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示例

合集下载

作业条件危险风险性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风险性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风险性评价表1. 前言制定作业条件危险风险性评价表的目的在于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明确风险性评价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安全性和预防职业伤害事故发生。

2.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作业环境评价和作业种类评价两部分。

2.1 作业环境评价作业环境评价是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空间:设备密度、通风情况、站姿工作环境等。

•光照:照度、光谱、光色等。

•声音:噪音、频率、声源方向等。

•温度:环境温度、风速、湿度等。

•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

•辐射:电磁辐射、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浓度等。

•其他:震动、静电、有害微生物、化学物等。

2.2 作业种类评价作业种类评价则是对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所使用的工具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操作过程:过程规范性、协同性、无效操作等。

•工具设备:设施设备使用情况、设备配置等。

•物库作业:作业人员素质、装卸物品等。

•高空作业:工作高度、建筑物与设备结构等。

3. 风险性评价等级根据作业环境评价和作业种类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将风险性等级分为四类:•高风险:对人员身体安全、财产安全威胁较大。

•中风险:对人员身体安全、财产安全威胁较小。

•低风险:风险较小,但需要注意和处理。

•无风险:无危险因素,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评价指标和风险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无风险评价指标空通道封闭或拥机器和人员间良好的通道充足的空间,价指标间挤,通风不畅距离较小和通风良好的通风光照照度不足或太强某些工作区域光线较暗或过强良好的照明条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需采取保护措施声音噪音强度超过预定值噪音强度在预定范围内没有噪音,或噪音强度很低声音和语音不会影响工作温度热、冷环境、过热或过冷适度的环境温度平均舒适温度环境环境温度舒适湿度高湿度,机器的电气性能会发生不良变化高或低湿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内湿度在合理范围内辐射辐射强度过高或对工作造成干扰辐射在合理范围内没有辐射或辐射在安全范围内无辐射气体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较低空气中没有有害气体,或浓度很低空气中没有有害气体价指标其他存在危险物品和机器无机械、化学、物理、生物和人为因素在规定范围内安全和无危险因素4. 结论作业条件危险风险性评价表是对作业环境和作业种类进行评估,对于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提高工作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2-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C.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表C.2-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表C.2-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示例(高处、动火、检维修)

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示例(高处、动火、检维修)
8.动火部位分析合格;
9.配备的摄录设备已到位,且防爆级别满足安全要求;
10.按要求设置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
11.作业现场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 及可能的事故后果
控制措施
若作业人员无相关资 质、风险分析不到位、 未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等,可能发生火灾、爆 炸、中毒窒息、高处坠 落、触电等事故。
若应急处置方案不完 善、演练不到位、应急 物资和器材配备不全, 可能造成事故后果扩大 或发生次生事故。
应急 处置 措施
1.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方案;
2.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
3.准备好消防器材、消防水龙带、防火毯、沙土等应急物资和器材。
2
作业 过程
若存在现场监管缺失、 作业人员安全技能不 足、动火设备存在缺陷 等,可能发生火灾、爆 炸、中毒窒息、高处坠 落、触电等事故。
工程 措施
1.作业前对设备进行吹扫置换,对工艺物料管线加盲板隔离或断开;
2.设备电源应可靠断电,在电源开关处加锁并加挂安全警示牌;
3.恢复常温常压,消除残余能量。
风险分析不到位、未 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等,可能发生人身伤 害等事故。
管理 措施
1.开展作业危害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交叉作业已明 确协调人;
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示例(高处、动火、检维修)
示例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 及可能的事故后果
控制措施
1
作业
准备
若脚手架、防护网、围 栏等设置不规范,可能 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 击等事故。
工程 措施
1.现场搭设的脚手架、防护网、围栏符合安全规定;
2.垂直分层作业中间有隔离设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

J.Graham)和金尼(G。

F.Kinney)提出的。

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iable)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quency)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onsequence)
D=L*E*C ——危险性
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1、取值标准
2、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举例说明
高处焊接作业辨识结果。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样模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样模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样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不同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我们将评价单元划分为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危险化学品仓库七个评价单元。

A)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B)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时间越多,受到的伤害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越大。

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

把需要治疗的轻重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事故或财产重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在1~100之间。

D) 危险性等级划分根据经验,危险性在20分以下的为低危险性;如果危险性分值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大于320,极度危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

E) 评价小结:本章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该公司的工作环境危险性进行了半定量评价,通过评价可知,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危险化学品仓库单元有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根据评价结果,建议控制措施如下:危险化学品仓库单元有高度危险,主要是因在地下库储存甲类危险物品,与锅炉房安全距离不足等,建议半地下库不储存甲类危险物品。

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各单元有显著危险。

建议依据《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增强职工素质,搞好个体防护,完善各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间距,减少危险化学品储量;按规定设置消防灭火器材;采用先进的自控、报警装置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表(一)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1 / 5文件编号:DW/AC-E- 第1 页共5 页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说明
本方法适用于具有危险源的生产作业场所,以岗位为单元,对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由班长、安全员、技术员、员工等完成。

具有危险源的生产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潜在主要危险性有3个: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几率E;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C;
作业条件危险性D,用公式表示:D= L×E×C
1.
2.
3.
4.危险性
2 / 5文件编号:DW/AC-E- 第2 页共5 页
外包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表(二)
文件编号:D W/A C-E-第3页共5页
外包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表(二)
文件编号:D W/A C-E-第4页共5页
文件编号:D W/A C-E-第5页共5页。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估操作人员在潜在
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方法。

该方法使用三个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操作人员的伤亡风险大小,即D=LEC。

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
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

该方法的三个因素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这些因素分别用表1、表2和表3来表示。

表1中,分数值越高,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越大。

表2中,分数值越高,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高。

表3中,分数值越高,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越严重。

根据表1、表2和表3的分数值,可以计算出D值,该值
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

根据表4的危险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将D值划分为五个等级,从极其危险到稍有危险。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方法,可用于评估操作人员在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使用了三个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这些因素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该方法的缺点是它只是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无法完全代替定量的评价方法。

公司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标准范本)

公司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标准范本)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简称MES法),R= M×E×S ,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M是控制措施的状态;E是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S是事故的可能后果;R值越大,说明危险性大、风险大。

A.2.1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A.2-1。

表A.2-1控制措施的状态MA.2.2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A.2-2。

表A.2-2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A.2.3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A.2-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A.2-3 事故的可能后果SA.2.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

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R= MES)。

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

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

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A.2-4。

A.2-4 风险程度的分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不同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我们将评价单元划分为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危险化学品仓库七个评价单元。

A)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取值标准表: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到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取值表:序号评价单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备注1钠法甲醇钠装置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2碱法甲醇钠装置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3乙醚装置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4乙醚车间仓库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5卧式原料储罐区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6立式甲醇储罐区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7危险化学品仓库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B)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标准表: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时间越多,受到的伤害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越大。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表:序号评价单元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备注1钠法甲醇钠装置连续暴露102碱法甲醇钠装置连续暴露103乙醚装置连续暴露104乙醚车间仓库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5卧式原料储罐区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6立式甲醇储罐区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7危险化学品仓库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取值标准表: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可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要求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 D=LXEXC(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L(1)发生危险状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状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状况取中间值。

(2)安全操纵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

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

管理操纵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3、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1) 当人出现于危险状况中的时间E 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 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I 0(2) E 值取值时,假如实际状况界于两档之间,依照上限取值。

4、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合C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微弱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 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状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2)C值取值时,应依照事故发生的最严总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IOOo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表4 危险等级划分标准(D)D值危险程度D值危险程度>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生产单元序号评价对象潜在风险风险值D=LEC 备注L E C D1 高温蒸气烫??? 伤 1 1 3 32 高压空气高压气流喷射伤害1 1 3 33 车间平台高处坠落 1 6 3 184 高温蒸气烫??? 伤 1 1 3 35 车间平台高处坠落 16 3 186 氮氧化物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3 6 3 54发生肺水肿7 噪声噪声危险10 6 1 608 车间平台高处坠落 1 6 3 189 液碱化学灼伤 1 1 1 110 离心泵触电 1 6 15 9011 车间平台高处坠落 1 6 3 1812 过氧化氢化学灼伤 1 1 3 313 盐酸化学灼伤 1 1 3 314 浓硫酸化学灼伤 1 1 15 1515 皮带输送机机械伤害 1 2 3 616 离心机机械伤害 1 2 7 1417 车间平台高处坠落 1 6 3 18 空压机房18 高压空气储罐物理爆炸 1 3 40 120 锅炉房19 锅炉物理爆炸 1 6 40 240变配电站20 变压器及配电装置触电 1 6 15 9021 变压器及配电装置火灾 1 6 15 90危险化学品仓库22 硝酸铵火灾爆炸 1 3 40 12023 过氧化氢火灾爆炸 1 3 40 12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

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

1 评价步骤1.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

1.2 由专家组成员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业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由于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专家经验、判断能力的影响。

故聘请专家时应慎重,以避免评价结果失真。

2 赋分标准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概率。

必然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1,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0,而生产作业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故规定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以此为基础规定其他情况相对应的分值,见表1。

表1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2.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

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10,最小的分值为0.5,分0值表示人员根本不暴露危险环境中的情况没有实际意义。

具有打分的标准见表2。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2.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人员的伤害程度的范围很大,规定把需要治疗的轻伤对应分值为1,许多人同时死亡对应的分值为100,其他情况打分标准见表3,并可依据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应用插分法取值、赋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2前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为了评估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而诞生的。

在传统的评价方法中,人们往往只考虑危险源和危险物质对人的直接危害,而忽略了作业条件对于工作过程的影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更是将作业条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正视作业条件对于职工安全的影响,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可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进行评价,确定作业条件对工作安全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作业条件评价者需要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认识和分析,从而获取对作业条件的直观感受。

通过现场观察和调查,确定以下五个方面的作业条件。

1.工作设备和工具: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工具等;2.工作场所:包括工作区域、场地设施、建筑物结构等;3.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气味等;4.工作制度:包括作业流程、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等;5.工作人员:包括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等。

第二步:判断作业条件影响在确定作业条件之后,评价者需要对这些条件的危险性进行判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作业条件的可靠性:是否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等特点;2.作业条件的安全性:是否具有危害职工健康的潜在危险;3.作业条件的影响大小:影响职工健康的程度大小。

第三步:评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作业条件危险性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的综合评估,通过计算获得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并将其与安全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作业条件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第四步:制定改进措施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作业条件,提高作业环境和工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示例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某公司生产一种有毒气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气体传输和充填。

评价者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评价。

第一步:确定作业条件1.工作设备和工具:三向球阀、各种管路、气体传输机等;2.工作场所:气体传输室、存放室等;3.工作环境:负压作业、通风不畅,气味刺鼻等;4.工作制度:相关规定文件不明确,缺乏专业培训等;5.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人员流动性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实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实例

一、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些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

安全评价技术的兴起,标志着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科学化的现代管理。

做好安全评价工作,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可靠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

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3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表4 危险等级划分标准(D)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实例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对化工装置中的不同部位或不同作业项目进行评价,确定其危险性大小,根据评价结果的风险大小采取不同的对策,落实好防落措施,从而实现隐患的分级治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在检维修过程中的应用一个化工装置在检维修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作业项目,此时,作业人员集中,有些作业条件变化较多,情况复杂,有时还会出现立体交叉作业现象。

另外,由于作业项目与内容的不同,其危险程度也不会相同。

因此,在检维修作业开始前,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对检维修过程中的不同作业项目进行评价,确定作业的风险大小。

根据评价结果对所有作业项目进行分级,对于那些危险性较大的项目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即HSE管理体系中所说的《作业计划书》,重点落实好防范措施,以确保检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如:一个装置在大修中,经常会有给反应器装卸催化剂的项目。

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会得出如下结论:事故发生可能性(L)取值:由于此项作业需要人员进入反应器内作业,反应器内高温缺氧,并且可能会有有毒气体,另外,反应器内光线不足,有造成作业人员窒息、中毒的可能性,但是不会经常发生,所以L应取3;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作业人员每天在工作的时间内会暴露于此环境中,所以E取6;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取值:如果发生事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窒息或中毒均有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所以C可以取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示例
(1)巡检工人吸入硫化氢作业条件危险性
某装置巡检工人现场作业时,若不慎可能吸入现场逸散的硫化氢气体,致使人员急性中毒,将引起人员伤害事故。

发生这种事故的概率一般为“可能发生,但不是经常”,故取L=3;作业人员若每天在此环境内工作,则取E=6。

如发生意外事故,作业人员有可能大量吸入,则有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害事故,故取C=3。

计算D值:
D = 3 × 6 × 3 = 54
评价结果:根据D查表得出巡检工人吸入硫化氢风险等级为2级。

属“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表2-16 巡检工人吸入硫化氢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建议:对巡检工人吸入硫化氢作业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可能逸散硫化氢气体的区域安装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巡检人员确认没有危险才到现场;或巡检时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在巡检时应配备和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定期委托专业单位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控制等。

(2)分析采样工人被物料溅伤
某装置分析工人现场采样作业时,因设备取样口布置不当或不慎,可能被物料从采样口射出溅伤,致使人员灼伤或吸入,将引起人员伤害事故。

发生这种事故的概率一般为“可能发生,但不是经常”,故取L=3;作业人员若每天在此环境内工作,则取E=6。

如发生意外事故,作业人员有可能被大面积灼伤,发生人员严重或重伤事故,故取C=7。

计算D值:
D = 3 × 6 × 7 = 126
评价结果:根据D查表得出分析采样工人被物料溅伤风险等级为3级。

属“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表2-17 分析采样工人被物料溅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建议:对装置的取样口进行重点设计,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采样口不准对人;便于采样;采样人员配备表面温度计以掌握设备温度,区域内配置洗眼淋浴器;配备和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