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使中国成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由林则徐领导)
二、战争的过称:1840年——1842年
三、战争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割地);(2)赔款洋银2100万元(赔款);(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开埠);(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同英国协商(协定关税)。
(5)规定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等特权(附件)
四、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4、经济结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供应地市场,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开办资本义工商业,客观上刺激和诱导了以后中国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问世。
5、社会思潮: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流
6、历史分期: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人民担负的任务的变化,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从古代史的阶段过渡到近代史阶段。
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中英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五口通商章程》。
1844年10月24日,签订中法《黄浦条约》即《五口贸易章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效仿英国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资本主义更加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一味的妥协投降,签订了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教学目标1、史实: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2、史能:(1)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2)概括阐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3)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3、史识:(1)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1、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如何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史实:英法美的“修约”要求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2、史能:(1)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两个事件同战争爆发的关系。
(2)分析论述:《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阅读理解:从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
3、史识:(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为了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战争,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沙俄政府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大肆扩张,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二、教学要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史实: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与西征天京变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湘军攻陷天京2、史能:(1)编制年表:太平天国运动的大事年表。
第1课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第1课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谋求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直接原因:1)清王朝闭关锁国,腐败无能2)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3、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借口发动战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二、鸦片战争的经过1、侵略者:英国2、时间:1840-1842(道光帝)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南京条约》内容: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让香港岛赔款——赔款2100万洋银协定关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必须与英国协商(2)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帝国主义、中华民族(最主要)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4、思想文化:出现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的思想和主张(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谋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借口:亚罗马事件和马神甫事件(1856年)3、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1858.6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2、1860年,在英法联军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3、1860.1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三、战争的影响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打开,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2、经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痛击,越来越多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和西方的巨大差距,开始发出变革图强的呼声,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客观上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鸦片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1840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应同英国商定。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3年主要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主要内容:1、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2、兵船可任意在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3、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主要内容:1、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2、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坟,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1856年----1860年)《天津条约》1858年中国——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白银(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北京条约》1860年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准许华工出国;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岒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多平方公里。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
1、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985)
《马关条约》,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条约规定: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迫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同时也使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Jing)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内容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第1课_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高考历史总复习
1774815
1192915 67.2 4177909 2190619 52.4
5908937
5373015 90.9 7937254 5719972 72.19 Nhomakorabea92608
7335023 79.8 13443641 9950286 74.0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 (+)997704 出超(+)入超(-)
白银外流,造成银荒 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 军队战斗力下降
⑶、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年)
虎门销烟
虎门禁烟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材料:
“ 只要我们对于中国的商务,处在这样 受限制的不稳固状态中,所望于对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帝国进行贸易的 利益,这必然大受损害。但是对于我们这 样商业国家的利益而言,目标是太重要了。 备忘录提呈人深信陛下政府会采取各式各 样的办法,来扫除妨碍达到目标的障碍 的。”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外国人又从中国收购廉价的农副产品,其中茶、丝为大 宗。这虽然刺激了中国茶、丝的生产,但外商几乎完全操纵 了中国茶、丝的出口贸易,使中国茶、丝的生产服从于世界 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摘自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上册
分析材料内容
思考:
有人说:“林则徐不 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 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 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 争。”你认为这一说法 是否正确?为什么?
4000 (年)1799 1820 1825 1830 1835 1839
⑵、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1838年,黄爵滋上道光帝:“自道光三年 至十一年(1823-1831),岁漏银一千七百万两。 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岁漏银 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1834-1838),渐 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 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 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鸦 片),建成病国之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臣不知伊于胡底。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自一八四二年八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来,中国这个有着大片国土、物产丰富的古老国家成为了西方列强任意分割的“美味蛋糕”。
从而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直至新中国成立。
《南京条约》是由于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处于战败国而被迫签订的。
《南京条约》中有一条是割香港岛给英国,尽管条件很苛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将香港岛拱手交给英国。
另外香港岛周围地区大都成了英租地。
其租期为九十九年,对于这九十九年,是何等的漫长啊!可悲的是清政府认为,其租期为九十九年总比租期为一百年让人挂得住面子。
就这样,香港岛在英国人的统治下走过了漫长的一百年,尽管英国将香港岛变得更加富有,却无法让香港岛有一个真正的主权,一个中国领土的主权。
尽管孙中山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清朝灭亡,但那些不平等条约却仍然保留,致使香港岛走过了近百年受殖民者统治的道路。
终于,在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这匹在外奔跑多年的骏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的失而复得不得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沉思,为什么一个土地辽阔的中国,会被西方列强轻易割分呢?这不仅仅因为清政府的迂腐,还因为中国人民自身(18、19世纪)没有文化,不能用科学来捍卫自己的祖国,致使中国“病入膏肓”。
战争是人类的一种最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残酷血腥的战争,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特别是世界大战,是人类一种自我的毁灭,是人类的一种劫难,是某些人的疯狂。
战争所留给人们是废墟.苍凉.仇恨.痛苦.绝望。
人类应从战争中吸取教训。
如今天的日本国,不仅没有没有诚恳反省二战中的战争罪责,却还在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其官员公开参拜供有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样的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应警惕!这样的不敢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民族人民也是没有前途的。
可战争的悲剧仍在21世纪今天的中东.非洲地区上演。
美国仍在愚蠢的在利用战争维护自己的霸权,在其“反恐”.”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制造了大量的人类灾难,战争浪费了人类的大量的财富,为什么不用这笔财富去发展科技,救助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呢?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应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对抗维护世界和平。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必考!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必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当然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和内容也是各位出题老师的宠儿,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都有哪些你需要了解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主要内容是:1.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2.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3.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4.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5.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6.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②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的更好,需与美国领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③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ppt1 华东师大版
2、林则徐禁烟运动
禁烟运动
①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 州查禁鸦片走私。 ②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 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③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 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 的坚强决心。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让香港岛; 《中英南京 条约》签订 地点(1842)
⒉主要 内容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⑤附件内容:
*
宁波
上海
福州
A.进出口税率为值百抽五;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 建屋.
厦门 广州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变化: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社会经济变化: 五口通商的东南沿海逐步 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也促 进沿海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 义产生。 中 国 进 入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四洲 志》,了解西方情况。
•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 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 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 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 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
•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 不顾时世,安于现状,认为隔绝于世界并因 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 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 中被打垮. ——马克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笔记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第一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虎门销烟“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
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内因: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异常迅速,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殖民扩张。
(外因:迅速崛起)注:市场和原料场的要求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英贸易(广州十三家洋行)中国出超地位,英国入超地位。
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非合法的正当贸易)主要原因:走私鸦片的影响1.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 国库空虚 银贵钱贱2.政治上:腐败3.军事上:战斗力衰弱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这一壮举,表现了中华名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是反侵略的象征 注:工业社会为背景,中国必然受侵略《南京条约》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鸦片战争爆发。
(1840-1842) 注:界碑 中国历史发展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开端{附注}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1.1860《北京条约》九龙 1898新界)2.赔款洋银2100万元(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沿海 长江以南)4.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影响:1.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使之成为侵华基地2.掠夺中国财富加重人民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难3.门户洞开,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4.议定关税,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列强经济掠夺。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在列强威逼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政治上)的苦难深渊。
(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形式上保留王朝,并非完全殖民)随着社会性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农民,手工业)的矛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
自从18世纪末,大量鸦片流入中国市场,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19世纪初期,这些问题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中国与英国的战争爆发。
本文将探讨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并分析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
当时,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鸦片,然后将其销售给中国。
由于鸦片的成瘾性和危害性,一些中国官员开始对鸦片进行禁毒。
然而,大量人民仍然在吸食鸦片,这让中国政府倍感头疼。
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国政府曾于1839年下令禁止鸦片贸易。
但是,这个禁令并没有得到英国商人的遵守。
相反地,英国商人愈加疯狂地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更大反感。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面对英国人的无视,中国政府在1839年发动了一场军事行动。
但是,中国的先进武器和训练较为落后的军队不敌英国的装备先进和士气高涨的军队。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的惨败,并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国向英国支付赔款;二、中国开放五个港口;三、英国获得在中国自由贸易之权利;四、英国公民在中国不受监管;五、中国同意接收英国政府的驻华代表。
三、南京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在当时引起的震动是无法想象的。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也因为条约本身的内容有许多争议。
事实上,南京条约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契约中的“不平等条约”。
这是因为条约的内容仅有英国的利益而无一处体现中国的利益。
南京条约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局面,促进了中国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
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一些弱点被外国国家所利用,滋生了一系列的悲剧和挫败感。
此外,南京条约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面对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中国逐渐觉醒,希望通过学习和探索来实现民族振兴。
结语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来看,中国历史上曾经遭受许多外部霸权侵略的打击。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39-1842)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39-1842)时至今日,鸦片战争仍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深受争议的时期。
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国彻底认识到了国家的弱小和落后,也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接触的开始。
其中,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是鸦片战争的重要节点,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引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贸易不平衡、文化冲突以及政治矛盾等。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鸦片战争及其结果是中英两国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战争背景鸦片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
当时,中国的商品出口主要以茶叶、丝绸等为主,而进口则主要是英国的鸦片。
这种贸易格局导致了中国贸易逆差的严重加剧,大量白银流向西方,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另外,由于不同文化的冲突,中英两国的关系变得紧张。
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观念与西方的商业文化产生了碰撞,加之英国不满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使得鸦片战争不可避免。
3. 战争过程鸦片战争从1839年开始,历时3年。
在战争初期,英国侵略者以鸦片贸易和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侵略。
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坚定的反抗,但面对英军的先进武器和战术,中国军队显得力不从心。
1839年至1842年间,一系列战役发生在中国的沿海地区。
其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以及海上战役中的中国抵抗,成为了儒家文化与西方列强对抗的象征。
4. 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英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签署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南京条约》,中国不得不支付巨额赔款,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此外,英国还获得了对华贸易的特权,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5. 影响与启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与崩溃。
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中国被迫接触西方列强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也成为一个反思封建社会的契机,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顺序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顺序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顺序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挑战的时期,当时中国面对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导致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顺序,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历史主题。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序列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广州、上海、厦门等多个主要港口,并被迫赔款。
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开始下滑,也为后续的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导致中国再次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8年的《天津条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该条约规定了对外贸易和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不平等条款,使得中国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
四、《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1884年的《辛丑条约》和1895年的《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两个重要节点,这两份条约导致中国失去了对朝鲜和台湾的主权,也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地位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这两个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五、总结与展望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历史轨迹。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在面对这些历史问题时,我们应该深刻反省过去的错误,更加努力地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中国人,我深感对这段历史的痛惜和反思。
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正日益崛起,但历史问题和国家尊严仍然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对于这些不平等条约,我们不应忘记历史,而是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直面,以求得更好的未来。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课件
• 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 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
• 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 京设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在北
“天朝上国无所不有” 京设立常设使馆 • 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 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
• 允许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作 英商居留地,并允许澳门英商自 由出入广东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62021/3/6Marc h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62021/3/62021/3/62021/3/6
上海 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C
[香港] 被迫割让地
B
★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以身殉 职的爱国英 雄
①爱国疆吏裕谦
爱国将领
②定海三总兵 ③虎门关天培 ④吴淞陈化成 ⑤镇江海龄
葛云飞 郑国鸿 王锡朋
3、结果 清朝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根本 原因
业农
文业
明 的 碰 撞
文 明 与 工
四、中英《南京条约》
⒈签订时间:1842年8月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⒉主要 内容
②割让香港岛;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⑤附件内容:
A.进出口税率为值百抽五;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 建屋.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是被放在骆驼背上带到中国,
而它最终这段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鸦片,只是
暴露了中国传
统文化和传统
和体制的痼疾。
鸦片,真
鸦片,不过是压 的折断了这
在这个民族脊梁上的 个民族的脊
最后一棵稻草!
梁吗? ……
逐 小农经济
渐 矛盾尖锐 走 向 危机四伏 衰 闭关锁国
落 天朝上国
头号强国 发 殖民扩张 展
异 扩大市场 常 掠夺原料 迅
工业革命 速
日 不 落 自由贸易 帝 国
贡 封闭的经济 天
赐 贸
闭塞的外交
朝 上
易 自大的观念 国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天
大英 帝国
鸦片走私 朝 上
国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 烟 运 动
“战争结束后,道光帝曾下令各省修筑海防工 事。……各地竟然旧样复制,全无改进。祁唝…… 因仿造火轮船……提议从澳门雇觅“夷匠”。这…… 触动了他(道光)的神经,宁可不要火轮船,也不 能让这些危险的“夷匠”入境”。
【观点】 【联想】从清王朝的视角看,这场战争到底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呢?
【结论】1、在大清国君臣眼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 非军事与外交的失败,签约避免了战争与麻烦,是“天 朝”的幸事。 2、董宗远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对内外交困的 局势深感忧虑,但这在当时只是极个别官员的认识。 3、鸦片战争虽然击碎了“天朝”威严,但“天朝”的 观念依旧。 4、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当时的国人警醒,他们没有意 识到自己的落后,更未意识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野心, 这样他们便继续沉睡了二十年,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惨败,方才步履蹒跚地师夷长技。
必须清醒地看到,清政府的“天朝上国” 心态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这场战 争爆发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 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封闭性;又由于清政府 以“天朝上国”自居,“闭目塞听”在对外 关系上实行的闭关政策不仅不利于中国在日 益联系的世界背景下的发展,而且,在所谓 “朝贡贸易”情况下拒绝“应有的”或者 “平等的”国际间正常往来,最终导致双方 冲突而爆发战争。这些的确是需要反思的。 但是,这都不应该成为英国对中国诉诸战争 的理由,也不可能掩盖战争的责任。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有哪些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有哪些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影响深远。
1840年,英军以贸易和鸦片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战争,经过多次战斗,最终迫使清相关部门在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不仅是中英关系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大悲剧。
接下来,我们可以详细聊聊这个条约以及其影响。
一、《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1.1 赔款与领土问题《南京条约》规定,清相关部门要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在战争之后,国力已经大幅度削弱。
同时,条约还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这个小小的岛屿成为了后来的“东方明珠”。
对于中国来说,失去了一块领土,意味着主权的进一步削弱。
1.2 通商口岸的开放条约还规定,清相关部门必须在五个港口开放通商,包括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这些港口的开放,标志着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联系开始建立,但同时也带来了外国势力的侵扰,民众的生活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许多地方的经济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手工业受到冲击,农民的生计受到威胁。
二、《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2.1 鸦片贸易的兴起在19世纪初,鸦片在中国的流入开始增加。
英国为了平衡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通过鸦片贸易获得了巨额利益。
这种贸易不仅让英国商人获利,也让无数中国百姓沉迷其中,健康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鸦片战争的背后,正是这个庞大的鸦片市场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2.2 清相关部门的无能与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清相关部门的和无能已经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
鸦片问题的严重性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导致了战事的不可避免。
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更是体现了清相关部门在外力面前的无力感,成为历史上一个屈辱的象征。
2.3 外国势力的介入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更多的外国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这一阶段,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威胁,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连而至,使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化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挽危:
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洪仁玕著《资政新篇》 十、失败:天京陷落
十一、意义: 1、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打击内外反动势力 2、启示:旧式农民战争不是救国出路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背景
清朝统治者面临第二次鸦片战争
和太平天国运动而内外交困 二、发起者:洋务派
1、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2、1905年——1911年的预备立宪 (1)过程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清廷上谕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的成立 (2)影响:“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假 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
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
社会矛盾。 二、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 动群众。
三、开始:金田起义 四、建制:永安封王 五、定都:攻克南京,改称天京 六、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七、征战:
1、北伐:孤军深入,失败告终。
2、西征:巩固中游,取得胜利。 八、转折: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社会的深渊。
第9课 清末新政
一、起因
1、客观原因:经受义和团的震荡和
八国联军的打击, 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
2、主观目的:通过改革,实现自救。
二、过程:
1、1901年——1905年的新政措施 (1)内容: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 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
(2)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但未触动政治体制。
3、影响:
(1)传播近代科技
(2)冲击传统文化 (3)改变思想观念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西学传播与洋务事业发展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 马建忠、郑观应等
3、主要观点: (1)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政治:建立君主立宪
(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
(4)先导作用:为戊戌变法作了
思想与舆论准备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背景
1、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积极对外
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国内: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虚骄自大对外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中国成为 侵略目标
二、原因: 英国:对华商贸 英国逆差
打开市场
鸦片走私
虎门销烟
侵略借口
发动战争
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接受《南京条约》。
四、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社会性质变化 2、主要矛盾变化 3、革命任务变化 4、历史分期变化 5、社会思潮变化
2、民族矛盾激发义和团运动兴起 (1)斗争目标:扶清灭洋 (2)运动局限:盲目排外
二、过程(1900年):
义和团和部分请军抗击八国联军 1、廊坊、杨村阻击战
2、天津守卫战
3、北京陷落:帝后西逃
三、结果:清政府被迫接受《辛丑条约》
1、内容:赔巨款、划使馆区、拆炮台、
允驻军、惩祸臣、禁反帝、改机构。 2、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4)培养新式人才
开办新式学堂 派学生留学
四、结果:北洋海军覆灭,标志运动受挫 五、评价
1、进步性: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局限性:单学器物不改政治体制
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
与早期维新思想
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 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商和洋务派兴 办近代工业带来的刺激和影响 2、标志: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1869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丝厂
二、领导力量: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三、过程
1、拉开序幕:公车上书
2、宣传鼓动: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 《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天演论》:严复介绍进化论,宣传民权
3、进入高潮:百日维新 (1)主要内容 政治上:开放民主
经济上:提倡实业
军事上: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 (2)变法失败:戊戌政变
四、评价 1、积极影响: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学说,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 行不通。
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
一、背景: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1)经济侵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比例上升
(2)政治控制: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
与划分势力范围
(3)列强竞争:美国提出让中国“门户开 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英法等谋拓中国市场
2、战争实质:鸦片战争继续和扩大
3、侵略借口:英 亚罗号事件
法
马神甫事件
二、侵略国家 1、主犯:英、法 2、帮凶:美、俄
三、侵略罪例: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四、不平等条约
1、《天津条约》:中——英法俄美 2、《北京条约》:中——英法俄 3、《瑷珲条约》:中——俄 4、《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 5、《伊犁界约》:中——俄 五、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
一、背景: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定侵略
朝鲜和中国为既定政策。
2、侵略借口: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 出兵朝鲜。
二、爆发:日本袭击驻朝清军,挑起甲午之战。
三、主要战斗
1、黄海海战
2、辽东之战 3、威海卫之战
四、结果:请军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中国承诺 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割让辽东、台湾及其属岛 赔款2亿两
增开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2、对华危害: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国际反应:三国干涉还辽 五、反割台斗争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
1、形势特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深重 2、经济前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开明 士绅、爱国知识分子等
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文祥等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洋务机构:设立总理衙门
三、内容
1、分期:
(1)19世纪60年代: 自强为主,重点练兵制器 (2)19世纪70年代起: 求富为主,重点民用制造
2、主要成就
(1)开办军事工业
(2)兴办民用工业 (3)筹建新式海军
3、分布特点 (1)地区:东南沿海为主
(2)行业:轻纺、采矿、航运等为主
4、两重性: (特殊国情所致) 民族资本企业:反抗性、依赖性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妥协性 5 、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 阶级结构出现新因素
二、西学传播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流扩大,
西学东渐出现新潮 2、主渠道: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海归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