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世启,袭……等於级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是为夏后帝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夏后氏五十而贡。——《国孟子家·滕的文特公上征》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官职、刑法、军队等
*考古中夏与夏的社会
返回
消极影响
①造成了君主无任何约束的“家天下”,封建宗法制保证拥有 绝对权威的君权永远掌握在自己一家一姓之中;
②弱化了社会力量,阻碍了家庭独立观念的形成,以家庭为 基本元素的社会处于软弱和分散状态,缺乏活力和凝聚力;
③促进了政治伦理化,政治的独立发展受到影响,缺乏对政 治本质的真知灼见
(二)国家经济基础——井田制
落后 生产 力决 定
决定
①图腾、祖先崇拜(动物、植物、太阳等) 3、文化: ②祭祀野蛮、迷信色彩严重
小心:凡事有例外!!!
良渚玉琮
陶寺遗址
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私有制出现;
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出现;
部族间已经出现剧烈冲突,凌驾于部落和聚落之上的政治 实体出现。
二、最早国家:文献和考古中的夏(BC2070-BC1600)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一、传说:氏族公社时代(前1万年-前4000年)
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中记录了先民关于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有巢氏在树木上建 造巢穴,以躲避野兽的侵害;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 熟食;伏羲氏用绳索结网,从事渔猎;神农氏制作耒 耜[lěi sì],教民农耕。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4、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家国同构:以血缘为纽带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u恩怨关系与政治关系 的融洽。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 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之一。 ②贵族政治,等级森严
③王权有限,地方权力较大
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四家国情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二、最早国家:文献和考古中的夏(BC2070-BC1600)
①生产工具:石铲、耒耜 1、经济: ②生产(耕作)方式:石器锄耕,集体劳作
③生产资料所有:贵族国有(私有制) 决定
①管理:早期分封制(官职、法律) 2、政治:
②选举:世袭制(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决定
③宗法制出现,阶级分化
氏族社会产物
3、文化: ①王权与神权结合
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因 此,在祭祀、宴享、朝贺等 场合的礼节仪式中,都规定 了与之相配合的各种音乐。
问题三:制礼作乐的目的
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 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 肉干) 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 鱼、干肉、牲肚、猪肉) 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 干肉、牲肚、猪肉) 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
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
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wk.baidu.com。
四家国情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返回
(2)在早期政治制度中的体现: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 族等级秩序,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强化了国家整体观 念。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 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礼乐制度是西 周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有利于社会和 谐与安定,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准则,对价值观的传播、民族文 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起促进作用。
四方(四土) “外服”
《尚书•酒诰》篇云:“越 在外服,侯、甸、男、卫 、邦伯;越在内服,百僚 、庶尹、惟亚、宗工。”
大邑商 商朝体制的实质: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
“内服” 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 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推行内外服制的原因: 一是部落联盟的延续 二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三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返回
(1)含义: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
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
家长制。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
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
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父为“家君”,
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
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
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
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
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 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
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B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文献中夏与夏的社会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
三、信史时代:商朝(BC1600-BC1046)
? 确实可信的历史
1、信史时代的重要条件——甲骨文
(1)甲骨文特点: ①象形文字 ②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 的汉字
(2)小结:商朝历史因传世文 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 印证而成为信史。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2、文献和考古中的商朝体制——内外服制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 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 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记》
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确定社会各等级间的身份差异和 权利义务。 乐的本质是“同”,以音乐及其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 团结。
D
B. 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 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
很大
D. 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
的材料
2、(2013年Ⅱ卷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
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
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
②选举:世袭制(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决定
③宗法制发展,阶级分化
3、文化: ①甲骨文、卜辞祭祀 ②神权色彩浓厚
四、国家完善时代:西周(BC1046-BC771)
(一)国家政治架构——家国同构
权力的分配
分封制
宗法制
权力的继承
礼乐制
权力的认同
1、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问题一:西周的两次分封
(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 三年建奄,四年建侯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 致政成王。——《尚书大传》
为何“制礼作乐”呢? (1)周公辅佐幼小的“成王”, 发现大臣不敬幼主的问题。 (2)发生“三监之乱”。
问题二:制礼作乐的起源
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 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 遵守的规范。
内向的氏族聚居布局 血缘为纽带 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共同消费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一、传说:氏族公社时代(前1万年-前4000年)
①生产工具:石器、木头
1、经济: ②生产(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集体劳作 ③生产资料所有:公社集体所有制
决定
④农业格局:南稻北粟
2、政治: ①管理方式:集体管理 ②选举方式:民主选举(禅让制)
3、青铜时代
①时间:夏(开始)、商(繁荣)、西周(衰落)
②青铜器的功能:A、作为礼器(祭祀); B、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C、沟通祖先或神灵; D、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爆虐,鼎迁于 周。”——《左传•宣公三年》
4、商朝经济
从这篇卜辞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2)影响
返回
积极影响
①在政治上促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定结构,
将封建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情感基础上,历数千年而不绝;
②在经济上将家庭利益与集权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家
旺与国兴,和衷共济;
③在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家庭模仿统治机关,一切统治机 关模仿朝廷,形成多重合力;
④在道德建设与维护方面,家庭承载最重要的责任,家教 宽严与否成为治国者考量人才善恶能庸的标准
问题一:农业表现 1、历程: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 国; 2、性质:土地国有(实质是国王私有); 3、内容:①受封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②受封者缴纳贡赋
4、分类: 公田:贵族使用; 私田:劳动者份田;
5、作用:
促进农业生产,巩固统治
问题二:其他经济文化表现 1、农业工具:耒耜等,有少量青铜农具 2、管理制度:工商食官(官营) 3、陶瓷:商周出现原始瓷器 4、货币:贝币、铜币 5、文字:金文(钟鼎文)
可视为原始农业的农事诗; 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商朝,人们祈雨心切, 当时的农事生产完全依赖于天赐。
三、信史时代:商朝(BC1600-BC1046)
①生产(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千耦其耘 1、经济: ②生产资料所有:贵族国有(私有制)
③青铜时代,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
决定
部落联盟的延续
①管理:早期分封制——松散方国联盟 2、政治:
第一单元:从蛮荒社会到文明国家
问题一: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国家?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术语,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的物质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文明是指人类历史在继史前社会之 后出现的一个更高的社会阶段。……有学者指出 ,应将国家的出现作为考量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 。而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社会成员分化成不同 的阶层等级,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或王 权的出现。
四、国家完善时代:西周(BC1046-BC771)
①生产(耕作)方式:千耦其耘 1、经济: ②生产资料所有:井田制
③管理:工商食官
决定
①分封制:权力的分配 2、政治: ②宗法制:权力的继承
决定
③礼乐制:权力的认同 ④世官制
3、文化:①金文 ②周礼:注重德治、人事
问题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对比
分封制
等级
王-侯-卿-士
宗法制
大宗-小宗
标准
按照血缘
按照父系血缘的亲疏
核心
授土授民
嫡长子继承制
纽带
土地关系
血缘关系
性质
贵族分权制
贵族继承制
目的 有效统治,巩固政权 防止纷争,维护等级
天子地位 天下共主
天下大宗
3、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问题一:谁来制礼作乐??
合围控制
提高王权
第一次:武王分封
第二次:周公分封
目的:限商,管理广大征服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的疆土
“天下共主”
封舜后代
封颛顼后代
同姓国:卫、燕、鲁、晋、吴; 功臣国:齐 帝王后代:宋、楚
问题二:分封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授土、授民、授爵、 设置官员、军队、 收税等管理权
诸侯
大夫
义务:
服从周天子命令、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 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诸侯
族 大夫


管理: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 问题: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问题一:如何继承?
强调:①族权与政权结合 ②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③形成“世卿世禄制”的选官制
问题二:宗法制的影响
强调:①宗法制扩大周族的影响力; ②宗族受到政治分封的刺激而加速分化 ③外延的扩大与内涵的淡化(血缘关系削弱)
实质:维护分封和宗法所形成的等级秩序
问题四:制礼作乐的新元素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 仲之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祭义》
强调:①把礼的重心从神事(商)转到人事(周); ②提倡“德治”; ③“敬天保民”新思想,对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 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 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 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 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 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 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 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古史新论·总论》
二重证据法=文献材料+考古材料
考点:二重证据法
1、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