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
好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
好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客观:区分事实和记者个人观点、情感•公正:平衡报道争论各方观点•信源:明确消息来源•清晰:结构清楚、主题鲜明、文字简练•人性:以人为本、有故事真实性准确:事实准确、表达准确、认识正确避免合理想象、夸大、渲染,用词避免歧义,多使用名词和动词,交代消息来源客观报道手法•多用报告(可以查证的事实)少用推论和判断(不表达立场和情感)(区分客观事实与个人主观感觉、判断)•少用修辞和形容词、副词,避免空洞、模糊、抽象的表达方式•平衡:注意事实的两面•言必有据:直接引语、平衡引语用事实说话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新闻规律: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受众需求,作者自我保护,媒介竞争。
如何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说话,背景说话,引语说话、场景、情节,细节说话。
消息基础消息是以概括叙述的方法、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时效性,时间要素要求高。
清晰、简洁(主题单一、不要面面俱到)新近新闻事实(导语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重心前移,常用倒金字塔结构)概述为主(细节处理要简约)导语写作要点1.突出精华。
精华应该是实质内容,即突出新闻要点、事实特点。
例子:实质内容•北京市政府今天就城市规划和外来流动人口召开会议。
北京市政府今天决定把外来人口就业数量限制在100万。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结婚人员同居将会受到通奸罪指控•“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蛋研究方面有新发现”•“科学家最近发现恐龙的智力比人们想象得要高”•“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恐龙的生蛋方式时发现,体形庞大、貌似呆笨的恐龙其实比人们长期想象得要聪明得多:恐龙在保护后代繁殖方面表现了较高的智力”要点+特点•新闻六要素(时、地、人、事、因等)•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2.寻找相关性。
新闻选材的七个方法
新闻选材的七个方法
当新闻工作者选择新闻时,他们会使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确定哪些故事最有价值和最
有趣。
以下是七种通用的新闻选材方法:
1. 时事新闻:时事新闻通常指最近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属于政治,社会或经
济方面。
时事新闻是新闻工作者挑选故事的首要选择,因为这些故事最有可能引起听众的
兴趣和关注。
2. 突发新闻:突发新闻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事件,通常是意外,自然灾害或其他紧
急情况。
在选择突发新闻时,新闻工作者通常会优先考虑事件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
3. 人物故事:人物故事通常专注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成就。
这些故事通常需要
深入调查和采访,以了解可能影响人物的因素。
4. 地区故事:地区故事通常涵盖一个特定地区的事件,主题或趋势。
这些故事可以
是政治,社会或文化的,并可能需要对当地人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广泛采访。
5. 经济故事:经济故事通常涵盖财经方面的新闻,如公司决策,就业趋势或市场动向。
这些故事通常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财经领域的专业知识。
6.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是一系列文章或节目,通常围绕单一主题或话题展开。
这些
故事通常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讨论,并可能与反复审查的多个来源相关。
7. 社会趋势:社会趋势通常涵盖长期趋势或模式,如人口增长,环境问题或社会政
策的变化。
在选择社会趋势的故事时,新闻工作者通常需要对趋势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了解,以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纲要***名词解释***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教学要点
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
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
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
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
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
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
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
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
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新时代新闻选择标准
新时代新闻选择标准
新时代新闻选择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价值标准: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要素,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在选择新闻时,需要考虑这些要素是否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
2. 新闻政策标准: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或媒体机构制定的有关新闻报道的规定和准则。
在选择新闻时,需要遵循新闻政策,确保新闻报道符合相关规定和准则,不违反法律法规。
3. 新闻传媒定位和报道需要:不同的新闻传媒机构有不同的定位和报道需要,因此在选择新闻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定位和报道需要。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更注重娱乐性新闻,而另一些媒体可能更注重政治性新闻。
4. 真实性核查:在选择新闻时,需要进行真实性核查,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
这包括对新闻来源的核实、对新闻事实的查证和对新闻报道的审查等。
5. 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选择新闻时,需要考虑媒体机构的社会责任,避免选择那些可能引起社会争议或负面影响的新闻。
6. 多样性:在选择新闻时,需要考虑多样性,报道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新闻,以反映社会的多元化。
7. 客观性:在选择新闻时,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以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
总之,新时代新闻选择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价值。
新闻写作学
1、新闻写作的规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1)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忠于事实反应事物原貌,这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写作生活中的运用和体现。
(2)新闻表现形式与内容相一致。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
即以事实为本,力求新意,争取时效,并考虑公开传播的效果,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而言,是前提,是根本,是立足之点。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2)是新闻传播必须遵守的原则。
2、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具体要求: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训准确无误。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主要是指数字,史料,背景资料等。
4、新闻所反应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诉。
新闻写作一大忌讳:虚构情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
3、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1、是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坚持独立思考。
2、谋篇布局时避免片面性。
3、在写情节时严禁想当然。
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5、描写要有分寸。
6、注明新闻来源。
7、严格送审制度。
4、怎样使新闻报道写得简短、生动:简短:1、坚持一事一报。
2、主题破小,角度选小,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多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生动: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
1、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写得“具体”就越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关键。
3、新闻报道是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5、读者观念:1、读者关心这个问题吗?2、读者能读完这篇稿子吗?版面观念:1、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
2、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
3、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
1、新闻主题:一篇报道的主旨,整篇报道的灵魂。
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新闻记者采访要求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差异32、分析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差异1、题材的差异: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的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
系列报道多为典型经验报道和成就展示等非事件性新闻。
2、时效性的差异:连续报道注重对事件最新进展,最新状况的跟进报道,在第一时间为观众呈现准确全面的新信息。
系列报道在时效性的要求上并无严格要求,各部分稿件主要按主题的需要组合。
3、报道序列的差异:连续报道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反响的全过程层层跟进报道。
各部分报道之间呈现出因果延续关系。
报道是顺时展开的,次序不可颠倒混乱。
系列报道则是围绕同一主题所展开的不同侧面,不同方面的报道。
它所侧重的是各事物之间的空间横向联系,各报道之间是并列关系,不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
4、传播功能的差异:连续报道关注事件性新闻,满足观众对事件最新发展的信息知情权。
其舆论导向作用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和报道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的。
系列报道则多是指导性很强的典型报道,其舆论导向作用在报道之初便鲜明体现出来,而随着报道系列的逐渐形成也会得到不断加强采访整体规划、现场采访与同期声运用第三章采访整体规划和采访步骤二、采访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选题重点选题策划讲究新颖,追求创意注意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结合日常报道选题策划展开多角度的思维2、选择最佳角度: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选择最佳角度的作用: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变旧闻为新闻三、主题表达与选材(一)新闻素材的不同类型1、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骨干材料;细节材料;一般性材料;画龙点睛的材料2、从新闻素材的性质看事实性素材;数字性素材;视觉性素材;历史文献性素材语言性素材感受性素材(二)新闻选材的原则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四、新闻采访步骤:访前选题;采访策划;采访实施;访后整理第四章现场采访与同期声运用n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新闻写作原则:(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第二节消息的写作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一)动态消息: (二)综合消息: (三)典型消息:(四)述评消息:二、消息写作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
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1、叙述式。
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4.范围较大的问题,核实,角度和口气。
* 访问的要领1. 因人而异,灵活对待2. 把握重点,启发诱导3. 沟通思想,见机行事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访问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 记录的一般要求:A.记要点B.记易忘点C.记疑点D.记有关原话E.记典型情景* 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1. 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2. 溯本求源,寻求物证3. 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4. 技术检验* 观察的特点: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外来语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分为事前观察、同步观察、事后观察观察具有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等特点。
* 现场观察的作用:1. 辨别真伪,收集素材2. 印象深刻,生动再现3. 获得亲知,深化认识4. 触景生情,寄情于文5. 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1. 变动着的事件细节2.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3. 环境气氛与情景4. 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采访是的心理感应规律体现在哪些方面?1. 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2.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3. “自己人效应”与“异已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4. 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特殊的采访方式分类:A. 巡回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D.蹲点采访E.隐性采访* 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1. 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2. 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3. 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如何多方面挖掘“新闻事实材料”?1. 找特点2. 抓问题3. 会透视,透会现象看本质* 怎样找特点?A. 认清形势找特点B. 通过比较找特点C. 具体分析找特点* 抓什么样的问题?A. 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B. 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C. 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 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怎样找问题的根源?一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二是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二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 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1. 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2. 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3. 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4. 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新闻选材的几个要素
新闻选材的几个要素新闻选材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根据某些特定的准则来选择哪些事件应该成为新闻,并且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新闻。
新闻选材关乎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关注度,因此,在选材时需要考虑几个要素。
1.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材的重要标准之一,指的是新闻本身所具备的新奇、突出、有意义和有影响的程度。
新闻报道对于公众有利,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或者改变人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方面的新闻,通常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例如,一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社会重要事件等都属于高新闻价值的事件。
2.时效性时效性也是新闻选材的重要要素之一。
新闻媒体需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重要事件和突发事件等,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公众。
新闻报道需要具备快速、精准的特点,保持新闻的时效性。
3.人性化故事人性化的故事往往能吸引大众的关注。
新闻报道时,不仅要关注大事件,还需要关注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很多时候,人性化的故事能够更好地触发人们的共鸣,甚至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4.地域性地域性也是新闻选材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新闻媒体需要关注到有代表性的区域,包括国内和国外地区,根据地域性选择事件和故事。
例如,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新开发的旅游区、地方政治事件等等。
5.信息源可信选择可信的消息来源,也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新闻媒体应当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核实和比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否则会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声誉。
总之,新闻选材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以上几个要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媒体应该注重公共利益,追求新闻的价值,保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尊重道德、法律和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观。
新闻选材的七个方法
新闻选材的七个方法
1.关注时事热点:选取与当前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相关的新闻,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2.社会公益:关注社会公益和人民群众生活,选取对人民群众有实际帮助的新闻,强化新闻的价值观向心。
3.独家报道:重点关注独家新闻,探究深度报道,突显独家价值,提高读者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4.文化艺术:关注文化艺术类新闻,选取精彩的文艺批评、文化活动报道,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5.财经金融:关注财经金融类新闻,选取有关企业、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新闻,帮助读者了解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
6.科技创新:关注科技创新类新闻,选取有关科技发展、创新成果、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新闻,让读者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体育竞技:关注体育竞技类新闻,选取有关体育赛事、运动员等方面的新闻,提高读者的体育兴趣和健康意识。
- 1 -。
新闻选材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选材的几个基本要素
1. 新闻的选材要紧扣时间
新闻是时效性强的信息,因此在选材时要注意与当前时事紧密挂钩。
一方面应该关注国内外重要事件和突发情况,及时搜集相关报道;另一方面可以参考各大媒体频道的推荐,以及社会热点和民生话题等。
2. 新闻的选材要突出价值
新闻要服务于公众,具有明显的价值性与意义。
在选材时,应该
尽可能选择对公众生活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事件或故事,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新闻。
3. 新闻的选材要关注受众需求
新闻的选材还要根据不同媒体及受众的需求进行。
不同媒体的受
众对象、报道方式、报道角度等有所不同,应该针对受众进行精准定
位和选题。
比如,社交媒体对轻松、有趣的新闻更感兴趣;而传统媒
体对严肃、深度的新闻更为重视。
4. 新闻选材要遵循价值判断
新闻的价值判断是新闻编辑的心理活动,通过主观判断来把握新
闻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在选材时,应该遵循事实客观、平衡公正、正
面宣传等原则,不偏不倚地进行价值判断,确保新闻内容的质量和可
信度。
正确的选材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新闻的关注度和传播力度。
要想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时代性、价值性和传播性,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闻行业的技巧和规律。
新闻选材基本要素
新闻选材基本要素
新闻是一种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它塑造了我们的思想、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而新闻选材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下面是新闻选材的基本要素:
1. 时效性:新闻应该是最新的、最有影响力的。
2. 新奇性:新闻内容要有创新、有新意,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 价值性:新闻选材要有社会价值,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4. 真实性:新闻内容要真实可信,不能出现虚假报道。
5. 视野性:新闻选材要覆盖全面,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
6. 合理性:新闻的选材应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伦理规范。
以上是新闻选材的基本要素,新闻在选材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才能实现新闻传媒的价值。
- 1 -。
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
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一、新闻选材的含义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一是指选材的范围。
首先,要区分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
承认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这是从哲学角度强调意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但在具体实践中,并非所有事实均能构成新闻,只有当某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时候才会转化为新闻事实,因而新闻价值是区分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的试金石。
新闻选材的范围,只能限定在新闻事实的材料之中。
其次,要区分新闻素材与新闻题材。
素材,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查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件有用的种种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等等。
新闻素材虽然都和新闻事实有关,但因受到新闻主题、新闻体裁和记者个人写作习惯的制约,决不可能兼收并蓄,全部写进新闻作品里去。
换句话说,它只是一堆供人筛选的原材料,而不是准备组装的零部件。
题材,对于新闻写作来说,则是指记者经过反复思考,根据报道规律,围绕写作目的,确定新闻主题,在此基础上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而选出来的准备写进新闻作品里去的材料。
只有新闻题材,才能构成新闻作品的实际内容。
二是指选材的过程。
选材的过程,就是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取舍及其使用的过程。
一般说来,从采访到定稿必然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提炼主题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对素材的筛选,经过筛选,决定取舍。
筛选,通常是把新闻主体事实、重要数据、典型细节或事例、必不可少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的具体材料选做新闻题材。
筛选,还要认定入选材料的使用价值,价值大的重点描述,次之则一般记叙,再次一点的便点到为止或一笔带过。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
因为选材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到社会传播的过程。
只有准确、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事实,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如果需参才失实,或是不能主动、深刻地反映事实真相,传播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选材的原则
选材的原则
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受众的反应。
为了让文章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选材。
1. 选取热门话题:选择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或深受关注的话题作为选材,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关注热门话题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时代前沿,探讨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议题。
2. 挑选有趣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案例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选取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并结合细节和情感表达,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 考虑多样性:在选材时,我们要关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多样性的选材可以使文章更全面,充满争议的选材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4. 深入调研:在选材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获取可靠的、权威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为文章提供确凿的事实和数据支持。
深入调研还可以使我们对选材有更好的把握,保证文章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5. 关注读者需求:选材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阅读体验。
在选材时,我们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与他们相关的话题,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进行选材的定位和创作方式。
综上所述,选择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选材,需要关注热门话题,挑选有趣的案例,考虑多样性,进行深入调研,并关注读者需求。
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选材,写出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文章。
新闻采写基础
新闻采写基础知识范围:1、信息交流与新闻的传播信息是任何过程和客体中差异性的反映。
2、新闻和新闻采写活动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而后有新闻,两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新闻采写与写作的功能,说到底,就是对事实的认识和反映功能。
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二者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
(2)新闻反映客观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动;二、腿脚能奔;三、耳能听;四、手能写。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
要求:正确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第一章新闻采访与记者第一节采访的性质、特点及作用一、采访和采访的性质采访的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察、查证。
新闻采访,作为采集新闻素材和访问采访对象的合称,是指新闻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
采访的性质是以客观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新闻性2、突击性3、灵活性4、持续性三、新闻采访的作用1、发现和落实线索2、取得一手材料3、增进感性认识4、核对新闻事实第二节采访的原则和工作路线一、采访活动原则二、采访工作路线采访工作路线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1、到第一线去2、重要的是“心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心实意地同群众打成一片,对客观事物作由表及里的分析,建立采访点。
)第三节采访: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一、记者及其历史沿革二、记者的职责和使命1、记者的职责(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新闻写作(中传)
一、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一、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要求: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1)确有其事(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2、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3)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1、体制性失实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2、经济性失实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3、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1)故意失实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2)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三、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1、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2、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
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3、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1)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选材原则与要求一、新闻选材的含义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一是指选材的范围。
首先,要区分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
承认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这是从哲学角度强调意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但在具体实践中,并非所有事实均能构成新闻,只有当某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时候才会转化为新闻事实,因而新闻价值是区分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的试金石。
新闻选材的范围,只能限定在新闻事实的材料之中。
其次,要区分新闻素材与新闻题材。
素材,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查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件有用的种种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等等。
新闻素材虽然都和新闻事实有关,但因受到新闻主题、新闻体裁和记者个人写作习惯的制约,决不可能兼收并蓄,全部写进新闻作品里去。
换句话说,它只是一堆供人筛选的原材料,而不是准备组装的零部件。
题材,对于新闻写作来说,则是指记者经过反复思考,根据报道规律,围绕写作目的,确定新闻主题,在此基础上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而选出来的准备写进新闻作品里去的材料。
只有新闻题材,才能构成新闻作品的实际内容。
二是指选材的过程。
选材的过程,就是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取舍及其使用的过程。
一般说来,从采访到定稿必然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提炼主题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对素材的筛选,经过筛选,决定取舍。
筛选,通常是把新闻主体事实、重要数据、典型细节或事例、必不可少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的具体材料选做新闻题材。
筛选,还要认定入选材料的使用价值,价值大的重点描述,次之则一般记叙,再次一点的便点到为止或一笔带过。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
因为选材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到社会传播的过程。
只有准确、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事实,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如果需参才失实,或是不能主动、深刻地反映事实真相,传播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另一方面,新闻事实乃至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
再一方面,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的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有一个目的性问题。
所以从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材料,到选择的倾向性和目的性要求,都有一个认真选材的问题。
华山同志曾谈过这样的情况,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的记者一过江就跟上穿插作战部队,一连三个战役,都是插到敌人中间猛追猛打,耳闻目睹的莫不是敌人狼狈逃窜的情景,于是她就说美国军队“不堪一击”、“比国民党军队还好打”、“打美国佬好比吃烧饼”,诸如此类的报道都出现了。
也有的记者,在朝鲜总是跟在狙击部队,俘虏见得不多,炸弹却挨得不少,于是有人对胜利前途怀疑起来,说:“美国是纸老虎?我看还是钢的哩!”两者各执己见,似乎都是亲身经历的事,但因只看局部,不看全面,则都有局限性。
须知新闻事实是由多方面材料组成的,不从全局看,常会出现围观真实而宏观失实的问题。
正像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必将以偏概全。
所以选材,不可不慎!二、新闻选材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讲求报道效果,这是新闻选材的指导思想,并具体体现于下列选材原则: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前已述及,事实材料决定主题。
这里要讲的是,主题制约事实材料。
新闻构思的核心问题在于对主题的确定和提炼,主题在新闻作品中起主导作用。
新闻主题一经确定,就该围绕主题,从严选用能够说明主题的材料,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则应一概舍弃。
《“迟到”的勇气仍可嘉》是1994年3月3日一家晚报发表的通讯标题,也是通讯的主题,报道一普通女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鼓起勇气上交了一年前拾到的金项链。
通讯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在选材方面就下了一番功夫。
当时拾金过程、环境以及拾金者的平时表现等等,记者都割舍了或者一笔带过,而着力选用的是紧扣和深化主题的材料。
如描述拾金未交时的心理压力:“戴在王求兰脖子上的这条金项链,如同枷锁一样沉重”,“她说:‘越戴越感到心里不安,毕竟是别人的东西。
’”如刻画“迟到”的勇气:“看到报上、电视里精神文明事迹一幕又一幕……她与丈夫商量,一定要把这桩‘心事’了结,学雷锋题词纪念日又到了,她鼓起勇气付诸行动。
”“昨日,记者在武林浴室了解到……一位一年前在该浴室洗澡时捡到一条金项链的年轻妇女,一年后的今天,鼓足勇气将这条”越戴越不安心“的金项链交到了浴室经历沈荣宝的手里。
”二要区别主次,反应实质事实的各种素材,总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新闻选材,必须提出表面化和枝节性的东西,而把反映事物实质的主要材料抓住,这样才能揭示不同新闻事实的内在特性,准确、鲜明、深刻地表现新闻主题。
实践证明,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不是一种随意性行为,更不能“拾到蓝里都是菜”,必须择其要者而取之。
有时候,只能截取其中的“闪光”部分,即最突出、最有特点和新意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片段。
如会议新闻常截取其最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一点,速写、特写则取材于一个场面或几个镜头。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只选择与此有关的题材,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主要部分,其他与此无关的素材均应删去。
例如1986年5月13日,北京召开“‘六·五’国家科技公关成果总结表彰大会”,许多记者参加了会议并写了会议消息。
《文汇报》一位记者慧眼独具,从中捉住了大会上的一个新消息,即国家计委主任在讲话中提到,“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将改变过去的合同制,采取招标、投标制,项目研究资金将投放给中标的单位作为资金。
他敏锐地感到当时这个消息的重要新闻价值,于是舍弃了其余的新闻素材,将这个材料单独“曝光”,写了一条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
又如有一年,在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上,曾经出现这样一个镜头,泰国队的一只巨型风筝放飞时窜落,在场的上百名观众却依然秩序井然,目光毫无嘲笑之意,而是充满友好和善意的安慰;泰国队队员开始沮丧不安,继而吃惊和感动,他们把风筝拼命撑开,露出由中国万里长城和泰国金庙组成的巨幅画面,画面联结处是六个中文大字:“中泰友谊永固。
”人们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记者抓住这个重要情节,舍弃了其他素材,写出《中泰友谊永固》的特写,以显示中泰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感,使这篇新闻作品拥有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和一组新颖的题材。
新闻选材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就要求对掌握的事实材料做一番鉴别和分析,该取的取,该舍的舍。
《新华日报》发表的《大火无情人有情》,报道大火毁了许其均一家,并夺去了两个女儿的生命,当地干部和群众在党支部带动下,伸出热情的手,帮助许其均重建家园。
在这则新闻中,记者没有引用诸如接受教训、加强防火一类的材料,而是深刻表现新形势下农民新的时代精神。
正如一位农民说的:“现在大家都开始富起来了,我们不能让许其均一家掉队。
”新闻以生动的令人信服的事实,驳斥了当时所谓“农村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社员心散了,风格低了”这种论调。
又如《工人日报》曾报道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拖航中翻沉,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事情。
此事并不是给死者加上“英雄”桂冠和开个追悼会就能开脱责任的,因为事件发生绝非偶然,是有关领导长期不重视安全生产,不尊重科学,不严格执行规章的必然结果;加上时候又不如实报告情况,欺上瞒下,强行统一思想,企图掩盖矛盾,并给事故调查设置障碍。
这种情况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极大。
因此,选材角度应从事实的根本原因方面去挖掘,以抓住读者最关系和政策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这篇报道正是这样作的。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记者在采访时,素材越多越好,以便留有余地。
写作时相反,取材少而精,要选用能说清问题的典型材料,事例也不再多,力求以一当十。
新闻的内容充实、丰富,并不是单纯指事实材料多、例子多,而是指选用的事例能够充分地深刻地说明新闻的主题。
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用一个例子能够说明问题,就不要引用第二、第三个例子,类似的例子多了反而显得累赘,关键在于事例要生动、典型、有代表性。
前面讲到过的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尽管某些“合理想象”成分不适用于新闻写作,但作为一篇很有影响的作品,又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其中就包括事例的精选。
全文仅用三个事例,却能分别代表志愿军战士的个体与群体、深爱与深恨、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这三队不同层次的矛盾统一体,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思想和伟大精神得到生动而深刻的表现。
新闻写作,实际上是一种选择与表现新闻事实的艺术。
有较高业务能力的记者,透视社会的视角往往是“立体状”的。
他们可以根据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按报道需要,依照各种材料的性质和价值,进行多层次排列,从中选择最适宜的材料,使材料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意见重大的新闻事实发生后,记者可以立即写出动态新闻,告知人们发生了什么大事;接着又可根据采访掌握的目击性现场实况材料写出速写、特写等形象性新闻,使人们得到现场实况的了解;随着新闻事实的发展,真相逐渐暴露,记者又可写解释性新闻、典型新闻、背景新闻、新闻述评等深度报道,反映事实产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但有一条原则是共同的,即必须选择该新闻最能说明问题、最有价值的材料,选择最有意义的事例。
三、新闻选材的要求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体现新闻价值,并善于运用新闻规律,有效地进行新闻宣传。
新闻选材有四方面具体要求。
1.选新鲜生动的材料新闻选材要选新鲜生动的,即新近发生又富有新意的事实材料。
所以就选材而言,应当喜新厌旧,舍远求近。
同时,要求材料生动,引人入胜。
《江西日报》关于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的报道,在选材上就很注意新鲜生动的要求。
国际鹤类基金会经过调查宣称:当前世界只有3200只白鹤,它们已被列为时间诶濒临灭绝的重要珍禽之一;江西鄱阳湖突然出现庞大的白鹤群,其中最大的一群达到409只,其信息质量之高异乎寻常,所以消息已发表《江西日报》关于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的报道,在选材上就很注意新鲜生动的要求。
国际鹤类基金会经过调查宣称:当前世界只有3200只白鹤,它们已被列为时间诶濒临灭绝的重要珍禽之一;江西鄱阳湖突然出现庞大的白鹤群,其中最大的一群达到409只,其信息质量之高异乎寻常,所以消息已发表友来鄱阳湖观看难得一见的白鹤群。
《新民晚报》报道《郁达夫北海真相大白》,新闻中选用的也是新发现的事实材料。
中国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军队杀害于印度尼西亚。
但是怎样被杀害的一直是个谜。
1985年9月17日在浙江富阳召开的郁达夫烈士殉难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日本横滨大学教授铃木正夫当中公布了经过多年调查而获得的郁达夫被害真相,自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2.选用积极作用的材料我们强调选用具有积极作用的新闻事实材料,目的是使受众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
《北京日报》刊载的《京郊出现“科学热”》,报道北京郊区农民迫切要求科学种田,纷纷邀请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粮食作物栽培教研室教师培训农村科技人员,应用推广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