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冀美版七下第8课《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冀美版七下第8课《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c1259828ea81c758f57896.png)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 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 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 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 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1、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 鱼鸟结合纹、 鹿纹) 几何纹
彩陶船形壶
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 15.6厘米,长24.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陶器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 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 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 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仰韶文化陶器 二、马家窑文化陶器 三、黑陶与白陶
一、仰韶文化陶器
★纹饰:人物纹;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
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
人以 强烈的运动感.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盛水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出土,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它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在于, 当盆中注入清水,随着水 的荡漾,人就像在这种 佳境中起舞,视觉上充满 动感。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 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 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作为器 物纹样的几何装饰手法,这件作 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高超的 构图技巧。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603d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d.png)
《祭红梅瓶》
《黄釉罐》
《孔雀绿釉碗》
课堂内容
同学们 看到这么多精品的陶瓷制品 自己 动手做一做吧
课堂内容
3
作品欣赏
返回目录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4
课堂小结
返回目录
总结
陶瓷的美点在哪里?
1、陶瓷艺术的美,体型在外形上 2、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3、瓷器的美,还体现在仙色上
返回目录
课堂内容 2.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纹饰上。
《白釉黑牡丹纹瓶》 (金) 洁白的底色和黝黑的牡
丹形成强烈的色差对照, 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 果。
课堂内容
五彩花鸟纹瓶及局部 (清代)
器身画有莲池荷塘。
荷叶随风飘动,翠鸟 飞于其间。
课堂内容
珊瑚釉粉彩花鸟纹瓷瓶(清代)
课堂内容 3.陶瓷艺术的美,还体现在釉色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真爱国宝——古代陶 瓷艺术
教学课件
目录
1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授 3 作品欣赏 4 课堂小结 5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返回目录
导学 一起去参加拍卖会
导学 拍卖会
18000元
导学 拍卖会
230000000元
导学 拍卖会
无价之宝
2
课堂讲授
课堂内容
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从 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 艺术包括陶器和瓷器两个部分。
课堂内容
陶器
瓷器
课堂内容
制作原料 烧成温度 器物表面
胎质 敲击声音
陶器
瓷器
用黏土(陶土)
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
一般不超过1000度
在1200度以上
陶瓷工艺美术课件(PPT 88页)
![陶瓷工艺美术课件(PPT 88页)](https://img.taocdn.com/s3/m/805b918a76eeaeaad1f330fa.png)
青瓷羊 三 国·吴
青瓷兽形尊 西晋
青釉莲花尊 南北朝
束腰白瓷罐 隋 青瓷印花盒 隋
八系青瓷罐 隋
青瓷单耳壶 唐 青瓷乐女俑 唐
白瓷莲卉纹香炉 唐
白瓷四足罐 唐
青釉褐绿彩飞凤瓷壶 唐釉下彩绘
绞胎瓷枕 唐
唐·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唐三彩骑马吹箫俑
西汉前期:简朴,一般器物上都只饰以简单的弦纹和水波纹,未见 得繁富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富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云气 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饰花纹 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夏代:以折沿平底和三实足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开始少量出现。 常见陶器作炊器用的主要是鼎、罐、甑。
商代:陶器造型早晚期在不断变化,大致来说,商代早期的陶器造 型以圜底、圈足和袋状足为主要特征。中期陶器的造型变化主要表 现在口部,折沿者基本不见,而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 足,圈足器增多的同时,平底器减少。商代后期的陶器造型,除原 有器物造型发生了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
与中原北方各名窑大致相似。金国陶瓷产品大多数属日用粗瓷,金代前期的 瓷器釉色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金国后期,陶瓷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 展。金大定年间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名窑。
元:元代制瓷业的突出发展集中体现在江西景德镇瓷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上。
其中突出的是青花、釉里红的正式烧制成功,使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釉下彩 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彩陶 庙底沟类型
[鉴赏]陶瓷鉴赏
![[鉴赏]陶瓷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7d877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f.png)
中国陶瓷——泥与火的结晶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
他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干,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
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china在英文中是陶瓷之意,而CHINA则是中国。
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是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
在这一阶段,对我国制陶手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已开始把陶器的应用扩大到建筑方面,如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等,砖瓦从此成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烧制砖瓦成了陶业中的重点业务。
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低温铅陶釉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又一重大成就,它的应用和推广,为后来各种不同色调低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7fb87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4.png)
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陶器艺术的历史、风格及特点。
2.培养学生对陶器艺术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陶器艺术的历史演变、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器艺术的美学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中国陶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陶器的造型、纹饰、色彩等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陶器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陶器艺术的历史演变(1)简要介绍中国陶器艺术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分别展示各个时期的陶器特点。
(2)重点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彩陶等,展示陶器艺术的发展历程。
3.分析陶器艺术的美学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陶器的造型,分析其线条、比例、结构等方面的美感。
(2)讲解陶器的装饰纹样,如几何纹、动植物纹、人物故事等,分析其寓意和审美价值。
(3)讨论陶器的色彩、光泽、质感等,感受其独特的美学魅力。
4.欣赏代表作品(1)展示中国陶器艺术代表作品,如《马踏飞燕》、《兵马俑》等,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价值。
(2)邀请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作品的美学特点。
5.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陶器制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陶器制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个性化的陶器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陶器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课下收集有关中国陶器艺术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陶器艺术的历史、风格及特点。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国陶器艺术的美学内涵,特别是各个时期陶器风格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造型、纹饰、色彩等多个维度,感知并分析陶器艺术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陶器呢?谁能告诉我你们对陶器的印象?生1:我家里有喝茶的陶瓷杯子,颜色很漂亮。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bc4d2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a.png)
陶器 四大圈纹彩陶壶 中国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原始社会黑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黑陶一般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内烧制而成,且烧成温度一般高于 红陶与灰陶。多数黑陶为表里通黑,少数为灰陶与红陶外施加黑
色陶衣所得的“黑皮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写实“猪纹” 黑陶。
陶器 猪纹黑陶钵 中国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
用途是什么?
瓷器 黑瓷盘口壶 中国 东晋(公元317-420年)
魏晋南北朝瓷器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胚料中含铁量高会使瓷器颜色变深,影响观瞻。而瓷土经过反复 陶器,可以得到含铁量特别低的“化妆土”,将其施加到配料表
面,可以覆盖深色、遮挡粗糙,可用较低品质的原料制得外形美 观的青瓷。
瓷器 青瓷薰炉 中国 西晋(公元266-316年)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原始社会彩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彩陶即在胚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而后烧结得到的陶器, 多为泥质红陶。与先烧制再绘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彩陶的图案 不易褪去。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在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 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彩陶。
原始社会彩陶
瓷器 高岭土 1280~1400℃ 上釉 致密透明
<1% 清脆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粉碎后加水,经过淘洗除去杂质,而 后制成泥料。
成形: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 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而后使用刀等工具进行精修,并雕刻花 纹。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2.5.4 瓷器的高速发展
—隋唐时期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406e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c.png)
图1 汉代绿釉陶碓房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 狄欣怡图2 汉代绿釉陶仓房房内有一践碓(脚踏式米臼)和一磨盘。
践碓高5.5厘米,长14厘米,宽5厘米;另一侧磨盘直径13.5厘米,磨高8厘米、直径7.5厘米,上扇磨面上有两孔,均作半月形,向下缩小呈椭圆形,粮食从孔中流入磨齿间,上扇石磨边沿有一推磨用的磨棍;一侧山墙上开有长3.2厘米、宽2.2厘米的小窗,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每面房坡两端各有一小脊,脊末端各有一树叶形小兽;施绿釉,胎呈砖红色。
碓房中的践碓和磨盘都是粮食加工工具。
践碓为脱壳工具,最古老的脱壳用具是木为杵地为臼,纵使人们使用了石臼,仍然费力多且效率低。
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
及后世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
”碓将用足踏杠杆的方法代替了用手舂,大大提高了脱壳效率。
磨是将粮食磨成粉的工具,石磨这一发明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在用这种形制的石磨磨面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汉代绿釉陶仓房(图2),通高40厘米,通长22厘米,通宽9.5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四阿式顶,顶长30.4厘米,顶宽18厘米,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正面房檐下有三斗拱撑托,仓的下面靠上部开有两个平行的4厘米左右正方形气窗,窗扇均为一开一合;右中上部和左下角各钻有两个平行的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孔,应为通气孔,仓房下有六腿,为立熊足式;通体施绿釉。
该器物为东汉早期的两层陶仓房,造型优美,构造严谨,工艺精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经历了战国、秦汉以来持久的兼并战争以后,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温饱问题。
汉代明器陶楼、陶院落中不仅有仓楼的布局,还有仓房和众多单独的图3 汉代绿釉陶灶陶仓,可见当时人们对粮食储备的重视。
3.汉代绿釉陶灶(图3),通高23.5厘米,通长37厘米,通宽22厘米;甑口径15.2厘米,釜1口径7厘米,釜2口径6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1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1](https://img.taocdn.com/s3/m/8635bc4dcf84b9d528ea7a36.png)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三十四万余件。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
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良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
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而后设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烧宫廷用瓷,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
明、清两代朝廷均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并选派督陶官驻厂监造,不惜工本,大量烧造宫廷用瓷。
从《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江西大志·陶书》、《瓷务事宜示谕稿·序》、《陶成记事》等有关记载看,其烧造数量十分惊人。
如明宣德八年,应专掌御膳的机构尚膳监之需求,一次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清雍正六年至十三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进圆琢等器不下三四十万件”。
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
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其中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收藏约三十二万件。
许多闻名于世的精品,如唐代邢窑白釉葵口碗,宋代汝窑三足樽、哥窑鱼耳炉、官窑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定窑孩儿枕,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盖罐、成化斗彩鸡缸杯、弘治黄釉描金双兽耳罐、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清代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乾隆各色釉彩大瓶等,均属于原清宫旧藏品。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拨交、个人捐献、出土流散文物征集等方式,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日益丰厚,并弥补了原清宫收藏品在某些年代方面的欠缺。
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可谓自成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5ba8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1.png)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文物鉴赏:陶器
![中国文物鉴赏:陶器](https://img.taocdn.com/s3/m/077c37c8a26925c52dc5bf7c.png)
小口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彩 陶。 1958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 高 46.2厘 米,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 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 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 中;注水约占瓶内容积2/3时,重心移到瓶 的下部,瓶子直立,瓶口便露出水面不再 进水。此瓶的 制作内含科学道理。先秦时 据此原理制造了 欹[qī]器。空的时候倾 斜,注入适量的水便直立起来,注水过量 时就又翻倒了。《荀 子·宥坐》说它“虚则 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古人用此 哲理来进行教育,告戒人们要谦虚谨慎, 不可自满。
大汶口文化(晚期) 黑陶镂孔高柄杯
该器侈口,深腹,圜形底 接高柄,圈足。高柄上有 七条联珠状镂孔装饰。器 壁较薄,类似蛋壳,器表 乌黑发亮。造型严谨规整, 装饰朴素大方,颇具特色。 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制 陶工艺达到了相当成熟的 阶段。时间约在公元前 2800年至公元前2400年。
商代夹炭黑陶鼎
新石器时代 彩绘陶鬲
辛店文化加彩大陶鼎
战国彩绘陶鴨形器
战国彩绘陶壶
汉代彩绘陶方壶
北朝彩绘陶牛车
黑陶
黑色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 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 址中,常有发现。尤其是4500年前中国新石 器时期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它是用 高温窦烟、渗碳的方法烧制而成,无釉而乌 黑发亮, 一般陶胎较薄,胎骨坚密,漆黑光 亮。最薄的黑陶,有“蛋壳陶”之称。
良渚文化红陶鱼鳍形足鼎
这件青浦县福泉山出土的陶鼎,是公元 前3100年至公元前2200年良渚文化的陶 器。腹下三足呈鱼鳍形 ,上刻数道直条 纹。
裴李岗文化红陶罐
马家窑文化红陶双耳罐
红山文化红陶罐
仰韶文化红陶塑人头壶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艺术鉴赏(28张PPT)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艺术鉴赏(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004c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5.png)
• 问题:古代陶器种类丰富,根据实用 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食器和水器, 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几类,它们的 名称是什么?
• 板书:二、陶器的分类
• 结论:
• 陶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彩陶和素 陶两大类。
(1)板书:陶器 彩陶: 素陶:
;
思考题:
• 在分析完作品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总 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 艺术特点。
(2) 《白陶鬶》及《黑陶蛋壳杯》 作品图片
思考题: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 作品?
结论:白陶和黑陶
教师活动:(1)板书:素陶 白陶 黑陶
思考题:
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看 到这两幅作品后,与前面的彩 陶相比,你们发现它们有何不 同吗?有谁愿意起来向大家介 绍一下你对素陶的认识?
结论:素陶主要分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
•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 的关系,大约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 捏制各种造型的器物,然后晒干,烧烤 后就形成了陶器。相传我们的祖先在使 用火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将泥土涂抹在 树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 能。人们就经过不断的改造,终于制作 出各种原始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是生 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对 陶器进行装饰,从而使陶器逐渐达到了 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 a、《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 类型)
•结论: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 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 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 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 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 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 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五年级美术上册课件-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五年级美术上册课件-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fae5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3.png)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起源: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发展:陶瓷艺术经历了从原始陶器到瓷器的演变过程
陶瓷艺术的特点:造型优美,色彩丰富,工艺精湛
陶瓷艺术的影响: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陶瓷艺 术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造型独特:古 代陶瓷艺术品 的造型丰富多 样,具有独特 的艺术风格。
造型:观察陶 瓷的造型是否 独特、美观, 是否符合当时
的审美标准
色彩:观察陶 瓷的色彩是否 鲜艳、和谐, 是否符合当时
的审美标准
纹饰:观察陶 瓷的纹饰是否 精美、独特, 是否符合当时
的审美标准
工艺:观察陶 瓷的工艺是否 精湛、独特, 是否符合当时
的工艺水平
历史价值:观 察陶瓷的历史 价值,是否具 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和研究价
教育普及:在学校和社会上普及古代陶瓷艺术的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加强对古代陶瓷艺术 的研究,挖掘其历史、 文化、艺术价值
加强对古代陶瓷艺术 的保护,建立完善的 保护机制和措施
加强对古代陶瓷艺术 的传承,培养专业人 才,推广陶瓷艺术教 育
推动古代陶瓷艺术的创 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 和艺术理念,创作出更 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 艺术品
鉴别真伪:了解陶瓷的历史、工艺、材质等,掌握鉴别真伪的方法 品相完好:选择品相完好、无破损、无修复的陶瓷艺术品 稀有程度:选择稀有、罕见、有历史价值的陶瓷艺术品 保存环境: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度和光照,避免陶瓷艺术品受到损坏
举办展览:展示古代陶瓷艺术品,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开展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制作工艺和保护方法 制作宣传片:通过影像资料展示古代陶瓷艺术的魅力和保护现状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https://img.taocdn.com/s3/m/6dcb24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3.png)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陶俑,其中最早的陶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陶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第一陶俑的东汉陶俑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陶俑的原名为《蜀山歌》陶俑,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金沙遗址。
这座陶俑高约1.8米,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仿佛活灵活现的感觉。
陶俑的服饰造型具有浓厚的东汉风格,头戴蓝色的帽子,身穿红衣,背负长剑,身姿端庄,神情凝重。
观察陶俑的面部特征,可以看到精巧的雕刻工艺,眉眼之间流露出的神秘的微笑,使得整个陶俑更显灵动和生动。
这座陶俑最令人惊叹的是其制作工艺。
陶俑采用了铁红和绿釉陶烧成,色彩鲜艳,光泽亮丽。
陶俑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衣纹、鞋子和头饰的纹饰都做得非常细致。
陶俑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展现出东汉时期陶器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一陶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品质,更在于其历史价值。
这座陶俑的出土地点在成都市金沙遗址,这个遗址是东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冶炼基地,出土了大量与冶炼相关的遗物。
陶俑的出土,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陶俑的面部特征和服饰造型也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如今,第一陶俑已经成为了中国陶俑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它不仅展示了东汉时期陶器艺术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多样。
它的出土和保存,保留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第一陶俑的存在,不仅仅是东汉时期陶器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欣赏和研究陶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和价值观。
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资产。
陶艺欣赏PPT课件
![陶艺欣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9f41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b.png)
跨界合作
现代陶艺与其他艺术领域、产业 的跨界合作也日益增多。这种合 作不仅拓宽了陶艺的表现形式, 也为其带来了更广泛的市场和受
众。
未来陶艺的趋势与展望
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陶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方式,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陶艺将更加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数字化技术、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将在陶艺创作中得到更 广泛的应用。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其艺术价值。
02
陶艺制作工艺
原料与工具
原料
黏土、瓷土、紫砂泥等,不同原 料性质不同,适合制作不同种类 的陶艺品。
工具
轮盘、刮刀、雕刻刀、模具等, 用于成型、修整、雕刻等制陶环 节。
制陶流程
成型
将泥料放在轮盘上,用手或工 具制成各种形状的陶艺品。
烧制
将晾干后的陶艺品放入窑中进 行烧制,控制温度和时间,以 达到所需的烧成效果。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未来陶艺将更加注重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在吸收世界 各地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保持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和传统。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带动
陶艺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如陶瓷原料生产、工艺美 术教育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 献。
05
陶艺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陶艺的传承方式
家族传承
文献记载
在传统陶艺中,家族传承是最为常见 的传承方式。技艺由一代传给下一代, 通过家族的传承,陶艺得以保持其原 始形态和风格。
传统陶艺的传承也通过文献记载的方 式得以延续。文献记录了陶艺的历史、 技艺和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研 究的资料。
陶器艺术品典型案例
![陶器艺术品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db5b0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8.png)
陶器艺术品典型案例陶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古代,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中国陶器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
下面将介绍一件典型的陶器艺术品——汉代青铜马蹄形酒器。
汉代青铜马蹄形酒器是一件精美的陶器艺术品,制作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间的汉代。
此酒器呈马蹄形状,高约17.5厘米,长约24.5厘米,宽约18.5厘米。
它由青铜制成,在表面上镀上了一层精美细致、纹理清晰、色彩丰富的釉料。
这件酒器造型独特、线条流畅、比例协调,从整体上看像一个张开双臂欢迎来宾或者像一个奔跑中的马匹。
其造型简洁大方,却又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马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勇气、力量和忠诚。
因此,在古代,马经常被用来作为陶器艺术品的主题。
除了造型精美外,这件酒器的釉料也十分出色。
它采用了传统的汉代青铜器釉料配方,以铁、锰等为原料制成。
这种釉料具有高温烧制后不易脱落、不易变色、不易磨损等特点。
在酒器表面上,釉料形成了一层厚实而均匀的涂层,呈现出浓郁而典雅的绿色和黄色调。
此外,在酒器表面还雕刻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如花卉、云纹、龙纹等。
这些图案和纹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多彩的意义被古人所赞誉。
总之,汉代青铜马蹄形酒器是一件典型的陶器艺术品。
它以其精美绝伦的造型设计、高质量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独特魅力。
今天,这件酒器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被广泛收藏和研究。
赏析汉代彩绘陶器的工艺之美
![赏析汉代彩绘陶器的工艺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20b25a1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7.png)
赏析汉代彩绘陶器的工艺之美作者:巩镭张慧娟党勤华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2期摘要:汉代是中国彩绘陶器发展的高峰,汉代彩绘陶器以其神秘的神道色彩、优雅实用的器型、独具特色的彩绘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从汉代彩绘陶器的烧制工艺、类型和纹饰出发,以三种汉代彩绘陶壶为例进行赏析,分析其纹饰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文化,揭示汉代彩绘陶器的工艺之美。
关键词:汉代制陶业;彩绘陶器;彩绘陶壶《景德镇陶录》开篇云:“夫象形制器,赖利用于前民;鸿宝成篇,资饷遗于后载。
”中国陶艺历史久远,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诸多生产、使用陶器的遗址与出土文物佐证。
陶器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饮食、储藏、烹煮用器,后来发展至祭祀、仪礼用器,逐步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器皿,中国的陶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延续至今。
在当代,考古出土的古代陶器不仅展现了古代的历史状况和艺术成就,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汉代是我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文化发展的第一个蓬勃时期,汉代的政治、历史、文化上承春秋战国,下启三国两晋,在秦帝国疆域一统的基础上,通过汉初信奉黄老之学、与民休息的政策,解决了秦代苛政遗留的社会问题,开启文景时期的昌明治世。
汉武帝更是借助董仲舒、公孙弘等一批儒家知识分子,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
在汉代前期的政治、经济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汉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诸如煮盐、冶铁、酒榷、制陶等,无论是收归官有的官营行业,还是听许民间自营的商业,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代制陶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承载着汉代人民的大部分生活和生产需求,广泛分布在汉朝疆域以内的華夏大地。
根据学者对相关文献中汉代陶器应用方向的整理,这些需求主要体现在生活器皿、建筑修建、生产用器、食物储藏等方面。
为了点缀生活,提高产品市场价值,迎合社会上层贵族的审美,汉代陶器的装饰意味渐趋浓厚,蕴含着当时特有的艺术审美和工艺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汉代彩绘陶器。
美术《陶艺》课件
![美术《陶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0481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a.png)
用泥料在陶坯表面堆塑出各种形状和图案,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 体。
镂空与堆塑结合
将镂空和堆塑技法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加复杂和精美的作品。
施釉与彩绘技法
施釉技法
在陶坯表面施加釉料,通过烧制形成光滑、亮丽 的表面效果。
彩绘技法
在施釉后的陶坯上进行彩绘,增加作品的色彩和 装饰效果。
特殊釉料与彩绘
使用特殊釉料和彩绘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 和韵味的作品。
审美价值
陶艺作品通过独特的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等 艺术手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教育价值
陶艺制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创造力,对于培养人 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的教育意义。同时,陶艺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 ,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
02
陶艺材料与工具
Chapter
陶艺主要材料
04
陶艺装饰技法
Chapter
刻划技法
刻划线条
01
利用刀具在陶坯表面刻划出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肌理和装饰
效果。
刻划图案
02
在陶坯表面刻划出各种图案,如花卉、动物、人物等,增加作
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刻划文字
03
在陶坯表面刻划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增加作品的文
化内涵。
镂空与堆塑技法
镂空技法
通过在陶坯上镂刻出各种形状,使作品产生通透感,增加层次和 变化。
色料
色料是用于给陶瓷着色的 材料,可以通过添加不同 金属氧化物来获得不同的 颜色。
添加剂
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陶瓷性 能的材料,例如增塑剂、 增强剂、防火剂等。
陶艺制作工具
刀具是用于切割、雕刻和修饰陶 艺作品的工具,包括刻刀、刮刀 、削刀等。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5fb7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5.png)
02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艺术
01
早期陶器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陶器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灰陶、
黑陶、红陶等为主,器型主要有炊器、盛器等,工艺比较粗糙。
02 03
陶器工艺
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普及,陶器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印 纹陶、硬陶等品种,器型也更加多样化,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还包括 建筑装饰等。
分类
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和用途,陶 瓷艺术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 瓷和建筑陶瓷等。
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
起源
中国陶瓷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 早的陶器用于生活实用,随着工艺技 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具有艺术 价值的陶瓷作品。
发展历程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到唐宋时期 的名窑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瓷都景 德镇,中国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 展历程。
代表人物有王锡良、李进、张志坚等,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 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作品
《红梅瓶》、《青花釉里红瓶》、《五彩花鸟盘》等,这些 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05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总结词:互补优势
详细描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相辅相成,传统工艺注重手工制作和经验传承,现 代技术则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通过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陶瓷艺术的创新 和发展。
THANKS。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目录
• 中国陶瓷艺术简介 •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 中国近代陶瓷艺术 •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 •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中国陶瓷艺术精品欣赏
01
中国陶瓷艺术简介
陶瓷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 有半透明的特点。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 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 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 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吸水率小于 0.5% 为瓷
瓷胎含铁量一般在 3% 以下
陶器的产生:
(1)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 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 的东西。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陶器的出现,标志着
特点:夏(公元前2070-前1600)时文 物,高29.5厘米,口径22厘米,1974年 出土于敖汉旗大甸子墓地。泥制褐陶。 口沿上镶嵌4个贝壳,贝壳间还粘贴有4 个圆形蚌泡,器壁用红白两色绘制成沟 云形图案
《嵌贝彩绘陶鬲》
特点:鸠鸟昂首站立,体态肥硕,双
翼伸展,各负一朱绘陶壶,作欲飞状。
《
汉代人认为鸠是吉祥不噎之鸟,满壶
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 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 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
特点: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 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 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 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 具有奔放的美感。
《红陶圈足盘》
特点:底部装有外撇的高圈足,盘腹稍深而内曲,盘口唇尖而内敛。 底与足交接处,盘口内折处形成了两条刚劲的线条。整个陶盘的外轮 廓由四条平行的直线与三条相交的斜线构成,造型硬朗稳健,鲜有纤 秀之意。
特点:它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 (见图);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条盘筑法制成, 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 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 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旋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 有一不规则的圆孔。
《 尖 底 红 陶 瓶 》
《红陶鬶》
特点:鬶(guī 音规),唇口, 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颈,下 承以三个袋状足。器身一侧置绳 状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 鋬手上端饰乳钉纹。颈、足衔接 处饰凸弦纹。器表打磨光亮。
高高的冲天流恰似雄鹰的尖喙, 三条肥硕的袋足雄健刚劲,偏 置一侧的把手让人不禁想起鸟 儿奋飞前鼓起的侧翼……一只 振翅冲霄的雄鹰形象活灵活现 地展现出来。自上而下的圆润 曲线,又恰到好处地使这勃勃 的雄性避免了生硬和呆板,可 谓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原始人阶段的结 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陶器的分类:
红陶, 彩绘陶, 彩陶, 白陶, 黑陶, 印纹陶
红陶: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因粘土里含有铁 的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氧化二铁,陶器就呈现 土红、砖红或红褐色,故此得名。红陶有夹砂陶 和泥质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 以夹砂粗红陶为主。由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窑建造 不够完备,烧成过程中不能严格控制空气,致使 出现杂色陶器,红陶往往和红褐色陶同时出现。 红陶的使用延续整个新石器时代,但进入夏、商 时代后,就逐渐衰落。《 人Fra bibliotek面 鱼 纹 盆 》
《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
特点: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 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 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 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 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般黏土
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 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 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
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 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 温度时即可熔融。
大于 10% 为陶,介于两者之 间为半瓷。
一般在 3% 以上
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 1200 ℃以上,甚至有的达到
1400 ℃左右 。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 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 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 出沟痕。
彩绘陶
彩绘陶是烧成以后画上彩的陶器。又称烧 后彩绘陶。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 压磨在一起、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 彩绘陶的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在中 国,彩绘陶在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 化中就开始生产,花纹的颜色是红色、黄 色和白色,花纹有弦纹、带纹、大圆点纹, 弧线纹和八角星简单。最普遍纹等。进入 文明时代后彩陶衰退,彩绘陶继续存在, 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时 期都有生产,常以白粉打底,上绘当时流 行的花纹。彩绘陶主要用作随葬的 明器
特点: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 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 雕刻纹饰,以精细的回纹作地衬托 几何纹,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 得格外庄重精美。 以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也是青铜器 上装饰的常用方法,以此显示出纹 饰的层次感,从而显得华丽繁缛
《商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特点:《白陶鬶》这是煮食的 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 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 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 拔的气势。
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陶器
瓷器
陶与瓷的区别
一、烧成温度不同 二、坚硬程度不同
三、使用原料不同
四、透明度不同
五、釉料不同
六、吸水率 七、含铁量
陶器
瓷器
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 最低甚至达到 800 ℃以下,最 高可达 1100 ℃左右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 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 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 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浆液,供老人食用,反映汉代敬老及
孝道传统观念。
《彩绘陶负鼎鸠》
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 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 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 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 烧后洗刷不脱落。
特点: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 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 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 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 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 力和艺术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