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
一、新闻选材的含义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一是指选材的范围。首先,要区分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承认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这是从哲学角度强调意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但在具体实践中,并非所有事实均能构成新闻,只有当某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时候才会转化为新闻事实,因而新闻价值是区分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的试金石。新闻选材的范围,只能限定在新闻事实的材料之中。其次,要区分新闻素材与新闻题材。素材,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查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件有用的种种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等等。新闻素材虽然都和新闻事实有关,但因受到新闻主题、新闻体裁和记者个人写作习惯的制约,决不可能兼收并蓄,全部写进新闻作品里去。换句话说,它只是一堆供人筛选的原材料,而不是准备组装的零部件。题材,对于新闻写作来说,则是指记者经过反复思考,根据报道规律,围绕写作目的,确定新闻主题,在此基础上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而选出来的准备写进新闻作品里去的材料。只有新闻题材,才能构成新闻作品的实际内容。
二是指选材的过程。选材的过程,就是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取舍及其使用的过程。一般说来,从采访到定稿必然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提炼主题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对素材的筛选,经过筛选,决定取舍。筛选,通常是把新闻主体事实、重要数据、典型细节或事例、必不可少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的具体材料选做新闻题材。筛选,还要认定入选材料的使用价值,价值大的重点描述,次之则一般记叙,再次一点的便点到为止或一笔带过。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到社会传播的过程。只有准确、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事实,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如果需参才失实,或是不能主动、深刻地反映事实真相,传播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另一方面,新闻事实乃至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再一方面,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的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有一个目的性问题。所以从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材料,到选择的倾向性和目的性要求,都有一个认真选材的问题。
华山同志曾谈过这样的情况,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的记者一过江就跟上穿插作战部队,一连三个战役,都是插到敌人中间猛追猛打,耳闻目睹的莫不是敌人狼狈逃窜的情景,于是她就说美国军队“不堪一击”、“比国民党军队还好打”、“打美国佬好比吃烧饼”,诸如此类的报道都出现了。也有的记者,在朝鲜总是跟在狙击部队,俘虏见得不多,炸弹却挨得不少,于是有人对胜利前途怀疑起来,说:“美国是纸老虎?我看还是钢的哩!”两者各执己见,似乎都是亲身经历的事,但因只看局部,不看全面,则都有局限性。须知新闻事实是由多方面材料组成的,不从全局看,常会出现围观真实而宏观失实的问题。正像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必将以偏概全。所以选材,不可不慎!
二、新闻选材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讲求报道效果,这是新闻选材的指导思想,并具体体现于下列选材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前已述及,事实材料决定主题。这里要讲的是,主题制约事实材料。新闻构思的核心问题在于对主题的确定和提炼,主题在新闻作品中起主导作用。新闻主题一经确定,就该围绕主题,从严选用能够说明主题的材料,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则应一概舍弃。
《“迟到”的勇气仍可嘉》是1994年3月3日一家晚报发表的通讯标题,也是通讯的主题,报道一普通女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鼓起勇气上交了一年前拾到的金项链。通讯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在选材方面就下了一番功夫。当时拾金过程、环境以及拾金者的平时表现等等,记者都割舍了或者一笔带过,而着力选用的是紧扣和深化主题的材料。如描述拾金未交时的心理压力:“戴在王求兰脖子上的这条金项链,如同枷锁一样沉重”,“她说:‘越戴越感到心里不安,毕竟是别人的东西。’”如刻画“迟到”的勇气:“看到报上、电视里精神文明事迹一幕又一幕……她与丈夫商量,一定要把这桩‘心事’了结,学雷锋题词纪念日又到了,她鼓起勇气付诸行动。”“昨日,记者在武林浴室了解到……一位一年前在该浴室洗澡时捡到一条金项链的年轻妇女,一年后的今天,鼓足勇气将这条”越戴越不安心“的金项链交到了浴室经历沈荣宝的手里。”
二要区别主次,反应实质
事实的各种素材,总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新闻选材,必须提出表面化和枝节性的东西,而把反映事物实质的主要材料抓住,这样才能揭示不同新闻事实的内在特性,准确、鲜明、深刻地表现新闻主题。
实践证明,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不是一种随意性行为,更不能“拾到蓝里都是菜”,必须择其要者而取之。有时候,只能截取其中的“闪光”部分,即最突出、最有特点和新意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片段。如会议新闻常截取其最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一点,速写、特写则取材于一个场面或几个镜头。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只选择与此有关的题材,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主要部分,其他与此无关的素材均应删去。例如1986年5月13日,北京召开“‘六·五’国家科技公关成果总结表彰大会”,许多记者参加了会议并写了会议消息。《文汇报》一位记者慧眼独具,从中捉住了大会上的一个新消息,即国家计委主任在讲话中提到,“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将改变过去的合同制,采取招标、投标制,项目研究资金将投放给中标的单位作为资金。他敏锐地感到当时这个消息的重要新闻价值,于是舍弃了其余的新闻素材,将这个材料单独“曝光”,写了一条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又如有一年,在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个镜头,泰国队的一只巨型风筝放飞时窜落,在场的上百名观众却依然秩序井然,目光毫无嘲笑之意,而是充满友好和善意的安慰;泰国队队员开始沮丧不安,继而吃惊和感动,他们把风筝拼命撑开,露出由中国万里长城和泰国金庙组成的巨幅画面,画面联结处是六个中文大字:“中泰友谊永固。”人们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记者抓住这个重要情节,舍弃了其他素材,写出《中泰友谊永固》的特写,以显示中泰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感,使这篇新闻作品拥有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和一组新颖的题材。
新闻选材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就要求对掌握的事实材料做一番鉴别和分析,该取的取,该舍的舍。《新华日报》发表的《大火无情人有情》,报道大火毁了许其均一家,并夺去了两个女儿的生命,当地干部和群众在党支部带动下,伸出热情的手,帮助许其均重建家园。在这则新闻中,记者没有引用诸如接受教训、加强防火一类的材料,而是深刻表现新形势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