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3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3张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3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3张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 学习基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目录
CONTENTS
2 新课内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3
课后应用:习题
复习
声 音
声音
耳的结构和 听觉的形成
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传播的形式: 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2来自巨声或打耳光形成鼓膜内外压力差
B. 耳蜗或听神经传导系统受损(神经性障碍)
药物影响
人工耳蜗
9
新课 听觉的形成
思考1: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并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10
新课 听觉的形成
思考2: 小明暑假中去塞班岛度假, 坐在快艇上晕船,这可能是 什么原因?
3
复习
声音
耳的结构和 听觉的形成
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
4
新课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耳廓
外耳道
听小骨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咽鼓管
鼓膜
鼓室
新课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耳的结构
外耳: 耳廓、外耳道
中耳:
鼓膜、鼓室、 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 半规管、前庭、 耳蜗
6
新课
耳的结构和听 觉的形成
耳朵感觉器官(耳蜗)是如何 接受声音刺激,产生听觉的呢?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保持身体
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易出现头晕、 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课件
护鼓膜
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
• 病人:我的耳朵听声音听不清楚了…… • 医生:1、 可能是外耳道堵塞了
2、可能是鼓膜受损了 3、 可能是听觉神经出了问题 病人:我的孩子耳朵里有虫子等东西进去了…… 病人:我游泳的时候,经常耳朵进水…… 病人问你如何保护耳朵和听觉,你会告诉他生活 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除了听觉我们的耳朵还有什么其他 功能吗?
保持 身体 平衡
位置感受器——前庭、半规管
1、外耳包括_耳_廓_和_外_耳_道_,前者有 _收_集_声_波_的作用。
2、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器官是_耳_朵_。
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 动的是( B )
前庭、半规管:内有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 __位_觉__感受器,所以耳还有保持身体_平__衡_ 的作用。晕车、晕船、航空病都是由于此位 觉感受器过于_敏__感__。
1
6
7
4 8
3
9
2
5
10
二、听觉的形成
内有听觉感 受器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刺激 耳蜗
(振动) (振动 放大)

形成听觉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传入 听神经 奋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并捂紧双 耳,这是为什么?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 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
•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 不要大力「醒」鼻子。 •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
应尽快求医。 •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
C调1:262赫,即在1秒内振动262次; D调1:294赫,即在1秒内振动294次。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浙教版PPT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浙教版PPT

知识点二 耳的位觉功能 7.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 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 8.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 位于( C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鼓__膜__或__听__小__骨___ 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而眼花则是因为__晶__状__体__凸__度__过__小__或__眼__球___ _的__前__后__径__过__短_______________。
(5)小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因为 咽__鼓__管__由__鼓__室__通__向__咽__,__鼻__咽__部__的__病__菌__可__沿__咽__鼓__管__进__入__鼓__室__,__引__起__中__耳__炎_ 。 (6)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_外__耳__道___传到[3]__鼓__膜___,其振 动 通 过 [4]_听__小__骨___ 传 到 _内__耳_____ , 刺 激 了 [6]_耳__蜗___ 内 对 声 波 _敏__感__的__感__觉__细__胞_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听__神__经_传给_大__脑__皮__层__的__听__觉__中_,枢
4.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D ) A.听神经受到损伤 B.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大脑受到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5.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却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部位 是( A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神经
6.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人就产生了听觉。
(2)在旅途中欣赏风景:_______、_____。

2.3耳和听觉-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共28张PPT)

2.3耳和听觉-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共28张PPT)
当划过速度快时,声音的音调高 当划过速度慢时,声音的音调低
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 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伸出长度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有关。 伸出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响度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 主观感觉。
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什么?
鼓声和振动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然后用力敲鼓. (1)比较两次实验中发出声音的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观察纸屑的振动幅度的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音叉
钢琴
长笛
大于120 dB 的声音则会 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 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 任何声音。
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 最微弱的声音
长时间处于大于100dB 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 造成损伤,
70dB 会干扰人们谈话、 影响工作效率,
30dB~40dB 是较为理想 的安静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的不灵敏
蚊子的声音尖锐,音调高。
音叉
钢琴
长笛
几年内,出现听力衰退;
(3)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3)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到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 和航空病。

七年级下科学《耳和听觉》PPT优质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耳和听觉》PPT优质课件浙教版

中 外 耳内 耳耳
耳的结构
新知讲解
2.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

外耳道
①耳廓:收集声波 ②外耳道:外界声波传 入中耳通道
新知讲解
听小 骨
鼓膜
中 耳
鼓室
咽鼓 管
③鼓膜:接受空气振动,自 身振动,带动听小骨振动 ④听小骨:放大振动,将振 动传入耳蜗
⑤咽鼓管: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 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新知讲解
归纳总结:声音→耳廓→外耳道 →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 (放大)→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 枢→产生听觉
新知讲解
2.影响听觉的原因 (1)听觉褪化: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 听觉不灵敏的人提 高听力。
新知讲解
(2)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了损伤而导致听力的下降,甚 至失聪,如:耳膜破裂,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患 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因巨响或被打耳光形成内外压力 差等会产生传导性耳聋。 (3)耳蜗、听觉中枢及有关听觉神经损伤,会产生神经性 耳聋。
新知讲解
1.耳的结构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 耳、内耳 外耳包括 __耳__廓____、_外__耳__道__ ; 中耳包括__鼓__膜____、 _鼓__室__(__含__听__小__骨_、) _咽__鼓__管___;内耳包括 _半__规__管____、 _耳__蜗____、__前__庭____ 。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内 半规管

听神经
耳的结构:外耳 中耳 内耳;
听小骨 耳的结构:外耳 中耳 内耳;
一、耳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功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2.3耳和听觉(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2.3耳和听觉(课件)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色、响度 。
三.噪声污染
1.乐音: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 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2.噪音: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 噪声。
3.噪音判定与规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 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噪声妨碍 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 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 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答案】C
【例5】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半规管
二.声音的特性
6.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 的主观感觉。
7.影响响度的因素: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 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 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 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但不同的人对声音 的感觉是不同的。
8.响度的大小计量: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 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0dB是人刚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 境,7OdB会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 大于100B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120dB 的声音则会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
七年级科学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课件(共22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课件(共22张PPT)
1
耳的结构中,属于外耳的是〔 1 〕 耳廓〔 2 〕 外耳道
听小骨 咽鼓管 属于中耳的是〔 4 〕鼓膜 〔 5 〕鼓室 〔 6 〕 〔10 〕 半规管〔 8 〕前庭 〔 9 〕耳蜗 属于内耳的是〔 7 〕 6

7 8
1 2
9
3 4 5
10
外 耳
耳廓:收集声音 外耳道: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随声音发生振动
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
4、音色
三、噪声污染 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 思考: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带消音器的手枪 高架桥上的隔音板
练习 1、俗话“声音刺耳”“震耳欲聋”“闻其声 知其人” 分别反映出声音的 、 、
这三种特征。 2、猫和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这是因为 ( ) A这些动物的耳朵大 B这些动物比人聪明 C 这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D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3、外界声波经过
的振动,
传到
的振动通过三块
,引起

到内耳,刺激
产生 ,沿着
内的
感受器,而
传到 形
成听觉。
4、鼓膜的作用(

A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B 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D 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练习: 1、人的听觉产生于( )
A听觉感受器
C 听觉中枢
B 耳蜗
D 鼓膜
2、组成中耳的结构:
组成内耳的结构是:






5、如果你在吃饭时堵住了两只耳朵,你能听到 自己咀嚼的声音吗?
能 骨能传声
二、声音的特性
1、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乐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课件
浙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科学七年级(下)
耳和听觉(1)
目录
1 旧知复习
2 学习新知
3 知识巩固
旧知复习
跟随声音在人耳内进行一趟旅行!
你还记得声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吗?
产生 —— 传播
1、听觉形成于人体的哪个部位? 2、声音传播到听觉的感受器官——“耳”后,如何被耳接受并感受, 最终形成听觉的呢?
学习新知
谢谢观看
功能:内有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所 以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学习新知
声波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
鼓膜 (将声波 转为振动)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鼓室(听小骨) (放大振动)
听神经 (传导信息)
大脑 (形成听觉)
学习新知
想一想: 如果有一个人的鼓膜损坏了,请问听觉还能正常形成吗?如果是听
功能:调节鼓膜内外压力。
学习新知
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张嘴能使咽鼓 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填一填、想一想: 人们乘坐飞机,起飞时,常有人会感觉耳内不适,一切声音都听起
来懵懵的。这是因为飞机起飞时耳内 鼓膜 内外的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怎样处理来处理气压不平衡带来的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知识巩固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鼓膜
外耳道 (振动)
听小骨 (振动并放大)
(产生听觉)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听觉感受器)
耳蜗 (兴奋产生 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
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自然原因) (2)听觉器官的损伤。(失聪)
A、鼓膜或听小骨损伤等受损(传导性障碍) B、耳蜗或听神经传导系统受损(神经性障碍)

浙教版科学七下《耳和听觉》ppt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下《耳和听觉》ppt课件

• 传音;增压减震。
前庭阶 蜗管
前庭膜
司听觉和平衡觉
鼓阶 螺旋神经节 基底膜
听觉的感觉器官是耳,它由外耳、中耳和 内耳的耳蜗组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骨膜,骨膜的 振 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 波 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 通
噪声: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称为噪声 噪声对听觉的影响:
三、听觉对人健康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听觉呢? ①减少和消除生活中的噪声 ②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外耳道 或鼓膜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 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 大气压力平衡 ④鼻咽部有炎症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引 起中耳炎 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 1、电话铃声响了,小丽赶快跑去接电话 • 2、课上,同学们正在分组讨论,踊跃发言 • 3、小巷里,驶来的汽车鸣起喇叭,行人迅 速躲起 • 问题:设想人失去知觉,世界会是什么样 子呢?
耳廓
外耳 耳的基本结构
外耳道
听小骨
中耳
骨膜 鼓室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
1.耳廓:集音;辨别声源。 2.外耳道:传音;提高声强。
3、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 神经 B 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 神经 C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 神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B 鼻咽发炎时,容易引起中耳炎 C 遇到巨大响声,要迅速张开口 D 噪声对听觉不会造成伤害
1、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 的细胞。 2、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 的突起。 3、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 刺激的功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精品教学课件PPT初一优秀公开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精品教学课件PPT初一优秀公开课
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 最微弱的声音
长时间处于大于100dB 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 造成损伤,
70dB 会干扰人们谈话、 影响工作效率,
30dB~40dB 是较为理想 的安静
比较牛叫声和蚊子的声音,请大家区分哪个 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牛叫声响亮,响度大,蚊子的声音弱,响度小 牛叫声低沉,音调低;蚊子的声音尖锐,音调高
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 响度大的不一定音调高
三、音色
1、音色: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的声 音组成.
2、影响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
音叉
钢琴
长笛
将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
噪声污染
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音__调___、__响_度____、音__色____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2_0_赫__兹_-__-__2_0_000赫兹
2、从一群大声说话的男人中,小明听出了父亲的声 音,这时因为父亲的声音和其他男人的声音(C)
A音调相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
3、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 发出的声音的( C )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定义: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 何做音调。
1.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 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 音的差别。
当划过速度快时,声音的音调高
当划过速度慢时,声音的音调低
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 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伸出长度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有关。
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如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发出的声波

2.3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2.3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如果有小虫进入耳内,我们该怎么办?
可以滴入植物油,使小虫窒息而死,然后用 温水洗耳,使小虫顺水流出。
如果有植物种子进入耳内,我们该怎么办?
不要用水冲洗,以免种子胀大后,增加去除的 难度,这种情况应该去医院由医生处理。
人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结 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听小骨 互相由关节连成一串,叫听骨链,由外 到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分别形 似锤子、铁砧和马镫。
半规管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小环组成,且位于不同的平
面上。不论头部向任何方向转动,至少有一个半规管 受淋巴(半规管内有内淋巴液)振动的刺激而产生冲动, 由神经传到大脑,就会有头部转动的感觉,称为动平 衡觉。
耳和听觉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并且 以 波 的形式通过 介质 传播 人体通过哪个感觉器官来听感觉声音的呢?
耳的结构外耳 耳 ຫໍສະໝຸດ 的 结 构 中耳 内耳耳廓
鼓膜 耳蜗
外耳道 鼓室 前庭 咽鼓管 半规管
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 低级哺乳类动物的耳廓不仅可以在听 声音时竖起、向各方向转动以收集声 波,还可以借耳廓上丰富的血管散发 身体内的热量。这两类功能在人类已 渐渐减退或丧失了,我们已不依靠耳 廓散热,听觉的敏感性也比动物大大 退化了,但足以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的 生活和社会交往了。
• 1、减少和消除噪声 •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 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 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同学们,现在都喜欢听耳机听歌这对我们的听 觉有没有影响?正确的收听方法是什么? 会引起听力下降。 避免长时间收听,音量应调至中度或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自己嚼饼干时发出的声音是经过头部骨骼直接 传到自己的听神经的,自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 大。你旁边的人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是因为食物 发出的破裂声经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过程中,在空气 中就会损失一部分,且气体比固体传声效果差,所以你 身旁的人感觉不到明显的声音。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 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 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将细绳绕在手指上, 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 食指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效果比 空气好。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整合方法·提升练
17.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 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 住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 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 音,这是因为( )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小明产生的幻觉,实质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
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夯实基础·巩固练
11.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
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C )
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听小骨的振动
C.鼓膜的振动
D.听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点拨】鼓膜一般在感受压力改变时才能振动,在“打哈欠”时,
夯实基础·巩固练
3.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 使耳中的__咽__鼓__管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__空__气__压__力__保 持平衡,从而防止对耳的损伤。同样当我们遇到巨大 声响时应迅速_张__口___,这样可以使得_咽__鼓__管___张开, 使 __鼓__膜____ 内 外 的 大 气 压 保 持 平 衡 , 以 免 振 破 __鼓__膜____而失去听觉。也可以迅速捂紧双耳。
【点拨】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 集声波的作用。
夯实基础·巩固练
9.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
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
有关的结构是( B )
A.耳蜗
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
【点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
【点拨】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等结构传给听神经,再传给大脑,
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夯实基础·巩固练
13.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 B.只要是入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 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神 经,人也能听到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夯实基础·巩固练
4.患鼻炎时,及时治疗,避免病菌从__咽__鼓__管__进入中耳, 引起中耳炎。
夯实基础·巩固练
5.挖耳屎不当很容易造成传导性耳聋,最有可能被损坏 的是__鼓__膜_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夯实基础·巩固练
6.耳还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人晕车、晕船和航空 病,主要原因是_半__规__管___和__前__庭____受到过强或过长 时间的刺激而引起的。
人们闭眼坐车时,也能准确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
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夯实基础·巩固练
10.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C )
A.听小骨
B.耳蜗
C.听神经
D.大脑
【点拨】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
【答案】B
培优探究·拓展练
21.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 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猜测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 楚。
猜测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猜测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培优探究·拓展练
(1)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 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 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_两__只__耳__听__到__的__声__音__明__显__比__一__只__耳__听__到__的__声__音__大__、__更__清__楚__ , 实 验 中 同 学 们 应 用 了 科 学 探 究 中 的 __控__制__变__量______ 法 和 对 比法。
18.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 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神经后,我 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 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波超强, 所以不经过鼓膜也可以传声
整合方法·提升练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
夯实基础·巩固练
14.当飞机降落时,空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声 D.防止呕吐
整合方法·提升练
15.如图是耳的结构。 下列有关耳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会对2造成损伤
B.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 用者的安全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耳听到声音是 经过鼓膜、听小骨、听神经,最后传到大脑才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 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答案】B
整合方法·提升练
19.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 边的人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C(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 经的 D.饼干太干了
浙教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夯实基础·巩固练
1.如图是耳的结构图,请指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能。
1 耳廓 2 外耳道 3 鼓膜 6 听小骨 4 鼓室 5 咽鼓管 7 半规管 8 前庭 9 耳蜗
夯实基础·巩固练
2.听觉的形成:__耳__廓____收集外界传来的声波,进入外 耳道后便会撞击___鼓__膜___,使其产生振动。鼓膜振动 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听__小__骨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经 放大后传入__耳__蜗____。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__听__觉__感__受__器____便把这 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脑__部____,形成听觉,我们便听 到了声音。
短时间内鼓膜内外气压突然不平衡,导致鼓膜振动微弱,无法将
外界声波转换成振动,所以听不到声音。
夯实基础·巩固练
12.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D ) A.声音→耳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 B.声音→耳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声音→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声音→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夯实基础·巩固练
7.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
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C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夯实基础·巩固练
8.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培优探究·拓展练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 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 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 听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 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断 定猜测②是___正__确__的________________。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在耳的结构中,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分别 有收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组成,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鼓室内主要 有三块听小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 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三部分分别有相应的 感受器,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 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 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故A错误。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6表示耳蜗,是将振动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人的听觉感受器就在耳蜗里面,而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因此C不正确。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 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 产生的振动传给听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整合方法·提升练
20.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 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放爆竹和礼花时,空气振动剧烈会导致耳朵鼓 膜受到的压力剧增,容易被击穿。张开嘴可以使口腔内 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 衡。捂住耳朵闭上嘴也是为了避免外界气压的瞬间改变, 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