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机器人原理与设计 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控制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控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支撑其运动和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围绕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及控制展开讨论,探究其原理与应用。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1. 关节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机器人运动学主要涉及的两种坐标系为关节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
关节坐标系描述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转动,而笛卡尔坐标系则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
2. 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正运动学问题是指已知机器人每个关节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逆运动学问题则是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器人每个关节的位置和姿态。
解决机器人正逆运动学问题对于实现精确控制非常重要。
3. DH参数建模DH参数建模是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的重要方法。
它基于丹尼尔贝维特-哈特伯格(Denavit-Hartenberg, DH)方法,将机器人的每个关节看作旋转和平移运动的连续组合。
通过矩阵变换,可以得到机器人各个关节之间的位置和姿态关系。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1. 动力学基本理论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是机器人在力、力矩作用下的运动学规律。
通过牛顿-欧拉方法或拉格朗日方程,可以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包括质量、惯性、重力、摩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够描述机器人在力学环境中的行为。
2. 关节力和末端力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求解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力。
关节力是指作用在机器人各个关节上的力和力矩,它对于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求解末端执行器的力,这关系到机器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对外界环境施加合适的力。
3. 动力学参数辨识为了建立精确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需要准确测量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包括质量、惯性、摩擦等因素。
动力学参数辨识是通过实验方法,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
机械工程中的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一、引言机器人技术是当代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制造业、医疗、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研究和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1. 机器人运动学的定义机器人运动学是研究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如何受到机器人关节角度的控制而发生变化的学科。
它研究机器人工作空间、逆运动学和正运动学等关键问题。
2. 正运动学分析正运动学是以机器人关节角度为输入,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的过程。
通过正运动学分析可以得到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具体位置,从而为机器人路径规划、碰撞检测等问题提供依据。
3. 逆运动学分析逆运动学是指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器人关节角度的过程。
逆运动学分析是机器人控制中的关键问题,根据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期望位置和姿态,可以确定适合的关节角度,实现机器人精确控制。
4. 关键问题与挑战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比如奇异点的存在、运动学不精确性、冗余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解决,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可靠性。
三、机器人动力学分析1. 机器人动力学的定义机器人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运动和力学特性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和力学特性,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力矩控制提供基础。
2. 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紧密相关的,运动学描述了机器人的几何特性和关节角度,而动力学则描述了机器人的转动和运动受到外界力和力矩的影响。
3. 动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基于牛顿定律和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求解机器人在受到外力和力矩作用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4. 动力学分析的应用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在机器人控制和路径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预测机器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力矩特性,优化机器人的控制策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运动和力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深入探讨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力学特性以及动作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规律和姿态变化的学科。
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运动变换方程来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与姿态。
运动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在不同关节角度下的工作空间范围、姿态变化以及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避障以及动作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学特性和动态响应的学科。
在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研究机器人的惯性特性、组成部分的质量分布以及施加给机器人的外部力和力矩等。
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系统的惯性特性、质量均衡以及机器人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响应情况。
这对于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力矩分配以及动作协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中,还涉及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问题。
运动控制是指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设计合适的控制方法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目标。
通过运动控制,我们可以使机器人在给定的轨迹下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从而实现具体的任务需求。
运动控制的核心是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执行机构,以实现机器人的动作执行和力学特性的优化。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装配过程中的机器人操作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手术操作,实现更精确和安全的手术过程。
在军事领域,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可以应用于无人作战系统和侦察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动作控制,提高军事作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摘要: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方法,重点讨论了机器人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的研究,可以提高机器人的精准度和效率,为实现自主化、智能化的机器人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成果不断涌现,智能化、自主化的机器人应用已逐渐深入到生产、生活、科研等各个领域。
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姿态描述、动力学建模、运动规划方法和运动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机械臂运动学建模2.1旋转关节2.1.1旋转关节坐标系为了便于分析机器人运动,首先需要建立旋转关节的坐标系。
旋转关节坐标系主要包括基座坐标系、关节坐标系和末端执行器坐标系。
基座坐标系固定于机器人基座,用于描述机器人基座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节坐标系随关节转动而变化,用于描述关节的转动状态;末端执行器坐标系与末端执行器相连,用于描述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2.1.2旋转关节角度表示旋转关节的角度表示采用旋转矩阵进行描述。
旋转矩阵包括三个旋转分量:绕x轴旋转的θx,绕y轴旋转的θy,以及绕z轴旋转的θz。
旋转矩阵可以表示为:R = [cos(θz) cos(θy) sin(θz) sin(θy),sin(θz) cos(θy) + cos(θz) sin(θy),cos(θz) sin(θy) + sin(θz) cos(θy)]2.1.3旋转关节正逆解正解: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求解旋转关节的角度。
逆解:给定旋转关节的角度,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2.2 平移关节平移关节主要用于实现机器人在三维空间中的平移运动。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一直在飞速的发展,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工业领域。
随着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包括机器人的姿态、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方面。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同时确定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大小。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求解法。
直接求解法是指通过物理意义来推导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这种方法计算效率较低,但是精度较高。
2、迭代法。
迭代法是通过迭代计算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精度较高,但是计算效率较低。
3、牛顿-拉夫森法。
牛顿-拉夫森法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机器人运动学方程。
此方法计算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对精度较低。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动力学分析以及控制研究。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机器人的质量、惯性矩以及外力等方面。
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同时确定机器人的力/力矩控制器和位置/速度控制器。
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拉格朗日方程法。
拉格朗日方程法是一种描述机器人运动的数学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此方法计算效率较低,但是精度较高。
2、牛顿-欧拉法。
牛顿-欧拉法是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计算运动学链中的运动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根据牛顿和欧拉定理将牛顿和欧拉方程转换为轨迹方程。
此方法计算速度较快,但是精度相对较低。
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机器人的力/矩控制器的设计,位置/速度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研究。
三、机器人控制研究机器人控制研究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包括力控制算法、位置/速度控制算法、逆动力学算法等方面。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引言:机器人技术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从生产领域到服务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要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动,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性。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特性的过程。
运动学分析主要考虑的是机器人的几何特征和相对运动关系,旨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和姿态。
运动学分析通常可以分为正逆解两个方面。
1. 正解正解是指根据机器人关节位置和机构参数等已知信息,计算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正解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坐标变换和关节运动学链式法则来求解。
一般而言,机器人的正解问题是一个多解问题,因为机器人通常有多个位置和姿态可以实现。
2. 逆解逆解是指根据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出机器人关节位置和机构参数等未知信息。
逆解问题通常比正解问题更为复杂,因为存在多个解或者无解的情况。
解决逆解问题可以采用迭代法、几何法或者数值优化方法。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的力学特性和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的过程。
动力学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力学平衡、力学约束和运动方程等问题,旨在实现机器人的动态建模和控制。
1. 动态建模动态建模是研究机器人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平衡和运动约束的数学描述。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运动方程,可以分析机器人的惯性特性、静力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
机器人的动态建模是复杂的,需要考虑关节惯性、关节力矩、摩擦因素等多个因素。
2. 控制策略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运动控制。
根据机器人的动态模型,可以设计控制策略来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运动。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通过合理选择控制策略和调节参数,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平滑运动和高精度定位。
三、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应用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在现代机器人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从生产制造到医疗护理。
要了解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我们需要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通过机器人的构造,可以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征。
在运动学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机器人的自由度: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机器人在物理空间中能够独立移动的自由方向数量。
例如,一个平面上的二自由度机器人可以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
2. 机器人的位姿:机器人的位姿包括位置和姿态。
位置表示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坐标,姿态表示机器人在空间中的朝向。
3. 运动学链模型:运动学链模型用于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学结构。
它由连续的刚性骨链和可变的关节连接组成。
通过分析这些链条的长度和角度变化,可以确定机器人的位姿。
4. 正逆运动学问题:正运动学问题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关节角度计算出机器人的位姿。
逆运动学问题是指根据机器人的位姿计算出机器人的关节角度。
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变化规律的基础。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力矩的变化规律。
了解机器人动力学对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动力学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学约束:机器人的运动受到多个约束条件限制,如关节限制、位置限制等。
这些约束条件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都会产生影响。
2. 动力学链模型:动力学链模型用于描述机器人的动力学结构。
它包括机器人的质量、惯性矩阵和外部力矩。
通过分析链条间的力和力矩传递,可以推导出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
3. 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在外部力矩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的加速度和力矩关系。
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和力矩变化规律的基础。
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研究
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研究几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个领域中,机器人的运动学和逆向动力学分析是两个基础且关键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器人运动学与逆向动力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指通过对机器人手臂或其他可移动部件的运动进行建模和分析,以确定其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中,通常采用欧拉角、四元数等方式表示位姿,以及关节角度表示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状态。
1. 机器人前向运动学机器人前向运动学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计算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的过程。
前向运动学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变换矩阵的方式进行计算。
几何方法是利用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的几何关系进行计算,而变换矩阵则通过矩阵乘法的方式实现位置和姿态的计算。
2. 机器人逆向运动学机器人逆向运动学是指通过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求解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的过程。
逆向运动学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因为在机器人的运动学链中存在多个解或无解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几何法、解析法和数值方法。
几何法是通过几何关系和三角学方法求解逆向运动学问题,解析法则通过数学推导分析建立解析解,数值方法则通过迭代求解逆向运动学问题。
二、机器人逆向动力学分析机器人逆向动力学分析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力和力矩输入,计算机器人的关节力和力矩的过程。
逆向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控制和路径规划的基础,能够帮助确定机器人的动作轨迹和控制参数。
1. 动力学方程建立机器人逆向动力学分析的第一步是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即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的组合。
运动学方程描述机器人各个连杆之间的位姿关系,动力学方程则描述机器人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关节力和力矩计算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解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力和力矩。
这些力和力矩是机器人受力作用下各个关节所需要产生的,用于保持机器人平衡和完成所需任务。
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动力学的研究
例如,对于需要承受较大载荷的关节或连杆,可以选择高强度轻质材料如铝合 金或钛合金等;对于需要较高耐磨性的部分如转动副,可以选择耐磨钢或硬质 合金等材料。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和成本等因素。
4、尺度设计:尺度设计是SCARA机器人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根据 实际应用需求和工作空间限制来确定机器人的总体尺寸和各连杆的长度、角度 等参数。同时需要注意保持机器人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21、惯性张量:惯性张量是描述机器人惯性特性的重要参数,包括绕三个轴的 旋转惯量和质量分布等信息。惯性张量的准确计算和控制对于实现SCARA机器 人的稳定运动和精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211、动力传递:动力传递是SCARA机器人运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动力 传递路径和机构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各关节的协调运动,提高机器人的整体 性能和精度。同时,还需要考虑驱动器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机器人的动力输 出和效率。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对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首先,我们介绍了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原理,为后续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明确了质量、 刚度、阻尼等参数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机器人的运 动控制策略,实现了对机器人精确定位和稳定控制。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 了机器人的性能。
动力学分析
SCARA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质量、刚度和阻尼 是决定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关键参数。在建立动力学模型时,需考虑机器人各关 节的质量分布、驱动力矩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机器人的动态行为。通过 对SCARA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其结构参数和控制策略,提 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度。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导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领域、农业以及娱乐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运动和操作,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成为了关键的研究领域。
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器人运动的学科。
它可分为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两个方面。
正向运动学研究的是通过机器人关节角度来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而逆向运动学则研究的是通过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来计算机器人关节角度。
正向运动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实现精准的控制。
在工业制造中,正向运动学分析对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自动化控制非常关键。
通过正向运动学算法,我们可以将任务信息转化为机器人关节角度,然后机器人就能够按照给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逆向运动学则是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出发,倒推机器人关节角度的过程。
逆向运动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机器人操作中。
比如,当我们想要让机器人进行特定的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逆向运动学算法,计算出机器人关节角度,然后将这些角度发送给机器人控制器,实现精确的执行。
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研究的是机器人运动的力学性质。
它包括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建立和动力学参数估计等内容。
在机器人运动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机器人的运动响应,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同时,动力学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受力情况,设计合理的关节力传感器,从而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运行。
动力学参数估计是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估计和优化的过程。
动力学参数估计包括质量分布、惯性矩阵、摩擦系数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精确的动力学参数估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行为,提高机器人控制的鲁棒性和精度。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动力学仿真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动力学仿真分析机器人一直以来是人类最喜欢的机械产物之一。
它们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从军事到普通家庭,都有机器人的身影。
然而,机器人的行为不可能只受简单的人工指令控制,在设计和创建机器人时,必须考虑它们如何使用传感器和算法自主进行运动控制。
这就需要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和动力学仿真分析。
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描述了机器人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机器人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方式。
运动学模型通常由连接在一起的“关节”组成,每个关节提供机器人在空间中运动的自由度。
一个典型的机器人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在每个关节处都有一个旋转或平移关节。
关节的旋转和平移由马达或气动驱动器等装置控制,以允许机器人进行复杂运动,从而能完成其指定的任务。
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方法是丹尼·德文波特的变换题。
这个题的思想是将机器人从其基本位置(被定义为零位)旋转和移动,函数将这个位置映射到全局坐标系统中。
对于机器人中每个关节,将“关节空间”中的变化转换为“工作空间”中的直线和角度转换,从而得到机器人的整体位置和方向。
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运动学之外的一些物理特性,如质量、惯性、摩擦力等,从而解释与力学和动力学相关的运动。
这是在机器人仿真系统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关键所在之一。
通常情况下,机器人的惯性和摩擦力对动力学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和位移。
在设计机器人时,考虑这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机器人可能会无法完全精确地执行指定的任务。
了解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基本运动和设计风格。
其次,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也可以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例如,运动学模型可以将圆轴坐标转换为笛卡尔坐标,并为控制器提供所需的坐标信息,以使机器人在空间中移动。
同时,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师制定适当的控制器 PID(位置、积分、微分)参数,以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运动精度。
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生机器人逐渐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仿生机器人是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人,它能够模拟动物的外部形态、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智能性。
本文将探讨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一、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仿生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通过模仿生物结构和行为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运动和智能控制。
具体来说,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仿生:仿生机器人的结构要模仿生物的外形、组织和器官结构。
例如,模仿鱼类的身体结构和鳍,可以实现机器鱼的自主游动;模仿昆虫的腿部结构和步态,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爬行和行走。
2、功能仿生:仿生机器人的功能要模仿生物的生理机能和感知能力。
例如,模仿人眼的视觉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视觉感知和图像识别;模仿人耳的听觉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听觉感知和声音识别。
3、行为仿生:仿生机器人的行为要模仿生物的行为方式和智能控制。
例如,模仿昆虫的群集行为,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协作和集群智能;模仿动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我学习和自适应。
二、仿生机器人的系统框架仿生机器人的系统框架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器和能源系统四个核心部分。
其中,机械结构是仿生机器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力学性能;传感器是仿生机器人感知能力的关键,它可以采集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形成机器人的感知图像和数据;控制器是仿生机器人智能控制的核心,它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通过算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姿态和动作;能源系统是仿生机器人的能量来源,它可以提供机器人的动力和供能,保证机器人的稳定运行。
三、仿生机器人的设计流程仿生机器人的设计流程包括机械设计、传感器设计、控制算法设计和仿真分析四个环节。
其中,机械设计是仿生机器人的基础环节,它涉及到机器人的外形、构造和机动性能。
机械设计可以采用CAD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和分析,包括机械结构的三维建模、力学分析、运动仿真和结构优化等。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是什么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是什么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是为了描述机器人运动和力学特性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运动学模型描述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而动力学模型则描述机器人的力、力矩和力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包括其定义、应用和建模方法。
一、运动学模型1. 定义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用于描述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位姿是机器人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速度是机器人在时间上的位置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运动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机器人的运动规律,例如机器人的轨迹、路径和姿态等。
2. 应用运动学模型在机器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有效的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
其次,运动学模型可以用于机器人的姿态控制。
通过了解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设计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在不同姿态下的运动控制。
此外,运动学模型还可以用于机器人的碰撞检测和避障。
通过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我们可以预测机器人的碰撞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避障策略。
3. 建模方法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可以通过几何方法、代数方法和向量方法进行建模。
几何方法是最常用的建模方法之一。
它通过描述机器人的几何特征和运动规律来建立运动学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笛卡尔坐标系和欧拉角来描述机器人的位姿,使用导数和积分来描述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
代数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代数方程和矩阵运算来描述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坐标变换和雅可比矩阵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规律。
向量方法是较新的建模方法之一。
它通过向量运算和微分几何来描述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四元数和向量叉乘来描述机器人的姿态和运动规律。
二、动力学模型1. 定义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机器人的力、力矩和力对机器人的影响。
第二章 仿人机器人原理与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A A A
xp xp cos
B
yB {B}
yA
{A} xB
y p B xp sin z p B xp 0 0
s c 0 0 0 1
sinθ oA θ
p
c R( z , ) s 0
(各部分简化为质量均匀、现状规则的刚性连杆,关节间无摩擦)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仿人机器人简化的连杆模型、自由度和坐标系
1.2 仿人机器人结构
部位名称 关节自由度 角度范围 / ⁰
-120 ~ 120 0 ~ 95 -100 ~ 45 -25 ~ 45
c s s c Rot( z, )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1
c 0 Rot( y, ) s 0
0 s 0 1 0 0 0 c 0 0 0 1
绕轴轴不变, 自轴取余弦; 余轴用sin( ) 符号看象限。
2.3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ordinate Frames 齐次坐标变换
齐次坐标就是将一个原本是 n 维的向量用一个 n+1 维向量来 表示。一个向量的齐次表示是不唯一的,比如齐次坐标[8,4,2]、 [4,2,1]表示的都是二维点[2,1]。
( x,y, ω)
1.2 仿人机器人结构
自由度 DOF(Degrees of Freedom)
Number of independent motions that are allowed to the body.
四自由度机器人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4)1.1 引言 (4)1.2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1.3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 (10)1.3.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0)1.3.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安排 (12)2四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 (13)2.1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 (13)2.1.1抓取机器人功能需求分析及其特点 (13)2.1.2机器人驱动方案的确定 (14)2.1.3机械传动方案的确定 (15)2.1.3机器人基本技术参数设计 (15)2.1.4机器人本体的总体结构 (17)2.2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设计 (18)2.2.1大臂和小臂机械结构设计 (18)2.2.2腕部机械结构设计 (20)2.2.3直线组件的设计选择 (20)2.2.4支架结构设计 (21)2.2.5步进电机与减速器的计算和选择 (22)2.2.6机器人传动轴的校核 (25)2.2.7机器人本体的三维模型 (26)2.3本章小结 (27)3四自由度抓取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28)3.1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28)3.1.1奇次坐标变换 (29)3.1.2 Denavt-Hartenberg(D-H)表示法 (30)3.1.3抓取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32)3.2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33)3.2.1抓取机器人的正运动学分析 (33)3.2.2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 (35)3.2.3机器人雅可比(Jacobian)关系求解 (38)3.2.4 抓取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分析 (41)3.3四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45)3.3.1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45)3.3.2本文用到的ADAMS软件模块 (46)3.3.3建立机器人仿真模型 (47)3.3.4机器人位移仿真分析 (49)3.3.5机器人速度仿真分析 (50)3.4 本章小结 (51)4. 轨迹规划及仿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轨迹规划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轨迹规划近年来,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医疗保健、农业等。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性对于实现精确且高效的轨迹规划至关重要。
在机器人运动学中,研究的是机器人的位置和位姿的数学描述,包括了关节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两种描述方法。
关节坐标系通过机器人的关节角度来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而笛卡尔坐标系则通过机器人的位姿参数来描述。
在进行轨迹规划时,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可以用来计算机器人在关节空间和笛卡尔空间中的运动路径。
运动学模型的好处在于能够将机器人的轨迹规划问题转化为几何学问题,从而简化了路径规划的计算过程。
与运动学不同,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的是机器人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机器人在进行运动时所受到的力和力矩。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质量、惯性、摩擦等因素,从而能够更精确地预测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在轨迹规划中,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实现更加平稳、高效的运动。
轨迹规划是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其中,避障是轨迹规划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可以根据机器人的运动特性预测其可能的运动轨迹,并在规划路径时避开障碍物,以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运行。
此外,路径规划还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限制等因素,以保证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不会过于剧烈,从而降低机器人运动的顺滑性和精度。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解析法、优化法和仿真法等。
解析法是利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直接求解轨迹规划问题,以得到机器人的运动方程和运动控制模型。
优化法则是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利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
仿真法则是通过建立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模拟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以寻找最佳的轨迹规划方案。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分析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是研究机器人行为和运动规律的重要领域。
运动学主要关注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几何特性,而动力学则研究机器人运动背后的力学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一、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是描述机器人位置和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在机器人控制中,运动学模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常用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包括点式机器人和刚体机器人模型。
1. 点式机器人模型点式机器人模型是最简单的机器人模型。
它假设机器人是一个质点,没有具体的形态和刚性要求。
我们可以用一个坐标系表示机器人的位置,通过几何变换和向量运算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
点式机器人模型常用于描述移动车辆等简单机器人。
2. 刚体机器人模型刚体机器人模型是对真实机器人的更为精确的描述。
它考虑了机器人的形态和刚性特性,并用连续的链接和关节来模拟机器人的结构。
刚体机器人模型可以通过关节角度和链接长度来推导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变换。
常见的刚体机器人模型包括直线型机器人和旋转型机器人等。
二、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背后力学原理的数学模型。
它描述了机器人在受到力和扭矩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运动的原因和机理,为机器人控制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1. 基本原理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将机器人的质量、惯性、外力和关节扭矩等因素考虑在内。
通过建立动力学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机器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程,并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预测和分析。
动力学建模涉及到力、力矩、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和描述,需要运用向量和矩阵运算等数学工具。
2. 模型分析与仿真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不仅可以推导出机器人的运动方程,还可以通过数值仿真和模拟来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分析和验证。
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数值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环境和力量条件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力学特性。
机器人手臂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手臂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机器人手臂已经成为了工业领域的常见工具。
这些机器人手臂最初只是简单的工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但是现在的机器人手臂已经非常复杂,并且还具有多种功能。
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是理解它们功能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讨论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分析。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分支学科。
在机器人手臂中,我们需要研究它们的位姿和运动轨迹。
机器人手臂是由许多关节组成的。
这些关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移动,使机器人手臂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进行运动。
机器人手臂运动学的主要目标是使机器人手臂能够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和方向。
这通常是通过使用正逆运动学等计算方法来实现的。
每个关节的运动都可以表示为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这些运动可以通过坐标转换来表示机器人手臂的位姿。
在机器人手臂的动力学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物理因素,例如力、加速度和惯性。
这些因素会影响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和性能。
如果机器人手臂需要承载较重的负载或进行快速运动,它的动力学分析将变得更加重要。
在机器人手臂的动力学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惯性矩、摩擦力和重量等因素,以便计算出它们的运动学参数。
机器人手臂的动力学分析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实现。
除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器人手臂控制”也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部分。
机器人手臂控制可以实现机器人手臂的编程和自动化操作。
通过机器人手臂控制,我们可以实现机器人手臂的精确移动和执行各种任务的高效能力。
现代机器人手臂的控制技术不仅仅局限于编程和操作,而已经实现了复杂的自主决策功能,例如对机器人周边环境进行感知和处理,从而更好地实现面向人的智能机器人技术。
总结而言,机器人手臂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和性能,从而开发出更加高效和智能的机器人手臂。
虽然机器人手臂技术在工业领域大行其道,但它的潜在发展和应用仍然是无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b
y
ybw源自 y/w
b
0 0 1 c z z cw z / w c
0
0
0
1
w
w
1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3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ordinate Frames 齐次坐标变换
1
Matrix Form:
A p ABT Bp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3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ordinate Frames 齐次坐标变换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of Translation 空间中的某点用矢量ai+bj+ck描述,该点也可表示为:
正运动学是指根据仿人机器人的各关节角度求 各连杆的位姿,常用方法D-H方法。
逆运动学是指根据各连杆的位姿求解各连杆关 节的角度,即根据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位姿, 通过连杆间的几何位置等关系求解各关节的角度。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1 Representation of Position and Attitude 位置和姿态的表示
A p B p ApBo
zB { B }
zA { A } oA
Ap
Bp
oB
yB
ApBo
yA
xB
xA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2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坐标变换 • 旋转坐标变换 (Rotation Transform)
zC zB
{B}
zA
Ap
Bp
yB
{A}
oB
yC
ApBo
oA
yA
xC xB
xA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3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ordinate Frames 齐次坐标变换
齐次坐标就是将一个原本是 n 维的向量用一个 n+1 维向量来 表示。一个向量的齐次表示是不唯一的,比如齐次坐标[8,4,2]、 [4,2,1]表示的都是二维点[2,1]。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umanoid Robot》
第二章
仿人机器人的运动学与 动力学分析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第二章主要内容:
1 仿人机器人的结构 2 仿人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r11 r12 r13
A
B
R
A xB
A yB
A zB r21
r22
r23
r31 r32 r33
zA { A }
xB
oB
R A 1
B
BART ;
A B
R
1
Ap
oA
yA
xA
zB {B}
yB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关节名称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人体的关节形式 球形关节
两方向转动关节 球形关节
替代方式 分解为三个十字交叉的转动关节
用一个转动副代替 分解为三个十字交叉的转动关节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1.2 仿人机器人结构
自由度 DOF(Degrees of Freedom)
c s 0 0
Rot(z, ) s c 0 0
0 0 1 0
0
0 0 1
绕轴轴不变, 自轴取余弦; 余轴用sin( ) 符号看象限。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例]已知点 u=7i+3j+2k,将 u绕 z 轴旋转90°得到点 v,再 将点 v 绕 y轴旋转90°得到点w,求点v、w的坐标。
解:
c 90 s 90 0 0 7 3
v
Rot
z, 90
u
s
90 0
c 90
0
0
3
7
0 1 0 2 2
• Rotation about an axis
1 0 0
R(x, ) 0
c
s
0 s c
c 0 s
R(
y,
)
0
1
0
s 0 c
c s 0 R(z, ) s c 0
0 0 1
yB
0
0
0
1
1
1
c 90 0 s 90 0 3 2
w Rot y,90 v
0
1
0
0
7 7
s 90 0 c 90 0 2 3
0
0
0
1
1
1
z
w o u x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仿人机器人原理与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umanoid Robot
主讲:张小明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umanoid Robot》
课时安排:
第一章 仿人机器人概述 第二章 仿人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第三章 仿人机器人的常用传感器 第四章 仿人机器人的执行器 第五章 仿人机器人的控制与轨迹规划 第六章 简单仿人机器人制作
zA zB
Bp yB
A
p
A B
R
B
p
o
yA
xA xB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2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坐标变换
• Rotation about an axis
Axp B xp cos A yp B xp sin
• Description of Position
px
A
p
p
y
pz
zA { A }
p
Ap
oA
yA
xA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1 Representation of Position and Attitude
• Description of Orientation
2)踝关节侧翻角度不大, 保证稳定性。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1.1 人体结构分析
关节名称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简化为2自由度)
运动名称 旋转(内旋/外旋)
前后伸/屈 内收/外展
伸/屈 内收/外展
屈/伸
运动范围 / ⁰ 外45 内45 前120 后15 内45 外45 前90 后0 左45 右45 前50 后50
yA { A }
{B} sinθ
p
xB
θ
oA
cosθ xA
绕z轴旋转θ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2.2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坐标变换
• 复合变换 (Composite Transform)
A p BAR B p ApBo
v y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若改变旋转次序,首先使 u 绕 y 轴旋转90°,再绕 z 轴旋转 90°,会使 u 变换至与 w 不同的位置w1。
1 0 0 a Trans(a,b, c) 0 1 0 b
0 0 1 c 0 0 0 1
对已知矢量 u=[x,y,z,w]T 进行平移变换所得的矢量 v 为:
1 0 0 a x x aw x / w a
v Trans(a,b, c) u 0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1.2 仿人机器人结构
部位名称
肩
髋 膝 踝
关节自由度
俯仰 滚动 俯仰 滚动 偏摆 俯仰 俯仰 滚动
角度范围 / ⁰
-120 ~ 120 0 ~ 95
-100 ~ 45 -25 ~ 45 -45 ~ 45 0 ~ 130 -75 ~ 45 -45 ~ 45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
1.2 仿人机器人结构
仿人机器人的连杆模型二维视图
(忽略径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耦合作用,分别研究)
The Army Armored Force Academy of 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