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实验室 检测阳性结果,可作出临 床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 可确诊为登革热。
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等进行鉴别, 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了解是否有蚊 虫叮咬史;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以避 免误诊和漏诊。此外,在疫区工作或旅行者出现发热等症状时, 应高度警惕登革热的可能性。
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 西医治疗手段,形成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5
预防控制措施及策略
传染源管理策略
病例发现和报告
加强医疗机构对登革热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并上报 疑似和确诊病例。
病例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对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和管理,提供必要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灭蚊措施
01
开展室内外环境灭蚊工作,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02
提倡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安装蚊帐等个人防护措施,减
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环境卫生改善
03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积水等,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如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自我识别 和处理。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
01
登革热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汇报人:日期:•登革热概述•登革热防控措施•登革热诊断与治疗目录•登革热防控知识普及•登革热防控实践案例分享•总结与展望01登革热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登革热定义登革热具有突然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14天内发病。

登革热特点登革热的定义与特点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常见的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媒介传播地域性季节性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如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登革热通常在雨季和夏季高发,因为这些季节有利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

03020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疼痛、出血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对健康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旅游业、农业和商业等。

对经济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会导致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对社会的影响登革热的传播与环境密切相关,如积水、垃圾堆积等环境问题有利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增加登革热的传播风险。

对环境的影响登革热的危害与影响02登革热防控措施通过清除蚊子孳生地,减少蚊子数量,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防蚊灭蚊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健康教育和宣传推广登革热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预防措施病例监测和报告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隔离和治疗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传染源。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感染来源,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防控措施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强化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水平,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等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03登革热诊断与治疗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度和自我 防护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登革热等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8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25
29
2024/1/25
10
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
季节性变化
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 合。
地域分布特点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内陆地区 相对较少。
2024/1/25
1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 热流行区域可能进一步扩 大,疫情也可能更加严重
登革热疫情爆发时,患者数量激增,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 压力,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患者往 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疫苗研发取得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 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提供有力武器。
智能化监测和预警系统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 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能力。
,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
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
2024/1/25
公众恐慌和焦虑
登革热疫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和焦虑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 增加。
信息传播与谣言
在疫情期间,不实信息和谣言可能迅速传播,对公众心理造成不 良影响。
长期心理影响
疫情对受影响人群可能产生长期心理影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和抑郁等。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2024鲜版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2024鲜版
少病毒传播。
2024/3/28
切断传播途径
清除蚊虫孳生地,减少 蚊虫数量;使用蚊帐、 蚊香等防蚊措施,避免
蚊虫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避 免前往疫区;接种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
14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
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04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2024/3/28
16
高危人群风险评估方法
流行病学史
询问患者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蚊 虫叮咬史或疫区旅行史。
2024/3/28
症状表现
评估患者是否出现登革热的典型症 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 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登革热病毒抗体或病毒核 酸,确定感染情况。
17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01
02
03
04
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 静舒适,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 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 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 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 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 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 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认知行为疗法
01
通过改变患者对登革热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模式,减轻焦虑
和恐惧情绪。
放松训练
02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缓解紧张情绪
和身体症状。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
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病后3-5天即可出现 ,2周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IgG抗体于发病后7天开 始升高,4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或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患 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高热、疼痛、皮疹和 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
出血
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皮疹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 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 身。
其他症状
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生化检查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进行鉴别。此外,还需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毒性 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
03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
01
02
03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避 免蚊虫孳生。
整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垃圾 堆积,降低蚊虫栖息地。
登革热病毒特点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病毒结构
基因组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主要 的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 抗体。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是一个译音,此词源于西班牙语, 意为装腔作势;英文为dandy,意思为纨 绔子弟。因为本病初起时因关节肌肉疼痛 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装 腔作势的姿态,故得名。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 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 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 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 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主要内容
登革热概述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传播媒介 解放后中国登革热流行简况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 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骼 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 向和淋巴结肿大。
二、流行特点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 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 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 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皮疹
皮疹
皮疹
皮下出血
四、传播媒介
1982 1983 1983
D3
1992 1993 1994 D2(D4)
2002 D1
2003 D1
2004 D1 D1 D1
1985 D1
1995 D1
2005
1986 D2 D2 D2
1996
2006 D1
1987 D3 D2
1997 D1
1990-2005中国登革热月份分布
7000
6406
1981
19543

《登革热防治知识》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课件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1-2周内出现,包括突然发热、 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

严重时可能出现出血、休克甚至 死亡等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 、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
易出现重症病例。
登革热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心脏疾 病、肝脏疾病等,需要特别关注
和治疗。
02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
01
02
03
04
安装纱窗、门帘、蚊帐等防蚊 设施。
使用驱蚊剂、蚊香、电蚊拍等 驱蚊用品。
定期清理家庭环境,保持卫生 整洁,减少蚊虫滋生。
定期进行灭蚊处理,包括使用 杀虫剂、捕蚊器等。
个人防护
01
穿着长袖长裤、袜子等 防护衣物,减少暴露部 位。
02
避免在清晨和黄昏等蚊 子活跃的时间段外出。
针对登革热的四种血清型,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所有四种血清型的疫苗。
疫苗接种策略的优化
通过改进疫苗接种方案,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从而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
防治策略的优化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登革 热的传播和防治。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登革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使用解热镇痛药、镇静剂等药物治疗 。
并发症治疗
出血治疗
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或进行输血治疗 。
心脏疾病治疗
对于并发心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给予相应 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04
登革热的预防控制
疫情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登革热的监测系统,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和 病例报告等多种渠道收集疫情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
蚊和白纹伊蚊。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 如海南岛等地区,后者则在南北地区 广泛存在,以长江以南为普遍。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5
传染源、宿主
•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感染的自
然宿主。
• 城市型疫源地,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是
主要的传染源和宿主,形成人-蚊-人循 环。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9
免疫性
• 登革病毒急性感染者有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第
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
• 第一次感染的反应是对黄病毒属的病毒无免疫力
的人,其抗体滴度上升较慢,抗体水平较低,并 具有相对单一的型特异性。
• 第二次感染发生在以往曾感染过黄病毒属病毒的
人,其抗体滴度上升较快,抗体水平很高,且与 黄病毒属很多病毒抗原有交叉反应。
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 双峰热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 虚弱感觉常需病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15
典型登革热
• (2)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
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 或皮下出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 看见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 等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 屑。皮疹持续约为3~4天。
第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
• 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在3-11月,
海南高峰在4-6月,广东为8月。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11
人群分布
•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
区,所有年龄组均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在老 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2023-10-27目源自录• 登革热概述 • 登革热预防措施 • 登革热治疗及应对 • 登革热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的定义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 在人群中传播。
登革热是全球广泛分布的疾病,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更为常见。
医疗机构预防措施
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发 现并治疗登革热患者。
隔离措施
对疑似登革热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 毒传播。
防护措施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 服、手套、口罩等,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监测和报告
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 现并控制疫情。
03
登革热治疗及应对
登革热的治疗
01
02
03
普通治疗
对于登革热患者,应保持 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避免 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对症治疗
针对登革热症状进行对症 治疗,如发热可使用退热 药,肌肉疼痛可使用止痛 药等。
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患者容易发生并发 症,如出血、休克等,应 积极预防和治疗。
登革热应对流程
01
病例发现
及时发现并报告登革热病例,确 保病例信息准确无误。
1. 影响分析:分析登革热疫情对社区居民、 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影响。
05
总结与展望
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总结与经验教训
监测与预防
加强登革热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有效隔离
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染源。
宣传教育
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科学研究
加强登革热病因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培训课件

驱蚊剂使用
在户外活动时,可使用驱蚊剂喷洒在 衣物或皮肤上,避免蚊虫叮咬。
灭蚊灯安装
在居住环境中安装灭蚊灯,吸引并捕 杀蚊虫。
社区灭蚊
参与社区组织的灭蚊活动,共同减少 蚊虫数量,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疫情报告与处置
01
及时就诊
如出现登革热症状,应尽快就医 ,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疑
似接触史。
03
配合调查
防控策略
消除蚊虫孳生地
定期清理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灭蚊防蚊
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 手段,降低蚊虫密度,减少人 际传播风险。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 现、报告登革热疑似病例,阻 断疫情扩散。
提高救治能力
加强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 准备,提高登革热患者的救治
成功率。
CHAPTER 03
登革热防控实践操作
环境整治
01
02
03
清除垃圾和积水
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周围的 垃圾,避免积水,减少蚊 虫孳生地。
修剪草木
修剪过高的草木,减少蚊 虫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清理水容器
对于储水容器,定期清洗 并更换水,防止蚊虫在水 中繁殖。
蚊媒控制
使用蚊帐
在睡觉时使用蚊帐,减少与蚊虫的接 触。
案例三:登革热防控中的经验与教训
01
02
03
04
成功经验
总结在登革热防控过程中 取得的成功经验,如多部 门协作、社区参与、信息 透明等。
失败教训
分析登革热防控中出现的 问题和不足,如资源短缺 、沟通不畅、防控策略不 当等。
改进措施
针对失败教训,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提升登革热 防控的整体水平。

登革热培训课件-2024鲜版

登革热培训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10
03
登革热治疗与预防措施
2024/3/28
11
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发热、头痛 、关节痛等,选择相应的解热镇痛药 物进行对症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选用具有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 行治疗。
抗病毒治疗
在病毒感染初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等进行治疗,以抑制病毒 复制。
2024/3/28
12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控制传染源
加强对蚊虫等传播媒介 的监测和控制,减少病
毒传播。
2024/3/28
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清理积水、喷洒杀 虫剂等措施,减少蚊虫 孳生,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 、孕妇等,应加强个人 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13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 种政策,积极推广和接 种登革热疫苗,提高人
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
政府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 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登革热疫情的监测、预警、处 置和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24
社会组织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成果展示
2024/3/28
积极参与宣传教育
社会组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积极参与 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2024/3/28
9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在流 行季节或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出现上述典型症状与体征,特别是高热、 头痛、皮疹和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15天左右,其中约10天都在水中度过。
登革热基本知识
12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
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数年免疫力,对异型病毒有
近1年的免疫力。
登革热基本知识
13
流行的季节性
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主要发生于夏秋季。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图指
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 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恶心、厌食,乏力等。
登革热基本知识
16
皮疹
初期为多形性皮疹,病程3-6天出现。 1周后转为出血性皮疹。 特征性皮疹: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
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
登革热基本知识
17
登革热基本知识
18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疫情没有规律可循,波动范围 很大,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及 由输入性所引起的继发病例,甚至导 致暴发疫情的发生
尚未发现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
登革热基本知识
5
相关定义Βιβλιοθήκη 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不在本地的病例。发病前
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 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 。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分布
全球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 超过36亿登革热风险人群,124个国家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5亿人感染,
9.6千万有临床表现,1千万DF,2百万DHF 每年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基本知识
2
登革热基本知识
3
登革热基本知识
4
我国登革热疫情特点
登革热基本知识
25
登革热基本知识
26
登革热基本知识
27
登革热基本知识
28
登革热基本知识
29
登革热基本知识
30
淋巴结肿大及其他
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 结可肿大,并有触痛;
肝肿大,少数有黄疸,60%以上病例有ALT不同 程度升高;
脾肿大少见。
登革热基本知识
31
无症状感染者
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
且有流行病学史,
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
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皮疹、出血倾向,
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者
登革热基本知识
8
人感染病毒约3-15天 (通常5-8天)-内潜伏期(体内)
疫情发现
病毒在蚊体内大 量增殖8-10天后
可传给人 外潜伏期(体外)
登革热基本知识
9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在城市型登革病毒感染循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 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里,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 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研究发现,蝙蝠也是登革病毒的贮存宿主。
登革热基本知识
10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白蚊伊蚊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
积水——蚊子孳生的“摇篮” 蚊子的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一般
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病人发病前 15 天内 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位),或未到过
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 地。
登革热暴发:一个最长潜伏期(15 天)内,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
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
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基本知识
6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一种 急性传染病。
19
登革热基本知识
20
登革热基本知识
21
登革热基本知识
22
出血
约25-50 %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 束臂实验阳性; 常见:牙龈鼻腔出血、结膜出血、皮下出血; 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
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致死:颅内出血;
登革热基本知识
23
登革热基本知识
24
束臂试验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
区发生大流行,我国广东、海南、台湾等是登革热
流行区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
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
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登革热基本知识
7
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典型登革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有一定的周期性,约3-5年大流行一次。
登革热基本知识
14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5-7天。 典型病例主症: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
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
登革热基本知识
15
发热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 常伴畏寒、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尤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人群的 1/3,只能用血清学方法才能检出,但他们可能是 最重要的传染源。
登革热基本知识
32
重症表现
严重的出血倾向; 血小板明显减少,低于50×109/L; 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低蛋白血症、胸腹水等血浆外渗表现者; 休克表现。 意识改变(昏睡或烦躁不安、昏迷及抽搐); 严重消化道症状(持续呕吐、剧烈的腹部疼痛、黄疸)。 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肝/肾衰竭、脑病、心肌炎等)
登革热基本知识
36
控制措施
要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的原则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登革热基本知识
易感人群
37
控制措施----传染源管理
救治病人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 告、早隔离、早就地在有条件机构治疗。
患者救治及隔离
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治疗、卧床休息 地点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有条件的,或重症病人 要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登革热基本知识
33
登革热基本知识
34
重症预兆
在退热期前后病情恶化; 严重的腹部疼痛; 持续呕吐; 四肢湿冷; 昏睡或易怒/烦躁不安; 内脏出血(如:黑便或呕吐咖啡样物); 少尿。
登革热基本知识
35
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中毒性肝炎,发生率约为60% 急性血管内溶血(合并G-6PD缺乏症)。 心肌炎 脑炎 精神异常 急性脊髓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病例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
登革热基本知识
38
清除伊蚊孳生地----控制幼虫:
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 作。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疫区 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