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就是强调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创新。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切合实际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教学中选择切实可行的目标,奠定创新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进行观察,思考“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大部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时,提出疑问“再动手剪一剪,想一想,还有可能得到什么图形?”同学们立即开展开讨论,以小组合作进行验证,最后得到结论,沿着高剪开还可能得到正方形,如果换个方向斜着剪还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又追问“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相当于圆柱的什

么?”这样学生加深了对圆柱侧面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为12.56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学生因为经过实践操作懂得了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因此,学生能很快求出这题的答案,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2.56÷3.14÷2=2(厘米),因此圆柱的底面积为:3.14×2×

2=12.56(平方厘米)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的人格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言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如在一年级《九宫填数》的教学中,请小朋友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一摆,使三个数连加的和是6,出现了多种摆法:

①1+2+3=4 ②2+1+3=6

③3+1+2=6 ④2+2+2=6

⑤1+3+2=6 ⑥2+3+1=6

⑦3+2+1=6

我让学生自己摆算式然后交流,学生交流了多种摆法,收到了多

向的反馈信息,促使“创新”思想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发,只有这样,学生对事物的强烈兴趣和敢创、敢做、自尊、自信等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应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诱发学生创新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该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30件,还剩多少件?”我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编题如下:(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30件,还剩几分之几?(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3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3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我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①25×4×8

②25×2×16

③25×30+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这样经常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广开思路,萌发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打造创新的钥匙

爱因斯坦断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如此,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等特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为什么。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包括零可以吗?又如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后,有位学生问: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能不能也用侧面积加上底面积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像这样的问题提得好,教师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五、改革评价的方法,加强创新测试

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同时,要相应地改革教育教学

质量的评价方法,加大创新教育内容的考试分值,一次来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调动创新思维,鼓励创造发明。在日常的学习和测试中,提倡解题思路有创新,学习方法有创新,参加实践活动有创新,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在总结活动或劳动时,对有创新的学生提出表扬,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提高智力,增强能力,培养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知识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引导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的“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创设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