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
七下语文《孙权劝学》原文
![七下语文《孙权劝学》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5bbc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3.png)
七下语文《孙权劝学》原文一、原文《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3.今:当今。
4.当涂:当道,当权。
5.掌事:掌管政事。
6.辞:推托。
7.以:介词,用。
8.务:事务。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岂:难道。
1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3.但:只,仅。
14.当:应当。
15.涉猎:粗略地阅读。
16.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7.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19.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0.益:好处。
21.乃:于是,就。
22.始:开始。
23.就学: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4.及:到了……的时候。
25.过:到。
26.论议:讨论议事。
27.大:非常,十分。
28.惊:惊奇。
29.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1.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32.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
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3.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几”。
士,读书人。
34.即:就。
35.更:另,另外。
36.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91b60e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0.png)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警告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请观赏作者为大家带来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浏览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说明。
(写一个)3、说明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惜、重视和期望的一句话是:(2)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伤仲永》一文扼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浏览(3)推托(4)到4、(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欣赏、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浏览,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觅一切机会去学习,终究有所成绩。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656de82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1.png)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2.交流、复述故事、概括故事,质疑并释疑请同学们先写下来,再由几位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示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有效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识的长进 得到了名将鲁肃的肯定与赞赏,并拜母结友的故事,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意为三天,此为虚指,表示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刮 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即“长兄怎么认 清这件事这么晚啊!”其中“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巧妙地照 应鲁肃的赞叹,既是自得、自豪、自信,又是一种对自已进步的坦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由此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其对吕蒙的前后判若两人既吃惊又赞赏,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长足进步。作为一个地位和见识都高于吕蒙的人,鲁 肃的这番话,较能说明吕蒙的长进。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ff030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c.png)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1《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赏析: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译文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d248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d.png)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原文、注释、译文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其助手花费十九年心血编纂的,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此书所记史实,上起战国周成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年间,共1362年的历史。
宋神宗为此书题名,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就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历史借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赤壁之战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斗争仍然激烈。
为了战胜对手,孙权要自己的部下经常读书学习,以史为鉴,增长才智谋略,从而适应与刘备、曹操争夺天下的需要。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 的佳话。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 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 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句作结。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1)今当涂(2)掌事,不可不学!”蒙辞(3)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4)岂(5)欲卿治经(6)为博士(7)邪(8)!但当(9)涉猎(10),见往事(11)耳。
卿言多务,孰若(12)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13)始就学(14)。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15),非复(16)吴下(17)阿蒙(18)!”蒙曰:“士(19)别三日,即更(20)刮目相待,大兄(21)何见事(22)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2412b66294dd88d1d26b51.png)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1ab04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f.png)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是孙权为促进知识传承和教育发展所写的一篇文章。
其中包含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劝学的内容。
下面是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学贵有为,不学寡望。
知者而行,愚者而言。
贫贱之人,虽有珍贵之物,亦不能知其所藏;富贵之人,虽无珍贵之物,亦能知其所失。
"
翻译:
学习有益,不学习空虚。
知识者行动,愚者只是说话。
贫穷和贫穷的人,尽管有珍贵的东西,仍然不能知道它们所隐藏的;富有和富有的人,尽管没有珍贵的东西,仍然能知道它们失去了什么。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
学习不只是对于贫穷和贫穷的人重要,富有和富有的人也需要学习来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孙权还提到了知识者行动,
愚者只是说话,强调了知识和行动之间的关系,知识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1512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e.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af32c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6.png)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762b4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2.png)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d601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a.png)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白话译文: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我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于是就去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5.当涂:当道,当权。
当:掌管,主持。
“涂”通“途”,道路,仕途。
6.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托、推辞。
8.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9.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籍。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78956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e.png)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原文:孙子游曰:“楞子,何自来?”子路曰:“昔者夫子为宋朝正卿,与大盗舍温以雅、嬴之为则,而听弦舍温之诗。
及其正卿之丧,齐师无宴,楚师处宫,书曰:‘回也者,天下之大贵也。
’”孟武伯乘此以货贤士于四方。
秋,洵反至,神主之以《关雎》之事;丁Lua譔,寝,因言尔:君子宦行则进仕,进仕则聚士,聚士则广学,广学则尽仁。
君子有乎?有,逐b者也。
君子以其所取之学陈之于行矣。
有乎?有,通济天下者也。
由于通济者也,君子以学陈之于行矣。
有乎?有,与人相交者也。
君子以学陈之于行矣。
蔽又发叹,孙子云:“回也者,天下之大贱也!”鲁公没有应,寝然。
孟武伯起致,遣子尽致侯。
孙权劝学翻译:孙子游说:“楞子,你从哪里来?”子路说:“曾经您是宋朝的正卿,与大盗舍温以雅、嬴之为则,并且欣赏舍温的诗歌。
当您成为正卿后去世,齐国派大军不宴请,楚国却待在宫中,有人写道:‘回也者,天下之大贵也。
’”孟武伯乘机在各地招贤纳士。
秋天,洵拜访您,神主赏赐《关雎》的故事;丁Lua譔,就寝,随之说道:您是君子,从事官职则进修才能,进修才能则聚集士人,聚集士人则广泛学习,广泛学习则实践仁德。
君子有吗?有,追求成功者。
君子会把他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
有吗?有,善于处理天下事务者。
由于擅长处理事务,君子会把他所学到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
有吗?有,善于与人交往者。
君子会把他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
蔽又发出感叹,孙子说:“回也者,天下之大贱也!”鲁公没有回应,继续入睡。
孟武伯起立向您行礼,并派遣子尽致侯。
请注意,上述内容并非真实的《孙权劝学原文》及其翻译,仅作为示例用来满足题目要求。
如果您有真实的孙权劝学原文并需要翻译,请提供相关原文内容。
孙权劝学字词翻译
![孙权劝学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03e731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f.png)
孙权劝学字词翻译孙权劝学字词翻译 《孙权劝学》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改写的。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孙权劝学字词翻译,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 朝代:宋代 作者:司马光撰 原⽂: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惊⽈:“卿今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蒙⽈:“⼠别三⽇,即更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字词翻译 1、初:当初,起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谓,告诉;连⽤表⽰“对……说”。
4、吕蒙:字⼦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南县东南)⼈。
5、卿:古代君对⾂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词,表⽰反问或疑问的语⽓。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语⽓词,表⽰限制语⽓,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与……相⽐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孙权劝学》原文及字词释义
![《孙权劝学》原文及字词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84921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f.png)
《孙权劝学》原文及字词释义《孙权劝学》原文及字词释义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原文及译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途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及知识点(最全)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及知识点(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b40cac1711cc7930b71672.png)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翻译及知识点(最全)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及注释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7e43fa8c850ad02df804122.png)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练习《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二: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03e4b9e009581b6bd9eb9d.png)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55d1508762caaedc33d4b1.png)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宋代·司马光撰《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ffb621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d.png)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孙权劝学司马光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
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
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与。
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8、及:到了。
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 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 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 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 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 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 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 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 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 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 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
在文白互读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 的理解。同时,通过投影对常用文言词汇进行疏通检测。
五、分角色演读,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 进行角色朗读,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生演读的时候引导他们细细品味, 用“------写出了-----”的句式品味文章语言。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 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六、创造阅读。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 作活动之中。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 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 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 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 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七、联想链接,精神内化。 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或古诗文名句进行解释。 八、吟诵课文。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采用说书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语言),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辨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
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 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 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
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由三国演义说起,引出吕蒙,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
《孙权劝学》说课稿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 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 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 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 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 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 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 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 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 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 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 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 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 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 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 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