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打造就业品牌战略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K,q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李晓楠(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理清思路,迎接挑战。
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
我国高职院校应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欧美国家突破口2008f f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感到就业形势的紧张。
一方面。
与2008年相比.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数净增51万人,达到610万人.另一方面。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缩减了用人需求。
抬高了用人的门槛。
在人才供需产生较大矛盾的情况下。
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求职产生了悲观情绪。
悲观情绪恰恰是求职的大敌。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成就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洽谈会。
新时期做好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思考
新时期做好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就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在新时期,做好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和举措。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自于中职学校或者直接从社会就业,职业规划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规划辅导和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
企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用工方,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大对企业的调研和了解,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向,使学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高职院校应该开展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技巧,引导他们顺利地就业。
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就业洽谈会和招聘会,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提醒学生注意就业的风险和机遇,让学生更好地制定就业计划,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就业选择。
高职院校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提供创业的政策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高职院校还应该进行就业实力的评估和反馈。
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学生的就业实力和就业质量,及时对教育的不足和弱项进行改进和提高。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联合调研,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在新时期,做好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学生 就业环境 包括 : 住宿条 件、工作时 间、工作 强度 、工作 危险 系数 等。学生 就业环境 越好 ,相对来讲学生 的就业质量越高 。 4 .学生就业发展前景
学生就业 的发 展前景对 于现在 的毕业 生在讲是一 个非常重要 的参
考标 准 ,发展前景指的是是 否有更 广阔 的就业机 会 ,例 如继续学 习 , 出国深造 ,员工 培训等 。学生是否有进 一步的发展 空间是高质量 就业
经验 ,还要具备一定的就业指导能力 即有能力帮助学 生进行职业生涯
的规划。在教学方面提高实践教学的安排 ,这样高质 量的教师退伍 就 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培养出高质量 的学生 。
2 0 1 3 年 ・ 4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瓣
对 提 高 高 职 毕 业 生就 业 质 量 的思 考
戴
摘
岭 ( 黄 冈职业技术学 院
4 3 8 0 0 2)
要 :在我 国大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 ,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 已经成 为检 验 高职 办学水平的 重要评 价标准之一 。本 文通过对 高职
的 重 要方 面 。 二 、 高 职毕 业 生就 业 的现 状 和特 点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 高职 学生就 业质量 的一个重 要 因素。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为学生拓宽就业渠 道。让 学生在学校期 间 就有机会深入企业进行 体验、锻炼 。
4 .突出教师职业 性特色 ,落实 “ 三师型” 队伍建设
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指 出就业质量的 内涵 ,找 到提 高学生就 业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特 色。 关 键 词 :提 高 高职 毕 业 生 就 业 质 量 就 业 能 力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及 内涵 提供企业的培训 ,企业的设备 ,企业的实践机会 ,让 学生从进校 开始
关于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的思考
,
引领 师 生 奋 发 进 取
支持
;
在专业设置
教学改革
学生 实习
、
兼 职 教 师聘
;
的航 标
任
一
、
毕 业 生 就 业 以及 资 金 投 入 等 方 面 需 要 企 业 的 合 作
、
在
制 定 战 略规 划 的 过 程 是
想
、
个 在 校 内形 成 共 识
。
、
统
一
思
招生
处理 地 缘关系
、
、
对 外往 来等方面 需要得 到受教 育者
。
协 调各方
、
凝 聚人心
、
振奋精神 的过 程
得 到 全 校认
、
及 家庭 宣言 书
社 区 和 其 他 社 会 公 众 的认 同 是 学 校 给予 政 府 和 社 会 的
。
,
发展节奏和结果
,
战略 管理 是 树 立 高职 院 校
品
牌
,
能 够 为 人 所 预 期 的事 情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
。
世界各 国 我 国的高
,
的重要 举措
高职 教 育发 展 进 人 了
实现 这
1
、
一
个 新 的 战略 时 代
目前
,
随着 高职 院校管理 体制改革 的深 入 越 来越 需 要 外 部支持
势
,
,
是 高 职 院 校 为 谋 求 持 久 的竞 争 优
。
作 为 制 定 战 略 和 战 略 管 理 的 出发 点 和 归 宿 点
学 校 自身 及 所 处 行 业 的 现 状 的 同时
高职院校品牌形象塑造思考——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品牌形 象 的最直 观体 现 。社 会公众 往往 把学 校行为 看 成现实 的学 校理 念 ,他们 往往 更多 地从 学校 实 际行 为 中去分 析和 判 断一所 学校 的 品牌 形 象 。学校 行为包 括 对 内行 为和 对外 行 为 : ( )对 内行 为识 别 一 学 校 内部 的行为 活动 是按 照学 校 品牌 形 象 战略的 实施方 案进 行 的 ,其 目的是通 过这 些行 为活 动 ,使 全
N
高职 院校 品牌 形象 塑造 思考
以常 州信 息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为例
陈 波
( 常州信息职 业技 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 1 4 1 ) 56 摘要 :在竞争 日益激烈的现 代社会 ,谁拥有 强势品 责任和 要 求 ,更要符 合未 来社 会 的发展趋 势 。 牌 , 谁 就 能在 其 所 在 领 域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学 校 也 如 此 。 二 、学 校 行 为 识 别 为此 高职 院校 应塑造 自己的品牌 ,提 高 自身 的竞争 力。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品牌 塑造 ;竞争 力 学 校行 为是 学校 办学 理念 的具 体化 ,是 一所学 校
体师生 对学 校 的理念 达成 共识 , 理 念 识 别
学校 理念 是 指学校 内部 统一 的 兼具外 部特 征的 主 导思 想和 观念 。学 校理 念 主要包 括 以下几 个方 面 :
( ) 办 学 理 念 一
办学 理念 是 关于学 校整 体发 展 的价 值 追求和 理性 认识 ,是学 校 的 “ 自我定位 ” 。一般 来讲 ,学 校理 念设 计要 根据 学校 品牌 形象 塑造 的个 性化原 则 ,突 出 自 己 学校 的个性 。不仅 要使 自己的学 校理 念与 其他学 校 的 理念 有所 不 同 ,还 要通 过学 校理 念 的差 别 来显示 学校 与其 他学 校之 间 的根本 性差 别 。 如常 州信 息学 院的办 学理 念是 :“ 足信 息产 业 , 立 培养信息 人才 ,服 务信息社 会” 。这 一理念 紧扣学院行 业特 征 ,突 出 了学 院与 其他 学校 的 明显 区别 。 ( )学校精 神和 校 训 二 学校 精神 是一 所学 校在 长期 的教育 实 践过程 中所 创造 和积 淀下 来 的并为 其师 生员 工所认 同和遵循 的文 化传 统 、价值 观 念和 行 为 习惯 等方 面 的整 合 和结 晶 。 般 说来 ,学 校校 训 的表达 应力 求简 明 、准确 、有号 召力 、内涵丰富 、易记 、易懂 ,而不能繁琐、生涩、怪 异 。常州 信息 职业 技术 学 院的精 神 :务 实 诚信 、 自强 奋进 。常 州信 息职 业技 术学 院校 训 :厚 德 、勤 业 。 就学院的精神 和校训 而言 ,“ 务实诚信 ”和 “ 厚德” 体现 了做人 的准则 ,“ 自强奋 进 ”和 “ 勤业 ”则 体现 了 追求 、敬业 、扎实 之态度和 准则 。但是 作为高职 院校 , 其高 职特 色仍 不 明显和 突 出。
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研究
随着 全球 经济的持 续发 展 , 市 场 竞 争 本 只 有 高 职 。 越来越 充分 , 知 识 经 济 的 优 势 作 用 也 越 来 高 职 院 校 的 在 校 学 生 大 多 为 高 中毕 业 越 明显 。 同时 , 品 牌 已 经 成 为 竞 争 主 体 之 学 生 , 也 有 一 部 分 是 中职 学 生 转 变 而 来 。 在 间竞争 的一个重要手 段 。 人 们 在 面 临 众 多 具 有 高 中文化 的基 础上 , 通 过高 等教 育 中 的 选择的时 候 , 品牌 的 力 量 对 他 们 的 影 响 越 理 论 教 育和 实践 训 练 使 他们 能够 具 备生 产 、 来越深 刻。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也 应 当树 管 理 、 服 务 第一 线 的 基本 技 能 和 实 际修 养 。
地方高职院校“品牌战略”浅探
实训品牌 、专业 品牌 、就 业 品牌 、教材 品牌和 师 资品牌 ,才 能推进 内涵建 设 , 实现 可 持续 发展 。
【 键 词 】地 方 高 职 院校 ; 品 牌 战 略 ;发 展 关
【 者简 介】潘岳 生 ,岳 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党委 副 书记 ( 作 湖南 岳 阳
440 ) 100
生 的 技 能 培 养 。 由 于 规 模 的 快 速 扩 张 , 地 方 高 职 院 校 吸 纳 的 资 金 绝 大 多 数 投 入 到 校 舍 建 设 , 而 无 暇 顾 及 实
率 地 讲 ,受诸 多条 件 的 限 制 ,地 方 高 职 院 校 在短 期 内
难 以形 成 第一 个 方 面 的 特 色 。但 是 却 可 以 在第 二 个 方 面 多 下 功 夫 。其 捷 径 就 是 :引入 行 业 协 会 ,增 强 专 业 的品牌 效应 。 地 方 高 职 院 校 在 未 升 格 之 前 ,大都 是 由某 一 个 行 业 部 门直 管 的 ,有 一定 的专 业 优 势 。 地 方 高 职 院校 交
的专 业 优势 ,形 成 学校 的优 势专 业 。 三 、 实施 “ 单式 ”培 养 ,打 造就 业 品牌 订
地 方 高 职 院 校 实 行 “ 单 ” 培 养 的 模 式 , 必 须 坚 订
持职业 教 育为 行业 、企业 、区 域经 济 服务 的 办学 理念 ,
所 开设 专 业 都 要 以市 场 为 导 向 , 以社 会 需 求 为 准 则 ,
导 最 专 业 的 当属 行 业 协 会 。行 业协 会 集 中 了该 行 业 的 精 英 ,在新 技 术 、新 理论 方 面领 先行 业 所 涵 盖 的企业 。 而 且 ,行 业 协会 中 往 往 还 包 括 一 些 退 休 的权 威 专 家 , 这 些 退休 的权 威 专 家 都 曾是 业 内 的佼 佼 者 。 不管 是在 理 论 上 ,还 是 实 践 方 面 ,都 有 很 高 的造 诣 。地 方 高 职
关于创建品牌高职院校的研究
关于创建品牌高职院校的研究[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出现了严重危机,如何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取胜,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策略,通过实施先进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流的专业品牌、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来打造高职院校的品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关键词]品牌高职院校品牌策略一、品牌、教育品牌、高职院校的品牌1.品牌的含义。
品牌主要指一种标识或名称,以此来辨认相关产品或服务等。
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和商品市场的高度发达,品牌的原意已被引申和深化,内涵也比以前更加丰富,而且逐渐接近“名牌”的含义。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品牌的选择已成为消费者的一种精神追求;对企业来讲,品牌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它存在于广大消费者心中,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因此,品牌可以理解为一种识别标志,或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
2.教育品牌。
教育品牌指的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名称和相关的教育服务。
教育品牌的概念实际是从商品品牌概念中引申出来的。
从狭义上来说,教育品牌指的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如学校的徽标等)和名称;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品牌指的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名称以及相关教育服务要素(如校园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知名度。
我们平常所说的教育品牌,基本都是广义上的教育品牌含义,它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
例如:讲到美国的著名大学,我们便会马上想到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提到英国的著名大学,我们便会马上想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说到中国的著名大学,我们便会马上想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实际上就是大学的一种品牌效应。
3.高职院校品牌。
高职院校的品牌是一种质量、一种文化、一种资本。
高职院校的品牌是以高职院校的名称或校徽等为标志,以校园文化为灵魂,集中学院的各种优势资源,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大量的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总和。
高职教育品牌反映了部分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办学水平、社会评价等在人们心中所形成的、长期不变的知名度,是以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声誉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无形资产。
高职院校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的研究和探讨
收 稿 日期 :0 9 0 — 7 2 0 - 4 1
作 者 简 介 : 晓菲 (9 1 王 17 一
) 女 , 宁丹东 人 , , 辽 江苏海事 职业技 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助理研 究员 。
第 3期
王 晓菲 : 职 院 校 加 强 质量 和 品牌 建 设 的研 究 和探 讨 高
( 加强高职教育质量和 品牌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形成 自身特色的必由之路。 2 ) 高职院校缺乏普通高等院 校的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 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然而,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 却有着不同于普 通高等院校的独特优势 , 即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规格。众所周知,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 建设、
1 高职院 校加强 质量和 品牌 建设 的意 义
() 1加强高职院校质量和品牌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是在高校办学 自主权逐步扩大、 高等教育市场逐步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 以自己的教育服务积极投身于社会交换活动中去, 并在此过程 中寻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契机。 但是高等教育
的资源 也都 向级别靠 拢 , 学校衙 门化 , 生 了“ 使 滋 长官 意识 ” 曲意奉 迎 的“ 僚 人物 ”部 门相 互制 肘 、 互扯 和 幕 , 相 皮 的官僚 作风 的养成 与只 指 望职 务 的升迁 成 了他 们不 择手 段 的“ 奋斗 ” 目标 , 没有 考 虑学 校 品牌建 设 问题 , 品
改革发展的迅猛势头 , 使高等教育领域 的竞争愈来愈激烈, 伯顿 ・ 克拉克(ut lk把高校竞争机制概括 Brn a ) oC r 为 :分 散控制 导 致 高校 竞 争 ,竞 争 的焦 点是 获得 相对 声誉 … …声誉 一 旦 形成 就 是 高校 独 一无 二 的最 大 资 “
对高职院校品牌化塑造的思考.doc
对高职院校品牌化塑造的思考作者:胡永锋曹小兵马宁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8期[摘要]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化是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品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育实施品牌战略要加强对专业、师资、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因素的品牌化塑造。
[关键词]高职教育品牌化办学特色核心竞争力[作者简介]胡永锋(1982- ),男,河北邯郸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高职教育;曹小兵(1984- ),男,江苏南通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职业教育;马宁(1982-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高职理论。
(河北邢台 054048)[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品牌化塑造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Z22009003)[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31-02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出现了“学生择校上学,单位择校用人”的现象。
在这一时期各院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学校间的显性资源逐步趋同,高职教育进入到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如何引领这一阶段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品质?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高职教育品牌化的意义教育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发挥高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价值。
打造我国品牌高职院校,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高职教育品牌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是获得相对声誉,声誉一旦形成就是高校独一无二的最大资源。
“学生择校读书、单位择校用人”的状态使得“年轻”的高职教育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高职院校品牌战略浅议
梁 涛 赵 海 荣 辽 宁 金 融 职 业 学 院 1 0 2 1 1 2
品 牌 的 内涵 。 ① 品牌 是 产 品 或 企 业 核 心 价 值 的体 现 ; 品牌 覆盖 在 产 品上 的 一 种 情 ② 感 认 同 ; 品 牌 足 对 质 量 和 信 誉 的 承 诺 与 ③ 保 证 ; 品牌 是 识 别商 品 和 企 业 的分 辨 利 ④ 器 ; 品牌 是 企 业 获 得竞 争优 势 的软 实 力 。 ⑤
一
问题 二 、 生 源 素 质 面 临 挑 战 : 高 等 在 职业教 育面临 生源数量激 烈竞争 的同时 , 生源 的质量和 素质都面 临着严重 的挑战 。 按照 目前我 国的普通高考制度 中学生的录 取 现 实状 况 , 分 数 和 高 素 质 的考 生 更 多 高 的 进 入 到 本 科 院 校 就 读 , 高 职 院 校 即便 而 勉强在 招生数量 上保持均 衡 , 是入学 的 但 生 源 素 质 将 会 面 临 严 重 的 挑 战 。 另 一 方 面 , 国 高 职 院 校 的 另 一 部 分 主 要 生 源 是 我 从现存 的中职 院校 的毕业生 或者 是部分初 级 中学 毕 业 生 中招 生 , 会 使 得 高 职 院 校 也 的 生 源 素 质 将 会 面 临 很 大 的挑 战 。 问题 三 、教师 素质有待提 高 : 根据 已 经公布的最新 教育统计年鉴 截 止2 0 , 08 年,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 师总数 3 . 77 万 人 , 中正 高 、副 高 、中级 、初 级 、无 职 其 称 的 比例 为 3 2 :4 2 :0 全 国 高 职 教 育 :5 3 :8 1 , 生 师 比 1 .7 l 教 师 构 成上 ,双 师 型 ” 7 2 : 。在 “ 教 师数量更远 远不 能满足专业教学 需求 。 教 育 部 关 于 加 强 高 职 高 专 师 资 队伍 建 设 的若 干 意 见 要 求 “ 师 型 ” 的教 师 数 不 双 低于学 饺专业课 教师总数 的 8 %, 目前 0 而 在我 国高职 院校中 “ 师型”教师 2 .% 双 99 的比例相 去甚远 。 问题 四、办学模 式亟待创新 : 高职教 育 的制度 创新 是发展 的内源性动力 , 是达 成 高 职 教 育 “ 企 合 作 、工 学 结 合 ” 的办 校 学理念 、 履行高职教育 “ 以就业为导 向、 以 服务求发展”的历 史使命的 关键 。但是从 操作 的层 面来看 , 内处理高职 院校组织 对 成 员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外 处 理 高 职 院 校 对 与 政 府 、 社 会 之 间 , 校 与 学 校 之 间 的 相 学 互关 系 , 由此 形 成 协 调 、 规 范 高 职 教 育 组 织的各种 行为 , 其成为 一个有机 整体以 使 有 效 地 适 应 环 境 、提 升 实 力 的 一 系 列 的 制 度安排及运行 机制还 尚未形成 。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
园精 神的学校不 会成 为真正 的名 校 ,一个 没有 独立 民族 精 神 的国家是不会 真正强 大 的国家 。而 学校 “ 求品牌 ,成 追 就 品牌 ,推广 品牌 ”的思 维应该成 为我们 的校园主流文化 , 主流精神 。可事 实上 品牌 和品牌思维是 学校的软肋。 品牌 战在商 界屡 见不 鲜 ,但是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发 展 ,
价值化 的学校 品牌 描述战略一
描 述学校优 良的传统 、
悠久 的历史 、精 良的师资 队伍 、优 秀的毕业生等等。
传统和 历史 需要 时间 的积 淀 ,需 要有人 去挖 掘 整理 ,
品牌 的差异 化从 定位开始 。 品牌 的定位应 该是与 众不
同的。这个 思 维或许 对 学校 的管 理层来 说 更加需 要研 究 。
242) 10 8
要 :创建学校 品牌有 助于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职业学校形象 。
文 章 标 识 码 :A
关键词 :高校 品牌 战略 ;现实意义 ;思考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2
文章编号 :10 - 6 7 (0 o 1 o 6 2 0 8 7 2 2 1 )0 —O 4 —0
二 、品 牌 思 维 最 核 心 的 内 容 是 差 异 化 思 维
长和学生眼里类似 于选择 产品 。在选择 学校时 他们会考虑
学 校的专业 ,学校 的学 费 ,更会 考虑 学校 的美誉 度 。同样 的本科院校我想 “ 清华大 学 ”和 “ 东华 大学 ”的含金量是 截然不同 的。好 的学校拥 有高 附加 值的品牌 效应 ,这种 高 附加 值的效应人人期待 ,可是产生它 又有哪些战略呢?
的形象进行宣传 、包装 和塑造 ,同时 悉心培养 和引进一批
铸特色,创品牌,努力打造江西高职教育品牌学校——关于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发展问题的思考
[ 稿 1期 】 0 9 0 —1 收 5 1 20— 6 9 [ 者 简 介 】 长春 , , 西 工程 职 业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 究 方 向 : 育 , n 。 作 胡 男 江 副 研 教  ̄ t -
强 . 内涵 发展 的道 路 ” 因 此 我 们 在 规 划 未 来 五 年 高 职 的 发 走
”
。
这 个 办 学 目标 有 二 个 问 题 。第 一 。五 年 时 间 还 剩 一 年
(0 6 2 1 2 0 - 0 0年 ) 这 个 目标 还 能 不 能 成 为 我们 的 长 远 办 学 目 .
展 目标 时 一 定 要 遵 循 这个 思 路 . 真 总 结 我 们 过 去 的 办 学 经 认
验 . 学 规 划 未 来 科
一
、
明 确 办 学 目标 。 准 发 展 定 位 。 找
办学 目标 是 学 院 发 展 的指 向 .是 学 院 目标 管理 的 终 极 指 标 。学 院 往 哪 个 方 向发 展 . 展 成 多 大 规 模 的学 校 . 后 办 成 发 最
品 牌 学校 . 内 涵发 展 之 路 。 走
关键 词 : 西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色 ; 牌 ; 江 特 品 内涵发 展
中图分类号 : G7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5 7 2 0 0 —0 4 - 4 1 0 -3 3 ( 0 9)4 0 5 0
江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20 0 9年 第 4期
铸特色, 创品牌, 努力打造江西高职教育品牌学校
关 于 江 西 工 程 职 业 学 院发 展 问题 的 思 考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
、
品 牌 与 品 牌 战 略
品 牌 的 英 文 单 词 为 “ rn ”, 于 古 挪 威 B ad 源 语 “ r d ”, 思 是 “ 灼 ” 那 时 人 们 用 这 种 Ba r 意 n 烧 , 方 式 来 标 记 家 畜 等 需 要 与 其 他 人 相 区 别 的 私 有 财 产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 牌 不 再 仅 是 品 个 载 体 , 别 某 个 销 售 者 或 某 群 销 售 者 的 识 产 品 或 劳 务 , 使 之 同 竞 争 对 手 的 产 品 和 劳 二 、 职 院 校 继 续 教 育 实 施 品 牌 战 略 的 必 要 性 并 高 务 区别 开 来 的一 个 名 称 、 词 、 号 或 设 计 , 名 符 或 者 是 它 们 的 组 合 , 为 重 要 的 是 体 现 着 一 更 在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进 入 大 众 化 时 代 , 高 等
一
个 企 业 的 素 质 、 誉 和 形 象 , 企 业 占 领 市 场 信 是 的 法 宝 , 企 业 进 军 市 场 的 旗 帜 , 企 业 发 展 是 是 的 潜 力 所 在 , 是 一 种 蕴 含 着 巨 大 财 富 的 无 形 资产 。 品 牌 战 略是 经 济 学 、 场 学 研 究 的范 畴 , 市 通 常 是 指 企 业 在 生 产 经 营 过 程 中 为 占 有 市 场 、 得 一 定 的 市 场 份 额 , 过 采 用 先 进 的 科 赢 通 研 技 术 、 高 质 量 、 低 成 本 、 告 宣 传 等 一 提 降 广 系 列 方 法 与 手 段 , 使 其 生 产 的 产 品 得 到 消 费 者 与 社 会 普 遍 认 同 的 长 期 效 用 的建 立 过 程 。 随 着 我 国 教 育 体 制 的 发 展 变 化 , 高 职 院 校 越 来 越 多 地 参 与 教 育 市 场 的 竞 争 , 品 牌 和 品 牌 战 略 也 逐 渐 引 入 教 育 领 域 。目 前 , 般 认 一 为 高 职 院 校 的 品 牌 是 指 学 校 的 名 称 、标 志 和 为 教 育 消 费 者 提 供 教 育 服 务 , 培 养 教 育 消 费 者 的 各 要 素 ( 资 队 伍 、 园 文 化 、 学 设 施 师 校 教 等 ) 总 和 , 外 延 和 内 涵 的 统 一 。 高 职 院 校 的 是 品 牌 战 略 是 指 高 职 院 校 利 用 一 切 有 形 和 无 形 资 源 , 极 面 向 市 场 、 向社 会 、 向 未 来 , 积 面 面 确 立 学 校 的 办 学 宗 旨 、 学 目标 、 学 特 色 , 办 办 不 断 提 高 学 校 的 知 名 度 和 美 誉 度 ,促 进 学 校 持续健 康发展 。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思考
业 生 对 求职 的期 望 值 较 高 . 乏 对 职 业 和 自我 的合 理 认 识 与 定 缺 力 强 . 有 良好 职 业道 德 的 高技 能 人 才 。 ” 是党 和 国 家指 导我 具 这
生 招 生 指 标进 行 适 当调 整 , 与 我 国产 业 结 构 调 整相 匹配 的实 将 2 狠 抓 高职 院校 的 内涵 发 展 .
连续多年 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 实现 了从 “ 精英教 育” 向 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 大众教育” 的转变 。伴随着扩招 , 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 我 加, 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 , 因为扩招主体是高职
生 的 就业 位 置 。
国 高职 教 育 发 展 的 纲 领 性 文 件 ,指 明 了 高 职教 育 的发 展 方 向 。
作; 第三 , 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 用人单位对博士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 关文件 , 狠抓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 是提
高高职院校就业率 的根本保证 , 是就业指 导工作的坚实基础。 () 1校企结合 , 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和教学 , 重在培 学生真正成为动手能力强 、 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 课程 和教学走校企结合 的路线 , 要让学生在大学的三年中, 始终不脱
指 导 工作 者 面 前 的一 道 难题 。本 文 通过 实训 带 队和 就 业指 导 的 实践 , 新形 势 下 高 职 院校 实训及 就 业 工作 提 出一 管之 见 。 对
我国高职院校品牌战略:内涵解析与要素组合——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视角
办高 校 等办学 形 式规 模 的壮 大 , 国高等 教 育 已经 育与社 会 经济 的协 调 发展 口 我 1 。
也 出现 了一些 新 的 问题 , 大学 之 间 、 学 与 民 办 设 和 品牌 管 理 , 校 的 知名 度 和美 誉 度 骤 增 , 即 大 学 在招
伴 随着 2 纪末 高 校 的扩 招 和合 并 ,以及 民 0世 由精 英化迈 人 了大众 化 阶段 , 无疑 是 我 国高等 教 这 育 飞 速发 展 的一个 重要 体 现 。但 数 量 扩大 的同 时 ,
以扩 大 优质 教 育资 源 、 促进 区域 教 育均 衡 发 展和 教 就 高职 院校 实施 品牌 战 略 的现状 而言 , 在 两 存
选择。 品牌战略顺应了品牌经济时代教育发展 的客 为 , 这种各持一端的认识和做法 , 都没有客观和科 观需要 , 体现 了现代教育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 有利 学 地 分 析 这 样 两 个 理 论 上 的基 本 问 题 , : 职 院 即 高 于 实现学 校发 展转 型 和整体 提 升 。 为重 要 的是 可 校 品牌 的管 理 学 内涵何 在 ?高 职 院校 品牌 战略 的核 更
此 ,本文 尝试 从管 理学 科 群 中市 场 营销 学 的角度 ,
良好 的沟通效 果 。对于 以应用 型人 才培养 为 主要 目
基 于市场营销 学的视角
王 恒
( 京 师 范大学 北
教 育学部 ,北京 10 7) 0 85
摘
要
我 国高等教 育 已经进入 了大众化阶段 , 各种类型 和形式的 高等教 育组织 间的竞 争成为一种常
态现 象。对于高职 院校 而言 , 塑造成功且 富有特 色的学校 品牌 , 实施品牌战略成 为提 升其核 心竞争力的一个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品牌战略的思考
办学 等一 系列问题 的系统而成熟 的思考 和认 识。办学理念
犹如 办学 的灵魂 , 是一个学校持续 、 健康发展的根本 , 对一个 学校来说非常重要。高职 院校 的办学理念 可 以概 括为 :明 “ 确一个方 向, 做到二个满足 , 实现三个结合 , 坚持 四个为本” 。
明确一个方 向, 即明确高等 职业 技术教育方 向; 到二个满 做 足, 即最大程 度地满 足社会对 高职教育多样 化的需求 , 最大 程度地满 足学生求知、 求技、 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 ; 实现三个 结合 , 即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 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 , 理
、
实施高职教育品牌 战略的重要性
教育 品牌是学校的名称 、 志和为教育} 费者提供教育 标 肖 服务 , 培养教育消 费者 的各 要素 ( 师资 、 园文 化、 学设施 校 教 等) 的总合 , 是外延和内涵 的统一 。高 职教育 品牌是一 种无 形资产 , 它若 能发 挥作用 , 就会 给高职 院校 带来实质性 的附 加值 , 并形成 品牌 效应 。
收 稿 E期 :0 80—1 t 2 0 —71
作者简介 : 梁海虹 (9 6 , , 16 一)女 陕西省延安市人 , 现任职于西安航专高教所 , 教授 , 西安航专学报副主编 , 编辑部主任 。
第 6期
梁海虹 :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品牌战略的思 考
4 1
“ 长线” 专业 , 容易形成竞争优势 且较为成 熟。该专业 的建 设 已取得一定 的专业建设成果 。②该专业 师资队伍状 况好 , 教
学 科 定位 。
层次定位 即高职教 育办学层 次的定位 。就 目前 情况来 说, 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将办学层次定位为专科层次是符合
社会经济发展 的实际情况 的。不能盲 目追求高层次 , 抛弃 自 己的特色 , 这样很难树立其 自己的品牌。 目标定位包括培养 目标定位 和发展 目标定 位。培养 目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及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及实施[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经营战略就是使高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或特色,通过优秀人才、特色学科、品牌教授效应和经济效益,使学校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品牌发展战略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凝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实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是高职院校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赢得社会支持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品牌战略分析品牌化战略是使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和特色,通过优秀人才、特色学科及知名教师等因素不断开拓市场,讲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使学校的特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特色和社会认可度是高职教育品牌的两个关键要素。
品牌化战略是动态发展的,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在品牌建设上一劳永逸,必须遵循原则,从市场、管理、实践等角度综合考虑,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才能,才能最终实现品牌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1.品牌与招生就业。
将品牌化战略引入高职院校不是对企业品牌战略的简单移植。
企业引入品牌战略的着眼点在于产品的经济效益。
而高校的非营利性决定其更看重社会效益。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周期长和滞后性的特点,未必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
高校品牌战略的实施并非是教育的市场化,一些非市场因素仍在起作用。
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的波动,高职教育必须从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来确定品牌战略。
一所高职院校的品牌既是吸引广大生源的金字广告,也是学校毕业生择业时最有力的推荐信。
2.品牌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他们的产品。
品牌的声誉直接与产品的质量相关,好的品牌是质量的保证。
由好品牌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青睐,而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促使更多的学生进入这些院校。
这种良性互动,是品牌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协调的产物。
3.品牌与基础设施建设。
试论高职院校的品牌战略
试论 高职 院校 的品牌 战略
●郭
摘 要: 高职院校要做 大做强 , 必须坚持品牌战略, 不仅要在扩 大办 学 规 模 上做 文章 , 重要 的是 要 在 办 学特 色 、 育 质 量 上 闯 出一 条 路 来 , 更 教
才 能 立 于 不败 之 地 。
梅
它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要有 自己的特色 , 要 有 品牌专业 , 各专业要有精品课程。这不是仅 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 必须经过全体教职员 工 的共 同 努 力 。 因此 , 们 必须 要 有一 支专 业 我 素质高 、 富有创 新精神和挑战能力 的教职员工 队伍
二、 建立 一支师资力量较强的教职员工队伍 , 是创立品牌学院的必
要 条件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品牌 战 略
办 学特 色
中图分类号 : 7 G1
文献标识码 : AFra bibliotek文 章编 号 :04 4 1 (0 8)8 10 0 10 — 94 2 0 0 — 4 — 2
常言道 :名师出高徒。 要使我们的人才产品——学生 , “ ” 经得起人才 市场大浪淘沙般 的检验 , 要建立高职院校 的强势 品牌 , 离开一支 由名师 组 成的师资队伍是不行 的。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工作 , 工作中 需要 消 除 一 个 思 想 误 区 。
一
题, 校长 的素质和水平是师资 队伍 素质的首要问题, 有一个好校长, 才能 带出一个好学校。以往 的许多有关师资 队伍建设的文章 , 从未提 到校长 的素质 问题 , 笔者认 为, 这是一个思想 上的误 区, 必须消除之。校 长的素 质是师资 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许多事实证明: 素质高的校长 , 本身就 应该是 一代名师。 比如 : 厦门大学 的王亚南先生 ( 资本论》 即《 的翻译者之 ) 在经济理论方面的造诣是 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 名的。其领导下的厦 门大学 , 才有大家风范, 且这种风范延至今 日, 长盛不 衰。当然好校长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打造就业品牌战略的思考摘要:坚持就业导向,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就业品牌,充分发挥就业品牌效应,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借助物质生产领域的品牌概念,从建设品牌专业、打造品牌就业服务和特色教育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打造高职院校就业品牌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就业;品牌;“品牌”在市场经济中是企业的“名片”,是广大消费者对这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管理结果等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
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生源质量同本科院校相比处于弱势,毕业生要同本科生抢饭碗,就必须有自已的品牌,这对于提升学校形象,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品牌的内涵就业品牌,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这个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认可程度,是一个学校学生整体水平的外显标志,具体表现在这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程度[1]。
高职院校打造就业品牌就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就业导向,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独具特色的特征,促进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它包括品牌专业、品牌就业服务和特色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品牌专业品牌专业,就是指学校某一专业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通过独特的办学理念、完善的培养方案、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办学条件等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其它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该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它学校同一专业而言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社会认可程度。
“品牌”意味着产品质量好,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占有优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品牌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空间也更广阔。
(二)品牌就业服务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生产“产品”的过程,毕业生就业工作可以看作是“推销产品”的过程。
就业服务是高校打造品牌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
高校就业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程序、择业技巧的指导和就业信息发布,还包括学生的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发展、就业心理辅导、创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服务。
同时,还为用人单位选取合理匹配的毕业生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参考,切实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打造就业服务品牌。
(三)特色教育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学机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职院校特色教育有三层含义:一是办学理念的特色。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在办学理念上要体现职业特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是专业设置的特色。
高职特色还集中体现在专业设置上要体现地方性和行业优势,地方性与行业性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专业设置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来设置专业,根据需求来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三是人才品质的特色。
优秀的品质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毕业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性格和气质等个性特点,都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的文化,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打在毕业生个体发展中的烙印[2]。
二、高校打造就业品牌的重要性(一)就业品牌是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数逐年增多,2010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2011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650万,2012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2012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市场选择人才的机会越来越集中在一部分身上,集中在名牌大学,名牌专业和部分具有特色专业的毕业生身上。
在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前提下,高校如果没有品牌就意味着没有市场,进而影响到生源市场。
因此,高校要努力打造就业品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二)就业品牌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作为高校“生产”的一种特殊产品,他们是学校的“名片”,这个产品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更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毕业生,他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的同时也为学校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声誉。
同时,也为母校在校生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优先发展的机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校友的成长经历、事业成就、高尚品格,不仅为在校生择业观的形成和职业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教育示范作用,也为更多的毕业生树立了榜样,激励和鼓舞着他们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三)就业品牌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打造毕业生就业品牌是当前许多高校实施品牌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提高整个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高校面临着生源萎缩的大背景下,打造就业品牌尤为重要。
通过就业品牌建设,打造就业品牌,扩大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出口畅,才能进口旺”。
只有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优秀师资,促进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筹措更多的办学资金,进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打造就业品牌的措施(一)建设品牌专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高校获取核心竞争力的直接途径。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各类院校都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这就为各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定位做了最好的诠释。
结构性矛盾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影响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3]。
因此,高校在建设品牌专业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要求,所属行业的发展需求,发掘和培养本校的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研教改和实习实践方面加以调整与优化,提升自身品牌专业的影响力。
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带动和辐射其它专业的建设,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打造品牌服务,建设品牌就业指导“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紧迫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问题。
高校通过打造就业服务品牌,努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1、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就业工作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4]。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职业选择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要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当作一个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这种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是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服务理念的提升,在这种就业服务理念的支配下,就业服务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服务质量的高低。
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90后就业观念的变化,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的内容已经不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继续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掌握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咨询方法、信息与资源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研究能力、法律知识、心理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3、提供个性化、阶段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寻找“人—职”的最佳匹配,没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也不可能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高职院校为例,一年级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认识专业的特点及将来适应的职业,制订出符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二年级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创业指导与培训,发布就业信息和举办各种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以适合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通过阶段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整合资源,实现就业服务的信息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为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整合资源,加强就业信息网建设,实现就业服务的信息化。
首先,丰富就业信息网站的内容。
就业信息网除了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发布就业创业的政策、就业流程、择业指导、求职技巧、职业测评、生涯咨询、网络课堂等内容,满足不同毕业生的需求。
其次,建设信息网络管理平台。
建立适用于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各院系共用的就业管理平台。
通过就业管理信息平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查询到想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网上招聘。
再次,整合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可以各高校、各人才市场共建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更新,淘汰失效的信息,方便供需双方[5]。
最后,建立高速、畅通的就业信息传递通道。
充分利用辅导员群、毕业生QQ群、飞信群和学校就业论坛以及各院系网站上的就业板块传递就业信息。
学校发布给院系的信息将由各系专人负责发布在各系毕业生QQ群,重要的通知通过飞信群通知,能够大大增加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有效保证了信息的覆盖面。
5、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形成反馈机制毕业生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稳定提供咨询和服务。
同时,高校要建立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库,利用已毕业的校友资源进一步收集就业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就业市场,完善就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