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空间格局要素研究与表达

合集下载

基于ArcGIS的幼儿园空间布局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基于ArcGIS的幼儿园空间布局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第44卷第2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Vol.44,No.2Feb.,2021 2021年2月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基于ArcGIS的幼儿园空间布局研究——以南宁市为例吴宇华,吴帆(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我国对幼儿园的发展日益重视,但城镇幼儿园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和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急需解决。

本文认为城镇幼儿园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是幼儿园的空间位置与服务范围,据此提出幼儿园布局优化的一种有效和高效的方法:以道路系统规划图和居住用地规划图为底图,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选出和保留合规的现状幼儿园,设定幼儿园300m和500m的沿路步行服务范围,按一定原则来增加新的幼儿园候选位置和居住小区位置,利用ArcGIS的网络分析工具优化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得到所需的最少幼儿园数量及其服务范围分布图。

本文以此方法对南宁市快环内东部幼儿园进行布局优化,得到300m有239所、500m有172所两个布局优化方案,幼儿园覆盖率都达到了93%以上。

关键词:幼儿园;空间布局;技术标准;网络分析;南宁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867(2021)02-0009-04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indergarten Based on ArcGIS:A Case Study of Nanning CityWU Yuhua,WU Fan(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Abstract:China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but problems of their insufficient quantity and un­reason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are still ubiquitous and must be urgently solved.The core content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kin­dergartens is their spatial positions and service boundaries.Taking the road system planning map and residential land planning map as the base map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optimize the kindergarten distribution:It is recommended to pick out and retain the current qualified kindergarten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echnical codes and norms;We propose to set the walk­ing service range of300meters and500meters along the roads,and add new kindergarten candidate locations and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 locations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We use the network analysis tools of ArcGIS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in­dergartens,and obtain the minimum number of kindergartens and their service boundaries.In this paper,the kindergarten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inside the fast ring of Nanning city is optimized by this method,and two solutions of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are ob­tained,which are239kindergartens with300meters of service boundary and172kindergartens with500meters of service boundary. The coverage rate of kindergartens of both solutions is over93%.Key words:kindergartens;spatial distribution;technical codes and norms;network analysis;Nanning City0引言近年来,国家对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

211084147_基于无人机遥感和GIS_的地理空间格局分析研究

211084147_基于无人机遥感和GIS_的地理空间格局分析研究

学研究创新基于无人机遥感和GIS的地理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刘欣(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98)摘 要:对传统村庄景观格局的准确检测和分析对于理解其社会文化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人工调查费时、费力,且导出的数据往往主观、定性且单调,较难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以北京某古村落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基于无人机遥感和GIS的地理基本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提取了该村庄的5个主要遗产景观元素;其次基于距离统计和聚类分析,揭示了目标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分布差异。

关键词:G IS 无人机遥感多光谱影像空间格局分析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9(c)-0012-04 Research on Geo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Based on UAVRemote Sensing and GISLIU Xin(AVIC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100098 China)Abstract:The accurat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pattern plays a key role in understand-ing its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ince manual investigation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and the derived data are often subjective, qualitative and monotonous, which is difficult tobe used for further analysis. This paper takes an ancient village in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discusses the analysis method of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UAV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 this paper, five main heritag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 village are extracted by using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based on distance statistic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the target landscape are revealed.Key Words: GIS; UAV remote sensing; Multispectral image;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原始定居点是古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地理单位,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立的。

基于GIS与“双评价”的城市“三区三线”划定方法创新探索——以松原市为例

基于GIS与“双评价”的城市“三区三线”划定方法创新探索——以松原市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39基于GIS 与“双评价”的城市“三区三线”划定方法创新探索——以松原市为例◎汪昱含 崔樱议 吴怡 丛艺杉 杨越 靳云龙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的空间治理新模式构建成为当务之急。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对国土空间格局和“三区三线”划定的重要支撑依据。

本文主要研究“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如何科学合理连接,应用GIS 技术,探讨松原市“三区三线”的细化。

关键词:GIS;生态保护;城镇开发边界;双评价一、引言(一)理论意义城市化加快破坏了城市生态景观,传统文化逐渐消亡,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因此,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松原市人居环境的现状调研、分析、总结、评价,为人居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二)实践意义对松原市进行深入研究,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松原生产生活、生活富裕的必要条件,是城市进步、环境优美的基本内容,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三)研究区概况松原市隶属于吉林省中西部。

松原市面积2.2万平方公里,有78个乡镇、1123个行政村。

松原市总里程12914.64公里。

松原市境内有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四大主要河流。

二、基于GIS 与双评价的三区三线划定方法(一)GIS 技术与双评价概述1.GIS 技术概述国家发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指出了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导向。

从“双评价技术指南”的指导看来,要科学并高效的完成土地资源评价工作,需要充分理解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GIS“叠加分析计算”方法。

2.双评价概述双评价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基于GIS的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

基于GIS的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

城 市 居 住 用 地 变 化 是 研 究 城 市 空
间结构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城市居住空 间结构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把握城 市居住空 间结构及 其影响因 素,合理引导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 ,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 .更是提高城
空间的模型和人口密度计算模 型.并采
用具体研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
第三 圈层 包括 雨花 台 区、江 宁区、
栖霞区、浦 1区、六合 区的建成区,为 3 主城区外近郊区 涵盖仙林、东山、江 北三个新市区,此处称为 都市发展区” 。 19 版 总规 20 5 9 0 0年总规修编提出将
出独立式住宅占据着南京地理位置独特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自然山水优美 、交 通 网络 发达 、居 住配 套服务设 施齐 全 的城市空间 居住的人群 多为城市 中上 阶层和新富裕阶层 。
主城 区与外 围城镇作为一个整体 跳 出
主 城 发 展 ,建 设 东 山 、 仙 西 浦 1 3一
的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 居住群体为南京中产阶层 中下阶层及 城市新增外来人1。南京二类居住用地 3
珠江 3个新市区,用于承接主城 区疏散 和 新增 的人口、产业。经过 几年 的发展
c m bn t no p p lt nd n i n S s a il n l ss Ap lc t n o a ay i fr s e t l e st o i ai f o u ai e st a d GI p t ay i. p iai f n l ss o o y aa o o ei ni ni i d ad y n u b n l ig s a esr c u er s a c a e np ei n rl t d e . r a n c u t r e rh h s e r lmi a i s id w p t e b y u

GIS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GIS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GIS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摘要:GIS的发展引领着空间分析也在迅速的走向成熟,因为空间分析作为GIS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能够根据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等采用相关分析模型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预测乃至决策和支持。

本文针对空间分析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城市规划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

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和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以及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其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地理空间的实际问题,提取和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以辅助决策。

空间分析在GIS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空间查询与量算、缓冲区分析、跌至分析、路径分析和空间插值以及统计分类分析等。

本文则主要介绍了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思想。

1.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地图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由于空间分析对空间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所具有的提取和传输功能它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也成为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数据分析技术,是各类综合性地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为人们建立复杂的空间应用模型提供了基本工具。

因此,空间分析与应用模型的关系是“零件”与“机器”的关系,不从概念上明确这一点,就无法在一个适当的综合程度上研究空间分析的体系,也就无法改进GIS系统功能的设计。

但是长期以来,空间分析的各种模型和方法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结构,甚至对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也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界定,这一状况对空间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扩展,对空间分析与GIS集成都是不利的。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研究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研究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研究摘要:在如今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当中,我们应当积极加强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例如要切实地应用好GIS,发挥出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和技术优势,以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高质量推进国家、社会建设。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对GIS进行了简单的概念介绍,然后主要就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国土规划;双评估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GIS作为“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等方面成为规划的重要辅助工具。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作科学性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必要手段。

GIS能够应用到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运用好GIS这门工具,是需要梳理和讨论的问题。

一、GIS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GIS,全称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既地理信息系统,在软、硬件的支持下,全方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描述、显示地理数据、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整合了多门学科、技术,涉及不同领域,但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已有的地理数据、空间信息,经由复杂空间分析,及相应的可视化技术实现地理空间分析与空间数据挖掘,还可以综合气象信息、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实现对地理空间的信息演变和地理价值做出分析和挖掘,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翔实、直观、可靠的决策和支持,使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更为的科学、合理。

在GIS的应用中,它是一个以空间数据为核心,建立了多维坐标系统、面向对象和可视化工具。

随着GIS技术发展成熟后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地理信息处理与管理。

它将图像处理(包括数字滤波等)作为基础功能模块对地物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结论;同时也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及强大计算能力实现图形自动绘制;在空间数据模型中,建立空间数据的分类、定义,并根据其性质进行空间插值,实现对地物类型和边界条件等信息提取。

GIS下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研究

GIS下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研究

GIS下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研究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以及经济产业转型的阶段。

新形势的社会管理与城市化建设等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将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核心,而建设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是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对实现整合与利用我国社会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应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的框架。

基于此,本文从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该框架的构成,指出了该框架构成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建设该框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GIS;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前言:数字城市指的是将城市相关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服务等系统,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等方式进行呈现,采用GIS技术、多媒体网络、虚拟与现实结合等技术[1],将城市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创建出的基础信息平台,并实现社会公众服务与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创建城市化地理空间,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的法宝。

一、建设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性在GIS背景下,建设数字化城市,是城市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创建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可为城市管理提供一项新型的管理手段,对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城市全面管理提供支持系统,完善城市化的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水平。

目前,全球化与信息化争议快速发展的趋势在全球普及,信息化从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的浪潮逐渐成为全球投资、贸易、资金流动,以及技术方向的转移,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动力。

该框架的建设是创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平台,采用现代化信息网络创建经济发展平台,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内容创建数字化城市目标主要是为了城市地理空间的框架,该框架的构成对城市创建信息化与发展提供地理信息平台与空间定位,整合城市信息资源。

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空间数据的基准,其主要是采用高新技术,将城市厘米级的精华技术综合在一起,创建精确度极高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测绘标准,进而可以实现对信息定位的测量获得到精确度极高的三维坐标。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应用,能为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等工作提供精确的技术保障,发挥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应用优势。

因此,有必要加大对该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实际应用的分析。

本文主要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GIS技术功能为主,从信息采集、模拟预测、数据库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GIS技术的应用形式,充分论证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应用分析前言国外针对GIS技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研究相对成熟,并且城市规划领域已经将GIS技术作为重要的分析工具,可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工作,为数字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规划实际,逐步探索出GIS技术应用途径,并且已经实现GIS技术在地震灾害、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分析等方面的有效应用。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空间分析必要性通常来讲,随着城市规划领域不断发展,促使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能为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精确的地理信息。

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GIS统计分析及绘图功能,在全面收集地理位置、要素、特征等数据信息后,对其进行统计和分类,最终制作成数据报表。

为了直观的将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出来,可采用多媒体分析技术来具体呈现地表特征与状况。

一般将摄影像片和遥感图像存储到GIS中,当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某地区地理信息时,可查阅GIS内存储的相关数据资料,为城市规划工作开展带来了便利。

城市规划中空间分析目的在于:研究空间实体状况和未来发展特点,从而为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而GIS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收集,为城市规划模拟预测提供需要的数据资源,并根据预测结果做出准确的城市规划决策。

另外,GIS技术还可进行空间数据全面分析,挑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通过可视化方法呈现出来,有助于规划人员充分运用客观的数据分析结果。

【技术党安利】如何使用GIS技术分析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

【技术党安利】如何使用GIS技术分析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

【技术党安利】如何使用GIS技术分析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新土地规划人ID:newlandplanning重点导读: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技术贴,想要学习GIS的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多待一会啦!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集聚程度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出现尺度巨大化和空间复杂化的变化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借助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功能,提出了以GIS平台为基础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分析、等值线分析、空间高度拟合分析、空间波动分析、聚类分析及核密度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方法可以更为清晰有效地反映大尺度空间高度、密度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掌握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特征。

此外,GIS作为一个开放平台,还有助于空间形态与人流、业态等数据的耦合关系的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持续向大城市与特大城市集聚,使得这些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的城市等级体系中,已经提出了超级大城市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与之相应,公共设施的集聚规模也在不断提升与扩展,使得城市中心区出现了尺度巨大化、空间复杂化的变化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国际上区域级中心区用地规模在6k㎡以上,全球核心级中心区用地规模已经达到60k㎡以上(东京都心中心区用地规模已达68.4k㎡)。

在此基础上,传统的基于人体尺度的空间形态研究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研究对象的需求,存在尺度感知、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种种困难,亟待建立一套大尺度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方法。

对于大尺度空间形态的研究,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地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探索与实践。

其中,GIS平台的作用与价值得到重要体现,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形态的评价与控制。

利用GIS的多因子叠加分析方法,对大尺度空间形态进行定量评价与控制;运用GIS的地形分析功能,对村落形态进行研究。

(2)空间形态的演变。

这一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城市整体层面进行分析,包括运用GIS的年轮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及圈层分析等方法对大尺度空间形态及结构的整体演变进行模拟与分析;利用GIS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活动所需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增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盲目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用地不协调,这样不仅浪费了稀有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得科学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极为必要。

因此文章重点就城市规划中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相关略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方法一、GIS技术以及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一)GIS技术简介GIS,是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其含义为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在现有环境之下有着极高研究价值的空间信息系统,在GIS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技术支持,开展对某个特定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储存、计算、分析、管理以及描述的一个技术系统。

在GIS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才能保证其效率的最大化,因为GIS融合了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等诸多科学领域。

(二)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数据分析技术,是各类综合性地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为人们建立复杂的空间应用模型提供了基本工具,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查询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而且可通过这些信息去揭示事物间更深刻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空间分析具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这些特征在空间方面有充分体现,空间分析就是认识和研究事物之间的这些空间性质,这也是空间分析的理论依据。

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一)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要对自然对象进行描述、表达和分析,首先就要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以存储地理对象的位置、属性以及动态变化等信息,合理的数据模型是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

空间数据包括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

这两种不同数据模型的可用性为数据存储和分析选项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与系统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与系统
包括土地面积和人口情况、城乡居民家庭收入 和支出、主要农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总产值等170项指标/年 包括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综合经济、工 业、交通运输、贸易、等200项指标/年 包括市政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和建设用地、园 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485项指标/年 包括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分性别的农业、 非农业人口,人口自然变动等约290个指标 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人口、就业人员和劳动报 酬、居民收支和贫困、国际收支和外债、自然 资源和环境等约205个指标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 吉林等31个省份的统计年鉴数据
城区房价水平分析
高速客车OD分析
基于路网的机动车等时圈示意
一、空间分析案例
5、区域
分行业企业投资密度图
30.0% 20.0% 10.0% 0.0%
北京22万家高新企业在天津、河北制造类投资分布
GDP插值剖面分析
廊坊市
邢台市
城六区
宁河县
宝坻区
武清区
静海县
保定市
承德市
唐山市
沧州市
衡水市
外围四区
滨海新区
界面风格 流程引导 标准规范 动态扩展
三、《城市规划空间辅助分析系统》
4、系统特点
界面风格
流程引导
标准规范
动态扩展
三、《城市规划空间辅助分析系统》
5、推进思路
模型功能 由简入丰,从目前的基本功能向模型验证、参数设置的 知识点推送、分析结果的案例推送等系列功能逐步拓展 模型数量 由少及多,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增减、修改及完善 模块组织 根据院项目特征、规划类型调整目前的模块组织方式 推广方式 由点及面,由试点所室到全院,再由全院到行业 服务方式 由单机运行到在线云服务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 GIS空间分析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活动所需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增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盲目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用地不协调,这样不仅浪费了稀有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得科学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极为必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方法一、简要介绍GIS空间分析法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对地球上所有事物和发生的现象,都能将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转换成具体数据,或者构成相关的图案。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有效地识别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存储、操作。

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调查、发展规划,绘图等。

例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分析地形变化,合理规划交通要道,以及具体的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的分布。

同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及时发现自然保护资源,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污染。

二、GIS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1城市总体规划中GIS应用GIS可以应用于地理分布的度量,即分析空间数据信息,把握其紧凑度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对空间重心的分析对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对不同或者相同研究范围、不同或者相同建设用地、不同或者同一时期的中心的分布、变化或者对比,但要注重从人口、规划规模、开发强度等方面选择科学的权重来对重心进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对洪涝灾害预测、水质污染、防火救援等领域,帮助社会减少损失。

具体应用如规划前期的地形图处理和数据校验,利用图形叠加与缓冲区分析配合因子权重和专家打分机制进行用地适建性评价、公共设施选址、功能区界线制定、环境保护评估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等规划活动。

利用3D分析扩展模块进行DEM(数字等高线模型)模拟分析和三维城市仿真则可以让GIS系统的功能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可以让其更加形象的反映城市建设的总体性和规划性。

GIS空间分析

GIS空间分析

GIS空间分析GI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of GIS张洪岩中国东北资源与环境研究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第一章 GIS 空间分析概说GIS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过了30年。

多数人认为,GIS的功能用于制图;GIS 还可以用于分析:–事物分布的原因,以及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获得更为精确、时势(up-to-date)的信息,甚至建立新的信息。

本章将主要学习:–什么是GIS分析?–GIS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GIS分析的主要过程1.1 什么是 GIS分析?GIS分析是人们发现地理数据的分布格局(geographic patterns)和要素(features)之间关系(relationships)的过程。

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当地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行动,作出最优的决策。

方法(Methods)–地图(Maps)–模型(models)—多个数据图层的结合。

GIS 分析的目标获得对某一地方更为深入的了解;作出最佳的决策;为未来的规划作好准备和创造条件。

为什么应用GIS进行分析的人不多?GIS的应用只是在近年来才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对许多人仍很陌生。

采用GIS进行分析还比较困难。

多数人还不知道,除了制图和创建报告之外,GIS 还能够作什么。

1.2 GIS空间分析的数据表达地理现象的两种途径:–矢量Vector每个要素是表格中的一行;要素的形状由空间中x,y坐标定义;–位置、线、面或事件–栅格Raster空间统计分析与内插矢量数据分析方法矢量数据的包含分析–确定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联系,即点、线、面之间是否存在空间位置上的联系。

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多边形实体。

多边形叠置分析–指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多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文件进行叠置,产生具有多重属性的新多边形。

泰森多边形分析–将所有气象点连接成三角形,以各边垂直平分线围成泰森多边形。

No.5 基于GIS的城镇体系规划空间分析系统研究

No.5     基于GIS的城镇体系规划空间分析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城镇体系规划空间分析系统研究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200092)摘要:基于提高城乡规划工作中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分析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的目的,本次研究提出了城镇势力圈划分、城镇职能识别、城镇规模等级划分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这些方法,基于ArcGIS9.3系统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基于GIS的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分析系统。

本系统适用于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实践,解决城镇势力圈划分、城镇职能识别、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三个核心问题。

本系统在城镇经济腹地划分、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协作区划定、中心城镇吸引范围的空间识别、中心镇判别、城镇体系结构识别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城镇体系,空间分析,势力圈,职能识别、城镇规模等级0引言城镇体系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规划法》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都明确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法定地位。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体系规划在确定城市化空间布局、确定城乡发展格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占了相当重要的比重。

按《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基础设施的布局等。

其中,城镇势力圈划分、城镇职能识别、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三项工作是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本研究为以上三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1研究目的和内容1.1 现有的方法与不足目前的城乡规划工作中,涉及到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相关分析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体。

尤其是城镇势力圈划分、城镇职能识别、城镇规模等级划分者三项核心内容,往往采用定性判断的方法。

依据市域(县域)内各个城镇的社会、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结合城镇的地理、经济区位进行定性识别得出,分析结果主观性较强。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陈婷罗群周婷张超汪李辉王志红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34期摘要:为了研究地形因子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本文以金海湖新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四个地形因子,分析它们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1)居民点较为密集的乡镇为梨树镇、小坝镇,居民点最稀疏的是响水乡;(2)海拔、坡度、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对居民点的分布影响较大;(3)部分区域地理条件虽好但居民点密集程度過大,可能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压力。

关键词:居民点;地形因子;空间分布;GIS;核密度估计1 概述居民点的集散程度间接揭示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要素,农村居民点的分布都是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交通、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等方面。

如杨兴艳等[1]利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贵州省传统村落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差异。

高星[2]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取四个地形因子,分析它们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黔西北喀斯特地区居民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2.1 研究区概况金海湖新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大方县交界处,国土面积595平方千米。

毕节市市政府将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毕节市妇幼保健院等机关单位搬迁至金海湖新区,使其环境资源条件和城市建设条件更加优越。

毕节职教城的设立吸引了大量学子入学,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和人才引进,新区的发展必将带动七星关区和大方县的发展。

图1为新区地理位置。

2.2 数据源与处理数据来源包括全国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ALOS卫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12.5m DEM),以及由高分二号卫星影像经过人工解译得到的居民点数据。

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四个地形因子,分析它们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

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

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第一章简介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是城市规划领域中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GIS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GIS在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第二章 GIS基础知识GIS是一种集数据库、地图制图、地理空间分析和地图输出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

其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分别是硬件、软件和数据。

GIS的核心是数据库,它包含了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其中,几何信息是指空间对象在地球表面上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属性信息是指空间对象的一些相关属性信息,如名称、长度、面积、类型等。

GIS有许多功能,如数据捕捉、数据编辑、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地图输出等。

在GIS中,空间分析是一个重要而且常用的功能,在城市空间分析与规划中则尤为重要。

第三章 GIS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应用GIS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公共设施选址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具体介绍GIS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3.1 城市规划GIS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各个方面,如产业规划、人口分布规划、交通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规划与管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很广泛。

首先,GIS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大量的空间数据,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现状,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其次,GIS可以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可行性,从而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并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GIS还可以对土地利用计划进行评估,帮助规划者了解所制定计划的优缺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3.2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空间分析中的基础领域,GIS在其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

GIS可以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上来描述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揭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挖掘土地资源的各种潜力。

基于GIS软件分析功能的中国各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情况及背景分析

基于GIS软件分析功能的中国各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情况及背景分析

基于GIS软件分析功能的中国各省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情况及背景分析本文结合ArcGIS软件,根据全国各省份城市基本开发建设的数据统计资料,制作相关专题图,通过历年结果的对比分析,反映各省份的城市开发建设的情况,并分析形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ArcGIS;市开发建设;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1前言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城镇化面临重大转折,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运用ArcGIS软件的制图功能,可以通过结果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等背静,对结果的产生做出较好的理解,并以此来为城市规划做出更好的指导作用。

2基于ArcGIS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图制作由所给数据文件在ArcGIS中进行专题图的制作,得到以下三种专题图。

3基于ArcGIS的城市空间发展结论分析——专题图分析结论3.1建成区面积对比由2001、2005、2009年全国各省市建成区面积对比专题图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城镇建设,是东部城市建设量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与东、中、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

各地建成区的面积也在逐年的上升,说明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发展中,尤其东部各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势头更是猛烈,但西南的西藏、青海的城市建设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建成区面积比较大的省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浙江、河北,基本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说明东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基础已经形成规模,相应配套建设也基本完善。

而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四川次之,这些地区建成区面积大重在人口密度和省区面积的影响,而对基础的建设力度不够强。

其它地区建成区面积较小,尤其是面积大而建设面积极小的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区,这是由其本身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3.2建筑容积率的对比由2001、2004、2007年去昂过各省市建筑容积率的对比专题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各省市的建筑容积率相差不是十分悬殊,与经济发展水品的高低不是十分相一致,说明建筑过于密集,绿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基于GIS青海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基于GIS青海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第27卷第3期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127No13 2009年6月Journal of Q inghai University(N ature Science)Jun12009基于GI S青海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严新,许长军(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青海西宁810001)摘要:采用定量分析的办法,构建了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标。

利用该指标和城镇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得到青海省各城镇之间的相对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指数(W)。

结果表明:W ijij>014时,两城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此类城镇主要集中在青海省东部,以西宁为核心,湟中、平安、大通、湟源、乐都、互助为次级中心,化隆、循化、门源、海晏、尖扎、共和、贵德为三级非常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和青海高原地区,未来空间布局为城镇形成城市圈;Wij点核式资源中心发展城市和生态型Ⅱ级县域中心城镇。

关键词:青海省;城镇体系;空间作用中图分类号:P642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96(2009)03-0027-04 Roomage layout of the town system i n Q i ngha iprov i nce ba sed on G I SYAN X i n,XU Chang-jun(The B ase Geographic Info r m ation Center of Q inghai Province,Xining810001,China) Abstract:The urbanization comp rehensive level index of Q inghai p rovince towns is established using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 etho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oom age interacting gravitation index )bet ween the towns in Q inghai p rovince have been obtained too by the app lication of the (Wijindex and the theory of town room age interaction.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re is a stronger interaction bet ween t wo towns if W>014and this kind of towns are m ainly in the eastern areaijof Q inghai p rovince.Xining city is the center,Huangzhong,Pingan,Datong,Huangyuan,Ledu and Huzhu are the subcenters and Hualong,Xunhua,M enyuan,Haiyan,J ianzha,Gonghe and Guide are the third grade town zone.The regions w ith a very s m all Ware lovcaed in Caidam uijB asin and Q inghai p lateau area and the future room age layout w ill be the point-co re type ofresou rces,central developm ent city and eco logicⅡgrade county region town.Key words:Q inghai p rovince;town system,room age function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经济迎来了飞速的发展,为了更为有效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

数字理念的兴起使GIS技术成为了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

GIS作为一门强大的地理信息管理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借助于GIS技术可以将复杂的信息以空间为基础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与设计。

因此,笔者就GIS技术用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城市规划设计;应用一、引言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数字中国”这一战略的进程,与此同时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中所需处理的数据大幅度上升。

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是借助于CAD技术,但这一技术的局限性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变得更为明显,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GI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如:交通堵塞、用地紧张等。

我国幅员辽阔,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处于平原之上,一些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复杂、沟谷多,借助与GIS技术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的把握地形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使得设计方案更具可靠性。

GIS技术的出现同时也拓宽了城市规划设计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GIS技术用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一)信息共享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城市规划设计的结果不仅仅可以用于设计部门,在交通、规划等部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CAD技术用于城市规划设计无法做到与数据库的兼容,不利于“数字城市”的推进,而GIS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数据共享这一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市文明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这导致城市规划的难度大幅度上升,GIS的介入可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实现对大量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辅助设计者开展城市设计规划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淑娟(1985-),女, 河北秦皇岛人,地图学与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GIS 技术应用。 E- ma il:s he ns hujua n
@ye a h.ne t 收稿日期:2010- 09- 28
摘要:城市的空间格局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若利用 GIS 卓越的技术能力,探索 城市空间格局的结构性特征、要素关联,挖掘其中的空间关系或其他有意义的结构模式, 将为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分配、交通规划等社会问题提供知识支撑。此外若将城市空间格 局与 GIS 空间分析相融合,将有助于架起图形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提升 GIS 空间数 据挖掘水平。本文总结了城市空间格局的要素体系,并利用 RCC8 模型和区间代数使之与 GIS 中的空间关系建立对应关联,实现了由城市规划文本生成城市空间格局意向图。丰富 了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律性、本质性知识,弥补了多种空间关系集成研究的不足,为图形和 文本的关联性知识挖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城市空间格局;格局要素(道路,组团);空间关系;GIS;RCC8 模型;区间代数
技术交流
系,将为城市其他规律地挖掘提供 方法,为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演变提 供参考经验,丰富城市规划中的相 关知识。
城市空间格局目前尚未形成 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框架。许 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多 方面的探讨。笔者通过多方面调查 研究将城市空间格局定义如下:城 市空间格局是城市物质格局的集 中体现,是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的 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特征,是城 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 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 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具体 表现为城市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 和空间规模等。
空间格局类型
SR 格局 ={SR 组团,SR 道路,SR 轴}
0引言
城市空间格局同交通、用地、 就业、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其 特征及规律的研究对解决城市空 间的演化与扩张、有序与无序、是
否过度蔓延、空间密度的分布、内 部功能结构的重组等众多的城市 相关问题有重要作用。空间关系是 城市格局形成、发展、演变的内在 因子,也是分析城市格局如何作用 于交通、经济、人口等社会要素的
WWW. GWN. O R G. CN 地理信息世界
2 0 1 1. 0 2 No. 1
GEOMATICS WORLD
83
技术交流
Fig.2
图 2 图形要素与 GIS 空间关系的关联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phic elements associated
The Research and Expression of the Elements Formed Urban Spatial Pattern Based-on GIS
SHEN Shu-juan1,SUN Yi-zhong1,ZHAO Xiao-qin2 (1.Key Laboratory of 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MO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重要途径。当前,城市空间格局中 空间关系的研究较为鲜见,缺乏对 格局要素空间关系的深入探讨与 提炼和面向图形特征的格局空间 关系的剖析。因此挖掘城市空间格 局的规律,建立空间格局的要素体
82
地理信息世界 WWW. GWN. O R G. CN
GEOMATICS WORLD
2 0 1 1. 0 2 No. 1
1 空间格局要素体系
分析中国 40 多个城市规划资 料中的“城市总体布局”内容,并且 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城市布局形 态、交通、结构等关于总体架构的 描述文字,总结城市空间格局的要 素体系。从整体架构来看,城市空 间格局划分为外部轮廓格局(总体 结构格局)和内部功能要素的格局 (功能要素格局)。内部要素又分为 了道路、公共空间、城市中心、城市 轴线、自然要素的格局。从宏观大 尺度的角度上来看空间格局,城市 中心与公共空间都属于中尺度范 围,同时由于城市中心和公共空间 的类型及其范围边界较为模糊,并 且通常和属性相关联,若仅仅从图 形的结构上归纳特征,是不够实际 的。所以,本文从大尺度空间来观 察空间格局,从图形学的空间结构 上来选择要素,摒弃了城市中心和
图 1 城市空间格局要素体系 Fig.1 The elements system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和块状 3 种,带状和块状的组团形 态又分为单中心的与多中心的。单 中心的城市主要从伸展轴即轴线 上来判别特征,多中心的组团则靠 中心间的连线来寻找特征。星状组 团为多中心的,且中心间大多存在 主次之分。组团布局的几何特征从 空间关系、图形比例、数量等方面 来提取。道路格局分为方格网、环 状、放射状 3 种,大多从空间关系 上来寻求几何图形上的特征,从而 加以区别。
公共空间这两个中尺度要素。按照 目前城市规划中的大多数的取向, 取发展轴作城市空间格局的布局 状态的描绘因子,如图 1 所示。
其中组团类型分为带状、环状
GIS 的研究目标是点、线、面几 何对象,GIS 的核心是利用空间分 析的方法研究空间关系,即对点、 线、面来进行分析与建模。对于城 市规划图等图形中的空间关系的
= ({ b,b)i ,(m,m)i ,(o,o)i ,(s,
f),(d),(si,f)i ,(d)i ; {fi,di,si,f} ×{mi,bi},{fi,di,si,f}
×{m,b},{mi,bi} ×{fi,di,si,f},{m,b}
×{fi,di,si,f}
{mi,bi} ×{mi,bi},{b,m} ×{mi, bi},{mi,bi} ×{b,m},{b,m} ×{b,m},{fi, di,si,f }×{fi,di,si,f }; ;}
技术交流
文章编号:1672- 1586(2011)01- 0082- 06
中图分类号:P 208
文献标识码:B
基于 GIS 的城市空间格局要素研究与表达
申淑娟 1,孙毅中 1,赵晓琴 2
(1.南京师范大学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61)
那么,城市空间格局的类型就 分为以下几种:①带状组团与环状 道路;②带状组团与放射状道路; ③带状组团与纵横状道路;④块状 组团与环状道路;⑤块状组团与放 射状道路;⑥块状组团与纵横状道 路;⑦星状组团与环状道路;⑧星 状组团与放射状道路;⑨星状组团 与纵横状道路。
2 空间格局中空间关系
研究中,空间格局要素都可以抽象 成点、线、面,所以利用 GIS 的空间 关系模型和空间分析能力,是最合 适不过的了。城市格局中的要素与 GIS 空间关系理论的对应关系如 图 2 所示。
间关系一致,因此采用主对象与参 考对象的投影关系对描述方位信 息,形式化定义主方位关系。如图 3 所示,整个城市格局用三元组表 示,每个格局要素都对应各自的表 达元组,根据空间关系确定元组个 数。
在此基础上,整合出每种城市 格局要素的空间关系集成表达公 式如下所示,其中红线表示道路, 黑实线表示组团边界,虚实线表示 轴线。格局描述是基于上述的三元 组,包括对组团、道路和轴线的空
2
2
姨disx(IA) +disy(IA)
4 应用实例
团的空间关系包括面面拓扑关系、 面面方向关系和面面度量关系,城 市道路空间关系为线线拓扑关系、 线线方向关系和度量关系,城市轴 线的关系为线的方向关系。TP 表 示拓扑关系,Dir 表示方向关系, Dis 表示距离关系。拓扑关系采用 RCC8 模型表达,距离关系用欧式 距离公式获得,方位关系以 Goyal 和 Skiadopoulos 的 主 方 位 模 型 为 基础,考虑到主对象及参考对象在 水平轴和垂直轴上的投影关系恰 与 Allen 的区间代数中的 13 种区
with the GIS spatial relations
间关系、几何特点的描述。
SR(A,B)={TP(A,B),DR(A,
B),DIS(A,B)}
=({ DC,EC,PO,EQ,TPP,NTT
P,TPPi,NTTPi);
(S,N,W,E,SW,SE,NW,NE,
O);Distance(A,B)}
210046, China;2.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mited Company, Natract: Urban spatial pattern is related to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 closely. If the preem- inent capabilities of GIS can be utilize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associa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and to min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other meaningful structural schema, many social issue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 allocati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so on can get knowledge support. Besid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will contribute to erect the bridge and link between graphics and tex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GIS spatial data mi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le- ments system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RCC8 model and the interval algebra are also used to construct of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At last the sketch map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was gen- erated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text.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regular and the substantive knowl- edge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compensates for defects of the research of variety spatial relation- ship integr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levance knowledge mining of graphics and text. Keywords: urban spatial pattern; pattern elements (roads, communities); spatial relationship; GIS; RCC8 model; the interval algebr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