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现当代师资

合集下载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李 杰 教授
李新功 副教授
孙复兴 副教授
王相山 副教授
席春迎 教授
杨凤娟 副教授
杨宏恩 博士
赵 涛 副教授
赵德友 博士 020202区域经济学 耿明斋 教授
郭兴方 副教授
李小建 教授
乔家君 副教授
宋丙涛 副教授
孙建国 副教授
覃成林 教授
(注:以专业代码升序和导师姓名汉语拼音升序排列)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 导师姓名及职称(学位)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志生 博士
戈士国 博士
吕世荣 教授
王德军 副教授
徐宗华 教授
姚顺良 教授
原威则 博士
周 宏 教授 010102中国哲学 陈广胜 副教授
高秀昌 研究员
张德宗 教授
赵玉玲 博士
朱丽霞 博士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郭 桥 副教授
刘高岑 教授
宋 伟 副教授
徐仪明 教授
张纯成 教授
张耀兰 副教授
郑慧子 教授
朱荣英 副教授 020121政治经济学 剧乂文 教授
李保民 副教授
刘东勋 副教授
许兴亚 教授
夏家夫 副教授
于怀钦 教授
赵红亚 副教授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高凤山 教授
曲天敏 副教授
王新平 副教授
殷 红 副教授
赵建强 副教授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柳爱莲 副教授
牛英鹏 副教授
苏 静 副教授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英俊 教授
冯守东 副教授
李长明 副教授
李新现 副教授
刘 宏 教授

张军简介

张军简介

体寄生虫学理论、实验的教学任务,在医学院率先开展双语教学,并且承担了本专业留学生的全英教学工作,学生评教优秀,2005年获得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科研优秀奖;2006年在河南大学举办的第五届教师授课大讲赛上获得一等奖,2007年获得河南大学“教学十佳”称号, 2009年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2010年获得河南大学第一届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2012年度开封市优秀教师。

2000年开始从事制备单抗,单抗对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体内及体外实验,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工作,2007年以后从事基因克隆、质粒构建,蛋白表达及纯化,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等研究工作,在实验技能方面,系统地掌握了组织细胞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PCR技术、凝胶图像分析技术、蛋白质提取及功能分析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并熟练掌握了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为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从事单抗及Hsf4 信号传导方面的工作。

2、张军,热休克转录因子4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机理研究,2009.01- 2011.12,29万元(第二名,已完成)3、张军,肿瘤细胞对TRAIL敏感性与其表面DR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校级项目, 2004.01-2005.06,0.4万元(已完成)4、张军,抗DR5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及抗肿瘤研究.省教委科技攻关,2004.1-2006.12,1万元(已完成)5、张军,病原生物学全英文课件的制作,校级项目,2005.01-2005.12,0.8万元(已完成)6、张军,抗死亡受体5小分子抗体研制及其抗肿瘤作用,省教育厅科技攻关,2007.1-2009.12,1万元7、张军,抗死亡受体5抗体模拟肽的优化设计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2006.1-2008.12,4万元(第二)8、张军,抗死亡受体5基因工程抗体研制及其抗肿瘤作用,卫生部科研项目,2007.1-2009.12,15万元(第三)二、代表性论文1.胡延忠,张军,李淑莲,王川,王明丽,马远方The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f heat shock factor 4b is regulated by FGF2 Int.J.Biochem. Cell biology 2013,45(2) 317-3252.张军,马增翼,李淑莲,刘广超,胡延忠。

最火河大教授常萍:文化才是最好的坚持

最火河大教授常萍:文化才是最好的坚持

最火河大教授常萍:文化才是最好的坚持作者:高翔来源:《人生与伴侣》2016年第06期河南大学有一位很火的老师。

她讲课,教室场场爆满,门外蹭课的学生都挤得不透风,有时提前一个小时还不一定能占到座位。

但是,她从不写论文、一本书也没出过,到退休还是讲师职称。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学破格返聘她为副教授,一名副校长亲自为她颁发返聘证书。

在体制森严的学界,这事儿迅速传播,成了大新闻。

有人说,返聘她给河南大学带来的荣誉,大于给她本人带来的荣誉。

话有点绕儿,说白了:名利对她如浮云,这又是飘过的一朵。

【绵亘30年的河大女神】她叫常萍,出生于1960年,1983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即在河南大学文学院任教,2002年转入新闻学院执教,2015年10月退休。

32年来,先生一直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文学方面的课程。

在河南大学,她被学生们称为“常先生”,也有在校的90后直呼“常奶奶”。

其实,她的河大女神形象绵亘了30多年。

常先生的第一届学生、河南大学一位教授说:“常老师是我一生敬爱的老师,她的高风亮节我只能高山仰止。

”拥挤在她课堂上的听众,除了年轻的学子,还常有不是学生模样的人,有一位40多岁的妇女,每周五下午都要请假从50多公里外赶来听她的课,坚持三年有余。

常先生简朴,一条灰色宽大条绒裤和青色胶鞋冬夏在身。

在不久前的返聘仪式上,那件穿着多年的条纹褐色大衣也是标配。

常先生低调。

对于任何媒体的任何采访,她都婉拒,实在拗不过,就以短信简短回复。

在2005年之前,当时已经教授了22年古代文学的常先生还只是河南大学校园小圈里的“女神”。

2005年,《百家讲坛》总导演向常先生发出了试讲通知,我们知道,文学院王立群老师正是凭借对《史记》中“鸿门宴”的精彩试讲登上《百家讲坛》的。

但是,常先生却拒绝了。

更令人瞠目的是,2007年再次面对《百家讲坛》总导演解如光的试讲邀请,她依旧拒绝了。

也有人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时任院长的李建伟对媒体证实:“《百家讲坛》还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对学校对个人都有利。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日报》百年校庆专栏录选校友名单公示为迎接百年校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计划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河南日报》开设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栏,每周刊登两期人物介绍,共100期,主要介绍百年来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知名校友。

录选标准如下:1、在学校发展各重要时期有突出贡献的组织者、领导者;2、在河南大学各个时期学习与工作的造诣突出、成绩显著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3、院系调整时期部分调出学者及合并学校部分知名校友;4、收录以过世校友为主,个别德高望重在世校友除外。

为广泛听取意见,现将录选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1年11月30日之前反馈至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2011年11月24日附件:录选名单一、校长(20人)(一)本校校长(13人)1、林伯襄:首任校长,教育家,奠定了河南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

2、李敬斋:1918——1919年预校时期校长,1931年1月——5月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许心武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奠定了明伦校区主题建筑的整体格局。

去台后,潜心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等。

著有《中华字源》、《八朝诗选》、《文字源流》等。

3、张鸿烈:1919——1922年预校校长,1922——1927年中州大学校长,1927年6月——1927年12月中山大学校长。

斋房、七号楼等是任期所建。

4、许心武:建筑学家。

1931年5月——1933年8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

提出建筑大礼堂的动议并付诸实施。

筹建土木工程系,并亲自讲授水文学、大地测量及砖石结构学3门课。

延揽名师,使河南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5、刘季洪:南大门的修建者,“七七”事变后积极支持师生抗日,并组织河南大学南迁,接受东北大学师生来校借读。

6、王广庆: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流亡办学时期的艰苦岁月任校长六年,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都取得优异成绩,1942年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河北大学物理学院导师简介

河北大学物理学院导师简介
关丽

78年12月
副教授
应物教研室
凝聚态物理的理论计算
博士,从事专业外语和半导体物理课程的讲授。主要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薄膜生长动力学机理、铁电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洪晓钟

72年2月
副教授
近代物理教研室
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硕士,现讲授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
李晓红

李志强

57年3月
研究员
发光研究所
功能材料与表面技术
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发光材料与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课题有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非线性晶体表面处理。
韦志仁

62年2月
研究员
发光研究所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
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有晶体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发光材料。目前主要在研课题有:刚玉类彩色宝石合成、大尺度金刚石合成、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制备、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
刘保亭

99年7月
教授
近代
铁电薄膜及器件制备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美国材料学会会员。曾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Thomas Jefferson Lab、Penn State University任客座研究员。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铁电薄膜及器件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工作。在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经SCI检索论文被他人引用217次。
现任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兼任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及电信专业实验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讨及就业指导,愿意为同学政治思想及专业学习方案设计提供帮助。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日报》百年校庆专栏录选校友名单公示为迎接百年校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计划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河南日报》开设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栏,每周刊登两期人物介绍,共100期,主要介绍百年来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知名校友。

录选标准如下:1、在学校发展各重要时期有突出贡献的组织者、领导者;2、在河南大学各个时期学习与工作的造诣突出、成绩显著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3、院系调整时期部分调出学者及合并学校部分知名校友;4、收录以过世校友为主,个别德高望重在世校友除外。

为广泛听取意见,现将录选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1年11月30日之前反馈至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2011年11月24日附件:录选名单一、校长(20人)(一)本校校长(13人)1、林伯襄:首任校长,教育家,奠定了河南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

2、李敬斋:1918——1919年预校时期校长,1931年1月——5月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许心武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奠定了明伦校区主题建筑的整体格局。

去台后,潜心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等。

著有《中华字源》、《八朝诗选》、《文字源流》等。

3、张鸿烈:1919——1922年预校校长,1922——1927年中州大学校长,1927年6月——1927年12月中山大学校长。

斋房、七号楼等是任期所建。

4、许心武:建筑学家。

1931年5月——1933年8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充。

提出建筑大礼堂的动议并付诸实施。

筹建土木工程系,并亲自讲授水文学、大地测量及砖石结构学3门课。

延揽名师,使河南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5、刘季洪:南大门的修建者,“七七”事变后积极支持师生抗日,并组织河南大学南迁,接受东北大学师生来校借读。

6、王广庆: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流亡办学时期的艰苦岁月任校长六年,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都取得优异成绩,1942年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72 分析化学 73 有机化学 74 应用化学
邢子鹏 邹金龙 辛柏福 田玫 田国辉 刘丽娟 任志宇 尹贻东 陈志敏 田春贵 牛晓宇 毛桂洁 王国凤 李景虹 蒋保江 徐英明 闫鹏飞 李光明 孙志忠 高金胜 马东升 高坡 高婷 陈正军 许辉 初文毅 侯艳君 孙文彬 孙志忠 贺春英 张华 龚显峰 李强 赵学玲 刘晓辉
68 物理化学 69 材料物理与化学 70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71 环境科学
于海涛 井立强 潘清江 谢颖 李明霞 赵东江 付宏刚 史克英 史克英 潘凯 李强 孙丽萍 张国 刘剑波 邓兆鹏 周卫 邱成军 白续铎 赵东宇 谢刚 牛海军 秦川丽 金政 王哲 李泽文 王淑红 姜宪凯 汪成 于秀娟 李丽 杨士林 王滨松 万家峰 刘春涛 朱琦
44 教育经济与管理 45 图书馆学 46 情报学
47 档案学 48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孟维杰 孙明娟 李军 刘敏 张红风 刘惠林 周佳 常国良 张红 王晓平 王世红 徐建华 蒋永福 黄丽霞 傅荣贤 贺延辉 赵丽梅 王迎胜 马海群 刘甲学 刘春艳 马晓琪 张冬青 陈媛媛 李傲霜 孙瑞英 牛晓宏 倪丽娟 张锐 刘迎红 周丽霞 于元元 任越 张文浩 马海群
37 民俗学 38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39 专门史
40 中国古代史 41 世界史 42 旅游管理 43 高等教育学
王春燕 徐楷 于学斌 孙志丽 伊永文 霍明琨 沈一民 胡凡 郭渊 霍明琨 朱桂凤 张丽梅 曹继宏 祁颖 周喜峰 吴树国 魏影 沈一民 胡凡 李朋 安成日 盖莉萍 叶艳华 宋涛 段光达 祁颖 张丽梅 曹继宏 李芳 尹慧茹 杨平 周佳 傅文弟 郝春东 胡娇
110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 111 国际政治 112 国际关系 113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14 水利水电工程

河南大学导师介绍

河南大学导师介绍

河南大学导师介绍孙九林院士,男,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盐城县人。

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专家。

兼任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主任,国际科联世界数据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资源信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资源科学杂志编委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虚拟地理环境,信息化农业。

孙九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原地理系)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了多位中青年学者。

他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与农业信息工程研究,是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攻关项目并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取得的15项重大成果中,有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首次提出我国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和分类编码、区域开发模型体系、统计型空间信息系统模式等,为信息科学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做出了开拓性贡献;90年代建成国内第一个多品种大面积遥感估产实用系统、主持完成面向应用的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和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提出了资源环境虚拟科研环境的初步框架等,把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与资源环境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他出版专著11部,论文80余篇。

代表性论著有:《信息化农业总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国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系列专著(5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国土资源信息分类体系与评价指标》,199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能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区域资源开发模型系统》,199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黄土高原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出版社,1999;Dynamic Monitoring & Yield Estimation of Crops by Mainly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China,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S, May 2000;资源信息科学虚拟创新环境的探讨,资源科学,1999,21(6);广泛开发资源信息科学研究与应用,自然资源学报,2000(1);建立我国主要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运行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及解决途径,自然资源学报,1997(4);农业信息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中国工程科学,2000(3)等。

河大著名校友

河大著名校友

河大著名校友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

1923年,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毕业。

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5年参加第一、二次东征。

同年冬,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团参谋长,后任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2月参与组织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后任武汉国民政府武汉三镇保安总队长。

后参加南昌起义。

1932年后,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参谋长、第三十师第八十九旅旅长、第九十一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1943年春,升任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兼任北平警备司令、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天津塘沽防守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东军官团总团长。

1949年8月率部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89年3月至199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

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长,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管理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主任、主任等领导职务。

王国权,原名康午生。

河南巩县人。

河南大学肄业。

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开封创办大陆书店,出版《今日杂志》。

1934年赴日本东京学习,并创办世界名著编译社,任宣传部部长。

1936年回国。

后任中共晋察冀一地委书记、辽西省委副书记、辽西军区副政委。

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和辽沈、锦州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中共热河省委书记,热河省省长,热河军区政委,驻民主德国大使、波兰大使兼中美会谈中方代表,对外友协会长,中日友协副会长,驻澳大利亚、意大利大使,民政部副部长、顾问,第六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敬来教授 张敬来: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敬来教授 张敬来: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翟翠萍 副教授
招生专业:物理化学 联系方式:zhaicuiping@
翟翠萍: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承担本科生《物理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
和《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一部。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等项目4项,一直致力于用波谱学技术研究溶液或离子液体中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分子的微观结构。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设计合成富氮、富氧等多官能团金属有 机簇合物和聚合物,研究其结构及各种 光、磁、电及热性能,揭示物质的结构 与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规律,以期获得光 功能、磁功能或光-磁功能复合材料。
主要在研项目
1.新颖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 2.新型杂化功能化合物的合理合成和性能研究
近期主要工作
2.200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
低能电子引起DNA损伤的机理研究 近期主要工作 1. Electronic spectra of the linear polyyne cations HC2 nH+ (n=2–8):An ab initio study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9, 131, 144307 2. Electronic spectra of linear isoelectronic clusters C2 n1S and C2n1Cl (n=04): An ab initio stud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06, 110, 10324. 3.Electronic spectra of heteroatom-containing isoelectronic carton chains C2nS and C2nCl+ (n=1-5).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6, 124: 124319. 4. Electronic spectra of the linear magnesium-containing carbon chains MgC2nH (n = 1–5): A CASPT2 study Chemical Physics. 2009, 360, 27-31. 5. Ab initio studies of electronic spectra of the linear aluminum-bearing carbon chains AlC2nH (n = 1–5) Journal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09, 256, 242. 6. Theoretical strudies on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spectra linear carbon chains C 2nH+(n=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 2009,109:1116 7.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s, electronic spectra and ionization energies of linear isoelectronic HC2n+1P and NC2nP (n=1-10).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2006, 761, 63. 8. Theoretical Study of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C3Cl and Its Ions.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2006, 773, 81-86. 9.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n lactides:Geometries,IR,NMR and electronic spectra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OCHEM 2007,816, 13. 10. CASPT2 studies on the electronic spectra of linear heteroatom-containing carbon chain anions C4O-, C4S- and C4Se-.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2006, 765:137.

河南大学百年文选学研究综述

河南大学百年文选学研究综述

第34卷第3期天中学刊Vol.34No.32019年6月Journal of Tianzhong Jun.2019收稿日期:2018-10-30作者简介:李聪聪(1993―),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

河南大学百年文选学研究综述李聪聪(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文选》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河南大学作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百年学府,河大学人对文选学的研究接踵赓续,方兴未艾。

河大百年的文选学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由刘盼遂、李嘉言、段凌辰等先生为代表的传统文选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王立群教授为主导的现代文选学研究以及21世纪河大学人的文选学传承。

关键词:河南大学;《文选》研究;百年综述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9)03–0091–091300多年前,唐代学者李善曾于汴郑之间讲授《文选》。

河南大学(以下简称河大)位于古都开封,得风气浸润之先,使人文渊薮绵延。

河大学人对《文选》的研究,无论是在传统文选学领域,还是对现代文文选学的观照,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印记与学术贡献。

1928年,刘盼遂先生撰写《〈文选〉篇题考误》一文,开河大学人研究《文选》之先河。

20世纪60年代,李嘉言、段凌辰、万曼等先生围绕《文选》笔耕不辍,在文选学研究的低潮时期展现出可贵的学术勇气。

进入90年代以后,王立群教授接踵前贤,成果卓著,先后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多篇,使河南大学成为国内文选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在他的引领下,一大批研究者走上了《文选》研读之路,成为河大学术的新锐力量。

纵观河大百年的文选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以刘盼遂、李嘉言等先生为代表的传统文选学研究;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王立群教授为主导的现代文选学研究;三是21世纪一批青年师生对《文选》的相关研究。

姬新颖简历

姬新颖简历

姬新颖简介男,博士、教授、留美学者、硕士生导师、归侨、省市侨联委员、无党派人士。

1963年10月生,河南新安县人。

1999.7获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感染病专业博士。

1993.10-1994.1赴澳大利亚访问,2000-2009在美国学习与工作,曾任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内科研究助理教授等。

2009.4月回国。

现任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11年12月), 主管科研、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学位点建设。

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金基面上项目,获得科研经费123万元。

指导研究生10余名,发表SCI论文15篇。

2011年获得开封市优秀教师,2013年6月获得《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奖。

Tumor Biology(SCI IF 2.3),BMC Cancer(SCI IF 3.1)审稿人。

现任省免疫学会重症肌无力分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科和肿瘤学科项目评议人、河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负责人。

曾担任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价绿色通道评委;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会委员、特聘英文编辑。

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2009-2011)---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第一带头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人体免疫学科带头人(2011-2015)。

一、近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1.2006.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负责人。

课题名称: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对丙型肝炎病毒单链RNA分子的感受及信号转导。

编号:30570086。

经费:26万元。

2. 2010.1-2012.12: 河南大学省部共建项目,项目负责人,课题名称: 感染引起膈肌肌无力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药物靶点筛选。

编号:SBGJ090712。

经费:9万元。

3. 2010.1-2014.12: 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河南大学客座教授陈有海合作),具体负责人, 课题名称:免疫负调控因子TIPE2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经费来源:河南大学配套。

河南大学2011年职称评定结果公示

河南大学2011年职称评定结果公示

公示我校2011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推荐工作已圆满结束,根据我校关于考核推荐通过人员实行异议期公示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我校2011年度各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推荐通过人员名单予以公示,如有意见,请以书面形式于2011年10月13日下午5:30前报送人事处职称科,逾期不再受理。

附:考核推荐通过人员名单河南大学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推荐领导组办公室二O一一年十月十一日考核推荐通过人员名单一、教师系列(一)教授50人尹柯张东生侯秀红柏丁涛党东宾谷国团翟秋敏苗雨晨郭蜀光曹更生王刚张建国李小红白锋岳建伟孔德志张忠泉岳淑梅胡国强张付利季少平王思琦潘伟胡菊兰李红卫马向文赵金祥张秋芬焦小婷张建伟郭志祥孔凡保张彩玉王恩国王明辉李保民董栓成袁俊杰宋战利万新芳曹炳建张乐林辛永芬马惠玲宋若涛何云峰范广军庞洪铸靳海英(转评不占)(二)副教授127人赵辉朱永春李丽杨长永张国增胡卫平刘小强常海波王子梁韩秋霞卢红高林韩志刚张喜旺赵自胜王琳艾少伟闵祥鹏刘迎霞周兵陈国强赖积保李文娆张洪王磊葛志昊陈爱敏陈士超成金环程轲张霞胡彬彬张亚宏张建伟张献萍渠滔李国强向阳侯卫周白莹向兵杜明荣张琨张华荣刘向阳李夕金张振龙敬永升程铁峰宋仕永王予东吴萍王建军于建凯刘婷婷陈海峰张俊伟张治国鲁磊莫磊刘继志李宇辉贺德梓彭韬史友宽田剑王刚卷姚远周艳丽吕旭涛侯改霞李香玲陈莉宋继东刘阳廖志林刘莎莎李昉程超赵文波颜诗斌郝佩韦郝振江李亮郑金玉谢周亮刘中刚王晋刘保兄王文礼王振存陈超然邵明伟王作功赵广军祁琛云陈楠王伟红魏继印牛林豪田烨卜万红邢战国魏金凤谷跃峰顾兴良胡春贞李从国刘春霞郭晓平赵涛柯扬马征许卫东郭伟焦体检刘军杨波惠萍李建立黄雅玲叶平郝亚光郭强崔会敏陈志生尚文英(转评不占)(三)讲师80人刘慧敏张志娟杨莹程普李涵师永斌郭金玉曹芳张鸽陈晓燕程亚敏李亚婷陈丹捷谢毅刘宇郑珂张炳林蒋军营葛平付佳孟骞赵红磊翟新礼张烁郝兵徐春光葛美英高顺洁马斐杨丽马飞陈花竹李铁柱王龙葛陈巧莲王倩刘金锋李海平王振光李向敏李小丽乔玉霜赵翔郭静玉裴强周青陈旭周菲王路娟王林万红周正基宋金美韩旭余璐侯健刘沛张静苑朱文佳闫克梅东伟高伟王成文谷小龙张成王宏宇黄鑫吴瑷瑷王金梅庆伟霞杜秀萍翟东伟王金磊杨文璟吴艳袁凯李蓓王军李宁宁田丰韶二、图书系列(一)研究馆员1人范兴坤(二)副研究馆员2人尹鸿博刘陆军(三)馆员7人蒋丽敏李姣杨婧张静焦向荣王梦露侯鹍三、实验系列(一)高级实验师7人王艾萍梁红霞杨卫红邵彩云邢煜君王志强刘大晗(二)实验师20人马鹏涛常志显李保珠牛艳丽臧国轻王明丽甘莹郭敬功李景华韩远记丁玲红王伟李黎杨广杰张东育韩栓齐慧杰李骞李涛冯志芬(三)助理实验师4人禹凤云黄峰晁玮霞梁硕敏四、出版系列副编审2人王四朋李景奇(转评不占)五、档案系列(一)副研究馆员3人张建修张强马玲(二)馆员3人张柯刘云苏娟六、会计(经济)系列高级会计师3人霍朋军刘胜建许艳玲七、工程系列(一)高级工程师2人朱红梅杨振伟(二)工程师2人吴亚飞宋新鹏八、小幼系列(一)小学高级教师2人曹荣苗边蕊(二)小学一级教师1人符淑梅。

获博士学位,师从陈景润先生。河南大学基础数学学科带头

获博士学位,师从陈景润先生。河南大学基础数学学科带头

王天泽,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

1991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陈景润先生。

河南大学基础数学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河南省特聘教授”。

河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数学季刊》编辑部主任,2001年被同济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

曾先后四次到香港大学访问,历时两年。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奇数情形Goldbach猜想、Baker问题以及Linnik问题等方面。

个人简历1984年6月,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1988年6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导师:陈景润199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导师:陈景润--------------------------------------------------------------------------------主讲主要课程1、本科生课程:数学分析2、研究生课程:模形式选讲、李群与李代数选讲、代数数论选讲--------------------------------------------------------------------------------荣誉称号、学术兼职及获奖等情况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2002年,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河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1997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5年,河南省优秀专家1994年,河南省青年科技奖1998年6月-今,《数学季刊》副主编1994年5月起任河南大学数学系副主任1996年11月起任河南大学数学系主任2002年4月起任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任河南省特聘教授2007年1月起任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2007年4月起任河南大学校长助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2008年11月起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分管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并联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常萍教授个人简介

常萍教授个人简介

常萍教授个人简介中国养殖信息网7/18/2009 1:15:30 PM 点击次数:23458 录入:李清姓名:常萍所在大学:河南大学所在城市:河南开封所在院系:新闻学院她两次婉拒《百家讲坛》当时《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说:事情已有一段时间,回忆不起来了最近网络上一篇博文广为流传,主角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麻辣教师”,她就是河南大学的常萍。

教古代文学的常萍,讲课堂堂爆满,没有人逃她的课,甚至外系的学生也挤破头来听;因为课讲得好,央视金牌栏目《百家讲坛》曾两次向她发出邀请,但她都拒绝了。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广受学生欢迎的常萍,至今仍是讲师身份,原因是她不愿写“为职称而职称”的论文。

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于她的“传说”是否属实?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她曾两次婉拒《百家讲坛》大家都知道红得发紫的《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来自河南大学。

可除了本校学生,又有几人知晓河南大学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学“先生”——常萍老师?一篇名为《两次拒绝“百家讲坛”的河南大学常萍老师》的博文写道:两个月前《百家讲坛》又到河南大学挖人了,一直被众人推崇的常萍老师,又一次委婉地拒绝了。

了解常老师品行风格的人,都觉得这在意料之中。

因为,早在2005年12月21日《百家讲坛》第一次到河南大学选拔人才时,她就决然拒绝了邀请。

时隔三年,她又一次拒绝了总策划解如光先生。

这篇博客发表之后,随即在网络引发巨大反响,网友对常老师击节赞赏,以此作为抨击“物欲横流”社会的一面旗帜。

对一个学者来说,能上《百家讲坛》主讲,意味着学术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双丰收。

常萍老师真的能抵挡住《百家讲坛》诱惑?昨日下午,记者向常萍所在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求证,院办郑主任称,该院老师常萍确实两次去拒绝《百家讲坛》试讲,博文不是捏造的。

随后,记者又向该院院长李建伟求证,李院长也说确有此事。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百家讲坛》还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对学校对个人都有利。

我们不想让常老师错过机会,就做她的工作,她却告诉我,去《百家讲坛》讲课没意思,还不如在学校给学生们讲课有意义。

河南大学地区(校)特聘教授,黄河学者

河南大学地区(校)特聘教授,黄河学者
物理化学
自然工程类
化学化工学院
2013.11
中期
22
校特聘教授
毛艳丽
光学
自然工程类
物理与电子学院
2013.11
中期
23
校特聘教授
胡国强
药物化学
自然工程类
药学院
2013.11
中期
届满
4
黄河学者
李林松
材料物理与化学
自然工程类
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006.06
届满
5
黄河学者
周少敏
凝聚态物理
自然工程类
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006.06
届满
6
黄河学者
白 峰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自然工程类
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1.06
届满
7
黄河学者
季少平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自然工程类
医学院
2011.06
届满
8
黄河学者
胡延忠细胞生物学自然工 Nhomakorabea类医学院
2011.07
届满
9
校特聘教授
翁有为
中国近代史
人文社科类
历史文化学院
2006.06
届满
10
校特聘教授
李桂荣
教育学原理
人文社科类
教育科学学院
2011.06
届满
11
校特聘教授
王超杰
有机化学
自然工程类
化学化工学院
2005.05
届满
12
校特聘教授
马建华
自然地理学
自然工程类
环境与规划学院
2006.06
届满

河北大学的好老师

河北大学的好老师

米新丽
齐媛 吕志毅 王铁群 康军徽 崔丽杰 薛国良
王华玲
时永乐 聂菊
贺国庆
付松涛 石俊杰 严广芬 高献红 梁志林 彭焕平 吴晓燕 俞运虹 谷晨
齐肖鹏 李士忠,禄永义 韩成武 胡京武 黄云明
管理学院
物理学院
文学院 教育系
感谢那些让我受益的老 师——曾经是河大新闻 学院的北漂人 管理学院
教学有方! 她教好几门课,我们上的 人力资源管理。有方法 教外国文学的 人很漂亮 喜欢她的风格 历史系的吕志毅,那才叫 有学问!!!! 有深度 幽默的郁闷男人 不错的小脾气老师 据说是河北大学四大才 子之首,年轻时候是个大 帅哥 堪称演讲家,让我这个历 史不好的人也喜欢上听 历史课了
聂菊 的 社会保障概论 这门课听了很受益 老师 很好 她会教我们一些课 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读他的博士论文,才明白 什么是字字珠玑,名师出 高徒啊 治学严 谨 令人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 师母也很好 才貌双全 讲课赛评书 编辑更像诗人 新闻采访很尖锐 始终笑着 心理治疗师 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语 言超级幽默,上她的课很 快乐很轻松 再过几年也许会是人文 院有一个重要的老师吧。 经济学院的李士忠老师 和禄永义老师很不简单!
动。三年研究生 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位、毕业证书,
而是有幸拜于恩师门下,聆听教诲。如今踏入社会 ,
目前从事的又是带些庸俗气的职业 ,所以想起先生便
感觉如坐针毡,为人处事 乃不敢有违师训!相比其
他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我学习算最差,最不用功 ,最
不上进,最没出息的了。有时甚至怕有辱师名而不敢
声称是先生的弟子,但一想起先生 慈爱的目光,看
蹭课一族:河北大学谷钟汝(904374049)
沙友林 王浩军 张玉芬 罗勇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建中、洪海、李金宝
郭龙江、韩习武、李培华、吕成国
水利电力学院
107
水利水电工程
赵惠新于雪峰
赵惠新、戴长雷、杜崇、杜绍敏、史丽萍、于雪峰
农学院
108
作物遗传育种
陈连江
陈连江、崔平、李红侠、路运才、马龙彪、倪红涛、王红旗、王华忠、邢亚娟、陈丽
109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王贵强
王贵强、李新民(校外)、马淑梅、王克勤(校外)、王庆贵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81
光学
余有龙
余有龙、孙普男、刘凤丽、王强、刘禄
蔡喜平、高劭宏
82
核技术及应用
孙普男
孙普男、高德玉(校外)、侯跃新(校外)、李北城(校外)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83
无机化学
付宏刚
付宏刚、霍丽华、吴谊群、袁福龙、赵经贵、高山、段武彪、赵辉、左霞、贺春英、张相育
夏天、朱宇君、
84
有机化学
闫鹏飞
1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定位及专业指导组组长名单学院序号学科专业专业指导组组长原有导师情况新增导师哲学与公共管理学学院1马克思主义哲学李楠明张奎良衣俊卿丁立群何颖王国有康渝生李楠明郭艳君隽鸿飞2中国哲学柴文华柴文华张锡勤樊志辉魏义霞3外国哲学王晓东丁立群尹树广王晓东赵海峰卿文光韩红校外罗跃军4逻辑学宁莉娜宁莉娜李洪儒5伦理学关键英柴文华关健英孙慧玲6美学张奎志张政文张鹤郭玉生张奎志7宗教学樊志辉樊志辉陈树林王志军8科学技术哲学周东启周东启吕厚均胡长栓宁莉娜蒋红雨9文化哲学王国有王国有陈树林10社会学曲文勇曲文勇吴丹梅唐戈11政治学理论叶富春叶富春文长春12中外政治制度王连伟王连伟叶富春13国际政治安成日安成日马蔚云李朋14国外马克思主义尹树广王晓东于文秀高亚春赵海峰尹树广1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康渝生康渝生李楠明16行政管理教军章何颖陈辉教军章张晓峰王凯17社会保障刘丽伟刘丽伟乔榛18土地资料管理19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马列部20中共党史王俊杰王俊杰王凤贤杨彬21国际关系杨勇杨勇张昱琨沈莉华张郁慧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杨彬杨彬杨蓓焦坤2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焦坤焦坤李俊文王玲24思想政治教育孙慧玲王俊杰孙慧玲许素萍25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6外交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7政治经济学乔榛孟庆琳乔榛高文敏刘赣州焦方义28国民经济学焦方义焦方义马骥刘文勇29区域经济学王朗玲王朗玲郭力李传勋30国际贸易学赵传君赵传君熊涓李钢哲校外王秋兰张影新王金亮31会计学杨茁杨茁常树春龙云飞刘俊琴张英32企业管理于金王朗玲杨茁于金王宏王明琴由莉颖张德红33经济思想史34产业经济学熊涓熊涓杨忠海赵传君邢玉升35经济史36西方经济学37世界经济郭力李钢哲校外马骥郭力3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谢永刚谢永刚王明琴法学院39法学理论马长山马长山唐永春杨昌宇40法律史孙光妍孙光妍史广全魏建国4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钱福臣钱福臣吕艳辉刘春萍李岩松胡东42刑法学于逸生于逸生董玉庭康凤英陈建旭刘彦辉43民商法学杨震王歌雅杨震王歌雅董惠江杨建斌孙毅翟羽艳申建平44诉讼法学于海生于海生哈书菊韩红法律45经济法学王妍王妍张铁薇4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李艳岩范纯李艳岩47国际法张文政张文政辛柏春王晓玲348军事法教育学院49高等教育学李芳尹慧茹刘惠林李芳杨平严明姜树卿校外周佳50教育经济与管理周佳杨平周佳文学院满语所51文艺学张奎志张政文张奎志郭玉生52语言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室主任白春超,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与人合作编著5部。

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

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奖等多项奖励。

刘进才,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004年至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京海派文学研究》,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京派小说诗学研究》等。

出版专著有《京派小说诗学研究》,代表性成果《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先后独立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

获得河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骨干教师等荣誉。

张先飞,河南省南阳西峡县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青联常委,民革党员。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学术集刊《赤门华风》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中外比较文学,鲁迅、周作人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0-97年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08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河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以来获得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人、河南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1996年以来在国家重点核心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鲁迅研究月刊》、《史学月刊》及海外重要专业刊物《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A、B类期刊共8篇,CSSCI期刊共17篇,中文核心期刊共25篇,出版专著《“人”的发现——“五四”文学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源流》(人民出版社2009)、《形而上的困惑与追问——现代中国文学的思想寻踪》(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二部,主编丛书1套,翻译学术论著20余万字。

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省级重大课题、省级项目、厅级教改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课题各1项,河南省社科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厅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5项。

2003年获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的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二等奖,系学科最高奖之一;2007年获河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0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10年获共青团河南省委颁发的第八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银奖1项;还获得厅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教学方面,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田锐生,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台港文学主流》、《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合著)等。

主要论文有《王文兴论》、《刘以鬯小说简论》、《欧阳子小说心理分析》、《论苏童的妻妾成群》等。

杨萌芽,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主任。

2008年进入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诗学,近年尤致力于近代宋诗派研究。

出版专著《清末民初宋诗文人群体活动年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古典的最后守望——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武汉出版社,2009),在《复旦学报》、《齐鲁学刊》、《中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几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侯运华,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小说研究、沈从文研究、近代狭邪小说研究等课程。

先后发表有《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江南士风与晚清下写小说》、《论沈从文的文化选择》、《论沈从文文化选择的效应》、《论萧红的家园意识》、《晚清狭邪小说的原型剖析》、《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论民初“倡门小说”》、《文学交融与苏曼殊小说创作》、《译者的价值立场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等学术论文30余篇。

主编或参编《晚清狭邪小说新论》、《精神中原》、《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小说》、《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等学术专著7部。

先后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晚清狭邪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言情小说比较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等。

李国平,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

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论等课程。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副主编)等多种教材,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刘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等多门课程。

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出版专著《中国现代小说范畴论》,参编专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格律诗学研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中国现代格律诗理论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现代小说学》及河南大学校内科研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

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省级社科规划项目1项。

孟庆澍,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8—2009年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人。

专著有《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围绕<新青年>同人所作的考察》,论文散见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小说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韩中言语文化研究》[韩]等刊物。

沈红芳,女,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以及女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中州学刊》、《当代文坛》、《名作欣赏》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选读》,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女性文学教程》。

专著《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王安忆、铁凝小说创作比较谈》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0届优秀等成果表彰奖。

武新军,男,博士,副教授。

2004-2006年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报〉(1949—1989)研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关系的批判性反思》(05CZW015)1项。

先后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著有《文学的误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聚焦二十世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现代性与古典传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

杨站军,男,博士,讲师。

现为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主要从事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教学方面,主讲专业课《中国近代文学史》,选修课《梁启超研究》和《黄遵宪研究》;科研方面,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一项,主持省社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厅社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参编学术专著两部,发表论文数篇。

胡全章,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

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承担200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晚清翻新小说研究》、2007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第42批博士后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白话报研究》、200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困境》、200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从黄遵宪的诗歌活动探询古典诗歌变革的矛盾》、2009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等。

出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吴趼人小说研究》,并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朱秀梅,女,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担任课程有近代文学史等,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李敏,女,博士,讲师。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先后独立发表《重复与超越——关于〈人面桃花〉》(《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2期第130页)、《试论〈上塘书〉的乡土属性与叙述策略》(《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5期第90页)、《个体的差异:从〈舞台〉和〈青衣〉看新时期小说的叙事变迁》(《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23页)、《时间的政治:以“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创伤叙事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叙事与语境——以〈班主任〉和〈伤痕〉中的创伤叙事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山河入梦与格非的创作转型》(《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林斤澜的意义》(《文艺争鸣》已采稿)等论文。

刘瑞欣,女,讲师。

主要从事文学院本科生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

郝魁锋,男,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前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写有论文《论师陀早期创作中的左翼情结》等。

吴效群,男,博士,医学人类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等。

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社会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河南社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主持人。

讲授课程有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本科);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当代民俗学理论(研究生)。

近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走进象征的紫禁城——北京妙峰山民间文化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民间信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合著《中国文化论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独立评点《郑州民俗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