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一、导入新课

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做着千秋万代掌权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惫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上课时相互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二、整体感知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三)默读,分组讨论: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四)请各小组讨论文章结构,并展示。

(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三、翻译课文

活动: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研读第一自然段。

1、抽学生读1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抽学生翻译文句,翻译不准确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补充。

3、文言知识的积累。

(二)指导要点:

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高考中要求“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有一定的翻译题,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一般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词语或遗漏的词语。

2.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

3.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过秦(过:指责过失)

2.名词作状语

(1)席卷天下 (席: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包:像打包袱那样)

(3)囊括四海 (囊:袋子;像装袋子那样)

3.动词的使动用法

(1)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三)古今异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以西一带/今:河的西面)

四、小结

学习古文要注重积累。从实词、虚词的用法到各种句式,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翻译水平,增强理解能力。

五、作业

整理归纳全文文言语法现象,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2段,积累这两段文言知识。

一、复习导入:抽查上节课所学重点文言知识

二、明确能力发展目标:生默读学生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目标中空白部分。

三、活动过程预设

【驱动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和特殊句式。

【活动】

1.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

2.由小组长监督,标志重要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并汇报到黑板上。

3、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并能说出答案得出的过程。

4、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引导帮助解决。

5、生口译第2段。

重点字词:

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南:向南)

西举巴、蜀(西: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东:向东)

北收要害之郡(北:向北)

2.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败兵;北:溃败,溃败的军队)

3.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贿秦(争:争着)

4.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方)

5.一词多义

(1)亡(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4)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

(2)遗(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2)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3)蒙故业,因遗策(遗留)(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送给)

6.古今异义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课堂小结:学习古文要注重积累。从实词、虚词的用法到各种句式,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翻译水平,增强理解能力。

作业布置:完成《导与练》基础积累部分对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3段,积累文言知识。

一、复习导入:抽查上节课所学重点文言知识

二、明确能力发展目标:生默读学生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目标中空白部分。

三、活动过程预设

【驱动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和特殊句式。

【活动】

1.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

2.由小组长监督,标志重要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并汇报到黑板上。

3、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并能说出答案得出的过程。

4、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引导帮助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