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析血糖数据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分析血糖数据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变化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不同血糖指标的意义要知道血糖监测的频率,首先要了解不同血糖指标的意义
空腹血糖:
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这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
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监测空腹血糖,可以排除相关影响因素,
最真实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可以检验药物疗效,尤其有助于发现低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应≤6.1mmol/L;若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间,则需要加强血
糖控制;若空腹血糖超过7.2mmol/L,说明血糖控制差,亟待调整。
凌晨3点血糖:
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由于降糖药
物或胰岛素不足引起的“黎明现象”还是由于降糖药物过量导致夜间低血糖引起
的“苏木现象”,两种现象的处理截然不同。
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和餐前血糖之差应小于
2.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根据IDF2007年有关餐后血糖控制的指南:餐后2小时血糖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而自我血糖监测是目前监测餐后血糖最有效和最实用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监测控制餐后血糖的治疗药物效果。
睡前血糖:
反映机体对进食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随机血糖:
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长期血糖监测的目标,通常3个月检测一次,反应2-3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血糖仪检测出来,但可用于判断血糖
自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监测次数是否足够,依照中国标准,HbA1c目标为
<7.0%。它的水平与血糖的平均值有一定关联,因此通过血糖仪检测显示的一定时间内(7/14/30天)的平均血糖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如平均血糖在7.5mmol/L,HbA1c水平大致在6%左右,血糖控制良好。而若平均血糖在15.5mmol/L,HbA1c水平则极有可能已超过10%,血糖控制亟需调整。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脂分析:通过血脂分项测定了解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体内水平,进一步指导日常饮食及治疗,降低冠心病及血管硬化发生减少高血压病进一步演变。
1、总胆固醇(Tch、CHOL)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甘油三酯(TG、TRIC):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3、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4、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 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参考范围:<5.17mmol/L(<200mg/dl)。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年龄与性别。TC 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TC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TC>6.47mmol/L(>250mg/d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76mmol/L(>300mg/dl)。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
(1)家族性高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2)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1)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
(2)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 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参考范围:<2.3mmol/L(<200mg/dl)。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当TG>4.5mmol/L(>400mg/dl)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妊娠等。
(3)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TG>11.3mmol/L(>1000mg/dl)。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单纯的高TG 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
下。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HDL-C,参考范围: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55mmol/L。HDL-C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样硬化的发展。血清中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HDL-C或HDL-C/TC比值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C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1)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
(2)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钾低,慢性贫血。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LDL-C,参考范围:2.7-3.1mmol/L。LDL -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危险因素。
因TC水平也受HDL-C的影响,所以仅用TC估计LDL-C还不够准确,应以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临床意义参阅TC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分析
肝功能检查指标分析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谷草转氨酶指标的分析:
●谷草转氨酶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ALT/AST比值指标分析: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γ谷氨酶转肽酶(GGT)的指标分析:
●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
●(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
胆红素的指标分析: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
●(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指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