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数与形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单元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教学课时:

3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上册)

第一课时

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课本P107、P108页内容。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单元《数与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件出示分数加法题)

二、课件出示例1、1=(1 )²

1+3=(2 )²

1+3+5=(3 )²

利用以上规律学生写出:

1+3+5+7=()²

1+3+5+7+9+11+13=()²

…………

三、(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

1.谈话: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

32

1

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教学过

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1”和“

32

1

”在图中表示什么?

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

32

1

=

32

31

(二)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

1.猜一猜“和”是多少?(预设1—;1—;

)。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学生操作。展示。

3.反馈:(看大屏幕)

减去的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

无穷小。)

那的结果怎么

程样?(无限接近1。)

四、拓展应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与形

例1、1=(1 )²

1+3=(2 )²

1+3+5=(3 )²

利用以上规律学生写出:

1+3+5+7=()²

1+3+5+7+9+11+13=()²

…………

例2、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课本P109—P111页内容。

导入今天我们来进行本部分知识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

第八单元《数与形》测试题(两课时)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