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讲解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课件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b412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3.png)
因三价杂质原子在 子而在共价键中留下一
P型半导体示意图
15:00。
P 共价键
形成。
空穴 惯性核 为负离子 结构示意 空穴
图1.5 P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一个电子成 半导体的
模
拟电 子技术
15:00。
3.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
掺入杂质对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有很大 的影响, 一些典型的数据如下:
T=300 K室温下,本征硅的电子和空穴浓度: n=p=1.4×1110/cm³
掺 杂 后N 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 n=5×1116/cm³
③ 本征硅的原子浓度: 4.96×1022/cm³
以上三个浓度基本上依次相差106/cm³。
模 拟 电子技术
三、 PN结
1.PN结的形成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PN结的电容效应
两种击穿:齐纳击穿(击穿电压小于6伏) 雪崩击穿(击穿电压大于6伏)
自由电子的定向 运动形成了电子电流, 空穴的定向运动也可 形成空穴电流,它们 的方向相反。只不过 空穴的运动是靠相邻 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依 次充填空穴来实现的。 见图1.3的动画演示。
图1.3 空穴在晶格中的移动
(动画1-2)
模 拟 电子技术
二、杂质半导体
1.N型半导体
2.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元素作为杂 质,可使半导体的导电性发生显著变化。掺入 的杂质主要是三价或五价元素。掺入杂质的本 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模 拟 电子技术
15:00。
图1.2本征激发和复合的过程(动画1-1)
可见因热激发而出现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是同时 成对出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游离的部分自由电 子也可能回到空穴中去,称为复合, 如图1.2所示。 本征激发和复合在一定温度下会达到动态平衡。
半导体器件基础 第1章(第二版)PPT课件
![半导体器件基础 第1章(第二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d216dcbceb19e8b8f6ba5b.png)
电 子的浓度是一定的,反向电流在一定
的电压范围内不随外界电压的变化而
子 变化,这时的电流称为反向饱和电流,第
技 以IR(sat) 表示。
一
术 章
基
础
电
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很小,由
子 此而引起的反向饱和电流也很小, 技 但温度的影响很大。表1.2.1是硅 第
管的反向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一
术 章
基
础
三、PN结的伏安特性
一
术 温度每升高8℃,硅的载流子浓度增加一倍。
章
基
+4
+4
+4
+4
+4
+4 自
由
础
+4
+4
+4
+4
+4
+4 电
子
空穴
+4
+4
+4
+4
+4
+4
1.1.3 杂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电
掺杂后的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子 杂质半导体按掺杂的种类不同,可分为N 第
技 型(电子型)半导体和P型(空穴型)半
一
术 导体两种。
1.2.1 PN结的形成
电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
子 导体相互“接触”后,在
它们的交界面附近便出现
第
技 了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
一
术 N区界面附近的多子电子将 基 向P区扩散,并与P区的空
同样,P区界面形章 成一个带负电的薄电
础穴复合,N区界面附近剩下 荷层。于是在两种半 了不能移动的施主正离子, 导体交界面附近便形
成了一个空间电荷区,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教案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cc7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3.png)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半导体概述1.1 半导体的定义与特性解释半导体的概念介绍半导体的物理特性讨论半导体的重要参数1.2 半导体的分类与制备说明半导体材料的分类探讨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半导体器件的制备过程第二章:PN结与二极管2.1 PN结的形成与特性解释PN结的概念与形成过程探讨PN结的特性分析PN结的应用领域2.2 二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二极管的结构解释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探讨二极管的主要参数与规格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BJT)3.1 BJT的结构与分类解释BJT的概念介绍BJT的结构与分类分析BJT的运作原理3.2 BJT的特性与参数探讨BJT的输入输出特性讨论BJT的主要参数与规格分析BJT的应用领域第四章:场效应晶体管(FET)4.1 FET的结构与分类解释FET的概念介绍FET的结构与分类分析FET的运作原理4.2 FET的特性与参数探讨FET的输入输出特性讨论FET的主要参数与规格分析FET的应用领域第五章:半导体器件的应用5.1 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领域分析二极管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实例5.2 半导体晶体管的应用解释半导体晶体管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探讨晶体管在不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实例5.3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应用介绍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分析集成电路在不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实例第六章:半导体存储器6.1 存储器概述解释存储器的作用与分类探讨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历程分析存储器的主要参数6.2 RAM与ROM介绍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原理与应用解释ROM(只读存储器)的原理与应用分析RAM与ROM的区别与联系6.3 闪存与固态硬盘探讨闪存(NAND/NOR)的原理与应用介绍固态硬盘(SS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固态硬盘的优势与挑战第七章:太阳能电池与光电子器件7.1 太阳能电池解释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分类探讨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分析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7.2 光电子器件解释光电子器件的分类与应用探讨光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第八章:半导体传感器8.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解释传感器的作用与分类探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析传感器的主要参数8.2 常见半导体传感器介绍常见的半导体传感器类型解释半导体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分析半导体传感器的优势与挑战8.3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关系介绍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实例分析物联网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第九章:半导体激光器与光通信9.1 半导体激光器解释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探讨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与参数分析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领域9.2 光通信原理解释光纤通信与无线光通信的区别探讨光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9.3 光通信器件与技术介绍光通信器件的类型与功能解释光通信技术的分类与发展趋势分析光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十章:半导体技术与未来趋势10.1 摩尔定律与半导体技术发展解释摩尔定律的概念与意义探讨摩尔定律对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半导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纳米技术与半导体器件介绍纳米技术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解释纳米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优势探讨纳米半导体器件的未来发展趋势10.3 新兴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分析新兴半导体技术的种类与应用领域探讨量子计算、生物半导体等未来技术的发展前景预测半导体技术与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半导体的定义与特性重点环节二:半导体的分类与制备重点环节三:PN结与二极管重点环节四:双极型晶体管(BJT)重点环节五:场效应晶体管(FET)重点环节六:半导体存储器重点环节七:太阳能电池与光电子器件重点环节八:半导体传感器重点环节九:半导体激光器与光通信重点环节十:半导体技术与未来趋势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对半导体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包括半导体材料的分类与特性、半导体的制备方法、PN结与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BJT)、场效应晶体管(FET)、半导体存储器、太阳能电池与光电子器件、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激光器与光通信以及半导体技术与未来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华大半导体181页PPT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半导体器件讲解
![华大半导体181页PPT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半导体器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55fd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b.png)
另有一类物质的导电特性处于导体和绝缘体 之间,称为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和一些 硫化物、氧化物等。
((112--22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不同于其它物质,所 以它具有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特点。比如: 热敏性、光敏性、掺杂性。
当受外界热和光的作用时,它的导 电能力明显变化。
((118--88
硅和锗的共价键结构
+4表示除 去价电子 后的原子
+4
+4
+4
+4
共价键共 用电子对
((119--99
形成共价键后,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是八个,构成稳定结构。
+4
+4
+4
+4
共价键有很强的结合力, 使原子规则排列,形成晶体。
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共价键 中,称为束缚电子,常温下束缚电子很难脱 离共价键成为自由电子,因此本征半导体中 的自由电子很少,所以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 力很弱。
(1) 最大整流电流IF (2) 反向击穿电压VBR和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RM
(3) 反向电流IR
(4) 最高工作频率 fM
((114--74477
补充参数:
(电信专业)
(5)最大整流电流 IOM
二极管长期使用时,允许流过二极管的最大正
向平均电流。
——注意与IF的关系
(6) 正向压降VF
(7) 极间电容CB、 CD
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经过载流子的扩散, 在它们的交界面处就形成了PN结。
((112--12211
PN结处载流子的运动
漂移运动
P型半导 体
---- - - ---- - -
模电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模电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31e9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b.png)
杂质能3
对电子的影响
施主杂质能级向导带提供 电子,使半导体呈现n型 导电性。
对空穴的影响
受主杂质能级接受价带的 电子成为空穴,使半导体 呈现p型导电性。
影响程度
杂质浓度越高,对电子和 空穴的影响越显著,半导 体的导电性能也越强。
06
半导体中的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分类
光电器件的特性
光电器件的主要特性包括光谱响应、光电灵敏度、响应速度和噪声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光电器件的应用范围和效 果。
光电器件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光电器件的应用
光电器件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如光电探测、光电转换、光通信等。
光电器件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光电器件的发展趋势包括高灵敏度、高速响应、高稳定 性、多功能化等。
半导体的热学性质
热导率
半导体的热导率取决于其材料 和结构,热导率越高,导热性
能越好。
热容
半导体的热容取决于其材料和 温度,它决定了半导体的耐热 性能。
热膨胀
半导体的热膨胀系数决定了其 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对 器件的稳定性有影响。
温差电动势率
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率是指在 温度梯度下产生的电动势,它
05
半导体中的掺杂和杂质能级
掺杂的概念和分类
掺杂
在半导体材料中人为地加入某种元素,以改变其导电性能的过程。
分类
施主掺杂、受主掺杂、中性杂质掺杂。
杂质能级的形成和特性
形成
杂质原子在半导体晶体中占据了特定 的位置,这些位置上的电子能级与晶 体中的其他电子能级不同,形成了杂 质能级。
特性
杂质能级位于禁带中,其能量位置取 决于掺杂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对半导 体的导电性能有重要影响。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2315acd4d8d15abe234e4b.png)
拟
电
子
技
术
第1讲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半导体的分类; 2.掌握P、N型半导体的性质; 3.重点掌握PN结的性质。 能力目标:会检测PN结的性质。
教学重点
PN结的性质 PN结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一、本征半导体 二、杂质半导体 三、PN结
模
拟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PN结加正向电压
时,呈现低电阻,具
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
流;PN结加反向电压
时,呈现高电阻,具 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
图 1.8 PN结加反向电压时 的导电情况
(动画1-5)
流。由此可以得出结 论:PN结具有单向导
电性。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3.PN结的电容效应
PN结具有一定的电容效应,它由两方面的 因素决定。 一是势垒电容CB , 二是扩散电容CD 。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本节小结
学完本节内容后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半导体的分类及特性; 2.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及性质 3.PN结的形成原理 4.PN结的特性-------单向导电性 5.PN结的击穿特性 两种击穿:齐纳击穿(击穿电压小于6伏) 雪崩击穿(击穿电压大于6伏)
因浓度差 在交界处电子和空穴相符合形 多子的扩散运动 成由杂质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区 空间电荷区形成内电场
内电场促使少子漂移
内电场阻止多子扩散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fd262feb9f3f90f76c61bf8.png)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重点讲述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意义,工作状态或工作区的分析。
首先介绍构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
其后介绍二极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电路模型和主要参数以及应用举例。
然后介绍两种三极管(BJT和FET)的结构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以及工作区的判断分析方法。
〖本章学时分配〗本章分为4讲,每讲2学时。
第一讲常用半导体器件一、主要内容1、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根据物体的导电能力的不同,电工材料可分为三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可以定义为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电工材料,半导体的电阻率为10-3~10-9Ω∙cm。
典型的半导体有硅Si和锗Ge以及砷化镓GaAs等。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很大的差别:当受外界热和光的作用时,它的导电能力明显变化;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特定的杂质元素时,会使它的导电能力具有可控性;这些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半导体可以制成各种器件。
2、本征半导体的结构及其导电性能本征半导体是纯净的、没有结构缺陷的半导体单晶。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半导体材料的纯度要达到99.9999999%,常称为“九个9”,它在物理结构上为共价键、呈单晶体形态。
在热力学温度零度和没有外界激发时,本征半导体不导电。
3、半导体的本征激发与复合现象当导体处于热力学温度0K时,导体中没有自由电子。
当温度升高或受到光的照射时,价电子能量增高,有的价电子可以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参与导电,成为自由电子。
这一现象称为本征激发(也称热激发)。
因热激发而出现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是同时成对出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
游离的部分自由电子也可能回到空穴中去,称为复合。
在一定温度下本征激发和复合会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载流子浓度一定,且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相等。
4、半导体的导电机理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了电子电流,空穴的定向运动也可形成空穴电流,因此,在半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承载电流的粒子(即载流子),这是半导体的特殊性质。
第01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精)
![第01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精)](https://img.taocdn.com/s3/m/2638f3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e.png)
第01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1.1 半导体物理学概述1.1.1 半导体的定义半导体是指在温度为室温时,其导电性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材料。
室温下,半导体的导电性比金属低很多,但比非金属高很多。
1.1.2 能带模型能带模型是用来解释半导体电学性质的重要物理模型之一。
在能带模型中,半导体的能量带分为导带和价带。
导带的电子能量高,而价带的电子能量低,两个带之间有一条禁带(也称带隙),禁带内无可利用的电子。
1.1.3 杂质的作用在半导体中加入适量的杂质后,可以改变半导体的电学性质,如电导率、电子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
常用的杂质有掺杂剂和杂质氧化物等。
1.2 半导体器件的分类根据半导体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等不同属性,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常用的半导体器件有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等。
1.2.1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主要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
二极管的主要特点是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过,具有整流、波形削减和电压稳定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扫描电视机、颜色电视机、发光二极管等电子产品中。
1.2.2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三层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由三种掺杂纯度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组成:P型、N型和净掺杂型半导体。
晶体管主要有三种工作方式:放大、开关和振荡。
1.2.3 场效应管场效应管也称为MOS晶体管,是一种用于放大和开关的半导体器件。
场效应管是一种具有电容储能功能的半导体器件,由源、栅、漏三个电极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输入阻抗和良好的线性增益。
1.2.4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一种将多个电子元件整合在单片半导体上的器件,其中包含大量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
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对提高电路的性能、简化电路结构和减小体积有重要作用。
1.2.5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器件,它能够在一定的外加电压下,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并向外辐射光线。
半导体基础知识幻灯片
![半导体基础知识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5bee38a8da38376baf1faef6.png)
(或铟),晶体点阵中的某些半导体原子被杂质
取代,硼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价电子,与相邻的
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空穴
产生一个空穴。这个空穴
可能吸引束缚电子来填补,
+4
+4
使得硼原子成为不能移动
的带负电的离子。由于硼
+3
+4
原子接受电子,所以称为
受主原子。
硼原子
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子,电子是少子。
多余 电子
磷原子
+4 +4 +5 +4
N 型半导体中 的载流子是什 么?
1、由施主原子提供的电子,浓度与施主原子相同。 2、本征半导体中成对产生的电子和空穴。
掺杂浓度远大于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所以,自 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自由电子称为多数载流 子(多子),空穴称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二、P 型半导体
2.1.1 PN 结的形成
在同一片半导体基片上,分别制造P 型半导 体和N 型半导体,经过载流子的扩散,在它们的 交界面处就形成了PN 结。
内电场越强,就使漂移 运动越强,而漂移使空 间电荷区变薄。
漂移运动
P型半导体
内电场E N型半导体
---- - - ---- - - ---- - - ---- - -
半导体基础知识幻灯片
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 1.2 PN 结及半导体二极管 § 1.3 特殊二极管 § 1.4 半导体三极管 § 1.5 场效应晶体管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自然界中很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金属 一般都是导体。
1-半导体基础知识
![1-半导体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e69a542852458fb770b56cc.png)
硼(B) 空穴很容易俘获电子,使杂质原子成为负离子。三价杂质 因而也称为受主原子。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征半导体通过掺杂, 可以大大改变半导体内载流子的浓度,并使一 种载流子多,而另一种载流子少。 • 对于多子,通过控制掺杂浓度可严格控制 其浓度,而温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小;
• 对于少子,主要由本征激发决定,因掺杂使其 浓度大大减小,但温度变化时,会使少子浓度 有明显变化,将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3、本征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
运载电荷的粒子称为载流子。 外加电场时,带负电的自由电 子和带正电的空穴均参与导电, 且运动方向相反。由于载流子数 目很少,故导电性很差。 温度升高,热运动加剧,载 流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热力学温度0K时不导电。 两种载流子
二、杂质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 杂质半导体主要靠多数载流 子导电。掺入杂质越多,多子 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实现 导电性可控。
一、晶体管的结构和符号
多子浓度高 多子浓度很 低,且很薄 面积大
晶体管有三个极、三个区、两个PN结。
二、晶体管的放大原理
(发射结正偏) u BE U on 放大的条件 (集电结反偏) uCB 0,即 uCE u BE
少数载流 子的运动 因集电区面积大,在外电场作用下大 部分扩散到基区的电子漂移到集电区 因基区薄且多子浓度低,使极少 数扩散到基区的电子与空穴复合 因发射区多子浓度高使大量 电子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 基区空穴 的扩散
四、温度对晶体管特性的影响
§1.4 场效应管
一、场效应管(以N沟道为例)
单极型管∶噪声小、抗辐射能力强、低电压工作
场效应管有三个极:源极(s)、栅极(g)、漏极(d), 对应于晶体管的e、b、c;有三个工作区域:夹断区、恒流区、 可变电阻区,对应于晶体管的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电压 控制型器件。 符号
模电-第1章-半导体基础PPT课件
![模电-第1章-半导体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9262d6cc17552706220845.png)
+ +++++ + +++++ + +++++ + +++++
空间电荷区, 也称耗尽层。
扩散. 运动
扩散的结果是使空间电
荷区逐渐加宽,空间电
荷区越宽。
20
一、PN 结的形成
2、说明
(1)空间电荷区(耗尽层、势垒区、高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几乎没有载 流子,其厚度约为0.5μm。
(2)内电场的大小:
对硅半导体:VD≈0.6~0.8V, 对锗半导体:VD≈0.2~0.4V (3)当两边的掺杂浓度相等时,PN结是对称的。当两边的掺 杂浓度不等时,PN结不对称。
+4
+4
+4
+4
电子和空穴在外电场的作 用下都将作定向运动,这 种作定向运动电子和空穴 (载流子)参与导电,形 成本征半导体中的电流。
.
10
二、本征半导体
2、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3)结论
①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本征激发。 电子和空穴也可以复合而消失。
②本征半导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形成两种电流------空穴电 流和电子电流,外电路的总电流等于两种电流的代数和。 ③电子--空穴对的数目对温度、光照十分敏感。 ④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载流子的浓度。
N 型半导体
磷原子
.
+4 +4
+5
+4
15
三、杂质半导体
空穴
2、P 型半导体
(1)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9f4e6c1eb91a37f1115cd8.png)
稳定 电流IZ
U<UZ, 截止, UD= U U>UZ, 稳压, UD= UZ
U
U UZ R IZ
三、晶体管
(一)晶体管特性 输入特性
— iB=f1(uBE)∣UCE=常数
UCE≥1V
uBE > Uon , 发射结导通→ iB 导通后,uBE ≈ Uon 且Uon≈ 0.7 V 0.2V 硅 锗
VCC / Rc=12mA, ∴ T放大不成立。 或:设稳压管不导通, uo =Vcc-IcRc=12-24= - 12V<0.2V, T深度饱和, uo = UCES=0.1V 假设
成立
深度 饱和
习题1.18
T: 锗管, UCES=-0.1V;稳压管UZ=5V,求:
=50
IR IB IC
ui=0V和-5V时T的状态与uo值。
D
Uon + V ID R UR _
1.
V单独作用 --折线模型
0
求Q点
若V>Uon, D通
UD= Uon UR = V- Uon ID= (V- Uon)/R
V
+ D
UD
Uon
-
+ R UR _
ID
2.
交流量ui作用→微变等效模型 ur = ui /(R+rd)
0
3. 叠加
u R= U R+ u r
一、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一)折线等效电路 实 际 模 型 u
考 虑 Uon 模 型
i
i
理 想 模 型 u
K
Uon
K
非理想二极管符号
理想二极管符号
+ u - 1. 理想二极管 u>0,D ?
K
+ u -
K
讲义2.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讲义2.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00abdc80eb6294dd886c27.png)
进入导带形成导电电子, 杂质本身成为正电中心。
施主杂质能级ED
9 受主杂质
在硅晶体中(最外层4 个电子),掺入一个Ⅲ族
杂质(3个价电子),杂质
中的3个电子与硅形成共价 键,缺一个电子,相当于 多了一个空穴,形成空穴 导电,杂质本身成为负电
中心。该杂质称为受主杂
质。
受主杂质能级EA
10 N型半导体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原子中电子的能级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基本特征 (1)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具有确定的能量、角 动量、磁矩和自旋 (2) 由于电子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没 有确定的轨道; (3) 电子的排布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可 能有两个电子处
硅原子的电子排布:
受主能级处于禁带内价带顶的上方,价 带电子受激跃迁到受主能级 在常温下,电子所具有的平均热能就足 以使受主原子电离。 P型半导体具有较高的 电导率。
从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考虑,若在无
辐射时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n和p, 当n<<p时,称为P本征半导体;
当n>>p时,称为N型半导体;
当n=p时,称为I型半导体。
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分三层排布,
电子可以吸收能量跃向高能级,
也可以放出能量返回低能级。
2. 晶体中电子能带的形成
(1) 大量原子构成晶体,原子的能级重叠形成 能带 (2) 能带是能量区域中密集的能级,由于能级 间距很小,可以认为是连续的。
3 绝缘体,半导体和导体的能带特点
绝缘体
半导体
导体的区别
含有施主杂质
电子在导电中起主要作用,也称为“电子型
半导体”。
施主能级处于禁带内导带底的下面。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光电二极管外形和符号
外形
符号
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工作在 第一象 限的原 理电路 工作在 第三象 限的原 理电路
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工作在第四象限的 原理电路
【例1-6】已知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UD=1.6V,正向电流为5~20mA,VCC=6.6V, 计算R的取值范围。
Vcc U D R max I Dmin 1k
(5)最大功耗PZM= IZmax UZ
若稳压管的电流太小则不稳压,若稳压管的电流太大则会 因功耗过大而损坏,因而稳压管电路中必需有限制稳压管电 流的限流电阻!
限流电阻
稳压二极管等效电路
限流电阻
电阻R为限流电阻。当电网 电压波动或者负载电阻变化 时,都能够引起输出电压变 化。但稳压二极管处于稳压 状态时,输出电压基本稳定
参与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的载流子数目相同,达到动态 平衡,就形成了PN结。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空间电荷区也称耗尽层
必要吗? 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 PN结加反向电压截止: 耗尽层变窄,扩散运动加 耗尽层变宽,阻止扩散运动, 剧,由于外电源的作用,形 有利于漂移运动,形成漂移电 成扩散电流,PN结处于导通 流。由于电流很小,故可近似 状态。 认为其截止。
扩散运动形成发射极电流IE,复合运动形成基极电 流IB,漂移运动形成集电极电流IC。
电流分配:
I E= I B+ I C
IE-扩散运动形成的电流 IB-复合运动形成的电流 IC-漂移运动形成的电流
直流电流 放大系数
IC IB
iC iB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பைடு நூலகம்
I CEO (1 ) I CBO
2、本征半导体的结构
共价键
由于热运动,具有足够能量 的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 而成为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的产生使共价键中 留有一个空位置,称为空穴 自由电子与空穴相碰同时消失,称为复合。 动态平衡 一定温度下,自由电子与空穴对的浓度一定;温度升高, 热运动加剧,挣脱共价键的电子增多,自由电子与空穴对 的浓度加大。
1 、最大整流电流IF: 2 、 反向击穿电压UBR:
通常规定最大反向工作电压 UR为击穿电压的一半
二极管长期连续工 作时,允许通过二 二极管的最大整流 电流的平均值。
3 、 反向电流IR:即IS
二极管反向电流 急剧增加时对应的反向 电压值称为反向击穿 电压UBR。
在室温下,在规定的反向电压下的反向电流值。 硅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一般在纳安(nA)级;锗二极 管在微安(A)级。 4 、 最高工作频率fM:指二极管正常工作时的 上限频率值
在规定的稳压管反向工作电流IZ下,所对应的反向工作电压, 即稳压管的反向击穿电压。
(2) 最小稳定工作 电流IZmin——
保证稳压管击穿所对应的电流,若IZ<IZmin则不能稳压。 (3) 最大稳定工作电流IZmax—— 超过Izmax稳压管会因功耗过大而烧坏。
限流电阻
(4) 动态电阻rZ ——
rZ = U / I rZ愈小,反映稳压管的击穿特性愈陡。
VCC
解:
Vcc U D R min I Dmax
250
§1.3
晶体三极管
一、晶体管的结构和符号 二、晶体管的放大原理 三、晶体管的共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四、温度对晶体管特性的影响
五、主要参数
一、晶体管的结构和符号
为什么有孔?
小功率管
中功率管
大功率管
多子浓度高
多子浓度很 低,且很薄
iC ICEO βiB <βiB
uCE VCC ≥ uBE ≤ uBE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输出回路的电流 iC几乎仅仅 决定于输入回路的电流 iB,即可将输出回路等效为电流 iB 控制的电流源iC 。
T(℃)↑→正向特性左移,反向特性下移
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1. 将伏安特性折线化
理想 二极管
导通时△i与△u 成线性关系
理想模型
恒压降模型
折线模型
理想开关 导通时 UD=0 截止时IS=0
近似分析 中最常用
UD:二极管的导通压降(硅管 0.7V; 锗管 0.2V )截止时IS=0
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等效电路!
穿透电流 集电结反向电流 也称集电极—基 极反向饱和电流
三、晶体管的共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1. 输入特性
i B f u BE U
CE
常数
对于小功率晶体管,UCE大于1V的一条输入特性曲线 可以取代UCE大于1V的所有输入特性曲线。
2. 输出特性
饱和区
iC f uCE
I B 常数
100V?1V?I=?
2. 微变等效电路:小信号模型
当二极管在静态基础上有一动态信号作用时,则可将二极 管等效为一个电阻,称为动态电阻,也就是微变等效电路。
ui=0时直流电源作用
uD U T 根据电流方程, rd iD ID
小信号作用 Q越高,rd越小。 静态电流
四、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
杂质半导体主要靠多数载流 子导电。掺入杂质越多,多子 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实现 导电性可控。 磷(P)
2. P型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 P型半导体主要靠空穴导电, 掺入杂质越多,空穴浓度越高, 导电性越强,
3
硼(B)
三、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
物质因浓度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气 体、液体、固体均有之。
对应于一个IB就有一条iC随uCE变化的曲线。
为什么uCE较小时iC随uCE变 化很大?为什么进入放大状态 曲线几乎是横轴的平行线?
iC
iB
iC iB
U CE 常量
放大区 截止区 β是常数吗?什么是理想晶体管?什么情况下 ?
晶体管的三个工作区域
状态 截止 放大 饱和
uBE <Uon ≥ Uon ≥ Uon
小功率 二极管
大功率 二极管
稳压 二极管
发光 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组成
点接触型:结面积小, 结电容小,故结允许 的电流小,最高工作 频率高。
面接触型:结面积大, 结电容大,故结允许 的电流大,最高工作 频率低。
平面型:结面积可小、 可大,小的工作频率 高,大的结允许的电 流大。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压电流方程
UREF
ui
4V 0.7V
ui
4V 2.7V t
0
-4V
0
t
-4V
uo
uo
2.7V t
0.7V
0
0
t
【例1-3】电路如图P1.6所示,二极管导通 电压UD=0.7V,常温下UT≈26mV,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ui为正弦波,有效 值为10mV。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 有效值为多少?
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ID=(V-UD)/R= 2.6mA 其动态电阻 rd≈UT/ID=10Ω 故动态电流有效值 Id=Ui/rd≈1mA
六.其它二极管
1.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当用砷化镓、 磷化镓等制成 发光二极管的外型 符号 二极管时,若 有一定电流从 LED的工作电流一般为几~十几mA,红色 阳极流向阴极,的正向电压在1.6~1.8V之间,绿色的约为 由于电子与空 2V。LED可单管应用或组成显示屏,因其 穴复合而发光,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 有红、绿、黄、 各种显示电路中(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 橙、蓝等色。 时 )。LED不含汞,环保性能更好。LED 急需面对的问题:成本、技术、透光效率
二极管电路分析举例 【例1-1】电路如图所示,假设图中的二极管 是理想的, 试判断二极管是否导通,并求出相应的输 出电压。
5V
解:①二极管D导通,输出电压uo1=3V
② 二极管D截止,输出电压Uo2=5V
【例1-2】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 为0.7V,试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画出 UO的 波形。(设UREF=2V)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1 半导体基础知识
一、本征半导体 二、杂质半导体 三、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 四、PN结的电容效应
一、本征半导体
1、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本征半导体?
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 导体--铁、铝、铜等金属元素等低价元素,其最外层电 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绝缘体--惰性气体、橡胶等,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受原 子核的束缚力很强,只有在外电场强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导 电。 半导体--硅(Si)、锗(Ge),均为四价元素,它们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本征半导体是纯净的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无杂质 稳定的结构
结电容: C j Cb Cd 结电容不是常量!若PN结外加电压频率高到一定程 度,则失去单向导电性!
§2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组成
§2 半导体二极管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压电流方程 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五、稳压二极管 六、其它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组成
将PN结封装,引出两个电极,就构成了二极管。
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以反映出: 1. 单向导电性
正向特性为 指数曲线
i I S (e
u UT
1)
u UT
若正向电压 u UT,则i ISe
若反向电压u UT,则i IS
2. 伏安特性受温度影响
反向特性为横轴的平行线
T(℃)↑→在电流不变情况下管压降u↓ →反向饱和电流IS↑,U(BR) ↓ 增大1倍/10℃
【例1-5】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6V,稳定 电流的最小值IZmin=5mA, 最大功耗PZM=150mW。试求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Zmax=PZM/UZ=25mA 电阻R的电流为IZmax~I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