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肿瘤病人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二十二~

肿瘤病人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

~癌症病人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

提示: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打开方便之门”。“一个人的内心冲击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认为郁闷、孤僻、嫉妒、忧思、多愁、急躁、易怒、长期忍气吞声、因丧失亲友哀痛而不能自慰、蒙受打击、劣性刺激而不得解脱、精神长期紧张等情绪变化都能促使癌症的发生发展。

中医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良情绪的过度刺激是百病之源,并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疗疾病的第一步。

生活中有些事情、挫折与磨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发生后的态度,人的一生中生病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与疾病抗争,要用科学的方法诊疗疾病。

一. 心理、情绪与癌症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除了环境因素与癌症关系以外,心理因素与癌症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同癌症斗争过程中发现,抑郁悲伤的心理,紧张的情绪,应激的反应和沉重的精神压力,可以成为癌症的诱因。近50年的资料,发现忧郁,焦虑,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情绪变化时间大多数在癌症前1至2年。综合国外大量文献资料,目前认为:

①具有某些心理特征的人,较容易患癌症;

②癌症的发生、转归与内分泌和免疫防卫功能有关,后者又受患者本人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影响;

③表现某种心理行为特点的癌症病人,其生存期较短;

④采用情绪支持和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使癌症病人生存期延长一倍。也就是说肿瘤的发病原因除物理、化学、遗传、生物因素外,还有大量的事实和动物实验资料证明与以上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属“忍气吞声”性格的人易得癌症。这类性格的人往往过渡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不让发泄。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所以医学专家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调查表明C性格者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

人的心理、情感、精神、情绪对疾病的产生、治疗和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在50多年以前,就有人做动物实验,使小鼠中枢神经发生紊乱,促进了用甲基胆蒽诱发的肉瘤生长。在相同的

饲养条件下,小鼠单独饲养时得癌的较多,而在群养环境下得癌的较少。另一实验将6只狗关起来,设法使之长期惊恐不安,无法休息,另外4只狗生活在平静的环境里,经一定时间后,前面的6只狗中有3只狗患了癌症而死亡,后面的4只都安全无恙。研究认为郁闷、孤僻、嫉妒、忧思、多愁、急躁、易怒、长期忍气吞声、因丧失亲友哀痛而不能自慰、蒙受打击而不得解脱、精神长期紧张等情绪变化都能促使癌症的发生发展。此外,心理和情绪也影响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究其原因,心理和情绪密切影响人的免疫功能与内分泌,使抗病能力降低,内分泌失去平衡。

二.癌症病人常有哪些心理反应?

肿瘤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根据临床观察,癌症病人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相互关系更为突出。癌症患者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愤恨期、抑郁期、妥协期及接收期5个阶段。一是否认期:在没有确诊之时,病人焦虑反应突出,对诊断表现震惊和猜疑,对确诊又有心存错误的侥幸。往往反复求医检查企图逃避;二是愤恨期:病人已知确诊为癌时,会惊恐万分、烦恼不安,如大祸临头。性格外向者会悲伤痛哭、茶饭不思。内向性格者可能逢人征询,以求证实;三是抑郁期:病人对自己患癌无疑后,便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方面留恋过去的人生,惦念放不下的种种问题,同时病人心理活动十分矛盾,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心绪不安、事事失兴,终日闷闷不乐;四是妥协期:经历一个时期的诊治与周围的情境的适应,病人终于接受了自己的“病人角色”。五是接收期:表现为愿意接受治疗,并对各种疗法寄予很大期望。

所有病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有心理障碍,根据生病之前的性格、文化修养、病情轻重而定,表现为多样化,70%的癌症患者有焦虑、抑郁等症状;30%有恐怖、压抑、愤怒、绝望等症状,这些主观上的恐惧及焦虑不良心理状态常常是癌症的催化剂。一般来说,癌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其中一些反应是正常的、适应性的,而另一些可能是异常的,适应不良性的。有关资料显示,近80%的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自身对疾病过度恐惧,而被“吓”死。相反,能够坦然对待晚期肿瘤、积极配合与癌魔战斗的患者,不仅可以延长生命,而且面临死亡时大多平静而安详。

Rundell(1996)将不同阶段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归纳,见表1.

表一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正常或异常的心理反应

阶段正常的、适应性反应异常的、适应不良性反应

确诊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过度警觉状态、焦虑

担心患癌后可能有的疼痛、因自我暗示而出现类癌症状、

损容、死亡等恐癌症状

情感震惊(shock)完全否认,拒绝治疗

怀疑诊断的准确性认为必死无疑,放弃治疗

诊断期部分的否认临床抑郁

愤怒,敌意,受迫害感寻找江湖郎中

焦虑

抑郁

治疗期害怕疼痛与死亡拖延手术

外科害怕麻醉寻求非外科治疗

形象改变的悲伤反应术后反应性抑郁

放疗害怕X线副作用类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害怕被遗弃

化疗害怕副作用药源性精神病

焦虑,轻度抑郁严重的“囚禁”精神病性反应

形象改变器质性脑综合征/谵妄

隔离

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担心复发

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复发期情感震荡严重的反应性抑郁,伴失眠、怀疑诊断准确性厌食,不安,焦虑和易激惹

部分的否认

愤怒,敌意,受迫害感

焦虑

抑郁

疾病恶化期疯狂地搜寻新的信息,抑郁

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终末期害怕被遗弃抑郁

害怕无法保持镇静以及失急性谵妄

去尊严

害怕疼痛

事业未竟感

对未知的恐惧

(摘自:黄丽罗健主编.肿瘤心理学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