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和辨析

“简单、快速”
分辨现代汉语“词性”
汉语的词性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01 词性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 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 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 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❶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阔、庞大、辽远、斑驳
❷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善良、严谨、勤奋
❸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 半"。
❶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❷表概数:几、许多、一些、一点、若干; ❸表序数:第一、老三;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02 词性辨析
01 名与动、形的区别:
●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 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 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现代汉语中的词性

现代汉语中的词性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猪、牛、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桌子等。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贵州、北京、李白、杜甫、毛泽东、中国等。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围、道德、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数量等。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
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面、东面、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来、去、吼、叫、学习、起飞、说、走、跑、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副词。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
如: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
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1、一般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
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2、状态形容词有: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等。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刻的:春天、明年、凌晨、星期天、如今、刚刚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往常、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面、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判、宣传、保卫、学习、研究、举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逝: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进展、生长、死亡、泯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计划、喜爱、希翼、害伯、担心、讨厌表示推断:是表示也许意愿必要(助动词):能、可以、会、能够、愿、情愿、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到里面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说——说说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判——批判批判讨论——讨论讨论歇息——歇息歇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讲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啥”或“属于啥”。
例如“鲁迅算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基本上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确信,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能够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知道了”、“他〔是〕勇敢”、“如此做〔是〕好”。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达人或事物旳实词。
例如:1、表达专用名称旳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
如:指人旳: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旳: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旳:春天、来年、上午、星期天、目前、刚刚、去年。
表处所(地点)旳: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达抽象事物旳名称旳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措施"。
3、表达方位旳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旳: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旳:以上、此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达人或事物旳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旳词。
例如:1、表达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结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严禁。
2、表达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表达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但愿、胆怯、紧张、讨厌、注重、注重、尊敬、理解、相信、佩服、惦记"等,这样旳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达判断(判断动词):是、有5、表达也许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可以、会、可以、愿、乐意、肯、敢、要、应、应当、应当、配、值得、得(de i)、也许、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旳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做、可以考虑、乐意学习、应当阐明、也许发展"。
6、表达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背面表达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名词:名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实词.例如:1.暗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光.指处所(地点)等四类.如:指人的:鲁迅.农平易近.工人.作家.先生.学生.李白.白居易.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盘算机.车辆.纸张.道德.司法.文化.表时光的:春天.来岁.凌晨.礼拜天.如今.适才.客岁.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2.暗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领域.思惟.质量.品格.友情.办法".3.暗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央.(二)动词:动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动.成长.心理运动或消失.变更等的词.例如:1.暗示一般动作行动:来.去.说.走.跑.进修.腾飞.审查.熟悉.坐.听.看.批驳.宣扬.保卫.进修.研讨.进行.开端.停滞.制止.2.暗示消失变更消掉:消失.在.有.等于.产生.演化.成长.发展.逝世亡.祛除3.暗示心理运动:爱.恨.怕.想.惦念.打算.爱好.愿望.畏惧.放心.憎恶.看重.重视.尊重.懂得.信任.信服.惦念"等,如许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4.暗示断定(断定动词):是.有5.暗示可能意愿须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可以或许.会.可以.愿.同意.肯.敢.要.应.应当.应当.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经经常应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或许做.可以斟酌.同意进修.应当解释.可能成长".6.暗示趋势(趋势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归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曩昔.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暗示趋势,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曩昔".动词的语法特色: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暗示“动作短暂”或“测验测验”的意思,是时态的暗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情势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尝尝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情势是:ABAB进修——进修进修批驳——批驳批驳评论辩论——评论辩论评论辩论歇息——歇息歇息2.动词比较庞杂,有的须要加以解释. [1].动词“是”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经常暗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熟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第二:“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暗示确定,含有“的确”.“其实”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大胆”.“如许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克不及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先生有教过你吗?(错)李先生教过你吗?/李先生曾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局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如许做可以不成以”.“完整可以”.但它们经经常应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暗示动作者的主不雅意愿和暗示可能性.须要性等.例如“我们必定[要]保持原则”.“春天到了,气象[应当] 温暖了”.[4].趋势动词趋势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经常应用在此外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暗示趋势.作趋势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暗示人和事物的外形.性质.色彩或暗示动作.行动的性质状况的词.例:1.表性质的:好.坏.巨大.大胆.优良.愚蠢.诚实.莽撞.大方.软.硬.苦.甜.冷.热.牢固.平凡.2.表外形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展.整洁.雪白.笔挺.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3.表状况的:快.慢.活泼.闇练.轻松.清晰.纰漏.爽性.4.表数量的:很多.好些.全体.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色: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大胆”.“异常整洁”.“太逝世板”.“最清晰”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克不及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不克不及在其词前面加“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糊糊.黑沉沉,黑油油”以及其他情势“黑咕严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斯.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诚实——老诚实实整洁——整整洁齐清晰——清清晰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纰漏——马里纰漏胡涂——浑浑噩噩张皇——慌里张皇吝啬——小里吝啬重叠后一般暗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暗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情感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克不及带宾语.“正直.纯洁.果断.健全.强大.活泼.严厉.丰硕”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正直立场”是使立场正直的意思,“丰硕文娱生涯”是使文娱生涯丰硕的意思.这里的“正直.丰硕”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暗示事物消失某种状况,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暗示事物的数量和次序的词.如:半.一.二.十.百.千.万.亿.零.1.暗示数量若干的叫“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2.暗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3.分数:分数经常应用固定词组暗示.格局是“几分之几”.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等.4.倍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十倍.百倍”等.5.概数:概数的暗示法有两种: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数量接实词之六类,故此处从(七)开端).(七)副词:副词是限制.润饰动词.形容词暗示程度.规模.时光等的词.1.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异常.十分.极其.非分特殊.特殊.更.加倍.越.越来越.更加.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久不多.几乎.过于.2.表规模的:都.总.共.总共.一切.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3.表时光频率的:已.已经.曾.曾.刚.才.方才.正.正在.将.将要.就要.立时.连忙.立时.终于.常.经常.时常.不时.往往.逐渐.一向.一贯.素来.从来.老是.始终,永.永久.抓紧.4.表确定否认的:必.必须.确定.必定.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须.便利.不必(甭).无妨.5.表语气的:岂非.岂.毕竟.到底.偏偏.索性.的确.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亏得.反倒.横竖.果真.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好.不免难免.只好.副词语法特色:1.[1].副词平日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立时.立刻.曾.居然.从新.不竭"等.又如"就来.立时走.十分好.从新开端";[2].副词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愉快得很.爱好极了".又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联系关系感化.(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晰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合营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合营用的:不单…还只有……才既然…就固然…却假如…就不管…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认行动的产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认事物的消失或否认对事物的领有.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此外:“没”不克不及用在句末,也不克不及单独用来答复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克不及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仔细分辩.例如:①雨后青山非分特殊秀丽.②这件衣服特殊悦目.③你不克不及持一概否认的立场.④大家一致赞成大会的决议.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经由过程词的组合来分辩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义务特殊”,也可以说“(特殊)义务”,但“非分特殊”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殊”是形容词,“非分特殊”是副词.又如:可以说“看法一致”,也可以说“(一致)看法”,“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克不及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应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应时是副词.因在两个地位上意义是不合的.分离比较下边两组词:白布白跑一趟; 老同伙老说不完; 怪事怪悦目; 清水身上净是泥.(八)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路构成“介词构造”,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暗示时光.处所.方法.前提.对象等的虚词.介词老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路,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如:1.表时光: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跟着.赶.临2.表处所.偏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3.表方法.办法的:按.按照.按照.本着.经由.经.经由过程.依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4.表原因.目标的:因.因为.为.为了.为着5.表对象.联系关系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6.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7.表消除的:除了.除非介词语法特色:介词老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路,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经由过程.跟着.作为.1. 介词构造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光),〔沿着河畔〕进步(表偏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曩昔〕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陈述.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剖析是精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限是清晰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很多同窗都比我进修好.(介词)④我们要比劲头,比速度,比质量.(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差别:介词不克不及单独作谓语,也不克不及用确定否认并列方法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成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克不及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合,如例①中的“在”暗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消失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由.经由过程”等词.(九)连词:连词是衔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并且.及.以及.不单.不但.或.或者.固然.但是.然而.假如.即使.那么.因为.所以.是以”等.连词语法特色:连词可以衔接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联系关系词语可以算作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单……并且.固然……但是".别的留意:“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②我曾(和他)去过.(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调换.用作介词时,白话经常应用“跟”,书面语偏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合,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更换地位而句子的根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克不及交换地位.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近况语,连词“和”不克不及.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如今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克不及,如例②.“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合的懂得.“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精确地表达思惟,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久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整理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十)助词:助词是暗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罕有的有下面这些:1.构造助词:的(底).地.得.所2.时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3.比况助词:似的4.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罢了).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慨语气).助词的语法特色:1.构造助词指的是暗示附加成分和中间语之间的构造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通俗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须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如许可使书面说话的构造关系加倍清晰明确.例如:。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一、现代汉语词性的概念1.词性的定义词性是指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种类。
每种词性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功能和用法。
2.词性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和量词等。
其中,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或实体,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或原因,介词表示事物间的关系,连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代词表示代替名词的词语,量词表示数量。
二、名词1.名词的定义及特点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实体,如桌子、书籍,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爱情、希望。
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具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2.名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成分,其用法灵活多样。
名词的词义广泛,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组合等方式构成新的名词,如农民→农业、学生→学校等。
三、动词1.动词的定义及特点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能表示人或事物的活动、变化和行为。
动词的基本形式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之分,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2.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形式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意义。
四、形容词1.形容词的定义及特点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达事物的外貌、状态、品质等特征。
2.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形容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定语或表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描述事物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等方式构成新的词语,如美丽→漂亮、高→高大等。
五、副词1.副词的定义及特点副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修饰语。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之马矢奏春创作实词一.名词暗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1、暗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2、暗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规模、思惟、质量、品德、品德、友谊、方法”.3、暗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心”等.二.动词动词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成长、变更.1、有的动词暗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进修、起飞、审查、熟习"等.2、有的动词暗示心理活动,如“想、看重、看重、尊敬、理解、信赖、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有的动词暗示能够、赞成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该、赞成、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经经常运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推敲、赞成进修、应该说明、可能成长”.4、还有一些动词暗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以前、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暗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以前”.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三.形容词形容词暗示事物的外形、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去世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克不及加“很”.四.数词数词是暗示事物数目标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五.量词量词是暗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1、名量词暗示事物的数目,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暗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暗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暗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差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外形、数目、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必定的人物,也就不成能有必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1、人称代词:代替身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本身、他人、大家、大伙(本身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传染感动.例如:我本身、你们本身、大家本身)”.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目)、多、多么(问程度)、怎么、若何、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若何什么样(问方法行为)”.3、指点代词:用来区他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法、行为、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目)、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此外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点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虚词七.副词副词老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立时、立刻、曾、居然、从新、不竭”等.副词通经常运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立时走、十分好、从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欢乐得很、爱好极了”.八.介词词老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路,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经由进程、随着、作为”.九.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接洽关系词语可以算作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单……并且、当然……但是”.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关心传染感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1、机关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十一.叹词暗示感伤、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老是自力成句.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

一、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
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
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1.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
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太阳红~红太阳”。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
现代汉语词性

语气、然否等得词叫副词。(副+动或形)
1.他终于来了。 (程度) 2.我们都参加了保险。(范围) 3.老汉心里格外高兴。(程度) 4.我们一定能学好汉语(肯定) 5.他没有完成作业。 (否定) 6.我就不相信鬼话。 (语气)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 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练习
说出下面一段话的词性
1、白天,船只在亭前出没;夜晚,鱼龙在亭下 悲鸣。 2、假使自己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 伤害性情,到哪里没有欢乐呢? 3、孤单地生活,只有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 安慰 4、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 答陛下的恩惠。
现代汉语语法1 词性
词分虚词 、实词 两类。
实词有: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 虚词有: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人: 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 北京、青岛、黄河、长江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 (5)方位: 前、后、里、内、外、(以、之) (6)时间:早晨、上午、夜晚、白天、夏天、立 秋、今天、星期二
பைடு நூலகம்
虚词
1、介词
与名词性词语(名代)合起来,修饰动形的词语
(介+名/代+动/形) 举例: 在学校住 从东方来 跟我走吧 比我帅 常见的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得词。
例如:指人得: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得: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得: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得: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得: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得)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得)(二)动词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得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瞧、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就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得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得意思,就是时态得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就是:AA瞧——瞧瞧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就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得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就是”I、“就是”用在名词前边就是动词,这种“就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就是周树人”、“牛就是反刍动物”、“她就是个开车得”、“就是她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就是丰年,我就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得了”等里面得“就是”仍就是动词,作谓语。
II、“就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得确”、“实在”得意思,可以瞧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就是〕懂了”、“她〔就是〕勇敢”、“这样做〔就是〕好”。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之蔡仲巾千创作实词一.名词暗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暗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暗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暗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更。
1、有的动词暗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暗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暗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经经常使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暗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暗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暗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克不及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暗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暗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暗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现代汉语中的词性

现代汉语中的词性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女口:猪、牛、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桌子等。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贵州、北京、李白、杜甫、毛泽东、中国等。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围、道德、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数量等。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
口: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面、东面、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来、去、吼、叫、学习、起飞、说、走、跑、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副词。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
如:能、要、应、肯、敢、得(dei )、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
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1、一般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
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2、状态形容词有: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 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词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能够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办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进展、变化的实词。
1、有的动词表示普通的动作,如:来、去、讲、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恭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如此的动词前面往往能够加上“非常、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可以、情愿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可以、应该、应当、情愿、能够、也许、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普通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做、能够思考、情愿学习、应该讲明、也许进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普通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推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
如:“多、少、高、肥、死板、奢靡、胆小、丑恶”。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能够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
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
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
1.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
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太阳红~红太阳”。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
例如“慢慢说、轻松地说笑”。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走快(了)”。
(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例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有致使义,这样用时叫“使动词”。
还有“花了眼、直着身子”,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
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
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1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例如“红彤彤、灰不溜秋”,不能加“很”。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
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如“漆黑漆黑(的)”,不算构形重叠。