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2012.04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运营管理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onal Management课程编号:ZJ1420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45、实验课学时9学分:3适用对象:工商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运营管理有系统的了解,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的组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研究企业中生产运营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在了解生产运营管理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生产运营管理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使学生知晓生产运营管理对提高效益和效率的重要作用。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 4学时教学重点: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教学难点: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及趋势教学要求:掌握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要求和目标。
第一节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第四节运作管理的趋势1、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
2、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
3、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 4学时教学重点: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教学难点:生产与运作战略框架、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特点教学要求: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和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了解生产与运作战略框架和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特点。
第一节生产与动作战略概述第二节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实训项目:生产现场参观实习 3学时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1.听取企业情况介绍、考察企业选址和总体布置、了解企业业务运营流程、了解管理机构设置和担负的管理职能等。
运营管理课后答案 威廉
运营管理课后答案威廉1. 什么是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管理和协调资源,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和客户需求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分发和销售等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旨在提高生产效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现代企业中,运营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系统和有效地管理企业资源和活动,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成本、加快交付周期、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效果。
2. 为什么运营管理对企业至关重要?运营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它对企业具有以下重要作用:2.1 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运营管理通过合理规划生产过程、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系统和流程等手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
通过减少浪费和提升生产能力,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增加利润和竞争力。
2.2 降低成本运营管理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流程,降低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成本。
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2.3 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运营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准确地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交付周期,企业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增加顾客忠诚度。
2.4 增加竞争力良好的运营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
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步骤运营管理涉及多个核心要素和步骤,包括:3.1 产品规划和设计产品规划和设计是运营管理的第一步。
它涉及确定产品的特征、功能和质量标准,以及设计符合产品目标和顾客需求的生产流程。
3.2 生产和操作管理生产和操作管理是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
它涉及资源的调配、生产工艺的管理、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
通过科学地管理生产和操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3.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跨企业协调和管理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活动。
第12版运营管理习题答案
第12版运营管理习题答案1. 问题描述此习题集为第12版《运营管理》一书的习题答案总结。
本文档包含了各个章节的习题答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2. 章节习题答案总结第1章绪论1.运营管理的定义:运营管理是指组织内部通过有效地整合和协调资源和流程来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活动。
2.运营管理的目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3.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生产活动、物流活动、营销活动、供应商与客户。
第2章运营战略与竞争优势1.运营战略的定义:运营战略是指组织在特定环境下,为实现其目标和使命而制定的运营活动计划和行动方案。
2.竞争优势的来源:成本领先、差异化、灵活性、服务质量。
3.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运营战略的影响:创新、快速响应、质量要求提高、个性化需求增加。
第3章产品设计与开发1.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目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2.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市场调查、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开发与测试、产品发布。
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确保产品在市场上持续竞争,合理安排资源分配,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
第4章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1.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系统是指实现物流流程中物资、信息和金钱的流动,并为组织内外部客户提供有关物流活动的管理系统。
2.物流系统的主要活动:运输、仓储、库存管理、订单处理、信息处理。
3.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简化、资源统一、信息共享、风险控制。
第5章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过程。
2.质量管理的工具:质量控制图、散点图、直方图、因果图、帕累托图、流程图等。
3.质量成本的分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
第6章运营系统的布局与设计1.运营系统布局与设计的目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减少物料搬运。
运营管理 基本原理 方法
运营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引言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企业运营目标和增强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1. 统一规划运营管理需要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确保各项运营活动的协同推进。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方向,然后制定相应的运营计划和策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2. 重视质量管理在运营管理中,质量管理是一个核心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要通过质量改进和持续创新,提升竞争力。
3. 灵活的组织管理运营管理中的组织管理要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此外,要注重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 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运营管理的核心是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消除非价值增加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的效果。
运营管理的常用方法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运营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阶段。
通过循环反复,不断完善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
2. 5W1H方法5W1H方法是一个问题分析的思维框架,即从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o(谁)、how(如何)这六个维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 KPI绩效评估KPI绩效评估是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运营绩效。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KPI绩效评估可以有效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实现目标的有效实施。
4. LEAN生产LEAN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运营管理第十二版课后答案
运营管理第十二版课后答案本文将回答《运营管理第十二版》课后题的答案。
运营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组织、计划、执行和监督组织的生产和服务过程。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对运营管理中的挑战。
第一章答案1.运营管理是指组织如何通过转化资源的过程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2.运营系统由输入、转换和输出组成。
输入包括劳动、设备和材料等资源。
转换是指将输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输出是指为满足顾客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3.制造系统和服务系统是两种常见的运营系统。
制造系统将物质转换为产品,而服务系统则提供无形的价值。
4.运营管理的三个主要功能是:设计运营系统、控制运营系统和改善运营系统。
5.运营管理的重要目标包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第二章答案1.运营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制定的运营方案。
2.运营绩效指标是衡量运营业绩的指标,包括质量、速度、灵活性、成本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
3.有效的运营策略应该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同时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五力分析是评估一个行业竞争力的工具,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顾客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5.价值链分析是评估组织内部活动的工具,通过确定核心活动和支持活动来提高运营绩效。
第三章答案1.布置和安排工作可以通过职业规划、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来实现。
2.广义的工作满意度包括对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工作后果的满意度。
3.个人特征对工作满意度有影响,包括个人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征等。
4.工作设计的原则包括任务身份和要求相匹配、工作场所设计、工作安排的相关性和反馈、参与和自主等。
第四章答案1.布置和安排工作可以通过职业规划、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来实现。
2.广义的工作满意度包括对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工作后果的满意度。
3.个人特征对工作满意度有影响,包括个人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征等。
运营管理(新教材)
运营管理
42
2、功能分类
功 能 分 类
按功能的重 要程度分
按用户对产 品的要求分
按功能的 性质分:
按功能整 理的顺序 分:
基本功能
辅助功能
必要功能
不必要功能
运营管理
使用功能
外观功能
上位功能 下位功能
43
3、功能定义的方法
• 用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表达 • 动词要尽量用抽象的词汇 • 名词要尽量用可测定的词汇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
19
运营管理
运作宗旨
运作宗旨是与公司战略相关的运作职能的目的,运作宗 旨应说明运作目标的优先顺序 运作目标有哪些呢?
F Q S
C T
运营管理 20
特有能力
运作的特有能力是指在竞争中某一方面运作特别突出
说说你熟悉的公司的特有运作能力————
就运作目标 就运作资源
运营管理
21
运作策略
运营管理
功能定义
• 功能定义的概念 • 功能的分类 • 定义的方法
功 能 分 析
功能整理
• 功能整理的概念 • 功能整理的方法 • 功能整理的意义
功能评价
• V=F/C
运营管理
41
1、功能定义的概念
• 功能定义是把产品及零部件的功能用准 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描绘,以区别各产品 或零部件之间的特性。功能定义最基本 的目的就是要把产品或作业及其构成要 素的功能搞清楚。 • 意义:明确所要求的功能、使功能评价 容易进行、扩大设计思路。
运营管理
11
知识面的扩充(管理层代码
)
•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 类似总 经理、总裁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首席运营官类似常 务总经理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类似财 务总经理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官类似 总工程师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主管 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运营管理第1章第2章(精品PPT)
从管理(guǎnlǐ)的角度/输出物的特性划分为:
制造性生产
按工艺过程特点分为
流程式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
生
按组织生产特点分为
备货型生产
产
订货型生产
与
纯劳务运作
运 作
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为
一般劳务运作
服务性运作
按顾客是否参与分为
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 顾客不参与的服务运作
按运作系统特性分为
技术密集型服务 人员密集型服务
第十四页,共七十页。
1.连续性生产 与离散性生产 (shēngchǎn)
(shēngchǎn)
生产工艺特征(tèzhēng)
流程 生产 (liúchéng) 型
加工装配型
第十五页,共七十页。
流程 式生产 (liúchéng)
物料均匀、连续按照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
能,最后(zuìhòu)形成产品的生产。 •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 •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生产设施按照工艺流程布置 •劳动对象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 工处理成为成品
本章(běnHale Waihona Puke zhānɡ)内容: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的分类 流程和时间 供需协调 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开展趋势
第三页,共七十页。
学习(xuéxí)要点
几个最根本概念〔术语〕帮助(bāngzhù)认识本专业领域
认识本专业领域最根本的原理性/规律性的知识
第四页,共七十页。
要点 一 (yàodiǎn)
其他信息反馈
产出
产品
服务
顾客
第七页,共七十页。
转换过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运营管理课件-第1讲
从农民 到科学 家都可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 以成为 配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优秀的 管理者!
1
开设仸何一门课程必须首先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学? 第二,学什么?
第三,怎么学?
2
第一,为什么学?
从个人角度讲:就是要让大家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从组织角度讲:就是要提升竞争力、效率和效益。
28
生产运作的类型
(二)备货性生产(Make-To-Stock)和定货性生产(Make-TO-Order) 1.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 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补充和维持库存.轴承\紧固件\家电等 . 2.订货性生产是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
备货性生产和订货性生产的的主要区别
16
生产营系统的构成
结构化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 成等。 非结构化要素: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质量管理\ 设备维护 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结构 形式; 非结构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 机制. 生产运作管理就是对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活动进行计划、 组织和控制,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结 合起来,形成的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 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管理活动过程.
市场
开发
营销
成本管理
开发
生产短缺型经济(标准型)
生产过剩型经济(哑铃型)
25
生产运作的特征分类
⒈制造业生产特点(生产方法上) ⑴合成法—将不同成分(零件)合成或装配成一种产品; ⑵分解法—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分解成多种不同的产品; ⑶调制法—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化学成分)而 制造成产品;如钢铁厂、橡胶厂的生产等。 ⑷提取法—从地下、海洋等提取产品,如采矿、采油的生产。
《运营管理》课程笔记
《运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运营管理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是指在企业中负责规划和控制生产和服务流程的管理活动。
它涉及将原材料、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转换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以确保高效、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2. 研究内容:(1)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计划的制定:包括需求预测、生产能力规划、生产排程等。
- 生产进度的控制:监控生产流程,确保按计划进行。
- 生产设备的布局与优化:合理安排设备位置,提高生产效率。
(2)库存管理:- 库存控制的原则:如ABC分类法、经济订货量(EOQ)模型等。
- 库存控制的方法:定期盘点、持续盘点、JIT(准时制)库存管理等。
- 库存优化策略:减少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
(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设计:确定供应链结构、供应商选择、供应链协同等。
- 供应链优化:通过精益供应链、敏捷供应链等策略提升效率。
-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与物流管理:信息共享、物流配送、供应链协调等。
(4)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项目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的规划。
- 项目实施:资源分配、进度监控、风险管理。
- 项目收尾:项目成果的验收、评价和总结。
(5)运营成本管理:- 运营成本的概念: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 运营成本的预测与控制: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削减措施。
- 运营成本的绩效评价:成本效益分析、成本绩效指标等。
(6)运营绩效评价与改进:- 绩效评价的概念:衡量运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 绩效评价的方法: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KPI)等。
- 绩效改进的策略:流程再造、六西格玛、持续改进等。
二、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1. 传统运营管理阶段:- 手工作坊时期:生产以手工为主,管理侧重于技艺传承。
- 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生产,但管理仍然较为粗放。
2. 科学管理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注重工作效率,推行标准化作业。
-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强调管理职能和原则。
[管理学]运营管理
⑴产品选择
⑵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⑶工厂设施
⑷技术水平
⑸协作化水平
⑹劳动力计划
⑺质量管理
⑻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⑼生产组织
二、对运营战略的新认识
⒈关于运营战略有四个基本点:(这四个指标可直接用于运营系统效果的定量分析)
⑴成本
⑵质量
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质量可以分为产品质量与生产过程质量。
⒊订货型生产
与备货型生产相比,订货型生产企业的产品完全按照用户订单生产,一般没有自己的标准产品;产品价格在订货时由双方商定;交货期是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
订货生产在管理上的重点是做好接受订货决策,处理好交货期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运营系统要有较高的应变能力,随时满足不同用户的订货需求。这一方面要求设备要有通用性,另一方面还应预先储备一些原材料
为了缩短订货期,还有一种“按订单装配”式生产(Assemble-to-order,ATO),即零部件是事先制作的,在接到订单之后,将有关的零部件装配成顾客所需的产品
按订单装配式生产必须以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为前提
㈢大量生产、单件生产与成批生产
1、所谓产品的生产程度,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重复生产同一产品的频率
⑵为了进一步缩短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人们在新产品开发阶段采用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CE是将本来为独立进行的活动通过协同工作,变成并行的活动,从而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与此同时,时间压缩技术(Time pression technology TCT)TCT的目的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
2、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是指一个工作地的操作者从事同样操作内容的重复程度
3、特点:
《运营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02 —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and Productivity3. (1) (2) (3) (4) (5)(6)(7)Week Output WorkerCost@$12x40OverheadCost @1。
5MaterialCost@$6TotalCostMFP(2)÷(6)1 30,000 2,880 4,320 2,700 9,900 3。
032 33,600 3,360 5,040 2,820 11,220 2。
993 32,200 3,360 5,040 2,760 11,160 2。
894 35,400 3,840 5,760 2,880 12,480 2.84*refer to solved problem #2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dropped steadily from a high of 3。
03 to about 2.84.4。
a。
Before:80 ÷ 5 = 16 carts per worker per hour.After:84 ÷ 4 = 21 carts per worker per hour。
b。
Before:($10 x 5 = $50)+ $40 = $90;hence 80 ÷ $90 = 。
89 carts/$1。
After: ($10 x 4 = $40)+ $50 = $90;hence 84 ÷ $90 = .93 carts/$1。
c. Labor productivity increased by 31.25% ((21-16)/16).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increased by 4。
5% ((。
93—。
89)/.89).*Machine ProductivityBefore: 80 ÷ 40 = 2 carts/$1.After:84 ÷ 50 = 1.68 carts/$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29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29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1.08.29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29号
•【施行日期】2012.04.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129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170-2011,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运营管理课程学的内容
运营管理课程学的内容1. 什么是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有效地实施运营活动的过程。
它涵盖了组织内部运营流程、资源配置、业务监控和改进等方面的管理。
运营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确保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交付,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 运营管理的重要性运营管理在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组织达到以下目标:2.1 提高效率和效益运营管理通过优化各项运营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
通过高效的运营管理,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好的绩效。
2.2 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运营管理关注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从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控制到品质监控等,确保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交付。
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2.3 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有效的运营管理,组织可以实施各项战略,如市场扩张、产品创新、成本领先等。
运营管理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运营计划和行动,确保组织能够按照战略方向持续发展。
3. 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营管理涉及许多基本理论与方法,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方面:3.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优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各个环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
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组织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交付周期、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3.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质量控制、开展质量改进等活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
质量管理涉及到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评价、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客户反馈等,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质量水平,降低不良率,提升竞争力。
3.3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项目管理通过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分配任务和资源、跟踪进度和风险等,以确保项目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
项目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效果,减少项目风险和成本超支的风险。
运营管理教程第1章运营与管理
人工智能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智 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生产系统、智 能物流系统等,能够实现企业运营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
全球化的运营管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需 要具备全球化的运营管理能力, 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的运营管理需要关注国际 市场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贸 易政策等方面,建立国际化的战
运营资源
• 总结词:运营资源是指企业在进行运营活动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 详细描述:运营资源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基础条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合理配置和利
用各种资源,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 总结词:运营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需要遵循合理、高效、节约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产出。 • 详细描述: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需要从资源规划、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三个方面入手。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
采购与库存管理
制定采购计划和库存管理制度,降低采购成 本和库存风险。
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
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与信息共享,提高 供应链整体效率。
04
运营管理的基本工具
价值链分析
总结词
价值链分析是一种识别和评估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方法。
详细描述
价值链分析通过分解企业的各项活动,识别出各个活动对最 终产品或服务的贡献,从而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它 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03
运营管理的职能
生产运作管理
01
02
03
04
生产计划管理
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度 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生产
效率。
生产流程管理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性
。
运营管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节、运营系统及其管理 第二节、运营系统分类 第三节、运营系统构成 第四节 运营过程的组织 第五节、运营管理发展与趋势
4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基本概念
运营管理原理
第一节、运营系统及其管理
运营活动是各类社会组织的基本活动。
一、组织
1、定义: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4)优化:不断分析运营过程的不足和对变化的环境不适应,改进优化, 保持运营系统的协调性与先进性。
11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基本概念
运营管理原理
第一节、运营系统及其管理
三、运营管理
3、职能
1)组织 基本职能——财务、运营、营销
运营管理是组织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运营 营销 财务
其他职能——采购、人事、公关、维修、优化/工业工程
运营管理原理
运营管理原理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inciple
1
运营管理原理
运营管理原理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inciple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绪论
第四篇
2
第一篇、绪论
运营管理原理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运营战略
第三章
需求预测
3
第一篇、绪论
运营管理原理
29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基本概念
运营管理原理
第二节 运营系统分类
二、制造性生产系统分类
3、离散性生产系统分类
划分生产系统类型的方法
③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的确定方法
工作地数目( m )法
工序大量系数( kB )法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
表1.2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1)
年代 概念
工具
科学管 理原理
时间研究与
工作研究概念 的形成
20世纪 10年代和 20年代
工业 心理学
动机研究 活动规划表
经济批量 规模
EOQ应用于 存货控制
创始人
弗雷德里 克·W·泰勒 (美国)
弗兰克· 吉尔布雷斯 亨利·福特 亨利·甘特 (美国)
F·W·哈里斯 (美国)
28
四、运营管理的重要主题
1、同时强调服务性行业和制造性 行业的运作
2、把运营决策与组织中的其他职 能整合起来
3、建立柔性供应链以实现产品和 服务的大规模定制
29
4、顾客导向的运作思想
运作对外应该直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和 市场营销课程中市场营销的观念是一致的, 现在我们把这种观念整合到运营课程中。
科学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
1、动时研究 2、标准化 3、科学地挑选和训练工人 4、提倡劳资合作 动时研究→标准工作定额→工资与奖金
表1.2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2)
年代 概念
工具
20世纪 30年代
质量控制 霍桑试验
抽样检验 和统计表
工作活动的 抽样分析
20世纪 复杂系统的 40年代 多约束方法
线性规划的 单纯形法
(iii) 制订战略时,仅考虑战略的可行性并不 够,还应考虑战略对竞争者的不可行性。
43
(iv) 通过做复杂深入的工作而获得的竞争 力往往是竞争者们最难模仿的(如老 部队,一套经营模式)。
(v) 组织结构、组织资源 与组织流程和战略 的配套完整性。
44
二、战略的制定
当企业能够成功地 策划并实施一项创 造价值的战略时, 企业就构建起了战 略竞争力(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第1章 运营管理概述
4、柔性目标
柔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率和有效性前提下, 柔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率和有效性前提下, 能够在品种和数量上满足用户千变万化的要 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市场需求的变 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系统必须能够将效 率与适应性统一起来,具有较高的柔性。 率与适应性统一起来,具有较高的柔性。
本田公司的柔性管理
制造系统运营: 制造系统运营 汽车组装过程简 图
服务系统运营: 服务系统运营 诊 疗过程简图
图1-2
(二)运营管理的概念
运营管理是对制造产品或是提供服务的过程 或系统的管理。 或系统的管理。
四、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管理的区别
1、在产出的物理性质方面不同
制造业企业所提供产品是有形的、可接触的、 制造业企业所提供产品是有形的、可接触的、耐久 的。 而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不可接触的且寿 而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 命较短。 命较短。
导入思考题
小思考
为什么有些公司不断壮大 而另一些公司却面临困境甚至 破产境地呢? 破产境地呢?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 式运营中心会议室 里进行紧张讨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引言: 引言: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管理(战略管理) 高层管理(战略管理) 中层管理(运营管理) 中层管理(运营管理) 基层管理
奔驰汽车高质量、 奔驰汽车高质量、高性能
德国奔驰汽车标志的演变
2、成本目标
成本高低是企业运营系统经济绩效的标志; 成本高低是企业运营系统经济绩效的标志; 只有按低于社会的平均劳动消耗成本水平在 市场上销售,企业才能够赢利,才能够发展。 市场上销售,企业才能够赢利,才能够发展。
一部小成本制作的黑色 喜剧片《疯狂的石头》 喜剧片《疯狂的石头》 在强片如林的暑期档突 出重围,不但票房大收, 出重围,不但票房大收, 还获得观众、影评界和 还获得观众、 媒体的一致认可。 媒体的一致认可 投资300万元,票房 万元, 投资 万元 2300万元。 万元。 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管理》复习题(2012年4月)第一章绪论四、名词解释1、运营活动:投入-变化-产出的过程,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
P22、运营系统:运营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总称。
P5五、简答题3、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基本问题。
P9-11答:目标: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1)产出要素管理;(2)资源要素管理;(3)环境要素管理。
六、论述题3、试述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
P9-11答:(1)产出要素管理;(2)资源要素管理;(3)环境要素管理。
5、试述现代运营管理的新特征。
P20-21答:(1)现代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2)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多变化,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3)信息技术已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4)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5)跨企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成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章运营战略决策四、名词解释1、运营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营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P246、生产进出策略:根据产品市场的寿命周期,确定在其整个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进入和退出该产品的生产。
P337、学习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才趋于稳定。
P3511、产量的柔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动迅速增加或减少产量的能力。
P46五、简答题2、影响运营战略制定的因素。
P26-28答:(1)市场需求及其变化;(2)技术进步(3)供应市场(4)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4、生产进出战略的含义及其种类。
P33、34-35答:(1)含义:根据产品市场的寿命周期,确定在其整个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进入和退出该产品的生产。
(2)种类:早今晚出;早进早出;晚进晚出5、学习曲线在制定运营战略中的应用。
P40-42答:首先,学习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较精确地估计生产运营能力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计划;其次,学习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指定产品的成本计划以及价格策略;另一方面,学习曲线如使用不当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8、提高纵向集成度的益处。
P51答:(1)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不同企业所拥有相比;(2)在向前集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供应风险;(3)在向后集成的情况下,有助于赢得和长期保持顾客;(4)有利于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营计划和实施控制,降低库存水平;(5)有助于提高竞争壁垒。
六、论述题2、试述纵向集成的利弊。
P50-51答:利:(1)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不同企业所拥有相比;(2)在向前集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供应风险;(3)在向后集成的情况下,有助于赢得和长期保持顾客;(4)有利于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营计划和实施控制,降低库存水平;(5)有助于提高竞争壁垒。
弊(1)所跨越的供应链环节越多,所需投资也越多,要想退出或转换也就越难,容易导致资源柔性的降低;(2)各个环节的运营容易产生不平衡,从而限制运营能力的充分发挥,难以保证各个环节都收到好的收益;(3)如果不同阶段的运营内容差别较大的话,管理将变得复杂,需要高度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三章运营流程的选择设计四、名词解释1、运营流程:是指能够把一定投入变换成一定产出的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由物流和信息流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P585、人员柔性:人员能够执行较宽范围内的多种工作任务,能在流程的多个环节、甚至不同流程之间进行调配。
P656、流程的节拍: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P689、生产周期:要加工的产品从以原材料的状态进入一个运营流程,直至变换成完成品为止,在运营流程中度过的全部时间。
P72五、简答题1、企业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运营流程的选择设计?P58-59答:(1)企业引入一项新产品或新服务时;(2)企业的竞争重点发生变化时;(3)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发生变化时;(4)现有运行效率不理想时;(5)竞争对手通过使用新技术、新流程等方法提高了竞争力时;(6)资源成本或可得性发生了变化时。
2、运营流程的构成要素。
P60-63答:投入、产出、任务、物流和信息流、库存3、运营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P63答:(1)资本集约度,即如何在流程中将人力和设备有机结合;(2)资源柔性,指设备和人力可灵活地配置于多种产品、多种产量水平和执行多种职能的能力;(3)顾客参与,指顾客以什么形式、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运营流程的一部分;(4)资金预算,新建一个流程或改造一个现有流程需要花多少钱是否合算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第四章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四、名词解释1、工作设计:是要决定一项工作任务如何完成,要决定如何将生产任务或业务进行分解,把适当的工作内容分配给适当的工作者,然后以适当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以实现工作的协调和总任务的完成。
P893、工作标准: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独立完成一定工作所需的时间,他完成这样的工作应该用预先设定好的方法,用他正常的努力程度和正常的技能,也称时间标准。
P927、团队工作方式:与以往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完整工作的一部分不同,有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完成这项完整工作,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产出速度等都可以自行决定。
P1029、BPR(工作流程重构):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P110五、简答题4、泰勒的工作设计思想。
P92答:强调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合作和责任分担,并认为只有使经营者和职工都分享科学管理带来的利益,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5、工作标准在工作设计中的作用。
P93-94答:(1)制定生产运作能力计划;(2)进行作业排序和任务分配;(3)进行运营系统及运营流程设计。
9、BPR(工作流程重构)的具体方法。
P112-114答:(1)将数项工作或业务组合、合并为一;(2)给予职工决策拍板的权力;(3)工作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4)为同一工作设置若干种进行方式;(5)工作超越组织的界限,在最适当的场所进行;(6)尽量减少检查、控制、调整等管理工作。
第五章供应链管理四、名词解释1、供应链:有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所组成。
P1206、牛鞭效应:订货量的波动在从零售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制造商,直至制造商又到零部件供应商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大。
P140五、简答题3、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
P128-129答:(1)接受采购要求或采购指示;(2)选择供应商;(3)订货;(4)订货跟踪;(5)货到验收。
6、供应商管理模式中竞争模式的一般特征(竞争关系为主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的特征)。
P134 答:(1)买方以权势压人来压人讨价还价;(2)供应商名义上的最低报价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低成本;(3)由于买方和供应商之间是受市场支配的竞争关系;(4)由于双方关系松散,双方都会用较高的库存来缓解出现需求波动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影响,而这种成本的增加,实际上最后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5)不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6)买方的供应数目很大,每一种物料都有若干个供应商,使供应商之间保持竞争,买方从中获利;9、减小牛鞭效应的对策与措施。
P143-147答(1)提高信息精度;(2)由单一节点控制补充供货;(3)减少订货批量;(4)产品短缺情况下的分配策略与信息共享;(5)利用适当的价格策略来稳定需求;(6)建立信任与合作伙伴关系。
六、论述题5、试述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P149-154答:增大收入:(1)向顾客直销的机会;(2)提供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利用的机会;(3)从多种源泉汇集信息;(4)提供个性化、顾客化的信息;(5)加速通向市场的时间;(6)采用灵活的定价策略。
降低成本:(1)简化供应链环节,减少产品的搬运;(2)实施延迟制造,降低库存成本;(3)利用设施集中降低成本;(4)降低业务处理成本;(5)通过信息共享降低成本。
第六章库存管理四、名词解释1、库存:是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
P1586、独立需求库存: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产品的库存。
P173五、简答题2、库存的分类。
P159-161答:(1)按其生产和配送过程: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完成品库存;(2)按库存的作用: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好在途库存;(3)按用户对库存需求分:独立库需求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9、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基于哪些假设?P175答:(1)对某产品的需求率恒定;(2)产品以批量生产或采购,整批到货;(3)存在两种有关的成本;(4)各个产品的决策互相对立;(5)不存在需求、订货周期或供应的不确定性。
六、论述题1、试述库存的利弊。
P162-163答:利(1)改善服务质量;(2)节省订货费用;(3)节省作业交换费用;(4)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弊(1)占用大量资金;(2)发生库存成本;(3)掩盖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试比较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与定期控制系统(P系统)各自的优势。
P190答:(1)P系统的优势: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补充订货;可以将多个订单组合起来;只在观测时刻知道库存水平IP即可。
(2)Q 系统的优势:可以使每一产品的观测频率个性化,有可能节省订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固定批量在有些情况下是理想的,或者必须的;可以持有较少的安全库存。
第七章运营活动的组织与计划四、名词解释5、综合计划:是根据需求和企业的运营能力的限制,对一个运营系统的产出品种、产出速度、产出时间、劳动力和设备配置以及库存等问题所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P204五、简答题1、生产类型的分类。
P196答:产品使用性能: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生产工艺特征:流程型和加工装配型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按产品需求特性分类:订货生产和备货生产5、制定综合计划时所要考虑的成本。
P213答:(1)正式人员的人员成本;(2)加班成本;(3)库存成本;(4)订单积压成本与库存缺货成本。
7、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本原理和关键信息要素。
P220-221答:(1)基本原理:从最终产品的计划(MPS)导出对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时间。
(2)MPS、物料清单、库存记录、8、应用MRPⅡ/ERP模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228-230答:首要问题是有效的、规范的输入数据;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管理人员的支持;最后问题是一般员工对MRPII/ERP的理解与有关知识的培训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