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17d8488bd63186bdebbc65.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在田间焚烧秸杆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造林B.清运垃圾C.洒水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燃放烟花爆竹C.使用环保购物袋D.购买精包装商品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二、判断题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三、填空题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17.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18.雨水是否具有酸性用________来表示,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
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
![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f787b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d.png)
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
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主要受到地球内部活动的影响。
例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可以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进而影响大气圈和水圈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等外部因素也对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产生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地球外部圈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进而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同时,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也导致了水圈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总的来说,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e098283783e0912a3162a02.png)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
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当然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很不容易。
因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了解和掌握各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本身是一项艰巨的、需要长时间进行探索的重大科学问题;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势头,包括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动、活动的范围、消费的方式都是难以控制的。
即使为了在一定水平上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还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产生相当不小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还很难躲开。
因此在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
要贯彻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首先当然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再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搞发展。
这就要适度限制发展的行为,选好发展的领域,改变发展的方式,充实发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来取得最大的效益。
实际上,要充分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事,但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们只能知难而进,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出难题了。
实际上,如果按目前许多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发展,连当代人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各级主持发展工作的决策者实在应该在作出决策之前为此而三思。
但另一方面,人民要生存,要过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以人为本求发展的主要目的。
发展是硬道理,许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求得解决。
要发展而不动用一点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没有一点影响,或只有正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
关键是要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求得和谐发展。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互动,地球生态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互动,地球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3e79b1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0.png)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互动,地球生态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无比复杂而又精巧的大机器,其内部有着独特的圈层结构。
这些圈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命的繁衍生息。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就像一个脆弱的鸡蛋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然而,与整个地球相比,地壳实在是薄得微不足道。
在地壳之下,是广阔的地幔。
地幔的厚度达到了约 2865 千米,其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都与地壳有很大的不同。
地幔的上部主要由岩石组成,而下部则可能包含了一些更重、更热的物质。
地幔中的物质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缓慢地对流,这种对流运动就像是巨大的“传送带”,对于地球表面的地质活动和板块运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地核则位于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
地核中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使得其中的物质处于特殊的物理状态,并且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磁场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阻挡了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强烈的宇宙射线的伤害。
这些圈层之间的互动是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
例如,地壳和地幔之间的板块运动,就是由于地幔中的对流作用所驱动的。
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造就了地球上的山脉、海沟、地震和火山等各种地质现象。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其中一个板块可能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深邃的海沟。
而在板块分离的地方,则会有岩浆上涌,形成新的地壳,这就是海底扩张的原理。
火山活动也是地球圈层互动的一个重要表现。
火山喷发时,来自地幔的岩浆会冲破地壳,喷发到地表。
这些岩浆中携带着各种矿物质和气体,对地球的表面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气体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另一方面,火山灰和熔岩会覆盖大片的土地,改变当地的地形和土壤条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2024)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12c6e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6.png)
生态系统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影响 人类福祉。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威胁 本地物种的生存。
2024/1/30
27
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透视
垃圾围城
城市化进程中,固体废 弃物产生量迅速增长, 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 围城现象。
2024/1/30
土壤和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的不当处理 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 重污染。
8
水圈层结构与功能
水圈层结构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水等。
人类活动对水圈层的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排放 污染物导致水体污染等。
水圈层功能
调节地球气候、提供水资源、维持生 态系统平衡等。
2024/1/30
9
岩石圈层结构与功能
2024/1/30
岩石圈层结构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4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
反作用。
2024/1/30
研究任务
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出 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技术途 径,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包括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 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 多个分支领域。
2024/1/30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
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环保 行为习惯。
29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0
2024/1/30
14
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分析
土壤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导致 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其反馈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其反馈](https://img.taocdn.com/s3/m/23b3abea6294dd88d0d26b64.png)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其反馈?远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在焚毁森林,补杀动物,但当时人类的数量与活动范围有限,故对生物圈的影响极其微小。
随著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日益增强,不但开发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类食物、木材、燃料、药材、牧草,引进杂交培植及驯化各种动植物物种;而且,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耕种与放牧,还将森林、草地、湿地和野生动物视为人类活动的障碍,进行大规模的焚毁、砍伐、开垦、补杀等改造破坏手段,使得世界上许多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繁茂的自然景观转变成农田、牧场、聚落,甚至退化为沙漠;因此,适合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日益退化或缩小,加上人为的补杀和环境污染,已经导致大量的哺乳类、两栖类、爬虫类和鸟类灭绝。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是物种和生物资源的退化与减少,也干扰到了地球上其他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例如森林的消失影响的全球的碳循环也影响了水文循环并加速了土壤的侵蚀。
此外,人类所产生的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透过食物链,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例如,DDT的发明虽然保护了农作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此种难以分解的毒性物质透过食物链,严重影响到人和动物的生理机能和遗传.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
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完整word版)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
![(完整word版)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0773c7ab307e87101f69693.png)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地球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它和别的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的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与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
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特有的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
因而,这一系列的特征使得这颗特别的星球变得更加神秘而与众不同——因为开始有了人类的出现,生存与发展。
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如果细分,地球总共可以分为八个圈层。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
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居于中心地位的智慧圈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对其他六个圈层干扰强度和广度业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各自的自然振荡值。
人类活动干扰大自然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使地表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量多面广的污染物干扰了原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发了一系列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肆虐、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森林及湿地萎缩、灾害频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危机。
一切皆源于人类的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人类生态环境问题,而环境质量演变有无不受制于人文过程以及生态破环境与地球系统的变化,继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现实或潜在的威胁。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的流体系统,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的结果。
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联系
![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13152b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c.png)
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圈层包括大气圈、地壳圈、水圈和生物圈。
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的家园。
首先,大气圈和地壳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通过大气圈与地壳圈交换能量和物质。
例如,地壳圈中的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气体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反过来,大气中的气体也会通过降水的形式返回地壳,影响地壳中的化学作用。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大气圈和地壳圈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其次,地壳圈和水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地壳圈中有很多地下水和湖泊,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矿藏和矿物。
水圈中的水蒸气通过降水形式进入地壳圈,并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形成各种地质现象,如溶洞和矿床等。
另外,地壳中的水也通过地下水循环进入水圈,供应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活所需。
地壳圈和水圈的相互作用保持着地球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
另外,水圈和生物圈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水是生物生活的基础,水圈中的水源供应了生物所需的水分。
同时,生物圈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一步丰富了大气圈中的氧气含量。
这些氧气通过呼吸作用进入生物体内,与食物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供给生物的生长和运动。
最后,大气圈、地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联系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的工业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影响。
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的循环作用,进入了地壳圈和生物圈,对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维持各个圈层之间的平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综上所述,地球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大气圈、地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活动也对这些圈层产生了影响,我们应该反思并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持这些圈层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doc资料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doc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1b99eefdd88d0d233d46acb.png)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地球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它和别的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的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与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
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特有的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
因而,这一系列的特征使得这颗特别的星球变得更加神秘而与众不同——因为开始有了人类的出现,生存与发展。
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如果细分,地球总共可以分为八个圈层。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
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居于中心地位的智慧圈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对其他六个圈层干扰强度和广度业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各自的自然振荡值。
人类活动干扰大自然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使地表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量多面广的污染物干扰了原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发了一系列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肆虐、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森林及湿地萎缩、灾害频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危机。
一切皆源于人类的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人类生态环境问题,而环境质量演变有无不受制于人文过程以及生态破环境与地球系统的变化,继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现实或潜在的威胁。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的流体系统,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的结果。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1bf41296137ee06eef9189a.png)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工商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一班陈黎希20111709109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生存、发展的唯一家园.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各种气体分子的存在以及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而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也使地球表层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总而言之,在地球表层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这漫长的时期里,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
在地球表层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这漫长的时期里,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人地关系、工业革命、自然灾害、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引言:今年4月2 2日是第34个世界地球日,我国政府确定今年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地球作为太阳系中唯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与物质资料。
但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
为纪念“地球日” ,树立全民资源忧患意识,保护地球,本刊编辑部特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科技处、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共同策划了本期纪念专栏,特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李新玉副研究员、王文副研究员、胡小平副研究员就“善待地球、保护资源”撰文,以期提高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善待地球,保护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打好基础。
正文:一、人与地球表层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在人类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其实也在改造着人类, 当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日益增多,抛向自然环境的废弃物与日俱越来越越多时,大自然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206b6927d3240c8447ef67.png)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吴博10082086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
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
也有人为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
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人类的活动在对大自然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像煤炭、钢铁、石油、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和工矿区不断出现,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药等有机合成物质、放射性物质和噪声等严重污染环境而形成公害。
自然界各圈层的成分,状态等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各圈层的发展和变动都有自身的规律,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
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像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
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
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
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
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
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二、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有使地壳下陷,土地沙漠化,河流污染,动物大量死去,人类的种植作物大规模的受到害虫的侵害等。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8f5f1e5a8102d277a22f13.png)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地影响地球是一个特殊地物理化学系统,它和别地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地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地大气圈,还有与固体地圈地板块运动.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特有地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因而,这一系列地特征使得这颗特别地星球变得更加神秘而与众不同——因为开始有了人类地出现,生存与发展.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地圈层结构.如果细分,地球总共可以分为八个圈层.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地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公里处.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地固体地球.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地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地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地,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地,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b5E2R。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居于中心地位地智慧圈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发挥着越来越大地作用,他对其他六个圈层干扰强度和广度业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各自地自然振荡值.人类活动干扰大自然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使地表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地变化.量多面广地污染物干扰了原有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发了一系列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肆虐、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森林及湿地萎缩、灾害频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危机.一切皆源于人类地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人类生态环境问题,而环境质量演变有无不受制于人文过程以及生态破环境与地球系统地变化,继而对人类地生存和发展构成现实或潜在地威胁.p1Ean。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地影响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地复杂地流体系统,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地结果.大气地存在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以及各种生物地存在和发展.DXDiT。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dc114aa00b52acec7ca63.png)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
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
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
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
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
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b26738e4a7302768f993951.png)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非生物,生物,人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包括:四大圈层、三大界(有机界,无机界,人文界)、固气液物质。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一、地球表层系统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1、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2、地球表层系统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3、地球表层系统对人口分布的影响4、地球表层系统与自然灾害5、地球表层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地球表层元素的组成与人类健康二、人类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2、人类对地貌的影响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4、人类对大气圈层和气候的影响5、人类对水圈的影响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产生于地球表层,在地球表层环境中发展、演化。
可以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层环境。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由人类诞生早期的环境对人类的单向影响为主,变为现在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格局。
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一)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人类。
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中产生,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研究发现,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
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
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面积缩小,草原范围扩大。
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留在森林中生活,它们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猩猩、大猩猩等。
另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在草原上生活。
草原环境的生活,促使它们直立行走和利用前肢抓取食物。
从而引起身体器官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大脑的发育。
当草原上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且学会了制造工具时,也就完成了由古猿向人类的转化,人类也就诞生了。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c5c4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4.png)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层、水圈和地球表层。
它们在地球的表面上形成各自的范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气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它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5千米,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它的温度逐渐下降,大气压力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在这一层中,飞机、气球和无人机等飞行器可以平稳地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主要含有臭氧分子,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电离层属于大气层的外部,包含许多被电离的气体分子和离子。
大气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地球和支持生命。
它起着屏障的作用,阻止太阳的有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进入地球。
此外,大气层还通过空气循环和气候系统来分配热量和水。
它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天气现象的发生,如降水、风和雷暴。
大气层还通过空气的可见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着地球的气候。
其次,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系统。
它包括地球上所有水域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江河和地下水等。
水圈的范围很广,从地球表面到大气层的高度都包含在内。
水圈的作用主要包括供水、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生命。
水圈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将地表的水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然后在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
这个过程维持了地球的水资源,并且为陆地上的动植物提供了水源。
水圈的运动也在调节地球的气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是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巨大储库,可以影响全球气候。
水圈还与地球上的生物圈紧密相连,为物种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最后,地球表层是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包括岩石、土壤和植被等。
地球的表层在地质上经历了长时间的形成和变化,并受到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表层具有多样的地形特征,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1.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1.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cccc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a.png)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地理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各圈层的组成、特点及其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3) 网络资源:中国科普网、科普中国网等提供的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
(4) 学术资源:地理学科相关学术期刊,如《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圈层结构的影响。
2. 拓展建议:
(1) 学生可以阅读科普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奥秘,扩大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1. 设计反思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九、内容逻辑关系
1. 重点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组成和特点、人类活动对圈层结构的影响。
2. 关键词:地壳、大气圈层、水圈层、生物圈层、相互作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3. 句式:地球由地壳、大气圈层、水圈层和生物圈层组成,各圈层之间相互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5. 课堂展示与点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圈层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科普书籍、网络资源、学术资源等。
2. 拓展建议: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拓展学习建议,如阅读科普文章、观看科普视频、参加地理学科相关的活动等。
地球化学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化学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f1c32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0.png)
地球化学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材料在地球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归宿等过程,包括了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各个环境圈层。
这些过程被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反应所控制,从而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地球化学环境。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化学循环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循环产生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环境首先,大气圈是面临人类活动影响最严重的环境。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气、尾气、农业废气等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了空气中,其中包括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这些废气导致了近年来可怕的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另外,人类活动还影响到了大气中的部分重要元素。
例如,由于汽车尾气和其他废气的排放,大气中的硫、氮等元素浓度显著增加。
这些元素在水和随后的沉积物中的含量也逐步升高,从而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
此外,大气中的某些有机物质污染,如含有多环芳烃的废气,则可以被风扫入水体或土壤中,从而形成新的污染环境。
人类活动影响水环境其次,人类活动对水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上的土壤、植被、气候都与水分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水环境的物理化学状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例如,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自然水体中,水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此外,不同的地区还存在着不同的水资源利用差异。
例如大城市、城镇等水资源消耗大的地区,在干旱时期难免产生供水问题。
相反,农村、山区等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则更加受到限制,有水的时候却浪费了许多。
人类活动影响土壤环境最后,人类活动还对土壤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固定在土壤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例如,化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已经改变了土壤中的物理结构和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城市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土壤性质。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702fe7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c.png)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作者:孙颖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 2021年8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
该报告清楚表明,近百年来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活动已使得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
本文通过对报告第三章的摘译,介绍了报告中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冰冻圈、海洋、生物圈以及气候变率的影响。
基于最新的观测资料、新一代气候模式结果以及不同的检测归因方法,通过评估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文献表明,以温室气体为主的人类活动可以在气候系统多变量变化中被检测出来。
关键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人类活动;气候系统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一直是IPCC历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
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大大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和地球表面变暖。
第二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变暖“不太可能完全由自然因子造成”,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有“可识别的”影响。
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可能的是,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造成的。
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可能的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大多数变暖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
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指出,极有可能的是,人类活动是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些系列报告表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证据在逐渐加强,科学界对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认识在深化。
这主要是由于观测到的变暖越来越明显、气候模式性能的改善以及归因方法学的改进。
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基于最新的观测和模式结果,系统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冰冻圈、海洋、生物圈以及气候变率模态的影响。
与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评估的变量更加全面,内容更为系统。
评估的成员不仅包括传统的气候变量,如气温和降水等,而且还增加了生物圈等其他圈层的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地球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它和别的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的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与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
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特有的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
因而,这一系列的特征使得这颗特别的星球变得更加神秘而与众不同——因为开始有了人类的出现,生存与发展。
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如果细分,地球总共可以分为八个圈层。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
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居于中心地位的智慧圈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对其他六个圈层干扰强度和广度业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各自的自然振荡值。
人类活动干扰大自然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使地表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量多面广的污染物干扰了原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发了一系列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肆虐、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森林及湿地萎缩、灾害频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危机。
一切皆源于人类的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人类生态环境问题,而环境质量演变有无不受制于人文过程以及生态破环境与地球系统的变化,继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现实或潜在的威胁。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的流体系统,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的结果。
大气的存在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以及各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
大气圈各组成分之间的精细平衡是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破坏这种平衡也就是破坏了人类和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工业化以来,人类大量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填海造田,新建水库等工程也对大气圈造成了破坏,是人类面临重大的大气环境问题。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交通和生活上各种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据计算,从1860-197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增加了10%。
二氧化碳能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它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也增强,低层大气-对流层的温度将升高。
到2009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达400ppm。
据此计算,全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近l℃,到2040年,将升高约2℃。
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尘微粒和自然植被被人类破坏后为大风所刮起的尘埃,以及其它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尘埃,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微粒的数量。
其中有许多半径小于2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犹如一把阳伞遮住了阳光,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气温降低。
同时,大气中的烟尘微粒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凝结核,创造了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增多了降水的机会。
降水的增加,对地面的气温也起到了冷却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
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
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总之,人为因子对大气圈的影响是复杂的。
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这些影响的效果又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
而这些影响又是叠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大气圈产生影响,且各个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二.人类活动对水圈的影响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连续圈层称为水圈。
地球表面70%以上的部分被水覆盖,多数生物体内水的含量也达2/3,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更离不开水,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起着极大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然而,人类在农业中不科学的灌溉、不进行水的回收利用;生活中缺乏节约意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等一系列行为都对水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污染。
主要体现在:⑴直接影响: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直接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地下含水层枯竭,间接导致地面沉降。
②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地表水:引起的后果有湖泊消失、河流断流和河口等湿地退化。
⑵间接影响:①修建大水库:兴建水库虽然对防洪、发电等有很多好处,但它易触发地震,淹没大量农田,影响渔业发展,改变河流入海口生态环境,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打破,还有带来的库区移民问题等。
②河流渠道化:所谓渠道化是指为了防洪或其他目的的将小河流整段或河流某段裁弯取直、挖宽挖深。
河流渠道化虽有利于排水防洪,但他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物理性状,改变了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乃至生存的环境,将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③水体过度利用:超过水生生态系统的负荷,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超强度和频度持续的利用各类水体开展养殖、生产和旅游等开发活动,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岩石圈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人类生存环境的底层,分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对人类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能源和资源。
岩石圈作为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的大仓库,人类开发它们,必然要改变原有的地质地貌,破坏岩石圈的原貌;从中获取自己所需之后又要排出废物,岩石圈与其他圈层都紧密相连,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必将间接影响到其他圈层。
在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动的地位,人的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使不利的地质环境通过改造使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常超出了生态环境允许的程度,使地质环境恶化,最终给人类自身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乱垦滥伐、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工程开挖破坏边坡稳定性引起的块体移动;开矿、修路乱弃废渣,堵塞河道加剧了洪水灾害;城市发展过程中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生活废水对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等。
水土流失、风沙灾害世界许多大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许多就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一旦制止这种趋势的蔓延,则地面沉降就会有所缓和,如上海即如此。
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也愈来愈严重,目前,人为地质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力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其规律和后果完全可以和自然地质作用相提并论,因此被地质界所关注。
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方式有三种。
(1)直接参与岩石的风化及地貌形态的破坏过程。
城市建设中各类工程开挖土方时,采取的爆破、削坡等工程活动使岩体松动,裂隙增多,促使物理风化作用进行,形成崩塌、泄溜,在采石场的工作面上就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人工开挖又可改变斜坡的形态,使斜坡有可能变陡,促使临空面发育,常导致滑坡产生;矿业城市开矿时的揭顶爆破,矿井采空形成地面塌陷,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都改变了局部地貌形态,引起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
(2)叠加影响加剧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发展。
水土流失本来是一个自然地质过程,其所以形成灾害,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乱垦滥伐导致这一过程加剧的结果。
例如西安地裂缝就是在构造成因的背景上,叠加了人为超采地下水的影响,使其活动大大增强。
(3)为解决城市用水用电问题修建大型工程建筑物引起不良环境地质问题。
如修建水库增加了水体对岩层的压力,可能改变原有的岩体与应变能的平衡,触发地震,世界上这类例子很多,我国广东的新丰江水电站建成后,就引发了许多的地震,最大的震级达6级。
四.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使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对其他圈层影响也是最大的。
然而工业化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忽视了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过度的夸大了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主要表现在:⑴.森林在缩小⑵牧场在退化⑶猎捕与毒杀⑷人与昆虫的战争⑸意外的繁衍⑹日益加速的种群环境的危机五.人类活动对土壤圈的影响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交界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各要素的中心枢纽。
土壤是由岩石演化而来的,因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继承性,同时土壤圈覆盖在岩石圈上,对岩石圈有保护作用。
土壤圈通过气体与污染物的吸收,交换,释放与大气圈相作用,从而影响大气的变化。
土壤圈中的物质要迁移运动,依赖于水;土壤圈又反过来影响降水的重新分配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生物圈与土壤圈的关系更加密切,可以说土壤权的分布对生物圈的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土壤能提供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源的重要源泉。
人类对土壤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土壤圈健康与否对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问题,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水涝以及土壤污染等,因此,人类必须认真考虑自身与土壤权的关系,保护好土壤的生态平衡。
地质环境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体系,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结合的开放体系,亿万年来,它们之间进行着极为频繁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正是在与大气、水、生物圈的物质能量交换传递过程中,促使着地质环境发生各种有利或不利于人类的演变,并形成各种各样的原生或人为的环境地质问题。
所以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搞发展。
这就要适度限制发展的行为,选好发展的领域,改变发展的方式,充实发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来取得最大的效益。
实际上,要充分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事,但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实际上,如果按目前许多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发展,连当代人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各级主持发展工作的决策者实在应该在作出决策之前为此而三思。
——武俞邑(10082103)环科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