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以望城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以望城为例作者:刘晓寒戴伯秋来源:《当代旅游》2018年第06期摘要:望城区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释放旅游产品魅力,以历史文化、乡土美食、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凸显本地特色。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就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突出特色。
古朴的小镇、独特的古建筑、独特的音乐、歌谣和舞蹈、独特的耕作方法,传统的文化信仰构筑了望城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因此,望城发展乡村旅游要挖掘释放旅游产品魅力,以历史文化、乡土美食、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凸显本地特色。
建设秀美的乡村风景。
各乡村旅游点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建成一村一品,如古朴的民族村寨、青砖马头墙的民居宅院、曲径通幽的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景、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
打造独特的、高品质的乡村美食体验旅游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同样是游客的最爱之一。
旅游者对饮食的需求不仅在于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在什么氛围下吃、怎样吃,而风味各异的饮食文化最能满足旅游者品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食品的需求。
在进行望城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时,应注重搜集望城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边体验风格迥异的饮食方式。
同时,要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保持乡村饮食的“自然本味”,彰显自然本色和突出地域特色。
加强旅游节日的开发和保护。
望城誉称“百节之乡”,节日文化相当丰富,但许多地方的节日大同小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互相照搬模仿现象严重。
为此,在深入挖掘地方节日文化的基础上,依据差异化与集中化的原则把传统节日和民族节日开发成旅游节目。
在开发中,要注重保留古旧的民居桥梁、楼台亭坊、匾额碑牌和古树奇石,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理。
应开发利用民歌、渔歌、戏曲、杂耍等民间文化,并确保健康情趣,又防止民族文化失真。
生态旅游背景下乡村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
生态旅游背景下乡村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
舒武克
【期刊名称】《村委主任》
【年(卷),期】2024()5
【摘要】生态旅游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积极作用,而乡村景区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发展策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基于此,如何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开发乡村景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文章就生态旅游背景下铜岭村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开发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实施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152-154)
【作者】舒武克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2
【相关文献】
1.生态旅游背景下“景中村”可持续发展探析——以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例
2.河北省生态旅游资源持续开发策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4.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温泉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唐瑕苓1郑菊1张翎燕1杨颖2彭华1(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2-4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旅游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假期;乡村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与人文等资源都能增强旅游者的感受;拓展了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在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践中存在如利益分配导致乡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制约乡村发展、粗放式发展增加环境负荷等问题[1]。
因此,为准确把握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本文对2010—2020年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特征,提出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综述1.1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1.1.1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李庆磊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途径[2]。
是丽娜研究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认为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3]。
两带三区一走廊 宜业宜居新八都
两带三区一走廊宜业宜居新八都文/陈冰(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党委书记)八都镇位于德市宁蕉城区东北部,距市区21公里,霍童溪从中自西向东入海,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和宁屏公路穿腹而过,是个山区、平原、海岛兼有的近郊型乡镇。
全镇下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2.4万人,辖区总面积162.8平方公里。
八都镇80年代曾是蕉城区重要的商贾重镇,后来随历史变迁日显没落,一度是车匪路霸的重灾区,山林纠纷、界属纠纷,海埕纠纷矛盾突出。
近年来,八都镇主动融入“六新大宁德”建设全局,围绕“项目兴区、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以项目攻坚带动工业突破,以基地示范带动农业增效,以多头联动带动旅游提升,以强化保障来带动和谐发展,立足区位和自然人文优势,规划“两带、三区、一走廊”的功能布局,倾力打造“宜业宜居新八都”的崭新形象。
文/陈冰(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党委书记)两带三区一走廊宜业宜居新八都规划先行,夯实发展基础八都镇高度重视规划工作,2012年完成了《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并率先在全市启动18个村村庄规划编制。
镇村规划的编制,为项目引进及落地打下了基础。
此外,投入2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溪池至闽坑乡村旅游线路的总体规划,完善养老、休闲、度假的旅游规划布局。
同时,结合八都现有的自然资源及发展现状,根据八都镇地理和区位优势,提出“两带、三区、一走廊”功能发展布局。
“两带”即以溪池、福口、洋头、闽坑、猴盾五村为线路,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带,打造特色乡村游品牌。
以300亩红肉蜜柚基地、1600亩高山铁观音国家茶叶标准园、3000亩油茶基地及若干观光果园等特色农业为基础,打造红门里至林洋头生态农业观光带。
“三区”即依托碧桂园万亩滨水度假商住综合体打造水屿坂高端商住区、依托“三屿(云淡)围垦”打造岙村云淡临海工业园区、结合云淡岛山海优势打造云淡文化创意园区。
“一走廊”即依托霍童溪八都段沿线打造绿色生态走廊,融入霍童溪生态旅游圈。
力争形成单点突破、整体链接、连片互动的发展格局。
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曲景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4期曲景慧本溪地处山区,山水风光秀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客源市场腹地广阔,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得天独厚。
本溪自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大潮的带动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在本溪呈现出迅猛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本溪乡村发展很快,曾领跑全省。
但是也存在系列问题,本文就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同时根据本溪实际提出了适合本溪乡村旅游开发的5种开发模式,这对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本溪凭借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极大支持,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有省级特色旅游乡(镇)(街道)18个、旅游专业村79个、农家乐旅游接待560余户,其中,省级星级农家乐260户。
2013年,本溪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6亿元,安置就业7165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溪乡村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自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提升发展等阶段。
(一)自我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市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少蜗居都市的现代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清新田园风光和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乡村,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二)数量扩张阶段(1999—2006年)继1998年初市政府在思山岭乡三道河村山河浴场(桃源度假村前身)召开发展乡村旅游现场会之后,全市农村便涌动投资开发“农家乐”旅游的热潮。
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乡村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活动迅速发展。
(三)规范发展阶段(2007年—2014年)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市、县(区)旅游主管部门针对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市场,着手制定有关规章,规范这一市场。
游客视角下霍童古镇游憩行为及体验满意度研究
游客视角下霍童古镇游憩行为及体验满意度研究作者:陈凝萍邹诚邓诗靖李霄鹤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22年第04期摘要: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古镇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全面认识游客在古镇的游憩体验和体验满意度是推进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徑。
以宁德市霍童古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核密度估算法(KDE)、IPA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游客对霍童古镇游憩体验及满意度感知。
研究表明,游客在古镇下街形成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高密度分布的集聚性体验区域。
同时,游客总体期望与实际体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游憩体验分布不均匀,一方面是古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古镇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未能全面有效地传播、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针对古镇现有问题,综合考察霍童古镇的发展现状,为推进古镇旅游发展提供具体策略。
关键词:霍童古镇;游憩感知;游憩满意度;空间分布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4-0043-00Research on Recreational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Satisfactionof Huotong Ancient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Chen Ningping(1,2)Zou Cheng(1,2)Deng Shijing(1,2)Li Xiaohe(1,2)(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0;2.Research Center for the Habitat Envjronment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Fuzhou350000)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urism in ancient towns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merging tourism industry.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ourists,recreational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in the ancient town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Taking Huotong Ancient Town in Ningde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KDE),IPA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ourists’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perception of Huotong Ancient Town. The study found that tourists formed a concentrated experience area with high importance, high satisfaction and high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Xiajie of the ancient tow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verall expectations of tourists and actual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is uneven. On the one hand, the reason is the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of the ancient town;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contained in the ancient town has not been fully and effectively disseminated and the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Address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ncient tow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ancient town of Huotong, and provide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town.Key words:Huotong Ancient Town; recreation perception;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古镇泛指年代久远、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大规模乡土建筑群,建筑风格具有当地特色、充满浓厚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1]。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分析——以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青古村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2XIANGCUN KEJI2019年9月(中)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分析——以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青古村为例魏伟(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要]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青谷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其发展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劳动力不足、卫生问题以及乡村旅游项目匮乏等。
本文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策略,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26-52-21研究背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我国众多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有效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青谷村地理位置相对较好,距离城区中心仅30min车程,距离大学城仅10min车程。
青谷村三面环山,仅南面一侧是平坦的土地,有一条人工河贯穿其中,但河水流量较小。
由于田间道路两侧大量粗大的柳树和杨树被砍伐一空,田间风景和地下水位均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治理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
此外,乡村卫生不洁、山上荒地较多、乡村旅游项目匮乏、餐饮特色缺乏、营销团队缺乏以及经营管理落后等,制约着该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该村的实地调研,对其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2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青古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2.1优化乡村环境第一,该村农田道路两侧可以考虑移栽稍粗的柳树和杨树,也可以考虑将山上树龄较大的松树移植过来,但同时要及时在山上补种树苗。
这样既可美化村落景观,又利于涵养水源。
第二,村里有个每天晚上排黑色烟雾的工厂,严重破坏了村庄环境,应对这个污染空气较为严重的小型工厂进行改造、搬出或关闭。
村民可以直接向当地环保部门或报社反映。
第三,村里道路破损较多,有很多泥巴路,需要村里修补完善,落实到户。
第四,村里厕所卫生系统有待完善,大多数公共厕所和农户家庭厕所没有排污系统,垃圾处理也不及时,对村庄的卫生影响较大,对口碑宣传影响较为不利。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作者:李诗程陈萍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4期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以及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福建省宁德市霍童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体育旅游资源;SWOT分析;宁德市霍童溪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0211039801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YJC890002)。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正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建设项目试点的建设,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要因地制宜、因势因地依村就势施策,积极探索沿线乡村发展振兴的新路径和工作新模式,打造一个具有闽东沿线区域经济特色的、能在沿线多个乡村内连续开展多个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示范的新型成功典例,带动全市农村全面振兴[1]。
基于宁德市霍童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更合理地规划与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对于进一步促进宁德市霍童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霍童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包括赤溪村、溪池村、外表村、洋岸坂村、黄田村、九仙村、邑坂村、贵村村、石桥村、云气村这10个村落。
这些村落的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区域特色,已逐步开辟出一条以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生态旅游致富的区域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振兴之路。
按照乡村旅游休闲活动场所的不同分类,可以把乡村旅游项目分为陆地项目、水上项目和其他项目等(见表1)。
2.历史文化悠久悠久岁月,百代沧桑,地灵人杰的霍童溪沿线村庄拥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绿水潺潺的霍童溪,宛如绵绵不绝的乳汁,滋养了沿线村庄千古不歇的激情,孕育出厚重的文化瑰宝及独特风情。
目前,正依托太极文化、红色文化、黄鞠文化、线狮文化、诗滩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开辟出一条体旅结合、生态致富的乡村振兴特色治理之路。
旅游业发展融合背景下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
摘要:宁德是一个山水融合的城市,水在宁德,既有自然资源的得天独厚,也有人文资源的水韵文化。
最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些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了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吸引着游客。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挥霍童溪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实地田野调查方法,调查该风景区的资源情况,从而进行与旅游业融合的合理规划。
提出规划功能定位、分区范围、规划项目设计、水环境保护修复、水文化传播等方法,并为日后类似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水利风景区;规划∗作者简介:林文君,宁德师范学院讲师;张光英,宁德师范学院教授;李美秀,宁德师范学院讲师;收稿日期:2018-10-15。
基金项目:2016宁德师范学院校级中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6Q15);2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闽东北浙西南木拱廊桥遗存带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7BSH039);2018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FJ2018C043);闽东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5T02)。
旅游业发展融合背景下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林文君张光英李美秀一、引言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依靠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区域。
[1]有些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旅游景区的一种主要类型(如都江堰、灵渠等)吸引着大批游客。
水利风景区已成为像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一样重要的景区类型,同时也在接受国家旅游局主导的市场和管理评价。
[2]所以,在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水利风景区也成为了一项旅游资源。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规划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宁德市蕉城区河湖型霍童溪水利风景区为例,阐述在旅游业发展融合背景下,其兼有着水利风景区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等属性,同时作为旅游资源属性的前提下,如何做好规划设计,使其更大程度发挥水利风景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属性的同时,也成为旅游吸引物,带来社会和旅游效益[3]。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研究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霍童溪旅游走廊是宁屏二级公路开通后,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迅速凸现形成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本文通过对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研究,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增长机制;对策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作为后发地区的宁德市由于以白水洋、太姥山、三都澳、鲤鱼溪为主要景点的“闽东北亲水游”线路开发迅速升温,全区域乡村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2008年宁屏二级公路的开通,霍童溪流域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交通优势得到迅速展现,霍童溪旅游走廊由此凸现,本文将对该旅游走廊开发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该区域乡村旅游增长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寻求推动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旅游形式。
从有旅游活动以来就有乡村旅游,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却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并在“二战”以后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产品。
世界经合组织<1994)指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
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等有着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有助于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保护传统手工艺,改造乡村基础设施,给农村带来城市新观念。
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基于三重底线理论的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研究——以闽东霍童古镇为例
上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 ,取得 了不俗 的成绩 ,通过 成功举办 “ 古镇 一 日拍 ” 、 “ 二 月二 灯 会 摄 影 大
奖赛 ”、 “ 宁德 好 风 光 ‘ 霍童 溪 杯 ’ 全 国摄 影 大 赛 ” 等 各 种 赛 事 ,将 当 地 自然 、 文化 、生 态 等 景 观 全 面 展示 在 大 众 面 前 。 乡村 旅 游 的建 设 创造 了里 程 碑 式 的 发 展 ,也促 进 了霍 童 镇 经 济 的 发 展 。但 笔 者 在 调 研 期 间 ,发 现 霍 童 古镇 的旅 游 发 展 仍然 存 在 较 多 问题 ,水 污 染 、土 地 污 染 、空 气 污 染 等 破 坏 资 源 原 生 性 的 生 态 问 题 仍 然 存 在 。保 护 意识 缺
收稿 日期 :2 0 1 6 . 1 1 . 2 8
认为 乡村旅游 的生态化就是 以可持续发展 理论 和 三重底线理 论为指导 ,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狮和 霍童 铁枝被 评 为 国家级非 物 质文化 遗产 。 近 年 来 霍 童 古 镇 在 充 分 利 用 现 有 资 源 的基 础
、
三重 底 线理 论
三 重 底 线 的概 念 最 早 是 由英 国学 者 约 翰 ’ 埃 尔
金顿 ( J o h n E l k i n g t o n )于 1 9 9 7 年 提 出来 的,即
定 的担 忧 。基 于 此 ,本 文 以 霍 童 古 镇 乡村 旅 游 的 生 态 化 发 展 为 研 究对 象 ,从 三重 底 线 理 论 的 角 度 出 发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三 个 系统 层面 ,设 置 了 旅游年总收入 、居 民满意度 、游客生态意识等 1 7 个 指 标 ,运 用 层次 分 析 法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以期 为 霍童 古 镇 的旅 游 发 展提 供 决 策依 据 。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58卷 第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1 2024年1月GUANGDONG CANYE Jan . 2024154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1.49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杨 胜(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 持续深化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现阶段该省乡村旅游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然而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亟待研究与完善。
文章阐述了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了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凸显乡村旅游景区特色、提高贵州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1-154-03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相关数据表明,乡村旅游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等[1],为推动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贵州省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近三年的贵州省一号文件均提及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例如,2023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以及鼓励发展教育农园、研学基地、乡村露营游、乡土文化体验游等新模式[2],明确了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霍童古镇为例
1022017年12月下半月刊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霍童古镇为例孙国念古镇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宁静谧的生活环境成为近年来人们旅游地选择的热点,人们对古镇旅游开发的研究也随之增多,其主要是探讨古镇旅游的开发现状、发展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
本文以福建霍童古镇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分析霍童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实现霍童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向往静谧、安宁、养生的生活环境,古镇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地盛然兴起。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乡村旅游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呈现快速增长、多元化的新态势。
在此背景下,全国的乡村、古镇旅游都积极发展,从浙江、江苏的水乡古镇,再到云南特色风情古镇,出现了很多成功的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如“周庄模式”“丽江模式”等。
位于福建宁德西北部的霍童正以千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的民俗传统及秀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全面进行旅游开发,打造生态养生旅游古镇。
而古镇旅游地发展模式是否成熟呢,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起步晚,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盲目进行资源开发和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以此为背景,以霍童古镇旅游开发为研究案例,进一步探讨其发展和保护,促进霍童古镇旅游地蓬勃发展。
一、霍童古镇研究区概况霍童古镇位于福建宁德的西北部,其地形特征为东西长,南北窄,一面靠水,三面环山。
霍童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据《寰宇》记载,周时霍桐真人在此修炼,霍童因此得名。
霍童不仅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千余年来为佛道教重要的场所。
至今仍保存着线狮这样独特的民俗节目表演和“二月二”灯会千年的传统民俗。
霍童古镇的旅游资源具有两大特点: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旅游资源储量丰富。
霍童古镇形成了三个旅游区域体系,分别是以古镇建筑、古镇遗迹、地域民俗及非物质文化为核心旅游资源的霍童古镇旅游区;以佛国仙都支提寺及周边景点为核心旅游资源的支提山旅游区;以双仙谷为核心旅游资源的双仙谷旅游区。
宁德市大霍童溪景区雁乐溪区域“海西慢城”概念性规划构思
宁德市大霍童溪景区雁乐溪区域“海西慢城”概念性规划构思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俎耕辛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在充分调查宁德市大霍童溪景区雁乐溪区域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规划区域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由此确立了“海西慢城”设计理念,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为大霍童溪景区雁乐溪区域的规划建设提供意见建议,通知探讨慢城理念在生态建设中实践操作意义.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俎耕辛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3
【相关文献】
1.旅游业发展融合背景下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 [J], 林文君;张光英;李美秀
2.福建地方志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之一悠远地方志魅力霍童溪——在霍童溪流域主题活动上的致辞 [J], 陈秋平;
3.福建省开展地方志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之一悠远地方志魅力霍童溪 [J], 沈志;
4.旅游业发展融合背景下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 [J], 林文君;张
光英;李美秀;
5.霍童溪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示踪分析 [J], 陈晓薇;陈秀玲;周笑笑;范逸飞;刘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对策初探——以青州井塘古村为例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遵of义Zu师ny范i 学No院rm学al报College
Vol.19,No2 201A7 p年r.2401月7
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对策初探
——以青州井塘古村为例 潘虹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农村特有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包含了以乡村自然 地理景观和地域特征为主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以乡村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间节庆活动及宗教信仰等内 容的人文景观。
(二)乡村旅游景观开发的意义 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 值。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工 作压力下,迫采摘等能够放松心情,释 放压力,缓解烦躁情绪的农事活动。中国乡村聚落 的选址大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这种地方 空气清新,清静自然,跟空气污浊的城市形成鲜明对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7)-0046-0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A Case Study of Jingtang old Village In Qingzhou PAN Hong
收稿日期:2016-12-15 作者简介:潘 虹,女,山东潍坊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 46 ·
潘 虹·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对策初探
比,成为都市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乡村景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乡村文化体系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许多古村落拥有着许多不同 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如浓厚的乡村农耕 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它能反映特 定地域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 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乡村最具吸引力的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乡土景观资源能够实现乡村旅 游的可持续发展。
宁德市霍童文化旅游古镇(概念)规划设计详析
宁德市霍童文化旅游古镇(概念)规划设计详析
林璞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宁德市霍童镇文化旅游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从聚落形态和当地民居特色出发,本着保护现有聚落空间形态的原则,从“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和“规划设计新样式”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独具地域性的旅游规划设计.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林璞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9
【相关文献】
1.论民间信仰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作用——以宁德市蕉城区霍童古镇为例 [J], 陈书纪
2.宁德市大霍童溪景区雁乐溪区域“海西慢城”概念性规划构思 [J], 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俎耕辛
3.旅游业发展融合背景下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 [J], 林文君;张光英;李美秀;
4.立良善之法促碧水长流——写在《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之际[J], 陈小妹; 余杨薇
5.乡村振兴视域下宁德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以宁德市霍童镇桃花溪村为例 [J], 朱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
董红梅;王喜莲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紧密关系,二者在旅游开发中应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与政策滞后等原因,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许多景区存在一些与其外围农村社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一是整合策略,包括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与农村社区产业的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二是创新策略,包括价值观念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三是发挥政府在协调中的主导职能.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董红梅;王喜莲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旅游景区周边新农村社区规划探讨——以番禺区联围村为例 [J], 蔡希;明立波
2.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协调度评价研究——山西平遥古城实证分析 [J], 胡炜霞
3.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探究 [J], 殷曦;胡希军
4.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为例 [J], 谷静;
5.景观生态视角下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协调规划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J], 胡炜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霍童溪旅游走廊是宁屏二级公路开通后,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迅速凸现形成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本文通过对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研究,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增长机制;对策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作为后发地区的宁德市由于以白水洋、太姥山、三都澳、鲤鱼溪为主要景点的“闽东北亲水游”线路开发迅速升温,全区域乡村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2008年宁屏二级公路的开通,霍童溪流域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交通优势得到迅速展现,霍童溪旅游走廊由此凸现,本文将对该旅游走廊开发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该区域乡村旅游增长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寻求推动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旅游形式。
从有旅游活动以来就有乡村旅游,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却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并在“二战”以后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产品。
世界经合组织(1994)指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
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等有着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有助于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保护传统手工艺,改造乡村基础设施,给农村带来城市新观念。
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
中国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大约70%的旅游资源,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甜美的田园风光,使乡村旅游充满了魅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和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
现有农村旅游项目将得到提升和完善,初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农村旅游格局。
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农村旅游将逐步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半壁江山”。
2、霍童溪旅游走廊概况霍童溪是宁德市蕉城区的母亲河,属跨区域河流,发源于政和、屏南县界,在洪口乡上涧村入境,在八都镇金垂村右屏入海,干流全长126千米,流域面积2244平方公里。
霍童溪旅游走廊,又称“霍童溪—天湖山海观光廊道”,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旅游资源“三区一廊”之“一廊”,连接区域内三都澳“海上天湖”旅游区、“第一洞天”旅游区和“古瀛仙池”旅游区的重要旅游通道。
其范围为霍童溪沿岸赤溪镇、霍童镇、九都镇、八都镇,主要是溪流两岸一重山范围内,不包括“第一洞天”核心景区的旅游资源。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的发展始于1999年,政府主导通过霍童溪漂流带动农家乐开发,但由于当时乡村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一些乡村旅游项目一度热闹后又归于沉寂。
近一两年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火爆,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重新呈现萌芽态势,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项目有八都镇福口森林人家、八都镇猴盾村畲家原始村寨、九都镇乌坑村个体农庄和霍童历史文化名镇等。
二、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乡村旅游可以推进旅游转型、丰富旅游产品的新类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方式,乡村旅游在蕉城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1、乡村旅游可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随着改革的开放,蕉城区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创业,留在家中的以老人妇女居多,增收途径相对缺乏。
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挖掘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同时还可以发挥乡民自身的才干,农民们在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过程中渐渐把旅游资源、农副物产、土特产品以及富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菜肴、传统的人居环境转变为商品,获得收益,从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
2、乡村旅游可以成为提高农民、转移农民的新方式。
乡村旅游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导,制订服务质量标准,主动嫁接餐饮服务业、住宿服务业,对从业农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农民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从而促进农村的分工分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3、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农民自主创造,可以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加快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实施。
当农民在旅游发展中尝到甜头,农民自会认识到“泥泞的小道、污染的河流、贫苦的生活,野蛮的习惯,肮脏的环境”是不会吸引游客的,是急需彻底抛弃的,就会主动去保持美好的自然环境,保护古典的民间建筑风格,传承悠久的民俗特色,而不是盲目开发,盲目发展。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必将有效促进农村的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4、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霍童溪旅游走廊具有优美溪流景观、田园风光、村居民舍、农村民俗、农耕文化和宗教养生文化等资源,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具备城市和景区依托条件,可同时承接“闽东北亲水游”线路游客和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因此,通过发展该区域乡村旅游,并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红色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等结合,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村庄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提升、农村环境改善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倡互动,将是该区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1、发展优势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霍童溪旅游走廊气候宜人,四季适游。
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5%,基本没有工业污染源。
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国家Ⅱ级饮用水标准,其所处“霍童洞天”[注①:“霍童洞天”又称“霍林洞天”,据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溪名山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记载,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一洞天”。
]核心区域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延年益寿、养生康复有非常好的作用,适合开展避暑、疗养、度假、拓展训练等专项旅游。
⑵种类较多的资源类型和良好的资源组合霍童溪流域所处的“霍童洞天”核心区域及溪流沿岸的特殊环境,形成了优美的森林环境,独特的溪流沿岸小气候,错落有致的山形景观,带有浓重的中原古文化风情、同时富有“霍童洞天”神仙道教文化神韵的民俗文化,规模化的枇杷、晚熟龙眼、茶叶生产等农业资源,类型丰富,组合较好。
⑶特色突出的农业资源霍童溪流域是有名的水果生产基地,规模化的枇杷、晚熟龙眼、茶叶、柑桔等果林,优美的溪流景观环境和田园风光在区内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农业产业正处在结构调整阶段,可以利用农业转型发展特色旅游。
既可以增加旅游内涵,又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
⑷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霍童溪旅游走廊位于宁德市区西北部,距市区30-50公里。
随着宁屏二级路沿溪过境,白水洋景区成为福建省旅游十大品牌,霍童溪旅游走廊成为非常重要的旅游中间节点。
根据目前福建闽东旅游发展形势,在整个闽东的旅游格局中,该区域作为前承三都澳,后接白水洋鲤鱼溪,远通太姥山的中心旅游节点,恰好处于闽东旅游精品线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节点位置,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而宁德地处闽浙交界,距台湾基隆港126海里,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同三高速、上深铁路,距长乐机场1个小时,温州机场2小时车程,“宁、马、台”直航开通,使宁德的区位优势尤为明显。
较好的区位交通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⑸较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以霍童为中心1个小时内可达屏南白水洋景区、周宁鲤鱼溪景区和宁德市区,2-3个小时内可达宁德各县市区、福州市、温州市,辐射的福、温二市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居民的出行能力强,为本区域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客源市场。
2、存在问题⑴区域旅游经济基础较薄弱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能力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互为条件,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投资能力开发规模和方向等。
霍童溪流域经济发展缓慢,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4679元,经济实力不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受到限制。
宁德市2006年GDP为385.72亿元,仅占全省的5.1%左右,2007年旅游收入约55.72亿元,只占全省旅游收入的6.2%。
资金短缺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⑵旅游资源单体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区域内缺少大体量震撼性景观资源,开发观光旅游不具备比较优势。
乡村土地林业等资源分散在农户手里,资源整合较为困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景区知名度不高,开发时需要加大营销力度。
⑶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霍童溪旅游走廊旅游开发刚刚起步,社会对其产业地位的认识尚有个培育过程,旅游层级管理体制有待建立,乡镇一级对旅游开发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各类专业旅游人才亟需培养,农村信贷渠道不畅,资金筹措机制需强化,农民开发意识需培育;旅游产业体系涉及的接待设施、营销力度、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保障等诸多方面,需要系统运作实施。
四、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分析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必须从乡村旅游发展内在机制上去把握, 才能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所谓机制,简而言之就是指乡村旅游产业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而增长则是指反映事物与现象具有不同程度指标的提高。
乡村旅游产业增长机制就是指乡村旅游增长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的探询, 包括其基本结构与系统运行机理。
1、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增长系统机制, 是为乡村旅游产业增长系统运行提供动力的机制。
所谓乡村旅游产业增长动力机制是指乡村旅游增长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
从乡村旅游增长的动力机制划分, 主要有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和混合成长型三种类型。
通过比较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 不难看出, 来自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或者是非官方组织的行业自律和自我保护作用, 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它们有利于联合分散的农业经济力量, 达到旅游发展要求的产业融合。
而霍童溪旅游走廊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 外部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 政府力量的推动对于发展初期的乡村旅游业是非常必要的。
2、运行机制主要指乡村旅游产业增长的活动方式、功能和运行原理。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分析首先是运行主体的确定,目前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运行主体模式: 个体自主经营模式、集体经营模式、政府投资经营模式、多主体合作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