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教学范例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教学范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de15e010a6f524cdbf8529.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范例5篇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2de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a.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风筝》,学生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及放飞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体验亲手制作风筝的乐趣,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童年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新词:包括“风筝”、“竹篾”、“线轴”等与风筝相关的词汇。
2. 理解并分析课文:讲解《风筝》一文的主要情节,理解作者如何描绘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飞情景,领悟其中蕴含的童年乐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重点内容、生字新词及其注音、风筝制作过程图片等)、实物风筝模型、生字卡片。
2. 材料准备:提前让学生收集关于风筝的历史资料和制作方法,并准备一些简易风筝材料,以备课堂实践活动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实物风筝或播放风筝飞翔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风筝》。
2. 字词学习:通过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新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记忆。
3. 课文解读: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模拟制作简易风筝,并分享交流风筝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5.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风筝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和自然之美的欣赏。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尝试在家自制风筝,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与风筝的故事,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整体性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取得的进步,包括字词掌握、课文理解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
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18d200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c.png)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一篇: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风筝》教案一、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五十多人,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
有一些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朗读水平也较差,写作对他们来说更是一大难题。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生活,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做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64152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e.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3)运用多媒体资源,了解不同类型的风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风筝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风筝图片或视频资料。
4. 风筝制作材料(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各种风筝,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风筝的认识和经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了解风筝的文化背景。
六、教学延伸:1. 风筝制作比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风筝的制作过程,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评选。
2. 风筝展览:学生可以在家中寻找有关风筝的图片、书籍等资料,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3702e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c.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筝的来历、制作方法和放风筝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会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我国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筝的来历、制作方法和放风筝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风筝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签、线等)。
3. 风筝放飞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风筝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来历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制作风筝(1)教师演示风筝的制作方法,讲解制作步骤。
(2)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风筝。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放飞风筝(2)教师讲解风筝放飞技巧,引导学生安全放飞风筝。
(3)学生相互交流放风筝的乐趣,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
(2)学生谈收获,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风筝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风筝制作评估:检查学生制作风筝的过程和最终作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565f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c.png)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听一首风筝相关的歌曲。
(2)教师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激发学生对于风筝的兴趣和想象力。
(3)导入问题:大家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风筝吗?你们知道风筝有什么形状?2.听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风筝的发明人是谁?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风筝有哪些种类?3.课文深度阅读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现风筝的起源并理解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词汇的意义。
(2)学生反复读课文,检查理解。
4.词汇扩展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汇。
(2)学生讨论和整理相关的词汇,如"Lantern kite"、"Sailing kites"等。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30099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3.png)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1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7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2教学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
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https://img.taocdn.com/s3/m/f843ef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8.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和思维等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游戏“风筝”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理解关键词汇和语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游戏“风筝”的乐趣,体会课文中传递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播放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点讲解:(1)介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风筝、制作、飞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如“美丽的风筝是我童年的憧憬”等。
3.训练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自己对风筝的感受和经历。
(2)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进行风筝制作和放飞的演示,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演讲:安排学生做课堂演讲,分享自己与风筝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风筝相关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如风筝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PPT演示:使用精美的PPT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2.板书板画:通过在黑板上书写和绘制板画,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
3.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堂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方式:通过PPT课件和纸质练习册,提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与风筝相关的作文题目,如《我和我的风筝》、《制作风筝的过程》等,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其阅读与写作能力。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d82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0.png)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表达对风筝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民间艺术。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风筝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风筝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3.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制作风筝1.教师出示风筝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制作风筝的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制作风筝的计划。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注意安全事项。
三、展示风筝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讲述制作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提出关于风筝的问题,教师解答。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风筝,并附上简要介绍。
3.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分享给同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85ab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b.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风筝制作过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
2.学生对风筝制作过程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风筝的特点。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拼读生字词,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第二课时1.巩固生字词(1)学生默写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2.分析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3.学习风筝制作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制作风筝。
(1)学生分享制作风筝的感受和经验。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协助孩子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3.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风筝的制作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abc8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8.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放风筝的乐趣;(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放风筝的乐趣;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风筝图片或实物;4. 课堂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2)展示风筝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特点和魅力;(3)板书课题《风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风筝的特点和放风筝的乐趣;(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填空、造句等;(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讲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分享放风筝的乐趣;(2)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好;(3)引导学生总结放风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b7ee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3.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放风筝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共同完成风筝制作和放飞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分享和合作。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风筝图片或视频资料。
(4)风筝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风筝。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风筝资料。
(3)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风筝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表演放风筝的场景。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风筝,了解其制作材料和放飞技巧。
(3)绘制一幅风筝图画,并写一段描述。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风筝的诗歌、故事等,进行阅读分享。
(2)邀请家长参与制作风筝,并进行家庭放飞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2ec4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30.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情境。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描绘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对风筝有什么了解?2.自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课文(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绘的意境。
4.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你们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课堂小结(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风筝,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五、教学资源1.风筝图片2.生字词卡片3.课文课件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a647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e.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描述风筝的句子,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放风筝的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风筝图片、风筝制作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风筝,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认识。
(2)简介风筝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找出描述风筝的句子,进行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风筝的技巧。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风筝,描述其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拓展作业:(1)调查风筝在不同地区的制作工艺和放风筝的风俗。
(2)以“我眼中的风筝”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1)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60c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d.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筝》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⑴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⑵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⑴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⑵ 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⑶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人: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
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3、质疑探究: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⑴ 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⑵ 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⑶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e4a5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
(2)通过合作完成风筝制作,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2)培养动手动脑,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风筝制作过程。
(2)动手制作风筝,掌握制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只风筝,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谁知道风筝是如何制作的?2.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风筝是如何制作的?请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4.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举例说明。
5.动手实践(1)教师分发风筝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风筝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学生的风筝制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尝试制作一只风筝。
四、板书设计课题:风筝一、课文大意二、生字词三、风筝制作过程四、动手实践六、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强,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3.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8a0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5.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这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外,也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
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出在比较低的层面。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
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与文本对话,这样更好地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通过读写结合,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精心、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孩子们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放一次风筝。
(二)搜集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预设】导入,激起快乐师生交流:秋天中最喜欢的活动。
师:凉风飕飕,吹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这么美丽的秋天里,最好的活动是什么?昨天我们也放了一次风筝,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我们放风筝的情景吗?(结合学生汇报播放学生放风筝时的相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6d714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8.png)
三年级上册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学会风筝绘画和风筝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学会风筝绘画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1)风筝绘画的设计和创新。
(2)风筝飞行的调控和风向判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风筝相关资料和图片。
(2)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和工具。
(3)了解学生兴趣和特长。
2. 学生准备:(1)观察生活中的风筝。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特点和魅力。
(2)讲述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新课导入:(1)介绍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讲解风筝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作制作风筝。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风筝放飞:(1)讲解风筝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生实践放飞风筝,教师指导。
5. 总结与评价:(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和放飞心得。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
(3)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学生在风筝制作和放飞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3)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制作一个风筝,并和家人一起放飞。
2. 课外活动:(1)组织风筝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邀请专家进行风筝知识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七、安全风险预防:1. 强调学生在放飞风筝时的安全意识,避免尖锐物品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kite third grade volume Chinese kit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做如下准备: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
如有条件,可去放一次风筝。
2.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5个,其中“丧”是平舌音,“坊”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要抓住难点。
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写,然后有选择地对一些字做重点指导。
如,“村”与“材”在字形上的区别,“丧”字下面没有一撇,“磨、坊”两个字在本课都是多音字,读“m、fng”。
3.在指导阅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读读“资料袋” 中的
有关风筝的内容或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
这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会有所帮助。
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大意后,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即整个事情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
文中有一个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使憬’的意思”,提示了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除了查字典辞书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依然”这个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是充满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这样就理解了“依然” 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解释如下,供参考。
憧憬:向往。
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
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
课文开门见山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
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
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
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 了,“垂头丧气”。
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
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
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
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
4.课文虽然以记事为主,但感情色彩很浓。
要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可以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把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读出来。
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走人那种情境中,感受童年的乐趣。
5.本课提供了多种拓展学习的可能。
“选做题”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描写心情的词语。
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
文章结尾也可用来扩展语文训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说一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
“我们”的“幸福鸟” 了吗。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