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及其运用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da35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3.png)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在我读完《功利主义》这本书后,我对功利主义这一伦理学派的理论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应用和限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应用领域以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这种以实际结果为导向的伦理观念,强调以最大化整体幸福为目标。
它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其本身的性质。
这使得功利主义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伦理观念。
功利主义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个人道德决策、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
在个人道德决策中,功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权衡不同行为的后果,选择最能带来幸福的行为。
在政策制定中,功利主义可以作为一个指导原则,帮助政府制定最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
在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功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功利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功利主义可能忽视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由于其追求整体幸福最大化的原则,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可能被牺牲或忽视。
其次,功利主义可能导致少数人的牺牲。
由于追求整体幸福最大化,少数人的利益可能被忽视,这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最后,功利主义的计算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准确地计算不同人的幸福程度,以及如何权衡不同人的利益,都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在我个人看来,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它强调实际结果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关注行为的后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功利主义存在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和调整。
在个人道德决策中,我们可以考虑功利主义原则,但也要兼顾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在政策制定中,我们可以借鉴功利主义的思想,但也要考虑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在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我们可以追求整体福祉的最大化,但也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总之,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对于我们思考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我们也不能将其视为唯一的准则,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以实现更全面和平衡的判断。
功利主义: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
![功利主义: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20c455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2.png)
功利主义在道德哲学中的理论地位
功利主义是一种后果主义道德理论
• 强调行为的结果和价值
• 与义务论和德性伦理学相对立
功利主义在道德哲学中的重要性
• 为道德判断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
• 对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功利主义在当代道德哲学中的争议与讨论
功利主义面临的挑战
功利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 如何解决效用最大化的难题
• 如何在政策制定中实现长期的幸福和可持续发展
04
功利主义的优缺点及其对公共
政策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优点及其对公共政策的积极影响
功利主义的优点
• 为道德判断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
• 有助于实现最大幸福和公平分配的目标
功利主义对公共政策的积极影响
• 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功利主义的缺点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
功利主义的缺点
功利主义对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
• 可能导致公平问题和短视行为等问题
• 可能导致政策制定的片面性和短视性
• 如何在政策制定中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 可能影响社会的长期幸福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公共政策中合理运用功利主义原则
如何平衡功利主义与其他道德哲学理论
• 如康德主义和德性伦理学等
• 实现政策制定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如何克服功利主义在公共政策中的潜在问题
• 如公平问题和短视行为等问题
• 通过制度设计和伦理教育等手段来解决
05
功利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
与启示
功利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功利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
功利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 受到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功利主义及其影响考略
![当前社会的功利主义及其影响考略](https://img.taocdn.com/s3/m/2dfcf72d4b35eefdc8d33330.png)
当前社会的功利主义及其影响考略2013年01月15日15:48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387期)【摘要】文章对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功利观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社会功利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客观正视功利主义对现代中国社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强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只有将集体主义与功利主义进行全面的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文化视域功利观现代主义客观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功利观及其影响中国人眼中的功利观。
功利主义,是一种将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进行衡量的伦理学说,这一理论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有学者将功利主义理解为唯利主义,将这两种状态置于同等的位置,但事实上,唯利主义只能作为功利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最极端形态。
从追求上来说,功利主义追求物质利益,但是对精神价值却没有加以否定和排斥。
现实生活中,人们片面地将功利主义理解为追求个人的功利和幸福,这样一种个人主义的观念是错误的,并且是不完整的。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中,“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是人生最大的追求,这也成为了大多数中国孩子从小就刻苦努力读书的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多数中国人在行为取向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在功利观的影响下,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往往发生了偏离。
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功利观。
中国文化的内涵非常广阔,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首先是以自然经济和农耕经济为基础,以封建统治和集权统治为骨架,以家族本位或群体本位为思想观念的社会文化形态。
讨论中国文化也就是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重情感轻理性,在这种价值观面前,不讲道理,不讲科学,没有逻辑,一切从人情关系出发;重群体轻个人,在这种价值观面前,个人的权利、价值、尊严都是不存在的,个人淹没在群体之中;重道德轻法律,在这种价值观面前,由于道德和法律浑然一体,法律没有从道德中分化出来,因此一方面是道德原则支配社会生活的一切,道德成为治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是本该属于道德领域的事又用法律手段处理;另外,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还体现出重道义轻利益、重平等轻自由、重政治轻经济等内容。
政治社会学--功利主义
![政治社会学--功利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002670bb52acfc789ebc9d4.png)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戴维· 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体系“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而“价值” 如何分配总是由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决定的,“价值” 分配的内容与分配量总是取决于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多少。功利 主义(Utilitarianism)伦理与公共政策在助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存在一致性关联,公共政策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对实现经济利 益最大化有其利好一面。然而,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 策由于在认识上无法超越功利主义理论缺陷而在实践中常常面临 窘境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以效率作为主导性价值标准。公共政策偏 离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目标。 忽视少数人权益,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幸福得 不到保护 。 政策设计缺少实现利益平等分配的机制,社 会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功利主 义指导下的公共政策往往从成本收益的角 度考虑权利义务的分配。”__东西部差距 政策制定倾向自利性,政策执行倾向利己化。
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的观点:(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 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读和 体罚(包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爱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 法化。
著作:
1776年发表《政府论断片》 1789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因而闻名于世。 1811年用法文发表《赏罚原理》,后分为《奖赏原理》和《惩罚原理》,用英文 出版在俄国时用书信体裁写成《为利息辩护》一书。 1823年,大力支持宣传哲学激进主义的《威斯敏斯特评论报》出版。 晚年著作《宪法典》,生前未及完成,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 由友人和学生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谬误集》、《审判证据原理》、《新逻辑体 系》、《义务学》和《行为的动力》等。
功利主义教育
![功利主义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80b8d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b.png)
功利主义教育1. 引言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理论,强调的是行动的结果对于判断其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在教育领域中,功利主义教育理念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功利主义教育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将分析功利主义教育的优缺点,辩证地观察其对于学生的影响。
2. 功利主义教育的定义功利主义教育是一种基于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教育方法。
它强调追求最大的效益和利益,将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利益作为评估行动的标准。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教育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3. 功利主义教育的特点3.1 重视个体利益功利主义教育注重个体的利益和幸福感。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教育目标制定的重要参考。
教育者将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利益。
3.2 着眼于实际技能和知识功利主义教育强调实际技能和知识的培养。
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而是帮助他们获得实际应用的技能。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学生将接受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实践培训和实习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3.3 追求最大效益功利主义教育追求最大效益。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将根据社会需求和职场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者会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
4. 功利主义教育的应用4.1 职业教育功利主义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职场需求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通过与工作场所的合作,职业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前景广阔的机会。
4.2 经济教育在经济教育中,功利主义教育的理念也是关键所在。
经济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以提高个体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功利主义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机会,培养他们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
5. 优缺点分析5.1 优点•强调个体利益:功利主义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利益,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浅析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及其现世意义
![浅析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及其现世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58aa65fe4733687e21aa74.png)
浅析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及其现世意义作者:宋升宇杨秀菊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摘要:在西方伦理道德史上曾经出现过诸多流派,功利主义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由边沁构建了成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又经约翰穆勒将其补充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
功利主义自面世以来,对政治、经济、哲学均有较大影响,但同时也争议不断,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關键时期,探讨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世价值。
关键词:功利主义;约翰穆勒;中国经济转型;当世价值可以说,功利主义在伦理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时至今天,其忠实拥趸和批判者依然不在少数。
可能是由于音译的问题,功利主义常让人误解为自私利己的狭隘主义,因此也有人建言是否可以译成“效用主义”。
因此,本文试从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原著的基础上对功利主义做一个客观而全面的剖析,并进一步阐述功利主义在当前中国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的重要意义。
一、功利主义思想历程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一种从幸福或功用角度评估后果的伦理道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后果是否有益于增进幸福。
其源头最早可上溯到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以休谟等人为首的经验认识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为功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应更多地注重人的主观经验,一切思想的加工最终都要归结于人。
18世纪末,边沁第一次建立了较完整的功利主义理论体系,对其做了一个较为详实的论述。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免除痛苦,伦理道德应以此为基础,最好的社会状态是每个人都满足了自己的最大利益,将其汇总后便达到了社会的“最大幸福”,但其缺陷是没有对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做严格的区分,以致功利主义常为人所非议。
19世纪,约翰穆勒将功利主义进一步发扬光大,弥补了边沁理论的一些缺陷,对功利主义做了全面的说明与论证,由此,功利主义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奇威克、摩尔对功利主义进行了一些批判,功利主义浪潮逐渐退去。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与功利主义运用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与功利主义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890c4fb307e87101f696b6.png)
么是德性。亚星 十多德之所 以选择这样 的立场 ,原冈有j : ( )伦理学讨论 的 “ = 1 善”
应是 多样 的 ,“ 善并 非对所 有 的动 物都 是 单一 的 ,相 反 ,对 每种 动 物 而 言 ,善 都 是 不 同 的” ]m,故而 ,我们 讨 论 的主题 应 是 属 于 我 们 的 善 ,即对 我 们 而 言 的 生 活 ,与 此 同 DP 4 时 ,“ 善” 的多样 性造 成 了实践 研究 的不确 定性 —— 我们 不 能 指望 设 立 单 一 的科 学去 获 得善 的统一 ;( ) 伦理 学 的 目的是实践 性 的。神 性存 在 者 的生 活 值得 称赞 却 不可 获得 , 2 这就 与伦理学 的研 究无 关 ,即逻 各斯 的真是 可 以分 为关 于宇宵 天 体 以及 神 性之 普 遍之 真
一
、
实践 智 慧 的哲 学 前提
亚里士 多德将 幸福 ( lB ig 作为最 高的善 ,这种 幸 福是 “ 魂 的一 种 合 于完 Wel en) — 灵
满德 性的实现 活动 ” ,而且 “ 的幸 福我们 指 的是灵 魂 的一 种 活 动 ” 人 , 同时亦 指生 活
过得好 和做得好 。先 从灵 魂的角 度考察 :德 性与 灵魂 的活 动相 关 ,亚里 士 多德 在 N E中
处。Wed o nr n yD n e 注意到这 点 ,他 指 :“ 亚里 士多德 的美德 伦理 学 的精 神弥 漫并渗 透 于密尔的伦理 学 中 ,而且 密尔也 在 17 8 3年 的 自传 巾强调 了这 一影 响。 … ” ”
功利主义 百科名片
![功利主义 百科名片](https://img.taocdn.com/s3/m/527d94bb770bf78a6529549f.png)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主要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派别情境功利主义(act-Utilitarianism)普遍功利主义(general-Utilitarianism)规则功利主义(rule-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的应用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简述自由放任主义边沁功利主义的影响功利主义法学审美功利主义相关图书《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主要概念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发展历程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
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
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 (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
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 (Cesare Beccaria) 以及休姆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语文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及其防范
![语文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及其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d5ffcf80eb6294dd886ce1.png)
目前 的 教 育 领 域 中 , 功 利主义 越来越严 重 , 人 们 变 得 手
段化 、 工 具 化 。手 段 化 及 工 具 化 的老 师 也 直 接 的 影 响 到 教 育
教 学 就 好 比在 写 作 文 章 一 样 , 是“ 定体则无 , 大体须有 ” , 从 更
0c t . 2Ol 6
第l 3卷 第 1 0期
Vo 1 . 1 3 N o . 1 0
语文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及其防范
王 敏
( 大 连 广播 电视 大 学 金 州 新 区 分 校 , 辽 宁 大连 1 1 6 1 0 0 )
摘
要: 在 语 文教 育 里一 直 存 在 着 “ 功利主义” , 这 是 不 可 忽视 的 。古代 都 是 以 为功 名 、 为修 己 、 为教 化 为主 的 , 而
形 式 的考 试 。部 分 有 个 性 有 思想 的老 师摒 弃 了功 利 ,想 要 在
章 会 好 吗 ?学 生 如 果 不 断接 受 这 样 的 教 育 。 也 许 能 很 快 的 学
写、 缟、 读、 导 等 不 同方 面上 去 下 功 夫 . 让课堂变得别致新 颖 。
到 写 作 中论 据 使 用 、 对 比抑 扬 、 开头结尾等技 巧 。 可 是 却 缺 乏
如写作 教学 , 如 果 写 作 一 味 的追 求 功 利 , 那 最 后 写 出 来 的 文
化、 个 性 化 的 。可 是 大 部分 的语 文 教 学 中都 是 : 操作统一 , 集 体 备课 ; 严禁 偕 越 , 步 调 一 致 。语 言教 学 甚 至 出现 月 清 、 周清 、 堂 清 的情 况 , 每半 个 月 就 会 进 行 一 次 辅 助 性 的 检 测 、 统 测 等 不 同
功利主义法学详解
![功利主义法学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622c92c281e53a5802ffc6.png)
社会契约是“立法者的幻想”
边沁反对社会契约与自然法等学说, 认为社会契约“只存在于立法者的幻想 之中”,国家产生于人们服从的习惯, 法律的制定和形成是人们“避苦求乐”、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之有意 识活动的结果。
(三)边沁功利主义的立法理论
边沁一生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 从事立法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改革的工作。 他力图从法律的本质(对衡量法律好坏 标准及价值)和法律的形式(法典的编 纂)两方面着手对法律进行改革。
具,那么法是命令就是应有之意。法在权利 方面给予人们幸福,又通过惩罚,给予痛苦 来纠正违反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原则的行为。 法再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了,而是实实在 在的主权者的命令。
二、功利法学派的主要成就
(三)法的实证主义原则
实证主义是孔德提出的。这个哲学派别宣称, 哲学里研究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是无意义的。
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 1790-1859),英国著名法学家,分析法
学的奠基者(边沁是分析法学的倡导者)。他从另一个方向发挥了功利主 义,那就是与实证主义结合起来。在奥斯丁的手上,法律和其他的社会规 范,和道德彻底决裂了。生前出版的唯一著作是《法理学范围》。
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 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著作有《论自由》、 《代议制政府》和《功利主义》。
第五章 功利主义法学
功利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 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 理论形态,是由英国的边沁创立,詹姆 斯·密尔 (1 7 7 3-1836 )和约翰 ·密尔 (1806-1873)父子完善的。
一、代表人物
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 1773-1836),英国政治法律思想家,边沁 的得意门生。1806年与边沁相遇,自认为其弟子,竭力研究和传播功利主 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其主权论中的运用——读杰里米·边沁的《政府片论》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其主权论中的运用——读杰里米·边沁的《政府片论》](https://img.taocdn.com/s3/m/6b94653843323968011c9269.png)
为 . 权 者 是 具有 确 定 性 质 的一 个 人 或 一 群 人 , 多 其 他 的 人 主 许
习 惯 于对 他 们 表 示 服从 : 主权 者 的权 威 是 无 限 的 , 受 法 律 的 不 限 制 : 权 并 非 产 生 于 契 约 , 是 产 生 于 服 从 的 习 惯 , 人 们 主 而 当 习惯 于 服从 某 个 人 或 某 个 机 关 时 ,这 个 人 或 机 关 便 具 有 了政
13 ) 功 利 主 义 、 82是 自由主 义 政 治 思 想 的 奠 基 人 。《 府 片 论 》 政 是 边 沁 最 早 发 表 的一 部 作 品 , 是 他 的 成 名 之 作 。 在 该 书 中 , 也 边 沁 对 英 国著 名 法 学 家 布 莱 克斯 通 ( 7 3 1 8 ) 《 国 法 律 12 — 7 0 的 英
边 沁 认 为 ,功 利 是 指 一 种 外 物 给 当事 者 求 福 避 祸 的那 种 特性 , 于这种特性 , 外物就 趋于产生福泽 、 益 、 乐 、 由 该 利 快 善 或 幸福 ( 有 这 些 在 此 含 义 相 同 ) 或 者 防 止 对 利 益 攸 关 之 当 所 , 事 者 的祸 患 、 苦 、 或 不 幸 。 如果 当事 者是 泛 指 整 个社 会 , 痛 恶 那
析与论述。
注 释 》 书进 行 了批 判 , 1 一 对 7和 1 世 纪启 蒙 学 者 普 遍 主 张 的 8
社会 契约 论 、 自然 法 学 说 提 出了 异 议 , 为 这些 学说 都 是 一 些 认 过 时 的“ 虚构 ” 他 进 而 从 功 利 的 原 则 出发 , 主 权 者 的 权 力 的 , 对 性质、 来源 及 其 可 能采 取 的 形式 提 出 了一 些 独到 的见 解 。他认
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_刘雪梅
![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_刘雪梅](https://img.taocdn.com/s3/m/d70847b2c77da26925c5b0d9.png)
2007年8月第39卷 8月号学术月刊Academic Mo nthly Aug.,2007Vol.39 No.8第一作者近影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刘雪梅 顾 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功利主义曾经被评论为狭隘庸俗的市侩哲学,这在相当程度上误解或忽视了它的理论长处:在复杂情境下,功利主义的判定标准直白易懂、简单便利;功利主义只对结果敏感,而不一味依赖形而上学命题,多少可以回避规范性理论所面临的难题;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务实的理论,对结果的关注使其不受习俗和教条的束缚,表现出乐于社会改革和进步的倾向。
当然,它在论述公民平等权利和考虑个人偏好的道德含义上的某些弱点,多年来受到义务论理论家的批评和挑战。
但是,功利主义在论战中进一步阐述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在当代实践伦理学领域表现出理论和实践上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堕胎、安乐死、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新颖的论述,使其呈现出复兴之势。
[关键词]功利主义 实践伦理 罗尔斯 辛格[作者简介]刘雪梅(1977)),女,江苏省仪征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政治与道德哲学研究。
顾 肃(1955)),男,江苏省启东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法律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7)08-0045-06近代以来,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是占据西方道德和政治哲学主导地位的理论之一。
其基本立场是:任何行为、立法和公共政策的最终判定标准,是其实行之后可能达到的功利水平。
换言之,凡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最大功利之发生的行为,就是一个善的行为;反之,则是失当的行为。
推广到社会领域,功利主义者认为:一切举措都应该通过功利原则进行最大限度的检验。
具体说来,对于政府颁行的法令、政策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就在于看其是否指向了社会整体功利的最大化,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是否谋求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0。
第二讲 功利主义及其运用 共48页
![第二讲 功利主义及其运用 共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15cd55bed5b9f3f90f1c61.png)
一、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者看功利主义 马克思: “功利主义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
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恩格斯: “当代最大的两个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葛德
文的著作,特别是后者的著作,也几乎只是无产 阶级的财富。即使激进资产阶级中有边沁的信 徒,那也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越过边沁, 迈步前进。”
(一)边沁(Jeremy Be基本理论
1、苦乐原理 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是人的行为的终极
目标
苦乐计算法
强度:快乐感的强弱 持久性:持续时间 确定性:可能性的大小 实现的快慢:立即获得,还是尚需一段时间 多产性:一种行为所能带来同种价值的多少,
为什么又叫目的论
19世纪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写道:“‘功利主义’一词源 自边沁学派;穆勒在他的《自传》中承认是他创造了这 一个词。就其根源来说,它不可分离地与快乐主义联系 在一起。因此,那些只有时间草草浏览我的伦理学术语 的批评家们,总是把它与边沁的体系相混淆。为了防止 这一错误再发生,我用‘目的论’一词代替‘功利主 义’。”梯利接着说:“我们本来应该将这个学派—— —亦即以行为的功利作为行为道德价值之标准的学 派———叫做功利主义。但是,这个名词却一直被用来 称谓这个学派的一个分支或方面(亦即普遍快乐主义— ——引者)。因此,为了避免混淆,我们遵循包尔生提出 的用法, 使用‘目的论’一词。”
质疑:“对他人和集体利益而做的自我牺牲是 目的还是义务”
4、功利与正义的关系
社会必须对于一切应受我们同等的好待遇的人 给予同等的好待遇,这是社会分配正义的最高 抽象的标准。一切制度、一切好公民的努力, 都应该归向于这个标准。但是这个重大的道德 义务,还有更深的基础,它是最基本道德原则 的直接表现,并不只是由后起的或引申的理论 推演而来的。这个道德义务实已包括在功利原 理,即最大幸福原理的本义内。
功利主义的本义、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功利主义的本义、依据及其实践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9df1e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d.png)
功利主义的本义、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姜迎春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功利主义的本义、依据及其实践意义姜迎春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它形成并完善于西方;作为一种价值观及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它是世界性的。
在中国,并没有一套严格意义上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体系。
但人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及其行为始终是存在的。
尤其是在当代中国,...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姜迎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64
【相关文献】
1.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J], 徐毅;
2.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J], 徐毅
3.试析颜元功利主义思想的哲学依据 [J], 刘静
4.试析颜元功利主义思想的哲学依据 [J], 刘静
5.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本体依据和实践意义 [J], 郭留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功利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功利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e2b1a4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0.png)
浅析功利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李柔曼曲巍摘要:进入21世纪,功利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思想和精神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应该清醒认识功利主义的思想危害,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功利主义的思想内涵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主要创始人是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边沁(1748-1832)和J.S.穆勒,(1806-1873)。
这一理论的名称源于功利一词(功利英文:Utility ),意思是“有利”、“有益”。
功利主义者说,如果一个行为有助于“带来合乎需要的或有益的结果”,那它就是正义(道德)的行为。
[P.W.泰勒编:《道德哲学问题》,第137页。
]当每个人都真正得到了自己的最大利益时,社会就达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思维,就是在思考任何事情的时候,本能的首先第一反映就是“这件事如何能使最终的结果效益最大化,幸福最大化?”边沁认为,人类受制于苦与乐的统治,这两个主宰是人的本性,因而人类的基本规律主要是“避苦求乐”,即功利主义原则。
功利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意识形态,它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尽管从表面上看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实质性的区别。
功利主义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本质是自由主义而非社会主义,这个原则鼓励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优胜劣汰、两极分化,这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原则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功利原则并非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原则。
人类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功利只是人类行为的动机之一,功利主义试图以功利来概括全部人的行为动机,把快乐当作道德的唯一价值,把追求功利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忽略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
二、功利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功利主义道德观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第一,自身的利益是当代我国大学生更加关注的方面,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他们渴望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得到社会认可,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19e30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2.png)
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最高的价值是功利,即为了追求利益而采取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功利主义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首先,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学中,人们会通过功利主义的思想来决策和行动,以追求最大的收益。
例如,商人会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者会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的消费价值。
功利主义的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功利主义在政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学中,人们常常会从功利的角度考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政府会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公民会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的社会利益。
功利主义的思想在政治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政治的公正和平等。
最后,功利主义在商业经营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商业企业会从功利的角度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的利润,并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来实现这一目标。
功利主义在商业经营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当然,功利主义也有其缺点。
有些人会过于注重功利,忽视道德和良心的要求,导致追求利益的行为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运用功利主义的思想时,我们应该适度地考虑道德和良心的要求,避免追求利益的行为带来不良的后果。
总的来说,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它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政治的公正和平等、商业的发展和壮大。
但是,我们在运用功利主义的思想时,也应该注意道德和良心的要求,避免追求利益的行为带来不良的后果。
另外,功利主义在教育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中,功利主义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并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成绩,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功利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但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功利主义的思想也有一些风险。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追求成绩而忽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导致学习的乏味和疲惫。
此外,如果过于强调功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和良心的发展。
功利主义与道德决策
![功利主义与道德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7c186b2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b.png)
道德决策在功利主义中的意义与价值
道德决策在功利主义中的意义在于,它为功利主义 提供了实施方法和评价标准
• 实施方法是指道德决策为功利主义提 供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实现最大幸福的 具体途径 • 评价标准是指道德决策为功利主义提 供了衡量行为道德价值的依据
• 道德决策的实践还包括道德教育、道德咨询、道德立法等措施 • 道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判断能力 • 道德咨询是指通过咨询专业人士,为道德决策者提供意见和建议 • 道德立法是指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道德行为,减少道德冲突和道德困境
03
功利主义与道德决策的比较
功利主义与道德决策的共同点与差异
功利主义与道德决策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关注行 为的道德价值和幸福结果
• 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幸福原则,认为行 为应该以增加全体生灵幸福并尽量减少 痛苦为目标 • 道德决策强调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认 为行为应该符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功利主义与道德决策的差异在于,它们 关注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不同
• 功利主义关注效用和幸福,强调行为 的幸福结果对道德价值的影响 • 道德决策关注诚实、公正、尊重、责 任等伦理原则,强调行为是否符合这些 伦理原则
• 社会道德决策是指社会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面临的道德问题,如 是否应该增加社会福利、是否应该限制言论自由等
道德决策的伦理原则与理论
• 道德决策的主要伦理原则包括诚实、公正、尊重、责任等 • 诚实是指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公正是指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 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 责任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行为的后果
功利主义与德行伦理学
![功利主义与德行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a3fdb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7.png)
功利主义与德行伦理学在伦理学领域中,有两种主要的道德理论:功利主义和德行伦理学。
这两种理论在对待道德问题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道德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最大化幸福为目标的道德理论。
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一个行动或决策的好坏应该依据其对社会总体幸福的影响来判断。
这种道德理论主张通过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来衡量和衡量行动的价值。
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然而,德行伦理学则更注重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德行伦理学强调人应该根据他们的品德和道德准则来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决策。
德行伦理学主张我们应该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习惯来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并作为人生目标。
功利主义和德行伦理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分歧。
首先,在关注点上有所不同。
功利主义关注的是最大化社会总体幸福,而德行伦理学则关注的是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品德。
功利主义关注的是结果,而德行伦理学更注重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其次,在实践中,功利主义和德行伦理学也有着不同的应用。
功利主义者会根据其产生的后果来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动。
如果某个行动可以造福更多的人并增加总体幸福,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个行动是正确的。
德行伦理学者则更强调人的个人品德和道德原则来决策。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行动应该符合道德规范,无论这个行动的后果如何。
然而,功利主义和德行伦理学并非不能兼容。
有些学者认为两者可以互补和融合。
他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德行伦理学可以作为决策的基础,而功利主义可以用作辅助决策的工具。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道德困境时,德行伦理学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来指导我们。
然后,我们可以借助功利主义的原则来评估不同的行动选择,并选择对社会产生最大幸福的行动。
此外,功利主义和德行伦理学的结合还可以通过强调良好的品质和人格来实现长期的幸福。
德行伦理学的核心是通过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素质来提高一个人的整体幸福水平。
而功利主义则可以提供一个衡量幸福的标准,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如何追求我们的道德目标。
功利主义及其运用48页PPT
![功利主义及其运用4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e59487be1e650e53ea99aa.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纲
一、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 二、功利主义理论 三、功利主义批判 四、功利主义思想的应用
毛泽东: “唯物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 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 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 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 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 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 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 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 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 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 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功利主义或目的论(teleology), 它是把功利( 而不是道义)奉为道德终极标准的流派,是把增 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而不是增减每个人的品 德的完善程度)奉为道德终极标准的流派。 它 主张以行为的结果作为对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 强调每一个人应该采取使整体结果(overall consequences)达到善的最大化或恶的最小 化之原则,作为个人道德实践之依据。
2、效果论
每个人的动机都在于求快乐,由此就可 以直接明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没有 一个动机本身是恶的。 唯有效果、唯有是否增进快乐才能决定 一个行为的善恶。
3、功利原则
个人的幸福和快乐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社会利益是在伦理词汇中可能出现的 最为普遍的用语之一。这就难怪它的意 义常常把握不准了。如果它还有意义的 话,那就是这样:社会是一个虚构的团 体,由被认作其成员的个人所组成。那 么社会利益又是什么呢?——它就是组 成社会之所有单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 “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侈谈社会 利益,是无益的。一件事物如果趋于增 大某个人快乐之总和,或者减少他的痛 苦之总和,那么我们就说是增进那个人 的利益,或者有补于那个人的利益”
(三)以澳大利亚斯马特为代表 的行为功利主义
斯马特说:“粗略地说,行动功利主义是这 样一种观点,它仅根据行动所产生的好或 坏的整个效果,即根据该行动对全人类的 福利产生的效果,来判断行动的正确或错 误。”
一、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者看功利主义 马克思: “功利主义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 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恩格斯: “当代最大的两个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葛德 文的著作,特别是后者的著作,也几乎只是无产 阶级的财富。即使激进资产阶级中有边沁的信 徒,那也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越过边沁 ,迈步前进。”
3、自我牺牲的观点
功利主义决不是不主张自我牺牲的道德不是它 所有的,功利主义的道德认识到,在人们之中 为了其他人的利益牺牲他自己的利益的力量。 它只是拒绝承认牺牲本身是一种善。一种牺牲 如果不增进或不能有利于增进幸福的总量,功 利主义则把它看成是浪费。只有这种自我舍弃 是值得赞扬的:它是致力于其他人的幸福,或 达到其他人的幸福的工具,或是在人类集体利 益限度内的个人幸福。 质疑:“对他人和集体利益而做的自我牺牲是 目的还是义务”
为什么又叫目的论
19世纪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写道:“‘功利主义’一词源 自边沁学派;穆勒在他的《自传》中承认是他创造了这 一个词。就其根源来说,它不可分离地与快乐主义联系 在一起。因此,那些只有时间草草浏览我的伦理学术语 的批评家们,总是把它与边沁的体系相混淆。为了防止 这一错误再发生,我用‘目的论’一词代替‘功利主 义’。”梯利接着说:“我们本来应该将这个学派—— —亦即以行为的功利作为行为道德价值之标准的学派 ———叫做功利主义。但是,这个名词却一直被用来称 谓这个学派的一个分支或方面(亦即普遍快乐主义—— —引者)。因此,为了避免混淆,我们遵循包尔生提出的 用法, 使” “猪的哲学”
(二)约翰· 斯图加特· 穆勒(John Stuart Mill , 1806-1873) ——对功 利主义的发展
1、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 高级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的区分 一个质疑:何谓高级、低级?区分的标 准何在?当然是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 2、修正苦乐原理 在同性质的快乐之间,量是决定性的因 素;在不同性质的快乐之间,质是决定 性的因素。
4、功利与正义的关系
社会必须对于一切应受我们同等的好待遇的人 给予同等的好待遇,这是社会分配正义的最高 抽象的标准。一切制度、一切好公民的努力, 都应该归向于这个标准。但是这个重大的道德 义务,还有更深的基础,它是最基本道德原则 的直接表现,并不只是由后起的或引申的理论 推演而来的。这个道德义务实已包括在功利原 理,即最大幸福原理的本义内。 质疑:最大多数幸福就意味着普遍幸福吗?
(一)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 —奠定了功利主义的基本理论 1、苦乐原理 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是人的行为的终极 目标
苦乐计算法
强度:快乐感的强弱 持久性:持续时间 确定性:可能性的大小 实现的快慢:立即获得,还是尚需一段时间 多产性:一种行为所能带来同种价值的多少, 即苦乐之后随之产生同种感受的机会 纯度:如乐后产生苦,苦后产生乐 范围大小:受苦乐影响的人数多少 注:没有质量之分。小孩做游戏的快乐,与大 人在诗中得到的快乐在性质上是一样的。
小平同志: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 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 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没有革命精神将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 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 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 论。”
案例:杨澜和阳光卫视
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