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景物来传达情感,但在具体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作者展示内心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感的表达。
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描写景物,并且情感与景物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一个傍晚的夕阳下散步时,蓝天、白云及夕阳的美丽景色会使我们即兴产生柔和、温暖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夕阳的色彩、光线以及周围的景物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他可能会用柔和的句子描述夕阳的橙红色、夕阳照亮大地的一瞬间等,从而唤起读者内心同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融入情感来描写景物。
这种方式更加强调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联性,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使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与借景抒情不同的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多地注重景物与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是描绘它的形态、颜色等,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或者特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
举个例子,当一位小说中的主人公感到孤独和失落时,例如在一个冬日的雪景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飘雪的节奏、雪花的纯洁和寒冷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作者可能会用“孤独的雪花在寂静的夜空中飘荡”来表达主人公心中的寂寞。
两者之间的区别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传递上。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更强调景物本身的描写,情感与景物相对独立;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则更注重情感与景物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 情感传递: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特点与人物的情感相互联系来传递情感,使读者能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情感。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其用旳无奈而忧伤旳情怀。
3、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旳体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利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旳手法,
(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
得飞来采掇菊花旳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
帝就要变化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旳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
分析。
答:诗人利用了寓情于景旳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旳涧边幽草,无
意居高媚时旳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旳悠闲
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旳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
放。
(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旳惋惜和不平之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体现了自然之美— —长江流域旳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 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 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旳船儿 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旳神情。 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旳帆影消失时旳 情景。这里,借景抒情,体现了人情之美—— 诗人与孟浩然旳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旳 友谊。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旳主观思想和感情
融合在有声有色旳景物描写中,如王夫之《姜 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 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 染上了诗人浓郁旳主观感情色彩。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含义及区别
1.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山水、花草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强调了景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通过交融表达诗人的感受和体验。
2.情景交融:景物与情感互相交融,既描绘了景物的美好,又映衬出人物的情感。
情景交融强调了景物和情感的相互作用,通过描绘景物的,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寓情于景的意义及特点
1.寓情于景:将情感置于景物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景物成为情感的象征和映照,通过景物的形象和意象,传达出诗人或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寓情于景强调了景物的象征意义,通过景物来表达抽象和复杂的情感。
2.寓情于景的特点:寓情于景突出了对景物的感知和体验,注重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表达。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象征意义的
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寓情于景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美丽,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都是以景物为媒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但寓情于景则更加注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强调了景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而寓情于景则注重景物本身的意义和象征性,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景情关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区别
景情关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教。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
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
·触景生情·(景在情先·先有景,后有情)《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情景交融·(景与情结合紧密,密不可分。
)天净沙·秋思元曲·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四句寓情于景,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整首曲情景交融。
)《代赠二首·其一》【晚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寓情于景·(情感隐含)(读后,见景不见情。
相对而言的直观印象。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以及“寓情于景”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在表现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上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手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将自己的情感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借景抒情往往需要作者通过对景物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描写,使其与情感产生契合,从而将情感化为景物的写意。
景物在借景抒情的过程中起着承载情感和情绪的作用。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相比,更加注重独立的景物描写和自身情感的表达。
在借景抒情中,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而人的情感通常是以景物为背景的一种情绪体验。
通过对景物的观察、描写和表达,文学作品能够增强情感的力度和深度,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情感在特定的情景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往往需要作者通过创造一个特定的场景,将情感与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情景交融相比借景抒情更加注重情感与景物的融合与协调。
在情景交融中,情感与场景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相互加强。
通过特定的场景设置,作品中的情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情感的表达更加具体而立体。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氛围来表达或烘托情感,不同于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加注重通过景物的变化来间接表达情感,使读者在感受景物的能够感受到深层次的情绪。
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不局限于人的情感,而是更加关注情感对景物的影响,将情感通过景物的变化和描写直接体现出来。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可以刻画出情感的状况,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为景物所带来的变化和氛围。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寓情于景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用来表达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系。
借景抒情注重将情感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景交融强调情感与特定场景的融合与协调;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氛围来间接表达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一、借景抒情的定义与特点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
它注重的是将文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作为情感的表达载体。
借景抒情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
1.借景抒情的定义: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作品中,作者利用自然景观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景观的描绘来展示出来。
2.借景抒情的特点:(1)自然景观的描写:借景抒情重点在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对景观的描绘来凸显作者的情感。
(2)情感的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景观的描写中,从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情景交融:景观与情感之间形成一种交融,使得景观成为情感的符号和表达工具。
二、情景交融的定义与特点情景交融是指将情感与具体的场景相结合,通过对场景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同于借景抒情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情景交融更加注重将情感与特定场景的融合。
1.情景交融的定义: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情感与具体场景相结合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场景和物体的描绘,来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情景交融的特点:(1)具体场景的描写:情景交融注重对于具体场景、环境以及物体的描写,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情感的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含于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之中,通过场景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场景与情感的融合:情景交融中,情感与具体场景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作品的表达。
三、寓情于景的定义与特点寓情于景是指通过对具体的场景进行情感的表达。
相比于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加注重情感本身的表达,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场景的描绘。
1.寓情于景的定义:寓情于景是一种将情感融入到具体场景之中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场景的描绘来传达情感。
2.寓情于景的特点:(1)情感的表达:寓情于景注重对情感的直接表达,将情感融入对场景的描绘之中,使得情感得到充分的展示。
借景抒情的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的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的四种形式如下: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借助其他景物或事物。
例如,“我爱这美丽的自然风光,它让我感到无比的平静和愉悦。
”
2.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使情感和景物融为一体。
例如,“满园春色让我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
3.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抒情方式,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互相渗透,使两者无法分离。
例如,“在月光下,湖面波光粼粼,我的心也随着波澜起伏,仿佛我们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
4.借景寄意借景寄意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某种深刻的寓意或哲理。
例如,“一片落叶在风中飘荡,它不仅是一颗死去的树,更是生命的循环和永恒的象征。
”。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情景交融和寓情于景都是写景抒情的一种方式,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情景交融,即是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感情、思想相互融合,让景物在人的感情的映衬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此时,作家并不是将自然景物单纯地描述出来,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使读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太湖景色,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还呼应了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情感、悲欢离合,让读者更加体味到红楼梦的深刻内涵。
寓情于景,就是通过景物来情感抒发。
作家不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种方式,需要作家具备极高的艺术修养,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把握要求都非常高。
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诗中金色的阳光、绿色的树叶、蓝色的海洋等景物都是作者内心感受的外在体现,诗歌之间默默传递着作者的情感。
两者的区别在于,情景交融更注重外在形式的描绘和情感的映衬,而寓情于景则更注重内在感受的表达和景物的体现。
在情景交融中,景物是情感的载体,而在寓情于景中,情感是景物的表现。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描写一个叶子,情景交融的描写可能会让这个叶子变得非常有灵性,比如「叶子轻轻摇晃,像是在跳舞,似乎能感受到它的快乐和欢笑。
」而寓情于景则可能突出叶子的色彩、形态和构造,比如「绿叶似一抹清新,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越发娇嫩,脉络清晰可见,仿佛一件艺术品。
」在文学创作中,这两种方式都可以灵活运用。
当我们要情感抒发时,可以使用寓情于景,让景物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感悟;当我们要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时,可以使用情景交融,让景物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当然,这也需要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需要而有所变通。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3)“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评)2、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新高考法2010-10-15 0803“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区别并不大,但不是没区别。
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情感在流露。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的情感,但实际上有的情感。
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
景就情,情就景。
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XXX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如XXX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XXX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XXX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XXX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XXX。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XXX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XXX《谢亭送别》“XXX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寓情于XXX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第一章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概念1.1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借用自然景观或其他景物来表达情感,将情感融入景观之中,使得情感得以宣泄和抒发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借景抒情,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感知景观来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得景观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2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将情感直接融入场景中,通过独特的布局、设计和装饰手法,创造出具有特定情感表达的场景。
情景交融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和感知,通过设计和布置来营造出与情感相应的氛围和氛感。
第二章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差异2.1 表达方式不同借景抒情通过借用外部景观或景物来表达情感,一般是在景观之前进行情感的宣泄和抒发。
而情景交融则是通过将情感直接融入场景中,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置来表达情感。
2.2 着重点不同借景抒情注重的是景观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共鸣与联动,通过欣赏、感知景观来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情景交融注重的是通过设计和布置创造出与情感相应的氛围和氛感,使得人们在情景环境中感受到特定的情感体验。
2.3 所需条件不同借景抒情主要依赖于外部景观或景物的存在,通过与其产生的情感共鸣来进行情感的抒发。
情景交融则需要通过设计和布置来创造出与情感相应的氛围和氛感,需要更多的策划和安排。
第三章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应用范围3.1 借景抒情的应用范围●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中的景物描绘和抒发情感●园林设计中通过自然风景的运用来表达情感●摄影、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通过景观的选择和构图来表达情感3.2 情景交融的应用范围●影视作品中的场景设计和布置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婚礼、生日派对等活动中通过装饰和布置来营造浪漫、欢乐等特定情感●餐厅、咖啡馆等商业场所中通过环境设计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附件:________本文未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版权:________指法律规定的对作品的独占性使用权,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三者区别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其不同在于: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不同.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
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
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1·引言介绍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概念,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2·借景抒情2·1 定义解释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情绪的一种写作技巧。
2·2 特点描述借景抒情的特点,如景物与情感相互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等。
2·3 例子提供一些借景抒情的实例,展示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1 定义解释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指将情感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的写作方式。
3·2 特点描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例如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影响,写作中的意境塑造等。
3·3 例子提供一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实例,展示情感与景物的融合方式。
4·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4·1 角度分析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角度不同,借景抒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注重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4·2 写作手法比较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更倾向于用景物来传达情感,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描绘景物。
4·3 效果讨论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如借景抒情鲜明直接,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加细腻真实。
5·本文涉及附件列出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并简单介绍每个附件的内容和作用。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罗马法对罗马法的定义和解释。
6·2 诉讼权利对诉讼权利的定义和解释。
6·3 合同法对合同法的定义和解释。
7·结束语总结全文所讨论的内容,并强调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重要性。
2020例谈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三者的不同之处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
(如欢乐、悲哀、苦
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
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二、区别
(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2020年最新
例谈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三者的不同之处
古诗词鉴赏题中时常出现“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等词语,这三者 是否同一概念?它们有何不同,许多同学不甚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念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 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但是仔细分析后
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举例
【例 1】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注 ]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
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
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例 3】 题菊花 黄巢
景情关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区别
景情关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
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
·触景生情·(景在情先·先有景,后有情)《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情景交融·(景与情结合紧密,密不可分。
)天净沙·秋思元曲·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代赠二首·其一》【晚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寓情于景·(情感隐含)(读后,见景不见情。
相对而言的直观印象。
)(寓:寄寓,寄托。
)枫桥夜泊/ 夜泊枫江【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
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
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
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
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
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
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
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评)2、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情景交融的近义词成语
情景交融的近义词成语
1. 触景生情:看到眼前的景象而引发内心的情感。
造句:他重回故乡,看着熟悉的街道,不禁触景生情,眼眶湿润了。
2. 寓情于景:把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
造句:那幅画真是寓情于景,让人能感受到画家当时的喜悦之情。
3. 情景合一:情与景完全融合在一起。
造句:这部电影做到了情景合一,让观众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呀!
4. 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造句:她站在山顶,望着远方,借景抒情,心中的惆怅似乎也减轻了一些。
5. 物我交融:外界事物与自我情感交融在一起。
造句:在那片森林中,他感觉自己与自然物我交融,好不快活!
6. 情随景迁: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变化。
造句:他的心情还真是情随景迁,到了海边就变得格外开朗。
7. 景中含情:景色中包含着情感。
造句:那首诗真是景中含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8. 以景衬情:用景色来衬托情感。
造句:电影里用阴沉的天气以景衬情,突出了主角内心的压抑。
9. 情景互映:情景之间相互映照。
造句:他们的舞蹈真是情景互映,完美地诠释了那段动人的故事。
10. 景情并茂:景色和情感都很丰富。
造句:这篇文章景情并茂,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啊!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成语都很好地体现了情与景的紧密联系,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让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法,能够为作品赋予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而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三种不同的方式,它们在表达情感与意境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区别。
借景抒情一词源于宋代文人苏洵的《赤壁赋》中的“借船抒怀”,意为通过借用外界景物的形象与意境,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情感。
借景抒情的重点在于借助外物来凸显内心情感,将作者的感受与景物相结合,产生一种动人的描写效果。
例如,在描述爱情时,可以借用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或者冬天的寒风来表达情感的柔美、变幻或者寒冷。
借景抒情能够通过景物的色彩、声音、质感等方面,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些相似,也是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但其重点在于情感与景物的交织与融合。
即将描述的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互相衬托、共同展现。
这种方式常见于诗歌创作,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与意象描写,将情感与景物的特点相互渗透、相互强化。
例如,“夜空中点燃了繁星,仿佛是无数心灵在歌唱”,情感与景物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抒情动人。
而寓情于景则强调情感存在于景物之中,但并不是直接借用景物来抒发情感。
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反应,暗示或隐喻出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或思考。
这种方式常见于小说或散文,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和人物的行为、对话来暗示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例如,在描写一个寂寥的冬夜时,可以通过描写一座萧瑟的古桥、村庄中燃烧的篝火,以及人物的神情和对话,来传达出内心孤寂与渴望的情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强调通过借用外界景物的形象与意境来抒发情感,情景交融则是通过情感与景物的交融与融合来展现情感的深度与细腻,而寓情于景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反应,暗示或隐喻出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或思考。
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与要求下,能够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1、借景抒情
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
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
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
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
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
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
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
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
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
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
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借助对春雨“知”“潜”“润”“重”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惊喜不已之情和对春雨无私品格的赞美。
3、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
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杨柳又绿,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4、情景交融,既是“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形成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抒情方式。
它一边表达情感,一边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景情无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
情景
交融的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于“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开头直接将愁绪表达于“无言独上西楼”之中,接着用“月如钩”表达一种月光朦胧,凄清的意境,第三句用“寂寞”统领整个情感,梧桐寂寞,深院也寂寞,心中的寂寞与环境的寂寞交融在一起,相互烘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寂寞之情。
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情在景先,写景是次抒情是主。
作者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读完之后,给读者的感受是情“强”而景“弱”。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景里面的,侧重“寓”,没有刻意去“借”,只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给读者的感受是景“强”而情“弱”。
触景生情,景在情前,见到某一景物或场景,引出诗人的某种情感。
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的主要区别在“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情景交融,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是“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形成的结果。
作为抒情方式,它既写景,又抒情,景情无主次之分,景情相互烘托,相得益彰。
三、关于“景”“情”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步骤
1、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某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先答出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种手法,最后指出用了这手法所起的作用。
2、这首诗或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某两句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但不要繁琐(用现代汉语翻译诗句)。
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用的词语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表达出作者因什么而产生的何种思想情感,如欢乐、愉悦、激动、忧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闲适、恬淡等。
四、迁移练习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祜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
一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和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出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凄凄,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