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和教材沉积相

合集下载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df 165页)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df 165页)

第七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二节 洪积相第三节 河流相第四节 湖泊相第五节 三角洲相第六节 海岸沉积相第七节 碳酸盐岩相沉积相研究意义及工作思路沉积学是地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矿产领域,尤其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几个事实:a.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油气,99.9%储存在沉积岩中,当然,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受控于沉积相。

b. 盆地或区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可掌握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预测有利探区。

c. 我国经50年勘探,在老区易找大中型构造油藏的基本已找到,现在多为难找的、复杂的隐蔽油气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在哪里?—→都直接取决于岩性的分布、规模、特征等→受控于沉积相。

d. 用现有资料,作出相对最好的预测:如第一口探井钻遇5.6m油砂(图)非地质人员眼中:仅仅是5.6m油砂沉积学工作者眼中:① 5.6m油砂;②是河流相-曲流河砂体;③油层呈条带状;④油层宽度约800-1500m;⑤砂体可能呈北东向延伸;⑥下口探井应在该井北东向1.5km处。

沉积相工作方法•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观察•室内单井沉积相剖面分析•室内井间沉积相对比•室内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有利储集区带预测“将今论古”的原则和比较地质学研究方法一、相标志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

包括以下几方面:1、岩石的成分、结构2、岩石的沉积构造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条件3、古生物、包括遗迹化石。

4、地球化学组成。

5、岩石的几何形态。

6、岩石的纵向序列,即相序。

7、岩石的电性,地球物理测井。

8、岩石的地震响应。

二、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3、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3、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⑸、沉积层序:在沉积剖面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下粗上细 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 刷现象。
⑹、砂体形态:河流砂体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 状、树枝状等。在河流的纵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 板状。
1、河流的亚相及微相类型 根据现代河流发育的地貌特征,可将河流环境进一步划为 以下四类:河道亚相、堤岸亚相 、河漫亚相和牛轭湖亚相。 ⑴、河道亚相:河床滞留沉积 、边滩沉积、心滩沉积 ①河床滞留沉积 :指河流从上游搬运或河流就地侵蚀的物 质,细粒的被带走,粗粒度的在河床内堆积形成的沉积。 其特点是:岩性以砾石为主;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倾斜方 向指向上游;砾石堆积不连续,呈分散的透镜体状;位置位 于河床底部,向上变为边滩或心滩沉积。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据冯增昭等 1993)
相组 Ⅰ陆相组
1 残积相 2 坡积—坠积相 3 山麓—洪积相
相 4 河流相 5 湖泊相 6 沼泽相 7 沙漠相 8 冰川相
Ⅱ 海相组
1 滨岸相 2 浅海陆棚相 3 半深海相 4 深海相
Ⅲ 海陆过渡相组
1 三角洲相 2 泻湖相 3 障壁岛相 4 潮坪相 5 河口湾相
暂时性水流形成的沉积物成层性好,含有 指示不同流态的各种沉积构造,而且杂基含量 少,呈碎屑支撑,并含有叠瓦状及与流动方向 有关的其他定向构造。
泥石流及其有关作用的特点是含有大量泥 质和粉砂质杂基。泥石流及其有关沉积,通常 成层性差,几乎很少显示沉积构造和叠瓦状组 构,但具有大量粘土杂基,呈杂基支撑。
现代冲积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例如我国的广大西北地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洪积相鉴别标志
⑴、岩性:冲积扇的岩性差别较大,主要与母岩性质 不同有关。

沉积学7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沉积学7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Most likely to directly coincide with the lithofacies identified
岩相(Lithofacies)
• Lithofacies descriptions should include
– Grain size – Composition (minerals, rocks, other sed particles) – biogenic content (ooids, peloids, shells, plant remains, etc... ) and its physical condition – Sedimentary structures – Dimensions (particularly thickness)
决口扇沉积
决口扇沉积( Crevasse-splay deposits)
• 概念
– 洪水冲决天然堤时在靠洪泛平原一侧形成的 扇形沉积
• 特点
– 沉积物比天然堤沉积粗,主要为细砂和粉砂 – 沙纹层理发育,局部发育交错层理,爬升波 痕层理等 – 形态:平面上为扇状,剖面为透镜状
洪泛盆地(河漫湖)沉积 ( Flood-basin deposits)
河流相
• 河道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 边滩沉积(点砂坝沉积) 心滩沉积(河道砂坝)
• 河漫滩亚相
天然堤沉积 决口扇沉积 洪泛盆地沉积
• 废弃河道亚相(牛轭湖亚相)
冲积沉积环境(河道)
河床滞留沉积 从上游搬运的以及就地侵蚀来的物质,细粒被冲走, 粗粒物质被留下成为滞留沉积
成分以陆源砾石为主,成分复杂,有少量泥砾,砂
冲积沉积环境与冲积相
Fluvial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浅水三角洲、深水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的三种 相模式的剖面
8.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以大陆流水积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前缘:遭受盆地水动力改造; •前扇三角洲:以盆地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海岸线之上)
•分流河道沉积 •天然堤沉积 •决口扇沉积 •沼泽相沉积 •三角洲湖泊沉积 •分流间湾沉积
•三角洲前缘
•分流河口沙坝沉积(砂质海滩) •远沙坝沉积 •前缘席状沙沉积 •指状沙坝沉积
•前三角洲沉积
沼泽和海湾
分流河道
分流河口坝
决口扇 分流间湾 越岸洪水扇及天然堤 海滩 分流河口沙坝 远沙坝 前三角洲 滑塌块体 陆棚浅海
shelfs或受保护的陆棚泻 湖protected shelf lagoons)
•陡坡边缘(Escarpment
margins)
•坡角35-90°,有坡折,可划分为上斜坡(坡角>35-40°)(失 重)、下斜坡(坡角<35-40°)
Escarpment margins
Bypass(过路型)
图6-14
滨海(湖)地区沉积地貌示意图
1-沙嘴;2-沙坝;3-泻湖;4-三角洲;5-潮坪;6-海滩和波筑台;7- 泥炭堆积
•海(湖)滩
•浪控型滨海沉积
•潮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落潮波痕
•浪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双脊波痕
崇明岛海岸,海滩沙中的冲洗层理
•潮控型滨海沉积
滨海 浅海 半 深 海 深海 平均高潮线 潮上沉积 平均低潮线 潮间沉积:潮坪、潮沟、潮溪 正常浪基面(20m) 潮下沉积:浅滩和潮道 200m

第02章_沉积环境+沉积相

第02章_沉积环境+沉积相

现代干裂+鸟类足迹
地史时期的泥裂
地史时期的泥裂
现代 “高强度”泥裂
地史时期 的“高强度”泥裂
(山西永济中元古界汝阳群砂岩)
现代雨痕(河南郏县)
地史时期的雨痕
世界上已知最长的恐龙足迹,玻利维亚, 距今70 Ma
帐篷构造 (tepee structure)
碳酸盐沉积中的帐篷构造: 是弱固结或半固结的碳酸岩盐
D、滑塌构造(slump structure ) 由于受地震、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处于塑性状态 的沉积物通过重力作用沿大陆斜坡发生移动而产生的 变形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 多见于大陆斜坡较深水沉积物中,并形成浊积岩 或深水碳酸盐岩,为识别古坡向的重要标志。
3、生物门类及其生态组合的环境意义 (古生物标志)
2、沉积构造的环境意义 沉积构造是判别环境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层 理、波痕、底面构造(沟模、槽摸、工具模)、顶面构造 (生物遗迹、干裂)、结核等。 A、层理标志
层理是两个层面之间由于岩石的性质在垂直层面
方向上,由成分、颜色、结构的变化所显示的层状构
造。
常见的层理有水平纹理(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 理、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等。
2. 沉积构造
3. 古生物学标志 4. 地球化学标志
1、沉积岩组分和结构的环境意义 A、牵引流沉积作用
牵引流(tractive current):又称拖曳水流,
是指带动碎屑作牵引运动的流体。属相
对弱水流或静水流作用的流体。能沿沉
积底床搬运沉积物的流体。包括河流、
海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深流、大气
流等。
珊瑚化石:浅海
三叶虫:滨浅海
热带植物:棕榈、樟树等常绿阔叶植物,不显年轮。

9 第五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9 第五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3)曲流河与辫状河相比较
亚相类型 河床滞留 边滩 心滩
天然堤 决口扇 河漫滩 牛轭湖
位置与成因
组成
构造
其他
河床底部,下蚀作 粗砂、砾石与 叠瓦状排列

泥砾
河道边部。侧向加 以砂为主 积
以板状交错层理为 向 上 层 理 规 模 主,见有平行层理 变 小 , 粒 度 变 和槽状交错层理 细,见于曲流河
第一节 概述
二、沉积相
1、 沉积相 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洪泛平原
曲流河道
边滩(点砂坝) 牛轭湖
曲流河环境
第一节 概述
2、沉积相的分类同沉积环境,命名时将“环境”改为“相”,例如,河流 环境—河流相
洪泛平原亚相:泥岩为主
牛轭湖亚相:页岩或泥岩
点砂坝与河道亚相:板状交错层理 粗砂岩和含砾岩砂岩
沉积相
B
A
BC
内前
缘分
D
流河
道河
口坝
叠置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内、外)、前三角洲
C
内 前 缘 河 口 坝
D
内 前 缘 末 梢 砂 坝
第四节 过渡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三角洲相模式
三 角 洲 平 原
三 角 洲 前 缘 前 三 角 洲
沉积物
煤和泥炭 向上变细的 交错层理砂 交错和平行层理砂
透镜状层理砂质泥 潜穴普遍
河道中,侧向加 积,
砾石与粗砂为 主
以大型槽状交错层 理为主、见有板状 交错层理、平行层 理
见于辫状河
洪 水 期 河 水 漫 出 粉沙和泥为主 砂纹层理和水平层 几十厘米
河岸
理、干裂、虫孔
洪 水 期 河 水 冲 破 细砂和粉沙 天然堤

5 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古地理

5 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古地理

Principles

相分析的基本方法:现实主义原理——即以现代地质作用 及其产物为基础,来分析地质时期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切 忌机械对比。 Principle of Uniformitarianism –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Past Past
2)形态功能分析法
解释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除利用现代生物进行将今论古对比外, 还可以利用形态功能分析的方法。生物的形态特征能反映水体的运动 强度。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功能对器官和构造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的形态和生理同环境相适应是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 境条件不断的作用和影响迫使生物不断地改变自身而形成的。
第一节 沉积环境、沉积相 第二节 沉积相判别标志 第三节 主要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 第四节 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第一节 沉积环境、沉积相
1 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 一个具有独特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 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能形成各类 沉积物
2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 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 生物相(biofacies) 岩相(lithofacies, petrofacies) 成因的物质表现。 3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相演化
Present Present
What is an Uniformitarianism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第6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第6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于水上的陆相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1) 自然地理条件(地貌) 2) 气候条件(干、湿) 3) 构造作用(强、弱)
第二节
陆相沉积
2、冲积扇发育四种沉积类型
水携沉积物-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
重力流沉积物-泥石流沉积物
第二节
陆相沉积
2、冲积扇发育四种沉积类型——① 河道沉积
形成:暂时性河流切割、充填沉积形成
第二节
陆相沉积
5)沉积序列
泥岩 波状层理 小型板状
沉积物粗,发育 大型交错层理, “二元”结构不对称大板、大槽
9米厚
冲刷面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美国辨状河沉积
红色为泥岩,灰白 色为砂岩,典型的 “砂包泥”,而且 自下而上砂岩增多。
第二节
陆相沉积
4、网状河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1)网状河概念及组成
(1)概念:是由窄而深以及顺直到弯曲的、相互连接的、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现代河沼 沉积环境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沉积岩(物)特征:
1、岩性特征:
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等
2、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
3、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等相关指标
4、其他特征:地球物理方面特征
--相标志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2、相序定律
1)相序
指一种相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一
系列相的关系和相的组合。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2、相序定律
2)相序定律(Walther’s law,1894) 只有哪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
相互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在垂向上叠加
在一起。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6〕Reineck, H, E., and Singh, I,B.著,陈昌明、 李继亮译,1979,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石油工业出版 社。
〔7〕Friedman, G.M. 和 Sanders, J.E. 著 ,徐 怀 大 等 译,1987,沉积学原理,科学出版社。
〔8〕Dickinsion, W.R. 等 著 , 罗 正 华 、 刘 铭 铨 译 , 1982,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地质出版社。
相的分类存在的问题更多。由于人们对相的概念
理解不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分类方 案。我国的地质部门多采用环境相的概念,虽然各家 具体的分类不尽一致,但其共同之处却都是以相的生 成环境命名,例如河流相、湖泊相、浅海陆棚相等。 然后相内再按沉积条件的局部变异分为若干亚相,例 如,河流相可分为河道亚相、河漫滩亚相等。亚相内 再分为若干更次一级的单位,反映其内部的岩性差异。 国外有关沉积体系的新著,对于相的分类也不—致。 Miall(1984)将相分为以下等级:沉积体系域—沉积体 系—岩相组合—岩相。关于沉积体系以下的相等级划 分也不—致,有的在沉积体系下面分出相、亚相以至 更小的单元(微相),有的则仅有岩相或岩相组合 (Galloway and Hobday,1983)。
按照大的自然地理景观,人们通常把沉积环境 分为大陆环境、过渡环境和海洋环境三大类。过 渡环境是兼受大陆和海洋两种营力作用的地带。 而次一级的环境划分则可因分类标准的不同而有 某些差异。地质工作者是研究古环境的,为了便 于研究,在次一级的环境划分中,除了考虑地貌 因素外,对于岩相、气候和大地构造条件也往往 给予适当的强调。环境的分类是—个比较复杂的 问题,既使严格遵守环境的地貌定义,在分类中 也会出现重叠现象。例如河流和湖泊在分类中本 来和三角洲是同等级的地貌单元,可是在三角洲 环境中,它们却又成了次一级的亚环境,这样就 引起了混乱。类似的现象在环境的分类中还有不 少,目前还没有找到—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PPT课件

2、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呈离子状态溶解于水中 • 影响因素:pH, Eh, 盐度,温度,压力,CO2,离子吸
附作用等 • 化学沉积分异
第31页/共37页
• 按结晶程度分类 • 按晶粒相对大小
• 非晶质结构 • 隐晶质结构
(<0.001mm)
• 等粒结构 • 不等粒结构 • 斑状结构
• 显晶质结构
A、不可溶物质——干酪根 B、可溶物质——烃、沥青等
第17页/共37页
第18页/共37页
海相烃源岩形成过程中有机质的变 化
第19页/共37页
深部来源
• 火山作用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伴生的气热液、沿深断裂流出的热卤水等 • ——金属矿床 • ——非金属矿床
宇宙来源
第20页/共37页
第三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又称:相对比定律或相律 • 定律:
1 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2 纵向相序=横向相带
第6页/共37页
第7页/共37页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Models
• 简称“相模式Facies Models” • --删除地方性的细节,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理论模式)
3、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26页/共37页
风的搬运作用
• 方式 1. 悬移:长期悬浮在空中(风沙,沙尘暴) 2. 跃移: 3. 推移(蠕移):
风的沉积作用
风速↘→紊流上举↘→沙粒和尘土↓→风成沙和 黄土
分带性:戈壁,沙漠第,27黄页/共土37页
风的沉积作用
第28页/共37页
3、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 风化作用

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4、孔隙:是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不包括沥青质)充 填的空间称为孔隙或裂缝,它是油(含沥青质)、气、 水的富存场所。其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 (见下表)。 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即碎屑颗粒原始格架间 的空隙。 次生孔隙绝大多数是形成于成岩中期之后及后生期, 一般都是岩石组分发生溶解作用的结果。
概率值累积曲线图:用累 计百分比作图,横坐标为粒 径值,纵坐标改用概率百分 数标度。应用概率累计曲线 图建立沉积环境的典型模式, 这一研究成果是由维谢尔 (Visher,1965,1969)提出 来的。 沉积物的粒度一般不是表 现为单一的对数正态分布, 因此其概率图总是由几个相 交的直线段构成(见右图)
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 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陆架下界(陆架坡折)的 平均深度约130米。陆坡的坡度相对于陆架显著增加, 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度17分,比陆架的坡度大20 倍左右。陆坡地形十分崎岖,常被海底峡谷切割。陆基 是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坡度十分平缓,由 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积物绀成,可形成许多海 底复合扇。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 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属被动大陆边缘的有 非洲边缘(北邮除外)、澳大利亚西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 缘等。
2、底痕 底痕主要发育在复理石或浊流沉积中。一般 来说。它们的方向性在区域上是比较稳定的其总体 方向平行于水流分布。但有时其测量结果也较分散。
3、组构 组构系指组分颗粒的 空间排列种力位。如果 它们是顺水流方向定向 排列的;就可成为古水 流的指示标志。通常使 用的指向组构际志包括 砾石,眇粒和生物化石 等组分颗粒的定向排列 (见下页图)。
(一)、碎屑岩石的组成 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的不同,碎屑岩的组成可划分为颗 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度。其中杂基和胶结物可称为 填隙物。 1、 颗粒:颗粒又称为碎屑,是由母岩继承下来的陆源碎屑物 质沉积组分,占碎屑岩组成的50%以上。包括矿物碎屑 和岩屑。 碎屑:常见的几种矿物碎屑有石英、长石、重矿物等。 岩屑:是母岩的碎块,又称为岩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 的矿物集合体。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尹涛61110713资源勘查工程一、沉积环境的概念“沉积环境这个术语技沉积学的意义通常是指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

在地球表面不同的部分所发生的自然作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都是不问的,因此可特地球表面区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每一个单元即构成一种自然地理环境。

暴露在地表的各种地质体,从遭受风化、剥蚀、搬运到沉积形成各种沉积物,自始至终都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虽然沉积作用也受地质构造控制,而已这种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地质构造作用总是通过改变自然地理条件间接地对沉积作用和沉积过程施加影响。

所谓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地貌、气候、动植物、水深、水温、水动力和水化学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地貌特点对限定各类环境的范围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习惯地根据地貌单元来划分沉积环境。

例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三角洲环境、滨海环境、生物礁环境、海底扇环境等。

二、沉积相的概念沉积学中的“相”或“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然而也是—‘个长期有争议的概念。

在地质学发展的早期,“相”这个术语就被丹麦学者斯丹诺引入列地质文献中来了。

当时斯丹诺只是从地层学的意义上用“相”来表示“时期”和“阶段”。

最早赋于“相”以沉积学含义的是瑞士学者格列斯利。

当时格列斯利在研究瑞士西北部休罗纪地层时,发现该地层在岩性和古生物面貌方面有极大的变化。

于是,格列斯利就用“相”来描述这种变化。

他认为地层单位的“相”或“象”的种种变化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岩性相似的地层单位必然具有相同的古生物组合;另—‘点是不同岩性的地层单位不可能具有同一属种的生物群。

然而,后来的他质学家在用“相”这个术语时却发生了混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理解。

有的指地层的岩石类型,如“砂老相”、“灰岩相”等;有的指岩石的成因作用类型,如“浊积岩相”、“生物礁相”等;有的指沉积环境,如“河流相”、“滨海相”等,还有的与构造环境联系起来,如“磨拉石相”、“复理石相”等,而将“相”作为地层学中的一个地层单位来应用的观点则很少有人再使用了。

地史地层学课件——第二章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地史地层学课件——第二章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1、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 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2、 沉积相(沉积的面貌)——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
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
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
生物相
岩相
3.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3. 其大意是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 化是一致的,即可以根据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或横向上的变 化预测其在横向上或纵向上的变化。
4. 值得指出的是相对比原理的应用前提是沉积环境为连续渐变, 地层为连续沉积,沉积作用方式相同。
相 定 律 有相变发生吗?
4 相分析——研究综合 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 物特征以推断其成因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 用)即恢复古地理的 方法称为相分析。
(4)滨海相:1)较纯净之石英砂岩等,分选性好;2)化石少,见厚 壳动物碎片;3)陆源碎屑少时为潮坪相灰岩、白云岩.
(5)浅海相:1)砂岩、页岩或灰岩;2)海生底栖动物丰富,腕足、 蜒、珊瑚等.
(6)半深海及深海相:1)泥质沉积,或生物软泥(灰泥);2)浮游动 物,少;3)可见浊流沉积.
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以推断其成因
层 面暴露标志
圆锥帐篷构造
(2).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是指垂直岩层层面方向上由 沉积物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来 的构造。根据形态可分为以下类型(图7-1)
①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内部
纹层组成层系,层系之间由层系面分隔。交错层理根 据其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波状和槽状交错层理等 多种类型。依据交错层理的形态、大小、前积层倾角 和方向等可判断出水动力特征和古水流方向进而帮助 识别古环境。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沉积环境和与沉积相》课程,是地质学各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基础知识,掌握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实践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识别各种沉积相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包括沉积相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常见沉积相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沉积相分析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初步掌握沉积相理论和研究方法。

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单元: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论:阐述基本概念、分类和沉积相识别依据;大陆沉积相组:阐述河流、湖泊、冲积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过渡沉积相组:阐述三角洲、河口湾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海洋陆源碎屑沉积组:阐述海岸、浅海、半深海及深海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相:阐述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事件和特殊地质作用沉积相:重力流、等深流和风暴潮沉积作用和沉积相;沉积相研究方法:阐述沉积相和古环境恢复的主要方法,并通过实践(实验课)学习这些研究方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系统掌握沉积相识别依据、沉积相类型、亚相组合规律和演变特征,学习沉积相研究方法和流程,为古环境恢复和重建以及沉积岩中的资源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掌握陆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特征;2、掌握海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特征;3、掌握过渡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特征;4、掌握沉积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程序,学会在地质剖面上或综合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沉积相类型,分析其在空间的分布和演化特征。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间实习和课堂讨论。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1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1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1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尹涛61110713资源勘探项目一、沉积环境概念术语“沉积环境”通常指发生沉积的自然地理环境。

在地球表面的不同部分发生的自然作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没有被要求,因此地球表面可以被分成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并且每个单元构成一个自然地理环境。

暴露在地表的各种地质体,从风化、剥蚀、搬运到沉积形成各种沉积物,自始至终都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虽然沉积作用也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质构造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但地质构造总是通过改变自然地质条件间接影响沉积和沉积过程。

所谓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动植物、水深、水温、水动力、水化学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地貌特征在限制各种环境的范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习惯于根据地貌单元来划分沉积环境。

例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三角洲环境、海岸环境、礁石环境、海底风扇环境等。

二、沉积相的概念沉积学中的“相”或“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概念。

在地质学的早期发展中,“相”一词是由丹麦学者斯特凡诺引入地质学文献的。

当时,斯特凡诺只用“相”来代表地层意义上的“时期”和“阶段”。

瑞士学者格利泽是第一个给“相”赋予沉积学意义的人。

当时,盖尔斯利在研究瑞士西北部的胡罗吉地层时,发现了岩性和古生物的巨大变化。

因此,格利泽用“相位”来描述这种变化。

他认为地层单位的“相”或“像”的变化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岩性相近的地层单位必须有相同的古生物组合;另一个观点是不同岩性的地层单位不能有相同属和种的生物群。

然而,后来其他定性科学家在混乱中使用了术语“阶段”,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有些是指岩石类型的地层,如“旧砂相”和“石灰岩相”。

有些是指岩石的成因类型,如“浊积岩相”和“礁相”。

有些涉及沉积环境,如“河流相”和“滨海相”,有些涉及构造环境,如“磨拉石相”和“复理石相”,而“相”在地层学中用作地层单位的观点很少被再次使用。

由于术语“阶段”的含义相当混乱,有人主张在使用术语“阶段”时,只要明确指出该词的含义,那么术语64B’的各种用途都是可行的。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41《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文/许中杰 程日辉摘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是一门“将今比古”的课程,在本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

本文探讨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和思政案例进入课堂的环节,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总结并思考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有助于本课程实现“育人”的目标,也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教学改革;案例所谓“课程思政”,即对于除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亦可通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在“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在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可见,“课程思政”进入和融入课堂,思政教学与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同向而行,是势在必行的。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

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让学生知道现今祖国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而“课程思政”是确保育人工作可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载体。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方向)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课程由五章,即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概述、大陆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模式、过渡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模式、陆源碎屑海洋沉积环境及相模式、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组成。

该课程是通过现代沉积物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其气候特征,对古代沉积岩形成环境进行推断,是建立地质作用模式到深化沉积学理论的一门课程。

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及沉积相

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及沉积相

深湖亚相
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水体安静,地处乏氧的 还原环境,底栖生物完全不能生存。
岩性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以质纯的泥岩、页岩 为主,亦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 层理发育,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 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石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 黄铁矿是常见的自生矿物,多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 岩性横向分布稳定,垂向上常具连续的完整韵律,沉积厚度 大。
湖泊是大陆 上相对低洼和流 水汇集的地区, 也是沉积物堆积 的重要场所。
• (三)、 湖泊环境及其沉积相
• 1、湖泊环境的一般特征
• 湖泊大小悬殊,最大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最小 的不足1km2。湖泊形状也是多种多样,如圆形、 椭圆形、不规则状等,成因各异。
• 湖泊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是按盐度和沉积 物性质划分,即分为以碎屑沉积为住的淡水湖泊 (盐度<3.5%)和以化学沉积为主的盐湖(盐度 >3.5%)两种类型。
3、沉积相的分类
古沉积环境恢复的基本思路
1、基本思想
“将今论古”“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 ——现实主义原则
“以古论今、论未来”
2、基本理论 “沃尔特(Walther)相律”——沉积相变
规律:“只有那些相邻发育的相才能重叠地产 出”,即只有顺序发展着的相才能上下重叠;一 定的相在水平飞行上必与有关的相相邻。
• 扇中因其扇面地形变缓,流体流速减慢,成为冲积扇中搬运、沉积 过程中最活跃地区。除了河道充填、泥石流沉积之外,片流沉积发 育。扇中沉积形成的岩石粒度较扇根变细,单层厚度减薄,成层性 变好,可具有多种流水成因的交错层理。沉积体虽然仍因冲刷、切割 而呈透镜体状,但横向上显得比扇根的更为稳定。
• 扇缘是冲积扇下部向冲积平原过渡的低平部分,片流沉积及其它类 型的洪泛沉积在该区内发育。片流沉积可形成大型板状砂体,间夹 洪泛期的细粒粉砂、泥质沉积。岩石层较薄,成层性较好,各种交 错层理发育,侧向延伸较稳定。由于河道的摆动,这些沉积物可能 被改造成为河流沉积。

03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135)讲解

03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135)讲解

27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28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29
•网结河(anastomosing):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of low gradient, relatively deep and narrow channels of variable sinuosity , characterized by stable, vegetated banks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silt or clay。





间 歇 性 砂 质 辫 状 河 沉 积
(高流量)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22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23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T3 黄山街组底部砂岩和砾 岩,上粗层序,砂岩底面有 底痕,大型辫状三角洲沉积
库车河剖面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2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3
1.冲积扇:湿地扇、旱地扇
旱地扇
湿地扇
黄河冲积扇
河控扇三角洲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主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35)
4
2010年1月11日1时24分
Alluvial fan and fan delta
•河道路沉积、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泛滥湖泊沉积、沼泽 沉积、泥炭沼泽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分析原理Part One Analysis Principle第一节:沉积作用(Sedimentary Processes)物理作用(Physical Processes),生物作用(Biological Processes),化学作用(Chemical Processes)第二节: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生物构造(Biological Structure),化学构造(Chemical Structure)第三节:原理与概念(Principle and Concepts)第一节沉积作用Section one Sedimentary Processes§1.1物理作用(Physical Process)物理作用主要讨论搬运介质与固体颗粒间的关系。

一、搬运介质(Transporting Media)按照搬运方式不同,把搬运介质分为重力流和牵引流两种类型。

1、牵引流(Fluid flow)搬运介质运动带动固体颗粒运动,水和空气是牵引流搬运的主要介质。

(1)运动方式(Fluid moving fashions):层流(Laminar flow):流体分子呈直线运动。

紊流(Turbulent flow):流体分子运动轨迹不规则(2)流态(Flow Regime)g弗劳德常数Froude number(F):F=V╱dv:流速(velocity of flow);g: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d:水深(depth of water)低流态(Lower flow regime),F<1,:流体阻力较大,搬运能力弱,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不同相。

过度流态(Transitional flow regime):F=1,流态不稳定。

高流态(Upper flow regime):F>1,流体阻力较小,搬运能力大,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同相。

(3)底形(Bedforms)底形是固体颗粒在松散沉积物表面运动所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形态。

大部分沉积构造是由于底形的迁移而形成的。

底形与流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随水流动态的变化,底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低流态下,随着水流动态变强(F值增加),底形出现的次序为:下平底(lower plane bed,没有颗粒移动)⇒小波痕(small ripples)⇒小波痕叠加的大波痕(megaripples superimposed)⇒大波痕(megaripples)随着水流动态变强(F值增加),波痕的脊由直线变为波状和舌形。

过度流态下,底形不稳定,波痕受到冲刷。

高流态下,常见的底形为上平底(upper plane bed)和逆行沙丘(antidunes)。

2、重力流(Gravity Flow)通常称为高密度流,在重力作用下,沉积物不稳定而移动⇒带动水介质运动⇒水介质与沉积物充分混合,进而形成富含沉积物的流体—重力流(dense flow)。

按照沉积物的支撑机理,重力流可分为四种类型:浊流(Turbidity current):流体内的沉积物由湍流的向上分力所支撑,并使沉积物持续地悬浮于流体中。

液化流(Liquefied flow):沉积物颗粒间孔隙流体的向上流动而支撑沉积物。

在富含液体(水)的松散沉积物中,当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颗粒保持悬浮状态,就象流沙一样,“液化了”。

颗粒流(Grain flow):由于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而支撑颗粒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

碎屑流(Debris flow):基质支撑沉积物颗粒,使砂、砾级悬浮于其中而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运。

.二、沉积物颗粒(Sediment grains)当流体流动所产生的上举力与牵引力超过沉积物颗粒的重力和吸附力时,颗粒开始移动。

在细粒沉积物中,颗粒主要受吸附力的作用;在粗粒沉积物中,颗粒主要受重力的作用。

细粒沉积物中颗粒的启动速度比粗粒沉积物中颗粒的启动速度大;但细粒颗粒的沉降速度比粗颗粒的沉降速度小。

§1.2生物作用Biological Processes生物作用范围很广,这里只讨论其结果保存在沉积岩中的生物作用。

由生物作用所引起的化学作用,如沉淀等在这里不讨论。

大化石(生物骨骼)由于是传统地层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仅作简要介绍。

1.潜穴与钻孔(Burrowing and Boring)潜穴(Borrowing):生物因生存或寻找食物而在松散沉积物内(未固结的沙和泥内)所形成的孔洞。

钻孔(Boring):生物因生存或寻找食物而在坚硬岩石内(即固结的沙和泥内)所形成的孔洞。

2.生物扰动(Bioturbation)生物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的沉积物和沉积构造进行改造,致使沉积纹层发生断裂和位移。

3.团粒化(Pelletization)生物将消化后的沉积物呈团粒状产出。

团粒大小为1mm~1cm。

由于团粒容易遭破坏,因此团粒在碳酸盐岩中较发育(由于其快速胶结作用),而在碎屑岩中不发育。

4.沉积物的捕获作用(Sediments baffles and trappers)网状海草吸附沉积物,有些沉积物表面,如蓝绿藻(Blue-green algae)等表面分泌出粘液,可以吸附沉积物。

5、生物化石(Fossils)正常海水:珊瑚、腕足、层孔虫、三叶虫及棘皮类等;淡水:腹足类、介形虫、螺;咸水:双壳类、蓝绿藻、介形虫等。

§1.3化学作用(Chemical Processes)化学作用主要涉及到一些成岩现象,如溶解、沉淀等,其中大部分与沉积环境无关,但有些溶解、沉淀现象与特定的环境有关。

另外,一些典型矿物也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气候及水介质性质。

1、溶解、沉淀现象(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膏盐矿物溶解及碳酸盐岩矿物溶解形成孔洞;矿物晶体溶解后被其他物质充填,形成假晶;上述现象多与干旱气候条件有关。

2、标型矿物(Index Minerals)赤铁矿(Hematite)指示氧化环境。

硫化铁(Iron sulfides)指示还原或缺氧环境。

粘土矿物(Clay mineral)可以指示水介质:高岭石(Kaolinite)多形成于酸性水介质中;伊利石(Illite)则发育在碱性水介质中。

鲕绿泥石(Chamosite):在现代沉积物中,鲕绿泥石多出现在热带浅海中,水深不超过60米。

3、典型构造(Typical Structures)鸟眼构造(Birdeye structure):发育于干旱潮坪环境。

示顶底构造(Geopetal structure):上层为亮晶方解石,下层为泥晶或碎屑。

4、重矿物(Heavy Minerals)稳定类型:石榴子石、电气石和锆石5、沉积地球化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第二节沉积构造Section two Sedimentary Structures§2.1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层理(bedding)和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1、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波痕(ripple marks),雨痕(raindrop mark),细流痕(rill marks),泥裂(cracks)(1)波痕(Ripple marks)4点:顶点、谷点、界点和脚点;4面:向流面和背流面(滑动面和底积面);波长(L)和波高(H)对称指数(symmetry index):向流面与背流面水平投影之比。

波痕指数(ripple index):波长与波高之比。

波痕内部构造(Internal structure of a ripple)底积层(Bottomset);前积层(Foreset);向流面纹层(Stosside).重流体层(Heavy-fluid layer):在水和沉积物的作用带内,富含沉积物的流体层。

波痕按成因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风成波痕、干涉波痕与孤立波痕;按规模可分为:小型波痕、大型波痕与巨型波痕。

(2)雨痕(Raindrop marks)圆形或椭圆形,在少雨区发育较好。

指示水上环境或半干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水上。

(3)泥裂(Cracks)平面上为多边形,剖面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水、收缩或干化而成。

指示干旱气候或水上环境。

(4)细流痕(Rill marks)由于细小水流侵蚀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树支状痕迹。

指示水面下降或水上环境。

(5)其它表面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工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三种成因类型波痕对比水流波痕:RI>15,SI>3.8;不规则或弯曲的,无分叉;直线型、切线型和"S"形前积纹层,不对称。

波浪波痕:RI<15,SI<3.8;较规则,直脊,分叉;“人字型”、束状纹层,对称或不对称。

风成波痕:RI:10~70;直、长且平行;粗粒在波脊,细粒在波谷。

2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底面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面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平行水流方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高而窄,下游端低而宽,可以指示水流方向。

(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行水流方向,但不能指示上、下游方向。

(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而长的脊,平行水流方向。

(4)其它铸型(The other imprints):不规则,不能指示古水流方向。

3层理(Bedding)层理是肉眼能够识别的最显著的宏观沉积特征。

纹层(Laminae):组成层理的最小宏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成分和结构。

单层(Single Bed):层理的基本单元,由成分和形态对一致的纹层组成。

层组(Bedset):形态一致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组单层。

如果单层的成分相似或一致,称“简单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简单层理;如果单层的成分不同,称“复合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复合层理。

层理面(Bedding Surfaces):单层或层组的分界面。

(1)简单层理(Simple Bedding)a)交错层理(Cross-bedding):形态类型:板状交错层理(Tabular cross bedding):层理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

楔状交错层理(Wedge-shaped cross):层理面为平面,但不平行,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

上述两类层理可统称为面状交错层理(Planar crossbedding)槽状交错层理(Trough cross-bedding):层理面为曲面,纹层呈槽状或弧形波状交错层理(Ripple bedding):层理面不规则,内部纹层与界面平行或斜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