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适宜海拔高度研究

合集下载

对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

对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47期2020年7月(下)作者简介:徐加霖(1994-),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前言1968年第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海拔2240m 的墨西哥城举行,许多国家为降低高原缺氧环境对运动员(特别是耐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赛前让运动员在与墨西哥具有相似海拔的高原进行训练。

调查结果发现,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赛前都进行过高原训练,而且回到平原后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自此,高原训练成为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研究尝试。

翻开我国长跑历史发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女子5000m 冠军王军霞、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 冠军邢慧娜、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铜牌获得者周春秀,以及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胡刚军、孙英杰、朱晓琳等在重大比赛前将高原训练作为赛前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研究,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体育工作者高原训练提供参考。

2、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2.1、高原训练的海拔高度及训练时间选择从理论研究上来看,在海拔高度为1000m-3000m 的训练都是有效果的,但因为长跑训练强度较大,海拔过高训练强度很难得到保证,可能会存在着运动员力量和速度散失的风险;而海拔过低达不到高原缺氧刺激的效果,因此大多数高原训练都是在1500m-2700m 的海拔高度进行。

目前认为长跑在2000m-2500m 的海拔高度训练最佳,我国主要高原训练基地海拔也在1500m-2500m 之间,纵观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大多选择在海拔高度为2360m 的青海多巴训练基地、1888m 的昆明海埂训练基地以及1917m 昆明呈贡训练基地。

如今,每逢大赛临近,各省市优秀长跑运动员都会到高海拔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高原训练,我国长跑教练王德显认为高原训练应当“速战速决”,必须遵循“以重点赛事为中心,以高原训练为重点的小周期、大强度训练法”的原则。

高原训练的研究与应用

高原训练的研究与应用

础不利于上高原。 好有氧训 练准 备后 , 做 才能上高 利于氧 的传 送 ; 同时 , 红细胞 内 2 3 ,一二磷 酸 甘油

练基地 的数量不断增加 ,参与高原训练 的项 目也 调整训练计划 , 控制训练负荷 。
已由原来 的中长跑 、 马拉松 、 竞走 、 泳等 耐力性 游 高原训练 的持续 时间也是高原训练研究 的主 运 动项 目, 已发展 到 自行车 、 赛艇 、 皮艇 、 划艇 、 水 要问题。 早期 的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为 2 3 。 - 周 最 最适的持续 时间应为 4 6周。 - 高原 球、 排球 、 篮球 、 足球 、 乓球 、 乒 曲棍球 、 垒球 、 冰球 、 近的研究表 明,
高 原训 练 的 利 弊 问 题 也 一 直 是 高 原 训 练 研 究
将赛前高原训 练大胆地提高 到 20 - 00米 。近 中的热点。 7 0 30 高原训练受众多 因素的影响制约 , 并且
年 来 , 总结 大 量 研 究 结 果 的基 础 上 , 际上 已基 利与弊共存。高原 训练的利主要表现在对机体 的 在 国 本 认 同世 居 平 原 的游 泳 、 中长 跑 、 拉 松 、 走 、 马 竞 自
3 高 原 训 练 注 意 问题
高原训 练对机体产 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其 复杂
的 , 且 存 在 着 不 同 的适 应 规 律 和 机 制 。从 目前 的 并
研究结果分析 ,我们认 为高 原训练对有氧代 谢能
力的提高有 积极作用 ,其机 制可能是高原训 练可
31 高原训练要有充分 的有氧训 练准备 ,没有基 改善 心脏功 能及 提高红 细胞 和血红 蛋 白水平 , . 有
高原训练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体 育总局科研所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摘要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体育界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

中长跑作为一个对耐力和体能要求很强的项目采用高原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会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和能力。

本文针对中长跑项目的高原训练从定义、影响、生理机制以及意义几个方面作简单综述,旨在为工作在一线的中长跑运动教练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中长跑高原训练1.高原训练的定义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1]。

2.高原的环境影响因素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影响因素包括低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强、日照时间长等,其中低氧对人体的影响最大。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分压与大气压会成比例下降,由于氧分压的下降使氧气由肺泡向血液弥散的压力减少,因此引起摄氧量下降,摄氧量的降低将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造成组织供氧不足,面对这一低氧刺激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2]。

3.高原训练对于机体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3.1呼吸功能低氧环境时人体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会引起肺通气量的增加,这种现象称为低氧肺通气反应。

低氧肺通气反应可以增加肺泡氧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曲线左移,呼吸频率的增加则可能是肺通气量增加的原因。

高原训练时肺通气的增加可以使呼吸肌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将有利于平原运动能力的提高。

其机制是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使低氧通气反应减弱,减弱的低氧通气反应可降低呼吸肌的做功,减少呼吸肌的耗氧量,因此优秀运动员低氧通气反应的这种特点有利于平原运动能力的提高[3]。

3.2心脏功能高原环境时,无论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心率都会加快,心率的加快可以补偿氧运输能力的下降,但最大心率和心输出量都会有所下降。

海拔1300~1800m和模拟3000m高原训练促进运动能力提高的研究

海拔1300~1800m和模拟3000m高原训练促进运动能力提高的研究
09 0
23 高住高练低训 .
训练 的成 效 。因此 ,高原 训练 实际 是一个 十分 复杂 的人 体
Hio的 不足 之 处 在 于 缺 乏 低 氧 运 动 对 心 肺 功 能 的 强 烈刺 工 程 。 我 们 一 定 要 对 高 原 训 练 有 一 个 客 观 的认 识 , 不 能 盲 L 激 。 因 此 , Hio结 合 L Hi 练 效 果 更 好 。Hi L L o 训 Hi o就 是 在 目 的跟 从 别 人 , 更 不 能 因 为 一 、 两 次 不 成 功 的 经 验 就 否 认
海拔 l 0 ~l 0 0 0m和 模拟 30 0m 高原训练 3 8 0 促进运动 能力提 高的研究
祢屋光 男 ( 东京大学助理教授 )
作者简介 :东京大学助理教 授 ,2 0 0 2年 获 东京 大学博士 。1 9 9 8年 以来任 高原训 练环境 系统理事 ,该 非盈 利性组 织每年 就 高原训练召开一次国际研讨会 。2 0 0 9年起任 日本体育运动协会科学委 员会委 员。 主要从 事低氧和模拟低氧训练。
24 间隙性低氧训练 .
骨 骼 肌 代 谢 能 力 及 心 肺 功 能 等 几 个 方 面 为 运 动 能 力 的提 高 打
I T是 在 实施 过 程 中将 缺 氧 负荷 的 总 量 划 分 为 若 T 个 独 下生物 学基 础 。而运 动能 力 ,特 别是 比赛 能力远远 不是 这 H 几 个 因 素 所 决 定 的 , 包 括 技 术 、 战 术 、 甚 至 心 理 等 多 方 面 立 的 组别 ,每 组 包 括 若 干 次 ,在 每 两 次低 氧 刺 激 的 间歇 时间 的决定 因素 。 因此 ,教 练员们 一 定要摆 正高 原训练 在正 常 内恢 复 正常 大 气 压 下 的 自由呼 吸 ,使 低 氧 负荷 训 练 表 现 出脉 训 练 中 的位 置 , 认 识 到 高 原 训 练 作 为一 种 训 练 的辅 助 手 段 应 冲 式 和 间 歇 性 的特 点 , 因 而 被 称 为 间 歇 性 低 氧 训 练 。 用 于 日常 训 练 当 中 。 I HT的一 般 使 用 方法 为 , 给 与 受试 者 1 % 0 0  ̄2 %的低 氧 刺

女子中长跑高原训练计划特点的研究——以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为例

女子中长跑高原训练计划特点的研究——以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为例
对 高原训 练 的研究 极 少 , 别是 涉 猎 高 原 训练 的 特 训 练计划 、 训练 内容 安 排 和 训 练手 段 运 用 等方 面 内容 . 本研 究通 过 对 陈 萍 的高 原 训 练 训 练计 划 展
方法. 其理论依据是 , 人体 在高原低 压缺氧环境 下训 练, 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 , 使运动员产生强烈
原( 赛前 ) 3周 ( 5月 2 6日一6月 1 3日) .
长跑赛 前 主要训 练手 段 之 一 . 曾经 获 得 世 界 大 赛 前 三名 的世 界冠 军王 军霞 、 曲云霞 等 , 多次 在赛 均
前 进行 高原 训练 , 在其后 的比赛 中获 得佳 绩. 并 根
据 我 国多年 高 原 训 练 的实 践 , 昆 明 ( 拔 1 9 在 海 80
18 0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 2 卷 4
以4 —6周为宜 , 他本 人带 队员在 昆明进行 高原训
1 研 究 对 象 . 1
自上世 纪 5 O年 代 中期 , 原训 练作 为 提高 专 高
项 运动 能力 的一 种 训 练 方 法 , 起 了世 界 各 国 的 引
广 泛关 注. 国际上 已开始有 意识 的 开展 高原 训练 ,
并不 断地 从运 动 训 练 学 角度 及 高原 训 练 对 生 理 、
陈萍 作为 奥 星 田径 俱 乐 部 的 优 秀运 动员 , 师
前 的准备 阶段 、 原适 应 阶段 、 高 高原 适应 期后 的核
心训练 阶段 、 下高 原后 的强 化训 练 阶段. 对 高原 训练 阶段 安排 , 毛翼 轩教 练认 为 : 般 一 来说 , 应先 在 平 原上 进 行 1 —2周 的有 氧训 练 , 使 运 动员 的有 氧代 谢 能力 接 近最 佳 状 态 ; 原 训 练 高

模拟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观察与分析

模拟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观察与分析
0 3
定期检查身体: 及时发现和处 理潜在的身体 问题,如肌肉 不平衡或关节 不适
0 4
模拟高原训练的实践应用
训练计划制定
确定训练目标: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 选择训练模式:低氧环境下的间歇性训练 制定训练计划:每周进行3-4次,每次2-3小时 监测训练效果:定期进行心肺功能测试和运动表现评估
训练实施过程
模拟高原训练的原理 训练计划与安排 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训练效果评估与调整
训练效果评估
训练效果评估的方 法:通过对比实验、 问卷调查等方式进
行评估
训练效果评估的指 标:包括心肺功能、 耐力、速度等方面
的指标
训练效果评估的结 果:根据评估结果, 对模拟高原训练的了 解模拟高原训练对 中长跑运动员的影 响,为后续的训练
提高学员的中长跑能力
模拟高原训练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改进
未来发展:利 用先进技术模 拟高原环境, 提高训练效果
技术创新:研 发新型训练设 备,实现个性 化训练
改进方向:优 化训练方案, 提高运动员体 能和竞技水平
发展趋势:将 虚拟现实等技 术融入高原训 练,提升训练 体验与效果
0
0
0
0
1
2
3
4
应用领域拓展
运动训练:模拟 高原训练不仅对 中长跑运动员有 益,还可以应用 于其他运动项目, 提高运动员的体 能和竞技水平。
0 1
军事领域:模拟 高原环境可用于 军事训练,提高 士兵在高原地区 的生存能力和作 战能力。
0 2
健康保健:模拟 高原训练可以促 进人体新陈代谢, 增强免疫力,对 健康保健有一定 的益处。
加精准的指导。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借鉴国际先进 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推动高原训练的国

高原训练的地理学分析

高原训练的地理学分析

高原训练的地理学分析关于高原训练的地理学分析高原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成绩为目的。

在大赛前,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为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机能、血液运氧机能、骨骼肌代谢等机能能力,而在海拔1000~3000 m范围内起伏较小的大片完整高地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氧不足和负荷缺氧的专项训练方法。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之前,由于墨西哥城处于海拔2240 m的高原,许多国家的参赛选手为适应高原的低压低氧环境,纷纷提前到墨西哥城进行适应性训练,由此出现了一个高原训练的兴起热潮。

70年代以来,非洲世居高原的中长跑选手崛起,高原训练也就引起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研究。

随着对高原训练理论的研究和深入,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速度耐力的专门训练途径,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发挥着更大和更普遍的作用。

1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高原训练的生理学机制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适应结果是因为空气中的氧分压作用。

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要承受来自两个方面的缺氧刺激,一个是由于高原大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而引起的低氧环境的刺激;另一个来自大运动量训练造成的体内缺氧。

体能随着氧分压的降低而衰减的规律是氧分压越低,最大摄氧量减少越明显。

空气中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下降,以至引起血氧过少动脉缺氧是高原的基本特征。

运动员的机体所承受的是两种相互加强的影响中的缺氧机制,即高原氧不足缺氧和负荷缺氧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和血液系统等缺氧补偿机制的发展,进而形成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的生理反应,提高了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潜力,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2 高原训练环境的要求从地理上的分类法与运动训练方面的角度来看,海拔在1000~3000 m的大部分地区称为中度高原。

在高原地区,随着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也随之变化,地区越高,空气愈稀薄,氧气减少,气压越低,因此高原地区处于低压、低氧的环境。

运用高原训练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

运用高原训练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

养补 剂的补充, 探讨提 高男子 中长跑运动能力的训练模式。结果发现: 高原刺激能显著提 高运动 员的血 色 素水平 , 补血的铁剂配合优质蛋 白的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 动员在训练期 的血色素水 平; 可以有效提 高运动
员耐 力水 平
关键 词 : 高原 训练 ; 男子 ; 中长 跑 ; 动 能 力 ; 运 实验研 究
八 项 作 为运 动 员 身 体 机 能 的 检 测 指 标 , 展 运 动 员 的 有 氧 耐 发
力。通过多因素改变海拔 高度的高原训练 、 对运动 营养 补剂 、 运动强度和运动 负荷的变化 , 探讨提 高 中长跑 耐力 的训练模
式。结果发现 : 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 素水 平 , 补
1在海 拔 10 m 左 右 高 原 训 练 , 3 00 6月 1日至 7月 1 1 海 拔 3到
10 m左右的高原训练. 50 7月 1日下午 回到在海拔 10 m左右 00 高原训练. 6月 1 0日测试 值为用补 血的铁剂之前 队员情 况 , 6 月1 0日开始补充铁剂促进血红蛋 白合成 , 补充运动饮料提 高 能量 .
Ab ta t y c a gn h l t d ga u l v t n o e u eo i e e tc mp st c n i u u r iig o x s r c :B h n i gt e at u e,r d a ee a i f h s fdf r n o o i o t o stan n n e - i l o t f e n
中 图分 类 号 :82 2 G 2 .
前 言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5 (0 9 0 0 3 2 1 5— 26 2 0 )9— 0 4— 0

高原训练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高原训练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高原训练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作者:李敏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摘要高原训练随着竞技体育的日趋激烈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体育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就高原训练的发展、世居和久居高原人的训练的特点及高原交叉训练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原训练交叉训练世居高原人高原训练是指利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刺激,激发运动员机体的补偿机制,通过增加训练难度和负荷量,在体能、生理上充分调动运动员最大运动能力的过程,并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反应的训练方法。

一、国内外高原训练的研究热点(一)海拔高度适宜海拔高度是影响高原训练效果,使其达到最佳生理适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研究认为世居平原的游泳、中长跑、竞走等耐力性项目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2000米至2500米,摔跤、乒乓球、速度滑冰等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1500米到2000米,而世居或久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最佳高度,要依据其长期居住的海拔而定。

笔者认为,云南独特的地形外貌为高原训练、高低海拔交叉训练提供了绝好的自然条件,使云南高原成为田径、自行车、游泳、球类、皮划艇、赛艇等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理想场地。

(二)负荷强度的控制高原训练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训练的量和强度。

以往高原训练失败的原因,大多将其归咎于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及强度控制不当所致。

因此,国内外对高原训练负荷监控的研究比较关注。

此外,笔者认为在高原训练负荷控制方而,应注重“个体化”的理念,结合运动员的年龄、恢复能力、高原训练的经历及适应情况等做到训练负荷个性化,制订出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世居和久居高原人的训练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

世居或久居高原的人群,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高原训练的应用与研究

高原训练的应用与研究

2.高原环境对运动成绩影响
高原环境下, 由于气压、 空气密度、 重力、 空气阻力等方面的影响, 经常给 不同项目带来不同的影响。这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海拔的升高, 大气压和空气密度降低,地心引力减小, 因而运动时阻力 较小。 这对肌肉不直接受摄氧状况影响,而且依赖于机体的无氧供能能力的短距离、 田赛、场地自行车、速度滑雪和滑冰以及爆发用力的项目有利。1968 年在墨西哥城 举行的第十九届奥运会比赛也证实了这一点。 本届奥运会上, 短距离跑、 跳跃、 投掷项目的运动成绩超出了前几届奥运会, 而耐力性项目成绩明显下降。如美国运 动员占· 海尼斯以 9.9 秒的成绩夺得百米冠军,首次突破 10 秒大关;比蒙在跳远中跃 过 8.90 米, 伊万斯 400 米比赛中创造了 43 秒 86 的骄人成绩。根据有关学者的研 究计算,在墨西哥城(2240 米)进行比赛,百米可增快 0.1 秒,200 米可增快 0.3 秒,400 米增快 0.8 秒;跳远成绩可提高 2%,铅球成绩可提高 6 厘米,链球可提高 53 厘米,标枪可提高 69 厘米,铁饼可提高 162 厘米。 (2) 由于氧分压下降, 对以有氧供能为主的滑雪、 中长跑、 马拉松、 划船、 游 泳(200 米以上长距离) 等项目来说, 虽然在同样速度条件下消耗的能量比平原地 带要少, 但气体动力阻力的减少不能抵消血氧过少的不良影响,因而这些项目的成 绩通常要比平原地带下降 3%~10%。而且距离越长(如马拉松、竞走), 影响越大。 如在十九届墨西哥奥运会上,由于受高原影响, 1500米跑成绩约下降 3%, 5000 米 和 10000 米跑的成绩约下降 8%, 马拉松成绩下降 17~22%左右。游泳项目中 100
2.高原地理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高原地理环境主要取决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大气环流、 地形 结构等, 这些因素又直接造成高原地区的气压、气温、湿度、气流、辐射和电离等 因素的变化。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其实质也就是南北差异。 在水平状态下, 南北相差1 纬度,气温相差 1℃。气候、土壤、动植物、陆地景观、 海洋水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气候, 特别是温度, 是纬度地带性的渊 源, 决定其它地理因素的地带变化。 垂直地带性的前提是地球表面的垂直高差。 在自然界, 垂直地带性具有叠加性、 分界性和复杂性等特色。 垂直地带性的主要 成因是高度差别。 高度差别引起温度、 日照、 降水、 气压等要素的差别, 山体只 要有500 米左右高度,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现象。总之,垂直地带是在 纬度地带和经度地带基础上发生作用的, 是在纬度地带和经度地带上的叠加。 任何 一个地点都有纬度、 经度和高度,都受纬度地带、 经度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影响。 目前人们所认同的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按纬度划分),即在同一气候带内, 气候的某 些主要方面有相似特征。 如高纬度气候带的特点是全年低温、 长冬无夏、 多风少 雨; 低纬度则是全年高温、 长夏无冬、 多雨潮湿。 气候纬度地带性决定了全球各 地区的大气候, 而垂直地带性则对局部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原训练理论中, 主要涉及纬度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对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监控概述

对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监控概述
之一。
练 的复杂 性要 逐渐增 加。 高原训 练 中要加 强 运动 员 的 医务 监 督 , 应 把营养 和恢 复视为 高原训 练计 划 的组 成 部 分 。 22高原运动员 的高原训 练 . 高原运 动员 为准备 在平原 举 行 的 比赛 ,多选择 两个 不 同高 度 进行 “ 高交叉 ” 高 的高原 训练 。根 据 云南体科 所对 马拉松 运动员 进 行 的生理和生化检测 , 结合 成绩分 析 ,高高交叉” “ 训练能使运 动员的 运动能力有所提高 , 并在 比赛 中发 挥 出来 。生化指标还显示 , 血浆 粘 度 和 红 细 胞 压 积 无 明 显 变 化 , 血 全 粘度虽有所增加 , 但与 高原训练 前 相 比 , 无显著性 差异 , 明进 行 并 说 “ 高交叉 ” 高 训练 , 对运动员 的血 液 动 力学 尚 未见 到 不利 的影 响 , 却 能提高运动员 的机能状态 。 3 高原训练的利弊与原则 31 . 高原 训练 的好处 在于 : 携 带 、 送 氧 气 的 能 力 增 强 ; 用 氧 运 利 气 的能力增 加 ;肌 肉耐 受高乳 酸 的 能力 增 加 ; 肉 能 量 储 量 增 加 。 肌 高原训 练 的缺 点在 于 : 原 、 原 平 高 之 间的往返需 耗 时来适 应 ;血 液 浓度造 成循 环阻力 加大 对肌 肉代
谢 的影 响 。
21 原 运 动员 的 高 原 训 练 .平 平 原 运 动 员 短 期 到 高 原 训
练 , 后下 到平原 比赛 , 最 这是 马拉
松高 原 训练 采 用得 最 多 的形 式 。 关于平 原马拉松 运 动员高原 训练 的高度 问题 ,辽宁 马俊仁 教练 的 经验是 ,海拔 高度 的选择 应根据 运动 员的训练 水平并 结合 上高 原

海拔1300~1800m和模拟3000m高原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

海拔1300~1800m和模拟3000m高原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
10 m 的高度训 练对在 平原 上运 动 能力 的影 响 。另 80

个 是模 拟海 拔夜 间间 断性 低 氧暴 露 对 E O和有 细胞总量不 足 。 P 但是 , 训练结 束后乳 酸和跑 步速度 曲
氧能力 的影 响 。
暗示高原 训练 对能 量代谢 有 影 响。MA T的结 果也 R
L vn e ie等 人 提 出 的 高 住 低 训 “ v i .a o 6名 和高原 组 ( )0名 , l ehg t i l i h r n w” AG 1 对照组 在 平原居 住 和训 练
( A E ,即运 动 员在 4周 的时 间里 住 在 2 0 m 的 L T ) 50
1 天 , 组在 10 m 的高度 居住但是 在 10 文献中, 20 他们证 明 高度 训练 1 。 1天 通过计 算训 练 的心率来 使对 照组和
了红 细胞量 和最 大摄 氧量 的提 高 , 并且 在 次 极 限运 实验 组 的训 练强度一 致 。 练前后 , 训 测试 了跑 步机上
应 。但 是研 究 中 因实验 的 多样 化 而 使 得 结 论 不 一 组跑 步速 度 的关 系 曲线 左 移 。高 原组 在高原 训 练 的 致 。而 且 , 很少 有模 拟 高原 中研 究 既 住又 练 的训 练 第 l 与第 2天相 比 ,2 mmi 0天 30 / n的速 度乳 酸 下 降 。 模式 , 且其 效 果也很 少有 报道 。 外 , 此 大部 分高 原训 高 原组 在训 练过 程 中 , T表 明细 微 的血 液浓 缩 的 HC
1 讨论 : . 4 在此 研究 中运 用 的高 度和 时 间对 增加 红 线 的左 移 及从 摄氧 量 反映 出的跑 步 时能 量 的节 约 ,
红 细胞 量 。 是 , 海拔似 乎也 能提 高运 动 能力 。 但 低 本 都没有增加 。磷酸肌酸激酶( P ) C K 和血清皮质醇在

女子中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女子中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女子中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洛塔尔·波利茨;钱裕根
【期刊名称】《体育科研》
【年(卷),期】1987(000)002
【摘要】<正> 海拔高度为600~1200米的高原训练有利于中跑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

然而,1800~2400米的海拔高度最为合适。

下面是根据我们的经验所归纳的几点: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洛塔尔·波利茨;钱裕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南京市业余体校女子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若干问题的研究 [J], 胡延福;张纯一;张春宝
2.南京市业余体校女子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若干问题的研究 [J], 胡延福;张纯一;张春宝
3.力量训练对女子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的影响 [J], 王朝阳;张建楠
4.女子中跑运动员林正兰的训练——对中跑训练一些问題的看法 [J], 陈正绣
5.浙江女子中跑运动员赛前体能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J], 郑小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训练的要素考研

高原训练的要素考研

高原训练的要素考研
高原训练的要素(考研真题)
(1)适宜海拔高度
高原训练的高度从理论上讲在1000-3000米都有效。

低于2000米,低氧缺氧刺激较少,不利于充分挖掘机体的潜力;高于2500米,则机体难以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并不利于训练后的恢复。

在2000-2500米高度训练,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及最大摄氧量均由显著效果。

适宜的高度应该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是此高度能够对机体产生深刻的缺氧刺激;第二是此高度下运动员能承受比较大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2)适宜训练强度
适宜的训练强度是决定高原训练成败的关键。

强度过低,刺激小,难以收到成效:强度过大,刺激深,对适应和恢复不利。

(3)训练持续时间
适宜的持续时间应该在3—8周。

耐力性项目持续的时间长些,而速度和速度耐力性项目应稍短些。

(4)出现最佳训练效果的时间
目前普遍认为,长跑和马拉松项目的最佳比赛时间为下高原后4-5天;中长距离项目为10-14天;短距离项目为20-26天。

我国游泳项目则多采取回到平原5-6周时参加比赛,以保证下高原后能有较多的时间加强速度和力量训练
高原训练的效果下高原后可保持3—5周的时间,而有的资料认为可保持45—50天。

提高世居西藏高原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

提高世居西藏高原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

提高世居西藏高原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
向玉峰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良好的训练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运动员的运动技巧以及体能.本文以海拔约3650米高原地区的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和海拔约500米平原地区的成都体育学院作为两个训练地点,以世居西藏高原地区12到16岁的青少年中长跑高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这些地区的运动员受到居住海拔和地理环境等的影响,具有着特有的身体机能优势,本文笔者从他们的特点入手,通过西藏拉萨的训练,摸索出具有针对性的中长跑训练方法,旨在提高成绩的基础上提高他们中长跑的速度,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和能力的双提高.
【总页数】2页(P159,162)
【作者】向玉峰
【作者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提高中长跑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
2.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的探究
3.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
4.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5.提高青少年中长跑专项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居地下降2 .7 5%,这为高原训练选择训练地点的方法学指标标准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世居;高原;中长跑;马拉松;海拔高度
[ 中图分类号] G81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09—2102{2013) 01—0087—05
O前言
由于影响高原训练的主要因素有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训练的时间、训练负荷、比赛的时间间隔等.而适 宜海拔高度是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首要因素,是研究高原训练的逻辑起点,所以它一直是高原训练研究的热 点.近年来,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高度为2 000- - 2 500 I TI .而对于久居 或世居 高原运动员 高原训练的 最佳海拔高 度的研究, 尚欠深入. 已有的研究 结果表明, 久居或世居 高原 的运动员,由于长期受到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都 较低海 拔地区人群 强,为了使 久居或世居 高原运动员 在高原获得 有效的缺氧 刺激,必须 选择不同于 世居 平原运动员的适宜的海拔高度.究竟怎样确定海拔高度,就要考虑到运动项目不同其训练负荷特点的 不同, 所以为了提 高研究的针 对性和实用 性,同时基 于我国的训 练实践经验 和研究积累 ,我们把中 长跑 和马拉松从众多运动项目中分离出来,对我国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 海拔高度进行 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中 长跑和马拉松训练界提 供参考.
李明清
(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 摘要]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对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高度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应当选择至少高于久居地或世居地342m作为训练地,其升高
幅度为久居地或世居地的19.93n5 ,所2kg·r ai n,即比久居地或
[ 收稿日期] 2013—01—20 [ 作者简介] 李明清( 1968一) ,男,甘肃定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田径训练和运动训练学 面的研究
一87—
特殊训 练,它有其 本身的训练 规律.选择 “最佳海拔 高度”是为 了获得高原 训练的最佳 刺激效果. 这是 追求高原训练特殊效果的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应当使运动员机体受到足够大的缺氧刺激,有助于充分 挖掘机 体的潜力 ,同时又要 满足承受 较大训练负 荷应具备 的高原环境 .而选择 “最佳海拔 高度”是 与运 动员的 世居特点分 不开的.如 果说世居特 点使运动员 机体具有了 先天的生物 学适应,不 如说运动员 的世 居特点决定了他的“最佳海拔高度”.我们认为,不同的海拔高度有其不同的生物学适应.这是我们选择 “最佳海拔高度”的出发点.同时,我们也不否认随着高原训练次数的增多,运动员机体会得到适应性生 物学改造 .这也是我们 追求高原训练 效果的原因. 本文在这里仅 讨论世居高原 运动员的世居 特点. 2. 1.1 久居或 世居 高原 运动员 的居 住环 境
由表1可以看出:从0 m~2 000 1TI ,大气压相差160 mmHg,氧分压相差34 mmHg,气温相差13 ℃;从0 m~2 400 m,大气压相差188.5 mmHg,氧分压相差41 mmHg,气温相差15.5℃;从2 000 m~ 2 400 I n,大气压相差28.5 mmHg,氧分压相差7 mmHg,气温相差2.5℃.我们认为,这是世居平原运 动员选择最佳海拔高度及其进行台阶式高原训练海拔高度升降范围的地理气候学依据.
02
15
11 1 8
0 9 51
02
卯记∞弼卯钌O 3
11O
O 8 92
O 2 舛∞凹笛加%
趵跗 龃四他 乃
舛% 蛇虬虬 如
沸点

】00 97 95 94 93 92 90
空气温度

】5.0 8.5 4.5 2.0 1.5 —0.5 —4.5
2.1.2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原台阶海拔高度变化 从表2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成功案例可知,久居地或世居地最高海拔
第34卷总第89期 2 0 1 3年3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urnal of Nonhw嚣t Uni ve r si t y f or Nat i onal i t i es ( Nat ur al Sc i ence )
V01. 34. No. 1
Mar c h,2013
久 居 高原 中 长 跑 运 动员 高 原 训 练适 宜 海 拔 高 度研 究
由表1还可以看出:从2 400 m~ 3 000 r n,大气压相差41.2 mmHg,氧分压相差8 mmHg,气温相差 4℃.我们认为,这是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选择最佳海拔高度及其进行高原~高原台阶式高原训练 海拔高度升降范围的地理气候学依据.我们认为,这种假设是成立的( 见表1) .
高度
坐 0 1O 16 20 22 24 3 O∞∞∞∞∞∞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我 国久居或 世居高 原的中长 跑和马 拉松运 动员高原 训练的 海拔高度 .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 用文献资料法 、比较法、 归纳法等, 对久居或世居 高原中长跑 和马拉松运 动员高原训练 的最
佳海拔高度进行研究.
2讨论
2.1久居或世居特点是选择高原训练海拔高度的出发点 “最佳海拔高度”的选择,是高原训练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高原训练是在特定环境下的
表1 久居或 世居高原运动 员的居住环境 【1】
大气压氧分压空气密度 含氧量 含氧量 动脉血氧饱和度
里!生曼 里! 塑竖垦笸里:垦型里:


760. 0
】59
】. 】80
0 .2 8 4
】00
95
58
1 40
1 O9 6
02
93
131
1 O3 1
02
OO
11 2 5
0 9 90
O2
58
1 22
O 971
表1介绍了久居或 世居高原运动员的居住环境.不同 的海拔高度,其气压、氧分压、 空气密度、含氧 量、动脉血氧饱和度、沸点、温度、湿度等都不尽相同.而最具有训练学意义的是,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和 氧分压的影响.久居或世居高原人的生存主要是依赖对低气压和低气温的高原环境的适应,特别是依 赖对低气压的环境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