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含试卷)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设计背景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

大班的孩子虽然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可是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常常了解或发现一些规律。

在节日里,他们看到街上按红、黄、绿得规律排列着一串串气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有规律地变化。

这些都是他们的直觉感受,还没有真正认识事物规律,更谈不上掌握这些规律和运用规律。

所以,找规律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活动准备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寻找活动:如何挑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找规律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等。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背景介绍
本次课程是大班数学课,主题是《找规律》。

在本次课程中,我选择了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以增进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讲解:引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找规律”,以及找规律的重要性。

2.活动: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第二步:教学
1.讲解:介绍找规律的方法,以及具体的实际应用。

2.活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并加深记忆。

第三步:实践
1.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探索更多的例子,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巩固已
学知识。

2.思维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进行思维拓展,让更多的思维无
限制的延伸。

第四步:检查
1.个人练习: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组交流:让小组成员相互学习、交流,对彼此的不足进行指出和改
正。

效果反思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也有很多学生在掌握找规律方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问题,如: 1. 对于某些比较高级的数学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2. 有一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篇一新课开始前我与学生开展了个互动游戏,创设了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联欢会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

联欢会场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引导探究,认识规律这一阶段,分四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先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然后出示“花朵”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再出示“灯笼”图,较后出示“小朋友队伍”图,通过自己找出联欢会场布置的规律,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动手操作,“创造”规律先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

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

再让学生在声音、动作中创造规律,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三、联系生活,应用规律因为时间的。

关系,这一环节我是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画出来。

不足之处: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

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另外,除在课件上显示”找规律”外,黑板上的课题板书也应保持一致,而老师只板书了“规律”两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慨念,老师应引以为戒。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为了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孩子通过找规律能够说出下一个是什么;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

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情境,感受规律。

新课开始,我首先通过变水果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直接揭题:像这样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又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叫做规律,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一块儿来找规律。

二、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

1、这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认识规律。

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联欢会时张灯结彩,这一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气球和灯笼有规律的呈现出来,使学习新知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理、操作中意会,感知规律。

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思考、尝试的机会。

然后,我让小朋友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接着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

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取别人的意见。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自我尝试、独立猜想、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在自主探索中,体验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首先在黑板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让同学们发现图形的特征以及规律,使学生能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涂一涂、画一画的教学情境,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精选合集)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设情引课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

(出示PPT 挂图)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幼儿汇报结果)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

《找规律》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

(幼儿汇报结果)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教学反思: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

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

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55字。

第二篇: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活动目标: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练习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课堂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数列的概念;2.能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求出下一个数;3.能够理解数列中的通项公式;4.能够独立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步骤1.导入出题人设置了一道数列题目,试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

2.概念讲解出题人讲解了数列的概念,即由若干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的一组数。

3.发现规律出题人让学生一起寻找前两个数,前三个数,前四个数……的规律,进而发现通项公式。

4.讲解通项公式出题人讲解了通项公式的概念及求法,以及其在数列中的应用。

5.巩固练习出题人设计了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巩固数列的应用。

6.实际应用出题人提供了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数列的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题人发现学生对于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有一定的困难。

当出题人向学生提出数列题目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不明白该如何解决问题。

而当出题人讲解数列的概念和找规律的方法时,有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听懂,并且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打动学生的认知。

出题人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出题人认为,应该在教学前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列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认识水平。

在概念讲解环节中,应该引入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游戏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列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中,出题人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生的思维会随着他人的发言而拓宽,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数列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数列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取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列的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找规律》的教学案及反思

《找规律》的教学案及反思

《找规律》的教学案及反思《找规律》的教学案及反思篇1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教具:规律卡3、学具:彩笔、画纸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占场地一侧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神秘小客人,它是谁呢,当当当当(出示手偶小猴),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2、在欢快的音乐中师与幼儿入场地做游戏(幼儿依次跳过地上方格)入座3、课件:引导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找找刚才的房子有什么规律吗(幼儿:1个房子、2个房子、1个房子、2个房子)师幼一起看课件说完房子。

4、师小结:1个房子、2个房子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1、听一听(1)先课件导语:小猴玩的可开心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参观,进水帘洞要有密码,密码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观察啊(2)通过倾听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师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声(3)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做了那些动作拍几下手,叫几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赶快输入密码吧。

师幼一起学小猴拍1下,叫1声哈,进行连续重复五组2、想一想(1)先课件导语:哇终于到小猴家,水帘洞后面发现有一条路,这条小路按什么规律排列?(2)通过观察课件中小路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

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显现2组)接下来呢(幼儿说,课件全部跟显示出来)(3)师小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师幼看课件说完)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3、涂一涂(1)先课件导语:哇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园呀,这里这么多的桃子,我们一起数数吧(2)先观察红桃子和绿桃子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补充涂色,探索物体排列的——ABB模式。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课后反思4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课后反思4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课后反思4篇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4篇《找规律》课后反思,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找规律教学反思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找规律》课后反思篇一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表现在材料提供上。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

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等。

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反思》。

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较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找规律》课后反思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较基础的知识之一。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7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7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7篇)《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找规律》这个内容听过许多人上公开课,对这个内容和需要的素材都积存了许多,但是也存在一些怀疑:有规律的排列是说不断重复三次及以上,对于第一课时的找规律就是要分组,分组很重要,其实就是找出不断重复的。

这里以前我没太留意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断的问学生,把什么作为一组,这组中第一个是什么……这次再上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就不断的问什么在不断重复,把什么作为一组。

上完第一课时,在上其次课时,就是数量的规律,这个也是不断重复消失,只是从图案到数了,学生把握起来不难。

第三课时就是数有规律了,所以我总觉得前面强调重复,到这里没有了,学生就很迷茫,所以在这里我跟学生强调了:不断重复消失是有规律的,还有些是不会不断重复消失,但是也有规律。

有些规律的核心是重复,有些规律的核心是进展。

要孩子制造有规律的图案,许多是不断重复消失的,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还是要多展现一些数量不断变化的规律给他们看。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2有人说:“教育是一门圆满的艺术”。

今日自己上了一节示范课—《找规律》。

在这门“圆满的艺术”获得了一点点胜利。

快乐之余,也不遗忘录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一、找规律,感受规律的美这节课重点要学生去“找”规律,而不是规律的应用,更不是做竞赛题。

我设了这样的导入,我先以有节奏的拍手欢送听课的教师,再请同学们和教师一样有节奏的拍手。

在嬉戏中渗入找规律,初步感受和体会规律,并说出自己的发觉准时的导入新课。

出示有规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图,让学生找规律,小组内沟通,感受这样有规律的排列显得整齐美丽。

二、找策略图中的盆花的颜色依次是红、蓝、红、蓝、红、蓝……学生找出规律,我准时提出问题,按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小组内合作,争论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沟通。

三、优化策略学生解决盆花的问题消失三种策略,一种画图方法;一种是列举法;一种是计算方法。

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红、紫……照这样排列第17盏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竞赛谁完成的快,沟通时学生发觉计算方法还是比拟快。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找出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找规律”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规律?如何找到规律?2. 自主探究:(1)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发现的规律。

3. 合作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规律。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给出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有关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教师反思作业布置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是否需要调整。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如语言学科中的词汇规律、语法规律等。

2. 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或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规律》教案设计与反思

《找规律》教案设计与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找出图形、数字等的基本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规律的热情。

1.2 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找规律(2) 教学课时:2课时(3) 教学年级:五年级1.3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展示一系列图形或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出基本规律。

(4)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规律。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规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形、数字等相关素材。

(2) 教学素材:包括图形、数字等案例。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规律。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否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2. 探究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让学生尝试发现规律。

3. 总结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4. 应用规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的规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找规律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学生对找规律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大班找规律教育教学案例(3篇)

大班找规律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幼儿园在大班开展了“找规律”主题活动。

本次案例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分析、推理和归纳。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规律美。

三、案例内容1. 教学活动一:认识规律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规律的概念,初步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规律。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一系列规律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规律。

(2)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规律,如:彩虹、车轮、条纹等,让幼儿找出它们的规律。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规律。

(4)教师总结规律的概念,强调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二:创造规律活动目标: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规律图形。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学过的规律图形,并鼓励他们尝试创作新的规律图形。

(2)幼儿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规律。

(4)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3. 教学活动三:寻找规律活动目标: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一系列规律图形,让幼儿找出规律并说出相应的数字。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规律”游戏,如:数字接龙、颜色配对等。

(3)幼儿在游戏中寻找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

四、案例反思1.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规律,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2.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推理和归纳。

3. 教学活动应注重趣味性,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找规律》(教案含反思)

《找规律》(教案含反思)
5.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通过观察和创造具有规律的图形,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数列规律的寻找方法: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数列中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律。
举例:数列1、3、5、7、9,重点讲解数字间的递增关系,即每次增加2。
针对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1.在讲解重点难点时,结合更多具体实例,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进行,提高讨论效率。
3.优化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消化吸收知识点。
4.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规律,提高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规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事物或数字按照一定规律出现的情况?”比如,我们每天的课程表,每星期的日子排列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规律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列规律和图形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数列中的递推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含反思教学背景这节课教学的目标对象是幼儿园大班,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了解什么是规律,并且锻炼孩子们的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预习老师在本次课之前,提前让家长通过线上课堂发给孩子们一段视频,视频里讲述了苹果树每天掉落的苹果数量,获取到这些信息后,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苹果树每天掉落的苹果数量是否有什么规律,并画出规律的表格。

2. 自由探究在课堂上,老师让孩子们自由探究一下,有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老师拿出一个红、绿、蓝三色的小球,要求孩子们按照某种规律来分别排列。

孩子们分别尝试按照颜色、按照大小、按照形状等方式排序,并观察排序结果是否有规律,老师记录孩子们想到的规律。

3.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自由探究,孩子们初步了解到了规律的概念,并且锻炼了他们的分类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们并没有想到正确的规律,有些孩子们对于规律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

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上将这些问题解决掉。

4. 扩展应用通过前面自由探究的方式,孩子们对于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会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规律。

老师用图像给孩子们展示:第一幅是一个长方形,上面放着 4 只鸟;第二幅是一个正方形,上面也放着 4 只鸟;第三幅是一个椭圆形,上面放着 4 只鸟。

请孩子们思考这 3 幅图之间有什么规律?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推断,也可以通过老师给的提示来找规律。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和孩子们玩一个找规律的游戏: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序列,让孩子们研究序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规律,证明这个规律成立。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掌握:1.规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规律和分类之间的关系;3.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4.如何证明规律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孩子们掌握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查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在于如何让孩子们发现规律,并且证明规律的正确性。

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自由探究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来找规律,从中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找规律”的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一组数的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推出下一个数;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具有观察能力,能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中的规律;2.具有分析能力,能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3.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新的思路;4.具有运用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习惯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规律,在生活中寻找快乐;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找规律”的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一组数的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推出下一个数。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一组数据引入新课,如:3,6,9,12,15,每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大家思考一下。

第二步:寻找规律通过学生发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们提出的规律,并和全班一起核对和确认,直到找到正确的规律。

第三步: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18,21,24,27,30,情况下,下一个数是多少?2.33,30,27,24,21,情况下,下一个数是多少?第四步: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一:小明每天晚上要练习小提琴,一次练习要练25分钟,他练了七次,一共练了多久?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规律,25*7=175分钟,也就是小明一共练了175分钟。

情境二:小明的爷爷住在100层楼的高层,每次坐电梯要等很长时间,于是他就每次爬楼梯,一次爬5层,问他一共要爬多少次楼梯才能爬到100层?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规律,一共要爬20次楼梯。

第五步:总结通过此次教学,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找规律”,如何寻找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供大家赏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1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探究找寻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培育幼儿有初步的推理实力,发展幼儿创建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找规律》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预设目标: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究找寻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育幼儿有初步的推理实力,发展幼儿创建力。

4、初步培育视察、比较和反应实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打算: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一、自由探究。

1、以嬉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找寻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2、探讨卡片上不同的改变,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觉规律。

1、视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

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当排什么?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其次组:按几何图形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激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教学反思: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数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规律:通过观察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探索规律:通过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3. 应用规律: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将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发现和总结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规律:让学生观察一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3. 探索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4. 应用规律: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发现和总结规律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回答、作业和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评价来评估。

3. 评价学生对规律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图表、习题等。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第一篇:《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要奖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你们想看看老师带了哪些奖品呢?(实物出示)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3、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其他奖品呢!(再次演示课件)你猜下一个是什么奖品呢?(学生猜,师演示)4、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第一排是按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乱放的。

)5、噢,原来是这样,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

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找规律)老师看看谁最爱动脑、谁发言最积极,就把黑板上的奖品奖给他,你们想吗?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举行联欢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4、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摆放的,那他们有什么规律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5、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吧!(课件出示彩旗,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6、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课件演示最后一面彩旗为黄色)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7、师小结:这组彩旗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有规律地出现(课件以红黄为一组,逐组闪动)8、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5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5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5篇)《找规律》篇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关于《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找规律》教学反思一《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颜色,一组是“红黄红黄红黄……”有规律的出现,另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出现,通过对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规律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右往左看;规律可以从图形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数量观察。

比如,学生说出灯笼有规律后,我不仅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还让学生说说如果把灯笼往前摆,又是什么颜色呢?还有,教材中对彩花的出示只是简单的红绿红绿红绿,将原课本中的规律改为两绿三红的排列,让学生明白数量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为以后数字规律教学做铺垫。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喜欢做游戏吗?下面做个“比比你的记忆力”:(出示两组数)看谁最快记住里面的数字?(各选一名男女学生上台比赛,男生赢、) 师:对男生取得胜利有什么话说?生:游戏不公平,男生记的数有规律。

师: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第二环节:讲授新课师:(出示例图)从这张画面上你有什么发现?把所发现到的与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生:彩灯是红、紫、绿、红、紫、绿依次排下去。

师:(板书:依次)依次是怎样的循环?(板书:不断循环)那彩旗呢?生:两红两黄依次不断地循环。

师:几个一组?生:4个一组。

师:那盆花呢?生:一蓝一红依次不断地循环。

师:在数学中把这种依次不断地循环称为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

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周期现象吗?(生答略)师:能根据画面上提供的规律提一些数学问题吗?生:6组彩旗一共有多少面?生:第1组到第30组共有多少面彩旗?生:第40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师:照这样排下去,左边第15个物体是什么颜色?有几个问题?生:3个,第15盆花、第15面彩旗、第15个灯笼各有多少个?师:就让我们一个个来解决。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师:◤一次旋转90旋转4次回到原位(电脑演示)那从现在起◤连续按10次,画面上的图案应该是( )。

要求学生闭眼师进行旋转,让学生猜旋转了几下?师:听鼓声(咚嚓嚓嚓,咚嚓嚓嚓……)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4下中每组有几种?想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

师:做电动游戏“打彩球”,第25个是什么颜色的球?师:回到课前的游戏,比比咱们的记忆力,找找规律。

“数学味”,源自对教材内容的理性把握。

教材是教学资源,要让教材中的“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就需要我们实际运用教材时进行有效的思考,如是是否可以进行适当的重组。

教材中关于彩旗、灯笼和盆花的3个问题是分别提问的:“从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在“试一试”中提问:“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第18盏彩灯呢?”、“从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在本课教学中用统一的数来提问:“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第15个物体是什么颜色?”这样设计不但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排除一些外在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内容,从而建立起简单周期问题的计算模型。

“数学味”,源自对课堂练习的智慧加工。

本课中的习题没有一题照本宣科地搬用教材中的原题,而是题题有效,题题创新。

但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又不是一味地在形式上打转!形式的创新只是发展学生的开始,而追求实质才是习题创新的本真。

如课始的“比比谁的记忆力好”中的第一个规律是让学生初尝规律的实用,而课末另一规律的“显山露水”,更使学生领略到规律世界的神奇。

再如“观察:动态中的规律问题”、“听辨:声音中的规律问题”、“游戏:活动中的规律问题”,要玩好这样的数学,需要数学思考的介入,需要空间观念的帮忙,需要情感意志的参与。

“数学味”,源自对学生潜能的充分尊重。

本课教学非常注意给子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检验自己“找”的方法是否合适,找到的规律对不对,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体会“找”法的多样性;注意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体会怎样找规律,怎样根据规律来解决问题。

这一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使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之旅,智慧之旅!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共有22条,兔有( )只。

A.3 B.4 C.5 D.不能确定2.25克糖溶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A.20% B.25% C.12.5%3.8只鸽子飞回3个宿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A.2 B.3 C.4 D.14.把2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1∶6 B.1∶5 C.6∶15.下面和你跑步速度最接近的是()。

A.0.55千米/秒 B.55米/秒 C.5.5米/秒 D.0.55米/秒6.一段绳子长4米,用去了它的20%,用去了( )。

A.20%米 B.0.8米 C.3.2米 D.8米7.一次会议,出席35人,缺席5人,出勤率是()A.20% B.85% C.87.5%8.“点滴事小,节约事大”我国约14亿人,如果每人节约10克粮食,全国就可节约大约()吨粮食。

A.14000000 B.14000 C.1400 D.140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高,并且体积相等,那么它们底面积的比是()A.1:3 B.3:1 C.9:110.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A.1:4 B.1:400000 C.1:4000 D.无答案二、填空题1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00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公顷。

12.把一根木料截成4段用了12分钟,如果每截下1段的时间相同,那么把另外一根同样的木料截成8段需要________分钟。

13.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数后是5.8,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最小是______.14.王老师买钢笔和圆珠笔各x支,圆珠笔每支1.5元,钢笔每支5.6元,一共要付_____元。

15.(8,1)在C的________方?16.我们知道对于糖水来说,如果再往糖水中加入一些糖,它将变得更甜,你能结合这个事实,说明a b(______)a mb m++,(填“>”、“<” 或“=”;b>a>0 )1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8.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1.98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19.一个数亿位上是4,千万位上是8,百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____,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________,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20.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成________比例;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成________比例。

三、判断题2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____)22.由3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

(____)23.“甲数的25和乙数相等”是把乙数看作单位“1”.(____)24.把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按1:2缩小后面积是18平方厘米。

(_____)25.整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_____)四、作图题26.下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①把图中的正方形绕B(5,3)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旋转后A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②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如果在放大后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为()。

五、解答题27.一个圆锥形的沙石堆,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15米。

如果用这堆沙石铺路,公路宽10米。

沙石厚2分米,能铺多少米长?28.果园里种了一批果树,其中成活的有138棵,没有成活的有12棵.这批果树的成活率是百分之几?29.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10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15小时,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现三人合作,中途甲因有事停工几小时,结果6小时才将工作完成.问甲停工几小时?30.如何测量一亿张同样大小的纸的质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活动名称测量一亿张同样大小的纸的质量活动步骤31.一台机器上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大齿轮有400个齿,每分钟转30圈,小齿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圈?32.如图是张老师2018年支付宝的支出情况.(1)第二季度,老师支付宝平均每月支出800元,那么六月份支出元,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2)张老师六月份支付宝支出比五月份多%,四月份支出占第二季度的%.33.一段路程分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比依次为2:3:4,王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的比依次为4:5:6。

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4km,三段路程总长36km,王强走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填小数)六、计算题34.递等式计算(1)601﹣828÷23 (2)0.36×40+18÷45 (3)375÷25×4 (4)÷﹣×7 (5)÷[+(﹣)]35.解方程或比例.X+14X=2523:X=0.25:122(X﹣12)=3.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A C B C B A B 二、填空题11.2512.2813.84 5.7514.1x15.右16.<17.1018.919.480000500;48000.05万;5亿20.反正三、判断题21.错误22.错误23.错误24.×25.×四、作图题26.①略 A(5,6)②略圆的面积:28.26平方厘米五、解答题27.471米28.92%29.3小时30.由于“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可以先求出100张同样的纸是多少克,进而求一万张同样的纸约重多少克,求出一亿张同样大小的纸的质量.31.150圈32.(1)如图:1050(2)40 2533.5小时六、计算题34.(1)565(2)14.8(3)60(4)7(5)35.x=20;x=32;x=2.05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长4dm,宽3dm,高5dm的长方体鱼缸,倒入水后量得水深3.5dm,倒入的水是()升。

A.60 B.52.5 C.42 D.702.用一根长52cm的铁丝,能焊成一个长6cm、宽4cm、高()cm的长方体。

A.2 B.3 C.4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个梯形的()总是相等的。

A.高B.周长C.面积4.电影门票30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1倍,收入增加,则一张门票降价()A.25元B.20元C.15元D.10元5.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每小时碾米()吨。

A.B.C.6.河岸边种了200棵树苗,经过园林工人的精心管理,成活率达到百分之几?()A.200% B.95% C.120% D.300%7.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16,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比是( )。

A.1:8 B.1:16 C.1:32 D.无法判断8.一个内部长6dm,宽3dm的长方体鱼缸内养了10条金鱼,水面高2.5dm。

强强把金鱼捞出来准备清洗鱼缸,发现水的高度降低到2.4 dm。

10条金鱼的体积约是( )cm3。

A.1800 B.180 C.45 D.1.89.自行车商店出售两轮车和三轮车.现在有31个轮子,可以组成两轮车和三轮车各几辆?()A.16辆两轮车和15辆三轮车 B.15辆两轮车和16辆三轮车 C.8辆两轮车和5辆三轮车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