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5,气温空间分布.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最低温度:
南半球:南极
北半球:
夏—极地
冬—东西伯利亚、格陵兰(-44℃、-40℃)
(Why)
优选
11
优选
12
二、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一般规律: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why)
原因:1、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2、空气密度、水汽和固体杂质
分布:平均:0.65℃/100m(不是常数)
上层:0.65—0.75℃/100m,变化小
优选
8
7月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这 是受加那利寒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
优选
9
在南半球的夏季(1月),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的 西岸向北弯曲,这是受本格拉寒流与秘鲁寒流影响 的结果。
优选
10
3、最高温度:
冬:5o—10oN,夏:20oN
热赤道,1月和7月均高于24℃
北半球年有效总辐射最大值在20oN左右;太阳 直射点从冬到夏北移;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 夏季强烈受热。
-10℃ 下沉时,P增大, 下沉的空气层来自 气层厚度减小; 高空,水汽含量少;
干绝热下沉
下沉后温度上升,E
增18℃,为6℃ 增大,f(=e/E 100%) 显著减小,空气干燥。
中层:0.Baidu Nhomakorabea—0.6℃/100m,变化小
下层:0.3—0.4℃/100m,变化大
(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天气条件,
优选
13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 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的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是稳定度较大的 气层。
该层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上, 很难使大气发生上下扰动,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一是海平面等温线图,它是消除高度影响的 气温分布图。
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海陆、高度
绘图时常把温度值订正到海平面上(将高山、 高原的气温按当地的平均气温直减率γ订正 到海平面, γ 为0.45~0.55℃/100m), 把纬度、海陆及其它因素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地理科学经常采用这种等温线图。
在极地,因地面非常冷,辐射逆温常可达数 千米厚。
在低洼地区,由于冷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 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其辐射逆温加强,常持 续数天而不消失。(地形逆温)
优选
16
人们往往认为早晨的空气最新鲜,这其实是 误解。
在一天中,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4点空气 最为新鲜;
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较严重,因为, 在夜间、早晨和傍晚易出现逆温层。
2、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在大陆上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凸 向极地;夏季相反。
南半球:大陆面积小,等温线平直,遇有陆地,也发 生弯曲。
优选
5
优选
6
海陆分布、洋流等的影响:
1月,陆地降温快,同一纬 度上,陆地温度低于海洋:
7月,陆地升温快,同一纬 度上,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优选
7
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1月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 凸出,还反映了暖流(黑潮、墨西哥湾暖流等)巨大 的增暖作用。
一般它都位于摩擦层的中上部。 其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几十米。
也称乱流逆温、涡动逆温。
优选
19
(三)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逆温。 与辐射作用、湍流分不开。
Z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之加强; 白天辐射增温作用,使之减弱。 使之具有强度日变化。
平流,风速,湍流 使之不能与地面相联; 使之愈加明显。
二是实际等温线图,就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气
温值绘制的等温线图。它清楚地表示出一个
地区的温度分布。在生产实际中被广泛应用。
优选
3
P54图2·33、P55图2·34
冬夏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分布特征:
(赤道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基本特征)
1、在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密集,南北 温差大。(Why)
因为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高纬:h低,昼较短(北极圈内有极夜) 低纬:h较高,昼较长;因而南北温差大 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高纬:h低,昼较长(北极圈内有极昼) 低纬:h较高,昼较短优选;因而南北温差较小 4
当暖空气流经冰、雪面时,一般也会产生平流 逆温。如果冰、雪表面因暖空气的流过发生融 冰或融雪现象,吸收了一部分热量,使得平流 逆温得到加强,这样的逆温称为雪面逆温或冰 面逆温。
优选
21
(四)下沉逆温(压缩逆温)
因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
3500m 3000m
1700m 1500m
-12℃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 分布
优选
1
一、气温的水平分布
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等温线:地面上气温相等地点的连线。即同
一等温线上,各处温度相等。
等温线的不同排列表示气温分布的不同特点:
稀疏—相差不大, 密集—悬殊
平直—影响因素少,弯曲—影响因素多
东西向—纬度,
海陆
优选
与海岸平行—
2
等温线图有两种:
γ< γd
湍 流 混 合 层
A C 气温
湍流运动中,按γd变化
上升:使上层空气降温; 下沉:使下层空气升温。
充分混合后,气层的γ就 逐渐趋近于γd。
DE为逆温层
优选
18
因湍流逆温出现在湍流混合层的顶部, 所以其离地的高度随湍流层的厚薄而定; 湍流强时,湍流层厚,它所在的高度就 高;反之,高度就低。
优选
逆温层
湍流层
无暖平流时γ T
产生暖平流后γ
假想无湍流时的平流逆温20
平流逆温厚度一般不大,但水平范围却很广。
热带气团向高纬度地区推进时,就可出现大范 围的平流逆温现象。一支范围很小的暖气流经 过冷地面,也可形成小区域的平流逆温。
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显著, 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时,常出现平流逆温。
逆温层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 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 变坏,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等。
优选
14
(一)辐射逆温
Z
Z
Z
Z
Z
T
形成前
T
T
T
入夜开始发生 黎明达最强 日出后减弱
T
消失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优选
15
一般说来,中、高纬度大陆地区产生辐射逆 温的现象最多,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 强。因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逆温层厚度可从数十米到数百米。
白天,当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迅速上升,
逆温层就会逐渐消散。于是污染物也就很快 扩散了。一般到上午10点以后,地面空气就 很新鲜了。
因此,早晨锻炼身体时间应选择在日出以后,
最好选择上午10点和下午3-4点,因为,这
时的空气最新鲜。 优选
17
(二)湍流逆温
高度
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
B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