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
一、引言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可见,“个”的误用已成为外国学生在量词使用上的一大问题。所搜集的有关“个”的病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名词基本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专用量词,而“个”与这些拥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同时,我们还发现一共有四类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一)形象色彩
外国留学生不会运用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可以看出,例句中的名词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量词,如:一条围巾、许多根柱子、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张床、一条毛巾等等,可是外国学生并未使用它们,而都用“个”来代替。对于这些句子,虽然我们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可是并没有体现出量词比较重要的特点——形象色彩。什么是量词的形象色彩?
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识。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性,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
以“月”为例,运用不同的量词(包括“个”),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弯月/一轮月/一钩月/一泓满月(俞平伯《眠月》)/一茎月牙(茅盾《子夜》)/一个月亮
同一客观事物“月”使用不同的量词进行表达,其效果不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是形态的变化。“像一个车轮,像一泓水,像一个钩,像一棵茎芽”,这些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都负载着人们描绘性、比喻性联想的主观色彩。只需要一个量词就可以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
(二)情态色彩
外国留学生不会运用具有情态色彩的量词。从几个例句就可看出学生没有弄懂“个”“位”“尊”“群”“帮”这些量词的区别。而这几个量词恰恰都体现出不同的情态色彩。
量词在给予客观事物以计量概括认识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这种主观情感,就是量词的情态色彩。量词的情态色彩是人们的情态活动的一种外在表露,在语境中,因人的主观理解不同,可表现出多种类型。
学生误用的“个”表达的是随意的情态色彩。因为“个”是个较抽象,表义笼统,又十分概括的量词,所以它的随意性是由其修饰的中心词的词汇义决定的。可以说,量词不同的色彩义是从属于词汇义的。只要词汇义和色彩义搭配合适,在特定语境中就可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对于“个”来说,它无法展现出所说的特殊表达效果。
量词“尊”表示庄重的情态色彩,多用于佛像、雕塑,比如:一尊大佛,一尊青铜像。但例句中,“顽童像”并不表达庄重的情感,所以不能用“尊”修饰。相反,另一例句中,“释迦牟尼的雕像”用“个”来修饰,就无法表达出佛像的严肃庄重之情。
量词“位”表示敬重、褒奖情态色彩,比如“一位总理、一位老师”,而“一位小偷”,表达就不当了。
量词“群”和“帮”是集合量词,表示众多的人,可以根据不同语境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许多个人”这样的表达是错误的。由于“个”是个体量词,所以不能代替集合量词表量。可以结合不同语境选择表达不同色彩的“群”和“帮”。
(三)“个”的歧义
虽然“个”与名词搭配较为广泛,但它有时并不能替代其他量词,因为它很容易引起歧义。下面有三个歧义句,但三句又各不相同。
例句“一个同学的建议”,我们可以说“一个同学”,也可以说“一个建议”,但这里运用“个”并不能明确它所要表量的是“同学”还是“建议”。这个词组可以是“一个/同学的建议”,也可以是“一个同学的/建议”。若把“个”换成“条”,则非常明确地表示这里的量词是为“建议”表量的。这样的歧义可以再举两例句:看了一个幼儿园的孩子/看了一所幼儿园的孩子;几个学校的领导/几位学校的领导。可以看出,当出现“一个+名1的+名2”(名1和名2有从属关系),基本上会出现歧义。
例句“一个手套”,这样的表达并没有错,这里表示的是一只。可是像“手套”这样成双成对的,比如筷子,一般都用集合量词来表量。若用集体量词来替换就是“一副手套”“一双筷子”。这样就非常明确地表示是两只。如果我们用“个”来代替这些集合量词表示全部,就不能准确表量,会给人造成误解。这个例子说明“个”不能替代集合量词。
例句“一个小解”这句话的本义是说话者想要上厕所。虽然说话者知道小解的意思并使用了这个词,但他并不知道其实这里不需要用数词和量词。这句话容易产生同音歧义。听话者以为是说话者要“一个小姐”。虽然这样的例子不普遍,但比较特别,由于多用了量词,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意思。类似的笑话几乎都发生在口语交谈中。可以再举两例:一个水平/水瓶;一个剑/箭。只靠语音很难分辨出是“水平”还是“水瓶”,是“剑”,还是“箭”。如果运用它们各自的专用量词,就可以避免歧义的产生。如一种水平/一个水瓶;一把剑/一支箭。
有关误用“个”而产生的歧义多发生在口语中,所以为了避免发生歧义,应该使用恰当的量词来修饰名词,以消除歧义,避免由于歧义所造成的麻烦或误解。
(四)乱用量词
留学生虽已有了使用量词的意识,可是仍会发生不该用而乱用量词的情况。例如,“我刚来上海的那个天,天气很热”中并不需要量词“个”,学生却用了量词。这种画蛇添足的情况时常发生。
为了解决这类偏误问题,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量词的教学上。
三、汉语量词的语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