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试题案例分析(2篇)

教育心理学试题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国教育部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设置了教育心理学科目。

本文通过对一道教育心理学试题的案例分析,探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分析内容试题:小明是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作为他的班主任,你应该如何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参考答案:1. 了解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等方式,了解小明的实际情况。

2. 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采取以下措施:(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调整教室布局,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小明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咨询技术,了解小明的心理状态,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注意力。

(5)培养小明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小明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的时间管理能力;同时,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案例分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2. 案例分析(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本题中小明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首先了解原因,从心理层面入手,帮助他克服困难。

(2)教师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本题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1、对学生不可以采用惩罚的办法。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言语批评或皱眉头、摇头等非言语暗示等;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或不允许幼儿做他想做的事等。

要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幼儿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等。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要以对幼儿的关心、尊重和热爱为前提。

2、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幼儿心理学原理在幼儿教育中的简单应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幼儿各种活动的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再次,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心理健康是指无心理疾病。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李晓辉不爱研究,他讨厌研究,甚至对研究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

升入次摸底测验。

他只排在第21名。

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范文文稿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范文文稿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

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题干为教材原文)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

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

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辨析题1、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知觉的稳定性。

▲错。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亮度的知觉均表现出恒常性。

2、气质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性格。

▲错。

岂止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或秉性值得就是气质。

3、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记与忆两个过程。

▲错。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三个过程,即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4、只有那些有序的、不可逆的、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稳定的心理变化才属于心理发展。

▲对。

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地、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心理发展,某些短暂的、局部的变化,如疲劳、疾病或剧烈运动等引起的变化,就不属于心理发展的范畴。

只有那些有序的、不可逆的、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稳定的心理变化才属于心里发展。

5、少年思维的抽象性与具体性得到了较高的统一。

▲错。

少年期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

到了青年初期,由于经常要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重要的科学理论,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就开始发展起来。

6、高中学生的前途选择可以说就是职业选择。

▲对。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选择。

具体地说,前途就是指升学或就业,一旦选择了升学之后,下一阶段仍然是就业。

高中学生的前途选择可以说就是职业选择。

7、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对。

有机体行为的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疲劳、适应与成熟等引起。

由这些引起的行为的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并能使人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而由疲劳、创伤、药物、适应所引起的行为变化都比较短暂,并使得行为的水平有所降低;成熟虽然也能带来行为的长期变化,但它与学习引起的变化相比,比较缓慢,而且成熟往往与学习相互作用,共同引起行为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适合打印)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适合打印)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适合打印)歪歪---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

”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XXX。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开导?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搜检学生常识把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常识的把握情况。

请你阐发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题干为教材原文)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

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

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以上特点要熟悉,容易就各阶段特点出辨析题7、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答:此论述错误,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 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P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 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 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 邻近”发展区。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 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 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 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 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 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P51
(10)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张二 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 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 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 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 等知识。P77
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 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 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 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 发现的过程。P79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 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 虑症的表现。
(17)艾里斯的ABC理论中,C指事件 造成的情绪结果,而B指事件本身。
此判断错误,艾里斯的理论中 A 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 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 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版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版
此判断正确。上述行为为替代性强化。所 谓替代性强化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 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5)学完直角后再学锐角、平角、周 角,这些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顺 向迁移。
此判断错误,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知识的影 响叫顺向迁移,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学习知 识的影响叫逆向迁移。既然是相互影响则 既存在顺向迁移也存在逆向迁移。
(21)按马斯洛的观点,一个学生在生 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是不可 能努力学习的。
此判断正确,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必须 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 层次需要的满足。二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 较低层次的需要,要先得到满足。
(22)韦纳认为,天资、能力、心境、努力 等属于内部因素,同时也是不可控因素。
此判断正确,反社会型人格缺陷的一个显著表 现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16)赵六同学怕猫,于是班主任老师 先让他看猫的照片,再和他讲猫的故事, 接着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靠近笼子 中的猫,抚摸笼子中的猫,最后把猫搂 在怀里。这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班主任的上述行为是系统脱敏法 而不是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两种学习情境中原有相关因素或 共同 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是相同要 素说的观点,经验类化说就是概括说,认 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 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概括。
(29)由于英语和法语在字形、读音、 语法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学习完 英语再去学习法语,便容易产生正迁移, 这是两种学习材料之间相似性因素导致 了这一迁移的发生。
(33)容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让学生复 述一下上次讲授的内容,是企图使用精 细加工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判断正确,精细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与头脑 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 意义的学习策略。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辨析题1.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以,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答案】错误。

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因为竞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多数人在竞争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而且,通过竞争还可获得对自己能力比较实际的估计,较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这也可以起到促进动机、提高成绩的作用。

然而,竞争也有消极作用。

过多的竞争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有些人在竞争情况下反而学得更差,这或是因为他们被刺激过分而超出承受力,或是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参考答案】错误。

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显得迫切而重要,学校心理辅导也日益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和加深了学校、班级的活动领域,提高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成的。

【参考答案】错误。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错误。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5.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答案】错误。

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两者处于平等地位。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

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题干为教材原文)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

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

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1.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

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

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

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2.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参考答案: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

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3.“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

心理学辨析题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心理学辨析题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心理学辨析题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四、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有人认为:学了心理学未必能当一个好教师,不学心理学也照样可以当好老师。

2、人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是看其能否形成条件反射。

答:错。

人和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因此,能否形成条件反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心理差异的标准。

3、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答:错。

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

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

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

答:错。

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

5、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

答: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6、由于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因此也使记忆成为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答:正确。

7、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答:错。

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有7+2个组块。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答:错。

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只有7+2个组块。

答:错。

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10、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

答:错。

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而不是注意。

11、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答:错。

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

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1版)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1版)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的刺激泛 化原则。
◦ 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 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 应。
◦ 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 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 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 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很多心智用于自省,自 我意识高涨。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 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 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 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 邻近”发展区。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学生表现出 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他数 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强化法用来培 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 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 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19)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 型好,场独立型比场依存型好。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研究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津津有味地窥察着什么,处于其本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客观能动性。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有一些困难。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

问题分析:小明的学业和社交困难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

他可能需要接受一些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小明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的辅导课程,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关注他的学习和社交进展,可以帮助他逐步克服困难。

2.案例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考试前。

她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问题分析:小红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自信心不足。

她可能需要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小红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心态。

3.案例背景:小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却总是考不好。

他感到很沮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问题分析:小华的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学习动机不足。

他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华提供学习方法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关注他的学习进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4.案例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问题分析:小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环境的干扰等。

他可能需要学习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李提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方式,减少干扰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5.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优秀,但是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有些内向和害羞。

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和害羞可能是由于社交不熟悉和自信心不足。

他可能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判断错误,艾里斯的理论中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18)当学生孙七出现李老师所希望的 行为时,李老师奖励了她七枚小红星, 这是心理辅导中的强化法。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学生表现出 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他数 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强化法用来培 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 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 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系统脱敏法:当某些人对某些事物、某种环境产生 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 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 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 应。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 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17)艾里斯的ABC理论中,C指事件 造成的情绪结果,而B指事件本身。
此判断错误,属于符号学习。
(11)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反应重复 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 越牢固。
此判断错误。上述陈述属于练习律中的使用律 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
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 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
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 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 准备律: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 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P67
(6)埃里克森认为,在成年早期,个 体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 体验关怀的需要。
此判断错误。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 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 关怀的需要。
(7)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识逐 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 我”和“现实自我”。
此判断正确,反社会型人格缺陷的一个显著表 现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16)赵六同学怕猫,于是班主任老师 先让他看猫的照片,再和他讲猫的故事, 接着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靠近笼子 中的猫,抚摸笼子中的猫,最后把猫搂 在怀里。这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沉思型比冲动型 好,场独立型比场依存型好。
此判断错误,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教学 时应采用与学生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 略。
(20)斯金纳将学习和强化做了区分, 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来解释,而动机不 能用强化来解释。
(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 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 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 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 等知识。
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 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 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 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 发现的过程。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 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很多心智用于自省,自 我意识高涨。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 律的科学。
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 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 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基础 的教育学家是瑞士的斐斯塔洛齐(裴斯 泰洛奇)。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 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 虑症的表现。
此判断错误,上述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 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 的主要表现为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 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等。
(15)王五同学见李四同学不小心摔断 了腿,他不仅毫无同情心,而且向其他 同学说“摔死才好呢!”。这是人格障 碍或者说人格缺陷的表现。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 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 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 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 邻近”发展区。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 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 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 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 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 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P51
(10)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张 三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 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 辨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此判断错误。赫尔巴特(德国)首次提出将心 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 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 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 是难度加大而已。
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在错过 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但是难度增 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 做到事半功倍。
(12) 学生张莉莉在马路上看到一个 发型、步姿、服饰与她妈妈很像的人, 于是她很远就叫起“妈妈”来,这证明 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分化原则。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的刺激泛 化原则。
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 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 条件反应。
◦ 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