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图像数据库的建设
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分类及现状
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分类及现状才旦多杰;卓玛杰【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年(卷),期】2024()2【摘要】藏文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方式也随着我国古籍文献载体的渐次创新而不断大力更新。
其中,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这一新兴载体对于保护与传承藏文文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家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大力推进,藏文文献数据库及其数字化建设也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打造新兴数据服务平台,不仅形成文献、图片、录音、影像等多种类型,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涉及传统文化典籍、敦煌文献、史传记载、社会文书、天文历算等。
文章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藏文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并通过文献学和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了相关藏文文献搜索软件和数据平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针对这些软件和平台,发现其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性和经验性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首先,藏文文献因其技术的未能改进而搜索范围有限,建议引入藏文识别技术。
其次,文献资料信息来源不明确,文献分类情况与国际通用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规范信息和培养专业人才。
最后,网络软件合作不畅通,导致相关网络软件与数据平台、文献馆藏机构之间涉及藏文文献的资源与技术合作存在工作重复、数据重叠等问题,建议加强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总页数】14页(P52-65)【作者】才旦多杰;卓玛杰【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西藏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相关文献】1.民族地区特藏文献数据库建设与实践——以新疆大学“新疆地方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为例2.西藏大学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其意义3.论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实证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兼谈价值及其意义4.中医药类大学特藏文献数据库建设与实践——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建设为例5.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
甘博照片数据库制作小记“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①Һ周欣平②摘要:把敦煌石窟按现在的状况完整保存下来,作为一个世界文明的遗产永久地留给子孙后代,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将已经获得的和将要获得的图像㊁影像㊁文字㊁考古和保护等多种数据汇集起来,构建一个数字化㊁集成化的大规模石窟壁画资源库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完整有序并且永久地储存这些资源,并为学界和大众使用,这就是 数字敦煌 ㊂这是一个永久的㊁可靠的㊁呈动态㊁可更新和升级的系统,亦是一个资源管理和保障体系,以永久储存为主要目标,提供数据更新㊁数据自动检测和数据迁移等多种功能和一个强大的综合敦煌石窟图像和文献库㊂关键词:敦煌石窟;敦煌保护;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数据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D i g i t a lD u n h u a n g:aR e p o r t f r o mt h eM o g a oC a v e sҺ P e t e rZ h o uA b s t r a c t:I fw ew a n t t o p e r m a n e n t l y c o n s e r v eD u n h u a n g C a v e s a n d p a s s t h e mt o t h e f u t u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①②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何剑叶和林萌审阅了全文,并提出了宝贵意见㊂作者特表示感谢㊂周欣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图书馆馆长㊁大学图书馆总馆助理馆长(D i r e c t o ro fC.V.S t a r r E a s t A s i a n L i b r a r y,A s s i s t a n t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a l i f o r n i a, B e r k e l e y)㊂a saw o r l d h e r i t a g e ,t h e o n l y w a y i s t o i n t e gr a t e a l l t h e c o n t e n tm a t e r i a l s t h a t h a v e b e e n c r e a t e d a n d w i l lb e c r e a t e d i n t o a d i g i t a lr e p o s i t o r y a n d a c c e s s p l a t f o r m ,w 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 e p e r pe t u a l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D AM ,a n da c c e s sb y t h ea c a d e m i aa n dt h e p u b l i ci nas y s t e m a t i c a lw a y .S u c ha s y s t e mi s D i g i t a lD u n h u a n g .T h i si sn o to n l y o n e m u r a lr e p o s i t o r y d a t a b a s e ,b u ta p e r p e t u a l ,r e l i a b l e ,r o b u s t p l a tf o r m.I t i s ad a t am a n ag e m e n t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 ,w i t ha p r i m a r yg o a l o f p r o v i d i n gp e r m a n e n t p r e s e r v a t i o no fD i g i t a lD u nh u a n g c o n t e n t a n dr e l a t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c a p a b l eo f d a t a i n g e s t ,s t o r a g e ,u p g r a d e ,e r r o rd e t e c t i o na n dd a t a m i gr a t i o n .I tw i l la l s oh a v ea p o w e r f u l f r o n t -e n d f o r t h e g l o b a l a c c e s s t o i m a g e s a n d t e x t s .K e yw o r d s :D u n h u a n g C a v e s ;D u n h u a n g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D u n h u a n g A c a d e m y ;D i g i t a l D u n h u a n g ;D i gi t a l d a t a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D i g i t a l p r e s e r v a t i o ns y s t em 图1: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781 848 观无量寿经变部分乐舞图(南壁) 照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一千古绝句生动描述了敦煌的地理位置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㊁西域边陲重镇㊂它以独特的地理㊁文化及自然条件保存了华夏古代文明的遗产㊂从西安到敦煌的飞机上俯瞰千里黄土坡㊁戈壁滩,宛如到了另一个世界㊂这里曾经是繁华之地,有无与伦比的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和令人梦绕魂牵的飞天传说,在古代,它联系了中亚多国文明㊂2011年2月,我有幸受敦煌研究院的邀请,以国际咨询专家的身份主持了 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的功能需求及设计开发的论证工作㊂主持这个项目的美方专家还有我的同事㊁数字资源保护专家L i n d aT a d i c ㊂经过了一年多的艰苦工作,我们两人共同撰写了‘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字资源保障体系用户功能需求报告“㊁‘敦煌研究院目前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数据库提供商分析“共三份报告,为 数字敦煌 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及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提供了一个蓝图㊂2012年3月,敦煌研究院举行了国际专家论证会,对我们的报告进行了论证㊂最后,报告由来自北京大学㊁中国科学院㊁北京故宫博物院㊁台北 故宫博物院 ㊁首都博物馆㊁台湾 中研院 ㊁大英图书馆㊁美国西北大学㊁美国盖蒂保护所㊁香港城市大学和敦煌研究院及中国文化部等机构和部门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审并获一致通过㊂图2:在 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国际专家论证会现场,专家们听取本文作者的陈述㊂照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㊂在2011和2012两年中,我四次来到了大漠之中的莫高窟,做田野调查,并与敦煌研究院各研究所㊁数字中心和信息中心的50多位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员面谈,撰写了调研报告㊂当我身处这座巨大的世界文明遗产和艺术宝殿之中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㊂直至今日,夜深人静之时,我的思绪还会飘到大洋彼岸戈壁滩中的莫高窟㊁月牙泉㊁鸣沙山㊂在讨论 数字敦煌 这个项目之前,我想先讲几个我在敦煌亲身经历的故事㊂我与敦煌的缘分是从著名学者樊锦诗开始的㊂在敦煌硏究院内有一座石雕,名为 敦煌的女儿 ,雕刻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身背斗笠,面向戈壁大漠㊂图3:作者在莫高窟石窟保护现场㊂她就是敦煌研究院现任院长樊锦诗㊂樊院长20多岁时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就来到敦煌,至今己有40多个春秋了㊂身为一个上海姑娘,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她离开大城市,来到地处偏远的敦煌,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女大学生,到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被誉为 敦煌的女儿㊂第一次见到樊院长是在伯克利㊂为了 数字敦煌 项目,从2009年开始,樊院长以70多岁的高龄,前后共三次来伯克利找我㊂面对这位闻名世界考古界和石窟艺术界的泰斗,我不禁诚惶诚恐㊂记得她最后一次来伯克利,是同微软创始人比尔㊃盖茨的母亲M i m iG a t e s 一起来的㊂M i m iG a t e s 是敦煌基金会的主席㊂我当时就想,是什么把我们这三个经历和身份完全不同的人召唤到了一起,一个是蜚声中外的敦煌学学者,一个是世界首富的母亲,一个是图书馆长,这都是因为面对敦煌的过去㊁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把这个世界文明遗产永远保存下去,我们都要尽一份绵薄之力㊂和樊院长谈过话的人都会被她平和低调的人格魅力所感染㊂这位令人崇敬的学者,我其实早有所闻㊂除了她在敦煌学方面的建树,令我最难忘怀的还是她朴实的学者风范㊂敦煌的朋友们告诉我,樊院长到北京开会时,总会住在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图4:作者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2012年3月在莫高窟前的合影㊂一个最简陋的小旅店的地下室,几十年不改,过去每晩住宿费才十几元,今天也才几十元㊂搞得连文化部派去接她开会的司机都不知到哪去找她㊂相比今天中国政界㊁商界乃至部分学术界的奢华之风,樊院长一身正气㊁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令人佩服㊂就是这样一位朴素资深的学者,却极力追赶信息革命的浪潮㊂是她第一次提出了 数字敦煌 的概念,引领了国内文博界的信息革命浪潮,打造了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敦煌数字中心;也是她把具有极高科技含量的激光点云成像技术运用到了敦煌石窟考古领域,把一批国外的专家带入了敦煌学和敦煌保护工作的行列,这包括盖蒂保护所的人员㊁西北大学多媒体研究人员㊁A R T s t o r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专家㊂图5:2010年6月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邀请作者主持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的前期论证工作,并赠送礼物㊂要想了解敦煌,先要了解敦煌人,包括研究院的学者㊁工程人员㊁画家㊁艺术家㊁文物工作者和工作人员㊂我对他们了解最深的一次莫过于对榆林窟的实地考察㊂邻近莫高窟的榆林窟同属敦煌石窟,但它比莫高窟的知名度要低很多㊂从莫高窟到榆林窟乘汽车要一个多小时,途中经过沙漠和绿洲㊂源自祁连山的党河,冲刷出西千佛洞的断崖㊂榆林窟就坐落在榆林河畔的峡谷里,十分偏僻㊂榆林窟最早的洞窟起始于唐代,它的壁画可以与莫高窟的壁画媲美,它的西夏壁画尤其令人叹为观止㊂到达榆林窟时已经是下午㊂榆林窟的负责人先带着我们参观石窟壁画,参观完后已经是傍晚了㊂此时晚霞映照在崖石上的石窟岩壁上,十分壮丽㊂远处的榆林河也传来一阵阵涛声㊂此时,除了榆林窟的十几个工作人员外,只有L i n d a ㊁我及司机三个客人㊂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的食堂去共进晚餐㊂食堂里只有一张简陋的餐桌,炒的菜是榆林河边菜地里摘的,没有肉㊂据主人说这里出去买菜很不方便,只能自种自吃㊂这里没有电视,沒有现代的厕所和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抽水马桶㊂这一切使我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下乡插队时的情景,是那样的原始和艰苦㊂夜幕逐渐降临,峡谷里一片寂静㊂我不禁向主人问道: 榆林窟在如此偏僻之地,你们既无现代的警卫设备,又无部队在此防卫,如果有贼人夜里来盗壁画和文物,你们如何处置? 主人告诉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每天每夜都在此防守和巡逻㊂他们指着不远处的几只大狼狗告诉我说,毎天晩上他们把通向石窟的大门关上后,就把这些狼狗放开,有了这些狼狗,盗贼就不敢靠近了㊂这些敦煌的看护人大都是抛家别子,每月只能回家几次㊂酷暑寒冬,他们年复一年地终日守护在这里,远离一切现代社会的方便舒适和城市的喧哗㊂敦煌人中还有洋学者㊁洋学生㊂我在敦煌研究院见到了一位长住在此地的美国姑娘㊂她名叫A p r i lH u g h e s,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艺术史博士生㊂碰巧她硕士是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 亚洲研究小组 (G r o u p i nA s i a nS t u d i e s)念的㊂她硕士毕业那年碰巧 亚洲研究小组 请我担任该专业毕业典礼的主题演讲人,所以这次我们是一见如故㊂A p r i lH u g h e s研究的是佛教艺术,自愿来到敦煌研究院给这里的研究人员教英语㊂用她的话来说,除了一份微薄的工资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院里的特批去看她想看的洞窟,这对她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㊂我问她在敦煌工作最困难的是什么,她说是难熬的寂寞㊂冬天里,一个人待在莫高窟的宿舍里,只有靠看那些从美国带来的光碟打发时光㊂我问她在这里最高兴做的事是什么,她告诉我她最乐意做的是乘敦煌研究院的班车到敦煌巿里去看朋友㊂看着这位金发碧眼㊁美丽且充满了活力的美国姑娘我又不禁问道,在这荒郊野外的莫高窟,你只身一人害怕吗?她说她才不害怕㊂ 中国人都很友善,我在研究院有很多朋友,也有学生,他们对我很好㊂ 我想,有这些执著的洋学生,敦煌学这门世界性的学问可谓后继有人㊂敦煌人也包括那些已经逝世了的专家和学者㊂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宕泉河边,有一块墓地㊂这里埋葬着十几个曾经在敦煌工作过的敦煌保护工作者,包括敦煌研究院的前身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所长,第一代敦煌学专家常书鸿,敦煌研究院笫一任院长段文杰,以及曾经在研究院工作过的其他一些终身献身敦煌研究和敦煌保护工作的学者和专业人员㊂他们当中有常书鸿的夫人李承仙,段文杰的夫人龙时英等㊂他们都把一生献给了敦煌㊂敦煌研究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院的朋友们告诉我,这些前辈来到敦煌时,当时的条件比现在不知要艰苦多少㊂寒冬腊月他们都只能睡在滴水成冰的破土屋子里,缺少食物和生活必需用品㊂从莫高窟到敦煌市骑着毛驴要走大半天,才能买回一些食品㊂今天研究院的职工乘坐班车从敦煌巿到莫高窟的研究院上下班,单程仅需20多分钟㊂虽然这片墓地比不上西敏寺教堂墓地之显赫㊁阿灵顿公墓之宏伟㊁八宝山公墓之著名,但它却是一块极其神圣的墓地㊂它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块丰碑,把一个辉煌的艺术宝殿和终身守护这宝殿的守护神们永远地连在了一起,只有寥若晨星的少数英杰才有资格长眠此地!一、百年来的敦煌保护工作自20世纪初敦煌遗书散落到欧洲㊁日本和美洲后,敦煌学逐渐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㊂100多年来,敦煌的保护工作也从未间断㊂敦煌研究院前院长㊁著名敦煌艺术保护专家段文杰先生认为,敦煌保护工作的第一阶段是1900 1941年这40年,①这一期间的工作主要包括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经典文献的保存㊁寻踪㊁整理㊁校勘㊁考证㊁抄录㊁发布等活动,重大学术成果有罗振玉的‘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行之原始“㊁‘莫高窟石室秘录“㊁‘鸣沙山石室古籍丛残“㊁‘敦煌零拾“,王国维的‘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㊁‘近三十年中国学术上的新发现“,刘师培的‘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向达的‘唐代佛曲考“㊁‘唐代俗讲考“,郑振铎的‘敦煌俗文学参考资料“㊁‘变文及宝卷选“,陈寅恪的‘敦煌劫余录“等㊂另外还有王重民㊁向达㊁余道泉㊁姜亮夫等人先后去伦敦㊁巴黎和印度调查,抄录和拍摄的敦煌遗书㊂敦煌保护工作的第二阶段为1941 1978年这37年㊂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特征是中国一批美术家投身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㊁研究㊁宣传介绍工作,和长住敦煌对石窟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也包括清理石窟内外的积沙和石窟的加固工作㊂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担任所长㊂以他为首的一批有志于敦煌艺术研究和石窟保护工作的艺术家,在敦煌坚持工①段文杰:‘敦煌之梦:纪念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60周年“,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58 164页㊂“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作了数十年,将一生献给了敦煌事业㊂根据段老的回忆,敦煌保护工作的第三阶段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后至今,这是中国敦煌学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㊂在这一时期,敦煌学的研究从国外转到了国内,彻底结束了 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外国 的局面㊂1984年敦煌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段文杰任院长㊂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全面展开㊂在这期间,中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纷纷投身敦煌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㊂尤为重要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㊁欧洲和日本的研究和文物保护机构合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敦煌石窟,在石窟保护材料的使用㊁环境检测与治理㊁石窟加固㊁壁画颜料变色和褪色机理研究㊁壁画和彩塑的修复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㊂敦煌保护工作方面的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㊂二、敦煌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工作如同世界上的万物一样,物质的敦煌总有一天会消失㊂从20世纪90年代起,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著名考古学家樊锦诗就提出了以数字化手段来保护敦煌的想法,即用先进的计算机和影像技术全面记录㊁展现和永久保存敦煌石窟和壁画艺术㊂用樊院长的话来说,敦煌石窟壁画这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只能用高科技手段,将洞窟㊁壁画㊁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㊁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总汇成电子档案㊂在这一思路下,1993年敦煌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始用计算机来存储石窟壁画的图像,向数字敦煌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㊂1994年由大英图书馆主持的国际敦煌项目I D P开始启动,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及英国㊁俄国㊁日本㊁法国等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合作,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和手稿通过数字扫描后,在互联网上展示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敦煌研究院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化队伍,并有系统地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敦煌石窟图像的采集㊁存储和发布等诸多方面㊂1997年,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开始了一项合作研究计划,将精选的60个莫高窟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㊂1998年,美国梅隆基金会出资,协助敦煌研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究院将22个莫高窟进行实地拍摄,并为44个莫高窟制作了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漫游实景片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摄影团队也专程前来敦煌进行由美国梅隆基金会出资支持的 国际敦煌数字档案计划 的创建工作㊂2004年,敦煌研究院向中国政府正式提交了‘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报告㊂这份报告在以下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设施的投资作出了阐述: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利用㊁石窟保护㊁敦煌宝藏展示,从而为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开发一个大型的数字敦煌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㊂三㊁ 数字敦煌 的挑战以上我谈到了敦煌的保护工作以及 数字敦煌 的缘起和发展㊂但是, 数字敦煌 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㊂首先,它所牵涉的范围广泛,包括所有敦煌石窟㊁壁画和与其相关的文物㊁文献等㊂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之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㊁西千佛洞,安西县的榆林窟㊁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㊂现共有洞窟812个,分别为莫高窟735个㊁西千佛洞22个㊁榆林窟42个㊁东千佛洞7个㊁五个庙石窟6个,石窟的开凿时期为公元4世纪到14世纪㊂莫高窟南区为塑像和石窟壁画集中的地区,现存洞窟492个(其中五个位于北区),塑像2000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以及木结构建筑5座㊂这些实物以及有关的文献都要被包含在内㊂其次, 数字敦煌 所包含的数字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需要拍摄400多个石窟的完整图像,包括石窟壁画和塑像的单个和拼接图像,储存完整的石窟考古和保护数据及文献,记录并展现敦煌研究院现存的文物㊁敦煌遗书和手稿,汇集有关敦煌研究的出版物㊁敦煌研究工具书等㊂ 数字敦煌 的最终目的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下,精确并高清展示敦煌石窟艺术的全貌,永久储存并保护有关敦煌的数字资产,并为研究中国乃至中亚古代的石窟艺术,以及历史㊁地理㊁宗教㊁经济㊁政治㊁民族㊁语言㊁文学㊁科技等学科领域提供数量巨大㊁内容丰富的资料㊂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大约50个石窟的拍摄㊂ 数字敦煌 项目第一年的建库数据量将包括90多万份图像㊁考古及石窟保护数据,超过30T B的容量;项“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图6:敦煌石窟的数字图像㊂照片由敦煌基金会提供㊂目第五年的数据量将达到370多万件图像及数据和文档,超过100T B的容量㊂然后,随着拍摄和制作工作进一步展开,直到数字敦煌项目完成,数据量会成倍增长㊂敦煌遗书和敦煌研究文献也极为丰富㊂大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献也必须链接或纳入 数字敦煌 平台㊂数字敦煌 系统的设计也是极其复杂的㊂它是一个整合许多子系统的庞大系统㊂来自敦煌研究院内不同单位,甚至其他机构,乃至不同国家的敦煌数字资源都要被整合在一起㊂另外, 数字敦煌 的数据是独特和复杂的㊂所有的敦煌壁画资料都属于结构性数据,即它们都存在相互交叉的联系,如壁画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㊁壁画的 父子 关系(单画与组画)等㊂不同类型的几十种数据都要在系统里进行符合国际标准的标注并加注元数据描述,这些数据包括图像㊁文字㊁数字等㊂这是一个多层次㊁多关连的复合体系㊂最后, 数字敦煌 必须还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必须提供对所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定期检测㊁查错并替补㊂一旦将来出现了新的操作平台和文档格式,还必须将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升级㊁改制和迁移,保证 数字敦煌 的资源一千年以后也不损坏,不过时㊂除此之外,数字敦煌系统还必须把大量的图像和文档输送到前台展示,为全球的读者提供服务㊂这样一个集数字资产(复杂结构性数据)的管理㊁永久存储和发布为一体的超大型系统在世界上我们尚未见过㊂即使是今天欧美国家最先进的数字资产管理㊁保存和发布系统也不能有效地解决 数字敦煌 所有的问题㊂四、总体设计方案在莫高窟的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近20年后,设计一个大型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㊂目前 数字敦煌 项目拥有的数字资产量已达到兆亿级,而且更大规模的石窟拍摄及数字化工作将要展开,这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数据产生,包括石窟壁画拍摄团队现场拍摄的图像㊁石窟保护部门生成的数据,如石窟的温度㊁湿度㊁人员流动的检测数据,以及国图7:莫高窟第254窟北魏439 534 ‘舍身饲虎“图是公认的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㊂内外各个研究团队在莫高窟实地采集的数据,如航空摄影图像㊁考古队在石窟内收集的激光点云图像㊁美术工作者的壁画临摹㊁计算机科学家们制作的石窟3D 图等㊂敦煌研究院过去20年拍摄的大量平面图像和动画影像也需要整理,有的还要做制式升级㊂把这么多复杂的信息源归拢㊁整合并永久地保存,就需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要由图书馆方面的综合信息管理专家和数字资源保护专家来协助筹划一个 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㊂这也就是我和L i n d aT a d i c被委派来做这个系统功能的前期调研和功能需求研究的原因㊂我们提出了 数字敦煌 总体设计方案的三个核心部分,即一个基于工作流程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一个基于资源永久保存的数字资产保存系统和一个基于全球发布的数字敦煌数据库,如下图所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简称D AM)后台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前台‘数字敦煌数据库“(1)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的生成和编目㊂图像和影像以及文字资料的管理和输送㊂数据版本的管理与监控㊁追踪和记录㊂将数字内容和元数据递送到前台㊂承担管理高清晰原始图像和原始文档的任务㊂(2)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追踪和监控数据保存的过程和活动,包括对传送和存储后损坏了的数据和错误数据进行检测㊂完成文档的核准和数据入库时相关技术性元数据的提取㊂提供过时文档格式的监测,以及文档格式的提升和转换㊂提供L T O开放线性磁带数据拷贝过程的监测㊂(3)数字敦煌数据库:一个可供世界范围内订阅的数据库㊂它发布的内容包括图像㊁影像㊁论文㊁敦煌遗书㊁专家手稿㊁善本书和敦煌研究出版物等㊂所有内容都来源于后台的数字资源管理体系,使用原始图像和文档生成并经过压缩处理过的替代数据㊂报告还附有‘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功能需求表“㊁‘数字资产管理主任的技术与核心职能“㊁‘敦煌研究院文档命名规范“与‘国际敦煌数字档案M I D A“有关的元数据文件,和国际图联制定的‘书目记录功能要求“㊂除了第一份功能需求报告外,第二份报告讨论的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大量不同文档的制式及标引规范㊁文档命名格式㊁敦煌遗书的数字化情况等㊂第三份报告则讨论了中国目前大型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的。
美国敦煌基金会的历史
美国敦煌基金会的历史作者:克里斯蒂安·胡达克倪密·盖茨来源:《敦煌研究》2024年第04期内容摘要:21世纪初,在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气候变化、城市发展造成污染加剧的情况下,莫高窟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敦煌基金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2010年,在樊院长的要求下,倪密·盖茨和李培德一起在美国特拉华州正式成立非营利组织敦煌基金会。
自成立以来,敦煌基金会就与敦煌研究院不断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以支持敦煌研究院建立游客中心、举办针对中国保护学者的培训项目、举办相关展览等多种方式助力敦煌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弘扬。
关键词:敦煌基金会;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游客中心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4)04-0030-03The History of the Dunhuang Foundation in the U.S.Christian HUDAK1 Mimi Gardner GATES1 Trans., WANG Pingxian2(1. Dunhuang Foundation, Skokie 60077, USA;2. Editorial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730030, Dunhuang)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Mogao Caves faced formidable challenges such as rapidly increasing numbers of visitors, climate change and increased pollution from urban development. It was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at the Dunhuang Found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2010, at the behest of Director Fan Jinshi, Mimi Gates and Peter Little worked to set up the Dunhuang Foundatio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Delaware, USA.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Dunhuang Founda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evolving needs of the Dunhuang Academy, and has helped with th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Dunhuang culture and art. Specifically, the foundation has aid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Visitor Center,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s for Chinese conservators, and various exhibitions of Dunhuang art and culture.Keywords: Dunhuang Foundation; Dunhuang Academy; Mogao Grottoes; Visitor Center敦煌基金會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其历史与敦煌研究院不断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概述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概述作者:罗华庆杨雪梅俞天秀来源:《敦煌研究》2022年第01期內容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敦煌研究院成立“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组,论证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数字化标准、数字资源获取模式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关键词: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数字资源获取模式中图分类号:K870.6;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1-0013-07A Review of the Digital Restoration Project for theDunhuang Relics Scattered OverseasLUO Huaqing YANG Xuemei YU Tianxiu(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Abstract: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speech given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Dunhuang Academy’s symposium, and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digital restoration ofDunhuang artifacts and promote the digital sharing of Dunhuang culture and art resources globally,the Dunhuang Academy has established a project team whose primary goal is to achieve the “digital restoration of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scattered oversea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new initiative, including the overall goals,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digital standards, modes of digital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proposed procedures for implementation.Keywords: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scattered overseas; digital restoration; digital resource acquisition mode(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数据调研报告
敦煌数据调研报告摘要本文对敦煌数据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了敦煌数据的特点、应用和挑战。
敦煌数据是指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经卷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数据。
通过对敦煌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可以为文化艺术研究、旅游观光等领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然而,敦煌数据的规模庞大、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其应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拥有丰富的壁画、经卷等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近年来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数字化转化,并形成了大规模的敦煌数据集。
这些数字化的敦煌数据为学者、艺术家、游客等提供了研究、创作和欣赏的新途径。
1.2 目的和意义本调研报告的目的是分析敦煌数据的特点、应用和挑战,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敦煌数据提供参考和借鉴。
敦煌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有助于促进文化艺术研究的发展,提升旅游观光体验,推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进程。
2. 敦煌数据的特点敦煌数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样性敦煌数据包括壁画、经卷、碑刻等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
这些数据形式的多样性为研究和利用敦煌数据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可能性。
2.2 体量巨大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经卷数量庞大,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经卷数量达到数万卷。
这使得敦煌数据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化文化遗产库。
2.3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历经几百年的漫长岁月,敦煌莫高窟中的文化遗产遭受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因此,敦煌数据中的一些壁画和经卷可能存在破损、模糊和缺失等问题,对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
3. 敦煌数据的应用敦煌数据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包括文化艺术研究、旅游观光、教育教学等。
3.1 文化艺术研究敦煌数据为艺术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数据支持。
通过对敦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深入研究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历史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3.2 旅游观光敦煌数据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发布使得远在天涯的游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欣赏到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
《吐鲁番俗字典》出版
优化,在各大主流搜索引擎检索“数字敦煌”都排名第一。
“数字敦煌”资源库[11]在2016年5月1日正式上线,第一次向全球免费共享敦煌石窟30个洞窟采集精度为300DPI的高精度数字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访问国已超过十多个,页面访问超过700万次,在敦煌学研究、展览、美术临摹、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八展望“数字敦煌”资源库虽然已设计与开发特定的功能,系统上线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如何挖掘壁画包含的价值———将整幅壁画按照内容拆解,将图像和文字一一对应,构建不同的专题,如何将不同区域在同一界面内对比研究,如何构建敦煌石窟知识图谱,提升检索能力———这将是未来需要开发的主要功能。
未来“数字敦煌”资源库将构建一个敦煌知识信息共享,智能服务观众,为敦煌学的研究、敦煌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发挥重大作用。
随着“数字敦煌”业务的增加,网站的性能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将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
参考文献:[1]樊锦诗.为了敦煌的久远长存———敦煌石窟保护的探索历程[J].敦煌研究,2004(03).[2]吴健,俞天秀,张若识.敦煌艺术图像数据库的建设[J].敦煌研究,2008(06).[3]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敦煌文献数字图书馆[DB/OL].(2017-9-0)[2019-10-14 ]http:///index.aspx.[4]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资源库[DB/OL].(2018-8-0)[2019-10-14]http://.[5]国际敦煌项目[DB/OL].(1994-0-0)[2019-10-14]http://.[6]梅隆国际敦煌档案[DB/OL].(2005-0-0)[2019-10-14]https://.[7]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院年鉴2005—2006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8]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1:80.[9]吴健.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敦煌石窟数字文化呈现与展示[J].敦煌研究,2016(01).[10]吴健.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内涵———融学术、技术、艺术于一体[J].敦煌研究,2015(02).[11]“数字敦煌”资源库[DB/OL].(2016-05-01)[2019-07-30]https://.《吐鲁番俗字典》出版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俗字典”的成果,赵红著《吐鲁番俗字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发行。
艺术类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
艺术类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将艺术类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设置为本文探究主题,同时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具体分析建库情况,旨在为艺术类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标签:艺术类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書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其结合教学需求及学院学科,构建了具较轻专业属性,且较为全面的藏书体系,其馆藏资源涉及种类范围宽广,涵盖有美术、设计、戏曲、戏剧等,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馆藏资源已渐渐由实体转化为以期刊和纸质图书为主,名家手稿、汉画像石等形式共存局面。
现阶段,随着其馆藏的种类及数量愈加丰富,笔者认为应建设一个相应的平台,对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管理。
一、分析艺术类院校专题数据库建设情况(一)以丰富的馆藏特色作为切入点对比综合性较强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发展较晚,虽说如此,其在馆藏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特色,且在资源方面表现形式多元化。
其特色数据库建成后,往往涉及有较多的门类,内容信息丰厚且生动,以此可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探索。
借助网络对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其他艺术院校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有建库的方式、馆藏数量、内容及资源形式等。
调查结束后,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发现绝大部分的院校均是以怎样全面呈现自身的特色馆藏为切入点,对于特色馆藏的展示只是完成了最基础的,涉及的深度较低,其采用的展示方式主要包括有音视频、图片以及电子书等,远远还不能构成具有较强专业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的艺术资源数据库。
(二)建库方式及途径经笔者的总结归纳,可发现各地高校的图书馆在对特色数据库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其涵盖的内容总体上包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创设专题库,给予主题一致的多种资源进行了整合,如中国美术学院的皮影数字博物馆;另一种情况是建立单一资源形式的多个子库,如天津美术学院所建立的美术作品库。
特色数据库总共有三种建设方式:第一种为自主研发,构建形式、内容均较为简单的特色数据库;第二种为与企业创建合作关系联合开发特色数据库;第三种为花费巨额资金采购系统较为全面的特色库平台,从而能够容纳全部的资源形式。
郭煌学Web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第 1 期
赵 书 城 等 : 煌 学 We 据 库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敦 b数
1 ・ 9
敦 煌 学 W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据 库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赵 书城 ,蒙 应杰 ,马建 国 ,陆 为 国
( . 州大 学 信 息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甘 肃 兰 州 7 0 0 ;2 兰 州大学 图 书馆 ,甘 肃 兰州 700 ) 1兰 30 0 . 300
批 准 列 为 A级 项 目 目前 . 项 目 已取 得 阶 段 性 成 果 , 该 现 已建 成 敦 煌 学 we b数 据 库 . 已 投 A 试 运 行 和 发 布 ( 并 域 名 是 ht: / u h ag l .z .d ㈨) t / d n u n i 1 eu p b u
个 世 纪 来 煌 石 窟 及敦 煌 遗 书 为 国 内 外 学 者 敦
富
一
历 史原 因 . 煌 学 文 物 资 料 散 藏 世 界 各 国 ( 5万 余 件 敦 就 遗 书 而 言 中 国 仅 存 有 l万 多 . 余 主 要 散 藏 在 英 珐 、 其 俄、 日等 国 ) 研 究 机 构 和 学 者 分 布 于 海 内外 , 而 迫 切 : 因 需 要 加 强 各 国 敦 煌 信 息 沟 通 文 物 的 刊 布 以 及 资 源 的 共 享 目前 . 内外 对 敦 煌 学 的 研 究 和 发 展 非 常 关 注 , 国 提 供到国际互联 网 的 网站( 数据 库 1 要有 大 英图 书 舍 主 馆 的 国际 敦 煌 学 项 目 、 湾 郏 阿 财 先 生 的 敦 煌 学 同 台 站 等 。我 国的 敦 煌 学 研 究 专 题 数 据 库 和 信 息 上 网 还 相 对落 后 。为 了加 强 我 国敦 煌 学 的研 究 地 位 . l 起 到 敦 真 煌 学 研 究 信 息 中 心 的 作 用 . 效 地 整 理 、 用 和 保 护 敦 有 利 煌 文 献 资 源 , 敦 煌 学 的研 究 和 发 展 提 供 文献 服 务 19 为 99 年 4月 我 们 提 出 了 敦 煌 学 数 据 库 的 研 究 与 建 设 ” 目 , 项 并 莸 教 育 部 C l l 国 高 等 教 育 文 献 保 障 体 系 , 家 组 al s 专
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创作——以敦煌 IP 数字化成果为例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创新论坛,,”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创作———以敦煌IP数字化成果为例李沅贞(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一、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概念上分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前者以历史文物、石碑石刻、建筑、艺术品、图书资料、文献等方式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中,后者以表演、民俗、节庆、实物(手工艺品)等形式进行传承。
文化遗产具备历史人文、艺术文化等研究价值:在历史进程中见证了地方文明发展,蕴含前人及后辈不断传承的智慧结晶。
历史文物等物质遗产不可再生,在时间长河里不可避免的遭受各种“侵蚀”。
物理维护有效却只是延缓这一进程,不断“损伤”的文化遗产变得愈发珍贵。
让历史文化遗产“永生”是文化传承人们的追求,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必由之路。
二、文化遗产数字化20世纪计算机诞生催生数字思维的生活方式,“数字地球”概念表明人与地球可持续发展及日常生活娱乐新的需求。
面对机遇与挑战,“数字+”在政治、企业、学术等方面迅速崛起。
文化遗产作为世界文明发展重要见证,其自身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对其保护至关重要。
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一方面将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建造科学、系统的数据信息,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延缓文物消亡。
另一方面将文物信息进行采集,保存,重构及展示。
②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多学科交叉的过程,科学技术层面:将信息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即:将多量复杂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检索识别数字、数据信息,并相应处理达到信息存储、传播、共享等目的。
“突破资源获取时空语言限制,提高学术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学者进行学科文化交流研究。
文化传播层面:引领多元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以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生活观念),艺术文化与生活理念互通互融。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便开始对文化遗产数字化进行研究,采取图像信息录入等方式记录文化遗产。
联合国为推动世界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启动“世界记忆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结题评审会在兰州分院顺利召开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敦煌研究
页码: 159-15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摘要:5月22日,在甘肃省社科规划办的组织下,我院马德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结题评审会在兰州分院顺利召开.评审专家组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伏俊琏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再聪教授组成,伏俊琏教授任专家组组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庆武,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士俊,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及项目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评审会由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主持.。
樊锦诗:心之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心之归处是敦煌一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北平,成长于上海。
1963年,樊锦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大考古专业。
从此,就扎根黄沙漫天的大西北,在敦煌的莫高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
当同龄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樊锦诗和恋人彭金章,却不得不面对两地分离的苦楚。
1986年,樊锦诗和爱人彭金章,终于在风沙漫天的敦煌团聚,这距离他们毕业时的约定,整整迟到了23年。
那时的彭金章,已是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和同事道别时,老彭幽默地说,还是敦煌胜利了,老彭投降了。
支持妻子,彭金章没有半句怨言,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让一个年近半百的人,重头开始,要做出怎样的牺牲。
在樊锦诗的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设,使袭击千年的黄沙,远远地停在摩根山后面。
但防砂只是缓解了壁画病害的影响,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当时,摩根壁画和彩色中,已经出现了一半以上的空鼓、变色、脱落等病害,樊锦诗也日趋中心。
为保护石窟,樊锦诗就在全国旅游景点中率先实行限流,没想到,这个先例却导致游客怨声载道。
很多人说樊锦诗太傻,有钱不赚。
然而,外界的争议,并没有扰乱樊锦诗的步伐。
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敦煌?一个偶然的机会,樊锦诗接触到了电脑,这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窗。
与此同时,范锦诗决定通过恋人彭金章的建议拍摄全面介绍敦煌的海报。
工夫无心人,十年的探索与坚持,樊锦诗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发表了010-3010和立体球幕010-3010两部电影。
从那以后,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观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一举两得。
二莫高窟记录了自十六国,北朝,隋唐等至清朝,近代的兴衰。
它记录这王朝的繁盛,记录着文化的交融,记录着清末近代的屈辱。
莫高窟像一个阅历深厚的老者,为我们慢慢讲述着这历史长河,这荣辱兴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莫高窟内壁画的保存和传承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及展示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敦煌莫高窟的珍贵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建于4世纪至14世纪,因洞窟高峻而得名。
其中有大量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精湛的技艺和宗教思想。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然而,由于莫高窟所处地理位置恶劣和时间的侵蚀,许多洞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壁画表面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氧化和剥落。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被引入用于其保护和传承。
二、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1.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记录、保护和保存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
通过数字化扫描和立体成像技术,可以创建精确的3D模型和高清晰度图像,以记录洞窟内的艺术品。
这些数字化数据不受时间和环境的侵蚀,可以提供给后人进行研究和欣赏。
通过数字还原,即使原作因自然因素破坏,也能在数字环境中进行修复和再现,使得后代能够领略到原本的艺术魅力。
2.提高传播效果数字化技术可以将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以更好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通过数字化展示,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美,无需亲临洞窟即可欣赏其中的壁画壮丽景致,更好地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教育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使得更多人能够学习和研究莫高窟的独特艺术。
三、数字化技术在敦煌莫高窟的应用情况1.数字化扫描和测绘技术通过激光扫描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洞窟壁画和雕塑的高精度记录。
通过激光扫描,可以获取洞窟内部的精确结构,包括洞窟的尺寸、形状和曲线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相机进行壁画的高清拍摄,以保证图像的细节和质量。
这些数字化数据可以创建精确的3D模型和高清晰度图像,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展示。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石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挑战1. 自然环境因素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对于莫高窟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沙尘暴的频繁袭击和水分蒸发会导致石窟内壁的脱落和颜料的褪色。
此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壁画和雕塑造成损害。
2. 人为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流量,但也增加了对莫高窟的磨损和破坏的风险。
游客们在参观过程中可能触摸壁画或雕塑,这会导致物理损伤。
此外,人们居住、建设和农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会对莫高窟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3. 文物盗窃和走私由于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文物盗窃和走私问题一直存在。
一些非法分子为了牟利而进行盗窃活动,导致莫高窟的文化财富流失。
二、机遇1. 技术保护手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和修复技术不断创新,为莫高窟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无损检测技术、三维扫描和数字化技术等可以帮助保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2. 旅游产业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重要机遇。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观,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莫高窟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人为活动对莫高窟的影响。
加强监管,严禁游客触摸文物,设立警示标语和监控设施,加强文物保护区的安保工作,打击文物盗窃和走私。
2. 科技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及时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同时,将莫高窟的文物数字化,建立电子数据库,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传承工作。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者在的信息中快速发现和定位议题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者在的信息中快速发现和定位议题核心阅读计算机可以帮助学者在纷繁庞杂的信息中快速发现和定位议题,在宏观的学科脉络中把握关键问题;学者又可以发挥个人学养所长,深刻探究问题所在,解释背后的义理与规律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加速数字中国的构建进程,以数字媒介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兴文化形态和知识生产体系正日见雏形,数字人文正在积极引领文化时空的数字化转换,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人文是一种将计算机方法与技术融入人文研究,进而提出并回答人文问题的新范式。
在传统人文研究中,研究过程多表现为一种书斋式的、针对典籍文献的细读和考据。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文本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利用数据库查找资料,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机器学习、信息可视化等多种计算分析工具,开展认知计算、文本挖掘、情感分析、图像识别、视觉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数字记忆构建等研究。
在此过程中,一些新型研究方法,如远读、文本计量、文化分析等陆续浮现,并在文学、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得到创新性应用。
为人文研究提供显微镜和望远镜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开启三种新维度,分别是快读、远读、共读。
快读,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大大加快阅读和利用文献资料的速度。
随着图书文献的数字化转换,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等机构建设了大量数字资源。
如果用传统研究方式,以个人之力“穷尽”所有文献资源,根本不可能。
如何从海量数字资源中发现并获取所需文献,完成研究任务,这就需要元数据、关联数据、知识图谱等数字技术支撑研究者实现“快读”的需求。
比如《红楼梦》中姓名称谓有730多个,想要从70多万字的文本中找到这些人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团队利用数据科学方法,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得到按照词频排列的各类词,其中出现两次以上的人名抓取准确率达93%以上。
这极大缩短了研究者的搜索查询时间,同时还减少了手工筛选过程中的失误。
再比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共收录超过42万条人物传记资料,记录了各方面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各领域的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检索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所需数据。
感动中国典型先进事迹10篇
感动中国典型先进事迹10篇感动中国典型先进事迹(篇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
他20XX年逝世。
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
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
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
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
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
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
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
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典型先进事迹(篇2)“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
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二)熟悉有关文物信息的标准规范,并具有与数据审
核相关的实践经验;
(三)具有良好的信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
地履行职责;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审核工作。
每个数据审核组配备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和一名记录员,
配合审核工作。
第六条 数据业务审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电
子数据与纸质档案核对,核对无误的数据进入第二阶段。第
据质量监管期间,项目办公室派出项目组织和技术管理方面
相关专家2-3人,各省(区)派出项目管理人员和业务专家
2-4人组成包括影像拍摄、数据采集等方面数据质量监管工
作组。
三、工作内容
(二)数据质量监管
3、工作内容
咨询指导采集工作,协助当地培训基层数据采集人员,
检查数据采集工作设备、人员、流程、步骤、材料、工作组
规范性,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有关要求,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数据业务审核是指省级文物数据中
心在地(州、市)报送的馆藏珍贵文物数据正式进入省级文
物数据中心数据库前进行的审核。
第三条 数据业务审核按照统一规范、逐条审核、有错
必纠、严格记录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数据业务审核主要依据《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
成验收报告。
第十条 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省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
室提交的数据质量监管工作报告,对数据采集监管工作进行总体
评价。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文物数据采集监管工作
顺利实施。
第十二条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数据质量监管工作中表现
突出的工作组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工作组,
关于敦煌文献的“数字化”问题
关于敦煌文献的“数字化”问题作者:荣新江来源:《敦煌研究》2024年第04期内容摘要: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经过一百多年的整理和研究,大多数已经有了标准的录文本。
目前,中国古代文献已经进入数字化阶段,但敦煌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图片,而不能检索文字。
文章从图片、编目、电子文本、检索四个方面,探讨敦煌文献真正数字化的途径。
关键词:敦煌文献;敦煌文献数据库;IDP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4)04-0092-05On the“Digitization”of Dunhuang DocumentsRONG Xinjiang(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Abstract:Having been collated and studied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most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found in the Library Cave at Dunhuang have already been copied into standard transcripts; at present, these ancient manuscripts have now entered a period of digit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databases for the Dunhuang documents consist mainly of images, the text of which cannot be retrieved.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truly digitize 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including studies on various aspects of images, cataloguing, digital texts, and document retrieval methods.Keywords:Dunhuang documents; Dunhuang documents database; IDP(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包括佛经、道书、四部典籍、公私文书等各类文献材料,其中典籍部分有些有文本传世,有些则是佚书,而公私文书则是独一无二的。
敦煌数字化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如今2007.11已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
“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包括: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敦煌莫高窟洞窟文物本体监测,敦煌莫高窟安全防范监测,敦煌莫高窟游客调查与监测。
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起步,当时敦煌研究院首次在莫高窟顶建立了气象观测站,监测窟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风速、风向和沙尘暴等。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监测工作延伸到了洞窟内小环境,并通过国内外合作,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手段。
洞窟文物本体监测是敦煌莫高窟保护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经开展的有洞窟内壁画的年度检查、壁画病害监测、壁画盐分分析与监测等,这些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壁画的病害研究、修复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敦煌莫高窟洞窟数量多,保护范围大,文物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文物安全主要靠人工监测看守,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着手建立预警监测设施,目前通过技术和人工防范相结合,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防范监测体系。
近年来,前往敦煌莫高窟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保护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并对游客进行合理疏导,敦煌研究院一方面积极开展游客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预约制等,不断开展监测工作。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已经为莫高窟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使监测工作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使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成果切实应用到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已实施了气象环境监测、风沙检测、水环境检测、洞窟壁画病害监测等项目,这些项目已形成了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洞窟文物本体监测、安全防范监测、游客调查监测等系统体系.地震监测系统为了准确掌握游客参观过程中给洞窟环境带来的变化和保护洞窟内文物,由敦煌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敦煌莫高窟环境监测预警系统2007.8.25日投入试运行。
记者在敦煌莫高窟看到,通过无线监控、数据处理和屏幕显示,已经完成的莫高窟10个开放洞窟的温湿度及4个洞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都随时可以在安装在莫高窟接待部总调度室的屏幕上观察到。
汉文佛典数据库建设刍议
【 基金项 目】河北 省研 究生创 新资助项 目 “ 俄 藏黑水城 佛经 音义文献整理 与研 究” ( C X Z Z B S 2 0 1 7 0 1 1)
汉文佛典的数据库建设是古籍数字化工作的重点和 呈现形式等方面各有不同,现分别论述。 难点 。其重要性众所 周知 ,而从其困难 性来讲 ,第一 ,
1 . 写本佛经 的数据库建设
汉文写本佛经主要包括敦煌写经和 日本古写经。敦 煌写经数量庞大 ,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各地所藏的汉文
佛经 目录多样 、疑难俗字繁多、版本结构复杂等汉文佛
典 自身的特点给佛典 的数位化工作带来 了极大的困难 。 第二 ,汉文佛典文献量 、汉字量极大 ,在编纂整理上 ,
敦煌文献 约5 8 0 0 0 余号 。敦煌写经的数据库建设是 国内 需要综合运用文献学 、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 、社会 外学者得 以进行敦煌学研究的基本条件 ,是语言文字工 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技术平 台上 ,需要使用 作者得 以进行写本文献学研究 的基本 前提 。在汉文佛典 先进的硬件软件技术和主流的框架体系 ,因此 ,需要投 的数字化作业中 ,目前来看 ,敦煌写经的数据库建设是 入较大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第三 ,学界对汉文佛典数 完成度 最高 、覆盖度 最广 、生产量最 大 、使用 率最高 据库建设 的理论探 讨和科学研究较少 ,可参考和利用的 的。国内外已经完成或尚在规划进行 的敦煌写经数据库 相关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安古写经研究据点的形成”和 “ 东亚佛教写本研究据点 界的学者进行佛教历史文化和中古近代汉语研究主要将 的形成 ”。依托此二项 目,该校陆续 出版了 《日本古写 《 大正藏 》作为基础工作语料。 《 大正藏 》属校勘本大 经善本 丛刊 》,初步建成了 “ 日本古 写经数据库”。据 藏经 ,以 《 高丽藏 》为底本 ,以 《 频伽藏 》为工作底 落合俊典介绍 , “ 日本古写经数据库”是利用经典 名称 本 ,校以 《 资福藏 》 《 普宁藏 》 《 嘉兴藏 》 《 日本宫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部署图
应用程序服务器 运行系统应用程序以及web服务程序。 数据库服务器 运行数据库系统,并允许应用程序服务器的
· 69 ·
访问。 文件存储服务器 存储图像文件,依据图像ID号,每1000张图
像存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允许针对存储设备的扩 展。
三 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标准
赏阅读。
(辛夷)
万方数据
· 7l ·
· 70 ·
万方数据
四 数据库的具体功能展示
数据库的管理和使用 用户的多级权限分配是该数据库在使用上最 大的特征。 我们把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台用户,另一 类是后台管理者。前台用户必须采用实名制注 册,等待后台管理管理工作人员激活帐号后方可 进行浏览、检索、申请下载等。数据库后台用户权 限的分配做得非常地详细,可以精确所有功能页
到小分辨率的WEB页面图像,在固定的位置加 上“敦煌研究院”水印。
3.3.3 目前只在院内网中提供服务。 3.3.4多级别的用户管理,不同的用户分配 不同的权限。 3.3.5需要下载大分辨率图的用户,必须先 填写下载申请,等一切手续符合后,由管理员给予 适合用户分辨率的图像。 3.3.6后台用户日志统计,详细统计用户下 载图像的时间、申请理由及管理员的备注,详细追 踪图像的去向。 3.4图像批量上传 由于单张图像都在200MB左右,拼接的图像 文件量就会更大,基于wEB上传的方式已经不 适合于此图像数据库,所以改用FTP上传的方 式,将所有的原始文件都传到一个共享文件夹 中,然后由程序自动读取到相应的位置,如下图: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将为检索者提供更加便捷的 方式。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指利用相应的特征提 取方式自动提取图像内在的颜色、纹理、形状等视 觉特征和文本型的内容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值 存入数据库,建立相关索引进行检索[2]。
敦煌艺术图像数据库的建立,将对敦煌的壁 画资源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加工,不仅在一定程 度上保护了敦煌的壁画,而且为敦煌研究院的科 研工作者、学术交流、艺术弘扬提供优质的服务。
据库的硬、软件技术构架,并制定了拍摄、扫描、存储的一套规范标准,为快速、便捷的检索图片提供服务。
关键词:艺术图片数据库、数据库架构、数据库标准、图像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J42l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4106(2008)06一0068一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的快速 普及,数据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配合我院 保护、研究、弘扬的工作,减少不断重复拍摄获取 图像对壁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敦煌石窟 艺术的特征,按照专题的形式,拍摄制作出一套内 容丰富、体裁广泛、拍摄精准、高质画面的敦煌艺 术图像,以数字化方式存储,我们建立了敦煌艺术 图像数据库。
赵声良著《飞天艺术——从印度到中国》由江苏美术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本书通过对佛经 的考析和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分析,对飞天的本来意义进行了新的探讨,纠正了长期以来对飞天的错误认 识。本书详细介绍了印度、中亚及中国各地的飞天艺术,使读者对飞天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脉络了然于 心。同时对各地各时期不同风格的飞天形象作了精辟的分析,体现出美术史研究的思路。本书语言通 俗流畅,注重欣赏性,又配有精美图片,图文并茂,不仅是专业研究的参考书,还适合广大艺术爱好者欣
万方数据
2.4脚本解析采用了Apache PHP+MySQL+Apache组合的优点在于开 源、可跨平台、移植性强。 2.5使用插件ImageMagick ImageMagick是一个免费的创建、编辑、合成 图像的软件。它可以读取、转换、写人多种格式的 图像,图像切割、颜色替换、各种效果的应用,图像 的旋转、组合,写入文本、直线、多边形、椭圆、曲 线、附加到图像伸展旋转。它可以支持以下程序 语言:Perl,C,C++,Python,PHP,Ruby,Ja— va;现成的ImageMagick接口(PerlMagick, Magick++, PythonMagick, MagickWand for PHP,RubyMagick,and JMagick)是可利用的。 这使得自动的动态的修改创建图像变为可能。 ImageMagick支持至少90种图像格式:TIF, TIFF,JPEG,JPG,GIF,MPEG,等等。 2.6硬件服务器 图像数据库的服务器采用苹果的xserver, 该服务器的CPU为2颗PowerPC G5(3.1),内 存为2GB,具有动力强大、可用性强、易管理等特 点,操作系统为Mac()S X Server 10.4.10。 Xserver RAID提供了高达5.6TB的高性能 冗余存储空间,具有标准的2GB光纤通道(Fibre Chanel)端口,提升了可靠性与数据传输数度。它 与Mac 0S X Server很好地协同工作,当然也可 以把它和基于Windows、Linux或NetWare的服 务器结合使用。 2.7 系统部署 系统由应用程序、数据库和文件存储三大服 务器构成,详细的部署关系如下图:
安全控制层:针对用户的输入进行验证、审核 用户权限,并将最终得到的结果返回到表现层
模型层:数据库操作以及文件访问控制均在 这一层进行,安全控制层可从这里获得查询结果
持久层:用于图像数据的持久化存储需要,其 中图像资源信息存储在图像文件存储服务器中。 对图像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以及与图像文件的关 联索引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二数据库的技术架构
2.1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分为表现层、安全控制层、模型层和数据 持久层,这种架构的优点在于增加代码的重用率, 减少数据表达、数据描述和应用操作的耦合度, 同时也使得软件可维护性、可修复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以及封装性大大提高。详细总体结构如下 图所示:
收稿日期:2008一03—10 作者简介:吴健(1963一 ),男,陕西省韩城人,研究馆员,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
一个好的数据库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良好 的质量,才能向用户开放和服务。图像必须经过 拍摄、扫描、拼接处理、上传图像、编辑、标引等一 系列工作。数据库中图像的获取,是由数字中心 资深的摄影师分专题进行拍摄,拍摄前期、中期、 后期底片的处理已制定出了一套技术标准。
3.1 拍摄前期先用数码相机进行样本拍摄 选图,做出预案,经过课题小组讨论,审查选图是 否妥当,并最终确定拍摄方案。拍摄过程对胶片 的使用和后期底片的扫描技术规格如下:
用户在访问时,通过输入并提交请求,由此提 交至安全层,进行权限检测、输入字符的过滤,符 合安全规则的请求,随后通过控制层提交至模型 层,并将返回的结果进行组织,最终返回至表现 层。
2.2语言编程采用PHP PHP是一种嵌入在html并由服务器解释的 脚本语言。它可以用于管理动态内容、支持数据 库、处理会话跟踪,甚至构建整个电子商务站点。 它支持许多流行的数据库,包括MySQL、Post— greSQL、oracle、Sybase、Informix和Microsoft SQL Server。它适用于多种操作平台,如linux、 unix、windows等。 2.3数据库采用了MySQL MySQI。是一个开源的、多用户、多线程的 SQL数据库,它同样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它是 目前市场上运行最快、稳定的SQL数据库之一。
一 建设敦煌艺术图像数据库的必然性
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为了给各种工作提供 图像资料,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工作,随着我院 各个部门对敦煌壁画研究步伐的加快,对图片资 料的需求量也逐步加大,导致高频次重复拍摄,这 样会对壁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经长期 工作积累,我院目前拍摄的胶片底片已达4.2万 张之多,人工检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检索效率降 低,加之胶片的保存受到环境条件很大的限制,研 究、出版等很多工作的需求,必须重复冲洗胶片,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胶片的保存寿命。随
面中的每一个链接,所以,后台管理人员分为编辑 人员、图像审核人员、系统维护者。图像编辑人员 负责图像上传、图像编辑、图像标引。图像审核人 员负责审核图像质量,给予申请下载用户的下载 权限。系统维护者进行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改进, 对服务器进行正常维护。
五展望
图像的检索,目前是文本的图像检索(Text —based Image Ret“eval)。文本图像检索在图像 表征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图像包含的语义对 象进行标注都有很大的优势,其中,检索方式需要 用自由文本、关键字对图像进行描述,需要人工标 引。敦煌壁画中的图像内容非常丰富,敦煌艺术 元素很多,这就注定今后在数据库中要存人大量 的图像,这对人的工作量来说是非常大的,不可避 免会产生一些疏忽。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
底片尺寸
6×9 cm 4×5 inch 6x12 inch
拍摄实际 面积(IIf)
<1 >1 接片
扫描精度
(dpi) 3200 2040 2040
文件大小 约(MB)
210 210 115
库中内容的版权问题,做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3.3.1 实名注册,需验证身份激活帐号后才
可以进行浏览、查询、下载申请及下载。 3.3.2上传后的原始大图,经过程序自动得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方式建设敦煌艺术 图像数据库显得尤为迫切。
建立全新的艺术图像数据库,可以满足多方 面的需要,减少短时间高频次拍摄。快捷的检索 和查询方式,提高了检索效率,更加方便了研究工 作开展。数据库中不断充实和增加的图像资料, 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对比信息,包括不同壁画间的 对比,以及同一壁画不同时段的变化对比,使得图 像信息更为丰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是永久性 无损保存敦煌石窟艺术信息的新手段,为敦煌石 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有效的图像依据[1]。
俞天秀(1981一 ),男,甘肃省武威人,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助理馆员。 张若识(1980一 ),男,河南省南阳人,北京汉华易美图片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
· 68 ·
万方数据
发
表现层,朋,、界耐
现
壕
介
囊
仝
安全层
撺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