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试验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在最后一 次给药后24小时和恢复期结束时各 进行一次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 试验中期检测指标
24
(6)特异性指标及其他
特异性指标
能反映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特征性指 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可作为效应 生物学标志 根据受试物毒性资料,增加一些相关检查项目
25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
专业化人才设计项 目实施管理 试验项目管理 保障设施仪器状态良好 专业培训的实验人员
26
试验设计合理
足够高的剂量以能观察到受试物的毒性作 用,动物死亡率不能超出10% 阴性结果 严格控制技术规范
可采取多设一个剂量组的方式
成功的试验设计 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理想的LOAEL NOAEL
27
试验动物环境 标准化 国际化 控制检测条件 检测仪器和辅助条件 短期内准确可靠 长期稳定可比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subacute toxicity/repeat dose toxicity subchronic toxicity chronic toxicity 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张文娟 毒理学系 zhangwj11@
第三节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一 概述
研究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的必要性 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分类
20
(2)实验室检测项目 血液学:RBC HGB WBC PLT
PT PTA Fbg ALP ALB
血液生化学指标:AST ALT
BUN TP GLU Crea
T-BIL T-CHO 21
(3)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心 肝 肾 脾 肺 肾上腺 甲状腺 睾丸 卵巢 子宫 脑 前列腺
脏器相对重量(relative organ weight)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功能蓄积可能是
❑ 由于贮存体内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数 量极微,不能检出物质的蓄积 ❑ 或者是由于每次机体接触化学物之后所引 起的损害累积所致
蓄积作用的检测有两类方法
• 理化方法: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技术测定 化学物进入机体以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 过程 该方法可确定化学物的半减期,故可 作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
二、慢性毒性作用 (chronic toxicity)
(一)概念 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长期 (甚至 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 效应。
• 慢性毒性试验的试验期限,应依受试物的 具体要求和实验动物的物种而定 • 如用大鼠试验期限可为1年,用狗则试验期 限可1~2年 • 慢性毒性试验可终生接触受试物 • 如果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 则实验动物染毒时间最好接近或等于动物 的预期寿命
• 蓄积系数法由于分次染毒的设计不同, 分 为: 1. 固定剂量法: ➢ 先测出1次染毒的LD 50(1),然后每天 给予 1/10(1/20) LD 50 直到半数动物死亡为 止, 此时总剂量即为 LD 50(n)
2. 剂量递增法: ➢ 实验开始时 , 按 0.1 LD 50 × 4 天 , 0.15LD 50 × 4天,0.22LD 50 × 4天, 0.34LD 50 × 4天,依次类推,最长28天, 试验期间,当化学物引起动物累计死亡一 半时间即可终止,计算K值
3、剂量选择与分组
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 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 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 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此剂量 的确定可参考两个数值,一是以急性毒性的 阈剂量为亚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一是以此 化合物LD 50 的 1/20-1/5为最高剂量。
亚慢性毒性试验解析
毒理学作业农药2,4-滴钠盐原药为白色粉末,水溶性,表1是其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试验结果,请根据表中结果,给出该农药的90天亚慢性试验的试验方案,以及如何对保证实验质量予以控制。
表1 2,4-滴钠盐原药对SD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剂量设置高剂量为25%LD50,中剂量为12.5%, 低剂量为6.3%。
雌性LD50为584mg/kg,高剂量为146mg/kg,中剂量为73mg/kg,低剂量为37mg/kg;雄性为501mg/kg,高剂量为125mg/kg,63mg/kg,低剂量为31mg/kg。
根据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2,4-滴钠盐原药的LD50>500mg/kg,属于低度农药。
因此试验时选择SD大鼠的LD50为584mg/kg。
农药2,4-滴钠盐原药SD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研究喂饲农药2,4-滴钠盐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方法:取初断乳 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
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拌入饲料内经口喂饲染毒90d。
观察:大鼠外观体征、体质量、进食情况等。
在实验中期和末期采血检测检测血液学。
试验末期检测血生化指标以及尿常规检查。
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动物,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物农药2,4-滴钠盐原药,白色粉末,水溶性,由某地某农药公司提供。
SPF级初断乳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50~100 g,由XXX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XX-XXXX号。
1.2 饲养与管理SPF 环境条件下,同组同性别两只一笼喂养,自由进食和饮水。
环境温度 21~25℃,相对湿度 40%~60%。
严格控制昼夜交替。
1.3实验方法试验前将雌、雄大鼠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均匀混入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辐照灭菌后分别供高、中、低剂量组动物食用,连续每日一次喂养90d;对照组给予不加受试物的正常饲料。
短期、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
接触天数
1~4 5~8 … 25~28
每天接触剂量LD50 0.1 4天接触剂量LD50 0.4 累计接触剂量LD50 0.4
0.15 … 1.12
0.6 … 4.48
1
… 12.74
15
③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包
括阴性对照组和1/20LD50,1/10LD50,1/5LD50,1/2LD50四 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10只。每日染毒一次,连续染毒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动物数。
6
7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测出 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 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 称为功能蓄积。
20
forward
毒效应谱
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亚临床改变
临床中毒
死亡
损害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癌 致突变 致畸fallback
21
(三)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22
1. 实验动物选择: ①物种和品系: 啮齿类 大鼠、小鼠、家兔 两个动物种属 非啮齿类 犬、猴子
评价:均无死亡
蓄积性不明显
仅1/2LD50有死亡 仅1/20LD50无死亡 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弱蓄积性 中度蓄积 强蓄积
16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7
一、亚慢性毒作用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5
易混知识
毒性概念区分 蓄积性毒性(资料不要求,但注意区分)
蓄积性毒性: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未有时间要求)给动物(实验或靶动物)染毒,化学 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 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的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试验目的: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K,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 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评价方式: 1.蓄积系数法(accumulation coefficient)以蓄积系数K为指标,一般认为K值越小,蓄 积毒性越大(参考《蓄积系数分级标准》表) 2.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1/2),根据得到的蓄积极限值可以推断产生中毒的 大概时间。
3
易混知识
兽药易混知识点 2.毒性概念区分 (临床资料22号-26号)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一定接触方式下,对 动物机体产生的总体毒效应的能力,又称作一般毒性作用。 毒性分类 1.一般毒性根据外源化学物质剂量大小和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毒性、蓄积 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442公告中中兽药要求的23号资料要求长期毒性试验(化药为亚慢性毒 性),长期毒性即包括: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2.相对特殊毒性根据观察目标不同可分为: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 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等。
亚慢性毒性试验
3-12g
10-30min
13-20g
>30min或积蓄 24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30天喂养试验, 传统致畸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 有潜在致癌作用进行筛选。 30天喂养试验:对只需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 验的受试物,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0 天喂养试验,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观察对生 长发育的影响,并可初步估计最大未观察到有害 作用剂量。 致畸试验:了解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
23
中药毒性分级
指标
中毒症状 脏器损害 用量较大时 LD50灌胃(小鼠) 有效量与中毒量距 离
大毒
十分严重 重要脏器 死亡 <5g/kg 十分接近
中毒
严重 重要脏器 死亡 5-15g/kg 较远
小毒
一般副反应 少见脏器损害 不易死亡 16-50g/kg 很远
成人一次服用中毒 量
中毒潜伏期
<3g
<10min
7.辅助降血脂
8.辅助降血糖 9.抗氧化 10.辅助改善记忆
7.调节血脂
8.调节血糖 9.延缓衰老 10.改善记忆
11.缓解视疲劳
12.清咽 13.辅助降血压
11.改善视力
12.清咽润喉 13.调节血压
14
保健食品新功能与原功能对比(调整功能名称(14项)
新功能名称 14.缓解体力疲劳 15.提高缺氧耐受力 16.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7.改善生长发育 18.增加骨密度 原功能名称 14.抗疲劳 15.耐缺氧 16.抗辐射 17.促进生长发育 18.改善骨质疏松
真菌保健品11种: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乳 酸克鲁维酵母、卡氏酵母、蝙蝠娥拟青霉、蝙辐娥 被毛孢、灵芝、紫芝、松杉灵芝、红曲霉、紫红曲 霉。 益生菌保健品10种:两歧双歧杆菌、婴儿两歧双 歧杆菌、青春两歧双歧杆菌、短两歧双歧杆菌、长 两歧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罗 伊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第1题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A血象、肝肾功能B
第 1 题: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 )。
A.血象、肝肾功能B.病理学检查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E.特异基因的测试第2 题: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e )。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第3 题: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e )。
A.500 万种B.300 万种C.100 万种D.10 万种E.67 万种第 4 题: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a )。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第5 题: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 )。
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第6 题: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e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DNA 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第7 题: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b )。
A.成年动物B.大鼠100g 左右小鼠15g 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E.仅使用单一性别第8 题: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e )。
A.同义密码B.错义密码C.终止密码D.氨基酸改变E.以上都对第9 题: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a )。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第10 题:化学结构与毒效应(d )。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4)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7)2.3 实验设计 (7)2.4 样本制备与剂量设置 (8)2.5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9)三、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10)3.1 实验动物与剂量选择 (11)3.2 急性毒性症状观察 (12)3.3 生物毒性评价指标 (13)3.4 急性毒性试验结论 (13)四、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14)4.1 实验动物与剂量选择 (15)4.2 亚慢性毒性症状观察 (16)4.3 亚慢性毒性生理指标变化 (17)4.4 亚慢性毒性组织器官损伤评估 (17)4.5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论 (18)五、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安全性评价 (18)5.1 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综合分析 (19)5.2 安全性评价标准与方法 (20)5.3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安全性评级 (21)5.4 安全性应用建议 (21)六、结论与展望 (22)6.1 研究成果总结 (23)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4)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25)一、内容简述本试验旨在研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total oleanolic acid,TOA)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下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实验小鼠的生长、行为、器官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TOA的毒性水平。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剂量和200 mgkg)的波棱瓜子提取物,分别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组小鼠进行定期观察,记录生长情况、活动能力、食欲、体重变化等指标,并对主要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肺等进行病理学检查。
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等,以评估TOA对小鼠的肝肾功能的影响。
第7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实验与评鉴方法
第7章⼀般毒性作⽤及其实验与评鉴⽅法第六章⼀般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般毒性作⽤:是指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的综合毒性效应,也称基本毒性作⽤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产⽣的毒性作⽤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第⼀节急性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动物机体⼀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的毒性效应及反应。
观察内容⼀般包括⾏为变化、外观改变以及致死效应。
观察时间⼀般为7d,观察范围可为7~28d(迟发毒性效应)。
凡经⼝或经注射给毒,“⼀次”的含义是指瞬间将受试物输⼊试验动物体内;若经呼吸或⽪肤给毒,“⼀次”则指在⼀个特定的时间内,使试验动物持续接受受试物的过程。
“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概念是指当受试物毒性很低,⼀次接触还不能达到充分了解该受试物的毒性作⽤,或⼀次不能导⼊设计剂量的受试物时,需在24h内分次染毒。
⼆、急性毒性试验的⽬的(1)测定和计算出受试物的致死量及其他急性毒试参数,主要获得受试物对某种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途径的LD50值;(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机体的急性毒性特征,靶器官和剂量⼀反应关系;(3)研究受试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学变化规律;(4)为下⼀步的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三、急性毒性试验⽅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1)品种、品系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是以哺乳动物为主,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包括啮齿类(rodentspecies)和⾮啮齿类(nonrodenl species),其中⾄少有⼀种⾮啮齿类动物。
啮齿类多选⽤⼩⿏和⼤⿏,⾮啮齿类常选⽤⽝或猴。
(2)性别和年龄或体重的要求对于实验动物的性别⼀般要求雌雄(早6)各半。
如果试验仅为某些特殊试验研究⽬标,也可选⽤单⼀性别。
如致畸试验可仅选雌性动物,对精⼦毒性试验可仅选雄性动物。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刚成年的动物。
⼀般按体重选购,通常要求⼩⿏18~25g、⼤⿏180~240g、豚⿏.200~250g、家兔2~2.5kg、猫1.5~2kg、⽝4~6kg(⽝⼀般为1岁左右)。
亚慢性和慢性毒理实验
❖ ②动物的饲料消耗
❖ 记录动物的饲料消耗,并计算食物利用率(实验动 物每食入100克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
❖ 比较各染毒组与对照组实验动物的食物利用率, 有助于分析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 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分别代表了人一次 染毒和长期反复染毒这两种暴露特征的毒性试验 方法。
❖ 慢性毒性试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亚 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就具有预备或筛选试验的 性质。
慢性毒性实验
❖ 由于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往往是长期、反复接触, 利用急性毒性试验的资料难以预测慢性毒性。
❖ Weil等(1969)报告,112种受试物中,大鼠染毒90d 后才出现毒性效应的只有3种(占2.5%),其他受试 物均在90d内已出现毒性效应,故认为大鼠90d毒 性试验即可确定受试物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 (NOAEL)。
❖ 尽管还有争论,亚慢性毒性试验(90d亚慢性试验) 已成为比较常用的重复染毒毒性试验;从科学上 和经济上考虑,慢性毒性试验就倾向于和致癌试 验合并进行。
❖ 当外源化学物在亚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有严 重的毒作用时,此受试物就应考虑放弃,只有在 必要时才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 Parkinson等(1995)报告117种药品狗亚慢性(90d) 和慢性(24月)毒性试验结果与大鼠(短期或长期毒 性试验)的结果比较,几乎没有发现新的毒性资料。 因此,Parkinson等认为,动物毒性试验长于6个 月没有必要,除非是研究致癌作用。
❖ 在慢性毒性研究中,工业毒理学要求每天吸入4~ 6h,环境毒理学一般要求每天吸入8h。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ing):
这是毒理学评价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是一次或几次接触后)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内容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和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 遗传毒性试验(Genotoxicity Testing):
这个阶段评估物质是否能够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这可能导致突变、癌症或其他遗传疾病。
内容包括:Ames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等。
3.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 oxicity Testing):
在这个阶段,物质的毒性效应在较长时间内(几周到几个月)被研究。
内容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血液学参数、生化指标、器官重量和病理学改变等。
4.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Chronic T 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Testing):
这是最长的一个试验阶段,通常持续数月到数年,旨在评估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潜在的致癌性。
内容包括:生命周期研究,观察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寿命以及肿瘤发生率等。
在这些试验中,除了直接的毒性效应外,还会考虑物质的代谢途径、蓄积效
应、剂量-反应关系以及敏感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人)的特殊反应。
这些信息对于全面评估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要求可能会根据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和物质的特性进行调整。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9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途径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9 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途径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口腔医疗器械亚急性和亚慢性植入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评价口腔医疗器械植入途径的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 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 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 16886.1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 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3目的与原则3.1目的本试验将口腔医疗器械植入动物体内一定时间(如28d,90d),测定其对试验动物的影响,以判定其是否具有潜在的亚急性或亚慢性全身毒性作用。
3.2试验原则在评价口腔医疗器械全身毒性特征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植入途径亚急性或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应结合试验样品的临床应用途径和其特性决定,如可降解性能等。
本试验植入途径开展亚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周期一般为 28 天,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周期一般为 90 天,其他试验周期的选择应进行论证或说明。
对体内可降解/可吸收试验样品的试验周期设定,应充分考虑试验样品在体内的降解行为。
植入剂量应结合试验样品临床的最大使用剂量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实验动物可耐受的植入剂量。
试验样品的植入部位和接触的组织应尽量与临床使用部位和接触的组织一致。
对植入组织的选择应当有正当的理由。
常用的植入部位为皮下组织植入、肌肉植入和骨植入,如选用其他植入部位应进行论证。
必要时可选择多种途径的结合使用,但应进行必要说明。
宜结合试验样品状态、接触途径、阴性对照和/或假手术处理对照进行亚急性/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涉及的对照样品应模拟试验样品制备和处置步骤。
慢性毒性试验测定
慢性毒性试验测定1目的检测受试物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及毒性作用的靶器官。
2实验动物试验选用刚离乳的大鼠。
在试验结束时,每个剂量组每种性别的动物应不少于10只。
中间需活杀动物检查时,需相应增加实验动物数量。
3试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在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除不接触消毒剂外,其它与实验组相同,若在试验中对受试物使用溶剂或赋形剂时,阴性对照组应给予相应剂量的溶剂或赋形剂。
试验剂量根据亚慢性试验结果选择。
高剂量应引起明显的毒性效应甚至个别动物死亡,低剂量应不引起毒性效应。
4操作程序(1)用灌胃法或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喂饲。
掺入饲料的受试消毒剂的最高浓度一般不超过5%0饲料中受试消毒剂应定期监测,观察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2)灌胃法每天给药一次。
(3)前3个月每周称量体重,3个月后每月称1次体重,调整受试物灌胃量。
如受试物掺入饲料,应定期称饲料消耗量。
如受试物溶于饮水中喂饲,需记录动物的饮水量。
(4)试验期限为一般为6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2年。
5观察指标指标与亚慢性毒性试验基本相同,也可根据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和靶器官,可适当增加或更换一些针对性更强更灵敏的观察指标。
(1)临床观察:观察中毒表现,体重前3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I次。
(2)血液学检查:于试验的第3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半年进行1次血液学检查。
(3)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时间同血液学检查。
(4)病理学检查:系统解剖:所有实验动物包括试验过程中死亡的动物都应进行完整的系统解剖和详尽的肉眼观察。
肉眼可见的异常组织都应留样作进•步组织病理学检查。
脏器重量:称取脑、肝、肾、肾上腺和睾丸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
组织学检查:对照组、高剂量组动物及系统解剖发现异常的组织均需作详尽的组织学检查。
当高剂量组有异常发现时,其它剂量组才进行相应检查。
检查脏器一般包括脑、心、肺、肝、脾、肾、胃、肠、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和子宫等。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一、概念和试验目的(一) 概念亚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合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所谓较大剂量,是指小于急性LD50的剂量。
(二) 试验目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或阈浓度和在亚慢性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且为慢性试验寻找接触剂量及观察指标。
二、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一) 亚慢性试验期限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期限“多日”的确切天数,至今尚无完全统一的认识。
一般认为在环境毒理学与食品毒理学中所要求的连续接触为3~6个月,而在工业毒理学中认为1~3月即可。
这是考虑到人类接触大气、水和食品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一般较久,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合物仅限于人一生中的工作年龄阶段,且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之故。
现有学者主张进行实验动物90天喂饲试验为亚慢性毒性试验,即将受试物混合物饲料或饮水中,动物自然摄取连续90天。
这是由于有研究报道认为动物连续接触外来化合物3个月,其毒性效应往往与再延长接触时间所表现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故不必再延长接触期限。
相应地主张呼吸道接触可进行30天或90天试验,每天6小时,每周5天。
经皮肤试验进行30天。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途径1、实验动物的选择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一般要求选拔两种实验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如大鼠和狗,以便全面了解受试物的毒性阿特征。
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期较长,所以选择被动物的体重(年龄)应较小,如小鼠应为15g左右,大鼠100g左右。
2、染毒途径亚慢性毒性试验接触外来化合物途径的选择,应考虑两点:一是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化合物的途径或方式,二是应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
具体接触途径主要有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
(三)剂量选择与剂量分组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
食品毒理与卫生: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设计(试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剂量选择与分组原则、观察指标的选择)
验中动物的年龄要小
物不少于20只,大动物不
和对照组中。
于亚慢性毒性试验,
少于6-8只;慢性试验动
选择初断乳动物。
物数量要多与亚慢性试验,
动物性别需雌选择与分组
外源化学物亚慢性毒性试验应求出其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
量,并且充分观察受试物长期暴露的毒作用。因此,一般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
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一般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数据(亚慢性毒性试验的阈值或NOAEL
等)为依据。要求剂量设计能够体现:剂量-反应关系;最大无作用水平(NOAEL);
最高剂量组能观察到某些毒作用所致变化。试验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性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或以
100
1
LD50的
为最低剂量
1000
组,基本不出现毒反应。
中间剂量组剂量
1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
50
10
1
或以LD50的
100
为中剂量组,使动物出
现轻度毒反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以亚慢性阈值的
1
或以LD50的 为
10
−
最高剂量组,
使动物出现明显毒反应。
谢
谢
性对照组,必要时要再加1个受试物溶剂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中间剂量组剂量
应相当于亚慢性的阈值
水平或NOAEL水平。无
中毒反应或极轻微反应。
动物出现轻微中毒效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1
1
− 为最高剂量,再
20
5
以3-10倍组距确定中、低剂
量组剂量。动物应出现明显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2页
观察指标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3页
试验检验
普通性 指标
试验室 检验
组织病 理学检
验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食量 及体重改变等,往往是敏感综合毒效应 指标。
体内生化转化和排泄主要器官肝和胃功 效是检验重点,血液是另一个主要靶器 官。
能够发觉受试物毒作用靶器官,判断损 害性质和程度,推测可能毒作用机制。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1页
试验准备
试验动 物选择
染毒 方式
剂量选 择和分
组
• 两种试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 两种性别,每组雌雄各半 • 选择离乳很快动物
• 经口染毒:灌胃法,喂饲法,胶囊法 • 经皮肤接触 • 经呼吸道
• 最少设三个染毒剂量组 • 一个对照组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4页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谢
第5页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1
一、概 述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1.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
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 2.动物的衰老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
2
分类 1. 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 2. 亚慢性毒性作用 3. 慢性毒性作用
3
(一)蓄积作用
25
26
试验目的
1. 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 特点和靶器官;了解其毒性机制。
2. 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27
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机体接触 毒物的浓度越低、时间越短、损伤越轻,则脱离接触后其毒性作用消 失的越快。
不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其毒性作用依然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 进一步加深。
内,反复多次给予低剂量化学毒物,观察试验动物有无引起 有害作用的试验过程。
24
3.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 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 产生的毒性效应。
一般2年 慢性毒性试验:在受试动物生命的大部分或终生, 连续长期给予低剂量的受试物,观察有无引起有害作用 的试验过程。
11
K值越小:表示化学物的蓄积性越大
K<1
实验动物对化学毒物发生过敏
K=1
化合物在体内完全蓄积或每次
染毒后毒效应叠加
K>=5 化合物蓄积性弱
12
蓄积系数分级标准
蓄积系数(K) <1 1~ 3~ 5~
蓄积毒级分级 高度蓄积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轻度蓄积
13
1.2 蓄积系数法常用试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NOAEL和LOAEL 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 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无相关毒性资料时,进行危险性评价
精选文本
1
实验准备
实验动 物的选
择
染毒 方式
剂量选 择和分
组
• 两种实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 两种性别,每组雌雄各半 • 选择离乳不久的动物
可以发现受试物毒作用的பைடு நூலகம்器官,判断 损害的性质和程度,推测可能的毒作用 机制。
精选文本
4
谢谢
精选文本
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经口染毒:灌胃法,喂饲法,胶囊法 • 经皮肤接触 • 经呼吸道
• 至少设三个染毒剂量组 • 一个对照组
精选文本
2
观察指标
精选文本
3
实验检查
一般性 指标
实验室 检查
组织病 理学检
查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食量 及体重变化等,往往是敏感的综合毒效 应指标。
体内生化转化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肝和胃 的功能是检查重点,血液是另一个重要 的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