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七)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12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12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辅导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01e3b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f.png)
中国医科大学2022年12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1.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社会因素[B.]家庭因素[C.]国际因素[D.]个体因素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C2.动机就是[A.]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B.]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C.]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D3.处理护患冲突的方法很多,以下最恰当的是[A.]注重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B.]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C.]充分利用接近效应[D.]以上都正确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D4.针对儿童的特殊心理特点,在心理护理中需做到[A.]病房布置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B.]积极与家长商量护理的有效对策[C.]多陪伴、多鼓励,给予儿童支持温暖,保护儿童自尊心[D.]以上全对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D5.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其意志的( )品质[A.]果断性[B.]坚韧性[C.]自制性[D.]自觉性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C6.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不包括[A.]社会标准[B.]统计标准[C.]道德标准[D.]医学标准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C7.既怕考试不及格又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 )式冲突[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提示: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按课程要求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B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最高层。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七)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七)](https://img.taocdn.com/s3/m/fac4345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5.png)
《护理⼼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七)《护理⼼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单选题:2分/题,共50分1、世界上⾸创⼼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A.华⽣B.艾宾浩斯C.冯特D.弗洛伊德2、通过访谈、问卷等⽅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法是 ( B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物是( A )A.弗洛伊德B.巴浦洛夫C.马斯洛D.华⽣4、短时记忆的容量,⼀般分为⼏个信息单位( A )A.5-9B. 3-7C. 7-11D.9-13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种( B )A.责任感B.理智感C.集体感D.道德感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的趋避冲突7、在能⼒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D.主观努⼒8、⼀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泪流不⽌,表现出患者哪⼀需要未满⾜( C)A.⽣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需要9、建设性的⼼理防御是( C )A.反向B.否认C.升华D.幽默10、青少年什么⼼理最多见( C )A.紧张B.恐惧C.⽭盾D.快乐11、属于⼼理健康标准的有( C )A.⼼态好B.智商⾼C.善于调控情绪D.道德品质⾼尚12、⽂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A.⽣活⽅式B.语⾔C.风俗习惯D.结婚或离婚13、急性⼼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A.甲亢B.糖尿病C.肺结核D.胃溃疡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回忆,是指( B )D.强迫⾏为15、⽼年⼈⼼理卫⽣保健中不包括( C )A.确⽴⽣存意义B.适度锻炼运动C.加强学习能⼒D.加强⼈际交往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格障碍( A )A.偏执型⼈格障碍B.反社会型⼈格障碍C.边缘型⼈格障碍D.冲动型⼈格障碍17、⼼理评估常⽤的⽅法不包括( C )A.观察法B.咨询法C.作品分析法D.⼼理测验法18、反映⼀个测验⼯具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 B )A.效度B.信度C.样本D.常模19、顺其⾃然的治疗原则( B )A.认知疗法B.深⽥疗法C.⾏为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20、⾏为治疗⽅法不包括( B )A.渐进性放松B.⾃由联想C.厌恶治疗D.标记奖励21、最简单、最基本的⼼理现象是( B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22、患者有意⽆意透露⾃⼰的⾝份,称为( C )A.习惯性⼼理B.依赖性⼼理C.⾃尊⼼理D.疑病⼼理23、关于“患者⾓⾊缺如”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A.患者对治疗很合作B.患者意识不到⾃⼰有病C.患者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未能进⼊⾓⾊D.其不良结果可能是拒绝就医,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24、护⼠⾓⾊异常不包括( D )A.⾓⾊冲突B.⾓⾊⽭盾C.⾓⾊不明确D.⾓⾊缺如25、关于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正确的是( A )A.患者是(服从)合作者B.医患关系如同⽗母-婴⼉C.患者多是慢性疾病D.帮助患者⾃助⼆、名词解释:3分/题,共15分1、潜意识:⼜称⽆意识,是个体⽆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理活动,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河南电大《护理心理学》复习考试参考答案(试题)
![河南电大《护理心理学》复习考试参考答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e3d89edd88d0d233d46a16.png)
河南电大《护理心理学》复习考试参考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D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2.通过与被试会晤,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了解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方法是( D )P9A.测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访谈法E.以上均是3.先吃糖,后吃西瓜,会感到西瓜不甜。
这是因为人的感觉具有( A )A. 对比性 B.感受性 C.适应性 D.发展性 E. 选择性4.在考试过程中采用概念型选择题,从记忆看,是测验学生对知识的( D )P19 A.回忆 B.识记 C.迁移 D.再认 E. 概括5.以下对挫折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P63A.挫折是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 B.挫折是负性情绪状态C.挫折是动机受到干扰而产生的 D.挫折是行为达到预定目标而产生的E. 遭受挫折过大可导致心身疾病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B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 灵活性7.护士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是其( B ) P57A.个体特质B.职业心态C.嘈杂环境D.工作压力E. 成就动机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 A ) P67A.投射B.转移C.合理化D.抵消E. 压抑9.“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 A ) P67A.合理化B.升华C.反向D.代偿E. 幻想10.一个心理测验或量表的可靠程度称为( D ) P86A.标准度B.灵敏度C.精确度D.信度E.效度11.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行为活动及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法为( B ) P9A.问卷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12.以单一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为( D ) P10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抽样研究D.个案研究E.以上均是13.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显现出一片红色,但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D )A. 理解性 B.整体性 C.对比性 D.恒常性 E. 选择性1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 E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 心境15.“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此时的心理冲突属于( B ) P34 P69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E. 以上都不是16.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特色教育需遵循( E ) P52A.高效原则 B.强化原则 C.随机原则 D.同步原则 E. 补缺原则17.“一位年轻的心肌炎女患者,即将病愈出院的一次服药中,骤听护士惊呼其所属床号的药发错了,随即倒地抽搐,继而发生室颤,终因救治无效而死亡。
《护理心理学》习题(单选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习题(单选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203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a.png)
《护理心理学》单选题及答案1.SAS评估以下()内容。
( )智力水平( )人格特征(√)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心理症状2.某神志清醒、正接受紧急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目睹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和井然有序的救治,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
此时该病人的最主要情绪反应可能是()。
( )过度焦虑( )严重抑郁( )高度紧张(√)极度恐慌( )创伤应激综合征3.SDS评估以下()内容。
( )智力水平( )人格特征( )焦虑症状(√)抑郁症状( )心理症状4.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将人格根源特征分为()种。
( )8种( )10种( )12种( )14种(√)16种5.人类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类应激源为()。
(√)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不可控制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6.心理疏导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描述()。
(√)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制定护理方案( )帮助病人分析存在的心理压力( )分析心理行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让病人自我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问题( )帮助病人改善解决自己的问题7.对于病人而言,最重要和最优先的需要常是()。
(√)生理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8.癌症病人发现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 )恐惧伴紧张( )愤怒伴攻击( )认可伴依赖(√)焦虑伴侥幸( )否认伴依赖9.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及咨询是()。
( )化解矛盾的过程(√)得到或增强自助能力的过程( )沟通交流的过程( )认识疾病的过程( )宣泄愤怒的过程10.哮喘儿童可因哮喘发作获得父母的加倍照顾而得以强化,这属于()。
( )模仿( )强化( )联想(√)条件反射性学习( )操作反射性学习11.在儿童期,母亲若对患儿的哮喘行为过分关注,可致使哮喘发作延续,此类患儿一旦住院,哪种方法反而有利于病情改善?()( )严格管束( )医护人员更加关注患儿的哮喘发作( )让其生活自理(√)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哮喘发作不像其母亲那样过分关注( )注意保护12.患者渴望亲属陪伴的最主要原因是()。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01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7526d8d32e3f5727a5e962b5.png)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吃完糖后再喝苦药,就会觉得药更苦”这种现象是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补偿.D.联觉2.“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其稳定性”这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3.“记忆的信息储存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保存时间约5秒~2分钟”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逻辑记忆4.“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被称为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5.“个体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以减轻焦虑和痛苦”较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是A..否认B.压抑C.投射D.合理化6.下列不属于影响心理挫折程度的因素的是A.抱负水平B.受挫的经验C.对挫折的认知和态度D.社会文化7.下列属于儿科患者的心理特征的是A.否认心理B.分离性焦虑C.自尊心理D.幼稚心理8.关于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男性高于女性B.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C.患病率高峰为青年期D.城市低于农村9.“争强好胜、缺乏耐心、醉心于工作、常感有压力”是哪类人格类型的特点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10.“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是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护理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护理情境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B.注重护理情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注重护理情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D.注重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差异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E.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2.下列关于情绪情感的说法正确的是A.情绪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B.情感是人才具有的高级心理现象C.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D.情感带有冲动性E.情绪带有情境性3.患者角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角色退化 B.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C.求助愿望增强D.合作意识增强 E.康复愿望强烈4.关于患者的心理下列正确的是A.进入患者角色后,对自身的注意力明显增强B.进入患者角色后,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变化是情绪变化C.患者产生依赖心理和依赖行为是正常的心理反应D.患者的人格在疾病的影响下可以发生变化E.人格具有稳定性,即使疾病的影响也不会改变5.关于心理护理说法正确的是A.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B.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C.心理护理就是做思想工作D.心理护理不限于护患交谈E.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治疗三、判断题1.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070cc2d284ac850ac024241.png)
2018级高护4班《护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班别: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1.心理学是研究()A.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科学C.除动物以外的心理现象的科学D.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2.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B.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D.现代人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3. 事先将各种需要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以当面或邮寄等方式供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
在护理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测验法 B. 问卷法C.访谈法D.以上都是4. 人的心理是()A.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D.以上都是5.不属于人的社会化影响因素的是()A.遗传B.家庭C.学校D.社会文化6.认知过程包括()A.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B.知记忆、注意、情绪、思维 C.感觉、记忆、思维、想象、兴趣 D.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7.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种现象称为()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8.联觉是指()A. 在刺激持续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刺激停止作用后短暂保留的感觉印象C.不同利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D.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9.知觉包括的类型有()A.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B.平衡党、运动觉、机体觉、听觉C.视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痛觉D.空间知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10.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称为()A.再认 B. 回忆C.保持D.识记11.艾滨浩斯对遗忘的研究发现()A.遗忘趋势先快后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B.遗忘趋势先慢后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C.遗忘趋势先快后慢,记忆量持续减少D.遗忘趋势先慢后少、记忆量持续减少12. 想象是在人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其基本素材是()A. 表象B.感知映象C.思维D.联想13.与情感比较,情绪的特点是()A.持久而稳定B.短暂而深刻C.持久而强烈 D. 短暂而激动14.一个术前患者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这种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5.张飞、李達等人物表现为遇事冲动、性情直率、敢作敢为,其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追求成就的需要属于()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7. 一个已经断奶的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或小妹妹后要求用奶瓶喝奶,这种自我防机制是()A.转移 B. 退行C.投射D.升华18.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形成和巩固具有促进作用的过程是()A. 强化B.泛化C.形成D.学习19.埃利斯的ABC理论中B因素是指()A.刺激事件B.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C. 信念D.生物因素20.贝克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说认为,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A.生活事件的性质B.生活事件的量C.个体的认知因素 D.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21.马斯洛需要层次由低到高,第四个层次是()A.社交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爱和归属的需要22.现代心理生理学研究的特点不包括()A.实验设计严格 B. 主观推断准确C.测量手段客观D.数理统计可靠23.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A.情绪稳定B.人际和谐C.人格完整D.身强力壮24.母乳喂养对于要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A.给予适宜的刺激B.给子充足的营养C.给予有效的免疫力D.给子温暖的母爱25.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A.可以增长知识、开发智力B.有利于道德品质培养C.有利于发展交往能力D.以上都是26.青春期主要的自我意识矛盾是()A.幼稚与成熟B.独立与依赖C.物质与精神D.成长与发展27.延迟满足是指()A.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作出适宜的反应B.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C.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D.抑制某些行为28.更年期是指()A.个体在中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B.个体在老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C.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D.仅仅指女性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29.以下不属于心理应激刺激的是()A.受到奖励B.工作负担过重C.失眠D.吸烟30.LCU反映的是()A.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激的强度单位B.生活事件被认知程度单位C.生活事件的改变程度单位D.生活事件对心身疾病的影响程度单位31.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A.认知改变B.个性改变C.情绪反应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32.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A.焦虑B.抑郁C.愤怒D.恐惧33.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做的()A.情绪调节B.认知和行为措施C.潜意识的心理防御D.求助活动34.某学生由一次考试失败引起了精神痛苦的表现,最宜称其为()A.问题关注性应对B.情绪关注性应对C.宣泄应对D.生理反应性应对35.关于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认为()A.具有减低应激水平和保护健康的作用B.只在人格有缺陷的个体身上才有作用C.社会支持就是情绪应对D.社会支持是一种回避方式36.广义的心身族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躯体功能性障碍B.心理功能性障碍C.心理功能及器质性障碍D.躯体功能及器质性障碍37.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式是()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行为矫正C.认知干预治疗D.以上都是38. 某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症状,被医生诊断为冠心病。
护理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e8f43b4daa58da0114a9f.png)
《护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1.常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D.心理测验法 E.比较法2.下列不属于空间知觉的有:()A.距离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深度知觉E.主位知觉3.气质类型通常被描述为:()A.混合质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E.胆汁质4.对于吃、喝、呼吸空气、性生活等的需要,属于()A.爱的需要B.生理性需要C.安全的需要D.自尊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5.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属于()A.偏执型人格障碍B.冲动型人格障碍C.表演型人格障碍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E.强迫型人格障碍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典型表现?()A.压抑B.否认C.幻想D.投射E.推诿7.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有()A.抽象性B.逻辑性C.间接性D.形象性E.概括性8.医护人员缺乏同情心很可能会使病人产生()A.焦虑B.恐惧C.抑郁D.孤独感E.遵医行为问题9.确定低水平目标的护理措施对下列哪种病人最合适?()A.焦虑反应的病人B.抑郁反应的病人C.否定的病人D.无动机的病人E.不合作的病人10.在疾病早期出现的角色适应不良多为()A.病人角色缺如B.病人角色强化C.病人角色消退D.病人角色恐惧E.角色认同差异11.“草木皆兵”是什么引起的反应()A.感觉B.知觉C.幻觉D.错觉E.美感12.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发展的规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无差别D.不快不慢E.速记速忘13.脑外伤、醉酒者常见的记忆障碍是()A.错构B.虚构C.似曾相识感D.顺行性遗忘E.逆行性遗忘1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有_____个记忆单位()A.11±2B.9±2C.7±2D.5±2E.3±215.护士服装设计、儿科病房装饰常运用的思维是()A.动作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E.直觉思维16.看到红十字标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视觉B.感觉C.知觉D.思维E.适应17.“手舞足蹈”是人的()A.心境B.激情C.应激D.果断E.勇敢18.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需求是()A.关心B.受尊敬C.社会支持D.生活照顾E.精神支持19.艾森克个性问卷中,表示内外向维度的是()A.L量表B.E量表C.N量表D.P量表E.T量表20.“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A.鼓励B.替代C.认同D.升华E.合理化二、多选题: 在本题的每一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e367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0.png)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B. 护理过程中的心理辅导C. 护理过程中的药物治疗D. 护理过程中的心理评估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药物治疗法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心理学的目标?A. 提高护理质量B. 提高患者满意度C.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D. 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B. 患者的心理需求C. 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干预D. 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A. 提高了护理质量B.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C.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D.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心理评估等方面,主要关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和心理问题的解决。
2. 请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护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请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目标。
答案:护理心理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4. 请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干预等,主要关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和心理问题的解决。
5. 请简述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答案: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这些都为护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50岁,因心脏病入住医院。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df468ea5f0e7cd1852536e7.png)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1.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的性格特点是(C)A.B型人格B.AB型人格C.A型人格D.C型人格(1)满分:1 分2.患病以后,患者常担心将来的前途,担心自己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担心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累赘,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属于(D)。
A.期待心理B.习惯、获利心理C.依赖心理D.心境不佳、情绪不良(2)满分:1 分3.“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哪一种疗法的核心(B )A.认知疗法B.森田疗法C.精神分析疗法D.行为疗法.(3)满分:1 分4.下列哪项不属于A型性格特点(B)A.富有竞争性B.比较被动C.有雄心D.争强好胜(4)满分:1 分5.(B )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之点。
A.改变诱发性事件B.改变不合理的想法C.改变个体的情绪D.改变个体的行为(5)满分:1 分6.作为社会的一员,患者和平时一样需要别人的尊重是(A).A.被关心和接纳的需要B.尽快解除病痛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信息的需要(6)满分:1 分7.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其意志的(C)品质A.果断性B.坚韧性C.自制性D.自觉性(7)满分:1 分8.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是(D)A.分解减少,合成减少B.分解增加,合成增加C.分解减少,合成增加D.分解增加,合成减少(8)满分:1 分9.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A.生活事件的性质B.个性特征C.社会支持D.以上均是(9)满分:1 分10.患者疾病已经康复,他们仍然乐于继续扮演患者的角色。
属于(A)。
A.焦虑、恐惧心理B.习惯心理C.敏感多疑D.心境不佳、情绪不良(10)满分:1 分11.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A)A.盲目性B.散漫性C.顽固性D.动摇性(11)满分:1 分12.不属于神经症的心理特点的是(C)。
A.一般有易感素质的人格基础B.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C.求治愿望非常强烈D.一般无自知力(12)满分:1 分13.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的现象,称为(D)A.知觉B.适应C.对比D.后象(13)满分:1 分14.患者患病后常常会变的敏感多疑,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往往变的神经过敏,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认为医生的正确诊断是安慰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A.华生B.艾宾浩斯C.冯特D.弗洛伊德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A.弗洛伊德B.巴浦洛夫C.马斯洛D.华生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A.5-9B. 3-7C. 7-11D.9-13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A.责任感B.理智感C.集体感D.道德感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的趋避冲突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A.遗传因素B.教育因素C.实践作用D.主观努力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需要未满足( C)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需要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C )A.反向B.否认C.升华D.幽默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C )A.紧张B.恐惧C.矛盾D.快乐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C )A.心态好B.智商高C.善于调控情绪D.道德品质高尚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A.生活方式B.语言C.风俗习惯D.结婚或离婚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A.甲亢B.糖尿病C.肺结核D.胃溃疡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是指( B )A.强迫怀疑B.强迫回忆C.强迫联想D.强迫行为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C )A.确立生存意义B.适度锻炼运动C.加强学习能力D.加强人际交往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障碍( A )A.偏执型人格障碍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C.边缘型人格障碍D.冲动型人格障碍17、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C )A.观察法B.咨询法C.作品分析法D.心理测验法18、反映一个测验工具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 B )A.效度B.信度C.样本D.常模19、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 B )A.认知疗法B.深田疗法C.行为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20、行为治疗方法不包括( B )A.渐进性放松B.自由联想C.厌恶治疗D.标记奖励21、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是( B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22、患者有意无意透露自己的身份,称为( C )A.习惯性心理B.依赖性心理C.自尊心理D.疑病心理23、关于“患者角色缺如”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A.患者对治疗很合作B.患者意识不到自己有病C.患者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未能进入角色D.其不良结果可能是拒绝就医,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24、护士角色异常不包括( D )A.角色冲突B.角色矛盾C.角色不明确D.角色缺如25、关于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正确的是( A )A.患者是(服从)合作者B.医患关系如同父母-婴儿C.患者多是慢性疾病D.帮助患者自助二、名词解释:3分/题,共15分1、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2、身心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生理功能紊乱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
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3、心理支持疗法:是护理人员以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为目的,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援助的一种治疗方法。
4、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调、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一种稳定心理特征,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非语言沟通:是指以表情、举止行为、语调等实现的沟通,具体形式包括个体的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手势动作、声调语气等。
这种交往形式,往往能表达出个体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绪。
三、简答题:5分/题,共25分1、有效的挫折应对方法有哪些?答:有效的挫折应对方法有:1)善于调节自我报复水平;2)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3)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4)增强挫折认知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保障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3、人格的特性有哪些?答:人格障碍的特性主要有:1)生物性2)社会性3)稳定性4)可塑性5)独特性6)共同性7)整体性8)功能性4、心理护理的原则有哪些?答:心理护理包括以下七大原则:1)服务性原则 2)交往原则 3)保密原则4)尊重原则 5)启迪原则 6)针对性原则7)自我护理原则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有哪些?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有3点:1)对象不同: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困扰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患者。
2)内容不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学习问题;心理治疗主要诊治某些患者的异常心理,如神经症。
3)目标不同:心理咨询的目标在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而心理治疗的目标在于纠正异常心理。
四、问答题:10分护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答: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护士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具备的素质,其表现个体独特的精神风貌,反映个体对己、对人和对事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模式。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以下九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动机:认同并热爱护理专业,有一定的职业荣誉感,关心及爱护患者的能力。
2)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应用专业知识及技巧,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患者资料,及时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预测及判断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评价护理的效果。
3)精确的记忆力。
4)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以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5)积极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6)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及挫折时,能排除干扰,约束自己的言行,将患者的生命及健康放在首位,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7)健全的人格:护士要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格心理特点,克服不足之处,在工作中重塑健全人格。
8)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坦然地接受自我,接受他人,待人仁爱宽容,善于以更自然、更真诚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联系。
9)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无论置身于纷繁或孤寂中,都能保持良好适应,沉着冷静,学会体恤各类患者的病痛。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护理领域,研究病人及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5.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征。
7.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8.气质: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9.性格:是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0.一般适应综合征:各种各样的不同因素都可以引起同样的反应,都可以产生同样的应激征侯群。
11.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12.应对:又称应对策略或应付,是个体对应激源以及因应激源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13.心身疾病:又称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14.心理评估:是应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心理学测验等多种心理学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15.心理测试:是指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在标准的情境下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个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测量技术。
16.共情:在护理方面,共情是指设计好的护士行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使病人的负性情绪能尽情地得到宣泄,促进病人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认知,稳定其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提高其适应能力17.合理情绪疗法:称为“理性情绪疗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造成病人情绪困扰的非理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18.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按一定的程序,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缓解病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9.情绪休克:危机事件可导致个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对于创伤初期神志清醒的急性外伤者,常可出人意料地表现为镇静和冷漠2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是一种经历严重身心创伤后所产生的焦虑性疾病,属于心理失衡状态。
可能是简答题的有: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40页(1)心理定势(2)功能固着(3)迁移(4)动机强度(5)人格特征2.注意的品质第42页(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43页(1)情绪的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2)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则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所特有的。
(3)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态度的反映。
(4)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4.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有:第46页(1)认知调节(2)转移调节(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4)放松训练(5)增加幽默感(6)适度宣泄5.能力发展与能力差异(选择题或简答题)P56(1)能力的发展规律: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趋势大致如下: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趋于缓和;在二十岁左右,人的智力发展达到顶峰,以后保持水平状态直到35岁;以后智力开始缓慢下降,到60岁以后智力迅速衰退。
(2)能力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体力及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由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