,由于原稿遗失,现在公认他们1600年创作的《尤丽狄茜》为最早。
●意大利有威尼斯乐派,拿波里乐派等。意大利歌剧成就的代表是17世纪威尼
斯歌剧乐派领袖是蒙泰威尔第的创作,其代表作是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
●合奏曲的体裁分为三类:组曲、奏鸣曲、变奏曲。
● 17世纪末期(80至90年代)产生了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合奏形式——协奏
曲。托莱里是最早写协奏曲的作曲家。协奏曲分为: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是三人一组和小乐队组合完成的,听起来像个乐队,没有哪个乐器特别突出,如《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两个竖笛加小提琴完成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与之相关的人文学科的影响下,形成其独特的结构宏大、精美华丽、夸张任意、端庄稳定的风格。首先是体裁的多样化:有反映宗教内容的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有世俗特征的歌剧;还有从声乐与舞蹈音乐伴奏地位中挣脱而出的独立完整的器乐奏鸣曲体裁形式。第二,创作技巧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调音乐发展迅速,大小调体系得到巩固,和声理论开始建立。复调音乐在保持其原有魅力的基础上地位开始弱化,数字低音(或称通奏低音)的写法成为多声部旋律和声思维的必经道路,其技巧极为时尚流行(巴洛克也被称为数字低音或通奏低音时期)。第三,各种速度、力度、表情记号被人们充分认识并广泛使用,加强了音乐的表情功能。
巴洛克时期出现的优秀音乐家有:蒙泰威尔第、拉莫、吕利、斯卡拉蒂、维瓦尔第、塔蒂尼、库普兰、巴赫、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