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

合集下载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第12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文言文阅读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含答案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文言文阅读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含答案

核心突破三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仔细比对,精准辨析一、认识题型特点,掌握解答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

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建议用时:30分钟)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作者情感、全文的领悟概括能力等。

满分技巧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文言文外,学生还要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

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限时检测一、课外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日:“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日:“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日:'愿赐一国之饥者。

'赐之衣,日:'愿赐一国之寒者。

'公日:'寡人之康府①,安居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日:'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②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唐③则人大费。

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

''上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注)□廉(lin)府:縻,米仓;府,储藏财物的地方。

口馀:余。

□取庸:雇佣工。

来济为皇上陈述的“养人之道”是什么?【答案】给百姓耕种的时间:给百姓蚕要的时间:减免征役。

(不夺农时:不夺蚕要;省征役)【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中老人所说的“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耍,则国人皆有馀衣矣!” 和“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这些语句,从不夺农时、不夺蚕要、少征伐徭役等方面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文言文阅读4.文意理解与概括

文言文阅读4.文意理解与概括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文言文阅读试题是命题人精心设置的考点, 有的题目 提示了文言文的关键词、中心句、主要人物、主要内容等 等。(如2019陕西题: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 忠诚的两个语句。)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 致意思。
遂川思源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本会给出标题。大部 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如 《咏雪》《孙权劝学》《唐雎不辱使命》《邹忌 讽齐王纳谏》《游大林寺》《马人望一心为民》 等)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
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
遂川思源
牛 刀 小 试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12分)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
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第一件事,周文襄公判案救活一死刑犯;
判案
遂川思源
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 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
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等到
遂川思源
九年级语文网课系列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 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 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文言文“文意理解”识判方略

文言文“文意理解”识判方略

文言文“文意理解”识判方略作者:陈一鸣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4年第11期从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设题情况来看,文意理解题其实涵盖了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

高考文言文中都有一两道“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

这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

编题老师往往在“错误项”中设有陷阱,“引诱”读者上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我们怎么办?一、弄清选文体裁的大致内容分清文体类别,分析有的放矢。

高考文言文所选择的材料有人物传记、名胜游记、文言小品、论述性散文等。

阅读时,考生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的类别特征,根据不同类别的文章去把握重点。

看选文尾部的“出处”,如广东2014年高考卷就写有“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的字样,看到“传”字,心中就有数了。

又如2014年安徽高考卷写有“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2014年全国大纲版高考卷写有“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让读者按照“人物传记”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2014年湖北高考卷写有“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这虽然看不出体裁,但是标题《吴德基传》([明]宋濂)就明确多了。

人物传记涉及的大致内容有哪些?在文本中全力找到叙述的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前因后果,如阅读《宋史·刘敞传》(见下表),了解与刘敞相关的信息,理解、疏通文意。

分析史传文或其他记叙性散文叙述的事件。

其行文结构往往是在交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叙述几件事加以印证。

读者一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在分析中把握住作者的意图或态度,就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二要分析事件导致的结果,尤其是要分析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三要分析把握事件本身能够说明的问题,以及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的观点、态度。

如果阅读论述性散文,要注意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表述观点的依据有哪些,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阅读名胜游记类散文,应注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的顺序怎样,所写之景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言文之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

文言文之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
在皇帝问起鬼神的事理时,他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 D.叶味道分析问题,见微虑远。三京用兵时,朝廷大臣、边关将帅都认
为这是机会,而叶味道能条分缕析,阐述开边拓疆存在的困难。
解析 “他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分析有误。原文“盖讽皇子竑 事也”是说,大概他在借伯友的事情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于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 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 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 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 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 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有删改) 注 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公元前544年发生 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边关。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答案 原文说“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选项把“归燕”(归 还燕地)曲解为“归顺”;把“安中请行”(请求前去)曲解为“自请燕山 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职位是朝廷授予的,非“自请”的。
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命题 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 方式 比对 看选项哪点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两相比对,看这点内容在原 方法 文中是否有根据
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三 概括分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三 概括分析)
(《荆轲刺秦王》) 选项 荆轲变徵之声的悲凉,让众人涕泣,然后众人用慷慨羽声的激愤来送别荆轲, 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答案 “复为慷慨羽声”的是荆轲,不是“士”。
4
@《创新设计》
命题 设误
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
曲解文意
命题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设误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
归纳不全
的内容。
比对方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 法 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7
@《创新设计》
【即练即悟】 3.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5
@《创新设计》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二十岁时, 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 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 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 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 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任命新蔡县令,世人称 赞他清廉有节操。
(《归去来兮辞》) 选项 陶渊明做官是为了养家糊口。尽管彭泽县离家一百多里,但是公田收获的粮 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他请求做了彭泽令。 答案 “尽管彭泽县离家一百多里”理解错误,“去家百里”也是陶渊明请求做彭泽令 的原因之一。
12
@《创新设计》

【公开课课件】高考文言文复习:文意理解分析题解题技巧 (1)

【公开课课件】高考文言文复习:文意理解分析题解题技巧 (1)
原文:自徐君兴一利而百利具焉,岂仅遵义橡茧得与吴越桑丝比价乎?占籍于黔、楚浙三省者,皆科名鼎盛。 而黔人之食其利者,于百余年后,犹尸而祝之。既私祀于社,复敦请于朝,专祀名宦,以报其功。是非具大本领 负大经济,其能因一时兴利而能成不朽之令名乎?
翻译:自从徐君兴办了一项有利的事业之后,许多有利的事业也就随之而来了,难道只仅仅是遵义这个地 方的种植橡树养蚕抽丝获得的利润和江浙种植桑树养蚕抽丝获得的利润是同当的吗?养蚕抽丝获得的利润 是同当的吗?黔、楚、浙这三省的居民,在科举考试中都颇有成就。如今获得利益的黔地百姓,在一百多年后, 依旧会立庙而祝祷他。他们已经私下在神庙里祭祀过徐君了,又向朝廷请求专门给徐君进行祭祀,来报答他 的大功劳。这如果不是具备大本领、怀有经世济民思想的人,他难道能够因为一时兴办有利的事业而成就不 朽的美名吗?
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原文: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 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张冠李戴。效法嵇康、阮籍的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
译文:景祐初年,青州牧有因荒淫放荡做事,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各个地方的士大夫都喜欢 他没有伦理纲常的拘束,一致效仿他,浸染一久竟成为风气。颜太初厌恶他成为了搅乱风俗的根本, 创作《东州逸党》诗来讽刺指责他。
贵,甚至可能带来灾祸。 • C.幕僚行业存在攀附权贵、以利结交、落井下石等黑暗现象,作者做幕僚佣值虽过万却仍旧一贫如故,以致他对
从幕一事深恶痛绝。 • D.文章交代作者从“不应该终身牖下”到“惟让有福者受之”的转变,表现了他由志存四方转向甘于菜饭布衣的
心理变化和富贵命定的思想。
原文:至于就幕,则又有甚难者。一省只此百十余馆,而待聘者倍焉,此中夤缘以势,结纳以利,捷足者先登,

第11讲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与概括命题组长划重点之《论语》十二章考点讲与练(学生版)

第11讲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与概括命题组长划重点之《论语》十二章考点讲与练(学生版)

第十一讲: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命题组长划重点之《论语》十二章考点讲与练(学生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和文言现象,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深度解读文言文内容,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言现象,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深度解读文言文内容,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完成下面谐音接龙,相通的两个字可以谐音:断丝香惜言又鹿为(二)文化常识1.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2.《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通过《论语》,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基础字词1.重点实词(1)子.曰:(先生,指孔子)(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诚信)(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6)不逾.矩:(越过,超过)(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9)人不堪.其忧:(忍受)(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11)饭.疏食饮水:(吃)(12)曲肱.而枕之:(胳膊)(13)逝者如斯.夫:(斯:这,指河水)(14)不舍.昼夜:(舍:舍弃)(15)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16)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17)吾十有.五:(“有”同“又”)(18)可以为.师矣:(做)2.虚词总结(1)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然后,就)(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连词,表顺承,然后,就)(3)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但、却)(4)为人谋而.不忠乎:(连词,表转折,但、却)(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连词,表转折,但、却)(6)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却)(7)为.人谋而不忠:(介词,替)(8)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9)知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10)传不习乎.:(相当于“吗”)(11)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4.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考点29: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9: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9 古诗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练)(一)热身练一、【2020·天津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苏辙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诗》曰:“泂①酌彼行潦,挹②彼注兹,可以餴餴③”,岂弟④君子,民之父母。

”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⑤,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

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①泂:从远处。

②挹;舀。

③餴餴;煮饭,烹煮泰稷。

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则谏,否则去.去:离开B.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肖:孝顺C.为《贤母录》,以致.其意致:表达D.吾病.焉,是以为此病:遗憾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之.于子也/不知东方之.既白B.皆有礼存焉./然力足以至焉.C.无憾而.后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以.遗天下之人/但以.刘日薄西山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B.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C.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D.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3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30张
解析:“批评”错,作者只是用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突出杨汉公的 政绩。
角度三:比对观点、评价
以人物观点为命题点的客 观题,辨析时要注意两点: 1.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 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 2.人物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 述是否正确。
例6.(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
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 2.比对时间、地点 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 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
课后练习
练习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 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 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例4(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 曹)真薨,宣帝代焉,乃引 ( 鲁)芝参骠骑军事,转 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 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 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政治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 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 求让他留任。
选项: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 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 达到目的。
解析:原文“安用重法邪”,是指唐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 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
练习3.(2016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文言文分析概括【范本模板】

文言文分析概括【范本模板】

文言文分析内容、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和观点态度题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

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1、曲解词义2、对象错位3、时序倒置4、事件杂糅5、无中生有6、表述失度一、曲解词义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如: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辽宁卷)[解析]该项源自原文的“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一句。

该句中“知识"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为“相知、相识",而命题人却将“知识”的古义曲解成了今义,这就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如:A。

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解析】原文“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下”是“低于,等次或品级低”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服从于他。

如: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全国卷)【解析】原文对李广引刀自刭原因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该项的出错点就落在对该句中“对"的理解上。

“刀笔之吏”是古代掌刀笔、管文书的小吏,他们负责作审讯的记录,而不负责去替人辩护。

所以,此处的“对",应理解成“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而命题人却故意曲解成了“请(刀笔之吏)辩护”。

如:B.大公鼎在沈州改革乡规,减少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孔子庙和学校,提倡教化百姓,百姓都顺服他。

高三语文第14讲:文言文文意理解及主观概括题(学生版)——王何玛珏

高三语文第14讲:文言文文意理解及主观概括题(学生版)——王何玛珏

第14讲文言文文意理解及主观概括题一、文意理解“文意理解”题命题涵盖广泛,要求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

“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重点考查内容。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紧抓关键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我们要树立整体意识,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首先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抑或议论;然后由整体到局部分析文章所写的内容,比如议论的文章,主要弄清记叙的事件,导致的后果和追溯其原因,通过概括筛选信息,浓缩全文,化繁为简,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湖南近几年考的都是人文类古文,文中大多有对人物的评价语、对人物行事的归结语以及一些点到为止抒情议论语等。

通读全文时,应敏感的抓住这些围绕中心分散在各处的关键语句,归纳文章要点,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2.审视题干,浏览选项,圈定区域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

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题干和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题干所给往往是很概括的观点,或对观点起到导向和提示作用。

我们应先审读题干确定导向,再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语句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3.再读材料,据文正义,推敲辨析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要辩清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

所谓“据文证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察揣摩字义、词义、文意。

“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

“考察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乃至文意的目的。

考生应具备这种强烈的文本意识,对照文本反复推敲、仔细辨析,切忌乱猜瞎想。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3)概括分析简答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3)概括分析简答题
二 、 读不懂相关文段,找不准对应区域,分不出答题要点, 不会用自己的话表述,答案要点不全
充分理解文本,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整合:重复的内容 删选,互补的内容合并,圈画有概括性的词语,辨明无概括 性词语的意思和性质。但是,很多考生只会抄录原文,不能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合,导致作答不够精准而丢分。
试题易错点
一、不明命题角度和范围,忽略隐含信息 简答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人物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物做 某事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形象,有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往往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或几段。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 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课标Ⅱ卷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 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比较分析 概括人物特点
2021新高考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 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 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题目
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战争中机不可失; 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 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 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 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 哉!”(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战争中机不可失)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 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 纵兵击之……”(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唐俭的说辞必然不能使突厥 归顺,他作为使臣的价值并不大)。

3.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意

3.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意
C.高桢尽职尽责。即使病重之时,他想的还是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 有遗憾。
D.高桢方正严肃。他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在家面对妻子儿女也是端坐终日,不苟 言笑。
解析 “因此遭到权贵的嫉恨”错,“遭到权贵的嫉恨”的原因是“检举官吏的罪状 无所回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尽管他的第五代祖父在辽国做太师,却没有因为可以受荫
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概括分析文意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 逐字逐句地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 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 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 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
Hale Waihona Puke 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汇报,一定区别官 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 丞,这二人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高桢以例封为 冀国公,高桢于是坚决推辞说:“我被很多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 可以接受封爵呢?”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高桢因病 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画着独自说:“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 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 财物。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 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 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 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 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重难点16:文言文阅读之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解析版)

重难点16:文言文阅读之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解析版)

重难点16:文言文阅读之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解析版)一、考情一览二、命题趋势新高考卷文言文部分的简答题大多与内容概括紧密相关,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理解、分析、归纳和评价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作答时不能只简单地翻译原文,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这种概话题的类型主要包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概括事件原因/结果”等。

具体规律如下:1.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2.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3.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4.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5.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一、设问形式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概括某一事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二、解题方法1.审题干,明方向。

审读题干,抓住问题关键点,确定提问指向,如:概括、简析,联系全文、第几段中,原因、措施等。

常见命题角度有梳理归纳型分析阐释型、推断探究型、思考评价型。

2.读文本,定范围。

读懂文本才是“王道”,根据题干指示,细读文本,理清层次,确定答题区间(文本范3.用技巧,组答案。

作答时一定要分答题要点:有可用的关键语句的,可在翻译原语句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作答;无明显关键语句的,可提炼、综语意后概括作答;也可以抓住关键语句或事件,前后勾连,发掘其背后隐含的意义。

精确作答,完整规范。

加工处理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排除不符合答题角度的内容,重复的内容进行删选处理,互补的内容要合并处理。

组织语言作答时,要注意避免照抄原文、重复交叉、不合范畴、不合角度、不顾及表达指令等失误,可采取摘录法和句意提取法作答。

另外,要注意分点答题。

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层次化”,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023新课标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
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
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 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 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
B 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
• 2015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一、考纲说明
• 3.分析综合 •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4.鉴赏评价 •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
近几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 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 比如2015年选用了《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 传》,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 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 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 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传》 《宋史·范纯礼传》等。
籍,其B.余弘财微物简全言不服留众意,。此举受到重视4. ,人他物参性与格集和会情,感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 2017年(新课标乙)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 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 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 2016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 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 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 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 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乙)
1. 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峻2将.他A下.作列弘为对微后原出嗣文继。有从新关叔家内,比容一原的心来概只家括爱庭和读富分23书有析.. 。人人,,他物物但不是道志他正陈德向只确郡是品和的阳接一行思夏受项和想人数是聪主,千(明张从卷3才;分叔书智)谢;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 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 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A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 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 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 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 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设误。
2019届高考专题复 习
一、考纲说明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2.理解 •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
(1)选文特点。高考文 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 在550到650字左右,所选 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 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 易懂的文言文。预计2019 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 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 料。
(2)人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 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 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等;陈登云不
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
究策略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 爱戴。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 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
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
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 举。2018年高考选用鲁芝(《晋书·鲁芝传》)、王涣 (《后汉书·王涣传》)、范纯礼(《宋史·范纯礼传》) 仍然是选用为人正直、关爱百姓、保家卫国的人物进行 考查,2019年依然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