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协议详解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在许多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串口通信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设备间的数据传输顺利进行,需要定义一种协议来规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方式。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协议。
2.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是通过串行数据传输进行的,即逐个比特的传输数据。
数据在发送端经过串行转并行的过程,通过串口线路传输到接收端后再进行并行转串行的过程。
串口通信的核心是通过一对数据线(TX和RX)传输数据,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UART等。
3. 串口通信协议的要素串口通信协议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3.1. 数据帧数据帧是指在串口通信中传输的最小单位,一般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起始位标志着数据传输的开始,数据位存储实际的数据信息,校验位用于数据的校验,停止位表示数据传输的结束。
3.2. 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波特率越高,传输速度越快,但容易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等。
3.3. 校验方式校验方式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常见的校验方式有奇偶校验、偶校验、无校验等。
3.4. 控制流控制流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常见的控制流有硬件流控和软件流控。
4. 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4.1. RS232RS232是一种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RS232协议使用一对差分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信号范围为正负12V,支持半双工通信。
4.2. RS485RS485是一种串口通信协议,多用于多机通信系统。
RS485协议使用两条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支持全双工通信。
4.3. UARTUART是一种简单的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UART协议没有硬件流控和校验功能,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5. 串口通信的应用串口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应用包括:•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串口通信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数据校验和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协议适用于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
三、术语定义1. 串口: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
2. 波特率:串口通信中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3. 数据位:每个数据字节中包含的比特数。
4.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结束的比特。
5. 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的比特。
6. 数据帧:串口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单元,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四、协议规范1. 数据帧格式1.1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起始位开始,取值为逻辑低电平。
1.2 数据位:每个数据帧包含8个数据位。
1.3 校验位:每个数据帧包含一个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可选的校验方式包括奇偶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
1.4 停止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或两个停止位结束,取值为逻辑高电平。
2. 波特率2.1 波特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硬件支持来确定,常见的波特率包括9600、19200、38400、57600和115200等。
2.2 双方在通信前应协商并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3. 数据传输3.1 发送方将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发送给接收方。
3.2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根据数据帧格式解析数据。
3.3 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遵循同步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4. 错误处理4.1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应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错误处理措施,例如重新发送数据或通知接收方。
4.2 接收方在接收数据时,应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错误处理措施,例如请求重新发送数据或发送错误信息给发送方。
五、协议实施1. 硬件要求1.1 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应支持串口通信功能。
1.2 串口线缆应符合标准规范,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串口通信协议旨在规范串行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格式,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
本协议适用于使用串口进行数据传输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二、术语定义1. 串口: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的串行通信接口,用于将数据以序列的方式传输。
2. 数据位:指每个数据字节中所包含的位数,常用的取值为5、6、7、8。
3. 停止位:指数据字节之后的额外位数,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4. 校验位:指用于校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的额外位数。
5. 波特率: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用于衡量数据传输速率。
6. 帧:指数据传输中的一个完整单元,包括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三、通信协议1. 通信参数设置a. 数据位:默认为8位,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b. 停止位:默认为1位,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c. 校验位:默认为无校验,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d. 波特率:默认为9600bps,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2. 数据帧格式a.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起始位开始,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b. 数据位:根据通信参数设置的数据位数确定,用于传输实际数据。
c. 停止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或多个停止位结束,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d. 校验位:可选项,用于校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3. 通信流程a.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进行封装,并通过串口发送。
b. 接收端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按照数据帧格式进行解析。
c. 接收端校验数据的正确性,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数据帧。
d. 接收端将有效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处理。
四、通信协议示例以下为一个示例,展示了一个基于串口通信的简单数据传输协议。
1. 通信参数设置: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校验位:无波特率:9600bps2. 数据帧格式:起始位:1位(固定为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固定为1)3. 通信流程:a. 发送端封装数据帧:起始位:0数据位:实际数据停止位:1b. 发送端通过串口发送数据帧。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串行通信是在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常见方式,而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其中一种广泛使用的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嵌入式系统、通信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格式和常见应用场景。
2. 基本原理UART串口通信协议采用异步通信方式,通过单个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的两个设备之间共享一个时钟信号,其中一个设备充当发送器(Transmitter),另一个设备充当接收器(Receiver)。
发送器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发送到数据线上,接收器则根据相同的规则从数据线上接收数据。
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位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常通信。
2.确定数据位数(Data Bits):数据位数指的是每个数据包中实际传输的位数,通常为5、6、7或8位。
3.确定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奇偶校验可以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方式,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使用相同的奇偶校验方式。
4.确定停止位(Stop Bits):停止位用于标识每个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1或2位。
3. 数据格式UART串口通信协议中的数据包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其中,起始位和停止位的逻辑电平分别为高和低,用于标识每个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位包含了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下面是UART串口通信协议中常用的数据格式示例: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0 8位 None 1位在以上示例中,数据位为8位,没有奇偶校验位,停止位为1位。
这种数据格式在许多UART串口通信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4. 应用场景UART串口通信协议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嵌入式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UART串口通信协议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串口通讯协议
串口通讯协议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
它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串口)将数据以逐位的方式传输。
串口通讯协议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各种外设,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
1. 什么是串口通讯协议?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规定了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规则的协议。
它定义了数据帧的结构、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方式、数据的传输速率等。
串口通讯协议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串口接口的物理连接、电气特性以及数据线的连接方式。
串口通常包括发送线(TX)、接收线(RX)和地线(GND)。
这些线路通过串口线连接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部分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和解析。
在串口通讯中,数据被分为连续的字节,并通过串行方式逐个传输。
发送方将字节一位一位地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则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解析和处理数据。
2. 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2.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讯协议,它定义了串口的物理接口和电气特性。
RS-232通常使用DB9或DB25连接器,并且规定了数据线的连接方式、电平范围等。
2.2 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收发器。
它是实现串口通讯的重要组件,负责将数据从并行格式转换为串行格式,并在发送和接收之间进行时序控制。
UART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2.3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部设备。
SPI使用4条线进行通信,包括时钟线、数据线、主从选择线和片选线。
SPI具有高速传输和多设备连接的优势。
2.4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芯片之间的通信。
I2C使用两条线进行通信,一条是时钟线(SCL),另一条是数据线(SDA)。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讯—通信协议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
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因此,也叫做通信控制规程,或称传输控制规程,它属于ISO'S 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目前,采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类: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
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字节计数三种。
其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一、物理接口标准1.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任务(1)实现数据格式化:因为来自CPU的是普通的并行数据,所以,接口电路应具有实现不同串行通信方式下的数据格式化的任务。
在异步通信方式下,接口自动生成起止式的帧数据格式。
在面向字符的同步方式下,接口要在待传送的数据块前加上同步字符。
(2)进行串-并转换:串行传送,数据是一位一位串行传送的,而计算机处理数据是并行数据。
所以当数据由计算机送至数据发送器时,首先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才能送入计算机处理。
因此串并转换是串行接口电路的重要任务。
(3)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应具有对数据传输速率——波特率进行选择和控制的能力。
(4)进行错误检测:在发送时接口电路对传送的字符数据自动生成奇偶校验位或其他校验码。
在接收时,接口电路检查字符的奇偶校验或其他校验码,确定是否发生传送错误。
(5)进行TTL与EIA电平转换:CPU和终端均采用TTL电平及正逻辑,它们与EIA采用的电平及负逻辑不兼容,需在接口电路中进行转换。
(6)提供EIA-RS-232C接口标准所要求的信号线:远距离通信采用MODEM 时,需要9根信号线;近距离零MODEM方式,只需要3根信号线。
这些信号线由接口电路提供,以便与MODEM或终端进行联络与控制。
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组成为了完成上述串行接口的任务,串行通信接口电路一般由可编程的串行接口芯片、波特率发生器、EIA与TTL电平转换器以及地址译码电路组成。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规则和通信流程,确保串口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协议适用于串口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但不限于串口设备、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
2. 术语定义2.1 串口:指用于串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常见的串口包括RS-232、RS-485等。
2.2 波特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2.3 数据位:指每个数据字节中的位数,常见的数据位有5、6、7、8位。
2.4 停止位:指数据传输结束时发送的位数,常见的停止位有1、1.5、2位。
2.5 校验位:指用于校验数据传输的位数,常见的校验位有奇校验、偶校验、无校验。
3. 数据格式3.1 数据帧结构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其结构如下:起始位 + 数据位 + 校验位 + 停止位3.2 起始位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通常为低电平。
3.3 数据位数据位用于传输数据,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数据位的长度。
3.4 校验位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的正确性,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校验位的类型。
3.5 停止位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通常为高电平。
4. 传输规则4.1 波特率通信双方在进行串口通信前需确定相同的波特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同步性。
4.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采用全双工方式,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4.3 数据流控制为避免数据丢失和混乱,数据传输过程中可采用软件流控制或硬件流控制的方式进行数据流控制。
4.4 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出现错误(如校验错误、数据丢失等),接收方应向发送方发送错误信息,并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
5. 通信流程5.1 发送方流程5.1.1 确定数据帧的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5.1.2 将数据按照数据帧结构进行封装。
5.1.3 发送数据帧至串口。
5.2 接收方流程5.2.1 监听串口接收数据。
5.2.2 检测起始位,如果起始位正确,则继续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规则和通信协议,以确保串口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本协议适用于各种串口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二、术语定义1. 串口: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
2. 数据帧:指在串口通信中传输的数据单元,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3. 波特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位数,用来衡量串口通信的速度。
4. 奇偶校验:指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的校验机制。
三、协议规范1. 数据帧格式1.1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起始位开始,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1.2 数据位:数据位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可以是8位或更少。
1.3 奇偶校验位: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可以在数据位之后添加一个奇偶校验位。
1.4 停止位:每个数据帧以一个或多个停止位结束,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2. 通信流程2.1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封装,并通过串口发送。
2.2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根据数据帧格式进行解析。
2.3 接收端校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数据。
2.4 接收端根据协议定义的命令或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2.5 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通过握手协议来确认通信的建立和终止。
3. 数据传输规则3.1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进行通信。
3.2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使用相同的数据帧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3.3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按照协议规定的顺序发送和接收数据。
3.4 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遵守协议规定的通信流程。
四、示例以下是一个基于本协议的串口通信示例:发送端:1. 设置波特率为9600bps。
2. 封装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3. 通过串口发送数据。
接收端:1. 设置波特率为9600bps。
2. 接收串口数据。
3. 根据数据帧格式解析数据。
4. 进行奇偶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数据。
5. 根据协议定义的命令或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标准化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定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和互操作性。
2. 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使用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各类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
3. 术语和定义3.1 串口:指用于串行数据传输的计算机接口,常见的串口标准包括RS-232、RS-485等。
3.2 波特率:指串口通信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波特(bps)。
3.3 数据帧:指串口通信中的数据单元,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信息。
3.4 奇偶校验:指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校验机制。
4. 通信参数4.1 波特率:通信双方协商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常见的波特率包括9600、19200、38400等。
4.2 数据位:每个数据帧中用于传输数据的位数,常见的数据位数包括8位、7位等。
4.3 奇偶校验: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常见的奇偶校验方式包括奇校验、偶校验、无校验等。
4.4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常见的停止位数包括1位、2位等。
5. 数据格式5.1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的起始位置,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5.2 数据位:每个数据帧中用于传输数据的位数。
5.3 奇偶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5.4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6. 错误检测和纠正6.1 奇偶校验:接收端通过校验位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以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6.2 重传机制:当发生错误时,发送端将重新发送数据帧,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7. 传输协议7.1 数据传输流程: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进行封装,通过串口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解析和处理。
7.2 数据传输控制: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握手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控制和同步。
8. 安全性8.1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串口协议分析
串口协议分析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传输。
串口通信协议则是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校验等参数,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工业控制等领域,串口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串口协议进行分析,探讨其基本原理、常见类型及应用场景。
首先,串口通信协议通常包括数据帧格式、波特率、校验方式等内容。
数据帧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它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格式,以便接收端正确解析数据。
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等,不同的波特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校验方式包括奇偶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其次,串口通信协议有多种类型,包括RS-232、RS-485、TTL等。
RS-232是最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它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协议,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和多设备通信,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
TTL是一种逻辑电平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和传感器之间的通信。
此外,串口通信协议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显示屏、键盘、鼠标等。
在传感器网络中,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PLC、HMI、传感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之,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校验等参数,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不同类型的串口通信协议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工业控制等领域。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串口通信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串口通信协议UART串口通信协议。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外设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通信流程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 基本原理。
UART串口通信是一种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由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
通信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字节(8位),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通信开始之前,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约定好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通信流程。
UART串口通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发送端准备好要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写入UART发送缓冲区。
b. UART发送端根据约定的参数,将数据以一定的波特率发送出去,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c. 数据经过传输介质(如串口线)传输到接收端。
d. UART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读取到接收缓冲区。
e. 接收端根据约定的参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3. 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UART串口通信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数据丢失、波特率不匹配、数据格式错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a. 数据丢失,可以通过增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提高处理数据的速度等方式来解决。
b. 波特率不匹配,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特率必须一致,否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可以通过修改通信参数来解决。
c. 数据格式错误,检查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是否设置正确,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参数一致。
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UART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通信流程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来合理选择通信参数,并严格遵守通信协议,以确保通信的稳定和可靠。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串口通信协议是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标准规定。
随着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快速发展,串口通信协议在信息交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以及串口通信的应用场景。
二、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协议基于串行通信原理,其中传输的数据是一个位一个地按照顺序进行发送和接收。
串口通信协议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理层:串口通信协议需要确定使用哪种物理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物理层接口有RS-232、RS-485、TTL等。
2.数据帧:数据帧是串口通信协议中最基本的单位,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分割和整合。
一个完整的数据帧一般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3.波特率:波特率是指串口通信中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波特率越高,传输速度越快。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4.流控制:流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防止数据丢失和冲突。
常见的流控制方式有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三、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1.RS-232协议: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采用DB9或DB25接口,支持全双工通信和多设备之间的连接。
2.RS-485协议: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协议,支持半双工通信和多设备之间的连接。
它采用两线制,可以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3.TTL协议:TTL是一种电平标准,常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串口通信。
TTL信号电平波动小,可靠性高,但传输距离较短。
四、串口通信的应用场景串口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工业自动化:串口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用于连接和控制各种工业设备,如PLC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2.智能家居:串口通信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用于连接和控制家庭中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开关、智能灯具等。
3.医疗设备:串口通信在医疗设备中广泛应用,用于连接和控制医疗仪器,如心电图仪、血压计等。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一、串口概述串口通信是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方式,它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以连续的比特流的形式发送和接收。
串口通信常用于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例如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方式的特点是传输距离短,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但是传输稳定可靠。
串口通信需要的硬件设备包括串口控制器芯片、串口线缆和外围设备。
串口控制器芯片是串口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发送数据进行控制和处理,实现串行数据传输。
串口线缆用于连接电脑和外部设备,它将机器的串口与外部设备的串口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二、串口通信协议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口通信中双方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定数据格式、数据比特顺序、帧结构及校验等方面的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的代码化是协议的核心内容,数据的传输依赖于这些协议的规定,只有符合协议规定的数据才会顺利的传输和接收。
现在通用的串口协议主要有以下三种:1、RS-232协议RS-232协议是最早的通用串口通信协议,它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常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
RS-232协议通过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在连接两台计算机或串口设备时,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线路简单,只需要3根导线:TxD、RxD和GND,其中TxD是传输数据的输出端口,RxD是接收数据的输入端口,GnD 是地线信号;2)通信可靠性强,适用于工业控制等应用;3)传输速率比较慢,通常只能支持到115200bps;4)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传输控制,具有很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RS-485协议RS-485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或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不同于RS-232协议的是,RS-485可以通过单一串口连接多台设备实现进行通信,而且传输速率更快,信号距离较远。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能够通过单一的串口实现多设备的通信传输;2)在传输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传输速率不会降低,并且不会对数据产生干扰;3)支持全局通信或组通信,可以实现特定设备之间的通信。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1. 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格式,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正常和稳定。
本协议适用于串口通信领域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2. 术语定义在本协议中,以下术语具有如下定义:- 串口: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接口。
- 数据帧:指在串口通信中,数据的传输单位,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 波特率:指串口通信中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常用单位为波特。
- 奇偶校验:指用于检测和纠正串口通信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的一种校验方式。
- 控制信号:指用于控制串口通信的信号,如数据流控制、请求发送和请求接收等。
3. 协议规范3.1 通信参数- 波特率:本协议支持的波特率范围为9600至115200波特。
- 数据位:本协议支持的数据位数为7位或8位。
- 停止位:本协议支持的停止位数为1位或2位。
- 奇偶校验:本协议支持的奇偶校验方式包括无校验、奇校验和偶校验。
- 起始位:每个数据帧的起始位为逻辑低电平。
- 数据位:每个数据帧的数据位数根据通信参数确定。
- 奇偶校验位:若奇偶校验被启用,则每个数据帧包含一个奇偶校验位。
- 停止位:每个数据帧的停止位为逻辑高电平。
3.3 控制信号本协议支持以下控制信号:- 数据流控制:通过RTS/CTS(请求发送/请求接收)信号进行数据流控制。
- 请求发送:当接收方准备好接收数据时,请求发送信号置为逻辑高电平。
- 请求接收:当发送方准备好发送数据时,请求接收信号置为逻辑高电平。
4. 数据传输流程4.1 发送数据流程发送方按照以下流程发送数据:1. 检查请求发送信号,若为逻辑低电平,则等待请求发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
2. 发送起始位(逻辑低电平)。
3. 依次发送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
4. 发送停止位(逻辑高电平)。
5. 等待请求接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表示接收方已准备好接收下一帧数据。
6. 重复步骤1至5,直到所有数据帧发送完毕。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1.数据传输格式:串口通信协议需要定义数据的传输格式,包括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
数据位指的是每个数据字节中有效位的个数,常用的有5位、6位、7位和8位。
停止位指的是传输结束时插入的位数,常用的有1位和2位。
校验位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常用的有奇偶校验和无校验。
2.数据的起始和结束标志: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串口通信协议通常会使用起始和结束标志来标识数据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常用的起始标志有帧起始符、帧头等,在数据传输的开头进行标识。
结束标志常用的有帧结束符、帧尾等,在数据传输的结尾进行标识。
3.数据的流控制:串口通信协议还需要定义数据的流控制,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同步进行。
常用的流控制方式有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使用硬件信号线进行控制,包括RTS(请求发送)和CTS(清除发送)两个信号。
软件流控制则是通过发送特定的控制字符来实现。
4.数据的错误检测和纠正:串口通信协议还需要定义数据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常用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式有循环冗余校验(CRC)、纵向冗余校验(LRC)、海明码等。
这些机制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数据。
5.数据的传输方式:串口通信协议可以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是指传输的数据按照固定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
异步传输是指传输的数据未按照固定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对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应用中常用。
6.数据的控制命令:串口通信协议可以定义数据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控制命令可以包括数据的请求、响应、确认、拒绝等操作,用于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串口通信协议在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会使用不同的串口通信协议,如MODBUS、RS-232、RS-485等。
这些协议都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而定义的,具有各自的特性和优势。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协议名称:串口通信协议一、引言串口通信协议旨在规范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本协议适用于串口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二、术语定义1. 串口: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物理接口,通过串行方式将数据逐位传输。
2. 波特率:串口通信的传输速率,以每秒传输的位数来衡量。
3. 数据位:每个数据字节中包含的位数,通常为8位。
4.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结束的位数,通常为1位。
5.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错误的位数,通常为0或1位。
6. 帧: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协议规范1. 物理连接1.1 串口通信设备应使用合适的物理连接线缆,如RS-232或RS-485。
1.2 确保连接稳定可靠,避免松动或接触不良。
2. 通信参数设置2.1 波特率:建议使用常见的波特率,如9600、115200等。
2.2 数据位:通常设置为8位。
2.3 停止位:通常设置为1位。
2.4 校验位: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启用,并根据需要设置校验方式。
3. 数据帧格式3.1 起始位:通信设备在发送数据前应发送起始位,以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3.2 数据位:按照通信设备之间约定的数据格式进行传输。
3.3 校验位:可选项,用于检测数据传输错误。
3.4 停止位:通信设备在发送数据后应发送停止位,以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4. 数据传输流程4.1 发送方:4.1.1 确定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4.1.2 构建数据帧,按照协议规范的格式进行封装。
4.1.3 发送数据帧至接收方。
4.2 接收方:4.2.1 接收数据帧。
4.2.2 解析数据帧,提取有效数据。
4.2.3 根据数据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
5. 错误处理5.1 发送方:5.1.1 在发送数据帧前,应检查通信连接是否正常。
5.1.2 在发送数据帧后,应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确保数据传输成功。
5.2 接收方:5.2.1 在接收数据帧时,应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串口通讯协议
串口通讯协议
串口通讯协议是指在串行通讯中,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在现代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讯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传感器、显示器、打印机等。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讯协议的基本概念、常见协议类型和应用场景。
首先,串口通讯协议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类型。
同步传输是指发送端和接
收端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传输,而异步传输则是通过起始位、停止位和数据位来进行同步。
在实际应用中,异步传输更为常见,因为它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而同步传输则通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长距离通讯。
其次,串口通讯协议还包括多种标准,如RS-232、RS-485、UART等。
RS-
232是最早的串口通讯标准之一,它定义了串口通讯的物理接口和信号电平。
RS-485则是一种多点通讯标准,适用于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而UART则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它是实现串口通讯的芯片级别的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讯协议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比如在工业控制系统中,
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串口通讯协议与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讯协议也被用于外围设备和主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此外,在通讯设备中,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等,串口通讯协议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串口通讯协议作为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在现代计算机和嵌
入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串口通讯协议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串口通讯技术,为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基础。
通信协议详解uart串口协议+数据格式+设计实现
一、uart串口通信简介通用异步收发器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串行、异步、全双工的通信协议,将所需传输的数据一位接一位地传输,在uart通讯协议中信号线上的状态位高电平代表’1’,低电平代表’0’。
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传送速度较慢。
二、串口传输1、数据协议在串口通信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数据流以及波特率。
一个数据流由10个数据位组成,包含1位起始位,7位有效数据位,1位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
uart串口信号线上空闲时常驻高电平,当检测到低电平下降沿时认为数据传输开始,到停止位时数据传输结束,一共10位数据位组成一个数据包。
起始位:通信线路上空闲时为“1”,当检测到“0”即下降沿时,认为数据传输开始有效数据位:传输开始后传递的需要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值,可以表示指令或数据奇偶校验位:奇偶校验,通过来校验传输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奇校验)或偶数个(偶校验)来指示传输数据是否正确停止位:数据传输结束,传输线恢复常“1”状态此外,还需关注数据传输波特率,波特率表示一秒内传输了多少个码元数量,一般波特率为300,1200,2400,9600,19200,38400,115200等。
例如9600 baud表示一秒内传输了9600个码元信息,当一个码元只含1 bit 信息时,波特率=比特率2、整体架构串口协议用于与其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包含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信号传输线上根据波特率完成码元的接收与发送,因而接收模块主要完成并串转换,串并转换是接收和发送模块必备的基本功能,发送模块完成并串转换,接收模块完成串并转换。
波特率与时钟频率关系如下(码元为单bit时):三、串口传输实现1、发送模块代码如下module uart_tx(clk ,rst_n ,data_vld ,data_in,data_out,rdy );parameter width =8;parameter clk_cnt=5208;parameter num_cnt=10;input clk;input rst_n;input [width-1:0]data_in;input data_vld;output data_out;output rdy;reg data_out;reg [width-1:0]data_in_reg;reg start_tx;wire [width-1+2:0] data;reg [12:0] cnt0;wire add_cnt0;wire end_cnt0;reg [3:0] cnt1;wire add_cnt1;wire end_cnt1;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start_tx<=0;elseif(start_tx==0&&data_vld==1)start_tx<=1;elseif(end_cnt1)start_tx<=0;end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cnt0 <=0;endelseif(add_cnt0)beginif(end_cnt0)cnt0 <=0;elsecnt0 <= cnt0 +1;endendassign add_cnt0 = start_tx;assign end_cnt0 = add_cnt0 && cnt0== clk_cnt-1;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cnt1 <=0;endelseif(add_cnt1)beginif(end_cnt1)cnt1 <=0;elsecnt1 <= cnt1 +1;endendassign add_cnt1 = end_cnt0;assign end_cnt1 = add_cnt1 && cnt1== num_cnt-1;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begin data_in_reg<=0;endelseif(start_tx==0&&data_vld==1)beginendend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1'b0)begindata_out <=1'b1;endelseif(add_cnt0 && cnt0==1-1)begindata_out <= data[cnt1];endendassign data={1'b1,data_in_reg,1'b0};assign rdy=((data_vld==1)||(start_tx==1))?1'b0:1'b1; endmodule2、接收模块代码如下:module uart_rx(clk ,rst_n ,data_vld ,rx_data_in,rx_data_out);parameter width =8;parameter clk_cnt=5208;parameter clk_cnt_mid=2604;parameter num_cnt=10;input clk;input rst_n;input rx_data_in;output reg [width-1:0] rx_data_out;output reg data_vld;wire start_rx;reg [19:0] cnt0;wire add_cnt0;wire end_cnt0;reg [3:0] cnt1;wire add_cnt1;wire end_cnt1;reg flag;reg rx_data_in_reg1;reg rx_data_in_reg2;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rx_data_in_reg0<=0;rx_data_in_reg1<=0;rx_data_in_reg2<=0;endelse beginrx_data_in_reg0<=rx_data_in;rx_data_in_reg1<=rx_data_in_reg0;rx_data_in_reg2<=rx_data_in_reg1;endendassign start_rx=(rx_data_in_reg2&&~rx_data_in_reg1)==1;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1'b0)beginflag <=1'b0;endelseif(start_rx)beginflag <=1'b1;endelseif(end_cnt1)beginflag <=1'b0;endend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cnt0 <=0;endelseif(add_cnt0)beginif(end_cnt0)cnt0 <=0;elsecnt0 <= cnt0 +1;endendassign add_cnt0 = flag;assign end_cnt0 = add_cnt0 && cnt0== clk_cnt-1;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cnt1 <=0;endelseif(add_cnt1)beginif(end_cnt1)cnt1 <=0;elsecnt1 <= cnt1 +1;endendassign add_cnt1 = end_cnt0;assign end_cnt1 = add_cnt1 && cnt1== num_cnt-1-1;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rx_data_out<=0;endelseif(cnt0==clk_cnt_mid-1&&cnt1!=0&&flag==1)begin rx_data_out[cnt1-1]<=rx_data_in_reg2;endend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if(!rst_n)begindata_vld <=1'b0;endelseif(end_cnt1)begindata_vld <=1'b1;endelse begindata_vld <=1'b0;endendendmodule四、串口收发仿真串口发送模块仿真波形:串口接收模块仿真波形:。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行通信中,传输数据时所遵循的一种约定、规范或格式。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数据的起始和停止位、校验方式等。
串口通信协议的存在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协议类型。
一、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按位顺序传输的,而并行通信则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
串口通信协议通过定义数据的传输格式,使得发送端和接收端能够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数据。
1.1 数据传输格式在串口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格式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1. 起始位(Start Bit):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2. 数据位(Data Bits):用于传输数据本身,通常为8位。
3. 停止位(Stop Bit):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4. 校验位(Parity Bit):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1.2 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是指串口通信中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通常用bps(bits per second)作为单位。
波特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不同设备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常通信。
常见的波特率包括9600bps、115200bps等。
1.3 数据流控制为了避免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溢出或丢失,可采用数据流控制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流控制方式包括软件流控制(通过软件信号实现)和硬件流控制(通过硬件线路实现)。
二、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串口通信协议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
2.1 RS-232协议RS-232协议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它定义了一系列的电气特性、信号线连接和通信控制信号。
RS-232协议通常使用DB9或DB25连接器,并可实现较长距离的串行数据传输。
2.2 RS-485协议RS-485协议是一种多点通信的串口通信协议,它允许多个设备通过一条总线进行通信。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行通信中,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校验等相关规定的一系列约定。
串口通信协议在各种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工控设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串口通信协议需要确定数据传输的格式。
这包括数据帧的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数据位确定了每个数据帧中包含的数据位数,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停止位则标识了数据帧的结束。
这些格式的约定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解析。
其次,串口通信协议还需要确定数据传输的速率。
数据传输的速率也称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等,不同的设备需要在通信前确定好相同的波特率,以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
除此之外,串口通信协议还需要确定数据的校验方式。
常见的校验方式有奇偶校验、无校验和校验和校验等。
奇偶校验是通过校验数据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来确定校验位的值,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无校验则不对数据进行校验,而校验和校验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求和计算来确定校验位的值。
不同的校验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最后,串口通信协议还需要确定数据的流控方式。
流控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流的控制,常见的流控方式有硬件流控和软件流控。
硬件流控是通过控制数据传输的硬件信号线来实现流控,而软件流控则是通过发送特定的控制字符来实现流控。
不同的流控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通信环境,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
总的来说,串口通信协议是在串行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校验和流控等相关约定,能够确保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稳定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串口通信协议,并严格遵守相关的约定,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解析。
串口通信协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单一设备的控制操作比较方便,但是要实现对多个设备的控制就不那么简单了。
它需要的时序、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最近开始了《智能化车位指示管理系统》的设计,才体会到设计者的艰辛。
设计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
说他是体力劳动是因为在这期间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至于脑力劳动那是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菜鸟级的设计人员来说,多多借鉴前人设计思路不愧是一个“捷径”,毕竟站得高看得远嘛!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
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
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
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一、RS-232串行接口标准
目前RS-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
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
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
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
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
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TTL 电平。
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与-3~-12V。
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 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ps。
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
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二、RS-422串行接口标准
RS-422标准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它定义了接口电路的特性。
实际上还有一根信号地线,共5根线。
由于接收器采用高输入阻抗和发送驱动器比RS232更强的驱动能力,故允许在相同传输线上连接多个接收节点,最多可接10个节点。
即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alve),从设备之间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点对多的双向通信。
接收器输入阻抗为4k,故发端最大负载能力是10×4k+100Ω(终接电阻)。
RS-422四线接口由于采用单独的发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数据方向,各装置之间任何必须的信号交换均可以按软件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件方式(一对单独的双绞线)实现。
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约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
其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达到最大传输距离。
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
一般100米长的双绞线上所能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RS-422需要一终接电阻,要求其阻值约等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
在矩距离传输时可不需终接电阻,即一般在300米以下不需终接电阻。
终接电阻接在传输电缆的最远端。
三、RS-485串行接口标准
由于RS-485是从RS-42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RS-485许多电气规定与RS-422相仿。
如都采用平衡传输方式、都需要在传输线上接终接电阻等。
RS-485可以采用二线与四线方式,二线制可实现真正的多点双向通信。
而采用四线连接时,与RS-422一样只能实现点对多的通信,即只能有一个主(Master)设备,其余为从设备,但它比RS-422有改进,无论四线还是二线连接方式总线上可多接到32个设备。
RS-485与RS-422的不同还在于其共模输出电压是不同的,RS-485是-7V至+12V之间,而RS-422在-7V至+7V之间,RS-485接收器最小输入阻抗为12k,RS-422是4k;RS-485满足所有RS-422的规范,所以RS-485的驱动器可以用在RS-422网络中应用。
RS-485与RS-422一样,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
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
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
一般100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RS-485需要2个终接电阻,其阻值要求等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
在矩距离传输时可不需终接电阻,即一般在300米以下不需终接电阻。
终接电阻接在传输总线的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