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选择题计算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1.已知单、双眼皮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4D.单眼皮为显性性状【答案】C【解析】亲本产生的A、a两种配子发生了随机结合,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单眼皮与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这对夫妇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都是杂合体,所以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4,C正确;一对双眼皮夫妇后代出现单眼皮,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D错误。

2.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9:1:1: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C.植物甲自交后代仍是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D.植物甲自交后代中,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解析】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不是1:1:1:1,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即为测交,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9:1:1:9,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B正确;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了四种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9:1:1:9,所以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4种表现型,C正确;植物甲自交后代中,隐性纯合子aabb 所占比例为9/20×9/20=81/400,D错误。

高考生物,DNA碱基、遗传规律等最全的计算公式!

高考生物,DNA碱基、遗传规律等最全的计算公式!

高考生物,DNA碱基、遗传规律等最全的计算公式!有关双链DNA(1、2链)与mRNA(3链)的碱基计算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

A+C=G+T=A +G=C+T=1/2(A+G+C+T);(A+G)%=(C+T)%=(A+C)%=(G+T)%=50%;(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②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1―(C2+G2)%。

③DNA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④DNA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A+T)/(C+G)表示DNA分子的特异性):若(A1+T1)/(C1+G1)=M,则(A2+T2)/(C2+G2)=M,(A+T)/(C+G)=M⑤DNA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A+G)/(C+T)=1;若(A1+C1)/(G1+T1)=N,则(A2+C2)/(G2+T2)=1/N;(A+C)/(G+T)=1。

⑥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2A%=2T%=(A+T)%=(A1+T1)%=(A2+T2)%=(A3+U3)%=T1%+T2%=A1%+A2%;2C%=2G%=(G+C)%=(C1+G1)%=(C2+G2)%=(C3+G3)%=C1%+C2%=G1%+G2%。

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①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

浅析全国高考生物卷遗传题命题规律

浅析全国高考生物卷遗传题命题规律

浅析全国高考生物卷遗传题命题规律遗传学作为高中生物学部分的核心,是历年来生物学高考命题者的重点依据。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历来是生物高考中的压轴题,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下面以近六年10套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考试生物卷中的遗传题为例,进行剖析,知微见著,以期总结命题特点变化觅得命题规律,预测2017年高考命题变化趋势。

一、试题呈现形式及分值比例1.试题呈现形式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考试中遗传学部分的试题一般由一道或两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非选择题主要以填空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呈现。

2. 分值及比例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考试中遗传学部分试题分值一般为18分(或24分),占整套理科综合试卷的分值比例一般为6%(或8%),占整套试卷中生物部分的分值比例一般为20%(或27%)。

二.近六年新课标卷考点归类统计分析对近六年的全国卷遗传学考点分类总结,旨在解读各知识点的考点分布,对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命题趋势分析,找出命题规律,做好备考。

1.遗传学试题各考点分布2.遗传学各考点考频分析近六年10套全国高考生物卷中遗传学考点分布及考频分析见上表所示。

由表可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内容是高频考点,分别出现10次、6次、6次;其次考频较高的是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以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分别出现2次、2次、3次。

三.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一)试题命题特点分析近六年来对遗传学部分考查最多的考点是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且难度较大,但是近两年难度有降低的趋势;其次是遗传的物质基础,难度中等;再次是生物变异,难度中等。

1.注重综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和必考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往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近几年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考查较多,涉及9:3:3:1的变形等,对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考查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比如15年全国高考课标Ⅰ卷、课标Ⅱ卷和16年全国高考课标Ⅰ卷、课标Ⅱ卷都有考查。

生物遗传选择题计算规律(及例题)及解析

生物遗传选择题计算规律(及例题)及解析

生物遗传选择题计算规律(及例题)及解析生物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是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处涉及计算问题却没有详细的讲解,试题变化多样,所以是学习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总结规律。

一、遗传物质基础的有关计算1.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双链DNA 分子中A=T,G=C,A+G=T+C,(A+G/T+C=1)。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T)/(G+C)】和每一个单链中的这一比值相等;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G)/(C+T)】是另一个互补链的这一比值的倒数。

例题. 某DNA 分子的一条链(A+G)/(T+C)=2,这种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 分子中分别是()A.都是2B.0.5 和2C.0.5 和1D.2 和1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整个DNA 分子中(A+G)/(T+C)=1;已知DNA 分子的一条链(A+G)/(T+C)=2,推出互补链中(T+C)/(A+G)=2,(A+G)/(T+C)=1/2。

答案:C2.DNA 复制的有关计算公式:X=A(2n-1) X 代表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某脱氧核苷酸数;A 代表亲代DNA 中该种脱氧核苷酸数,n 表示复制次数。

例题.某DNA 分子共有 a 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 个,则该DNA 分子复制3 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 7(a-m)B. 8(a-m)C. 7(a /2-m)D. 8(2a-m)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该DNA 分子中T 的数量是(a-2m)/2, 该DNA 分子复制 3 次,形成8 个DNA 分子,共有T 的数量是4(a-2m),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4 (a-2m)-[(a-2m)/2]= 7(a /2-m)。

答案: C3.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信使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信使RNA 是以DNA(基因)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生成的,所以,DNA 分子碱基数:RNA 分子碱基数:氨基酸数=6:3:1例题: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 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 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 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 个数,依次为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解析:一条含有11 个肽键的多肽是由12 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

题型05 遗传相关计算类选择题(4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5 遗传相关计算类选择题(4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5 遗传相关计算类选择题(4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1.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

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

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2.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 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 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 Y A 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 Y a个体与A Y A个体杂交,则F 1有3种基因型B.若A Y 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 1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 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 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3.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

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

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 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4.直翅果蝇经紫外线照射后出现一种突变体,表现型为翻翅,已知直翅和翻翅这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翻翅基因纯合致死(胚胎期)。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1.蛋白质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关于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根据蛋白质形成时的特殊性,可以总结得出以下规律:①形成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所含氨基酸数-肽链条数;②至少存在的氨基数=至少存在的羧基数=肽链的条数;③蛋白质分子量= nM-(n-m)×18(M为氨基酸平均分子量,n为氨基酸数目,m为肽链条数);④某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对应mRNA碱基数目:对应DNA碱基数目=1:3:6 。

2. DNA中的碱基DNA分子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根据A—T,C—G之间的互补关系,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就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题:(1)在整个DNA分子中:A=T,G =C,(A+G)=(T+C)=(A+C)=(T+G)=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的50%。

(2)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在两互补链中互为倒数。

即:(A+G)/(T+C)=1,若(A1+G1)/(T1+C1)=a,则(A2+G2)/(T2+C2)=1/a。

(3)(A+T)或(G+C)占DNA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任何一条链中(A+T)或(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3. DNA复制的有关数量关系式DNA复制的特点是一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

据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1)若以32P标记某DNA分子,再将其转移到不含32P的环境中,该DNA分子经连续n代复制后:含32P的DNA分子数=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DNA分子数为(2n-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为(2n+1-2),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条数的比例为1-1/2n。

(2)某个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X个,若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则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 [(2n-1)]X个。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计算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计算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计算技巧遗传概率是基因遗传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大家在学习遗传的时候,一定会遇到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计算技巧。

一、遗传概率的计算原则1. 各个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在遗传过程中不相互影响。

2. 遗传概率的计算是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

3. 遗传概率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的,只是表达一种可能性。

在遗传概率的计算中,最基本的公式是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1. 乘法原理乘法原理指出,如果某个事件要依赖于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事件,那么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独立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例如,两颗红色的花豆杂交所产生的第二代为红色花豆的概率就是杂交过程中男性和女性所拥有的红色基因分别相乘的结果。

加法原理指出,如果某个事件可以有多种路径达成,则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达成每种可能路径的概率之和。

例如,在人类血型的基因表示中,A、B、O血型三种表现形态都可以由AB、AO、BO三种基因型产生,那么个体表现为A、B、O血型的概率等于基因型为AB、AO、BO的次数之和。

1. 找出所有受精可能在计算遗传概率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双亲所携带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受精可能的全部程式。

2. 设定变量将每个基因型和表现型设定为一个变量,方便后面的计算。

3. 确定基本遗传模式基本遗传模式是根据所研究的遗传特征的表现形式得出的。

复合遗传模式是在基本遗传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加强、减弱或修改某些因素所得出的。

5. 计算两代遗传概率根据基因型比例和表现型比例计算两代遗传概率。

四、遗传概率的例子1. 假设一对双亲AaBb和AaBb,问该双亲所生后代具有Aabb基因型的概率。

答案:该双亲AABB、AABb、AaBB、AaBb各自产生1/4的配子,由于是自由互相结合,所以具有Aabb基因型的后代数量占总子代的1/16。

因此,该双亲所生后代具有Aabb基因型的概率为1/16。

答案:双亲AB/ab和ab/ab各自产生4种孢子,分别为AB、Ab、aB、ab,由此组合后,共可组成16种单倍体基因型的配子。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规律在高中生物中,遗传题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解题时需要遵循一些规律和方法,以确保正确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规律,可帮助高中生在遗传题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1. 理解基本概念:首先,对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要有充分的理解。

例如,理解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等重要概念,是解答遗传题的关键。

2. 掌握遗传定律:遗传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熟悉孟德尔的第一定律(简称分离定律)、第二定律(独立分离定律)和第三定律(复合定律)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这些定律提供了遗传物质在代际间传递和表现的基本规则。

3. 掌握遗传交叉规律:遗传交叉是指两个基因座之间的染色体上的异源互换。

理解和掌握遗传交叉及其规律对于解答染色体遗传相关的问题至关重要。

推导交叉过程、计算交叉概率等都是遗传交叉题中常见的题型。

4. 运用配对律:在染色体的遗传问题中,配对律是重要的解题规律。

理解和运用配对律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关于性别决定、性连锁遗传和亲子鉴定等题目。

5. 利用遗传图谱分析:有时候,遗传题会给出家族的遗传信息,要求学生通过遗传图谱来做题。

掌握构建、分析和解读遗传图谱的方法可以帮助高中生在此类题型中取得好成绩。

6. 多做习题和真题:要提高解题能力,多做遗传题的习题和真题是关键。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熟悉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考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总之,解答高中生物遗传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本概念、掌握遗传定律和遗传交叉规律,运用配对律和遗传图谱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做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了解和遵循这些解题规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遗传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生物遗传变异题目做题规律

初中生物遗传变异题目做题规律

初中生物遗传变异题目做题规律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 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P ①RR × RR ②RR × Rr ③RR × rr ④Rr × Rr ⑤Rr × rr ⑥rr × 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 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C、 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 种配子的基因。

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例:AaCc ×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Aa×aa F是Aa和aa 共2 种 [参见二、1⑤] Cc×Cc F是CC、Cc、cc共3种 [参见二、1④] ∴答案=2×3=6种(请写图解验证)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bbDd×BBDd,子代表现型=1×2=2种,bbDdCc×BbDdCc ,子代表现型=2×2×2=8种。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遗传类型题目9种解题方法1.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4.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5.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高中生物遗传类型的题目的10种解题方法,送给那些对遗传题目不太熟悉或者有困难的同学们,通过技巧可以对遗传类型的题更深入的了解,做题也就比较迅速。

显、隐性的判断1.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3.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4.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1.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2.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3.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2.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1.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2.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型分类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型分类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在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是一个重要且常考的知识点。

掌握不同类型的遗传规律题型,对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考生物中常见的遗传规律题型进行分类和解析。

一、基因分离定律题型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正推型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例如,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那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 = 1:2:1,表现型及比例为显性:隐性= 3:1。

2、逆推型已知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

比如,子代显性:隐性= 3:1,那么亲本的基因型很可能是 Aa 和 Aa。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题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配子类型及比例问题例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2×2 = 8 种。

2、基因型类型及比例问题已知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求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需要分别分析每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然后再组合。

3、表现型类型及比例问题例如,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求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

同样要先分别考虑每对基因的表现型情况,再进行组合。

三、伴性遗传题型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1、判断遗传方式通过系谱图判断是伴 X 显性遗传、伴 X 隐性遗传还是伴 Y 遗传等。

2、计算概率问题例如,已知某伴 X 隐性遗传病,母亲为携带者,父亲正常,求子代患病的概率。

四、遗传规律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题型这类题型通常要求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遗传规律或者判断基因的位置等。

高考生物遗传概率计算试题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概率计算试题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概率计算试题解题技巧高考生物遗传概率计算试题解题技巧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生物相交常见的有杂交(测交实际上属于杂交范畴)和自交两种方式。

求解杂交或自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概率也是遗传规律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为1时的计算,另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类型,根据遗传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如Aa和aa杂交后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1/2。

第二种类型的计算那么比拟复杂。

【方法点拨】(1)当两亲本出现的概率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求解杂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应分两步进展:①先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运用穿插线法、棋盘法或分解组合相乘法,求出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②把第一步求出的结果与亲本出现的概率相乘,最终得出结果。

(2)当亲本出现的概率不为1时,自交后代概率的计算方法与杂交类似,也分两步进展。

但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二者计算时的区别:当两个杂交亲本出现的概率都不为1时,需要将两个亲本出现的概率都考虑进去相乘,而在自交中,亲本不为1的概率只能考虑一次(即相乘一次),这是因为自交中父本和母本都是同一植株,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那么母本的基因型一定也是Aa。

(3)亲本中至少有一方概率不为1时杂交和自交两类计算方法归纳如下:①杂交后代概率的计算:假设两个亲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c和d,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e,那么实际上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e×c×d。

②自交后代概率的计算:假设某亲本出现的概率为a,其自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b,那么实际上自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a。

高考生物选择题提速练:(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选择题提速练:(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123456
若Ⅰ1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为携带者的概率为
2 3

该病在某地区男性中发病率为215,则 a 的基因频率为15,A 的基因频率为
45,则表现正常的男性为携带者 Aa 的概率为2×245××4515×+15452=13,Ⅱ3 与本地
一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为23×13×14=118,B 正确;
得知,该病在某地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1 25
,但目前该病对人们的生活及
生殖能力没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23456
A.若Ⅰ1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理论上该病在该 地区女性中的患病率是6215
B.若Ⅰ1 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Ⅱ3 与本地一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 患病的概率为118
√C.若Ⅱ2 是一个 XYY 患者,但不影响生育,则他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性
123456
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1和Ⅰ2 B.图三中的条带①②③④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 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
√D.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
123456
Ⅱ5的甲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A错误; Ⅱ5和Ⅱ9都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因此Ⅰ3、Ⅰ4的基因型都为Aa,在图三中 根据Ⅰ3、Ⅰ4、Ⅱ5的条带①和条带②特点,可以推测条带①、条带②分别表 示A、a基因;再分析条带③和条带④的特点,Ⅰ4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 推知条带③、条带④分别表示b、B基因;故图三中的条带①②③④对应的基 因分别是A、a、b、B,B错误; 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C错误。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测考点7 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测考点7 遗传的基本规律

答 解析 该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该二倍体植物花瓣颜 案 色的基因型共有 9 种,表现型有红色、粉红色、紫色和白色共 4 种,A 项正确; 与 解 由分析可知,基因型 aaBB、aaBb 均表现为白色,故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突变成 析 Bb,其表现型可能不发生改变,B 项正确;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个体杂交
性状分离比,说明花色是由两对(而不是三对或更多对)基因控制,并且两对基因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C 项正确;若子一代全为红花且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
则说明控制白花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项错误。
答案 C
5.(2021·湖北荆州月考)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行了调查,记录结果如下(“○”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代表患病情况未
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 ○√

√ √○○√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祖父患病,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
1/4;若该病是伴 X 显性遗传病,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XAXa、XAY,则他们再生一
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 1/4;D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C
3.(2021·湖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其外貌与正常 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 X 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 a,而 Y 染色体 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遗传简单生物题计算公式

遗传简单生物题计算公式

遗传简单生物题计算公式遗传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在遗传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遗传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应用。

1.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两个性状纯合子的杂交后代的表现。

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有三个重要的计算公式,分别是:表现型比例计算公式,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AABB,AaBb,aabb = 1:2:1。

其中,A代表一个性状的纯合子,a代表另一个性状的纯合子。

B代表一个性状的杂合子,b代表另一个性状的杂合子。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基因型比例计算公式,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A,Aa,aa = 1:2:1。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自由组合定律来计算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组合在杂合子上是独立的。

通过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2. 随机配对计算公式。

在遗传学中,随机配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性别配对过程中,每个基因的组合是随机的。

在随机配对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计算公式,分别是:随机配对概率计算公式,在随机配对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每个基因的配对概率,P = 1/2^n。

其中,P代表配对概率,n代表基因的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每个基因的配对概率。

随机配对比例计算公式,在随机配对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每个基因的配对比例,AA,Aa,aa = 1:2:1。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每个基因的配对比例。

高二生物遗传题计算公式

高二生物遗传题计算公式

高二生物遗传题计算公式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而遗传计算公式则是解决遗传问题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介绍遗传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解析。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在遗传学中,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础知识。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三条定律,单因素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二因素遗传定律。

这些定律为后人提供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也为遗传计算公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遗传计算公式。

1. 单因素遗传计算公式。

单因素遗传是指只涉及一个基因的遗传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定律来计算遗传比例。

计算公式为:孟德尔比例 = A/A + A/a + a/A + a/a。

其中,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基因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

举例,在豌豆植物的花色遗传中,红花色为显性基因(A),白花色为隐性基因(a)。

如果红花色和白花色的豌豆植物杂交,根据单因素遗传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红花色和白花色的比例。

2. 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

在某些情况下,遗传现象可能涉及到两个基因的组合。

这时,我们需要使用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孟德尔的二因素遗传定律进行推导,计算公式为:孟德尔比例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基因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从而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举例,在果蝇的眼色遗传中,红眼为显性基因(A),白眼为隐性基因(a);翅膀的形状也受两对基因的控制,长翅为显性基因(B),短翅为隐性基因(b)。

如果红眼长翅的果蝇与白眼短翅的果蝇杂交,根据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基因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

三、遗传计算公式的应用。

遗传计算公式在生物学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专题之配子法计算遗传概率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专题之配子法计算遗传概率

1/2 AB 1/2 ab AABB:AaBb:aabb=1:2:1
雌配子 雄配子
A a B b
1/2 Ab
1/2 aB
1/2 Ab 1/2 aB AAbb:AaBb:aaBB=1:2:1
a A B b
异常情况2:配子活力不相同 若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 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
雌配子 雄配子
t
t
T
1
异常染色体
2
拓展延伸
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 能存活。一株基因型为Tt的宽叶 植株A,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 窄叶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 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
t
t
T
1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该植株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
3该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的植株占多少?
配子法--遗传概率计算的利器
思 路 引 导
3
1
仔细审题看条件推导 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2
随机结合棋盘法确定 基因型及其比例
根据题意确定 表现型及比例
推展延伸
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 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 存活。现有一株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如图1所示。 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杂 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 其基因组成如图 2
1/4 ab 2/4
Ab 1/4 AB
1/4ab 2/4 Ab 1/4AB
异常情况4:三体
一株二倍体植株突变体,基因为Aaa 的植株,其余染色体均正常
注:三体中三条同源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联会,然后随机 移向两级

生物遗传规律经典题型总结

生物遗传规律经典题型总结

2013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经典题型总结一、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题型(一)基础知识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二)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 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三)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遗传选择题计算规律(及例题)
生物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是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处涉及计算问题却没有详细的讲解,试题变化多样,所以是学习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总结规律。

一、遗传物质基础的有关计算
1.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A+G/T+C=1)。

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T)/(G+C)】和每一个单链中的这一比值相等;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G)/(C+T)】是另一个互补链的这一比值的倒数。

例题.某DNA分子的一条链(A+G)/(T+C)=2,这种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都是2
B.0.5和2
C.0.5和1
D.2和1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整个DNA分子中(A+G)/
(T+C)=1;已知DNA分子的一条链(A+G)/(T+C)=2,推出互补链中(T+C)/(A+G)=2,(A+G)/(T+C)=1/2。

答案:C
2.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公式:X=A(2n-1)
X代表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某脱氧核苷酸数;A代表亲代DNA中该种脱氧核苷酸数,n表示复制次数。

例题.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A. 7(a-m)
B. 8(a-m)
C. 7(a /2-m)
D. 8(2a-m)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该DNA分子中T的数量是(a-
2m)/2, 该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共有T的数量是4(a-2m),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4 (a-2m)-[(a-2m)/2]= 7(a /2-m)。

答案: C
3.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信使RNA是以DNA(基因)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生成的,所以,DNA分子碱基数:RNA分子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例题: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解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是由12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

mRNA上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36个,一个氨基酸需要一个tRNA转运,共需要12个tRNA。

答案:B
二、有关遗传基本规律的计算
有关遗传基本规律的概率计算主要涉及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概率等。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例: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配子的种类有:
Aa Bb Cc
↓↓↓
2 × 2 × 2=8种
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3×2×3= 18种基因型。

③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 →后代有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2×2×2= 8种表现型。

例题: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
2
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解析:F
1杂种的基因型为AaBbCc,F
1
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为:2×2×2
=8种,F
2
的基因型种类数3×3×3= 27种。

答案:C
2.遗传病的患病概率
概率是关于事件的随机性或偶然性的定量概念,就是指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次数、事件发生的机会数。

例如:一个杂合子Aa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相互分离的机会是均等的,在所得到的配子中,含A的配子和含a的配子各占1/2,即它们出现的概率各为1/2。

(1)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会被排除,这两个事件就称为互斥事件。

多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就是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2)乘法定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时,我们就称这两个事件为独立事件。

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为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例题.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 3/4 C.3/16 D.1/4
解析: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男孩患血友病,其致病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但他的双亲正常,所以他的母亲为血友病携带者,基因型为X H X h,他的父亲的基因型为X H Y。

人的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男孩患苯丙酮尿症,其致病基因来自于他的双亲,所以他的双亲为苯丙酮尿症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均为Aa。

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孩,则有:X H X h×X H Y→1X H X H∶1X H X h(∶1X H Y∶1X h Y)(女孩均无血友病);
Aa×Aa→3A ∶1aa(女孩3/4无苯丙酮尿症,1/4有苯丙酮尿症)
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3/4=3/4。

答案:B
三、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例题1.(2004年唐山二模题)在某种群中随机抽取2000个个体,测知
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600、1200和200个,则在该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是()
A.60% B.40% C.50% D.20%
解析:就一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有2个基因。

2000个
个体共有4000个基因,AA个体中有A基因2×600=1200个,Aa个体中含A
基因1200个,A基因的频率=2400/4000=60%
答案:A
例题2 .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
体占12%,基因型Aa的个体占76%,基因型aa的个体占12%,那么基因A和
a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析 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12%+1/2×76%=50% ,a的频
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12%=1/2×76%=50%
文案;王康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