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系统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不能改正→引导、改正、解释。 系统后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能够改正。→提醒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偏误的类别 • 语际偏误——就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过度泛化/过度概括
(over — generalization)
有限的、不充分的 目的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 不适当地套用
目的语新的现象
1. *我们下周回去美国。(带趋向补语的动词,其宾语如不能因动作而 移动位置则必需放在动词预取向不予之间,此处为趋向补语的过度 泛化。) 2. *他们父子俩在驴子上骑。 3. *他很朝三暮四。 4.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两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 泛化) 5.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形容词重叠后不能再用“很”修饰, 此处为副词“很”的泛化) 6. 他在看看电视呢。(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此处为动词重叠 的过度泛化。) 7.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天”前边不需用量词,此处为量词的泛 化。)
偏误分析的局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5.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形容词重叠后不能再用“很”修饰, 此处为副词“很”的泛化)
6. 他在看看电视呢。(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此处为动词重叠 的过度泛化。)
7.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天”前边不需用量词,此处为量词的泛 化。)
文化因素 负迁移
“李!”“王?” “老小子,你还没死啊?” 走好~
谢谢大家!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教材科学性教材科学性教师的解释和引导不够科学和严密课堂训练的偏差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强对偏误要有全面的认识?首先偏误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学习者目的语系统的形成不仅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偏误研究:
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 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 系统的研究,研究其来源, 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 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 程和规律。
•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可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 纠正偏误的方法要科学: ✓ 语言形式练习时,可以从严纠正。 ✓ 在进行交际练习时,则应避免当面纠正,以免影响交际
活动。
• 纠正偏误时应注意保护学习者的自尊心。
偏误分析的意义
1. 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弥补了对比分析的 不足。
2. 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 质的认识。偏误分析是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手段。
” 个”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
“ 个”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摘要]“一个”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词语,它在数量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指称功能。
留学生在使用“一个”的过程中,常出现重复使用、过度类推、搭配不当、位置错误、忽略使用、与语境不符等六个方面的偏误。
本文对这些偏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一个”;对外汉语;指称功能;教学建议“一个”作为数量词,最基本的意义为表示数量义。
在很精确并强调只牵涉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时用此义。
其数词“一”一般都要重读且不能省略。
如: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一个”不作为数量词时,还有表示“唯一”或“单独”,表示“同一个”,表示“全、满”的周遍意义等用法。
这些用法不在本文的偏误讨论范围之内。
量词“个”在使用过程中,与之结合频率最高的数词就是“一”,数量词“一个”由于频繁使用,在表量的主要功能之外,逐渐衍生出表示不确定指称的辅助功能。
房玉清指出:“‘一个’既表示数量,又有指称和把类名个体化、具体化的功能。
”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汉语》系列为例,“一个”从初级阶段起步篇到高级阶段飞翔篇中出现了158次,其中以数量词面貌出现的占65%,具有指称功能的为35%。
一、“一个”的偏误分析“一个”的多种用法使留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而出现偏误,我们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124条错误用例进行统计,得出如下情况:下面,我们逐一对各种偏误进行分析:(一)重复使用1.与已有的代词重复使用(1)我也想当一个令别人受影响的一个女性。
(2)人们听一个某一首歌曲,然而很多人满意这首歌曲。
2.与有近似语义的词语重复:(3)人情味儿,宗教方面说,人死的问题不是一个个人决定的。
(4)男女老少都成为一个一体了。
上述两例偏误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对词语的语义理解不当:“个人”本身含有“一个”、“自己”的意思;“一体”是合为一个整体,两者不能同现也不能互换。
(二)过度类推汉语量词数量多、搭配复杂,量词“个”能代替很多专用量词。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摘要: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第二语言习得者出现各种类型的偏误是意料之中的事。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探究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的偏误的类型以及产生偏误的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过度泛化)等产生的影响。
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这些偏误的教学策略。
本文把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学生偏误的类型进行粗略归纳,在此进行大致分析。
关键词: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71-02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衰落。
80年代中期以来,偏误分析开始复苏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普遍重视,现在一些学者们依然运用偏误分析,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并对学习者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1]一、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上都或多或少地在给学生纠错。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第二语言的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要素之中,通常把这种差距称为“偏误”。
应用语言学家科德Corder发表的《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一文中,对“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进行了区分。
[2]失误具有偶然性,指口误、笔误等的错误。
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与语言能力无关。
犯错误的人大多数往往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在必要时纠正这些错误。
如把本书说成了本子,这是偶然发生的。
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是语言能力的范畴。
出现“偏误”的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所出现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如:他刚跟我这里走,这种偏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规律的、有系统性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摘要】: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时因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的语病,它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当事人一般不能改正,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而它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并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就简要阐述了偏误是什么,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偏误主要表现在汉语教学中哪些方面,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偏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意义方面原因策略一、偏误是什么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要清楚理解“偏误”的含义,就必须与“失误”相区分。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使用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①这周是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②这周是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
这里的两个例子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③我每天吃饭在食堂。
④我上课在教室。
这里句子明显就是偏误。
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这里是把地点状语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
由于学习者没有把句子的语序问题弄清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这就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二、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对教师而言,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达到的阶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便于大纲、教材和词典的编撰。
使得其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情况,从而促使教学有意义的进行。
学生使用量词“个”的偏误和分析
学生使用量词“个”的偏误和分析量词是汉藏语系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词类,量词的学习既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内容,也是其学习的难点。
量词“个”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误。
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使用量词“个”时出现的偏误原因,即“个”泛化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教学上的一些建议,以让留学生掌握量词“个”的意思和使用。
标签:量词“个”;偏误;对外汉语量词是汉藏语系所特有的一种词类,体现出了汉语的特色。
而量词“个”是个被广泛使用的量词,几乎可以用于各类名词搭配,其语法功能、语法意义都有多项选择的特征。
一、量词“个”的偏误1.量词“个”的使用(1)量词“个”使用的探源。
《说文解字》:“箇,竹枝也。
从竹固聲。
” 《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箇。
”从这些可以看出,“个”的本义是“竹竿”。
先秦时期,“个”已经作为量词在使用了,但主要是修饰“物”,修饰“人”的较少;魏晋南北朝时,量词“个”使用得更广泛,还可以前附于中心词,但也有些限制,如量“时”就出现得很晚,还不能量“事”。
唐五代以后,量词修饰名词的种类扩大了,使用的频率也加大了,还能量“事”。
我们通过对何杰先生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附表《名词、量词搭配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能和“个”搭配的名词有512 个,占名词总数的40.22%。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量词“个”使用的广泛性。
从量词“个”所使用的历史来看,量词“个”长期以来在汉语量词中占据重要席位,搭配非常广泛。
我国会大量使用量词“个”搭配各类名词,更别说留学生易出现量词“个”泛化使用的偏误这一问题了。
(2)量词“个”的使用。
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现将量词“个”的使用方法归纳如下:①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一个影子、一个馒头(包子)、一个苹果(西瓜、萝卜)、一个号码、一个村子(院子)、一个国家(社会、世界)、一个中秋节(国庆节)、一个故事(笑话、节目、游戏)、一个字(句子、词、词组、段落、声音)、一个集团(政党、团体、单位、机关、剧团)、一个季节(冬天、月、星期、钟头、时期、阶段、时代、世纪)。
浅析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
73语言研究浅析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毛沉天津大学摘要:量词在汉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的语言,部分语言没有量词,这给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带来了一些困难。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原因,并且对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给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量词;偏误;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量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知识点。
本文发现非汉语母语的学生在运用汉语量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偏误,比如“我的头上长了一条白头发”“他们是一双夫妻”等。
基于此,本文以量词在汉语运用中容易产生偏误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使用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一)量词使用过程中的泛化量词使用过程中的泛化是指一些学生认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量词是万能的,能够在任何的语境中使用。
最典型的就是量词“个”,一些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将量词“个”用在了所有要使用量词的地方,如“一个衣服”“一个数学课”等。
这一问题在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身上十分常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正确引导。
(二)量词使用过程中的误用量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误用主要是同音异形误用、意义相近误用、同一事物的集体和个体量词误用这三个方面。
同音异形误用是指两个量词之间读音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字形上却不一样,例如“幅”和“副”。
意义相近误用则是两个量词的使用范围是接近的,如“根”和“条”。
同一事物的集体和个体量词误用是指两个量词都是指同一事物的,但是表达的含义却不一样,留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区分清楚,例如“一棵树”和“一排树”。
(三)量词使用过程中的遗漏量词在使用过程的遗漏主要是指留学生在行文造句中无意识地遗漏了量词,由于留学生的母语可能没有类似的表达,因此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语法现象,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容易遗忘。
其次,有可能留学生受到了汉语口语的影响,把一些部分人口语习惯省略的量词也省略了。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量词在汉语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词类,汉语里的量词数量十分丰富并且种类繁多。
由于留学生的母语中往往缺少量词的对应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易出现偏误的词类之一。
本文试通过分析留学生学习量词时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此来对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标签:量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近年来,由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再次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西方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
而对于留学生尤其是对母语中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缺少量词对应成分的留学生来说,汉语量词的学习无疑是一个重难点。
汉语中的量词主要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又包含大量的同音、同义量词,使得汉语学习者难以分辨。
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偏誤问题,解决这些偏误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语量词偏误类型分析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动量词表示发生的时间总量和动作次数。
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中对汉语量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
西方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使用量词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量词缺失量词缺失是西方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常出现的一类偏误。
学习者们往往会将名词和数词直接搭配,缺少量词,造成了句子不完整,句意表达不准确。
例如:(1)因为跑得太快,我丢了一手表。
(2)茶几上放着三苹果。
(3)他在琳娜家吃饭,喝了五啤酒。
这三个句子均为量词缺失的现象,例1中“手表”受量词“只”修饰,应为“一只手表”;例2中“苹果”受量词“个”修饰,应为“三个苹果”;例3中“啤酒”受量词“瓶”修饰,应为“五瓶啤酒”。
产生此类偏误的汉语学习者一般来自母语中没有量词或量词数量较少的国家,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一只手表”的表达为“a watch”,“三个苹果”的表达为“three apples”,“五瓶啤酒”的表达为“five beers”,都是数词与名词直接进行搭配,没有与量词相对应的成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_过国娇
4. 泛用量词
(27 )来中国 以前 , 我半年学汉语 了 "
(2 8 )我认识 他 , 我们 以前见 面了一次 "
(29 ) 他们在客厅里聊天 了一会儿 " 上面几个偏误句 中 的动量词 / 三 次 0 !/ 一次 0 和时量 词 / 半 年伙 / 一会儿 0都应该放在 动宾 短语 / 来中 国 0 !/ 学 汉语 0或离合 词 / 见面 0 !/ 聊天 0 的中 间 " 日 !韩学 习者此 类偏误要 比英语 国家 的学 习者 稍 多一 些 , 这 可能 受到 他
(1 8 )这个学期我们有 四个课 :口语 ! 综合 !听力和写作 "
成量词偏误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的原 因 "
7
第6 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20 06 年
1. 母语 的负迁移
出现 , 但相对于常用量词 就达 60 0 多个 的量词总量来说 明 显偏少 , 这无疑在 一定程 度上影 响 了学 生对 量词 的理解
使用类别量词 / 种 0 , 如例 (5 ) , 造 成量词 的冗余 " 总体 来
说这类偏误并不 常见 , 也 以来 自英语 国家的 学习者 表 现
得更为 突出 " 3 . 误用量词
时 的偏误表达 , 我们把这些偏误归纳为 以下 5 种情况 :
1. 遗漏量词
留学生在应 该使 用量 词 的情况 下没有 使用 量词 , 造
而要 区别众多的相似量词更是容易混淆 ,造成偏误 " 二是 由于名 词的语义限制造成的误用 , 如 :
(1 9 )天上有几个 白云 , 树上有几个小鸟 " 上述 各例中 , / 个 0所修饰 的具体 名词 都应 该用 专 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
o
1 汉语 量词的基本 内容
1 . 1 现代 汉 语量 词 的基本 分类
可分 为物量词 和动量词两 现代汉语量词数量繁 多 , 体 系庞大 , “
大类 ”。 1物量词 物 量词是 表示人 或事物 的计量单 位 , 也 叫名量词 。如 “ 一张桌 子” 、 “ 一个人”等 。 2 . 动量词 动 量词是 表示 动作 的次数 和发 生时间 的总量 。如 “ 看一 遍” 、
量词遗漏的情况在以英语 为母语 的学生 中最为常见。他们在学 习 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程度 的负迁移 , 母语 的差异会不可避免的影响量词 的习得并 产生偏误 。量词遗漏的情况 ,主要是受学 习负迁移的影 响, 如英语 中 “ 一只鸟”直接说成 “ a b i r d ”, 英语 中a 直接修饰b i r d 这一 名 词。而汉语 中则不可 ,必须在数词和名词 之间加入量词 ,与数词组 成 数量短语修饰名词。
复杂 的搭配关 系 ,因此 成为汉语 二语 习得 中发生偏 误最多 的词类之
一
②我 回去的时候带份礼物给你。 以上两个 句子中的 “ 个 ”、 “ 份”都是 “ 一个 ” 、 “ 一份” 的省 略。仅限于数词 “ 一”,别的数词不能省略。 2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主要偏误分析 在与外国留学生交 流的过程 中,我们常常因为他们说 的话笑 的前 仰后合 ,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量词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以下是我从H S K 动态作文预料库中查找到的关 于留学生使用汉语
“
一
般被认 为是成分 多余 ,一般认 为是 因为教学环节不够 科学所导 致 的 ,教学时一些教师过分强调量词的重要性 , 使学生误认为每一个名
一
词前面都得有 量词修饰 ,从而 出现类似上述例旬 的偏误 。对于不该重 叠而重叠了的情 况,多半是 因为学生没有弄清楚重叠的语法意义 ,不 清楚重叠所具备 的 “ 每一”、 “ 都”的意义。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接触并学习汉语。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量词作为汉语语法的一大特色,对于非汉语母语者来说,往往是一大难点。
量词的使用不仅涉及数量表达,更与名词的搭配、语境的选择等密切相关,因此,量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我们将对量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量词使用偏误案例,总结常见的偏误类型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教学方法不当、教材编写不足等方面。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帮助汉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量词教学,提高学习者的量词使用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提升,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量词。
二、量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在汉语中,量词是一种特殊的词类,它用来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或程度。
量词在句子中常常与数词结合使用,形成数量短语,对名词或动词进行修饰和限定。
因此,量词在汉语表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量词的基本功能是表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的次数。
比如,“个”是表示个体事物的单位,如“一个苹果”;“次”是表示动作的次数,如“去了一次北京”。
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灵活,同一个量词可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搭配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张”既可以表示纸张的单位,如“一张纸”,也可以表示平面的单位,如“一张桌子”。
物量词:物量词主要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
根据所修饰名词的不同,物量词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等。
例如,“个”是个体量词,“双”是集合量词,“半”是部分量词,“瓶”是容器量词,“碗”是临时量词,“米”是度量衡量词。
动量词:动量词主要用于表示动作的次数或时间的长短。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重点、难点。
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量词中占据要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最先接触的是量词“个”,并在交际中大面积使用。
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以量词“个”为例,对其进行偏误分析,以偏误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正确理解量词“个”,在交际中能自如地应用,同时促进量词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偏误分析;应对措施“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什么量词”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首先,量词数量多,名词更多,两者组成的数量短语更是多之又多;其次并有没有一套具体的、完整的、准确无误的规则总结量词的使用规则;最后,个体差异的原因。
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量词“个”十分万能,在汉语的交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找到“捷径”后,无论什么名词都使用量词“个”。
所以本文以量词“个”为例,对其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个”的本位描写对量词“个”进行偏误分析前,应了解“个”的本义。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道:“个,竹枚也。
从竹固声。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w或作个。
半竹也。
各本?o。
”,我们可以看出“个”与“竹”有关,“竹曰个。
木曰枚。
”竹易分开,“竹”字分开便是两个“个”,单个竹就是“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与“竹”的关系逐渐疏远,后表示事物的数量。
“个”是个体量词,多用在没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前,但有的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也可以使用,主要依据语体色彩、语言坏境,多用于口、通俗色彩浓的语境中。
量词“个”与数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即“数词+个”,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也可以和指示代词组合,构成“这、那、哪+个”,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摘要]:量词是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在一定阶段内,学生尤其容易出现量词“个”的泛化,而且量词“个”的偏误会一直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造成这种错误, 不仅有“教”的原因, 还有“学”的原因,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影响,应采取有效办法, 帮助学生避免偏误,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在对一些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短期进修班的美国留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 在学习说句子“我是一个美国人”时, 学生往往觉得奇怪,因为在英语里, 同样的意思说出来是“I am an American”, 即“数词 + 名词”, 而用中文表达时却要加上“个”,即:“数词+量词+名词”。
“个”是留学生最初接触到, 也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量词。
学生在知道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后, 喜欢以不变应万变, 所有的数词和名词之间都用“个”, 于是出现诸如:“我家有一个马”, “教室里有几个桌子”,“我养了一个狗”,“我有一个电脑”等病句。
四个名词涉及不同的量词, 马用“匹”, 桌子用“张”, 狗用“只”或“条”,“电脑”用“台”。
即便在后期,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量词后,当出现新的事物名词需要与数词搭配时,学生仍然会倾向先用“个”来代替。
我觉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汉语作为母语并经常在生活中操练的人来说, 对量词的很多规则性的东西早已习以为常,而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则不同, 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时, 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留学生就企图找“捷径”, 他们发现很多名词都能和“个”搭配,于是就用类推的办法把“个”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中新的语言现象上, 把“个”当作一个“万能”量词,造成了偏误。
2、当学生把“个”当作万能量词,不管是什么名词, 其前面都放“个”, 如:一个楼,一个书,一个门时,让他们高兴的是在日常的交际中很多中国人都能够听得懂,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便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因此也助长了他们对量词“个”的依赖心理和使用时的取巧心理,铸成了留学生对量词学习的惰性。
浅析外国留学生汉语量词学习的偏误及原因
教学研究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有着丰富的词汇类别。
和其它词类相比,量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重,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其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大约有800个,按照它们的作用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它们各司其职,丰富着汉语的语言表达。
然而在汉语量词的学习中,无论是对于那些母语中同样存在量词系统、历史上又都深受汉字影响的日韩留学生,还是对于那些母语系统中很少或者压根就没有量词的其他留学生,量词的学习都是汉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
通过对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句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偏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量词的遗漏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母语中是没有或者很少使用量词的。
因此,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他们很少会主动去考虑在句子中使用量词,从而造成量词的缺失。
如:(1)我今天买了两书。
(2)门口放着三自行车。
(3)我早上吃了两面包,喝了一咖啡。
(4)服务员,请给我一刀。
二、量词的泛化量词的泛化主要表现在量词“个”的使用上,即在需要使用量词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注意具体的搭配,或者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搭配,统统用量词“个”来替代。
如:(5)今天下午上了四个课。
(6)我打算去买两个上衣,一个裤子。
(7)老师让写三个作文,我只写了一个。
量词“个”的泛化是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最常见的问题,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很多。
第一,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个”一般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前,如:“两个杯子;一个理想;三个星期”等,都可以使用量词“个”来表达。
第二,量词“个”的使用范围很广,同时还可以代替其它很多量词。
如:“两位老师;一种错误想法;两枚硬币。
”等中的量词,都可以换用“个”来替代。
第三,一些辞书中对“个”的解释不够完善。
如《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量词“个”的注释是:“‘个’是通用量词。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一、量词的定义及类型我国汉语本体研究中,各家学者对量词研究的角度不同,量词的定义及分类因而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量词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量词的数量不断增多,对量词的研究也逐步完善,量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立的词类,不仅在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其语法、语义特征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
由于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相对连续的体系,量词在实现计量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了名词的词类标记。
目前,对于量词的类型还没有统一的划分,不同的学者对量词划分的角度及标准不一,所划分的量词类型也会有所差别。
吕叔湘把量词分成9类。
分别是: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自主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
胡裕树先生将量词分为三组:第一组如尺、寸、斤、两、公斤等,这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形容词的。
第二组如个、只、件、条等,这组量词是修饰名词的。
第三组如:下、次、遍、趟等。
这组量词是用于修饰动词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偏误分析1、“个”的泛化偏误“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的量词,使用的频率极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个”时,极容易产生不顾词语搭配、句法等的滥用和误用,这种偏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准确性。
如我会说两个(种)外语,一个(种)是英语,一个(种)是汉语。
那个(张)脸是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妇人的脸他们三个人一起挖一个(口)井。
从以上的偏误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外国留学生由于对汉语的量词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个”是计量使用的,因而常常忽略了汉语的形象搭配及不同量词的确切意义。
如“脸”是用“张”来修饰的,而“井”用“口”来修饰则更具形象色彩。
2、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偏误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量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偏误的地方,如“颗、棵、课”,“幅、副”等,这些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量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在书写及量词的意义理解上还不够充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
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一、引言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
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
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
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
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
“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
“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
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
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
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
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
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
对外汉语教学中物量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
件 、 , 时物 量 词 , “ 、 、 ” 本” 临 如 头 口 桶 以 及 计 量 物 量 词 . “ 、 、 ” 。物 如 尺 丈 斤 等
量 词 不 能 单 独 做 句 法 成 分 . 常 与数 通
中 的难 点 和 重点 。
本 文 以 对 外 汉 语 量 词 教 学 作 为
出 发 点 , 《 语 水 平 等 级 标 准 和 等 以 汉 级 大 纲 》 以下 简称 《 ( 大纲 》 中 的 4 ) 6个 甲级 量 词 和 《 初级 汉 语 课 本 》 参 照 , 为
“ 上 有一 个 画 ” 墙 : “ 园 里有 一 个 狗 ” 校 ; “ 有 一个 马 ” 我 殊 不 知 这 四 个 名 词 需 要 四个 不
、
留学 生 出 现 物 量 词
为 印欧 语 的学 生 来 说 , 为 汉 语 中 量 认 词 的 使 用 是 奇怪 且 不 必 要 的 . 即使 老 师 告 诉 他 应 该使 用 量 词 . 也 会 百 思 他 不 得其 解 。
“ok 前 只有 一 个 冠 词 … , 朋 中文 bo ” a’而
表 达 时 . 语 学 生 就 会 很 困惑 为什 么 英
要加 一 个 “ ” “ ” 。再 比如一 个 本 在 书 前 来 自说 西 班 牙 语 的 国家 的 学 生 . 习 学
而 母 语 中 没 有 所 造 成 的 介 人 性 干 扰 等 原 因 . 得 留学 生 在学 习 目的 语 时 使 常 常 出现 错 误 。量 词 就 是 留学 生 学 习
行 之 有效 的量 词教 学 对 策 , 留学 生 使
能 够 更 好 地 理 解 和 掌 握 汉 语 中 这 一 独 特 的词 类 , 为 对外 汉 语 量 词 教 学 并 积累经验。
汉语学习者量词“个”习得偏误研究
汉语学习者量词“个”习得偏误研究
1.义项偏误:学习者可能会将“个”作为一个泛指量词使用,而忽略
了它具体的义项。
例如,他们可能会误用“个”来计量人或物体,而不是
使用更合适的量词。
2.量化范围偏误:学习者可能在使用“个”时错误地估计了量化的范围。
他们可能会过分使用“个”,或者不足以使用“个”进行正确的量化。
3.语法结构偏误:学习者可能会在使用“个”时犯语法错误。
他们可
能会错误地使用不同的语序或语法结构,导致句子不通顺或不符合汉语语
法规则。
4.语用偏误:学习者可能会在使用“个”时犯语用错误。
他们可能会
使用不恰当的语气、语调或语境,导致交流不清晰或不得体。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料库数据、实地调查和语言测试等方
法来研究这些偏误。
通过了解学习者在使用“个”时的困难和错误,可以
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建议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量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处所类名量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contents •引言•对外汉语教学及名量词概述•处所类名量词的偏误分析•教学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010203研究目的和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述定义01目的02方法03名量词概述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定义功能教学建议处所类名量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偏误类型一混淆处所类名量词的用法偏误类型二错误地使用近义处所类名量词偏误类型三遗漏处所类名量词的使用偏误类型四冗余处所类名量词的使用处所类名量词偏误的原因分析原因二原因一原因四原因三针对处所类名量词的纠正策略策略一注重语境教学策略二策略三策略四01020403提高教师素质并改进教材加强对比分析强化文化因素教学针对处所类名量词的教学策略强调搭配强调处所类名量词与名词的正确搭配,包括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搭配,避免出现偏误。
逐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常用到不常用,逐步深入介绍处所类名量词的用法,便于学生掌握。
对比分析突出汉语的特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结合教材进行处所类名量词的教学设计教材中增加专项练习结合实际场景进行教学注重比较和对比1创造语境,加强实践训练23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处所类名量词,提高其运用能力和交际水平。
模拟真实场景给出大量丰富多样的例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处所类名量词的用法和搭配。
提供丰富例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加深学生对处所类名量词的理解和应用。
加强课堂互动研究结论010203结论一结论二结论三建议四鼓励留学生多阅读中文文章、多听中文广播和多看中文电视节目等,以增加对汉语语言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处所类名量词的正确使用能力。
研究展望与后续研究建议建议一进一步深化对处所类名量词的理论研究,包括其语义特征、语法规则和语境适用性等方面的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
建议二针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特点,开展精细化教学,注重对比分析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名量词使用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处所类名量词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
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一、引言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
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
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
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
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
“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
“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
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
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
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
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
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
可见,“个”的误用已成为外国学生在量词使用上的一大问题。
所搜集的有关“个”的病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名词基本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专用量词,而“个”与这些拥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共有四类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一)形象色彩外国留学生不会运用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
可以看出,例句中的名词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量词,如:一条围巾、许多根柱子、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张床、一条毛巾等等,可是外国学生并未使用它们,而都用“个”来代替。
对于这些句子,虽然我们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可是并没有体现出量词比较重要的特点——形象色彩。
什么是量词的形象色彩?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
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识。
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性,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
以“月”为例,运用不同的量词(包括“个”),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弯月/一轮月/一钩月/一泓满月(俞平伯《眠月》)/一茎月牙(茅盾《子夜》)/一个月亮同一客观事物“月”使用不同的量词进行表达,其效果不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是形态的变化。
“像一个车轮,像一泓水,像一个钩,像一棵茎芽”,这些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都负载着人们描绘性、比喻性联想的主观色彩。
只需要一个量词就可以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
(二)情态色彩外国留学生不会运用具有情态色彩的量词。
从几个例句就可看出学生没有弄懂“个”“位”“尊”“群”“帮”这些量词的区别。
而这几个量词恰恰都体现出不同的情态色彩。
量词在给予客观事物以计量概括认识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
这种主观情感,就是量词的情态色彩。
量词的情态色彩是人们的情态活动的一种外在表露,在语境中,因人的主观理解不同,可表现出多种类型。
学生误用的“个”表达的是随意的情态色彩。
因为“个”是个较抽象,表义笼统,又十分概括的量词,所以它的随意性是由其修饰的中心词的词汇义决定的。
可以说,量词不同的色彩义是从属于词汇义的。
只要词汇义和色彩义搭配合适,在特定语境中就可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于“个”来说,它无法展现出所说的特殊表达效果。
量词“尊”表示庄重的情态色彩,多用于佛像、雕塑,比如:一尊大佛,一尊青铜像。
但例句中,“顽童像”并不表达庄重的情感,所以不能用“尊”修饰。
相反,另一例句中,“释迦牟尼的雕像”用“个”来修饰,就无法表达出佛像的严肃庄重之情。
量词“位”表示敬重、褒奖情态色彩,比如“一位总理、一位老师”,而“一位小偷”,表达就不当了。
量词“群”和“帮”是集合量词,表示众多的人,可以根据不同语境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
“许多个人”这样的表达是错误的。
由于“个”是个体量词,所以不能代替集合量词表量。
可以结合不同语境选择表达不同色彩的“群”和“帮”。
(三)“个”的歧义虽然“个”与名词搭配较为广泛,但它有时并不能替代其他量词,因为它很容易引起歧义。
下面有三个歧义句,但三句又各不相同。
例句“一个同学的建议”,我们可以说“一个同学”,也可以说“一个建议”,但这里运用“个”并不能明确它所要表量的是“同学”还是“建议”。
这个词组可以是“一个/同学的建议”,也可以是“一个同学的/建议”。
若把“个”换成“条”,则非常明确地表示这里的量词是为“建议”表量的。
这样的歧义可以再举两例句:看了一个幼儿园的孩子/看了一所幼儿园的孩子;几个学校的领导/几位学校的领导。
可以看出,当出现“一个+名1的+名2”(名1和名2有从属关系),基本上会出现歧义。
例句“一个手套”,这样的表达并没有错,这里表示的是一只。
可是像“手套”这样成双成对的,比如筷子,一般都用集合量词来表量。
若用集体量词来替换就是“一副手套”“一双筷子”。
这样就非常明确地表示是两只。
如果我们用“个”来代替这些集合量词表示全部,就不能准确表量,会给人造成误解。
这个例子说明“个”不能替代集合量词。
例句“一个小解”这句话的本义是说话者想要上厕所。
虽然说话者知道小解的意思并使用了这个词,但他并不知道其实这里不需要用数词和量词。
这句话容易产生同音歧义。
听话者以为是说话者要“一个小姐”。
虽然这样的例子不普遍,但比较特别,由于多用了量词,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意思。
类似的笑话几乎都发生在口语交谈中。
可以再举两例:一个水平/水瓶;一个剑/箭。
只靠语音很难分辨出是“水平”还是“水瓶”,是“剑”,还是“箭”。
如果运用它们各自的专用量词,就可以避免歧义的产生。
如一种水平/一个水瓶;一把剑/一支箭。
有关误用“个”而产生的歧义多发生在口语中,所以为了避免发生歧义,应该使用恰当的量词来修饰名词,以消除歧义,避免由于歧义所造成的麻烦或误解。
(四)乱用量词留学生虽已有了使用量词的意识,可是仍会发生不该用而乱用量词的情况。
例如,“我刚来上海的那个天,天气很热”中并不需要量词“个”,学生却用了量词。
这种画蛇添足的情况时常发生。
为了解决这类偏误问题,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量词的教学上。
三、汉语量词的语义教学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把量词的教学任务安排在汉语初级阶段,而且数目也极为有限。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大多侧重量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规定了“数+量+名”的结构形式;其次指出了“名词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量词”的规律,并未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分析量词的语义和结合语境选用量词上。
仅仅通过这样的学习,外国学生难以掌握量词的规律,在碰到具体问题时更是难以驾驭,只会用“个”来代替,这一点明显体现在学生的病句中。
从“个”的偏误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是学生普遍不会运用具有语义色彩的量词。
汉语量词的语义色彩包括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时代色彩、方言色彩。
”[1]这种特殊的表意作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根据对偏误的分析,发现学生绝大多数错误都发生在形象和情态色彩上,所以语义教学重点也应在两者上。
(一)量词的形象色彩教学汉语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非常丰富,并且大都是常用量词,数量多,范围广,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掌握。
这些量词本身表量作用已经淡化,它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要功能已不再只是表量、计量。
教师在量词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揭示这一特点。
学生掌握了这一特点,便可以把量词准确地与客观对象搭配,如“一条毛巾、一条围巾、一条蛇”;通过比喻性为相似客观事物搭配表量,如“一条河、一条路”;通过引申、联想为抽象名词搭配表量,如“一条新闻、一条规则、一条建议”。
(二)量词的情态色彩教学人们在表量的过程中,除使用词义的客观特点之外,还使用主观评价意义,直接表达人们的褒贬、爱憎。
学生之所以无法掌握这些具有情态色彩的量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量词的情态色彩在语义上有许多细微的差别。
对于这方面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量词的情态色彩义可以因搭配名词的语义内涵不同而变化,或表示厌恶、贬斥;或表示喜爱;或不带感情色彩。
例如:一伙流氓/一群酒鬼(带贬斥色彩);一伙淘气鬼/一群小家伙(带喜爱色彩);一股热潮/一帮年轻人(不带感情色彩)教授这类词,应让学生先了解名词的词汇意义,然后再根据不同名词的语义选择相应的量词。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注意量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色彩变异。
比如,“一位先生”与“一位大字不识的先生”。
同一量词,同一名词,语境变了,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
前者所使用的“位”表敬意,后者则表讽刺。
量词情态色彩教学一定要注意这个差异。
了解量词的情态色彩,可以使学生依据中心词语的语义,选择相适应的量词表量。
这样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力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笔者通过分析所收集的例句,发现在47个病句中,与“个”有关的有24例,占51%,而这24句中有15句属于不会运用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有5句属于不会运用具有情态色彩的量词。
这些问题是目前所采用的个例教学无法解决的。
为了避免这类偏误的产生,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教学上。
在留学生刚开始学习量词时,逐个讲解量词的语义特征,为他们掌握量词的语义色彩打下基础。
我们还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量词后,为学生系统地讲解并总结归纳。
同时,我们还应该着力发现汉语量词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量词语义色彩的理据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注释:[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参考文献:[1]孙汝建.关于量词“个化”论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3]蒋宗霞.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5).[4]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5]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3,(3).[6]孙琴.浅议量词的修辞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7).[7]李亚丽.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量词教法探微[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8]刘慧,吴慧.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二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9]郭晓沛,韩梅.关于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情况的调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3).(施艳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